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范文大全#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通用9篇)#】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经过仔细筛选小编选出了一篇非常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此文读后您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1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 )有关系,有( )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篮球场)

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的很好,你们想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3

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二年级(上册)知道这两种图形都是四边形,二年级(下册)认识了线段、直角。本单元继续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目标是: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算法。从《课程标准》提出的上述三条教学目标里,可以看到教学方式的变化,突出学生的探索、思考、交流、合作,主动建构知识。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

P58~P60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包括长方形的长、宽,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P61~P62教学图形的周长。包括周长的含义、测量、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P63~P65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包括周长的算法和实际应用。

P66~P69单元练习、实践活动。

第58页例题从操作的材料(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各几张),操作的方法(折、量、比),操作的目的(看长方形、正方形边与角的特点)三个方面给学生十分具体的指导,并用四张照片示范操作活动,让他们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9页交流操作中获得的知识,引导学生把点滴而不系统的认识,变成全面而有结构的知识。“蘑菇”和“辣椒”讲的都是经过整理后的长方形、正方形特点。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是让学生反思两种图形的特点,对边与角的数量、相互关系有更深的体验。初步感受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所有特点。

“想想做做”里多种方法做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钉子板上围、三角尺拼、用纸折剪等。进一步体验图形的特点。

教材里没有给周长下定义,而是通过两个实例让学生领会周长的意义。第一实例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在具体、直观的情境里,指出“池口边线的长”是池口的周长。初步揭示周长是一周的长度,是线的长度。第二实例用绳子沿树叶的边围一周,量出一周的长。在围的时候进一步体会“一周”,在量的时候加强“周长是长度,可以度量”的认识,先围再量还有“化曲为直”的思想。

例题的素材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从“试一试”起,把周长概念向平面图形迁移,理解平面图形一周的长是它的周长。先解决什么是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周长,理解它的周长是三条边或四条边的长度和。再思考怎样得到周长,以及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教材让学生经历“概念→策略→实施”的过程,通过解决求图形周长的问题,加强对周长的理解,完善周长的概念。

“想想做做”设计了指、描、量、算等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尤其是计算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鼓励算法多样化,为下面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创造思想基础。

3.周长的计算:人人探索、相互交流长方形周长的算法,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联系熟悉的篮球场,提出求它的周长的问题。回忆“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思考“怎样求它的周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算法。

计算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每个算式都依据了周长的意义。因此,鼓励算法多样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交流算法要沟通联系,从“萝卜”的算式到“蘑菇”的算式,再到“番茄”的算式是一个有意义的变化过程。交流算法要突破难点,让全体学生都理解“辣椒”的方法。交流算法要突出重点,鼓励学生使用“番茄”或“辣椒”的方法。由于三年级还没有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所以暂时只能分步列式求长方形的周长。

“试一试”教学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学生有正方形周长的概念,了解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以及求长方形周长的经验,完全能够通过推理得到正方形的周长算法。

教材里没有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要学生说出怎样计算它们的周长。原因之一是通过算周长加强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和图形特征的应用;原因之二是缺乏表达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条件。

“想想做做”减少单纯的列式计算练习。突出先度量长、宽或边长,再计算周长;注意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拼图形求周长发展空间观念。

二年级(下册)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内容分五部分编排。

P70~P71教学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这是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的一步。

P72~P75教学一般情况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包括笔算和估算。

P76~P79教学比较特殊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特殊主要表现在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数位上是0。

P80~P81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和连乘两步计算的式题。

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一位数要多乘一步,这一步就是几百乘一位数。先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就为学生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主动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创造了条件。

第70页例题的第一个问题是计算400×2,学生的各种思考都和4×2=8有联系,能够体会从4×2=8推出400×2=800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例题的第二个问题计算400×3,也可以从4×3=12推算。400×2的积小于1000,400×3的积大于1000,这两个计算把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都呈现出来了。

整百数乘一位数不仅是笔算的基础知识,还在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使用。因此,“想想做做”里安排了充分的练习。

2.笔算几百几十几乘一位数:突出教学重点,凸现计算难点,培养估计习惯。

第72页例题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竖式上已经计算的是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把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留给学生进行。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计算里的新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教学这道例题,要让学生了解竖式上已经算了什么,明白还要算什么,尤其要交流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试一试”独立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完整经历计算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要从乘的步骤和怎样进位两方面,引导学生总结算法。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计算乘法,最会在进位时发生错误。因此,适当加强听算练习,如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加一位数,能有效地减少计算错误。

在初步掌握笔算的基础上,估计积的位数,为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作铺垫。第73页第3题,算算比比同组两题的积的位数。同组的两道题,三位数不同,一位数相同。有利于学生发现261×3的积是三位数的原因:2百乘3的得数小于1000;621×3的积是四位数的原因:6百乘3的得数大于1000。应用这些体验,就能先估计积的位数,再笔算,如第74页第6题。需要说明的是,教材避开了类似158×7这样的题。如果只考虑1百乘7,会判断这题的积是三位数。只有同时考虑十位向百位的进位,才能知道积是四位数。让学生进行这些思考,难度过大、要求偏高。

3.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理解和应用“0乘一个数得0”,利用估算支持探索。。

第76页上面的例题,联系直观、形象的情境列出算式0+0+0+=0,再根据乘法的意义改写成0×3=0,体会积为0是合理的。“想一想”算0×7、8×0,把0×3=0的体会迁移过来,从而得到规律:一个数乘0,积是0。显然,这是具体到抽象、个案到规律的过程。既让学生理解规律,又不机械记忆结论。

第76页下面的例题,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求4个看台的座位数的算式是102×4,引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是一道新颖的计算题,在几百几十几乘一位数时没有见过。先估计商是三位数,大约是400多,再笔算就会感到0×4这一步应该乘,积的十位上不能漏写0。否则积不会是400多。先安排估计至少能起两点作用,一是把新颖的问题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把特殊情况纳入一般方法中。二是利用估计监控笔算、支持笔算,解决新矛盾。

三位数的十位上是0,它乘一位数,积的十位上可能是0,也可能不是0。“想想做做”第2题联系实例,理解201×3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0,607×4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不是0。再经过第3题的找错与改错,使学生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78页例题4×120教学两个内容,一是怎样口算,二是比较简便的竖式笔算。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如果计算过程中不需要进位,这样的题一般应能口算;如果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一般列竖式笔算,不要求笔算。

“番茄”从4×12=48得到4×120=480,学生都能像这样口算。“辣椒”的竖式是按原来的笔算方法计算的。通过交流,注意到这题的积的个位上是0,原因在于乘数120的个位上是0。

教材告诉学生,竖式还有新的写法和算法,示范了把120末尾的0暂放一边,先算12×4得48,再在48的末尾上添“0”。教学不仅要清楚地展示竖式的新写法,还要让学生理解这样写的道理以及它比较简便。

“试一试”里的三位数乘数,分别是几百几十的数和整百数。让学生在已经写出的竖式上完成计算,着重体会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得数末尾添适当个数的“0”。教材竖式计算700×9,是为了体会简便竖式的写法与计算。在“想想做做”里没有笔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题目,因为这样的题应该口算。

“想想做做”第1题仍在已写出的竖式上计算,巩固简便竖式的计算步骤与“末尾添0”。从第2题起,才要求学生写出简便的竖式。第3题把乘数中间“0”与末尾“0”编成题组,便于比较,体会算法上的不同处。

5.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数量关系,清晰解题思路,不要求一题多解。

本单元教学连续两步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有利于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如第80页的例题,看图可以想到一共有5×6=30(个)乒乓球;看“每个2元”能想到买1袋要2×5=10(元)钱。这些都是解题的第一步,都能从直观的问题情境里得到。

解答连乘问题一般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数量关系,其实上面的看图(文)想到解题的第一步,就是应用综合法思考。教学要引导学生把这步的结果与另一个条件联系起来继续往下想,实际问题就解决了。

连乘问题的三个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交叉的,如每袋5个与买6袋、每袋5个与每个2元。所以连乘问题一般都有多种解法。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数量关系,要抓住两个已知条件之间的一种关系,系统地往下想,找到问题的一种解法。既鼓励学生的解法多样化,又不要求一题多解。

6.单元复习:分别整理口算和笔算,提高估算,渗透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1题里是本单元教学的口算,有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乘法里最主要的口算内容。第2题整理笔算,把一般的与特殊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组成题组,使它们有机融合。三组题之间还有积的位数的比较。第4题是估算,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应用整百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比新授时有了发展。第3题感受同组两题的得数相同,渗透乘法结合律。解决的实际问题更注意贴近生活,对理解题意的要求有所提高。

本单元从不同位置观察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标是:1.认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2.通过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知道可能看到几个面;3.学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4.根据视图摆出物体。这些内容和目标都是以前小学数学教材里没有的,教学这些内容,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分二部分编排。

P86~P87观察常见的物体。了解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侧、上面,同时可能看到的面。

P88~P89观察3个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指出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视图摆物体。

1.联系经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学生在生活中初步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和下面。本单元把左面和右面统称侧面,在观察侧面的时候,只在其中选择一个面。

图书柜、洗衣机、电冰箱都是比较熟悉的物体,它们的形状都接近长方体。这些物体的正面是生活中约定的,不受它们摆放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确定正面以后,上面与侧面也随之确定。

第87页第3题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关键是确定它们的正面。教材让学生体会,正方体的红色面、长方体的黄色面正朝向他们,习惯上把这两个位置的面称正面。

2.体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教师和女孩都观察图书柜。教师能同时看到正、侧、上3个面,女孩只看到正、侧2个面。这些事实让学生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面的个数往往是不同的。第87页第3题,观察放在桌上的文具盒,感受最少看到1个面,最多看到3个面。体会在哪里能看到3个面、哪里只看到2个面,尤其是只能看到1个面的观察位置和方法,对下面的教学非常重要。

第87页第4题分别从正面、从侧面、从上面观察正方体。首先是联系已有的观察经验,理解从正面看,就是只看正方体的正面,要站在它的前面观察;从侧面看,就是只看到它的侧面,可以站在正方体的右边观察;从上面看,只看它的上面,要站在正方体的前面,低头观察。说说看到的图形都是正方形,初步体验平面图形能用来表示看到的形状。第5题里两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进一步体验如何观察、怎样表示观察的结果。从正面和上面看,视图相同,都是左右相连的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是空间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教材编排观察几何体,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目的是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第88页例题应注意三点。第一,要准备学具,每名学生都用正方体照教科书图画里的样子,摆出几何体进行观察,绝不能观察教科书里的实物图替代观察几何体。第二,要让学生在正确的位置上观察,鼓励他们站在几何体的右边观察侧面。第三,要组织学生说出从正、侧、上面看到的形状,或画草图表示。

“试一试”根据提供的正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要引导学生做到两点,一是分析正视图:它是三个正方形组成的,下排有两个正方形且左右相连,上排靠左边有一个正方形。通过这样的分析,构思摆法,发展空间想象力。二是摆出几何体以后,要从正面观察。如果视图符合要求,可以确认摆出的几何体;如果视图不符合要求,则应另摆。“想想做做”第3、4题都是根据视图摆出物体。个别题的答案开放,根据一幅视图能摆出形状不同的几何体。遇到这样的题,要加强交流,加强验证。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101页的例3-例5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小黑板、直尺、线绳、皮尺、用铁丝围成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

2.出示小黑板,小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分别量好每个图形各边的长.

3.让学生量教科书第100页例3中三角形和正方形各边的长.

4.提问。

小黑板上三角形的3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

小黑板上正方形的4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

5.请每个学生先算出第100页例3中三角形3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再算出正方形4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

二、新课

1.教学周长的含义.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在小黑板上、在书上量了一些图形的边长,还计算了每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这样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2.教学例5

教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正方形,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请学生到黑板前操作.

知道正方形的边长以后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计算.学生算完后,再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0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2.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练习二十五的第2、3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5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3表示什么(长+宽),为什么要乘2?【(长+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提高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人8根小棒(6根一样长,2根一样短)、几何图形片、拼图二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图形)

二、幼儿观察、操作,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活动:

①请幼儿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T:教师总结: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一样大的角,都有四条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房子和船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

3、分类活动

给每位幼儿发一套几何图形片。

①请幼儿把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②请幼儿把四个角一样大,对面两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4、活动延伸:比比谁多

请幼儿动脑筋,用已学过的各种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并讲出自己用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物体?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正方形,感知正方形有4个一样大的角和4条一样长的边。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到正方形物体或正方形物体的某一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4根一样长小棒 图形卡片若干。

2.教具:画有各种图形的图片。

正方形的实物,如手帕、围巾、魔方、积木。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拼搭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⑴比比4根小棒是否一样长。

⑵请幼儿用4根小棒给小动物搭个四四方方的家。

⑶讨论:小动物的家是什么形状?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⑷教师小结(用正方形彩纸演示):这种四四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正方形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出示实物,加深对正方形特征的认知。

⑴出示手帕。手帕是什么形状?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⑵出示正方体积木。积木的什么地方是正方形。

⑶想一想,找一找,教室里或者家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⑷出示教具图片,逐幅引导幼儿找出每个物体中哪些是正方形。

3.游戏:练习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正方形。

游戏名称:

狐狸找家

游戏玩法:

⑴观察场地上哪些圈中是正方形;

⑵教师扮狐狸,幼儿扮小鸡,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听到“狐狸来了”的信号,小鸡赶紧躲到贴有正方形的圈中。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8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我们的眼前,(投影仪出示半只蝴蝶)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起来了,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

1.教学例题。

(1)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谈话:我把这些物体画成平面图形送给了每一位同学,请你们拿出这些平面图形,自己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3)谈话: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出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圈出重要的词语--对折、完全重合。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

(2)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1让学生判断“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其中第4个图形认识吗?这是香港的区徽,知道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吗

3.谈话:我们欣赏到了这么漂亮的图形,而且还能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那你自己想不想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请你们利用剪刀、彩纸、钉子板等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展出。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判断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动手连一连。

5.谈话:这些轴对称图形是我们剪出来的,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做“想想做做”第3题。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6.谈话: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国旗吗?每个国家都有国旗,它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做“想想做做’’第5题。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吗?

7做“想想做做”第6题。你能找出哪些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吗?

你们能说说有什么收获吗?在收获时,你们觉得还有什么遗憾呢?

学生思考,并选择其中的一种。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

学生汇报自己的判断。

交流校对。

能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乔民族自豪感。

1。谈话:

2.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

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1.观察分析。

(1)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是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学生的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分类。

(2)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2.研究方法。

(1)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

(2)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展示给学生看。

(4)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1)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一次对折一沿外边画轮廓线一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二次创作。

(1)出示课本第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提出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书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得好。

②完成较好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学生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2)出示课本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学生完成作品。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3.独立创作。

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都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往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对称轴,折痕的两侧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总结:①对折要整齐,②画样要美观,③用剪要稳当。

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比较的能力。

3、情意目标:参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教学准备:

多煤体长方形框架七巧板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板八根小棒(师生共同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一年级就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1、下面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电脑出示)

2、现在老师请你用小棒搭一个长方形,你能很快搭出来吗?搭搭看。

提问:(1)你用了几根小棒?选的是哪四根?

(2)如果要搭一个正方形,你认为应该选哪几根小棒?

(3)那是不是用两根长的,两根短的搭成的一定是长方形呢?(出示)这是长方形吗?

3、导入

为什么我们搭长方形要选两根长的,两根短的,而搭正方形却四根都用长的,或者都用短的呢?这又是什么图形呢?(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并认识一种新的图形。(板书课题)

二、新授

1、长方形的特征

(1)请大家拿出长方形纸,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有哪些特征(贴图:板:长方形)

一起看要求:(电脑出示)

①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长方形的每一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③量一量: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前后四位同学围成一组,边操作边讨论这三个问题。(板:边、角)。

(3)交流

①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长方形有几条边?(板:四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板:四个角)

②长方形的每个角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量出来了吗?(电脑显示三种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虽然长方形的大小不同,但每种长方形中上下两条边都是相等的,左右两条边也是相等的。

继续看屏幕:像这样上下相对的两条边我们把它叫做一组对边,左右相对的两条边也叫做一组对边。长方形有几组对边?那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也相等还可以说成----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对边相等)

(4)如果不用尺量,你有没有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呢?

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同桌两个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提示: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把较长的一组对边放到一起去比一比,把较短的一组对边也放到一起去比一比呢?)

谁想出了好办法?(指名汇报)

(电脑演示)我们还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证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光上下对折,两条较长的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

放开,再左右对折,两条较短的边也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也相等。

所以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5)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通过比一比,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长方形的特征

(1)请大家再拿出正方形纸,用同样的方法,也来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或折一折,看看正方形又有哪些特征呢?

前后四位同学同样可以讨论一下。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①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板:四条边、四个角)

②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知道的?(板:

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又是怎样知道的?

a(电脑出示,三种正方形)

指出:虽然正方形大小不同,但每个正方形中四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所以说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板:都相等)

b(电脑演示,折的过程)

要证明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们只要想办法把正方形的四条边折到一起来比一比,可以先这样折一下,再这样对折一下,正方形的四条边都重合了,说明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具有哪些特征。请大家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练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如果老师请你们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你们会画吗?(电脑出示)

(1)看书P103,练习二十五第1题

做这道题我们首先要看清每一条边分别点了几小格,那是不是每一条边都要数呢?长方形只要数几条边?为什么?正方形呢?

(2)学生画图

(3)刚才你们画长方形画了几条线段?正方形呢?

指出:像这样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长方形是四边形,正方形也是四边形。(板:四边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

(1)请大家找出学具中的四边形,你为什么说它们是四边形?

(2)(举出)请同学们看这个四边形,它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

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平行四边形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

比如:(电脑出示)竹篮上的编织图案、篱笆、楼梯扶手。

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平行四边形?(美工刀片、网兜、地板上的花纹)

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留心观察,看看生活中到底还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特点呢?

请大家把书翻到P101,看方格纸中的平行四边形(读左边的要求)(贴出)

交流: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四条边,四个角)

它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板:对边相等)

角有什么特点?

指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但也有平行四边形的角是直角,所以平行四边形的角不一定是直角。(板:不一定是直角)

不一定是什么意思?

(4)出示,变换角度,问:这不是平行四边形吗?

指出:虽然平行四边形的角度变了,但它的形状没有变,所以依然是平行四边形。

(5)练习(电脑出示)

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提问:第(3)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

5、我们再来做两个有趣的实验

(1)(电脑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大家仔细观察,在刚才图形变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指出:当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逐渐缩短,和另一组较短的对边相等时,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2)出示长方形框架:

这是一个长方形框架,(拉一拉)现在还是长方形吗?变成了什么图形?

在刚才拉的过程中,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三、全课总结

1、学生看书P100-101,划出重要内容,想一想,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不一定是直角。老师还要告诉大家,四边形除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外,还包括其它一些图形,今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学习。

学到这儿,老师再来问问看:

(1)前面你们用小棒搭长方形,为什么选两根长的,两根短的,而搭正方形却用四根长的,或者四根短的呢?

(2)(指)这个图形也是用两根长的,两根短的搭成的,为什么它不是长方形?它是什么图形?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5厘米,它的对边也是5厘米。()

2、拼图游戏

(1)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和两个小三角形拼一个长方形,再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从七巧板中拿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小三角形,用它们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五、作业

用七巧板想像拼图。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四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形平行四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不一定是直角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模板

    这是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准备的最新范文,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在教师开展新的课程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但需要注意教案和课件中的知识点设计。教学质量与教案质量密切相关,两者相互补充。非常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更多!...

    11-28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模板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 教案和课件是高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请仔细阅读我们网页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热门4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热门4篇,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

    07-15
  • 长方形课件11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长方形课件11篇”,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2、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3、体验长...

  • 最新正方形课件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正方形课件”,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 正方形课件(必备十篇)

    平时的生活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正方形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双正方形有两种折纸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究竟要如何折叠。折纸准备:自己喜欢颜色的纸。第一种方法:第一步将正方形的纸张进行对边折叠;...

  • 最新长方形课件(收藏四篇)

    请读者仔细浏览下面笔者整理的“长方形课件”相关内容,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世界。学生们享受着生动有趣的课堂,而这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准备和精心编写的教案。每一份教案课件都需要大家认真完成,因为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规范和标准。...

  •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集合五篇

    探讨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有关的议题是本文的核心目的,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在开学之前,老师们需要事先准备好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制定自己的教案课件计划。教案是教师在应对各种不同情境时的指导方案。...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