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1

昨天放区50大庆假,我租来《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碟子,昼夜兼程看完了这部《恰同学少年》,感触很深。

这是一部着重再现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学习生活及政治军事生涯起步的电视剧,剧中塑造了青年毛主席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立志为改变旧中国落后面貌而奋斗努力的光辉形象,很让人激情澎湃。

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自然有他自己所具备的常人没有的特质。青年毛泽东,惊人的胆识,超群的智慧,精准的预见,卓越的才华,这些无不是他成为一代伟人的先决条件。另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他生命之中有幸遇到的几位良师,像湖南第一师范的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这些具有大智慧以及优良品格和学识的导师们,也启发了他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恰同学少年》是一关于教育,关于做人,关于励志的题材作品。看着看着我不由的就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们。现在的学生,生活过于安逸,少有人立大志。完成义务教育就不需再读书了;读普高比读职高更光荣;考个好点的大学或是求个好点的职业,就能混一碗饭吃。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老师,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一种失职。马上就要上第四单元《理想与使命》了,我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如果只是纯粹的教知识,这难不倒我,可要教会学生立志,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看《恰同学少年》时我就想着让学生也看一看,并不是要孩子们去学他们怎么样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而是应该用他们那种求学的精神,一种忧患的意识,来关心自我,关心民族,关心国家,把自己融入到整个时代中去。可惜片子太长,没那么多时间让他们看完。

又想到了现在的老师们。影片中孔校长、徐特立先生、杨昌济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让我敬佩,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因材施教更是让我感动。毛泽东主席曾盛赞徐特立先生: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由此可见徐特立先生的人格魅力。《恰同学少年》中的徐特立先生活像一个乞丐。他身上是补丁衣服,脚下是草鞋,坐不起轿子,买不起油伞,下雨穿件蓑衣,吃学生剩饭,寒碜得像个下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乞丐先生,却有着全长沙城教书先生中的最高收入,并且还是省议会的副议长。徐特立先生没有看重名与利这些表面的东西,他看重的是穷孩子能否得到教育。为了资助穷孩子上学,他甘做物质上的叫花子,但他的精神却是富有的。徐特立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诠释了贫困与富有的真正含义。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之职,怎样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思考!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2

以前对于毛主席并不是很熟悉的,对于伟人来说我以前更喜欢周恩来总理。后来在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后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这本书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并且让我有了一定的感受。

书中有让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情景:青年毛泽东带领了几百学生,仅仅只是佩带着扁担做的那种假枪,用鞭炮声装枪声来将溃兵唬住了。就是这样简陋的装备却收拾了一群溃兵,我觉得真是了不起。更甚的是毛泽东在谈判时跟对手较劲,面对敌人时的那种冷静以及镇静。面对讨回来的马疤子的揭发,毛泽东在危机关头反将了对手一军,反倒将马干掉了,这种胆识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在看的时候我真的是屏住了呼吸。联想生活,我们其实也经常面对这种情况。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惊慌失措,而没有那种勇气去面对它克服它。当年的毛泽东如果真的是逃避的话,现在我们的社会还不知道是怎么样一番景象。

《恰同学少年》让更多的年青人对毛泽东有了更好的认识,比那种单纯的历史课本要更加生动,也符合现在年青人的口味,起码对我的口味。也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了在危机关头应该冷静处置,不逃避回避生活中学习上的困难,让我们更加有了勇气。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3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深;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谊;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

题记

读《恰同学少年》,每一遍都看得我热血沸腾。它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与斗志,唤醒了我对人生的目标与希望。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在毛泽东身上犹为贴切。他白衣胜雪,英姿飒爽。每每想到他,我就会想到那个豪气冲天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的毛泽东;那个在北洋军阀包围下英勇无畏的毛泽东:那个看到易永畦生病时无微不至的毛泽东;那个对母亲体贴温柔的毛泽东当然他也有许多缺点:太冲动,太倔强等等。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优秀的、进步的青年。在他身上,我感觉到一种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气节,知难更进的少年刚锐,难以压抑的对理想的崇祯,对祖国的炽热情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作为进步青年的代表,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焚膏继晷的苦读,风雨无阻的锻炼,带领手无寸铁的同学们保卫长沙城的果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意气风发,气势磅礴,豪气冲天,锋芒毕露,字字珠玑,句句真言!人生百年,过眼云烟,若浮华一世,岂不如太史公所言的鸿毛之轻哉!悲夫------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所透出的那种只有少年才拥有的纵横天下之志向,心存世界之胸襟,确是让人热血沸腾,夷狄虎视,国之将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晴日和风,万里无云,英雄已逝,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为国家的落后承担些什么样的责任?应该为这个民族的强大和兴盛担负起什么样的义务?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少年时代的我们能做到这样。恰同学少年,我们拥有的是一段才刚刚拉开序幕的热血青春,修身储能,博采众长,纵横流芳,心怀天下。然而我少年之辈正在人生之得意之时,恰也是最摇摆不定之时。逝者如斯,朝花夕拾。我辈所面临的世界更加纷杂,有诸多机会,又有诸多诱惑,该如何选择自己之所向,是停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幻想浪漫式的安定,还是放眼未来,为祖国乃至整个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风尘殆尽,而历史的车辙仍然在大地上延伸,风像一件往事,当千载时光白驹过隙,对歌悲喜笑尘埃落定的时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4

很多电视剧,看完后,不是为牵强的剧情报浅蔑的一笑,就是为虚构的事实报以闲适的遗忘!但是,自从看了《恰同学少年》后,我的心第一次被电视剧如此深深的震撼和“虏获”。它的主题时刻印合着我的心境,给了我无尽的反思,它的精神也一直和我灵魂对悟,让我的性情和剧情吻合甚至时时进行自我精神驳难!

《恰同学少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力量、一种召唤、一种深刻的理想追求!这些人类的美好品质不仅改造着那个时代,同时也影响着当代直至永远!

《恰同学少年》在物欲横流、理想匮乏的今天推出,不仅给了繁碌的现代人以休闲的安憩时刻,更多的应该是给予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缺少的精神营养和灵魂食粮。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贫寒学子,胸怀“扫天下”之鸿鹄志向,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忧患情怀,勇敢无畏,坚定自信,意气风发,激荡青春,理想崇高,浩浩荡荡,戮力同心,同心同德,执着的朝着美好的前途进发。这些精神到处闪现,激励着剧中人物也鼓动着我们的激情。可以肯定的是,剧中所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年代整体所缺少的。这些剧情都是深刻的反映着主题,诠释着主题,深化着主题!

勇敢无畏;看完《恰同学少年》,勇敢的激情只是轻描几笔就充分的展现我们眼前不并且深掘我们的心理了!它抚慰了我们的懦弱或者是胆怯。把它发挥到极致应该是“猴子石”缴枪一剧了。一群只读圣贤书、吃无忧粮两百文弱书生面对三千正规装备的武装军队——何况是一群欲借战乱发财、穷凶极恶的军队——他们虽然是战争败军,但是他们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依然如凶神恶煞般可怕。此时整个长沙城到处是一片混乱,民慌乱避难,群人无首。设想:此情况下,我们也是大学生——相当于毛泽东时的师范学历——能做什么呢?不是常有大学生吼叫勇敢、狂妄吗?相比之下,现在大学生所谓的勇敢不是真实的勇敢,而像是无所付出的践踏自己或他人存在的正当生命自由度,更像是心理上对残酷现实无能的、无奈的嚎叫!而当时的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的手无寸铁的青年学子振臂群应,戮力同心。勇敢的担当起阻抗败军的惊心动魄的巨任,挽救了长沙城,在某种意义上也改写着中国的历史!

坚定自信;他们一群人的自信不是浅薄的狂妄,也不是廉价的骄傲,而是对自己人生的看重和对自身价值的尊重!他们在学业上对于丁举士是后辈,毛泽东仍然对他不是盲目的敬仰,不是单纯的崇拜,而是充满明智的自信。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时,旧中国是满目疮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多是家境贫寒的年轻学子常思救国方针和冲破不公平的社会樊篱的责任!这可以从纪墨鸿督学和杨昌济的对话侧面得到印证!

理想;他们年轻的学子,不是浅薄的“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不是无忧衣食住行的低微理想,而是为了全体劳苦大众的幸福和不合理而挥洒热血的豪迈情怀。在理想和现实冲突时,他们选择崇高的理想而颠覆既存的坚硬现实。看他们高声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情景,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将改造旧中国,改变国民命运当成自己的责任,他们一个个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奋发图强,在时局动荡中寻找中国的出路所在。把命运和国家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让灵魂和身体与壮志一同燃烧!

激荡的青春;他们在贫困的环境和动荡的年代,不是对社会廉价的妥协和忍让,而是对自己激荡的青春和残忍的年代,不是沉沦岁月,不是浪费生命。而是以生命的分秒来铺就辉煌的事业道路。用智慧的汗水来书写伟大的人生历程!更重要他们向贫苦宣战,向现实嘲笑!

面对动荡的社会,迷茫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学子应用的跳起改造社会的重任的时候,就造就了他们非同寻常的伟大人生!他们的理想壮志和一切我们所缺少的优秀品质,难道看完此剧后,只有闲适的休息、心灵娱乐和单纯的感动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5

“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吃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吗?不,孩子们,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的东西。”读完了这本书《恰同学少年》,孔绍绶校长的话,还在我眼前闪现。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以毛泽东等青年在南湖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展现了毛泽东等诸多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于改造中国当时封建社会的雄心壮志。其中,孔绍绶校长对学生们节俭生活的教育,对我颇有感触。

记得我小时候,胃口不好,不爱吃饭,经常会剩饭。有一次,上午吃了太多零食,加上胃口差,吃饭时,饭剩了不少。妈妈劝我多吃点,并对我说:“孩子,这些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要珍惜呀!”那时的我并没有听进耳,只是告诉妈妈自己真的吃不下了,然后,就欢天喜地自顾自玩去了。

有一次,到姨婆家去作客。姨婆以前当过老师,到她家里后,姨婆教我读起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完了,姨婆又给我解释起它的意思来。直到那时,我才知道,米是很珍贵的,它是用农民的汗水变成的,也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不让我浪费食物。

“节俭传下去,中国万年福。”只有节约,才能让大家生活得更好。“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的,就算一天只能攒一天,一千天就是一千元呢!天长日久,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竟然积攒下了许多。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五篇

    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作品读后?读后感书名是一部让人非常感动的作品,他的作者{作者人名}令人尊敬。 读后感是对自己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提升和升华的见证和抒发,我们不遗余力地制作出了这份让您满意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模板

    如何才能充分地将内心的想法写下来呢?好的书籍往往可以让我们产生共鸣。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总结我们的收获和感受。现在,您所期待的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已经准备好了。...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9篇

    这是一篇有关“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的网络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当人们能够安静的去读一本好书时,仿佛就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随着阅读作者写的作品让自己深受启发之后。 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思考和体验的精华的提炼和总结。...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热门

    这篇文章属于“恰同学少年读后感”分类,是由笔者整理而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阅读书籍可以让我们和作家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获得不少知识。如果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妨写一篇读后感。相信本文对您的工作和生活会有所帮助!...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经典

    你是否曾因不知从何入手而感到困惑,想要写出作品的读后感?经过认真品味一本作品后,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摘抄原文中的语句,并在其中标注我们自己的思考。经过励志的句子的编辑反复校验和调整,这篇“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最终完成呈现。...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翻...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精品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精品,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深;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谊;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题记读《恰同学少年...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5篇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5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恰同学少年》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更震撼了我的心灵,给予我无限的斗志……每当我看见毛泽东,他总是高高在上,身后的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