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表现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教学方法的优劣,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化学平衡教案”涉及到很多方面现在请跟随我们一起了解它,请相信由于篇幅的关系文章中未涉及的信息也很少!

化学平衡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析图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了解常见的几种化学平衡图象的类型并会对图象进行分析。

3、熟练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相关图象。

【课前预习】

1、回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思考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

例题1、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里SO2、O2、SO3三种气体建立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

2SO2 + O2 2SO3(正反应放热)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加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②升温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③增大容器体积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④增大O2的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例题2、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

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求:(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v

例题3、有一化学平衡mA(g)+nB(g) pC(g)+qD(g),如右图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3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正反应吸热,m+n>p+q

オィ拢正反应吸热,m+n<p+q

オィ茫正反应放热,m+n>p+q

オィ模正反应放热,m+n<p+q

例题4、反应2X(g)+Y(g) 2Z(g)(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下图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例题5、符合右图的反应为( )。

A.N2O3(g) NO2(g)+NO(g)

B.3NO2(g)+H2O(l) 2HNO3(l)+NO(g)

C.4NH3(g)+5O2(g) 4NO(g)+6H2O(g)

D.CO2(g)+C(s) 2CO(g)

例题6、mA(s)+nB(g) q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中,在恒温条件下,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p)的关系右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q

B.n>q

C.X点,v正>v逆;Y点,v正<v逆

D.X点比Y点反应速率快

【课堂学习】

【交流与讨论】学生分析课前预习的例题。

【归纳整理】化学平衡图像解题基本方法。

【变式训练】

1、在一密闭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2NH3 N2+3H2 (正反应吸热)右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进程的曲线的

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哪些?

(2)在t1 、t3 、t4时刻平衡如何移动?

(3)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

(4)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是( )

A、t0~ t1 B、t2 ~t3 C、t3 ~t4 D、t5 ~t6

2、右图是N2(g) + 3H2(g) 2NH3(g)(正反应放热)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该平衡的原因可能是 (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减压,同时降温

D、升温,同时加压

3、现有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开始经t1s后达平衡,在t2s时由于反应条件改变,使平衡破坏,到t3s时又达平衡,如上图所示: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从t2到t3时曲线改变的原因是( )

A.增大X或Y的浓度 B.使用催化剂C.缩小容器体积D.升高反应温度

4、对于2A(g)+B(g) C(g)+3D(g)(正反应吸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Y轴可能表示

A.B物质的转化率

B.正反应的速率

C.平衡体系中的A%

D.平衡体系中的C%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

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 )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6、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2NO2(正反应放热)中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坐标有A、B、C、D、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7、温度一定,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反应体系X(s)+2Y(g)= nZ(g)中反应物Y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27所示,由此可知( )。

A、P1>p2,n>2 B、P1>P2,n

C、P13,n>

8、如可逆反应aA(g)+ bB(g)=dD(g)+eE(g)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29所示。则在下列空格处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1)a+b_____c+d;

(2)△H___0。

【课后反思】我的问题与收获

化学平衡教案 篇2

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说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

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七,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

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

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教材是在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下分析出改变外界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自然过渡到对第二部分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生动直观的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改变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最后可以让学生把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己归纳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八,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九,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应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特征

(这样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由点到面的特点)

2,实验探究,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若改变外界条件,平衡是否发生变化?

(这样做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而且一来就可吸引学生思考,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在这中情况下由教师演示实验2——9,2——10)此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但如何变,可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机会,深刻讨论

学生讨论后,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外界条件改变后平衡会变化?,这种变化有无规律可循?”

教师可提示,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向能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顺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做,不仅释疑,而且可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学法)

4,注重实际,加深理解

可通过边讲变练,使速率——时间图象的练习得以贯彻实施,让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综合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不仅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6,巩固练习:课本习题一

7,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三。 2,练习册

8, 板书设计

化学平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

(2)能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等效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解决等效平衡等化学平衡问题,提高抽象分析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理论的认识,同时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重点和难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已知氟化氢气体中存在下列平衡:2(HF)3 3(HF)2 , (HF)2 2HF 。

若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2g/mol,则(HF)3的体积分数为( )

(A)10% (D)≥10%

2.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

2A(气)+B(气) 3C(气)+2D(气)

起始时四个容器所盛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mol

2

1

2

1

B/mol

1

1

2

2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A:甲

(C)αB:甲

3.将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并达到平衡时,其压强为P1,氮气的浓度与氨气的浓度均为c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的平衡体系中,N2的浓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

(B)新的平衡体系中,NH3的浓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

(C)新的平衡体系中,压强小于2P1 大于2P1

(D)新的平衡体系中,气体密度是原平衡体系的2倍

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A(气)+yB(气) zC(气)

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 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平衡时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左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百分含量增大

5.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相互转化会发生较大影响,化学教案《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如:

CaAl2Si2O8+ Mg2SiO4 =CaMg2Al2Si3O12

(钙长石) (镁橄榄石) (钙镁)石榴子石

摩尔质量(g/mol) 278 140.6 413.6

密度(g/cm3) 2.70 3.22 3.50

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 ( )。

(A)钙长石生成 (B)镁橄榄石生成

(C)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 (D)(钙镁)石榴子石生成

6.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 ,CO2的平衡浓度为C1mol·L-1,现再充入CO2使其浓度达到2C1 mol·L-1,重新达到平衡后, CO2的浓度为C2 mol·L-1 (设温度不变),则C1和C2的关系是( )。

(A)C1C2 (D)无法确定

7.为了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查得一份将SO2转化为硫酸铵的资料,摘录如下:“一个典型实例:初步处理后的废气含0.2%的二氧化硫和10%的氧气(体积含量),在400℃时废气以5m3/h的速率通过五氧化二矾催化剂层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再喷水,此时气体温度由400℃降到200℃,在热的结晶装置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仔细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反应中的理论值,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资料的这个比值是多少?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废气以5m3/h的速率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

(3)若每天某厂排放1000m3这种废气,按上述方法每月(按30天计算)可得硫酸铵多少吨?消耗氨气多少吨?

8.将等物质的量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固)+dD

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0.5n mol,C增加了1.5n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____,b=___,c=___,d=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__,B___,D___。

(3)若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9.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A(g)+2B(g) 3C(g),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且达平衡后生成a molC,问:

(1)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6molB,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用字母a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C_____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入n molA和3n molB,在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mol,若改变实验条件,可以使C的物质的量在m~2m之间变化,那么n与m的关系应是_____(用字母m、n表示)。

课堂补充练习

1C,2A,3B,4AB,5D,6B。

7.(1)1:50 ,增大O2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2)保证NH3:SO2=2:1。 (3)3.54t,0.912t。

8.(1)a =2,b=1,c=3,d=2。(2)A为气态,B为固态或液态,D为气态。(3)放热反应。

化学平衡教案 篇4

撰写人:程重燃 审核人:高二化学组

【学习目标】

1. 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2. 学会利用“先拐先平”“定一议二”等常用的方法,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学习重难点】

学会利用“先拐先平”“定一议二”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课前准备】

二、学法指导

(一)化学平衡的图象问题研究

1. 作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各种图象能直观地反映可逆反应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能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分析和研究变化的因素、方向和程度.

2.方法:

(1)注重纵坐标和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只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就可能导致图象的改变.

例如 对一可逆反应从起始到达平衡,某反应物的A的百分含量)、A的转化率?A分别

11

A的百分含量与时间关系 A的转化率与时间关系

(2)弄清纵坐标和横坐标两种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图或析图时要注意变化的方向、趋势、程度,.如考虑是直线还是曲线?是上升还是下降?到一定时是否会不再改变?若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直线,斜率是否相同?若是两曲线,它们的曲率是否相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思考清楚。.

(3)抓住关键的点:如原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拐点)、交点等.。同样有一系列问题值得去好好思考,如该不该通过原点?有没有最高(或最低)点?为何有转折点、交点等?

3.图象类型

(1)横坐标——时间(t)

纵坐标——反应速率(v) 或某物质浓度(C)或某成分的百分含量(A%) 或某反应物的转化率(?A)

特点:

①可逆反应从非平衡到达平衡以前,v、C、A% 、?A均随时间(t)变化,到达平衡后,则不随时间而改变.。图象中一定将出现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简称“平台”.

②出现转折“平台”的先后取决于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反应

速率的大小.

温度(T)一定,压强(P)越大,V正、V逆越大,t越小

压强(P)一定,温度(T)越大,V正、V逆越大,t越小

T、P一定,使用正催化剂后V正、V逆均增大,t缩小.

③“平台”的相对高低,则由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来决定.“平台”越高,说明条件越有利于纵坐标对应物理量的提高.反之,则不利.

C.E

(2) 特点:

例6. L

例7 D.G、H、I三点可能已达平衡状态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顺中,进行可逆反应:

X(气)+2Y2Z(气)并达到平衡,在此过

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正)、(逆)

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A.X的浓度的减少 B.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C.Z的浓度的增加 D.X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2.今有反应X(g)+Y(g) 2Z(g)+ △H<0若反应

开始经t1秒后达到平衡,又经t2秒后,由于反应条件的

改变使平衡破坏,则t3时又达到平衡,如图表示,试分

析,以t2到t3秒曲线变化的原因因是( )

A.增大了X和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C.增加了反就体系的压强

D.升高了反应的湿度

3.可逆反应N2O5

N2O4+1O2 △H<0在t1时达到 2

平衡,然后在t2时开始加热,至一定湿度后停止加热并

增温,到t3时又建立平衡,下列各图解表示上述情况的是( )

A B C D

4.可逆反应aX(气)+bY(气) cZ(气)+dW(气) △H=Q

在压强P1、P2湿度T1、T2下,产物W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如图。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P1>P2

B.Q<0

C.T1>T2

D.c+d>a+b

5.都符合两个图象的反应是(C%表法反应物质量分数,v表示速率,P表示压强,t表示时间)( )

A.N2O3NO2(g)+NO(g) △H<0

B.2NO2(g)+H22HNO3(1)+NO(g)+ △H<0

C.4NH3(g)+5O2(g) 4NO(g)+6H2O(g) △H<0

D.CO2(g)+C(s) 2CO(g) △H>0

(1) (2)

化学平衡教案 篇5

从容说课

化学平衡的影响条件及其规律在本章的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本节内容,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正是利用这种优势,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表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学中利用好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要求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常数不随浓度改变等知识展开讨论,说明改变浓度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教学。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 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除此之外,组织好教材节末的讨论题,引导学生了解课后资料及阅读材料的相关知识,都会使学生对本节的教学重点的理解、掌握起到推动和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3. 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 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通过对平衡常数及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沙特列原理。

●教具准备

1 lL-1的FeCl3溶液、1 lL-1的SCN溶液、2 lL-1的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1支)、小试管(3支)、烧杯(2只)、烧瓶(2个)、带夹导管。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新课)

[师]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生]达到平衡状态。

[师]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生]1. 同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2.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3. 动态平衡。

[设问]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师]对。此时原平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再达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就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师]反应浓度改变能引起速率改变,那么能否引起平衡移动呢?下面先通过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一步)教师先举起盛FeCl3溶液和SCN溶液的试剂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颜色。

[生]FeCl3溶液呈黄色,SCN溶液无色。

(第二步)在一支大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SCN溶液各5滴,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变成了血红色。

[讲述]生成血红色的溶液是因为它们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

[板书]FeCl3+3SCN 3Cl+Fe(SCN)3 即:Fe3++3SCN- Fe(SCN)3

指出:血红色是Fe(SCN)3的颜色。

[过渡]下面我们接着做实验。

(第三步)把大试管中的溶液加水稀释至橙红色,分别倒入三支小试管(大试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较颜色变化)。

(边讲边操作)下面我在这两支盛稀释过的溶液的小试管中分别滴加FeCl3和SCN溶液,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问]有何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红色的深浅由谁的多少决定?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红色加深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Fe(SCN)3,这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会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如果我们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注意观察。

(第四步)在第三支小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

[生]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师]红褐色沉淀是由Fe3+与OH-结合生成的。那么,溶液颜色变浅又如何解释?

[生]生成沉淀使Fe3+浓度降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Fe(SCN)3浓度降低,红色变浅。

[师]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和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结论,那么增大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将如何移动呢?

[生]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板书]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如何从浓度对速率的影响解释呢?

[板书]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师]我们知道,一个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对于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那么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的瞬间,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还是否相等?

[启发]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哪种物质浓度的大小?

[生]生成物浓度的大小。

[师]在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是否改变?

[生]不变。

[师]由于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浓度不变,所以Fe3+的生成速率即逆反应速率不变,但Fe3+浓度的增大会使Fe3+的消耗速率即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导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发生移动。在平衡移动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使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使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正反应速率再次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我们如何把浓度改变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速率~时间图表示出来呢?

[板书]3. 速率~时间图

[复习]请大家先画出一个可逆反应从刚加入反应物到达平衡状态整个过程的速率~时间关系图。

(一个学生板演)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瞬间正、逆速率的变化及平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画出在t时刻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的速率~时间图。

(教师注明t时刻的位置,然后由学生板演,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师]大家能很快地画出此图,说明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请大家接着画出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板书]

(由三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教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分组讨论]以上平衡移动的速率时间图有何特点?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a.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b.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师]下面我们根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规律,做一道练习题。

[投影]练习1. 可逆反应H2O(g)+C(s) CO(g)+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2浓度

(答案:①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②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③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问]加入更多的碳为什么平衡不移动?

[生]因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师]对,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

v逆平衡不移动。

以上我们讨论了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问题,那么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各反应物转化率有何变化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后做下面的练习题,从中总结规律。

[投影]练习2. 500℃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 CO2(g)+H2(g),起始只放入CO和水蒸气,其浓度均为4 lL-1,平衡时,CO和水蒸气浓度均为1 lL-1,达平衡后将水蒸气浓度增至3 lL-1,求两次平衡状态下CO和H2O(g)的转化率。(提示: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原平衡时CO转化率75%,H2O蒸气转化率75%;平衡移动后CO转化率86.75%,H2O蒸气转化率57.83%。

结论: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布置作业]预习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3SCN Fe(SCN)3+3Cl Fe3++3SCN- Fe(SCN)3

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3. 速率~时间图

●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前两节所学知识,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又是本节的重点,学生若能真正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则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将无师自通。因此,这节课我在利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之后,又把课本上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的内容放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讨论,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使学生对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规律加深了理解。

平衡移动的有关图象题,是本章的常见题型,也是一类重要题型。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从浓度变化时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并分析图象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析图能力,为以后解答图象题打下基础。

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物转化率的改变规律,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我把它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课后讨论,以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练习]

1.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l HI,在一定温度下 2HI(g) H2(g)+I(g)达到平衡时,有30%的HI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是( )

A.4 l B. 3.4 l C. 2.8 l D. 1.2 l

答案:A

2.将一定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Ag2SO4(s) Ag2O(s)+SO3(g)

2SO3(g) 2SO2(g)+O2(g)

经10 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3)=0.4 lL-1,c(SO2)=0.1 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O3的分解率为20%

B.10分钟内 (O2)=0.005 lL-1in-1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1

D.加压,容器内固体的质量不变

答案:D

3. 下列平衡体系,改变条件,平衡怎样移动?

①C(s)+CO2(g) 2CO(g) 将炭粉碎。

②3NO2+H2O 2HNO3+NO 通入O2。

③NH3+H2O NH3H2O NH +OH- 加入NH4Cl晶体。

答案:①不移动 ②正向移动 ③逆向移动

4. 已知氯水中有如下平衡:Cl2+H2O 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毫升的针筒里吸入40毫升氯气后,再吸入10毫升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若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变化? ,试用平衡观点加以解释 。

答案:气体体积缩小,溶液呈浅绿色

气体和溶液均变无色,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

Cl2+H2O HCl+HClO;长期放置,HClO分解,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l2几乎全部转化为HCl,导致气体体积缩小,黄绿色消失

化学平衡教案 篇6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闭合环境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教授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教案将针对化学平衡的概念、影响平衡的因素及平衡常数的计算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的知识。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200字)

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环境中,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转化速率与生成物的转化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反应仍然在进行,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

二、影响平衡的因素(300字)

1.浓度: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当反应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也相对较高;当生成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相对较低。通过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可以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2.温度:温度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增加,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反应速率降低,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

3.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压力的增加会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压力的减小会使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

4.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过程,但是不影响平衡位置。

三、平衡常数的计算(500字)

平衡常数用来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关系。平衡常数Kc的计算通过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来确定。

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3.平衡常数的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及浓度,通过平衡常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4.平衡位置的判断: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反应的平衡位置。当平衡常数Kc大于1时,平衡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当平衡常数Kc小于1时,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

四、实验演示(200字)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可以进行实验演示。以酯化反应为例,展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通过控制不同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加入,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理解。

五、总结(100字)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

化学平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

c始/l/L 0.01 0.05 0

c变/l/L x x 2x

c平/l/L 0.015

0+2x=0.015 l/L

x=0.0075l/L

平衡浓度:

c(I2)平=C(I2)始-△C(I2)

=0.05 l/L -0.0075 l/L

=0.0425l/L

c(H2)平=0.01-0.0075=0.0025l/L

c(HI)平=c(HI)始+△c(HI)

=0.015l/L

w(H2)=0.0025/(0.05+0.01)

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

=0.003l/(L·in)×2in

=0.006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3)综合计算

例3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l 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思考分析:

方法一:

设反应消耗xlN2

△n(始) 100 300 0

△n x 3x 2x

n(平) 100-x 300-3x 2x

(l)

x=40l

n(N2)平=100l-xl=100l-40l

=60l

n(N2)平=300l-3xl=180l

a=40/100×100%=40%

方法二:设有xlN2反应

△n

1 2 2

x 2x 2x

【小结】方法一是结合新学的起始量与平衡量之间的关系从每种物质入手来考虑,方法二是根据以前学过的差量从总效应列式,方法二有时更简单。

n(平NH3)/n(平总)×100%

=n(平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l

(以下计算与上面相同)

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附:随堂检测答案1.(C)2.1.31×107Pa(129.4at)

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溶液的绿色加深;冷却后,颜色又变浅。

[仪器和药品]

1.学生用:烧杯(50毫升)、滴定管2支、量筒(10毫升)、搅拌棒、试管、石棉网、铁架台(附铁杯)、保温瓶(贮开水)、酒精灯、火柴。

3 M氢氧化钠溶液、3 M硫酸溶液、0.5 M氯化铁溶液、0.1 M硫酸铜、1 M溴化钾溶液。

2.讲台上公用:1 M铬酸钾溶液0.5升、1 M重铬酸钾溶液0.1升。

探究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让同学复述勒沙特里原理,然后提出并演示,铬酸根 呈黄色,重铬酸根 呈橙色。在水溶液中,铬酸根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存在下列平衡:

提问:

(1)若往铬酸钾溶液里加入硫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2)再加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又有什么变化?

(3)若又加酸溶液,颜色将怎样变化?

(3)又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橙色,理由同上。

按照下表操作栏实验,观察现象。解释颜色变化原因。

化学平衡教案 篇8

【1】图像分析步骤:

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 二看线(线的走向与变化趋势) 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

五看量的变化(转化率、浓度、温度、压强等)

【2】图像分析方法:

1、 先拐先平,数值大 2、 定一议二

一、浓度—时间图像

例1.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二、速度-时间图像

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的情况。

反 应

速 率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

由图可推断:

⑴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⑵若A、B是气体, D的状态是 。

三、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

3、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

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

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

V

V

V正

V逆 T

B

T

V逆

V正

V逆

1

v

V V逆

V正

V正

A C

P

D

P

四、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时间图像

4

?m+n p+q ?正反应 热

t

五、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像: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g)+N(g) 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

6、可逆反应2A+B 2C(g)(正反应放热),随温度变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B可能都是固体 B.A和B一定都是气体

C.若B为固体,则A一定是气体 D.A和B不可能都是气体 E. A和B可能都是气体

其他:

7、对于mA(s)+nB(g)

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n<p (B)n>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 (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

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

2

化学平衡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研究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三、设计思路:

“化学平衡常数”是纯理论课,比较抽象, 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及其方法,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法,对每一知识点,按照“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迁移)”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三个认知层次:

一、整体感知概念,通过学生计算交流研讨及思考和老师的点拨先对化学平衡常数有个整体的认识,得出任意反应的化学平衡表达式;

二、深入理解概念,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及巩固练习的分析强化化学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

三、迁移应用概念,会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然后让学生对本节课做个小结,做训练题来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四、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会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知识准备

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 什么是可逆反应?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有哪些?我们经常根据哪些特征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为新授课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

【投影】联想质疑:在19世纪的英国,炼铁工业快速发展,但是化学家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废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刚开始他们认为是因为铁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反应时间不够长,导致反应不完全,于是他们把高炉建的非常高,以增加反应时间,后来发现高炉排出的一氧化碳气体并没有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FeO(s)+CO(g) === Fe(s)+CO2(g)

要求:先独立思考1分钟,自由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引出新课。

(三)、具体学习化学平衡常数

环节一:整体感知概念-从具体反应入手,让学生感性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存在。

[交流研讨]:P42表格课前安排学生分组计算数据,课堂上每组代表回答;教师用多媒体在表格中逐一填入答案,要求学生记录,分析。

[师生互动]:上述五种情况的平衡状态是否相同?平衡常数是否相同?

[概括总结]: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平衡状态有多种而平衡常数只有一个。

【设计意图】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合作意识。 环节二:深入理解概念-全面认识化学平衡常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2最后两段,P43资料在线以及表2-2-1。然后回答问题:

1、如何书写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应注意什么?

3、平衡常数(K )的大小与反应限度间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 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及平衡常数的简单应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环节三:迁移应用概念-应用概念,加深理解。

[交流·研讨] :让学生板演P43表格中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并推导单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并小结。

[师生概括] 依据实例,师生共同总结平衡常数的特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因此,不能笼统说某一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及简单应用

(四)、课堂小结及达标训练

六、板书设计

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2、表达式

3、单位:(mol/L)c+d-a-b

4、注意事项:

(1)有纯固体或溶剂参加的反应,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2)一个化学反应的K 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3)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单位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

(4)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七、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 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 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平衡教案 篇10

化学平衡课件是一种教学工具,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平衡问题。这种课件通常包括理论知识、实例分析、计算方法等多种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素材。

首先,在理论知识部分,化学平衡课件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平衡的概念、条件和特点等基础知识。这些内容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是在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维持恒定的浓度比例,同时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一致。此外,化学平衡还受到温度、压强、物质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对反应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后,化学平衡课件通过实例分析,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典型的反应平衡案例。这些案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平衡反应的具体过程和情况,从而结合理论知识来深入了解化学平衡反应。例如,当学生在学习醋酸乙烯酯的制备过程时,他们可以通过化学平衡课件来分析这个反应在观察铁盘重量变化时的平衡情况,进一步知道这种反应是可以逆转的。

最后,化学平衡课件的计算方法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反应平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反应。例如,当学生学习氨水和盐酸的反应过程时,他们可以通过计算来推导出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从而确定反应是否已经到达平衡状态。

总之,化学平衡课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化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课件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自己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验技能。不仅如此,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学生同样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实际价值。

化学平衡教案 篇11

化学平衡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现象,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以及实践应用。

一、概念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不再发生量的变化。在这种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速率相等,这个状态称为化学平衡。通俗来说,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呈现的状态。

二、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状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

1.温度

温度是化学平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反应物的速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而在高温下,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变得更快。当温度发生变化,化学平衡状态会随之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保持不变,但是温度越高,反应物向生成物的转化就越容易发生。

2.压力

压力也是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反应物中存在气体时,压力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平衡的状态。在高压下,反应物向生成物转化的速度会变得更快,反之则会变慢。

3.浓度

浓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反应物的速率。在一定浓度下,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而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状态也会随之改变,浓度越高,平衡状态就越向生成物方向偏移。

4.催化剂

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使反应物向生成物转化的速度更快。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添加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

三、计算方法

1.反应系数法

反应系数法是化学平衡计算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基于化学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例来计算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在使用反应系数法计算化学平衡时,需要首先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然后根据摩尔比例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2.利用平衡常数计算

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在使用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时,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来确定平衡常数,然后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3.利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

利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化学平衡需要先求出反应的化学势差,然后根据化学势差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在使用这种方法计算化学平衡时,一定要注意对化学势差的选取。

四、实践应用

化学平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化学工业

在化学工业中,化学平衡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的控制和调节中。通过对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控制,可以得到理想的化学反应平衡状态,从而实现化学工业的高效生产。

2.环境保护

化学平衡也被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例如,空气污染治理中大量使用的脱硫反应,就是利用化学平衡的原理进行控制和调节的。通过在反应中添加催化剂和通过调节反应条件等方式,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重要的贡献。

3.医药领域

在医药领域,化学平衡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药物的合成和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而化学平衡能够帮助科学家得到理想的药物反应条件,从而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药效。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现象,它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并为我们的实践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不断优化并完善化学平衡的理论和方法,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带来更大的价值。

化学平衡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用具]烧杯三个,试管三个,试管夹,滴管、玻璃导管、冰水、热水。

0.01mol·L—1 FeCl3溶液50 mL,0.01 mol·L—1 KSCN溶液,50 mL NO2和N2O4混合气体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由此引出化学平衡的移动。

[板书]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4]通过学生对实验归纳可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方程式:FeCl3+3KSCN Fe(SCN)3+3KCl

例:2SO2+O2 2SO3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各浓度分别为:c(SO2)=0.1 mol·L—1,c(O2)=0.05 mol·L—1 c(SO3)=0.9 mol·L—1

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O2浓度增大一倍,则平衡如何移动?

当浓度增大1倍(氧气),温度不变时。

如果保持平衡常数不变,必须增大分子,减小分母,即必须增大SO3的浓度,平衡必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小,压强不使平衡移动。

2、反应中有气体参加:压强减小→浓度减小→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结论:①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②如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使平衡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4]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四、勒沙特列原理

综上所述,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沙特列原理。

[布置作业]一、二、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勒沙特列原理

化学平衡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3. 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 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通过对平衡常数及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沙特列原理。

●教具准备

1 lL-1的FeCl3溶液、1 lL-1的.SCN溶液、2 lL-1的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1支)、小试管(3支)、烧杯(2只)、烧瓶(2个)、带夹导管。

化学平衡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课前预习】

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反应的限度

【新课展开1】化学平衡常数

1、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aA+bB cC+dD,在某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

注意点:

2、平衡常数的意义:

3、注意事项

【交流与讨论】

思考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

【典例讲解】

书第46页例1、例2

【课堂巩固】

1、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如下: FeO(s)+CO(g) Fe(s)+CO2(g)―Q。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K=c(CO2)/c(CO),已知1100℃,K=0.263

(1)若平衡向右进行,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___,平衡常数K值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O2 2SO3,已知c(SO2)始=0.4mol/L,c(O2)始=1mol/L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9,试判断:

⑴当SO2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哪个方向进行?

⑵达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应为多少?

【课后反思】我的问题与收获

[高中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书的学习。所以本节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采用对合成氨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可从演示实验入手,采用边演示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新课的引入:

①复习上一节讲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强调化学平衡状态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上的,当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时,原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②给出“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强调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可逆反应中旧平衡的破坏、新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直在变化着。

③指出学习和研究化学平衡的实际意义正是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旧的化学平衡破坏并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

具体的教学建议如下:

1.重点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观察上一节教材中的表3-l,对比第1和第4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可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从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里应明确,溶液颜色的深浅变化,实质是浓度的增大与减小而造成的。

(3)引导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展开讨论,说明浓度的改变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讨论时,应研究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讨论后,应明确浓度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进行调整;新平衡建立时,生成物的浓度要较原平衡时增加,该反应物的浓度较刚增加时减小,但较原平衡时增加。

2.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也是从实验入手。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压强和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在明确了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后,可采用归纳法,突破对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中“减弱这种改变”含义理解上的困难:

其他几个问题:

1.关于催化剂问题,应明确:①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②使用催化剂,能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关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应明确:①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作铺垫;②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对本节设置的讨论题,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回答,这是对本节教学内容较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4.对于本节编入的资料,可结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让学生当堂阅读,以了解勒夏特列的研究成果和对人类的贡献;可回顾第二节“工程师的设想”的讨论,明确:欲减少炼铁高炉气中CO的含量,这属于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而利用增加高炉高度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的做法并未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因而是徒劳的。

化学平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为化学平衡常数,在最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20xx年版)中,该部分没有要求。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并进而以()的可逆反应为例,说明在上述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借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教材接着通过对19世纪后期,在英国曾出现的用建造高大高炉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含量的错误做法展开讨论。通过对该史实的讨论,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化学平衡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等启发学生联想,借以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1.以合成氨工业为例,引入新课,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课题。(1)复习提问,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并提问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二同”——即正反应、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强调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业中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即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合成氨的产量;一是如何使和尽可能多地转变为,即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化学平衡研究的问题。

2.从具体的化学反应入手,层层引导,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如蔗糖饱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又如,说明一定温度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混合物中各气体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并指出某一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可以书中的史实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增加高炉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并没有改变化学平衡建立时的条件,所以平衡状态不变,即CO的浓度是相同的。关于CO浓度的变化是一个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将在下一节教学中主要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白本节的讨论题的涵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的概念与计算

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引入】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3?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见课本P38页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点?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讨论并小结。

平衡特点: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动(动态平衡)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

(B)数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讨论结果:因为该反应如果达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与总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即颜色不变,压强、平均分子量也不变。因此可作为达平衡的标志(A)、(D)、(E)。

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化学平衡状态代表了化学反应进行达到了最大程度,如何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2.转化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质量分数,叫该反应物的转化率。

公式:a=△c/c始×100%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3.平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mol I2与0.02mo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molHI生成。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

c始/mol/L 0.01 0.05 0

c变/mol/L x x 2x

c平/mol/L 0.015

0+2x=0.015 mol/L

x=0.0075mol/L

平衡浓度:

c(I2)平=C(I2)始-△C(I2)

=0.05 mol/L -0.0075 mol/L

=0.0425mol/L

c(H2)平=0.01-0.0075=0.0025mol/L

c(HI)平=c(HI)始+△c(HI)

=0.015mol/L

w(H2)=0.0025/(0.05+0.01)

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例2 02molCO与0.02×100%=4.2%mo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m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mol/(L·m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

=0.003mol/(L·min)×2min

=0.006mo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3)综合计算

例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mol 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思考分析:

方法一:

设反应消耗xmolN2

△n(始)100 300 0

△n x 3x 2x

n(平)100-x 300-3x 2x

(mol)

x=40mol

n(N2)平=100mol-xmol=100mol-40mol

=60mol

n(N2)平=300mol-3xmol=180mol

a=40/100×100%=40%

方法二:设有xmolN2反应

△n

1 2 2

x 2x 2x

【小结】方法一是结合新学的起始量与平衡量之间的关系从每种物质入手来考虑,方法二是根据以前学过的差量从总效应列式,方法二有时更简单。

巩固转化率的概念并弄清转化率与变化浓度,速率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题多解将不同过程的差量计算与平衡计算联系起来加深对平衡的理解,加强对所学知识(如差量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计算)的运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强调重点,加强学法指导。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比较抽象,希望大家加强练习,以便熟练地掌握平衡的概念。

【随堂检测】1.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

(A)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一定

(C)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

(D)v(H2)=v(I2)

2.合成氨生产中,进入塔内的氮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3,p=1.52×107Pa(150atm),从合成塔出来的氨占平衡混合气体积的16%,求合成塔出来的气体的压强。

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

n(平NH3)/n(平总)×100%

=n(平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mol

(以下计算与上面相同)

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附:随堂检测答案1.(C)2.1.31×107Pa(129.4atm)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让同学复述勒沙特里原理,然后提出并演示,铬酸根呈黄色,重铬酸根呈橙色。在水溶液中,铬酸根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存在下列平衡:

提问:

(1)若往铬酸钾溶液里加入硫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2)再加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又有什么变化?

(3)若又加酸溶液,颜色将怎样变化?

(1)含溶液中加入硫酸,由于浓度增加,上述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浓度增加,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此时溶液颜色与溶液的颜色相同。

(2)再加入溶液,由于中和溶液中的,使溶液中浓度降低,上述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浓度减少、浓度增加,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黄色。

(3)又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橙色,理由同上。

按照下表操作栏实验,观察现象。解释颜色变化原因。

操作

现象

解释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溴化钾,发生下列反应:

蓝色绿色

将上述平衡体系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颜色怎样变化?冷却后,颜色又怎样改变?做实验检验你的答案。

在试管中加入0.1 M的溶液5毫升,再加1 M溶液2毫升,观察所得溶液的颜色。倒出3毫升于另一试管,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与没加热的溶液对比)。等加热的试管稍稍冷却后,把试管浸入冷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溶液的绿色加深;冷却后,颜色又变浅。

[仪器和药品]

1.学生用:烧杯(50毫升)、滴定管2支、量筒(10毫升)、搅拌棒、试管、石棉网、铁架台(附铁杯)、保温瓶(贮开水)、酒精灯、火柴。

3 M氢氧化钠溶液、3 M硫酸溶液、0.5 M氯化铁溶液、0.1 M硫酸铜、1 M溴化钾溶液。

2.讲台上公用:1 M铬酸钾溶液0.5升、1 M重铬酸钾溶液0.1升。

  • 化学平衡课件12篇

    笔者觉得“化学平衡课件”是一篇纷呈多彩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教师们都会对课本主要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加以整理编辑,以备不时之需。鉴于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行者”,因此应格外引起重视。希望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启示与收益!...

  • 化学平衡课件推荐七篇

    这一篇“化学平衡课件”是编辑的杰作,希望得到您的认可。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忘记与您的朋友和同事们分享,共同学习。在开学前,老师们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提高学校治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 中班平衡木教案五篇

    这是一篇网络上广泛传播的题为“中班平衡木教案”的文章。我们老师在教案课件方面付出了很多工作,每天都按时按质地撰写教案课件。回顾教案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 生态平衡教案精选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 学生反应的积极程度可以反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编辑在众多资料中精选了最好的为大家推出了这篇生态平衡教案,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 机会藏于变化,利益在于平衡的经典说说

    Ijustmissonce,butforgetthatwehavenothadtheirown.我只是怀念曾经,却忘记了我们都已不是曾经的自己。 意外是一次美丽:爱情只有真正放下,才能重新开始。以为离开某人,就不会遇到想要的。但命运让你失去,是因为给你带来了更好的。你何时够资格,将何时属于你。 一个

  • 幼儿教案(经典15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也许"幼儿教案"就是你要找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说教材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经过日常观察,时常看见孩子在点数仍然存在于唱数阶段,没有办法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计数。《纲...

    幼儿教案 02-07
  •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经典11篇

    创作文稿时,必须了解相应领域和专业知识,而范文则成为广泛借鉴的对象。一篇好的范文可以带来新鲜感,因此我们整理了“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相关资料供您参考。为了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 化学教师求职信精华15篇

    有效处理文档是保持工作和学习热情不衰的必要策略之一。一篇经典的范文不仅会吸引大家下载参考,还能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为您搜集精选的“化学教师求职信”相关资料供您查看,再次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