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心得体会

励志的句子心得体会励志的句子认真阅读多篇文章后选出了“学中医心得体会”作为精品,经过阅读您会知道更多的有用信息。人在不同阶段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心得,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是最普遍的做法。心得体会可以在引用原素材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1

本人服从学校安排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蔡医院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活动,收益颇多,感解良多,略有心得,简述于下。

每天早上例行早会,由值班护士简述昨日所有病人的病理情况,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之类,之后由科主任做一下总结,或宣讲国家对医药文件要求,不能挂床、不能骗保,护士要对病人尽心尽责,病人床单脏了要及时更换,当时没有可更换的,事后事一过又忘了,有了也不去更换,这是不行的,秉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一定要记着及时更换。还有就是科室之内的一些问题,病历一定要及时写,不到拖要最后一块写,拖到最后再写就记不清病人当时的情况,写的内容真实度不足。再者,病人日后出了什么状况,病人家属肯定是会要求查病历的,你不按规范写,到时候出了事就不好解释了,所以认真写病历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还有各项检查,该检查的要检查,不该检查的不能给病人多检查,国家对这一块抓的严,不可和国家精神对着干,政策要求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现在要求的是一个病人不能在医院住院超过六次,不然会受到重点审查,看是否存在骗保情况,一旦审查起来,那就是方方面面的审查,指不定查出哪些纰漏,就不好说了,一年住院超过六次的基本上就不再接收了,劝病人去其他医院就诊,毕竟医院还是很多的。

之后是去查房,看看病人的病情是好转还是无效,以及开些药,医师们基本上都拿一个小本子,类似于我们高中时用的记作业本,高中时作业繁多,不记下留的作业,很容易忘掉,这里也是,病人众多,哪个床的病人要开什么药都要记下来。这里的病人各种情况都有,有病轻的,也有病重的,一位叫白铁谷的病人给我印象深刻。他早年失踪多年,后来被家人找回,肾脏丢失一个,脑梗,脑部受到创伤很严重,人也有些痴,讲话也不清楚,来住院时当时是我用医院推车推着他拍的ct,衣服破烂,是精准扶贫户,住院治疗不收费的,他的脑神经受损,脑袋一直在抽动,身体也是抽搐不止,拍ct都很困难,因为我负责给病人测心电图,所以也负责给他测心电图,情况并不乐观,在住院一周后,科主任给他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要求出院。

医院也不希望病人死、死在医院里,但明天与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因为脑梗住院治疗,病情一直是好转,她的子女孙儿们也来看望她,众人本来还在有说有笑,可还没高兴多久,老人在下午一点多时便因心梗而去世,病人家人瞬间由喜悦变成了悲痛和愤怒,有家属说是护士给老人换针后,过不多久老人便不行了,说是因下针太快导致的,为此老人的孙儿还和主任大吵一架,不过主任也是见惯风雨的老船夫了,在风雨中行船依然稳健,面对病人家属的责难,他据理以对,情绪依然保持平静,最终病人家属开车接老人回去入土为安了。

医生们就此事讨论,一致认为她年纪大了,不能情绪波动太大,过喜过悲都不行,推测可能是老人看到儿孙齐聚、大喜过望,但喜则气缓、过则气散,下午一点左右,正是手少阴心经循行之时,元气一散,推动不力,心梗而死。本来是脑梗住院的,也没想到会因心脏问题死亡,心脏彩超当然没做。在此也看到了现代医学的局限性,治病单从病的地方入手治疗,而非是将人以一个整体看待。

虽然是在一家中医院,但很多医生都是西医,即便是中医,在院规陪三年之后,其行为渐与西医无异,中医那一套不说忘的一干二净,但平时给人看病却是不会用到的。

我若为医,必向孙思邈看齐。

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2

这个学期学了《伤寒论》,四大经典医著之一,大家都很重视,再加上有幸是李赛美教授教的,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大了。李赛美教授会给我们放临床主任查房病案分析视频,我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因为我不仅让我们可以了解临床上是怎样用《伤寒论》去解释和辨证辨病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临床思维,和加深对条文的理解和运用,也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我们的思维,也减轻了以前我们一味上课枯燥无味的只看PPT的现状。减少了我们的视觉疲劳。

课余时间大家都会去看《伤寒论》各家之说,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所看到的内容感兴趣的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或者觉得别人说得好的、总结得好的地方,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然后几个同学常常在一起讨论条文说说自己的见解,大家都各抒己见。我觉得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们相互学习,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思维切入点,同学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再者大家分享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东西,还能增进我们的友谊,也培养了我们与他人合作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我这个学期看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觉得这对我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理解是很有帮助的,里面有他用经方治疗的个别案例这更加深我对经方的疗效的认识以及经方运用的临床思维都有所帮助。记得刘教授在讲桂枝去芍药汤为什么要去芍药?讲得挺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芍药味酸,入血分和阴分,对于胸阳之气不利,因此要减去。根据张仲景用药的法度,胸为阳,凡胸阳不利出现胸满,都去芍药;腹为阴,凡脾阴不利出现腹满,都加芍药。所以去芍药者,乃避阴以救阳也。其二,芍药会妨碍桂枝的宣发、腾达、振奋心胸阳气的作用。把芍药减去以后,桂枝汤中剩下的都是辛甘之药。这解释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去芍药,也更总结了张仲景是怎样运用芍药这一味药的。这也给我们在《金匮要略》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在这里要加芍药了。

我是个爱想东西的人,脑袋里有时总有些奇异的想法。我有时会着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这两本都是医圣张仲景的手稿,总想怎样找个切入点把这个两本书联合起来读,或许会更好理解。例如,咽喉溃烂一病。

我个人认为这两首方所治的咽喉溃烂症,苦酒汤侧重于痰,所以用半夏涤痰散结。然而甘草泻心汤是个寒热错杂,偏于热为患。所以用了黄芩三两、黄连一两来苦寒清热燥湿。临床上出现咽喉溃烂症时,这两首方都是可以加减运用的,特别是甘草泻心汤里面的药物寒热各自调整一下,运用范围更广。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非常清晰,而且他的经方也是在临床上被验证过,确实是有效的,而且疗效非常好,这无须再去质疑了。但唯一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攻破当今世界的第一杀手肿瘤的证治方药,这也给了我们一块新的领域,毕竟这问题是会层出不穷的,也让我们在学习张仲景的辩证和临床思维后,学会举一反三地开阔我们的思维,不断地丰富我们的经验,用实际去验证经方的效验和攻破这难关的可能,去填充这页空白。我对这方面也很感兴趣,也坚信中医治疗肿瘤是永远比西医更具优势和人性化。《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更坚定了我攻破肿瘤这一难关的信心。虽然我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但自从我踏上医学这条路,认识到肿瘤这个世界难题时,我就下定了决心致力于中医治疗肿瘤这一块,我相信未来中医一定可以攻破肿瘤这一难题,至少可以对人类的健康和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更有优势的。虽然我知道我这么说也是没有什么科学性,但这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只要有信心,坚毅走下去,就像人类登月这一步的跨越一样是有可能的。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4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是战国时期出版的中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本次读书心得主要是关于“独取寸口”切脉法的理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独取寸口”的切脉方法,虽然是《内经》首先提出的,但实为《难经》首创。详论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下述二条: ①寸口为手太阴肺经脉动之处,因其动,可以探知;因其所处部位,最能反映手太阴肺经情况,而“肺朝百脉”,全身经脉营卫气血均会聚于手太阴肺经,所以寸口能探查全身经脉气血盛衰运行情况。此所谓“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②经脉的作用是行气血而营阴阳,内系脏腑,外络肢节,脏腑组织之温养濡润、内外联系均依赖于此,寸口既为“脉之大会”,则脏腑之气朝会起止于此,所以寸口能探查脏腑之气盛衰生败情况,此所谓“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

《难经》首创了寸口的寸、关、尺三部定位、定位名称、定位方法及寸、关、尺三部脉位之长短;三部各有浮、中、沉三种指力及候诊方法,以及十二经及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在寸口三部的候诊都有明确定位。“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由于寸口脉反应灵敏,简便易行,所以得到了广泛和普遍运用。

《难经》提出“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系统论述其诊病原理、脏腑配位、具体手法和辨脉识证的一般原则,简便、易行、有效,沿用至今,不失其应有价值,突出了中医诊法的特点,确是诊断学上的伟大创举。《难经》的“独取寸口”是用不同指力切按取得的.,表里不同层次反应不同的生理病理情况,如五难有持脉若三、六、九、十二菽重,以及按之至骨来分别测知肺、心、脾、肝、肾所属层次气血的情况,十八难约之为浮、中、沉“九候”,即浮取、中取、沉取的诊脉指法,沿用至今,更适用于临床。“独取寸口”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

临床应用“独取寸口”脉法,根据患者脉象辨析病机、病位常常是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1.估测预后:以脉之有根无根来诊断疾病死生;三难指出覆溢脉为主死的真脏脉; 十五难以胃气有无决病之死生;十七难以脉证合参来诊断病情的预后死生;二十一难的“脉病形不病曰死”等。根据《难经》五脏脉“绝于内”、“绝于外”理论,申明了毋“实实虚续,损不足益有余”的治疗禁忌,指出了诊脉在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2.辨别病情《难经》论述的寸关尺三部九候部位诊察脏腑经络病变(十八难)、五脏脉象及其主病(十三难) 以至损至脉象主病(十四难) 、“伤寒有五”的相应脉象(五十八难),以及脉证合参的诊病理论(十六难)等等,都常用于临床辨别病情、诊断辨证,后世脉象主病的诊脉辨证方法,就是对这些理论的扩展和发挥。3.辨析病机《难经》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四难) ,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根据脉象辨析病机、病位,常常是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内容。

当代的脉学理论和临床应用虽然继承了《难经》独取寸口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但仍存在偏重于脉象主病而忽略脉学理论的倾向。因此,务必要重视《难经》脉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讨“阴阳脉法”、“元气脉法”、“脉证合参”等脉学理论和方法,并与脉象主病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用于临床,以提高脉诊诊病效果。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5

“想我中医,肇自炎黄。神农常百草而知药性,岐黄穷天地以定纲常。”中医是我国古代灿烂科学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繁荣昌盛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我个人认为,中医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又漫长的,前途却是无知的。由于自己体质较差,依靠中医疗法调养身体,对中医也算是有些许了解,也培养了自己对中医的兴趣,虽然说不是每个中医人都可以成为中医,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医真的可以让人活得更好。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先生的主要贡献并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是愿意造福百姓,为了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而日夜寻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其著作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药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

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

一些人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废除中医。更有人对中医全盘否定,而对西医相信至极。在面对诸多质疑的情况下,不少中医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医亟待改革,以适应科学的发展,拒绝更新的知识是缺少生命力的。因而复兴传统将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另一个前景。

现在有多少青少年了解中医?知道中药呢?不得而知。眼见的事实是,孩子们有个头痛脑热之类的毛病,爸爸妈妈就去药店买西药,正如广告画面说的,“要退热还是安瑞克”。有的或许三两天不见好转,便去医院打“吊瓶”。大人心疼孩子,更怕孩子耽误功课,于是乎,以“见效快”著称的西药便成了座上客。其间,又有多少人去考虑什么治标治本,或有什么毒副作用呢?有一些看中医用中药的,又大都在农村,其中不乏是为了图省钱的。应该说,从娃娃时候起,很多青年接触的是西医、西药,这难怪他们对中医中药了解得太少甚或是陌生了。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对于中医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蕴藏,我们更应该担起继承中医文化的重任。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弘扬中医文化,让我们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价值,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传承中医药文化理念,弘扬中医国粹。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学是保持最为完整的医学体系,它所以存在到今天就在于它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要让中医文化发扬传统、吐故纳新、中西结合、面向当代,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态势,更让全世界都关注中医学!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6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只是经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时读经典后,运用经典的几个病案写出来,与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过来找我针灸治疗颈椎病,因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针就能明显减轻,有时一针就可以了,今天又来了,说昨天科室有个事挺气人的,领导安排给他做,又没地方发泄,实在不想接那个活儿,晚上想着这事,没睡好,早上起来,颈椎部位疼痛,头晕不适。因为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时蛮有性格的,脾气较大,又急躁,听他说完,心里明白了他的颈椎病是因为肝郁化火,想起内经的原话: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针刺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1分钟后拔针,头晕颈痛消失。

省公安厅一领导,上班期间办公室突然感觉心好像要跳出来了,很难受,自己摸脉,每分钟接近150次,持续了近30分钟,打电话咨询该怎么办?问起病因,说最近因为国庆60周年庆,因安保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大,自己火气很大,经常对下属发脾气。我比较了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内关穴处,他照做了,开始压上去疼痛难耐,很想放弃,电话中一再嘱咐直压到内关穴处无疼痛为止。20分钟后电话告知心跳如常。这也是来自于学习经典的体会,内经原文: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选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指压治疗,疗效确实令人感到惊奇。如果病人没经验的,肯定会急诊叫120送去医院,其实这也是中医针灸在急诊临床应用的典型案例。

一从事药材生意的病人,广州人,在北京做生意,因为肩背疼痛近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照片,MR检查,均未见异常,局部打封闭,贴膏药有用了,也做了局部推拿按摩,未见改善。回广州后约出来吃晚饭,餐桌上见患者咳嗽,流涕,很狼狈的样子,连声说对不起,他夫人说感冒很长时间了,把他嘴上的烟拿掉,还暗示要我告诉他抽烟会加重咳嗽。其实自从见到患者的第一眼起,治疗取穴已了然于心。于是选手太阴肺经荥穴鱼际,用泻法,患者痛得哇哇叫,不到2分钟拔针,患者全身出微汗,肩背疼痛,咳嗽,流涕所有症状全消失了。我也点了一支烟,顺手给他一支,边聊边抽烟。这哪与抽烟相关啊。西医可是讲抽烟与呼吸道疾病有很大的相关性啊,记得在老家有的抽烟,活到九十多也未见咽喉炎,气管炎及肺癌的,有的从不占烟酒,50多岁也一身的病啊。其实他只是肺经外感风寒,是肺经的问题,针刺肺经鱼际穴,针到病除。病人觉得很神奇,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在《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记载了该病的治疗方法: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还有关于脾经病和肾经病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以西医命名的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这里就不举例了,只是想说明一点,想学好中医,做一个名理的中医,临床疗效好的中医,无论您走遍千山万水,访遍五岳九州的名师,您终究还得回来温习我们共同的的经典:《黄帝内经》。

这只是《金匮真言论》中的一小段,读了,也经常用,常常收到针到病除的临床疗效,很多病友说我看病用药取穴很随意,但见效快,疗效好,对西医的同一个病,能用很多λ,很多方法治疗,很难学,也难看懂的,其实我只是继承了中医学先祖的一点点东西,在临床上运用经络辩证治疗而已。《黄帝内经》里还有很多的宝贝等着我们的中医学子去挖掘,去探索,去继承,去发扬。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7

在这春雨纷纷的夜晚,窗外寂静无声,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行人纷纷,不经意看到桌上的《伤寒论》,手不由地打开台灯,细细读起了起来。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翻阅它,但每一次翻阅它,都带给我一种新的感悟体会。它不仅让我惊喜,也让我困惑。但却又让我忍不住去思考、钻研,这一次次的思考、钻研都化作无数的对《伤寒论》以及中医的深情。

说道《伤寒论》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作者张仲景,张仲景先生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身居高位却愿意造福百姓,为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所日夜寻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而其著作《伤寒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经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由此观之,张仲景之于中医犹如门捷列夫之于化学,称其为医中之圣一点也不为过。

然后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却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件易事,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一颗探求的心。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最后在知识与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就可对《伤寒论》提出质疑,在疑问的过程中不仅是自身领悟的更高层次发展,更是医学造诣的升华。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3

一、骨科中医治疗和中医护理特色突出

重庆市中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重庆市的中医药研究基地,是中医护理的领航者。骨科共分为三个病区,骨一是骨伤,康复病区,主要收治创伤骨折病人,包括脊柱,四肢骨折等,骨二脊柱、关节病区,主要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的病人,但是保守治疗的居多,也开展骨折手术治疗,进修一月未见膝关节置换术病例,手术开展范围和我院差不多。骨三是骨病病区,全是保守治疗的患者,设立三个中医综合治疗室,三个病区的病人所有的中医治疗都在骨三病区完成(相当于针灸理疗康复科、有先进的中医理疗设备及康复理疗师),三个病区的奖金统一结算。各病区广范开展:艾灸、湿敷,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红光等中医护理技术。每个病人都使用了中药或者是中医护理技术,对病人的病情都做了辨证施护,护士对本科室的疾病都能进行相应的辨证施护,特别是对穴位的掌握非常准确。欠缺的是术后病人的康复指导也不完善,没有康复师。

二、病区管理规范

1、病房设施合理,利于管理,非常整洁。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齐全。

三、实行了责任制的优质护理排班

医院领导对护理非常重视,医护的绩效分配是平等的。按照国家的标准合理的配备了护士,人力资源非常丰富,护士长能有效的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能做到自己的病人自己管理。并且有临床支持中心的配合,保证了护士充分的休息。护士每天晨查房的时候都会说一句:我是你的责任护士,我姓王XX,今天我负责你的护理及治疗。有完善的质控体系,能有效的协助护士长处理科室事务。护士长宏观调控,定期参加科室的培训及查房,不定时进行提问,极大了解放护士长繁杂的工作。

四、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统一规范

每周一周五是三个病区的大交班。每周一都有定期的医生护士讲课,并且都是在下班后进行,要求人人参加。每月医院有大讲课。每2周的科务会就如同我院的质控会一样,切实的解决问题,改进措施。在实习带教方面,非常注重听取学生的心声,不断的调整带教的方式。而且对学生是严格要求。这次进修期间听了一次对全院实习带教老师的培训讲课,受益匪浅。

五、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医院的护理记录采用电子记录,卷面整洁美观,医生可以在电脑中随时查看。对入院评估单能及时的填写并能及时有效的和病人沟通。医嘱开出规范,没有遗漏,特别是口服药医嘱嘱托都有交患者自理的提醒。

对照重庆市中医院的护理管理,我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对待护士的中医培训流于形式,考核力度不到位,科室的护理质控体系运转不够有效,特殊管道标识缺失,实习带教存在松散,下一步工作计划希望能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充分发挥骨科中医治疗和中医护理特色。

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4

常言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目前患有痔疮的人非常多,同时痔疮等这类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多无言的痛苦。2010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进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痔瘘科进行学习;通过这一年的进修学习,自己对于我院今后痔瘘疾病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看法,现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  痔瘘科专科门诊建设至关重要。门诊既是一家医院收治病人的主要窗口,又是体现该专

科专业性的重要口岸。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痔瘘科被安排在独立的二楼上,每天开设2—3 个门诊室,每天平均收治病人30—50人不等,其中收住院病人每天约6—15人左右;病人相 信该医院一方面是由于医生的高超技术,一方面也得益于环境的暗示:“专业”。

二.  让手术更加安全。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痔瘘科目前主要采用腰俞穴麻醉,也就是西医说的“骶管麻醉”;其好处就是只需要注射一针就能让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几乎无任何痛苦。 但是麻醉风险仍然存在,术中虽有心电监护,但患者一旦出现麻醉的中毒或过敏反应,心率、 血压下降等症状出现很快,再加上术中肠道牵拉,容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症状更明显。痔 瘘科手术室为此经常请心内等各科室在术中会诊,保障手术安全。所以,加强我院内科专科 力量建设非常重要,同时建立麻醉科、内科及外科的院内会诊制度也是有必要的。

三. 体检项目中适时加入肛门及直肠下段检查。一座检查项目齐全的体检中心应该包括肛门及直肠下段检查,和成都的各大体检中心相比,南充的体检项目大多缺乏肛肠方面检查,这是 缺陷,也是遗憾。我校成立的体检中心可适时开展肛门及直肠下段方面的指检和镜检,一方 面可健全我中心的体检项目,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为附院挖掘了病源。

四. 推广电子病历应用,释放医生双手。电子病历的应用从三甲医院的试点逐步开始向普通二甲或县级医院的普及,极大的减少了医生在病历方面所花的时间,进而将多余精力转到病人 身上。

五. 发展院内制剂,临床和科研联动。说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痔瘘科,远到北京,近到四川,大家都知道一种药叫“熊珍膏”,许多人千里之外都要托熟人或亲自来医院购买,这可 是该院的招牌。想想同为教学单位,别人就能研发,我们自己怎么就不行呢!?事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充分利用我院引进的中西医研究生人才资源,积极发展院内制剂,从外用药开 始(因为安全),逐步到内服院内中药制剂;我想不仅是医院的收入提高,同时也是医院实力 增强的表现。

我院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说多了想多了反而太乱,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吧!一步一个脚 印,踏踏实实的开始原始积累。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不足和不对之处还请彭校长及学校其他领导见谅!

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5

数千年来,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中医、中药和针灸在大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利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研究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渐成趋势。通过这次与沈绍功先生的交谈以及对他的访问,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医之路的曲折艰难,中医发展的`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发扬传承中医精神的意志和决心。

沈绍功,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冠心病急症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医急诊杂志副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特聘顾问。承担并参与国家中医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项攻关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老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熏陶,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才是硬道理”。他主张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反对死啃书本也反对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有理论、有实践并能用

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6

中医院 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总结 我院自 继承发 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 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 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 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 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 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 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 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 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 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 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 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 6 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 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 576 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 文 1 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 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 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 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 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 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 诊断、 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 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 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 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 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 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 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阶段考核和年度 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7

中医药膳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食疗,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在我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中医药膳的心得体会。

运用药物合理。中医药膳是通过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保健的效果。在制定中医药膳方案时,要结合人体的实际情况,根据所需功效选择合适的药物搭配。比如,对于生活压力大、失眠的人群,可以采用柴胡和茯苓等药材来调理。而对于风寒感冒的人群,可以采用草果和薏苡仁等温性药材来缓解症状。药物的合理运用是中医药膳成功的关键之一。

注意食材的新鲜和质量。中医药膳讲究原汁原味,强调食材的新鲜和质量。新鲜的食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保留了天然的风味,能够更好地发挥药膳的功效。因此,在选择食材时,要选择新鲜的、质量好的食材。还要注意食材的烹饪方式和时间,避免过度加工和过长的烹饪时间,以保持食材的原始营养。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中医药膳是长期的养生过程,不能做到一蹴而就。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要均衡膳食,合理搭配各种食材,保证身体各种营养的摄入。要注意饮食的规律,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促进健康。

要根据人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理。不同的人体质不同,所需要的中医药膳也不同。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药膳方案。比如,对于体质虚寒的人群,可以选择补益温阳的中医药膳;对于体质燥热的人群,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中医药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理。

要注重量和质的平衡。中医药膳是通过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来达到保健效果的,因此要注重食物的质和量的平衡。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效果。在制定中医药膳方案时,要根据食材的药性和功效合理搭配,并控制好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或不足。

小编认为,中医药膳是一门非常有益的养生方法,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药物、选择新鲜质量好的食材、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理,注重质和量的平衡,达到保健的效果。希望通过我这些心得体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中医药膳这一宝贵的养生方法。

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8

中医食疗心得体会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的质量和营养的平衡。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食疗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优秀的药食同源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关注。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体验,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食疗的重要性和作用,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食补与通治相结合

中医食疗强调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通过改变饮食和调整膳食结构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食补有内在、外在之分,内在食补指通过摄取精致、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食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修复功能。常见的内在食补食品有山药、莲子、核桃等。外在食补指通过摄取具有益气、补血、强壮体魄等作用的食物,达到补益气血,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例如,吃些红枣、枸杞、桂圆来调理身体。

二、对症调餐

中医食疗强调因人因时地制宜,针对不同体质和不同的疾病,进行对症调餐。比如,对于志留较盛、情志不舒等问题,就应该多吃点苦味食品,比如苦瓜、黄连等,能够消食健胃、利胆通便。而对于湿热痰浊、脾胃虚弱等问题,要多吃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类和蔬菜类,有清热祛湿,健脾养胃的功效。

三、食用方法

除了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搭配,中医食疗还重视食物的烹调方法。例如在炒菜时,推崇用热锅冷油;在食材的切法上,也有切片、切丝和切块等不同的方式。此外,中医食疗也强调适量、不过饱、不瞌睡、尽量保证三餐定时定量等原则,以避免对胃肠的负担。

四、食品加工

在中医食疗中,食品的加工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传统中医认为不同食品的加工方式会影响其药用价值和食疗功效。例如,枸杞子能够补肝肾,滋阴补血,但是如果炒过了或烫过了,药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另外,一些粗纤维的食物,通过炒熟、焯水等加工方式,能够提高其消化吸收的效果。

通过中医食疗的实践与体验,我深刻认识到,食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中医食疗以其药食同源的理念和食疗的实用效果,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方式。但是,随着生活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快节奏,很多人仍然习惯于快餐的高热量和低营养,忽略了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食物对健康的影响,通过精心搭配和烹制,让食物既美味又充满营养,让自己保持健康和精力充沛。

学中医心得体会 篇9

中医作为我国珍贵的传统医学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感受到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具体而生动地探讨我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

中医的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这些理论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我要谈到的是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是由阴阳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所决定的。在人体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我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过程中发现,人体的任何异常都可以归结为阴阳失衡。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同样重要的是,阴阳学说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身心的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五行学说是我认为中医基础理论中最具有生动性的一部分。五行学说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的运行规律,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这些元素之间相互制约和促进,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平衡状态。在人体中,五行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五行失衡时,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和疾病。通过理解五行学说,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如食疗、针灸等,恢复五行的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气血津液理论是中医理论中关于体液的重要内容。它认为人体的健康和疾病与气血津液的运行状态息息相关。气血津液是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气血津液失衡,人体就容易产生各种疾病。中医注重通过调节气血津液来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了很多中医经典方剂在调理气血津液方面的独特作用,这更加加深了我对气血津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关于人体组织器官和经络系统的研究。它认为脏腑经络是人体内部相互连接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器官。通过脏腑经络学说,中医揭示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病理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我临床实践中,我经常运用脏腑经络学说来辅助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观察脏腑经络的变化,我能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中医基础理论对我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的独特价值和其在保健和治疗中的重要性。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和脏腑经络学说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中医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并在日常实践中灵活应用,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精选9篇)

    小编为您特别精选的“医患沟通心得体会”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当我们感到疲惫,却有许多话想要表达时,可以将这些想法整理成一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锻炼自己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的能力,还能够丰富您的知识储备!...

  • 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通用9篇)

    心得体会是对知识的积累与总结,你知道优秀的心得体会包括哪些内容吗?请看下面小编为您搜集的有关“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的资讯,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 关于医学的心得体会汇总9篇

    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医学检索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从中获取目标信息,提高我们的学习和研究的效率。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医学检索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第一段:了解基本的检索方法在进行医学检索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检索方法。在我看来,这是实现高效检索的关...

  • 学中医的心得体会精品

    中医药膳发展心得体会近年来,中医药膳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其卓越的保健功效和良好的口味使其在日常饮食和健康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也是一个对中医药膳充满兴趣的人,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有了一些关于中医药膳发展的心得体会。中医药膳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中草药作为中医...

  • 医疗培训心得体会通用十篇

    励志的句子为大家找到了一篇网络上优秀的“医疗培训心得体会”文章。当我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启发时,这时候写一个详细的心得体会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成长,提升自己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在这里您将会找到不同层次和风格的阅读内容和书籍!...

  • 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9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我有幸在X-X期间学习参观XXXX小学。在为期两天的调研中,我们先后听取了河东区实验小学校长董冰关于特...

  • 医院培训心得体会(通用五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医院培训心得体会,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在人们遇到身体不适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医院作为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地方,每天都有数不尽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 中医习心得体会(8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困境突破瓶颈实现目标,你是否正为写心得体会而发愁呢?励志的句子根据您的指导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对应的“中医习心得体会”,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