励志的句子 · 作文

【#作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合集#】经过励志的句子编辑精心整理,推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我们心中顿时会有许多新的想法。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回味这样优秀的作品,不如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请您继续阅读下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 篇1

杰33杨培元2013010227

我认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出德国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哲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革命消灭德国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宗教批判(1—7)、德国现状分析(8—21)、德国的理论(22—27)以及德国应该怎么办(28—48)。

行文思路是先以历史上对宗教的批判为引子,通过对比提出对政治和法的批判,引出全文中心。接着通过对德国现状的描述和分析证明德国制度的落后以及哲学理论水平的先进性(通过与英、法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比),从而得出应该消灭旧制度并批判德国哲学来实现变革。最后,马克思对德国未来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马克思出身于法学世家,少年时代就受到家庭的法学熏陶。在大学学习法律期间,马克思的法学思想深受康德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尤其是马克思在《莱茵报》担任主编的后期,由于工作关系,使他曾经遇到了一系需要说明的法律问题:出版自由、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地区农民的贫困,等等。

当时马克思的法学思想受到黑格尔法哲学的支配,认为法是“理性”或“理念”的产物和表现。因此,在这一法律概念的影响下,马克思虽然试图用自己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系列问题,但始终对答案感到不满。马克思遇到的这一障碍使他逐渐到自己从黑格尔那里接受过来的关于国家和法的观点,与客观现实生活大相径庭,看到黑格尔国家和法的观点同社会现实的矛盾。

促进马克思关注过去法律思想家所鄙视的经济问题,阐明国家、法律与市民社会的关系。而要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自我批判,即对深入他内心的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必须同黑格尔法哲学彻底决裂,清除寻求法的真理的巨大思想障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问世的。

1843年夏天,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完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的手稿当时没有正式发表,直到1927年,苏共**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才第一次用原文(德文)并冠以现在的书名正式发表。不久以后.即1843年至1844年初,马克思又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在《德法年鉴》。

那么,《黑格尔法哲学》主要观点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目中“法哲学”指的是什么?根据我对该书的理解,法律哲学应该是一种民族哲学,即与上层建筑相对应的一识形态。黑格尔的法哲学是普鲁士的民族哲学,是维护其反动统治的工具,是捍为其存在合理性的工具。

黑格尔有句名言“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应该存在。”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黑格尔思想的对现存统治秩序的维护,因此也就顺里成章的成为普鲁士的统治思想。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用他充满激情和精辟的风格与现存的统治思想作斗争。

黑格尔认为,国家是宇宙精神的表现,是决定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创造性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把家庭和公民社会归因于国家的概念领域。国家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决定力量,家庭和市民社会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它们是从属于国家的,它们的存在是以国家的存在为转移的。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观点完全颠倒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把国家这种上层建筑当作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础,而把社会的经济关系当作派生的东西。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法律观,明确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律的结论。马克思还指出,国家不能超越家庭和公民社会两个领域。

“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真正构成部分,是意志所具有的现实的精神实在性,它们是国家存在的方式。

我们可以总结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三个理论内涵,从中可以体会到马克思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革命思想。

(1) 马克思揭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人的本质是什么?个人观点:人的本质是人应该拥有的自由或权利,或是人应该拥有的美好事物。

我的观点得到了我们小组成员的认可。我不知道这里的其他学生怎么看。马克思是从对宗教的批判出发揭示人的本质的,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外化,是人把自己的类本质、把人类的优点集合起来,使之对象化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这就是上帝;因而上帝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的本质人因为理性的迷误,反过来把自己的本质看成是上帝的本质。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归根结底是人性对人的回归。马克思显然继承了这一观点,他说,“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这一幻想的现实中寻找超人,而找到的只是他自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实性的地方,只去寻找他自身的影象。

只去寻找非人了。”但是,马克思显然没有停留在这一观点上,他在导言里面指出了人之所以去宗教里面去寻找自己本质的原因,或者说他指出了宗教产生的根源。那就是,“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

宗教是被压迫者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如它是没有精神活力的制度精神。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最后,马克思得出结论:

“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很显然,我们读者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应该怎样实现实现自己的本质呢?人们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呢?

那就是要批判现存的使人不成为人的制度,批判把人不当作人的法和国家,使人成为国家和法的主人,才能实现自我。这是马克思后来阐述的人的解放。

(2) 人的解放或革命需要彻底的理论指导

在接下来的两页中,马克思描述了德国的现状:例如,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社会无止境地继续分成各色人等,这些心胸狭窄、心地不良、粗鲁平庸之辈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态,这些人正因为相互采取暧昧的猜疑的态度而被自己的统治者一律——虽然形式有所不同——视为特予恩准的存在物。

甚至他们还必须承认和首肯自己之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全是上天的恩准!另一方面,统治者本身,其价值与他们的数字成反比!)描述现状后,马克思自然表露了他的肺腑之言,他说,向德国制度**!

一定要**!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说这样的话,不是马克思思想的激情,而是马克思思想的激情!

虽然德国历史现状低于当代其他政治国家水平,但是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却异常的发达,正如文中所言,“正像古代各民族是在想象中、在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一样,我们德国人在思想中、在哲学中经历了自己的未来的历史。我们是当代哲学的同时代人,不是当代历史的同时代人。德国哲学是德国历史概念的延续。

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德国历史上唯一一部与当代形式现实保持同一水平的哲学。”

马克思接着提出,我们不仅要批判现有的制度,而且要批判制度的抽象延续。既然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与现代文明是同步的,那为什么要批判它呢?马克思随后给出了答案,因为他们观念上的制度就具有时他们现实的制度的直接否定,而他们观念上的制度的直接实现,他们在观察邻近各国的生活的时候几乎就经历过了。

(第7页最后一段)以及,,如果德国国家制度的现状表现了旧制度的完成,即表现了现代国家机体中这个肉中刺的完成,那么德国的国家学说的现状就表现了现代国家的未宗成,表现了现代国家的机体本身的缺陷。这样,我们就很明了,因为德国的这种观念上的关于国家和法的理论在其他国家已被实践证明存在缺陷,因而应受到批判,何况这种理论本身高于德国现实,不能满足德国现实的需要。

那么德国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呢?什么样的理论可以指导德国实现彻底解放,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国家的正常水平?

马克思也给出了答案,只要理论透彻,就能说服人们。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德国理论的彻底性及其实践能力证明,德国理论实践立在坚决而积极地废除宗教的基础上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一切使人们受到侮辱,奴役,遗弃和鄙视的关系。

意思就是说,德国现在所需要的理论就是那种能够反映人的普遍要求的,真正从人的本质出发的理论,只有这样的理论才能指导德国的革命实践,才能实现德国人的普遍解放!这正好跟第一个关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观点相衔接,相呼应。

(3) 德国应该进行彻底的革命,而不是纯粹的政治革命

德国人的普遍解放所需要的理论找到了,那么是否意味着有了彻底的理论就可以了呢?马克思语气很坚决的说:可是,彻底的德国革命看来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困难。

那是什么困难呢?也就是说,德国不能象英国和法国那样进行纯粹的政治革命。文章里面对纯政治的革命的条件进行了分析。

部分纯粹政治革命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说,公民社会的一部分解放了自己,获得了普遍的统治,即某些阶级从其特殊地位出发,从事社会得普遍解放。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即整个社会都处于这个阶级的地位,也就是说,例如既有钱又有文化知识,或者可以随意获得它们,这个阶级才能解放整个社会。

接着,马克思作了具体分析,我这把纯政治革命的条件归纳为两点:第一,一定阶级和市民社会其他阶层的利益对立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因而它还能作为整个市民社会的总代表。第二,一定是在革命的兴起时期。

它必须在瞬间调动自己和群众的积极性。在这瞬间,这个阶级和整个社会亲同手足,打成一片,不分彼此,它被看作和被认为是社会的普遍代表。在这一时刻,阶级自身的要求和权利成为社会自身的权利和要求,是社会理性和社会的核心。

回顾德国,他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首先、革命对象即德国各邦**把现代国家的文明缺陷和旧制度的野蛮缺陷结合起来了,因而革命的水平就应该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马克思说,“德国只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着现代各国的发展,而没有积极参加这种发展的实际斗争,那么从另一方面看,它分担了这一发展的痛苦,而没有分享这一发展的欢乐和局部的满足。

有朝一日,德国会在还没有处于欧洲解放的水平以前就处于欧洲瓦解的水平。(第11页第4段)第

2、 资产阶级领导不了革命。在德国,资产阶级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它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已经发展起来了;它刚刚卷入同贵族的斗争就卷入了同无产者的斗争;资产阶级还不敢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表述解放思想,而社会情况的发展以及政治理论的进步已经说明这种观点是陈旧的了。德国资产阶级缺乏那些彻底、勇敢、尖锐、无情,缺乏和人民心胸相同的开阔的胸怀,缺乏鼓舞物质力量实行政治暴力的感悟,缺乏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第13页最后一段)也就是说,在德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以及资产阶级具有天然的狭隘性,这使得它很难形成为一个革命的阶级。因此,德国不可能象英法那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那么德国应该进行什么样的革命呢?正如文章所问,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是什么?马克思马上给出了回答,就在于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形成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形成一个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这个领域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因为威胁着这个领域的不是特殊的不公正,而是一般的不公正,它不能再求助于历史的权利,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利,它不是同德国国家制度的后果处于片面的对立,而是同这种制度的前提处于全面的对立,最后,在于形成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总之,形成这样一个领域,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

社会解体的结果是无产阶级的特殊地位。在这里,马克思终于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概念。他看到无产阶级没有地位,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没有其他社会阶级那样狭隘、无情、自私。

它的现实要求是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能够代表一般人的需要。因此,它是人类普遍解放的心脏!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 篇2

在全面了解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之后,我们会对这篇文章有更深的理解。现在,让我整理一下整篇文章的内容。再文章的开头,马克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自己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目的。

在对宗教的批判已经完成之后,对尘世世界的批判则提上了日程,而对尘世世界的批判则首先是对德国法律体系的一个批判。因此,黑格尔的法律哲学体系成为马克思的目标。在明确了目的之后,马克思率先抨击了历史法的主导哲学。

历史法哲学主张法律应继承传统,以习惯法取代普遍适用的成文法。马克思向此派的观点发动了猛烈地,用毫不留情的辛辣的讽刺指出了对手的谬误:“那些具有德意志狂血统并有自由思想的人,却到我们史前的条顿原始森林去寻找我们的自由历史。

但是如果我们的自由历史只能在森林里找到,那么我们的自由历史和野猪的自由历史又什么区别呢?”继而,马克思开始转向批判这种从历史的经验来解决德国现代问题的历史哲学理念。他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的历史就像一个不熟悉训练的新兵。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认为我们的任务只是练习古老的历史。他从国民经济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哲学。在德国,人们是通过给垄断以对外的统治权,开始承认垄断有对内的统治权的。

可以看出,在法国和英国,即将结束的事情在德国才刚刚开始。这些国家在理论上反叛的、而且也只是当作锁链来忍受的陈旧腐朽的制度,在德国却被当作美好未来的初升朝霞而受到欢迎。他认为哲学家应该是当代哲学的同时代人,而不是当代历史的同时代人。

接着,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被马克思提出来了。在最后,马克思将整个《〈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推向了最高潮——对革命的论述。最后,马克思把他的热情推到了顶峰: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种解放的思想是哲学,它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如果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如果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能消灭自己。

在读罢这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之后,我感触颇深。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中国的革命史,这与马克思所说的非常一致。最近,一直在研读《剑桥中国明代史》和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历史著作。

一直以来,我比较困扰于中国近代为何没有像日本一样由一个内向非竞争性的大陆国家走向一个近代化的竞争性的海洋国家。黄仁宇先生主张把中国的历史进行一个高度的压缩,此即为所谓的中国大历史,其中又分为三个阶段——秦汉第一帝国、隋唐宋第二帝国、明清第三帝国。而中国在近代并没有成功地完成转型,走向近代化,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则可以追溯到第一帝国时期,而这种从如此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能力显然是我这种历史修养不高的人所不能达到的。

因此,笔者试图从明清第三帝国时期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这其中的许多原因固然是很多的,但是导致第三帝国丧失这种竞争性的原因,王朝的更迭并没有带来制度上的完善和进步,国家并没有做到从数目上进行管理,而是强调道德上的“义务”和“传统”,而忽视对制度本身的反省和思考。正如马克思所说:

不摧毁一切奴役制,任何一种奴役制都不可能被摧毁。正是在社会价值体系的控制下,人不是人,才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主体身份。王朝的更迭仅仅是历史的重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并不因朝代的改名换姓而被打破,财政和税收的缺乏规范管理,中层政治架构的缺失,最终造成了中国近代的悲剧。

这场悲剧发生后,许多有志志士开始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可是这些都没有上升到“人的解放”的层次,人依然不为人。这最终注定了这些运动的失败。

直到“五四运动”之后,理论的价值被重视,共产党开始尝试用理论掌握群众。正如开场白所说,这个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成为一种有效的**。事后事态的发展正是如此。

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建国后大规模的资产收归国有和全国范围“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则完成了一次全国大范围内的革命。中国的法律革命和政制革命虽然不太顺利,但两者之间有许多弯路。

这样的革命也还在继续。而这样的革命则真正开始从“人之为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包括***主席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则无疑是对马克思所谓“解放人类”理论的一种实践。

中国向“人类解放”这个大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读了这篇文章,马克思不再是我心目中抽象的三个字。我开始从内心而不始从外表欣赏那个大胡子老人。他的思想的深邃,他的理论的准确地预见性,他的犀利的文笔,都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想我会继续关注但不会这个老头子的理论的,因为是他给了我“批判”这个**,让我用这个**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也激励着我不断地去追求真理!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 篇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读书报告

从宗教批评到政治批评

德国的宗教批判为黑格尔法律哲学的批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马克思阐释了宗教为何会吸引现实的人,即宗教创造了一个理想国,使得人去在理想的现实中不断寻找自己的映像,去寻找非人,而放弃了在自身存在的现实去寻找存在的价值。“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马克思这样对宗教进行了定义。

然而同时,马克思并没有完全的否定宗教的存在,相反的,分析了宗教产生的原因:“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宗教是被压迫者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就像没有精神活力的制度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认为,宗教的存在正是因为现实世界满足不了现实受到压迫的人民的精神需求,而使得宗教创造出的颠倒的世界为人们所沉醉。

因此,如果我们想让人们摆脱由虚幻宗教创造的完美世界,就需要增强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幸福感和生存感。这并不是说抛弃宗教带来的心灵上的抚慰就能够做到摆脱精神鸦片的控制,而是应当使人们通过在现实中价值的不断实现、现实的不断创造,逐渐不需要甚至于不相信精神上的虚无的安慰,及达到“人的自醒”。这样,人们才能从虚幻的世界中醒来,面对现世世界的困境,开始关注自己的解放和真正的幸福。

若以马克思矛盾论的观点来说的话,宗教的存在和现实世界的制度、法律等就是一对矛盾,正是通过打倒宗教,才相辅相成地推动了现实世界的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当宗教成为虚无被忽视之后,直接对大众产生影响的、能够提升民众的存在价值以及意义的对象就是政治制度和法律。既然现实世界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及物质需求,人们的自觉与自省又提示他们,不能够相信宗教的虚无而得到抚慰,那么批判的矛头直指政治的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比较了英国和法国的制度之后,马克思得出结论,德国的制度远远落后于历史进程的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不仅是意识(政治制度),而且被意识抵消的物质也是落后的。因此,批判现存上层建筑的目的应该是消灭和重建它,就像推翻旧宗教一样。

在马克思的笔下,德国实行的旧有的制度认为自己仍然处于优势地位,并没有考虑到事物是不断更新发展的、是不断变化,也就看不到旧事物必将会被新事物取代,因此下场必然是悲惨的。所以马克思在文中十分强调“向德国制度**!一定要**!

”二、 从哲学批判到**批判

德国哲学是德国现实的一部分,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唯一现是德现代存在。哲学是为德国的实践和现实服务的理论,理论指导着实践,因此当理论出现了问题实践必定也会出错,于是对于理论的批判是德国获得解放的基础与中心。马克思在文中首先否定了德国传统哲学流派实践政治派“只关注现实世界的存在,而未将哲学纳入德国现实体系”的观点,然后批判了理***派哲学“哲学仅限于思想范围”的错误论调。

这两种传统哲学是德国落后僵化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把他国的糟粕视为宝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出反应。可以说,制度的现状与这两种传统哲学观的错误是分不开的。

马克思认为,“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终的表述”,并且是将哲学与德国整个现实社会以及周边国家现实相联系起来的理论,这使黑格尔哲学的眼光远超当时德国其他哲学流派。同时,黑格尔哲学否定了德国现存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而作为唯一坚决反抗现实现状的哲学意识,其首要任务并不是反对它自身,尽管它也有错误和偏差,但是首要面对的应当是“只有用一个办法即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

但是,如果这些问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触及实践的检验,就会永远停留,成为空谈。因此,有必要将批判从哲学理论转向现实理论。这并不是说理论不重要,相反,理论的充分性和确定性是转型的前提。

人们在经过了宗教改革的洗礼之后有了自我的意识和自觉,人的最高本质就是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因而人就是最有力的**。理论本身是没有力量的,但是当理论说服了人,就能掌握群众人们,只要理论足够彻底,就能够说服人民,就能够使人民成为物质的力量进而改变甚至于推翻物质的枷锁。此时的理论时的国法哲学,即人与自己的斗争。

而这一点在宗教改革期间人民已经完成了这一步骤,这使得德国法哲学轻易就抓住了转变的根本,从而不但能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现有水平,而且也提高到其他国家即将达到的的人的高度的革命。

3、 从无产阶级解放到德国解放

“革命需要被动因素,需要物质基础。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而在德国,不论是物质基础还是国家对于哲学理论的需求程度都是现实无法满足的。

理论已经超越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但物质基础却远远落后。在这个特殊状态下的德国如果要革命,就需要既跨越其原有的障碍,又要跨越其他发展良好的现代国家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和障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想要“彻底的革命”在德国是可能实现的,但这个实现绝不会是在“不碰触原有政治体系”的前提下实现。

现实告诉马克思,没有德国的根本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

因此,德国需要一个特殊的阶级来完成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认为,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的基础就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解放自己,取得普遍统治,就是一定的阶级从自己的特殊地位出发,从事社会的普遍解放”。因而这个阶级又必须足够特殊,需要是一个任何人、任何阶级都可以扮演或者融入的阶级,即让这个阶级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而这个阶级的要求和权利必须本身就是社会本身的权利和要求,从而能够为了社会的普遍权利和普遍利益去奋斗,才能要求普遍统治。

这个阶级的特殊性使马克思分析了社会现实中德国的全部阶级:资产阶级不具有这种可能性,因为它们代表的是一个特殊的阶级利益,他们拥有私有财产,一切以“利己主义”出发,这种利己主义故步自封,因此也希望别人故步自封,这样的阶级是不可能摧毁德国的制度基础的。;其次如果是中间阶级,就会出现中间阶级受到上层统治阶级和下层无产阶级上下夹击的窘况,遑论中间阶级还不敢按自己的观点来表达解放的思想。

因此,选择权留给了无产阶级。

德国的无产阶级是完全革命的。因为它们的产生是在社会急剧解体的过程,特别是由于中间等级的解体而产生的群众,“这个领域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因为威胁着这个领域的不是特殊的不公正,而是一般的不公正,它不能再求助于历史的权利,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利。”这个阶级整体是不是与其他阶级对立,而是本身与整个德国现行的体制制度相对立。

只要德国现有的制度仍然有效,无产阶级将有一天被所有其他阶级压榨。这一切的现实都逼迫着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引路者,因为这个阶级是完全丧失人的意义的,只有通过制度的改革、人的回复才能够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也就是说,当有一日无产阶级得到自我领导下的彻底的社会革命,得到一切应得的利益,那么无产阶级在革命中代表的全体大众就得到了普遍的甚至于全民意义上的利益,即全人民的解放。

最后,马克思得出结论:“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种解放的思想是哲学,它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如果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如果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能消灭自己。”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 篇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河海大学汪宇2013研一

1. 通读,分别标注出看不懂和看懂了并且觉得很很深刻的部分。(比如说,)

2. 尝试着去寻找整体的脉络:按照“宗教批判--哲学批判--实践批判”的思路阐述

3. 具体内容:

一、对宗教的批判是对现实世界批判的胚芽

本文阐述了一系列关于宗教和宗教批评的新观点。

(1) 宗教是被压迫者的叹息,是麻醉者的鸦片

(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三)批判宗教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现实幸福

(4) 历史的任务是把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2、 对德国现实的合理批判在理论上表现为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1) 批判德国现行制度是德国人民反对德国现行制度的需要

(2) 反对德国现状的斗争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3) 我们必须把对德国现有制度的批判提升到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4) 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也将成为一种物质力量

三、“人的解放”与工人阶级的使命

(一)德国革命的前景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政治解放”

(二)“人的解放”是由无产阶级完成的

(二)“人的解放”是由无产阶级完成的

(四)“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心脏是无产阶级

4. 仔细看了一下通读的时候所看不懂的部分,发现仍然有看不明白的,就去查了一下马克思的写作背景,以及别人写的导言的导读,以及读书笔记。

.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为未完成的手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而撰写的,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进一步概括和发挥了其通过黑格尔法哲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人的解放”的社会目标,清晰地阐明了哲学和无产阶级在实现“人的解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写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德国正经历着从封建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正从法国转移到德国。正是在上述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将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考察法国工人运动所获得的新观点、新见解,写成了《导言》一文,把青年黑格尔派对宗教的批判推进到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将青年黑格尔派憧憬的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目标提升到无产阶级的“普遍的人的解放”的目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幅宏伟的远景和蓝图。

5. 我的收获:

在导言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宗教的本质,并指出在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之后,应当集中批判德国的现存制度,就必须批判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但是批判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因为“批判的**不能代替**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德国的社会革命不仅需要有彻底的革命理论,而且需要有物质的基础,这个物质的基础就是无产阶级。为了把这两种批判结合起来,马克思提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同样的,无产阶级要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

《导言》里有很多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学习。读到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时,我的感受正如马克思在本文中所说的那样——被“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 篇5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他在经过了对黑格尔的崇拜到怀疑到批判的一个结晶,也是他从仰望巨人到超越巨人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普鲁士**作出压制新闻自由的决定,青年黑格尔派在《莱茵报》上本已明显表现出的分歧进一步发展到彻底的**的程度。在柏林由布鲁诺·鲍威尔领导的年轻黑格尔主义者越来越倾向于脱离政治运动。马克思“从社会舞台退回到书房”,开始为《德法年鉴》撰稿。

有两个因素促成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政治学的看法:其一,他新近担任《莱茵报》编辑的经历,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制度的缺陷与黑格尔关于国家的论述的巨大分歧,他因此认为“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锁链,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的‘整个大厦的栋梁’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轻蔑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其二,阅读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对他产生的影响。费尔巴哈认为神学还没有被彻底摧毁,黑格尔哲学是它的最后一道理性壁垒,黑格尔哲学是神学的最后避难所,因此必须被摧毁。

马克思的每一页都显示了费尔巴哈方法的影响。马克思赋予他的批判以一种费尔巴哈所缺少的社会历史的维度,但是他们两人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点:他们都宣称黑格尔颠倒了主词和宾词的正当关系。

马克思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现实政治制度的分析,揭示黑格尔对概念与现实关系的认识是错误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主要是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第261节到331节中关于国家的观点进行的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主要有三点:(一)“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也就是说,国家是伦理精神的体现,这抹杀了剥削阶级的国家是残酷地剥削本国人民、侵略压迫他国和其他民族的机器的大量事实;(二)“国家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东西”即国家是独立自存、永恒的、绝对合理的国家;(3) 国家是一种客观精神,个人只有成为国家的一员,才能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伦理性。

马克思在这篇导言里告诉我们在德国要实现真正的解放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哲学和无产阶级,“这种解放的思想是哲学,它的核心是无产阶级。不消灭无产阶级,哲学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一、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原因

马克思并没一开始就向黑格尔法哲学**,而是一步步地向它迈进。

(1)德国宗教批评为黑格尔法律哲学的批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希腊和中世纪,政治生活的因素与社会因素紧密相连。现在,政治状态已从社会生活中抽象出来。“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上天。

”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因此,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这种对于宗教的批判结束之后,人们便要“伸手去摘取真实的花朵”。于是,人们便能从虚幻的世界醒来面对现世的困境,开始关注自己的解放和现实的幸福,因此宗教的批判是一切批判的前提,是转而对掌握着群众的德国法哲学批判的基础。

(2) 德国制度的落后是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把对德国制度的批判“当作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主要工作是揭露”。马克思比较了德国、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差距:

“在法国和英国,问题是政治经济学或社会对财富的控制;在德国,这是国民经济或私人财产对国家的控制。因此,在法国和英国,消除垄断已经发展到最大程度;在德国,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垄断。那里,正在解决问题;这里,矛盾才被提出”。

他想通过揭露德国各个社会领域间的相互倾轧,德国统治者的庸俗粗暴的统治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使他们大吃一惊,从而激起人们的勇气,实现德意志民族真正的沉醒,因为“当旧制度本身还想念而且也应当想念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

(3) 黑格尔的法哲学是一切因素的根本原因。“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继续。因此,当我们不去批判我们现实历史的oeuvres in***pletes〔未完成的著作〕,而来批判我们观念历史的遗著——哲学的时候,我们的批判恰恰接触到了本世纪所谓的that is the question!

〔问题所在!〕那些问题的中心.”“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唯一站在正统的当代现实水平上的德国历史。

因此,德国人民必须把自己这种想像的历史和自己的现在制度联系起来,不仅批判这种现存制度,而且还要批判这种制度的抽象继续。”马克思认为要德国的哲学其实也是德国现实的一部分,并且哲学是为德国的实践和现实服务的理论,理论指导着实践,因此当理论出现了问题实践必定也会出错,于是对于理论的批判是德国获得解放的基础与中心。那为什么黑格尔的法哲学呢?

因为“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对这种哲学的批判不但是对现代国家和对同它联系着的现实的批判性分析,而且也是对到目前为止的德国政治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式的最彻底的否定,而这种意识的最主要、最普遍、升为科学的表现就是思辨的法哲学本身”,所以要从黑格尔的头脑开始!当我们把从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抽象出来一套真正地彻底地能表现历史也能指引未来的理论时,它便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它便能掌握群众,从而不但能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现有水平,而且也提高到这些国家即将达到的的人的高度的革命。

2、 德国解放的物质因素——无产阶级

当我们为了使德国的理论与现实相适应没有分歧时,却没有“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理想”。如何实现这一现实——德国的解放?马克思认为“对德国来说,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只有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厦支柱的革命,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因此国家是造成德国这个特殊世界的政治现状的缺陷的特殊障碍,在没有消除一般障碍之前,特殊障碍是无法摧毁的。而“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解放自己,取得普遍统治,就是一定的阶级从自己的特殊地位出发,从事整个社会的解放” ,即让这个阶级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从而能够为了社会的普遍权利和普遍利益去奋斗。

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但是,“一个阶级刚刚开始同高于自己的阶级进行斗争,就卷入了同低于自己的阶级的斗争。所以当诸侯同帝王斗争,官僚同贵族斗争,资产者同所有这些人斗争的时候,无产者就开始了反对资产者的斗争。

”那么在德国的无产阶级解放德国的实际可能性在**?第一,德国的无产阶级是完全革命的。因为它们的产生是在社会急剧解体的过程,特别是由于中间等级的解体而产生的群众,它们一无所有,所以不致失掉一切;其二,德国的资产阶级不具有这种可能性,因为它们代表的是一个特殊的阶级利益,他们拥有私有财产,一切以“利己主义”出发,这种利己主义故步自封,因此也希望别人故步自封,这样的阶级是不可能摧毁德国的制度基础的。

最后,马克思得出结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种解放的思想是哲学,它的核心是无产阶级。”

这篇文章作为导言,它相比马克思以前的所有文章有一个突出而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在之前马克思都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实际解放德国的的方案,但是在这里,他完全地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分离出来,不再只是从德国的**和国家制度去剖析,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了人类解放的解决之道!

09电子2班

董佳斌09040052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 篇6

读传世巨著,观伟人风采

——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有感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这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这是一部解放思想的著作,这是一个启发心灵的著作,这是一个思想高度极高的伟人,这是一个文笔极为细腻的伟人。有幸我拜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熟读几遍,并不全解其中滋味,却也使我心胸开朗许多,思想提升了一个高度,由此感慨良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一些著作,以及后来为一些著作写的序言和导言。选集分为四个部分,以不同的时间段作为运行脚本的主要思想和线索。 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汇编了两位伟人的作品。

就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为例,本卷讲述了马克思、恩格斯1843——1859年的著作以及后来他们为一些著作写的导言和序言。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欧洲的主要国家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日益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开始尖锐,欧洲许多国家还面临着反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1848——1849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动摇了旧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反对资本压迫和封建**,为争取自身的彻底解放开始积极的斗争。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也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秘密密不可分。在19世纪40年代,他们开始自觉地作为共产主义者进行活动,5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制定了剩余价值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个重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便成了科学,为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他在经过了对黑格尔的崇拜到怀疑到批判的一个结晶,也是他从仰望巨人到超越巨人的一个里程碑。《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主要是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第261节到331节中关于国家的观点进行的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主要有三点:

(一)“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也就是说,国家是伦理精神的体现,这抹杀了剥削阶级的国家是残酷地剥削本国人民、侵略压迫他国和其他民族的机器的大量事实;(二)“国家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东西”即国家是独立自存、永恒的、绝对合理的国家;(3) 国家是一种客观精神,个人只有成为国家的一员,才能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伦理性。

马克思在这篇导言里告诉我们在德国要实现真正的解放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哲学和无产阶级,“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不消灭无产阶级,哲学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马克思并没一开始就向黑格尔法哲学**,而是一步步地向它迈进。(1)德国宗教批评为黑格尔法律哲学的批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希腊和中世纪,政治生活的因素与社会因素紧密相连。现在,政治状态已从社会生活中抽象出来。

“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上天。”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因此,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这种对于宗教的批判结束之后,人们便要“伸手去摘取真实的花朵”。

于是,人们便能从虚幻的世界醒来面对现世的困境,开始关注自己的解放和现实的幸福,因此宗教的批判是一切批判的前提,是转而对掌握着群众的德国法哲学批判的基础。

(2) 德国制度的落后是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把对德国制度的批判“当作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主要工作是揭露”。马克思比较了德国、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差距:

“在法国和英国,问题是政治经济学或社会对财富的控制;在德国,这是国民经济或私人财产对国家的控制。因此,在法国和英国,消除垄断已发展到最大程度;在德国,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垄断。那里,正在解决问题;这里,矛盾才被提出”。

他想通过揭露德国各个社会领域间的相互倾轧,德国统治者的庸俗粗暴的统治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使他们大吃一惊,从而激起人们的勇气,实现德意志民族真正的沉醒,因为“当旧制度本身还想念而且也应当想念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

(3) 黑格尔的法哲学是一切因素的根本原因。“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继续。因此,当我们不去批判我们现实历史的oeuvres in***pletes〔未完成的著作〕,而来批判我们观念历史的遗著——哲学的时候,我们的批判恰恰接触到了本世纪所谓的that is the question!

〔问题所在!〕那些问题的中心.”“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唯一站在正统的当代现实水平上的德国历史。

因此,德国人民必须把自己这种想像的历史和自己的现在制度联系起来,不仅批判这种现存制度,而且还要批判这种制度的抽象继续。”马克思认为要德国的哲学其实也是德国现实的一部分,并且哲学是为德国的实践和现实服务的理论,理论指导着实践,因此当理论出现了问题实践必定也会出错,于是对于理论的批判是德国获得解放的基础与中心。那为什么黑格尔的法哲学呢?

因为“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对这种哲学的批判不但是对现代国家和对同它联系着的现实的批判性分析,而且也是对到目前为止的德国政治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式的最彻底的否定,而这种意识的最主要、最普遍、升为科学的表现就是思辨的法哲学本身”,所以要从黑格尔的头脑开始!当我们把从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抽象出来一套真正地彻底地能表现历史也能指引未来的理论时,它便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它便能掌握群众,从而不但能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现有水平,而且也提高到这些国家即将达到的的人的高度的革命。

这篇文章作为导言,它相比马克思以前的所有文章有一个突出而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在之前马克思都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实际解放德国的方案,但是在这里,他完全地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分离出来,不再只是从德国的**和国家制度去剖析,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了人类解放的解决之道!

以上是我从利用原著以及网络**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关于马克思对于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我没有太多的独到的见解,那是一个思想高度极高的伟人对整个社会形式的剖析以及解救方案的探索,我无法企及,但是他的思想我们可以学习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除了马克思文章深邃的思想境界外,最让我震撼的是他优美的语言和文字。在阅读原著之前,我们已经向老师们了解了马克思在这方面的成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表现也比较明显,行云流水的文字,诗意的语言,巧妙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他的想法和观点。

深深被其风采所折服。

如此传世著作,如此伟人风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 篇7

接着,马克思把箭指向了德国的旧制度,对旧制度的批判首先是对德国法律制度的批判。因此,黑格尔法哲学这一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法哲学成为第一个受到批判的对象。历史法哲学主张法律应继承传统,以习惯法取代一般成文法。

马克思对这一观点展开了猛烈的批评。“有个学派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为今天的卑鄙行为进行辩护,把农奴反抗鞭子-只要它是陈旧的,祖传的,历史性的鞭子-把每个呼声宣布为叛乱;历史对这一学派,正像以色列上帝对他的奴仆摩西一样,只是表明了自己的过去,因此,这个法的历史学派本身如果不是德国的历史产物,那它就是杜撰了的德国的历史。”“具有条顿血统并有自由思想的那些好心的热情者,却到我们史前的条顿原始森林去找我们自由的历史。

但如果我们的自由历史只能在森林里找到,那我们的历史和野猪的自由历史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马克思开始转向批判这种从历史经验来解决德国现代问题的历史哲学理论。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进行讽刺“我们的历史就像一个不谙操练的新兵一样,到现在为止还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补习操练陈旧的历史。

”马克思以独特的眼光和角度观察到德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并进行了猛烈地批判,以此来唤醒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革命之中。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革命史,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这些没有完全成功的革命,问题究竟出在了**?正如马克思所说:

不摧毁一切奴役制,任何一种奴役制都不可能被摧毁。正是在社会价值体系的控制下,人不是人,才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主体身份。王朝的更迭仅仅是历史的重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并不因朝代的改名换姓而被打破,革命没有上升到“人的解放”的层次,人依然不为人。

这最终注定了这些运动的失败。

读完这篇文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次激烈的碰撞,让我学会看事情不在从一个单一的方面去观察;多角度地去揭露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的认识问题。还有就是不得不佩服马克思的智慧,从仰望高峰到跨越高峰,这是一个多么困难的过程,没有大智慧的人是难以做到的。

  • 黑格尔哲学名言

    黑格尔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黑格尔名言,希望喜欢! 1.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3.人类从历史里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没有学到任何教训。——黑格尔 4.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 5.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

  •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模板四篇)

    阅读作者的作品的时候,我们能够在其中得到一些启迪和感悟。撰写读后感应该客观真实地评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为您介绍《黑格尔美学读后感》的故事和文化背景,请您阅读。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网站,希望它能成为您的阅读驿站并得到您的收藏!...

  • 黑格尔的哲学名言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现在小编小编整理了有关黑格尔的哲学名言精选,希望你们可以用得上。 黑格尔的哲学名言精选 1、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黑格尔 2、存在即合理。——黑格尔 3、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

  • 描写黑格尔哲学名言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黑格尔哲学名言,方便大家学习! 1.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2.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 3.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4.青春是

  • 黑格尔哲学名言及语录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哲学家。下面等小编小编呈上黑格尔哲学名言及语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黑格尔哲学名言 1、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2、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

  • 黑格尔说的哲言

    为了一个永久的目标,不得不赋予一个永恒的记忆。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奋进,在这段求索的路上,会经历风雨,会历经挫折,从困境中走向辉煌,以拼搏之心成就不凡的未来。每一个永~~你在整理类似的句子吗?请你阅读励志的句子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黑格尔说的哲言》,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 黑格尔的哲学名言名句

    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存在的。下面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黑格尔的哲学名言名句,欢迎查看~ 1.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2.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3.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4.哗啦哗啦把自己的事业讲给大家听的人,他的价值一定是毫不足道的

  • 关于黑格尔的哲学名言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黑格尔的哲学名言,欢迎查看~ 1.良心,它就是对它自己有了确信的精神。 2.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 3.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4.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5.熟知并非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