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准的载体之一,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栏目小编认真筛选后特别推荐一篇题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的文章,请点击进入了解更多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团队旅游活动总结万能模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1)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南宋)杨万里

3、隔开一:

4、译文如下:

5、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诗,全文如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老师说过上面的停顿大都可以引用,你查看课课通不就行了吗?!

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宋代:杨万里

10、毕竟西湖六月中,

11、风光不与四时同。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表达了: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13、清晨走出西湖时天上还挂着残月,我陪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14、朗读节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

1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1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而非白居易。

19、毕竟/西湖/六月中,

20、接天/莲叶/无穷碧,

21、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2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接天莲叶无穷碧,

25、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不是白居易写的。

26、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2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8、原文如下:

2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30、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3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

32、映日/荷花/别样红。

33、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34、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35、映日荷花别样红。

36、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37、出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

38、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

3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0、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41、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

42、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43、《绝句》译文:

44、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4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6、隔开二:

47、风光/不与/四时同。

48、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49、西湖六月风光的美,荷花美荷叶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2)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课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 ,谁再来读读? (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2、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1)从哪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3、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4、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5、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6、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8、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9、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0、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

11、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2、看哪,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欣赏西湖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西湖四时美景,导入新课。

1、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到过西湖,并写下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看老师把这首诗写下来。(板书这首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西湖,感受西湖的迷人风光。

二、读古诗,知诗意,想诗境。

1、看到同学们自信的神情,我知道同学们肯定会读会背这首诗了,谁想展示一下?

2、指名学生说诗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读一读诗文,选择一个话题,与同桌交流。

我知道了——哪一句诗能读出这个意思?

我看到了——从哪一句诗看到的?

我想到了——哪句诗让你想到了?(评价语:你能真会读书,你真会思考,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感受很独特)

3、苏轼曾这样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论是明媚的早晨,还是绚丽的黄昏,不论是晴雨雾雪,还是春夏秋冬,西湖都是那么迷人。诗人杨万里眼中,西湖什么时候最美?(六月中)

4、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这赞叹:啊!

5、诗人用哪一个词表达了对西湖的独爱?(毕竟)。(打出原诗)(读)

6、我们理解古诗,有时需要按现在的语言习惯调整词语的顺序。想一想,可以怎样调整呢?

读一读,哪一种表达方式更好?

你对古诗真有研究,是呀,诗人这样写正是为了和仄押韵和更好地表达感情。你能读出作者对六月西湖的特别喜爱吗?

7、在诗人的眼中,六月的西湖是最美的。请同学们读读后两句诗,六月的景色美在哪儿呢?

8、同学们想一想,无穷碧的莲叶,青翠欲滴的莲叶,一个挨着一个,一片连着一片,铺满了西湖,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诗中哪一个词体现了这一特点?(接天)

接天的莲叶中点缀着怎样的荷花?为什么会别样红呢?(阳光映照和绿叶衬托)

9、莲叶是美的,荷花是美的,它们相互映衬,融为一体,从眼前一直铺到天边,是多么壮观呀!让我们再读一读,去想象这样的画面,去感受这样的美。(指板书)

三、悟诗情。

学习了诗句,我们再关注诗的题目。从题目中我们读懂了什么?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从内容看,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不是诗人杨万里沉醉于美景而忘却了朋友?

四、古诗讲究和仄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唱起来也别有一番情→←趣,现在我们来唱一唱吧!

五、拓展延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4)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荷塘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

二、说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词语

——理解关键词语意思

2、想画面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3、悟情感

——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

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诵古诗。

四、说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自读自悟法

3.情感诵读法

4.想象理解法

五、说学法

1.自读自悟

2.合作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1.激兴趣,导新课

2.知诗人、解诗题

3.读诗句、识新词

4.抓字眼,明诗意

5.想画面、入诗境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

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

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

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

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以前吟诵过哪些有关荷的诗歌。(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图片:西湖荷塘远景)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哪些词语的意思你明白了,交流。

毕竟:到底。

无穷碧:无边的青绿。

别样红:和往常不一样的红。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四、指导诵读,悟诗情。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是西湖盛夏六月的景色啊,

风光不与四时同:跟其他季节的风光就是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满湖莲叶、荷花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

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朝阳辉映下,朵朵荷花分外红艳,片片莲叶更加青翠。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如果你能了解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就能理解得更深入。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3、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同学们,你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4、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设想一下,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5、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6、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六、拓展延伸

复习《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七十首》中的其他送别诗。

七、迁移运用,创诗文。

1、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常熟春景,写一两句诗或优美句子。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常熟春景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2、仿写优美句子。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教师巡视。

3、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的大自然越来越美。

广与深的回味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感

积淀民族文化,诵读中华经典是我校的特色课题,杨老师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敢吃螃蟹,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古诗词教学活动。在惊叹杨老师的大胆之余,又被她课堂上展现的活力所吸引,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两点:

亮点之一有广度。

亮点之二有深度。

我也教过这首诗,在重难点的处理上与杨老师有所不同,我把它当作写景诗来组织教学,至于为什么从题目看是送别诗,但内容却是写景呢?这一问题只作为课外的延伸。我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其一,这首诗所在的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所在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前一首是描写西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那么两首诗分别描绘了西湖不同时候的景色;其二,课后练习4是这样说的诵读两首诗,说说在你眼前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不是写景文章的要求吗?基于以上考虑,我在组织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精炼的语言中所描绘的美丽画面,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感悟夏天西湖与其它季节的与众不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1、准确停顿,读好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理解题目意思。

晓出:早晨走出。

净慈寺:寺庙名,在浙江杭州市南屏山慧日峰下。

林子方:人名,是作者的挚友。

3、介绍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二、揭示全诗,指导诵读。

三、质疑解疑,

1、学生质疑。

2、学生查字典或教师解疑。

3、了解大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啊?

四、入诗境,体诗情:

1、虽然我们这儿不是荷乡,但同学们对荷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学见识过或了解荷?向大家介绍介绍。

听同学们一说,我们仿佛到荷塘里走了一趟。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叶圣陶爷爷的《荷花》,再次回味一下吧--

放《荷花》录音。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能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画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同学们,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所欣赏的是杭州西湖的荷。广阔的西湖,栽种了好多好多的荷,(指插图)看,这是西湖的一角。八百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陪同友人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

教师朗诵诗,生边听边看图。接着自由吟诵。

3、请各位诗人交流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吧!

理解:四时不同荷叶荷花

接天映日无穷碧别样红

①西湖和六月点出了时间和地点。

②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六月在夏季,怎么会与四时不同呢?不同与细雨绵绵,枯叶飘飘,白雪皑皑。即使是在夏季,夏季中有四五六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时,景色尤其美丽。

③无穷意思是难以穷尽,没有限度,诗人举目望去,一湖莲叶连绵不断,所以碧色无穷,而且莲叶本身碧得无穷,写出了作者的赞叹。

别样红是特别红,格外红,不同与一般的红,包含着一般红色所不具备的色彩,给人不同一般的视觉美。好一个无穷碧中的别样红,难道仅仅是一种颜色么?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

无穷碧是接天的结果,别样红是映日所致。

映日照应标题晓出,暗示朝阳,荷花映日。

④莲荷本是一物,但作者故意错开,用莲叶不用荷叶,用荷花不用莲花,意在避免重复。

⑤点时点地突出不同,写叶写花展示不同,两层之间紧密关联,后两句是对一二句不同的回答,是全诗真正的写景,展现了夏日西湖的动人美景。

4、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所写,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五、延伸拓展:

西湖荷花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不同

花别样红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7)

一、美文导入

1、出示关于西湖的三段美文。(课件2:出示三段话)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美美地读一读。

3、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4、教师精练地赏析过渡: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感知意境。

1、出示古诗。(课件3:古诗全文)

2、读通古诗。①自由读一读;②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③齐读。

3、读懂古诗。

①能说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

②美在那儿?用你的话说说好吗?(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接天无穷碧)相机板书:莲叶无穷碧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课件4:突出接天、碧。)(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阳光下的荷花,格外红艳!)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映日、别样红)相机板书:荷花别样红

映日什么时候的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课件5:突出映日、红。)

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4、同学们对这两句话理解得很好了,相信你们也能读好!邻桌之间相互读一读吧。

(生读后)请你来试试吧!(指名读)大家说他读得好吗?给点掌声!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组荷花图,请看大屏幕。(课件6-13:配乐荷花景图组)

6、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课件14: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看来用心感受后,我们也能读得诗情画意、韵味十足!

7、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美丽清新画面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两句。

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相机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

三、想象画面,赏读悟境。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

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侵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也是杨万里诗风的精妙之处吧!

3、让我们继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绘制一幅西湖荷塘的水墨画。想像着这么多美丽可爱的荷花荷叶就在你的眼前,清风徐来、荷香阵阵,同学们,你们瞧见了吗,那满塘的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再看那星星点点的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娇艳动人)此时,你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枚荷叶,荷塘里的一汪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蜻蜓,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课件14:荷花图为背景的古诗)

4、配乐背诵。(课件15:送别图为背景配乐)(指两人背,齐背)

四、课外拓展

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荷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泼墨抒怀的对象,老师再同学们推荐几句:(课件16)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2、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4、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清曹寅《荷花》

美美地读一读。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五、布置作业(课件17)

作业:

1、课内:补充练习一(2)

2、课外:美文赏读(见下发材料)

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无穷碧

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8)

从诗题看,这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友时即景发兴之作。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的一个古寺,今存。林子方,作者的朋友。这首诗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情怀。西湖的美是多彩多姿的,该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去描写她的美呢?绝句这种短小精粹的诗体,不允许作者面面俱到地铺叙。于是,诗人选取了眼前所见的莲叶、荷花,予以集中描绘。头两句,概括抒写西湖的六月,六月的西湖,切时切地。指出六月西湖的风光毕竟不同他时他处,即不同于西湖的其他时节,不同于六月的其他地方。这就有力地吸引着读者,把读者的思绪带进西湖美景中去。四时,通常指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应当理解为六月以外的时节。

怎么个不同呢?三、四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荷塘景色:那碧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际无涯;在这莲叶中间,挺立着一朵朵红得特别出色、红得特别艳丽的荷花。荷花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朝阳映照其上,增添了无限光彩,所以显得如此美丽动人。这两句是对偶句子,“莲”、“荷”本是一物,而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避免了重复,可见其苦心。莲叶“无穷碧”是“接天”的结果,荷花“别样红”却是“映日”所致。

在这里,我们看到古代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杜甫写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牧写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运用色彩相互衬托的典型例子。杨万里的这首诗也是这样,抓住红日照耀下的莲叶、荷花来描写,莲叶“碧”而无穷,荷花“红”而别样,红绿相映,荷日生辉,使形象和色彩百倍地明亮起来。

历代描写西湖的诗词不少,流传下来的篇章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上多不雷同,富于创造。柳永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名句,苏轼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名篇。苏诗表现了西湖在晴天和雨雾中的变幻景象,并且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比喻,为西湖写下了千古绝唱。杨万里这首七绝写在苏轼之后,却又找到了新颖的构思,从而创造了不同于苏诗的独特的意境。此诗色彩鲜丽,境界开阔,情意酣畅,语言却平白如话,别具一格。这说明即使是表现已被人写过无数遍的题材,只要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写出自己独有的感受,也是能够翻出一番新意来的。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最开心的事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43

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如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教授这首诗时,按照常规教学,让同学们理解了诗面意思后,反复朗读。当学完诗文在学后质疑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的,可是整首诗却都是写西湖美景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那么题目和表面诗文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这样成诗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事先没有充分的考虑,便先肯定了她的这种质疑精神,告诉她等老师回去仔细研究后再给你做以解答。

下课后,我仔细查阅了教师用书,上边并没有详细交代。是呀,小学五年级以前也学过了几首送别诗,比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无一不在诗文中对题目中的离别含义有所体现,而惟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在表面看来题目和诗文没什么关联,于是我便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查阅,其中有一个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

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

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我颇赞成水月心的见解,于是便把此说法与学生一同交流,学生认可。

如果您还有其它的解释,请不吝赐教!诚谢!

/user1/dahai1020xx/archives//33919.html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10)

学习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

荷花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

  • 优秀诗歌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优秀诗歌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

  • 题竹林寺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注释 ①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 ②殷勤:亲切的情意。 ③过(音guō):访问。 译文 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

  • 少林寺作文

    今天我来到了名扬四海的中岳--嵩山。它坐落在河南省镇州市邓峰县。桥山,三面环水,古柏茂盛葱茏。山脚下还有一个名满天下的寺庙——少林寺。一进少林寺大门,就看到一为尊者单手拿着宝剑导游对我们讲解单手拿东西的只留吃不留住。双手拿东西的又留吃又留住。向前看,我们看到“少林寺”三个大字都是康熙留下的。在往右边...

  • 东林寺白莲

    白居易东林寺白莲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及注释】 1、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2、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3、山寺:...

  • 少林寺观后感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少林寺观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暑假的一天,我在电*观看了一部由刘德华、谢霆锋主演的《新少林寺》,看了之后,令我感触大发,便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剧中主要讲的是一位叫候...

  • 新少林寺台词佛语 新少林寺佛法的台词

    新少林寺台词 1.先懂得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才懂得面对。 2.侯杰要曹蛮订娃娃亲宴席的时候在曹蛮耳边说:他不死,我睡不着。。 3.都是些很粗浅的话,可是为什么越看越有味! 4.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