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中医读书心得集合

栏目: 中医读书心得

2024-04-29 09:29

我们提供了一些与“中医读书心得”相关的实用信息供您参考,请将本文保存以方便针对性的参考。在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思考过后,我们不妨写一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梳理思路和汲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自我学习。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执法队辞职报告范文七篇

中医读书心得 篇1

有限生命无限价值

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价值是无限的。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再美的花朵也会有凋谢的时候,在嫩的小草也会有枯萎的时候,纵使它们凋谢、枯萎,也将自己身体最后的能量交付,为新的花朵绿草释放出自己最后的价值。

2013年10月31日,我们参加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生命意义展览室。小小的展览室储存着神圣庄严的正能量。展室里有教授、教师、医生、**、工人、诗人和其他各阶人士的遗愿,他们将自己的遗骸捐出。也许只是几句话,但他们的奉献精神是伟大的、光荣的,值得学习。

展室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天津医科大学校创始人朱宪彝教授,他不仅是医术精湛的医学家,也是治学严谨、精心育才的教育家,他一生节俭、酷爱读书。老人临死前留下遗嘱,将自己所有的书籍、积蓄和住宅楼全部捐出。此外,老人还捐赠了遗体,为解剖学家提供标本。我们需要向朱宪彝教授学习的,不仅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价值,更是其崇高的人格和无私的奉献。

其次,是南丁格尔奖得主王桂英小姐。王桂英老师说过:“我只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的奉献给医学事业,为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发展祖国医学教育,奉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这里没有豪言壮语,但其蕴含的却是让人无以抵挡的决心和信念,让人折服。

除了这两位老师,还有我们学校的钱雅勇和其他捐赠者的生平事迹和朴实的遗嘱。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展览室的庄严和升洁,学生们深深敬佩的眼神,充满敬佩语言的书籍,我们的灵魂在这里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作为一名学生,我为有这些前辈而自豪;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感到发展医学事业的重要性和肩上的责任。本次展览不仅向这些无私的捐赠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也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向他们学习,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中医读书心得 篇2

一般说来,中医学之所以是伪科学,是因为中医学原理无法被证明。关键是中医理论来源于阴阳五行。因为阴阳五行是伪科学,中医是伪科学。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中医几千年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效果,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目前,人们对中医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经常请教医生和专家,探讨中医药的问题,但强烈的需求必然导致许多不成熟、甚至粗糙的工作。少数商人专采中医文化当中的奇谈怪论以大肆宣扬, 故弄玄虚,混淆医巫,以迎合求各种奇怪需求者的口味;甚至打着包治百病的旗号,无限夸大中医的诊疗范围,将某些只适用于特殊情形的治疗方法不加选择地大力推广, 以蒙蔽病患,在利益驱动下,市场上充斥着编造的并不符合中医理论的普及读物。

应该说,唐云所著的《走进中医》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普及中医理论的著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强调了中医讲究一个整体,讲究动态平衡,讲究人体自愈。事实上,中医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神秘。甚至可以说,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就足以应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病。

让我们一起从《走进中医》开始,对中医有个全新的认识。

第一章走出信任危机与第二章让中医走下玄坛,这是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误区的纠正,尤其是将中医归于“玄”,这是对中医产生不信任最重要的原因。而中医真的玄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三章是健康的本质,第四章是疾病的产生,第五章是致病因素。它从中医学的角度讲述了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必须指出的是,中医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即根据人们对自身的感受来判断是否健康,而不是仪器检测出来的不健康。这种判断方式也是不同于西意的一个方向。

第六章是生命的基本物质,第七章是人的本质之库,第八章是情感与疾病,第九章是饮食之道,第十章是内生五害,第十一章是痰瘀。由此可见,中医基础理论与所谓的现代科学完全不同,正是因为一些中医基础理论本身难以用数据来体现,中医自身处于不利地位。但事实上,正如中医对健康的定义一样,中医也不需要数据。

第十二章察言观色话望诊到开始,则是中医治病的一些实例与解惑,这对作为读者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小毛小病也是有帮助的。

第十九章:如何用中药治疗疾病?阐述了中医治病的原则。真的很简单。

第二十章:揭开汤头秘籍的开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些常用方法。

回首过去,仅仅因为中医学是从整体动态平衡的角度出发,要求中医学对局部问题进行实证研就是没有意义的。中医和西医作为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体系,用这种体系的方法来解释另一种体系,其本身也是不科学的。至于没有被现代科学充分证明的内容,实在不适合传给非中医专业人士。

将这些内容盲目地公之于众,以求新求异、哗众取宠,必然招致非议,令中医成为众矢之的。

此外,中医相信人体的自愈能力,这也是西医常说要治标治本的原因。

在现代社会,人们很习惯先找西医,再找中医。这一方面是由于西医治标见效快,另一方面也在于人们对中医的不信任。西医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善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新的对策,不提出,就会在临床实践中产生不治之症。

然而,西医提出的新对策可能具有很大的二重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有许多副作用。中医学是在积累传统经验和黑箱探索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医学规律,所采取的措施也基本符合自然疗法。我们所看到的往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易改变。因此,在世人看来,中医药相对保守落后。由于中医认识和挑战新事物的能力有限,中医也有许多不治之症。

而且,中医入门简单而深入难,优秀的中医难以像西医那样速成,中医所依托的理论也难以在仪器上体现,但这些并不应该成为中医发展的障碍甚至是反对中医的理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中医理论体系也有其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

相对中医和西医的比较,绝不能陷入到谁对谁错的批判中去,应当允许互补的观点、方法并存,重要是善于比较,做出取舍,让中医这一传统医学融入现代医学,为我们的健康做出贡献。

中医读书心得 篇3

《漫话中医养生》是一本以文字为主,且配以适当漫画形式,将日常养生保健知识娓娓道来的一本书。

文字是主力军,承载着大量的养生知识和信息,而其中穿插的漫画,则幽默、巧妙、恰到好处的将养生知识呈现给大家,有助于让我们能更近一步的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养生知识,且通俗易懂又不乏幽默风趣,让学***更轻松,也让阅读变得更佳愉悦和直观。

不知为何,从小就喜欢中药那股特殊的香气,甚至对很多人都排斥的那苦涩的中药汤汁,我都毫无违和感,甚至喝起来都觉得那么自然平常,并无半分抗拒。

慢慢上了大学,最喜欢的是中医课程,虽然只有一学期的课程,但每节课都是12分的重点和精神,甚至偷偷跑到中医校友那里蹭课。

有了一些最基本的中医相关知识,所以看起这本书来并不费力,**并茂,说看的废寝忘食也不为过,越看越有味道。

该书阐述了中医养生的六大原则,包括饮食养生、日常生活养生、情感养生、运动养生、穴位养生、身体养生等。

其中起居养生中写道《素养》第十六条指出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什么?睡眠养生居然还分春夏秋冬?我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早睡早起,尤其是晚上十点之前睡觉,美容又养肝好么?于是乎赶紧细细阅读接下来的展开描述。

春季,万物推陈出新,我们应该早起迎接阳光,散散步或者做做早锻炼,入了夜就睡觉,以顺应春天生发的季侯特点;夏季万物繁荣、生机勃勃,我们应该晚些睡觉,早些起床,活力充沛,多向外宣发体内的阳气,来适应夏天的调养;秋季天气逐渐转凉,要学***的公鸡,早睡早起,从而来缓和秋天肃杀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而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我们也要尽可能得少扰动阳气,早睡晚起,最好等到日出再起,甚至有条件可以"赖个床",避开严寒注意保暖。

原来睡眠也是根据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而相应的变动的,人类只有顺应自然法则,才能更好的存心养性,调养气机,做到修身养性,身正心清。

好吧,我的睡眠时间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除了睡眠养生,情绪养生也是六大养生之一。

中医“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惧、惊。

七情的顺利表达与脏腑的正常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种情感都有自己的内脏。每种情绪都有两面性。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健康。

恰当的情绪表达有利于气的宣泄和情绪的顺利调节,使情绪得以宣泄,从而缓解相应的精神状态。

所以一旦情绪过度激动,相应的脏腑器官就会受到影响,如喜悲、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这一点自己也深有体会,每次生气,还基本上都是生闷气,完了就觉得胸闷心悸不舒服,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胃疼。

平时生活中,我也是个多思虑的人,碰到事情了更加思虑。

导致第二天醒来舌切迹很深,外加口干口苦……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家人,以后尽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气了适当发泄,闷在心里对身体太不好啦!时间久了可是会影响健康的……

现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亚健康,养生保健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

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你也可以试试经络养生法!这本书也有详细的介绍。坦中、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涌泉是人体常用的几种保健穴位,可用于灸、针灸、按摩等。

以足三里为例,作为足阳明胃经上重要的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中医谚语有云"艾灸一柱足三里,胜吃一只老母鸡",为感受中医艾灸的疗效,我已接受艾灸理疗三周有余。

从开始的肌表温热之感,一周一到两次,坚持至今,全身上下觉得松快不少!若坚持,定当终身受益!

若要了时当下了,若觅了时无了时。

养生不需斟酌良久,亦不需挑选良辰吉日,活在现今、养在当下,希望大家都能且行且珍惜、且养且健康。

通讯员章杭婷

中医读书心得 篇4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简单易读的中医知识普及图书。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医基本疗法、用中医治疗生活常见病几个方面的内容。中医基础理论这个板块中介绍了中医阴阳五行、经脉穴位、藏象等内容;中药方剂板块不仅介绍了怎么鉴别中药、怎么吃中药还向读者推荐了一些家中常备中药;中医基本疗法中介绍按摩、拔罐、艾灸、刮痧四种最适合在家中使用疗法;在常见病版块中介绍了感冒、疲劳、中暑等病,并根据病因给出合理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次完全读懂中医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深入浅出的介绍学习中医。从整体上把中医几大理论清晰的介绍出来,而且注重这些大方面之间的关系和结合。介绍的严谨而清晰。对初学着来说,有利于建立整体视角,然后针对自己的兴趣,从单个理论入手学习或者提出问题。

一次完全读懂中医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最全面——按摩、拔罐、刮痧、艾灸,实用中医疗法一网打尽。最简单——每一个操作方式都有对应的配图,取穴及按摩方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最实用——家庭保健必不可少的中医保健工具书。全图解——形式多样的图解形式将深奥难懂的中医知识变得一览无余。

中医读书心得 篇5

一直跟大家说起这本书,就把读后感选了几段,跟各位做个简短的报告。不成文章,请诸位见谅。

中医看病,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

母亲是个中医。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被一大群病人包围着。来看病的人通常是一声不吭地坐在母亲面前,把手一伸,母亲便脉诊。摸了左手脉,又摸右手脉,之后看看舌苔……这像一场考试。

《问中医几度秋凉》

由此看来,很多时候反倒是病人掌握了主动权。若是中医师说完全不对,恐怕病人会露出古怪的脸色,然后迟疑片刻,转身离去吧!

好的中医师,说得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岂有不愈之理!

到底哪些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在妇联工作时,有被遗弃的孩子一时不能安置,我就带回家来同女儿放在一起养。大家都说我待弃儿如己出,可我知道是有差别的。区别在于,我对代养的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或给吃,或教东西,或领着玩,都能说出名目来。而对女儿,我却有很多小动作,这些动作从教育角度看,毫无意义,可以说是无聊之举。可是,正是这些无聊之举,才将孩子滋润的像花儿一样。

《问中医几度秋凉》

读到这里,喟叹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前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时候,总是要隐藏自己的教育目的。因为一旦教育目的过于明显,就不是在启发学生,而是灌输知识理论了。这是喟叹一。

真正的教育是影响得来的。言传虽不可缺少,但始终不如身教重要。正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灌溉了孩子内心的幼苗,使得这些影响发挥了最强大的力量。这是喟叹二。

如今的家长唯恐唯恐教育得不足,孩子的作业好不容易写完了,家长们还额外布置作业,威逼利诱、好说歹说地让他们听话完成。这些"赤裸裸"的教育目的展现在孩子面前,怎么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呢?试看孩子们写作业拖拖拉拉,慢慢吞吞,不就是他们的无声的抗议么?反正作业写完了还有额外的"父母内容",不如就熬到十点钟,让父母无从下手吧!这是喟叹三。

中医会被取消吗?

女儿说,要灭中医并不容易。有人要取消农历,你认为可能吗?不可能,因为农民种地必须要用农历;有人要取消汉字,你认为可能吗?看看日本、韩国,又大量恢复使用汉字就明白了。只要中国还在,中国的农民还在,农历还在,汉字还在,那么取消中医就只能是痴心妄想。

《问中医几度秋凉》

事实上,中医已经走到了不绝如缕的境地。国家针对"中医"的"医师执照"卡住了很多人。很多基层的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中医师因此无法为百姓服务,何况,第一流年轻人不愿意学中医,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又有几位愿意一辈子从事中医事业呢?

国学和中医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国学是热起来了,不过目前仍有点虚。而假如真要深入研究国学,一定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些努力绝不亚于考雅思托福,绝不亚于自学奥林匹克数学,不但要在知识上懂得,还要在习惯上养成,甚至要把种种不善之心一点点扭出血来。如此渐渐会明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智慧,便会由衷地赞叹,由衷地喜爱,由衷地想要为这个文化作一点贡献。很多人只是读读经典,穿穿汉服,弹弹古琴,这些固然是好,若止步于此,未免可惜。国学情况如此,中医更要加把劲。

真正治病的是人自己

女儿的师傅告诉她,其实中医并不能治病,真正治病的是人自己,医生治病如治水,其作用是对人的生命力加以引导和调整。如果病人本身没有可挖掘的生命力了,面对干涸的河床,你又引导和调整什么呢?

《问中医几度秋凉》

有句古话说得好"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病人需要有生命的力量,才能被医好,若没有这个生命的力量,纵是千年人参也不能回天再造。

有人说,把中医看到了最后,无非四个字:"饮食起居"。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应注意平时的心情、饮食、起居、锻炼,这才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你说呢?

总评

作者艾宁,东北人,母亲是中医,而她自己是中文系毕业,当过中学教师、妇联干部、经营厂长、兼职律师,最后做了检察官。她把母亲的行医经验和女儿的学医经验都写在这部书里,用她特有的"检察官的眼光"和"大龄文青"的笔风写成。书里是一篇篇的散文,对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都做了中肯的评价,我自然获益匪浅。这样的书要慢慢看,一次不能看太多。

中医读书心得 篇6

《中医名医简介观后感》

作为一个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人,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以中医名医为主题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观众生动展示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中医名医的传奇故事,让我对中医的价值和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纪录片以故事串联的方式,将每位名医的生平和医术传承进行了详细介绍。每一位名医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为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通过对经典中医文献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成功地创建了独特的诊疗方法,为患者解决了种种疾病。

在这些名医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华佗。他被誉为“手术之神”,经常以其出神入化的医术令人叹为观止。华佗不仅擅长外科手术,还精通内科和妇产科,可以说是全才型的医生。他在医术上的高超造诣和对患者的关怀备至,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可以说,他是中医史上的一座传奇。

同时,我还了解到了另一位名医——张仲景。他是中医史上最受推崇的医药学家之一,也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这部医学著作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常见病和多种疑难杂症,被誉为中医药学的宝典。观看纪录片,我对张仲景的医学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佩服他的学识和智慧。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首先,中医名医不仅拥有医术上的高超造诣,还对患者充满关怀和爱心。他们不仅是医生,更是患者的朋友和心理支持。其次,中医名医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创造了独特的治疗方法,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中医名医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对中医的信心更加坚定。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现代西医的不足之处。而中医名医们的传奇故事,更加鼓舞了我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部以中医名医为主题的纪录片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迪。每一位名医都是中医事业的瑰宝,他们的故事和医术让我对中医的价值和魅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相信中医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应用,也相信每一位对中医感兴趣的人,都会从这部纪录片中汲取到深厚的智慧和力量。

中医读书心得 篇7

杨力的《中医养生》 粗略翻看一遍就爱不释手了,仔细阅读更获益良多,于是做下笔记,以备以后日常生活所用。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多种途径,通过滋补生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一中医学活动。他强调的是“动静结合”,神易动而难静,行易静而难动,故而要两者结合,否则缺一即会伤身。阴阳说里面也有说过,阴成形主静,阳成气主动。

养生还要求凡是都有限度,要适量适度才好,就拿饮食来说,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宜吃太饱,不要吃太咸,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跟“平衡”可谓相得益彰,中医养生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的平衡以免外邪的入侵,可见都是在阴阳平衡的理念之内。

中医养生的根本在于保养精、气、神,从这个方面来说很多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如“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魂;肾藏精,精舍志;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又有几人能解其中味!

中医的魅力就在于此。里面的宝藏是取之不尽的。可值得担忧的是这些宝藏会不会某一天伴随某些人的逝去永远沉入泥土,但是我也相信,就像杨力老师说的“只要还有一个中国人,中医养生就会发展”。为此她在这片领土上不停地辛勤耕耘着,曾出版了《杨力养生巧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心理养生忠告》等作品,我十分之敬佩杨力老师的奉献精神,“只要能让中国人多活十年,宁愿自己少活十年。

”我也乐意传承中华民族沿袭几千年的宝藏,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所爱的人、更多的人减少病痛、带来健康。

中医读书心得 篇8

《医案助读》随感

《医案助读》书如其名,是医案阅读的入门导向类书籍。它解决了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病案、病案的重要性和如何阅读病案。用具体的名家医案作为论述观点的串珠,边引用边议论,阅读印象尤其深刻,学***也比模式学***轻松。

引用的医案病案也有**可循,书后的推荐医案也是实用性较强。

作为一名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病历可以看作是最初的临床经验。不同于以往生病就医的被救治,读医案是从医者的角度,看待“治病”这件事,注重的是辩证和论治。医案中医生辨证论治的思路比课本上的理论清晰,甚至能通过这样来进行跨时代的教与授。

医案的重要性,有前辈用中医理论基础与之相类比,作为丰富医治灵活性的重要渠道,不可谓不须重视。

在读《助读》之前,我对医案的了解不多,印象里的医案是模式又客观的,像说明文一般,科学却死板。看完后,我知道自己混淆了病历和病历的概念,看到的病历和医生记录的病历不一样。像实录性医案就有六种分类,每个分类下的医案不仅是客观的,有的会写明辨证施治的过程,有的会穿插医者的想法,有的甚至还是医者用来“秀文采”的手段!

可爱又温暖的微微一笑,就是我在看到这时,对“医者仁心”的实在印象。而真正死板、条框分明的医案被称为病历式医案,虽然条理明晰,但给我一种又硬又沉的感受,思路也有断层,在真正临床实践时,如此模式的医案倒是有些像应付任务了事的样子,寥寥数笔地将病痛飘然带过,不应该是一位医务人员应该有的态度吧?

无论上什么课,做笔记都是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好方法,对于阅读医案来说也是如此,只是把“笔记”两字换成了“评注”。评注不仅是为了能理解的更透彻,还可以表达作为医者的读者的自我观点,对医案著者的医学思想、治学方法和理论术语等进行评头论足。《助读》只列举了三条评注的益处,不过我认为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是中国式教育里所稀缺的,评注的存在对中医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绝对有利而少害。

在对初学者的指导上,《助读》中给出的要求重视不同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入门级别应该怎么选择医案,想提高某项能力的人又应该选择哪位医者著的医案。悉数举例道来,不乏名师的气概。

挑选合适的医案读本和了解著书背景的建议给了我不小启发,中医虽是需要灵性的科学,但学***却还是要从理性出发。又或者说,死的知识和活的方法,都还是从医书来的。作为一种医学书籍,病案的**值体现在:

既记载科学的知识,又蕴含灵活的方法。就像我这样的菜鸟,仅仅记住病历里的知识就足够了。值得高兴的是,《助读》不仅记录各家医案病案,也有作者黄堭前辈对病案的注解,在读到难理解的案子时比较方便,不用拿着原书注解对照着参考,医者的思路也解释的非常清晰。

黄堭前辈对医案的这番了解,想必也要建立在熟读医书与医治经验的基础上吧。

《助读》作为读医案的指导性书籍,对不同类型的医案,也做了众多详细的重点规划。读起来比较像老师课堂上幻灯片的文案,存在着小繁琐,但又是重点中的精华。想象起来倒是有点像一句话:

“我讲的这些考试都会考到!好好记着!”如此的知识密集度,稍微想象都觉得喘不过气啊。

真是越来越感觉像课堂上的老师了。

在这个时候,人们会记得上学期错过了跟随一位老大师抄袭的机会。虽然良机已逝,良师不得,现在想来也是不亏——初入茅庐的黄毛丫头,虽是抄得金方,也是不解其意;纵使求得辩证论治如此那般,也仅是一家方法,眼界受限;抄得却不得施用,岂不郁闷?现在大一年纪尚小,知识经验也是不足,轻率跟师抄方,***没有知识基础支撑,又能如何阐发运用呢。

反而是在打下长久沉淀的基础后,金方妙方才能拨的云开见日出了!

经过沉淀的量才有机会升华为突破的质,只能勤奋地充实自己而不能急着来的职业,大抵就是现在的我对名中医望尘莫及的原因吧。

中医读书心得 篇9

知中医行中医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对于普及中医的图书,在下大略的翻读过有限的几种,但真正引导非专业者进入中医,并能力去陈言、兴趣盎然吸引人们的,毕竟太少了。而甘草医生的这部《知中医行中医》新著,便是少中又少的一部。前些年有唐云的《走近中医》、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以及古人中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江笔花的《笔花医镜》等等都自有其价值,但由于其切入点的不同,通俗程度的不一、执简御繁的把握等等,都使得读之而不易知、或知之不多、或知而不易行。读《知中医行中医》一书,每篇章前,几乎都很容易找到一份提纲要领式的简语,都能一目了然的展现篇章内的框架,一种硬朗的“骨”。而许多类似的书分量很大,但语言晦涩、思维不清、逻辑多歧使得科普工作流于形式。在《知中医行中医》内,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几乎多以例带论,使医理在可具操作的氛围内,直接运用到日常当中,这是该书较为别出心裁的一面。同时,该书较有特色的另一面,便是经络穴位的引入,纠正了大多医著重药轻外治的流弊,使得在有限的空间浓缩了不少颇有价值的分量,也进一步弘扬了“不知十二经络,开口举手便错”的古训。在大略的翻读之下,似觉得该书还有一些突出的特点:1、语言简练,表达直接,如“疾病的产生就是因阴阳失衡。阳盛则热、阳虚则寒、阴盛则寒、阴虚则热。”几乎是一言而终。2、文多妙喻,最佳者乃以极普通的“净化水”事件,鲜明、直白又形象的把中西医之间治则,拉开泾渭分明的距离,其用喻之巧拙已是不言自明。从这一意义上说,中西医结合几乎成了门不当户不对式的搭配了。3、对五脏功能以物象类比,使难言之体变得形象鲜活起来。真是寥寥数语,过目不忘。4、行中医部分,由于切近生活,以身边事说,文字少亢长表达,加上作者之切身经验、验案,行文直爽、诚快读之文,倍感亲切。最后,在如今这个乌烟瘴气的时代里,人生如同抛入汪洋中孤舟,稳定、祥和已是彼岸之事,除却教育和住房外,仅高额之医费,就难倒众好汉,况且广大中低收入者……

中医读书心得 篇10

常双延 10级药剂***

看了探访中药之谜仅仅二十多分钟的短片,我们展开了一场深刻的讨论,使我原本脑中的对中药的了解有了新的认识,受益颇深。

中医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先民留下的财富。一提到中药,我们便想到了家里熬的汤药,一些看似野草,树皮,昆虫之类的,在一起煮。患者服用后,中医药为什么能如此神奇?

西方人为何很难接受中医呢?

在我国古代,很多药材都是民间使用的,人们最初也不知道某中草药的药效,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样,慢慢的积累一些药方。人们条件简陋,生病了也只能身边有什么就拿来解决问题,在古代人们身边多是野生动植物了,人们只能拿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就好像腿上割伤了,自然拿把土敷在伤口上一样。中医药的作用和处方是外行最简单的因果关系。

中医药方采用君臣佐使的概念来描述一个药方中各种药所起的作用大小,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医的用药和药理就是最朴素的世界观和辩证法。中医认识论不仅局限于自身及其宇宙围环境的关系,而且于自然宇宙相联系,寻求一定的平衡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类是一个小宇宙。例如中医理论的 “金木水火土”。

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一种联接和发展的光辉愿景。

片中讲述王喜军校长等人研究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小鼠服用六味地黄丸后一定时间后取其血样,进行色谱,波普分析发现十种峰形,如果单独一地黄为药则只出现一号峰,但是去掉地黄的其他五味药为研究药物,责任出现了一号峰只不过峰较弱,这是什么原因?可能是服用其他五味药后产生的代谢物?将茯苓单独使用波普中几乎没有峰,可是去掉它,其峰形都相应减弱,所以中医将其定义为使药,是有原因的。

茯苓可能是起到药引子的作用。

我们对中药的研究方法是研究各个成分的结构和功效,最后的出结论。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这种研究方法一定会使中医西化。我们学习中医是为了让西方世界的人接受它吗?所以我们把中药化合物分成分子式?

这是西药的研究方法。这部电影很好。中医药研究强调配伍。我们可以提取中药复方中的所有有效成分,然后分析有效成分的结构,并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批量生产药物。

王喜军院长说要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不阻止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从小鼠排泄物即代谢物出发,提取药物及其在尿液中的代谢物进行研究,并推导出有效成分。我们研究中药一是将中医药发扬光大,将中医药受益于全人类。

中药资源目前在我国比较短缺,比如冬虫夕夏草等,物以稀为贵,所以有些中药很昂贵,普通老百姓怎么能“享用”得起。如何实现中药资源丰富生产的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这是我们中医人的责任,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有人说中药是经验,也有其合理之处。但你们西方人看不起我们的中药。你为什么没有这么好的经验?你们没有药房药厂时是怎么治病呢?

中药似乎并没有纠缠在每中药物的结构分子中。中医药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收藏。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人体进行试验的反复总结经验,经验就没有科学道理了吗?我认为是不对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等待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我们遇见了了解了使用了总结了,变成了中医药。

他们不了解我们中医药,便排斥。这是他们的错。在大多数人眼里,吃药后中医被认为是小的,而西医则是大的。为什么呢?

因为人是自然创造的,中药也来自自然。自然是相通的。

但是我们不能死守几千年死守老祖宗的遗训,那么自己对病理药理几乎没有什么突破,比如经络是怎样产生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在生理学物理分子化学是如何体现的?运用现代研究方法,将中药中最有效的成分制成不同的剂型,将所谓的经验转化为有科学依据的药物,是世界公认的。

作为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我们更有责任继承和创新中医药知识,学习中医药理论,把中医药研究与世界接轨。让世界了解中医,认识中医,让中医造福全人类。

中医读书心得 篇11

中医近现代史话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为了说明鲁迅对于中医的态度,需要看看当时他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认识。1918年7月5日,鲁迅给办《新青年》杂志的钱玄同写信。钱玄同是他在东京时期的同学,也催促他创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约稿人,笔名叫“金心异”,他们一起为《新青年》撰稿。鲁迅在信中说:“中国国粹,虽然等于放屁,而一群坏种(指刘师培等),要刊(《国粹学报》)丛编,(以与《新青年》竞争读者),却也好不足怪。该坏种等,不过还想吃人。”鲁迅这样谈论国粹,今天我们读来可能觉得很诧异,但是,那时候“进步青年”的思想就是这样一种状态。鲁迅说,我“阅历已多,无论如何复古,如何国粹,都已不怕。但该坏种等只创刊屁志,系专对《新青年》而发,则略以为异,初不料《新青年》之于他们,竟如此其难过也。然即将刊之,则听其刊之,且看其刊之,看其如何国法,如何粹法,如何发昏,如何放屁,如何做梦,如何探龙(指刘师培研究《文心雕龙》),亦一大快事也。《国粹丛编》万岁!老小昏虫万岁!”在这封信里,鲁迅为了维护《新青年》杂志,而批评《国粹丛编》,谩骂爱心维护中华文化的学者,是很过激的言行,他日后应该为此而感到脸红,应该后悔不迭。但是,当时为何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尽管是对于“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写密信,也不应该这样斯文扫地,如泼妇骂街一般。1919年4月16日,在五四运动前后,鲁迅给编辑《新潮》杂志的傅斯年写信,傅是学生领袖。《新青年》杂志,是北大几个老师轮流编写的;而《新潮》杂志,是北大学生1919年1月创刊的,由罗家伦和傅斯年主编,销路很好、很火爆。鲁迅在信里说:“《新潮》每本里面有一二篇纯科学文,也是好的。但我的意见,以为不要太多;而且,最好是无论如何总要对于中国的老病,刺他几针。譬如说天文,忽然骂阴历;讲生理,终于打医生之类。现在老先生听人说‘地球椭圆’,‘元素七十七种’是不反对的了。”在五四前后,在鲁迅的眼里……

  • 医师读书心得经典

    心得体会就是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以往做过的事,一篇心得体会该包含哪些要点呢?今天励志的句子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篇关于“医师读书心得”的好文章,要深入了解相关话题请您继续阅读下文!...

  • 中医申请书集合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迅猛发展,许多事项都会涉及申请书。申请书是一种针对某一件事情的特定请求。你知道如何撰写吸引人的申请书吗?今天我们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中医申请书”,它涉及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希望能为需要的朋友提供帮助!...

  • 高中读书心得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感悟,需要经过反思一次又一次,最好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记录下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及时地将好的思想线索记录下来并撰写心得体会。然而,您是否了解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呢?如果您想系统地了解“高中读书心得”的知识点,我为您推荐了这篇文章,请留意以下重要消息!...

  • 医学生读书心得精选

    每次完成一件事后,我们都会产生许多想法,我们不妨将内心所想用文字来表达。心得体会是方便我们记忆自身新的想法和感悟的一种特殊文体,你之前学过如何撰写心得体会吗?您可以考虑看一看“医学生读书心得”或许会给您一些启示,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 高中读书心得感悟集锦

    栏目小编认为“高中读书心得感悟”这篇文章值得一读现向您强烈推荐,当我们获得一些荣誉奖项或者经历一些事情时。此时就会产生一些感触觉悟,有自己的感悟,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见证每一个值得记录的时刻,感言究竟怎么样写才能将它写好呢?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高中读书心得感想集锦

    您是否也对写好心得体会感到头疼呢?我们应该去多想,去多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知晓,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纸笔,将想法记录就是一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以前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想要了解更多“高中读书心得感想”的信息小编建议您阅读这篇文章,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 2023读好书心得(集合八篇)

    这份“读好书心得”是编辑特意整理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灵感和建议,建议大家保存起来。当我们不愿与他人交流时,却又有许多心情和感触时,我们应该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写下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思考。...

  • 读书心得的小作文合集

    感言是最触动人们内心的句子,当我们经历某些事情和场景时。都会产生一些感悟心得,将这种表达出来的就是感言,感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表达这些难忘的想法,感言怎么写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读书心得的小作文是励志的句子编辑花时间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