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励志的句子作文我们为您筛选的“一大会址观后感”一定符合您的期待,如何能写出受他人欢迎的作品名观后感呢?我们欣赏到了优秀作品,令人叹为观止,随着观看的继续,能体会到更多以前没体会到的心情。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作记录了,万分感激您能用时间阅读本文!

一大会址观后感【篇1】

4月19日,我参加了公司党总支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扩建考察。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76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为一座石库门式楼房。1921年7月23日起,会议在一楼约18平方米的贵宾厅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荷兰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两位代表。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的**局,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纪念馆二楼有数百件珍贵史料,向人们展示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各个阶级都未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是历史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

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在那里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道路是党指引的结果,更加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义!正是这样一股暖流流淌在人们心中,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化作一种精神鼓励,鼓励我们把每一种激情和向往转化为平凡的工作,这也许才是党的精神的永恒魅力!

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我一边观看展出的实物,一边细读一旁的文字介绍。对中共“一大”会议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从早期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几千万人。

看过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再想想今天的党,不禁感叹,这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背后是多少鲜血、汗水,有多少艰辛困苦,我们今天能后进者身份的骄傲和自豪有多少背负和责任!

外墙用青砖和红砖交错。黑色木门上有一对重铜环。拱形石雕门框四周是米色的石条。就是在这里,80年前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3人代表53位党员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了。这似乎是一个很小的历史故事,但也表明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加入了这个先进的党组织,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鞭策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去,在平时的言行中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主动履行党员的义务,始终与党同心同德,服务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

一大会址观后感【篇2】

就在上周,我有幸参加了小组参观一个大型会议的现场,这使我更加了解了党诞生的早期历史。

外墙用青砖和红砖交错。黑色木门上有一对重铜环。拱形石雕门框四周是米色的石条。在这条种植梧桐树的道路上,曾经见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团体代表: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的**局,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看到了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似乎让我回到了1921年,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然而,这样的困难不能阻挡时代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血液。

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站在这个简陋的会场上、坐在这里,到练功、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每一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精神啊!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进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大篇章。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大地世代繁荣的热切期望。

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从早期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几千万人。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

我作为新时代的晚辈,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努力学习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以共产党员的标准和条件规范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尽快得到党的承认,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一大会址观后感【篇3】

上海一大会址,坐落在上海市黄浦区西洋泾路106号。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地之一,这里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和重要象征。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感受到了这片热土上所蕴藏的革命精神和历史记忆。

进入上海一大会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栋曾经的法租界革命堂。这座历经风雨的建筑,曾经是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举办地,也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仿佛可以听到当年革命先辈们的呐喊声和掌声,他们为了一个理想、一种信仰,浴血奋战,最终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

参观展览厅,展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光辉历程。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悲壮英姿,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展览馆内播放着纪录片和音频资料,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感受到了那份浓郁的革命氛围。

在上海一大会址,我不仅见识了中国共产党的英雄事迹,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谋未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而奋斗。从一小撮共产主义者到统帅全国人民的大党,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参观完上海一大会址,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品格锻造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上海一大会址,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者,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大会址观后感【篇4】

社会调查

班级:视传四班姓名:施维芝学号:

09b05060126作为一个上海人,中共一大会址我也是去过很多次了。虽然地处上海繁华地带,但上海新天地的时尚与繁荣却掩盖不了它的历史意义。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 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观念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 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获很大, 感触颇深。

每次来信中总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 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只能各国历史性的一步, 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 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矾红色堆塑,乌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框四周有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一路走来,厨房、走廊、天井都是原汁原味,完全是80多年前的风格。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 450 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 148 件。 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展厅按中共 “一大” 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

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 1921 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困难不能阻挡时代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血液。 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

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会场立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啊!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 经历艰难曲折无数, 时至今日, 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

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幢建于 1920 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楼下18平方米的客厅举行。 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 53 民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的**局,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当时,它只是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革命风暴。 孙中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瑞**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 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首先, 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 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 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在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曾经对军阀产生过幻想,打算“以阀制阀” ,但事实证明“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 ,根本无从利用,而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困境中的孙中山以胜利的希望;一大开得十分简单,前后不过几天,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把党的任务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研究了个遍, 并相应得制动了党章, 党的领导人以及党今后的奋斗目标。这在当时黑暗统治下的中国无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整个参观过程让我难忘,但我只想告诉我们的年轻人,我们不应该用年轻一代寻找这个历史遗址的小事来忘记历史。 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立足本职,率先垂范,增强主人翁意识,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努力学习,为党旗增色。

一大会址观后感【篇5】

上海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遗址之一。我有幸参观了上海一大会址,深深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上海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嵩广路76号,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进入会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扇青瓦覆盖的大门,门上挂着“中共一大会址”六个大字,格外醒目。门前种植着一排翠绿的榕树,树荫下有一扇古老的石墩门,仿佛在向游客诉说着历史的悠远。

走进会址内部,沿着回廊一路向前,来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大会的会场。会场正中央是一张简易的长桌,周围摆放着几排长凳,传达着当年那种沉稳和庄重的气氛。会场的四周,挂满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的画像,他们的英姿飒爽,仿佛还在活跃在我们身边。整个会场虽然简朴,但却焕发着一种革命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肃穆与庄严。

参观完会场,我又来到了展厅,展厅内展示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让人仿佛走进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我看到了当年一大代表们的照片,他们脸上洋溢着革命的热情和信念,让人感受到了那种激荡人心的力量。展厅内还展示了当年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会旗,党旗上镶嵌着鲜艳的党徽,会旗上绣着一只飞翔的雄鹰,寓意着共产主义事业的辉煌前程。展厅内还展示了当年会址的平面图和会场的设计图,让人感受到了设计者的用心和细致。

在参观完展厅后,我又来到了会址的后花园。后花园内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让人感到无限的舒适和惬意。在后花园的角落里,还有一个房间,是当年毛泽东住过的地方,房间内的陈设保存完好,让人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当年的生活场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和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不懈奋斗和追求。

参观完上海一大会址,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的不平凡历程,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奉献。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大会址观后感【篇6】

一直以来,我对历史的了解都只停留在书本上,只知道一些皮毛的知识。在参观了上海一大会址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强大。这是一次令我难以忘怀的经历,更加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探索欲望。

上海一大会址座落在上海市徐汇区,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地方。1921年的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站在这里,仿佛时间倒流,耳边回响起那些热血澎湃的革命先驱们激情澎湃的演讲声。

一大会址的建筑风格独特优雅。会址外观以欧洲式的建筑风格为主,红色的墙身突显其革命性质。进入室内,展厅中央是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各个历史节点。展厅四周摆放着各个代表的照片和事迹介绍,它们生动地展示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历程。还有一些展品是那个时代的生活器物、文件和照片等,它们将我们带回到那个艰苦的年代,感受到了那些革命者艰苦奋斗的历程。

参观一大会址后,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处境艰难。而共产党的成立,便是为了解放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实现国家完全独立和人民幸福。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它是一个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参观之后,我对于历史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之前,在书本上学习历史的时候,总觉得与自己无关,只是一些陈旧的纪录。但是,现在我意识到,历史并不仅仅是一份门面的报告,而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历史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坚实的精神家园,激励我们要为了更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除此之外,我还更加尊敬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他们为了理想义务付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只希望能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与和平。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参观上海一大会址让我收获很多,不仅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对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充满敬意。我将会永远铭记历史,铭记这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伟大贡献的英雄们,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繁荣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毕竟,我们是站在先烈们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让我们永远怀念历史,珍惜当下,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努力。

一大会址观后感【篇7】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2010年3月19日,零陵中学学生党校党员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78号。沿街并排两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这是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式建筑。外墙蓝红砖相间,镶嵌白色粉线,门楣上刻明矾红,黑漆门上镶铜圈,门框四周镶米色石条。

经过修缮,它巧妙地与周围的现代建筑结合在一起,更加现代化。

在党旗的引导下,我们进入到那一幢普普通通的石库门房子也就是中共一大会址,怀着虔诚与激动的心情开始进行参观。纪念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历史史实。展品中有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英雄的遗物和笔迹;展品反映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他开展革命活动,准备建设中国共产党。

看着形形色色的数百件展品,有的纸质展品早已发黄,但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丝丝曾经那斗争年代的艰苦卓绝。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渗透在展厅里,激励着每一位参观者。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在石库门这所房子里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召开到7月30日,由于被法租界巡房间谍发现,会议紧急停止。7月31日,在李达、王会悟两位代表的安排下,一所高校的12位代表前往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轮继续开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党的建党纲领、决议和宣言,选举产生了党的主要领导机构。

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似乎让我回到了1921年,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那时的人民很穷,没有地方住。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地。

然而,这样的困难不能阻挡时代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血液。当我再次仔细地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单的会场走向实践。

用鲜血战斗,指点江山,把每一个信条宣言变成现实,这是多么骄傲的精神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调查核实,上海市人民**恢复了遗址原貌,并建立了遗址纪念馆。现在仍按当年原状修复,拆除厢房。

入口门是天井,会议室通过6扇玻璃窗进入。房间里有长餐桌、圆凳子、茶几、椅子、两桶桌、花瓶和茶具,都是按照当年的风格仿制的。当我再次仔细地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

虽然作为90后一代,我们不能真正感受到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但通过文物,我也能从零开始感受到我们党的艰难曲折。我们党校的学生也要积极自觉地学习党的章程、路线、方针、政策。

  • 遵义会址观后感3篇

    你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呢?我们常常被一些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观后感是一种记录人们内心情感的方式。在撰写观后感时,我们需要围绕自己最深刻的感受来写,将其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以下是编辑整理的“遵义会址观后感”,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些许帮助,欢迎阅读!...

  •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精品

    我们可以在反思中得到很多新想法,通俗的将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写心得体会时,要善于提问,善于捕捉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之处,心得体会如何书写呢?...

  • 地震遗址观后感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地震遗址观后感”,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7月,尧利勤有幸参加了公司团委在四川汶川的远程培训,参观了映秀镇**工地。从成都到阿坝州汶川映秀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很快就到映秀镇。群...

  • 童年观后感(集合7篇)

    当我们聚精会神的观赏某段电影时,观看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和想法也在不断涌现。观后感展现了观众对作品的情感和认知也代表着观众的观点,观后感是一个锻炼我们写作思维的好方法。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童年观后感,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 大鱼海棠的观后感(合集7篇)

    励志的句子小编向您分享了大鱼海棠的观后感。优秀的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 把这些珍贵的想法和见解记录下来吧,你是否在搜索作品名观后感范文。您还在犹豫如何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 八一观后感(汇集7篇)

    本文的重点在于与“八一观后感”相关的讨论。我们在一生的观赏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在观看后,人们常常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写观后感让我们慢慢成长不断吸收营养。感谢您来到这里让我们一同分享这个网站带来的乐趣!...

  • 学校观后感合集7篇

    您是否有写观后感时坚持写作品名的习惯呢?观后感可以帮助您整理出这些感想,而且在写观后感时要关注文章的细节,才能写出真实的体悟。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探讨与“学校观后感”相关的话题,并将我的答案收藏起来,以便在您需要时能够快速找到!...

  •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圆明园遗址观后感”对思考有很大启示。当我们写作品名观后感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角度: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文章所传递的核心思想、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式、文章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等。就像欣赏一部好电影后,我们也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观赏完之后,我们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