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快乐魔法师)以下是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电阻课件”相关内容。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课堂教学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期望本文能够为您的事业和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电阻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利用图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实验验证法、类比分析法。

【教学准备】

演示用:电池、各种电阻器、开关、电流表、滑动变动器、电阻率演

示器、变阻箱、导线。

分组用: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导线(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1、电阻的概念。

问:水在不同的管中流动有何区别?

答:粗的、内表面光滑的水管中水流更快。说明水管对水流有阻碍

作用。

类比: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就叫电阻。

2、符号:R

3、单位及换算。

欧姆,简称欧。

用符号“Ω”表示。

千姆(KΩ)

兆姆(MΩ)

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4、电路图符号

实物展示。了解他们常用在收音机中、电视机等电器中。

5、电阻的作用:调节电器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引入:问: 你家的输电线用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

你家安装的电线为何比总电线细?

师: 是因为对电阻大小的要求不同,哪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由学生回答)

1.可能与长度有关,越长电阻越大。

2.可能与粗细有关,越粗电阻越大。

3.可能与材料有关。

4.可能与电流,电压有关。 制定计划与进行实验:

问: 为了验证猜想1可以怎样来实验呢?

为了避免如粗细,材料等影响,我们用相同粗细,相同材料的不同长度

的导线,当电压一定时,看哪一根流过的电流大,则它的电阻就小。

教师请两个同学配合进行演示,然后分析得出结论,填写教材P65的空

白。

同样的办法得出横截面积、材料对电阻的影响。

问: 刚开灯的时候灯泡亮些或暗些?

要亮一些。

问: 说明这时灯丝的电阻较大或者较小?

较小。

问: 这前后变化了的只是灯丝的温度,说明电阻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介绍电阻如何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介绍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得出探究结论: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导线越粗,电阻越小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以用怎样的水管对水流的阻碍小些类比来加深理解) 巩固探究结论:回答引入部分的两个问题,特别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指导学生阅读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率。

三、变阻器。

引入:

演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然后请学生分组完成本次演示。

1.分组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并对照图14-3理解各部分的名称,作

用。

2.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符号,示意图 P

3. 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对照上面的电路图符号,请学生回答滑片如何移动时连入

图1 的电阻增大,对照示意图:要想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阻减小,应将哪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要想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呢?

讲解滑动变阻器的连入原则:一上一下。

4. 再次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体会滑动变阻器的连入方法,并如何改变电路中

的电流及电压,即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5. 请学生找生活中见过的滑动变阻器。如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扭等。

6. 简单介绍电阻箱的作用,优点以及计数方法,出示电阻箱,调节后让学生练习读数。

四、课堂练习设计(投影展示)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导体的电阻由它的(

)、(

)、(

)决定的,还与(

)有关。

2.一般导体被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

),这是因为(

)变大,且(

)变小的原故。

3.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以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和原来一样

D 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当连接小灯泡的电路两端分别接滑动变阻器的左下和右上两接线柱时,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五、小结:由学生回答

1 .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连接方法。

六、作业

1.教材P67

1、

2、3题

2、(不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组习题)

(A组)

(1)、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两端所加的电压大小和通过的电流大小都(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

)。

(2)、关于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任意连续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

B、它们都能知道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

C、它们都是靠改变导线的粗细来改变电阻的

P

D、它们都能逐渐改变所在电路的电流大小

(3)、如图1,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应选择的接线柱是

图1 A.A、D B.B、C C.A、B D.C、D

(B组)

(1)、在相同电压下,把长度、横截面积均相等的锰铜线和镍铬合金线分别接入电路中,通过锰铜线的电流(

),表明锰铜线对电流阻碍作用(

)。

(2)、将一段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中,对折后导线的电阻与原来相比(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将如图2所示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小灯泡电路中,要使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应如何连接( )

图2

A、C D

B、A C

C、A B

D、B D

(C组)

(1)、有两只定值电阻分别标有“2A,10Ω”和“1A,5Ω”字样,若将它们串联起来使用,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应为(

)

A、1A

B、2A

C、3A

D、1.5A

(2 )、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线的材料、长度、粗细不可能 完全相同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1.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符号:R 3.单位:欧姆(Ω)

千姆(KΩ)

兆姆(MΩ)

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4. 电路图符号、示意

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1.长度: 2.横截面积: 3. 材料: 4. 温度:

三、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2. 电阻箱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3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常用的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实验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试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教师出示调光台灯实物,并当堂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1、这种台灯与其它的台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调节旋钮,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3、它能够改变亮度的原理是怎样的?

(二)新课教学

1、变阻器原理的学习(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变化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2)实验探究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3)交流评价

让学生动手完成并在小组相互交流,归纳筛选出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我们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2、认识变阻器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投影:

(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3)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3、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1)提出问题(投影)

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③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④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⑤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2)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3)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

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 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三)课堂小结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3、符号

4、使用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四)布置作业

电阻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电压是在学习了电流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电学基本物理量,是历来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下一章学习《欧姆定律》和进一步学习电功率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过程与方法:

1、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2、通过电压表使用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准确读数

教学难点: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以及电压表量程的正确选择、连接和读数。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法、观察法、类比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联系实际——演示实验——对比学习——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尝试探究——拓展应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学会使用电压表,获得成功,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结构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二)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三)合作互动,交流分享;(四)实践体验,当堂内化 ;

(五)迁移拓展,提高素养。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设计活动:

老师提问生活中与电压有关的一些现象,如有时家里灯泡忽明忽暗,是什么原因?同学们知道生活中哪些有关电压的知识呢?引入本节课主题。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现象入手,激发学习兴趣,既自然地过渡到课题,又体现出物理学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学习电压的概念,单位,常见的电压值。

设计活动:

1、幻灯片演示起电机的高压放电现象,

2、水果电池,让学生认识到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

3、分组实验:学生观察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供电时,灯泡亮度的不同。

4、 利用水压和电压进行类比,从而分析电源的作用以及和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的作用。得出: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设计意图:

电压的准确概念,对于初中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理解,所以在初中阶段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我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干电池的电压,家庭电路的电压,高压电线的电压,以及水果电池概念中直接提取电压这一物理量。然后通过分组实验,观察灯的亮暗,分析原因,引出电压的作用。再通过与水压进行类比,体会出电源、电压、电流的关系,从而来理解电压,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知道纷繁的科学现象与电压的关系,感受到对于电压的认识有趣且有用。

第三环节:合作互动,交流分享

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学电压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

设计意图:

学生已掌握了电流表的构造,电压表与之相似,学生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小组合作,互助互学意识。然后总结电压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很好的掌握了新知识。

第四环节:实践体验,当堂内化

设计活动:学生应用桌面实验器材,结合课本图16.1-5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进行试验。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同时通过实验得出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相等。

设计意图:

检验学生对电压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等等;而教师则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第五环节:迁移拓展,提高素养

设计活动: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7道由浅入深有梯度的习题,巩固本节所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重于实践的意识。

第六环节:归纳小结,提炼概括

设计活动:

1、课堂小结: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与读数

2、练习反馈:练习册部分题

六、板书设计

传统设计模式,两个主题,一个是电压的概念,包括电源、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电压的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关系。另一个是电压表的使用及读书,总结成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电阻课件(篇3)

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伏安法测电阻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因为,它既涉及学生对相关重要物理概念的正确理解,又涉及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作为对学生物理学习知识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它还是学生成绩考核的必出题之一。因此,怎样让学生理解实验、学会实验、做好实验,真正掌握实验所包含的物理要领和实验技能,就成为许多教师探索的课题之一。因此针对这节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学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测量出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难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线,排除接线中的故障。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对电压、电流和电阻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有一定的肤浅性、片面性,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还不能构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3)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合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设计思想

主要采用“设疑、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小组使用的形式,并要求共享资源,在集体的努力下克服学习的困难,完成学习的任务,促使学生早日建立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一个电路板改变小灯的亮度,设疑:灯的亮度改变时,灯的电阻变化吗?引入新课,一目了然。

二、进行新课:

让学生在问题的提示下完成实验探究,为了避免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盲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学生的提示也是实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1、你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设计的电路中的各个器件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在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几次数据?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在实验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故障?你是如何排除的?

5、能不能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超过额定电压?为什么?

6、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提示:可以让学生先在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上先模拟实现,再实际连接电路,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际连接过程中时间的浪费。

实验探究完成之后,利用幻灯片及时进行评价及交流,这是探究活动中的重点及升华。主要解决几个问题:

1、对实验电路图的探讨,说明此实验电路图的优点。

2、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将实验过程再现。

3、利用仿真电路图探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4、对实验过程出现的故障的排除。

三、总结及自我评价:

老师在整个实验结束之后,进行适当总结,这里可采用概念图的方法,方法比较直观、清晰,内容可包括学生幻灯片中包含的内容:即原理,器材,电路图,器材作用,实验时注意事项,电表量程的选择等,让学生再次加深印象。并让学生对自己表现给与评价,从而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利用课后一道练习题,即电压表的外接法及内接法的探讨,使本节内容更加深入。

本节课的特色说明:

整节课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设计并进行探究,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小组讨论解决,如不行的,就在全班交流时提出,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师生共同解决,让学生自己分析从实验中获得的种类信息,从中做出判断,去伪存真。因此,本节课信息量非常大,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堂课始终在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中进行。

本节课使学生对探究的过程及方法更加明确,并且利用其中的评价体系,对各自的表现给予评价,有利于同学间的相互配合。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仿真物理实验室,这个软件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很容易掌握。

电阻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仪器

演示器材 干电池8节、演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只,2.5V、6.3V小灯泡各1只,灯座2个,开关2个,5欧、10欧、20欧电阻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导线若干,挂图,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没有关系?请看下面的实验。

1.演示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

2.演示

小结 “6.3V”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电阻一般不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跟电阻有关。

3.引入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本节将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板书

第八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

用实验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时,要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1.设计实验电路

2.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一)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目的 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步骤 1.按图连接电路(R=10欧)(R调到最大位置);

2.调节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电压分别为U=2V、4V、6V时,分别读出A的数值,填入表中;

3.实验完毕,断开开关,保留电路。

操作 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 条件:R=10欧(保持不变)

∴I与U成正比。

板书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目的 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步骤 在电路中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变化(5欧、10欧、20欧)。调节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U=4V),读出电流表对应的数值填入表中。

操作 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 条件:U=4V(保持不变)

∴I与R成反比。

板书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为: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R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U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补充练习:

1.下表是某次实验记录表,其中有些数据未填,请补充完整

R=5Ω

结论:

U=3伏

结论:

2.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5伏时,导体中的电流为0.3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1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如改接电阻为3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阻课件(篇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了解如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各一只,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演示用器材:干电池两节,演示用电流表一只,2.5V和6.3V小灯泡各一只,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问:什么是电流?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答:略)

(2)演示:把2.5V小灯泡和演示用电流表串联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不同。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系。

(3)问:什么叫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答:略)

演示:分别把2.5V和6.3V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的干电池和演示用电流表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的不同。

小结:6.3V小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灯泡电阻一般不同。实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的电阻有关。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系。本节将学习有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知识。

板书:<第八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进行新课

(l)设计实验电路

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电路,能用电流表测某个电阻的电流和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能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控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

由一名学生板演,画出电路图(课本中的图8—1)。

讲评:作图要认真规范,明确元件作用。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本节的第一个实验。

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答: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用实验探索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时,要先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方法。

问: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1所示,连接电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按使用规则进行连接使用。

问:实验的步骤有哪些?

答;按课本图8—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R(教师要强调使用10Ω的定值电阻,并让学生认清这个元件)两端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实验中R两端的电压分别取1伏,2伏和3伏)。将每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要求在表格左侧明显标出R=10欧的字样。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指导。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暂不拆解电路。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

此结论中,电阻一定是条件(不可缺少),导体中的电流及导体两端的电压均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加大而加大;或说在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的不正确说法。

(3)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本节的第二个实验。

问:这个实验的目的,电路及步骤是什么?

答:实验目的是研究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1所示。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地变化(教师强调本次实验使用5欧、10欧和20欧的三个电阻,要求学生认清),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本实验要求2伏),把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课本的表格里。注意在表格旁明显标出U=2伏的字样。

学生实验,教师巡■指导,实验完毕,收拾好实验器材。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

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及电阻跟电流成反比的不正确说法。

3.小结

出示小黑板(或放映投影幻灯片),要求学生根据以下两组实验数据写出结论,并用其中数值说明正反比关系。

表格1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2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强调每个结论的条件(电阻R一定或电压U一定)。

4.布置作业

课本本章第二节后的练习2、3。

(四)说明

1.本节实验是总结欧姆定律的基础。应尽量安排学生分组实验,为下一节学习欧姆定律作好准备。

2.在本节的实验中,同时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这对同学来说是第一次,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中还要加强指导,以保证顺利完成。

3.讨论实验结论要注意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一定或电压一定)及正比、反比的物理意义。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阻课件(篇6)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简图,元件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1)通过思考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

多媒体课件、滑动变阻器、示教板、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景,采用多媒体实验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方案目的(改变长度):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灯泡亮度变化,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灯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提问: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符号:

(该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法和讲授法。)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另外。还借用课件直观、生动地显现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过程。

◆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上台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导实验学生每次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本环节中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使用滑动变阻器, 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 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大, 右连右移电阻小。

(板书)①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设计本题目旨在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一个仪器,讲清它的构造、原理、作用并不十分困难。怎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由感性的肤浅认识──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练得使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受到启发。我认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让学生感觉知识离自己并不远,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办法,设计会更加合理。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进,印象会更深,应用起来会更亲切、更熟练。

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新的课程观更强调课程是一种活动,因为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活动来实现。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作为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活动,积极寻找学生的思想火花,遵循“不干涉”原则。比如在讲授变阻器的原理时,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与电阻有关的几个要素为后面的教学设伏,并通过用铅笔芯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得出应该改变导线的长度。接着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铅笔芯换成变阻器演示实验,运用“类比”的方法因势利导突破难点,揭示变阻器的原理,事实证明运用此法效果十分的好。在教授变阻器的使用时,教师又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进而总结出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切忌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口诀的形式总结出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识记掌握。从课后的调查与作业效果来看,此处的教学十分成功。

课堂教学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是否把概念、规律讲清讲透讲活,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总结出规律揭示其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探究课。

电阻课件(篇7)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的测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从编者的编写意图来看,《电阻的测量》安排在欧姆定律之后,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正确、安全的使用电路元件,是对前面学习使用电路元件方法的巩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从整个初中电学体系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高中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电学的重点,是高中物理知识下移的良好载体,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热点。

2、学情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2)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存在的困难,我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

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为突出重点,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测电阻的原理,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2)理解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测量过程中,体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目标的确定依据:

(1)按照物理课程标准。

(2)本节的中心任务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对是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提出要求。由于物质种类不同,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为降低难度,让学生知道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我利用测出实验数据让学生类比思考的方法将测量灯泡电阻融入到本节课中。

教学重点: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测电阻。

重点设置依据: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为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泡电阻的因素。

三、说教法

说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探究前的准备,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选择、电路图、表格、注意问题等,采用启发引导、谈话讨论、师生互动的教法。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然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可以适当的指导。第三个环节是数据处理。

四、教学流程

1、探究前的准备

实验原理的确定:让学生回忆欧姆定律,由导出公式联系实验的.原理。

实验仪器的选择:教师提问:

(1)测量电压和电流需要什么仪器?

(2)为确保电路元件不被烧坏,应选择什么仪器?(引出变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测量一组数据可以吗?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引出变阻器分压式作用)。

电路图的确定:通过所选仪器的作用,引导学生设计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实验步骤的确定: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提问学生,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实验表格的确定:表格设计的要领是:明确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还应该注意什么?在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表格后,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

提示电压应该拉开距离,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虽然在实验前做了准备,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这一环节我计划用15分钟。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中出现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学生回答,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2、实验数据的处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不易突破。我计划用10分钟时间。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让学生先算出自己电阻的电阻值,并且上去展示。

(2)三次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变化大吗?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电阻的理解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与定值电阻受温度影响阻值变化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3、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R=U/I

实验电路图:

实验表格设计:

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电阻RX平均值/Ω

电阻课件(篇8)

一、说教材分析

《电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内容的必要基础,本节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将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通过对本节知识内容在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现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和方法

(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因而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概念的理解上会感到比较困难,因而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电阻的概念的建立。

五、说教法和学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重要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新课程标准还要求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学生的个人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所以,物理的学习过程不应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网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边自学边动手动脑做实验,在观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互学互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对新知的理解消化吸收。

六、说教学程序

1,设疑导学,激发求知欲

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激起兴趣,引发思维,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具体做法是:教师分别把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接入同一电路,灯泡的亮度明显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灯泡亮度的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

为什么同一电路中接入不同材料金属丝,灯泡的亮度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推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亮暗的变化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改变,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问题所设计的物理情景中。

2、巧引启思,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水流的动画,类比水流联想电流,引出电阻的概念,及时通过板书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及其换算,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化解难点。

另外,投影显示欧姆的生平简介和有关电阻的常识,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投身科学探究的热情,并能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从物理走进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3、经历探究,突出重点:

学生实践体验:

科学探究活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猜想与假设: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已见,可让学生充分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的猜想肯定有很多,例如材料、长度、粗细、温度、体积、颜色等等,学生的有些猜想缺乏针对性,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对学生进行诱导,例如可以播放动画,与水流对比,象河床的构成材料、河流的长度,河流的宽度都会影响水流的速度,让学生对猜想进行筛选,去伪存真,逐渐趋于合理,明确探究方向。

(3)设计并进行实验: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教师简单介绍实验器材,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因素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经历实验的探究过程。在教师巡视指导下,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交流与评估:鼓励学生比一比,看看谁的实验做的好,请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就刚才的实验进行阐述,并全班演示,说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并发表经过小组讨论而得出的探究成果。这一节是学生第一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但是在实验之前,我并没有介绍这种方法,把它硬塞给学生,而是运用实验这个教学环节,直接放手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然后通过交流与评估,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要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通过猜想-探究-质疑-修正-再探究的过程中,真正领悟控制变量法的内涵,并学会利用,从而达到“授之于渔”之效。

4、在本节的练习处理中,我设计了两类题目:一是落实双基方面的,二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为一节课不管老师讲的多么出彩,学生的参与面多广,领导的评价有多高,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是否能应用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设计既加强了双基,巩固了知识,也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 最新彩虹的课件(推荐八篇)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为此,小编特意呈上“最新彩虹的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活动目标:1、感受、理解绘本内容,知道宝贝的真正涵义。2、大胆想象,能够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想法。3、阅读绘本,感受绘本表达的优美意境。 ...

    彩虹课件 10-06
  • 电功课件(推荐10篇)

    在网络上搜索后,励志的句子整理出了以下关于“电功课件”的资料,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教案和课件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写教案和课件时,教师不能马虎行事。教师备课的成功与完善的教案密不可分。...

  • 电话课件(推荐10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电话课件”,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打电话》是一年级下册第三次口语交际课。本课源于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由文字、插图、“小贴士”三部分内容组成。文字表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

    电话课件 06-19
  • 最新棉花课件(推荐14篇)

    无法理解“棉花课件”编辑来给您讲讲,感谢您的浏览。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棉花课件 06-01
  • 最新要素课件(推荐6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要素课件》,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

    要素课件 05-03
  • 最新单词课件推荐10篇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单词课件推荐10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1、能在游戏活动中大胆表现自我并初步使用基本礼貌用语进行对话;2. 能在玩中学会新授知识并根据示范领会教师意图;T: Hel...

    单词课件 10-25
  • 电工课件(推荐十五篇)

    一般在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为了这个目的,老师需要自己花一些时间来编写。教案是教师实施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经过励志的句子小编的整理,这里有关于“电工课件”的一些相关信息,这篇文章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欢迎品味!...

    电工课件 12-02
  • 电机学课件(推荐3篇)

    下面是我们整理的“电机学课件”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老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并且确保内容的完善。只有编写好教案课件,才能避免老师忽略重要的内容。请您耐心阅读本文,希望您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