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今天我们给大家整理的是一篇关于“民情走访日记”的文章,希望这一页所提供的信息会对你有所启发。文档编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借鉴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精读优秀范文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美丽的火烧云作文推荐

民情走访日记 篇1

1月5日,长沙风雨急至,气温骤降。天刚亮,70岁的彭金生爹爹就出了门。

左臂戴着红色的巡逻臂标,兜里揣着记事本,彭爹爹眼睛扫视社区楼栋间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楼房,春节快到了,他看得格外仔细。 有没有陌生人出入,有没有邻里纠纷需要调解,有没有车辆乱停乱放,有没有摊贩违规经营……一整天,他要在整个社区转上两个来回。下午5点半,彭爹爹结束巡逻后,一定要回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写日记。

起初这个日记本只是巡逻的考勤本,简单记录着巡逻队员请假和缺勤。后来,彭爹爹发现,其实每天在社区不光发生鸡毛蒜皮的麻烦事,还有很多拾金不昧的正能量小故事。他开始每天记录,尤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给社区,针对一些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居民注意。

从2013年,自加入社区义务巡逻队当队长开始,4年时间,彭爹爹已经写满了两大本日记。

“社区巡逻事不大,但意义不小,关系每家每户的安危,我把它当事业干。”彭爹爹说。

4年时间,彭爹爹就请过一次假,那还是去年儿子生意忙不赢,硬要他过去帮忙。每年,儿子孝顺要带他外出旅游,彭爹爹也总是牵挂着巡逻,回回拒绝。

据介绍,像彭爹爹一样的社区义务巡逻员,在浏阳河社区还有14位,他们大多是退休党员,平均年龄67岁。“老人们对人头熟悉,又热心细致,把很多工作做在了前头,也杜绝了很多不安全隐患。”浏阳河社区书记汪硕说。

56岁终入党

彭爹爹祖籍江西省吉安市,来长沙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56岁那年,彭爹爹做了一件很牛的事,他终于入了党,在宣誓入党的`那一刻,这个一直很坚强的老人落下了眼泪。要知道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彭爹爹一连递了20多封入党申请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爹爹记得宣誓那天,在鲜红的党旗下,他一字一顿,嗓音哽咽,紧握的拳头在誓言中微微颤抖。“年轻时就有这个愿望,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虽然一直努力,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可以说,入党就是彭爹爹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信仰的全部。带着这个光荣的称号,彭爹爹来到了长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第二故乡竭尽所能,发挥余热,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民情走访日记 篇2

到这里工作近二个多月了,前期的走访入户、了解民情民意已经结束。今天一大早起来,曲组长说:“入户工作已近完成,接下来就是转入实施帮扶阶段。这几天一直没下雨,天天忙着防火了,今天要不我们去慰问下梁存林吧,顺便把大米和面给他送过去。”我们一致同意,洗刷了下,简单吃口早点,拎上东西向他家走去。说起我们要慰问的梁存林今年66岁,个头有1米八.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小小的眼睛挤得眯成了一条缝,像树皮一样粗糙的大手,厚重而笨拙。乍一看很是魁梧的一农民,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他妻子孙万莲,今年63岁,个头还真估不出来,因为她成天盘腿坐在炕上常年不能动,,一级残疾的她几乎生活不能自理。老俩口虽然有二儿子一女儿,但都在外地,一年回不了两次家。孩子们都生活一般,也照顾不上老俩口。梁存林自己也种了4亩地,加上俩人的低保,每年收入也就不到4000元,基本都吃药了,生活非常困难。 走到观音堂村最北边,拐进村里最后一条小巷,住在巷子最高处的就是他家。进入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他那破烂不堪的无间正房,西面有一间土坯小房,屋顶杂草丛生。院内没有任何家禽,整个院落显得空旷萧条而缺乏生气。透过窗户一眼望到炕上坐着的就是他媳妇,只见她看到我们嘴角抽动几下,随后梁存林便出门迎接我们的到来。进入堂屋,走过简陋的伙房,正南盘着陈旧的大炕,对面摆放着2个大红柜,也是家中唯一的家具。红柜上方墙上贴着2副年画,画旁边是他们俩口的老照片。空旷简陋的家此时显得格外净。

曲组长对老俩口进行了慰问,并说明了来意,梁存林妻子此刻异常激动,眼中含满了泪水,口中不断地对党表示感谢,对政府表示感谢,对我们工作组表示感谢。曲组长再次对梁存林妻子进行了安慰,并告诉他们我们工作组会随时随刻他们解决困难并留下了帮扶联系卡。在老俩口的再次感激与送别下我们离开了他家。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着梁存林那蹒跚的背影,回想他妻子的一双渴望的眼神,回想着那个毫无生气的院落,我们顿感肩上负担的沉重。在如今改革开放的今天,这样的人家却显得与时代是那么的格格不入,缘于他们的落后,更多的是缘于他们的贫困。而能改变这一切的正是我们当前的任务与责任。试想,我们还有多少需要被帮助的人们,还有多少像他们一样守护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的人们。想到这,我的心很重很重,我下定决心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改变他们。

抬起头来,望着回去的路,感觉好长好长

民情走访日记 篇3

篇一:民情日记--理解“万岁”!

20XX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几天的大雨连锦,我村防汛工作面临重要时期,我在村委会办公室已无法静下心来写民情日记了,只有到重点低保户家走访。刚才走了五华里路去谢长古家,现在要到黄长娣家了解情况。

黄长娣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对面,与村小组其他人家相距几百米,属于独村独门独户的情况。再是,为了调解她家与钟义胜、钟运辉家山林纠纷问题,现在去她家还真是一举两得了。

我还是第一次去她家,没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难走,远远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伞,卷高裤脚往河边走去。走到河边,那时正好有位村民在过河,我问她去黄长娣家是不是往这里走?她回答说:这里是可以去,但现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湿了裤子,你过河的话也会浸湿裤子。我说不怕,我就把裤脚卷得高高的,过了之后,裤子还是浸湿了。

我走进黄长娣家之后,当她看到是我,就马上招呼说:兰同志你来了,快进屋座。听到声音,她儿子、女儿都一起来到客厅,烧开的烧开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黄长娣即非常热情,反复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难即,就边吃粽子边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时期有无发生水灾情况,她回答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一切还好。听后,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向她说明到她家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回馈前次诉求的山林纠纷问题。我只有将我向周围人群了解的情况及向钟义胜、钟运辉调查的情况反馈给她。我说:既然你公公把山林卖出去了,凭我们“三送”工作队的权限是无法帮你要回来的,不是我们不去做工作,而是我们的职责所限,权力所限。我们只有调解的权利,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他们不肯调解时,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经过我的反复、耐心解释。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难处,并说:只要你尽心尽职了,我就感谢了,和理解了。我说:理解“万岁”!

那时正好下午6.20左右,又接到谢村长的电话,说:大碰村小组犁彩英家的后墙倒坍了,现老家人无处安身,要我立即赶到犁彩英家,看看怎么处理和安排这位低保老人。我只好急匆匆地向黄长娣告辞,再打着雨伞,卷着裤脚,急急忙忙又赶往犁彩英家……

篇二:民情日记--难忘的时刻

20XX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我记得: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年高考时的作文题就是《难忘的时刻》。这个高考题目,曾让千千万万个学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时刻,激起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一时刻,有无数学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压在这一时刻!把人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一时刻!又有无数的学子,就在这一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

我今天要说的是2014年6月11日,端午节的前一天,这对炉迳村大碰村小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女性,生有一女,养有一子,女儿已远嫁,养子住在全南县城,现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大碰村小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米远。孤村孤院,孤独一人地拿着低保过生活。

由于端午节前夕大雨不断,中雨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儿就压倒了人,万幸中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而且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她想到的是“三送”干部,她正想和“三送”干部联系时,正在那里放牛的刘代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说兰同志回家了,这时,犁彩英只好向村长打电话。当我18.30分左右打着雨伞,卷着裤脚走到她面前时,犁彩英带着百感交集心情说:兰同志,你来了,本来我是想给你打电话的,但听刘代华说你回家过节了,我就没有去村委会找你,而是打电话给谢主任了。我说:我没有回家过节,我是到白石下的谢长古家了,因为他的房子在前天也倒塌了,我是刚从他那里过来的。我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她默不作声,含着眼泪,望着我……

我走到倒塌房子面前,认真地察看了倒塌的墙壁,观察了倒塌时被压得乱七八糟的油、盐、酱、醋、茶和其各式各样的瓶瓶灌灌及碗柜。然后和村支书钟礼明、村长谢伟荣一起到房屋后面察看,发现:屋后有一棵大机树的树枝随风摆动把全部瓦面掀翻了,雨水正好漏在墙壁上而导致墙壁倒塌的。我们找到了漏水倒墙的原因。随后,我们把犁彩英老人家的主要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和油、盐、酱、醋、茶、米、菜等搬迁到她养子李华的屋檐下……

天黑以后,我们在她养子的屋檐下站着、等着、盼着,连绵不断的雨水依然在下着,边缘山区的夜幕是那样的冷冷静静,远远望去,一团漆黑,看不见一颗星星,见不到一?灯光。在村长的提示下,她向几个亲戚打了几个求助电话,想找一个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让她的希望全都破灭了。她只有焦虑地等着、盼着,我们也只有耐心地等着、盼着。可她的养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来,我们大家也胸中无数。此时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着我,几经张口,想说什么,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没有文化,也不善于言辞,既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她看了我很久之后,含着泪水,对我们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这时,我能体会到:虽说只是一句简单的“多谢”!但却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结着她的千言万语!因为,在她遭受天灾,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派来的“三送”干部、村支书、村长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各种困难,陪同着她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使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并没有遗弃她这样的孤寡老人,而是处处在关心着她,关怀着她和帮助着她;是“三送”干部、乡政府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给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和干部们反复打电话给她养子,要他养子今天晚上必须回来,她真的不知在何处安身?为此,她才会十分感动地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晚上九点多钟,她的养子李华总算赶回来了,我和书记、村长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下来了。

几天过后,她老人家再次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说要来村委会看看我,要和我聊聊天,要来感谢那天晚上对她的帮助,要不是你和村长、书记,那天晚上,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更不知道怎么办?房屋倒塌的时候吓死人哟,我看到都害怕!……

要说房屋倒塌的那一时刻,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时刻!而在她遭遇天灾,孤立无助时候,党和政府给送来的关怀、温暖和帮助,同样也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一天!

在xx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的路,xx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

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上,一棵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房屋由夯土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xx村的一个小组,为了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终点,xx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犬吠和几声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

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贫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是永远的波澜不惊。

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书记说,“过几天还得来”。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

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老乡,你那机器怎么弄进来的呀?”。“几个人扛进来的”。“哇,好现代哦”!同行的一个小美女说。

民情走访日记 篇4

时光匆匆,在不知不觉中,2016已离我远去,2017正向我走来,回首这年走过的历程,仿佛还在昨天,那熟悉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时刻在我脑海里浮现,也不断激励我前行。

弹指一挥间,在村官这个大家庭里,我加入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深切感受到了党组织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亲切关怀。抗险救灾期间的一条条温馨提醒的短信,节假日期间的祝福短信,以及新年到来之际的一封封新年贺信等等,都饱含了党组织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

去年八月,我便来到了我挂职的村委会报到,报到那天,正值台风天气,所有的'镇村干部都进入了抗击台风的状态中,我也立马加入了抗台队伍中,时刻绷紧一根弦,转移群众,排查险情,修筑堤坝等等,全身心奋斗在抗台的第一线,在此后的一个月里,接连进行了三次的抗台战斗,台风天气,穿着雨衣,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转移受灾群众,即使“枪林弹雨”,我们也始终向前迈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都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十月,我加入了后蔡村土地征迁的工作队伍中,便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土地征迁工作。初出茅庐的我对于此次征迁还是有很多不懂,于是,我便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熟悉,然后跟着前辈们去入户宣传、走访。在这期间,我感触颇深:农村,确实是最基层的,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一个组织,也是最能磨炼人的地方,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整个征迁工作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钉子户”,更需要有耐心、信心和决心。多入户走访,多倾听群众的诉求以及反馈的情况,及时汇总讨论,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起必胜的信念,狠抓落实,迎难而上。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感谢一路上陪我走过的人们,感谢这一年的收获,感谢这一年的辛苦付出,这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阅历。2016,或许走得还不够快,但我一直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2017,或许来的措手不及,但我必将全力以赴,勇敢迎接新的挑战。

不忘初心一路走过,撸起袖子一起加油。

民情走访日记 篇5

3月7日下午,东关社区要为辖区居民搞一场"巾帼风采美丽奉献"迎三八妇女节联谊会。下午一上班,我们就和社区干部一同到美居苑2#小区网格布置会场,挂布标的挂布标,搬桌子的搬桌子,不一会就把三八联谊会的场地布置好了。同时,居民也陆陆续续的赶到网格。

联谊会在社区书记孙丽的节日祝福声中拉开了帷幕,"三民"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干部、居民一道,唱歌、跳民族舞蹈,共同联欢。为使活动更加丰富,活动间还不时组织了相关政策知识问答,在场的妇女同胞们踊跃参与,胜利者获得了毛巾、香皂、牙膏、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活动中,我们工作组还为社区的妇女们发放了宣传单,讲解了妇女儿童保护法、引导广大妇女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靠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好子女,为社会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也是我们"三民"工作组入社区工作以来,和干部群众共度的第一个节日,工作组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居民群众,走巷入户,向居民群众学习,向社区干部学习,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进"三民"工作组与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的感情,我们今后将继续融入到居民的节日中。

民情走访日记 篇6

为组织动员全市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更好地把握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近日,宿迁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大学生村官中开展“百日走访”活动。

“百日走访”活动自9月下旬启动,至12月底结束。活动要求大学生村官立足“五新”内涵,进村入户开展走访,其中2013年及以前到任的大学生村官,要在以往走访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已全部走访过一遍群众的要有重点地开展一次“回头看”,未全部走访完的要及时“补课”,确保实现户户到;新任大学生村官要以“百日走访”活动为契机,集中走访群众户数不低于50%。活动要求大学生村官通过走访,熟悉村居自然状况、区位特征和经济结构等,了解人口构成、收入来源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等,记好民情日记,做到村情民情“一口清”;梳理查找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富民项目运营、服务群众举措、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形成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把党的惠农政策带下去,把群众的“急难愁”和“不满意”带上来,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

据介绍,“百日走访”活动结束后,市委组织部将优选一批民情日记、调研报告在各地大学生村官中集中展示,并组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进行交流。

 

民情走访日记 篇7

新和村是教育局的结对联系村,全村村民共405户1423人,其中劳动力812人,有382人外出打工。车到村社区服务中心门口,我们就看见有老人三三两两地踱到社区大院,有的聚在一团,谈笑风生;有的靠在墙角,悠闲地晒着太阳;有的围在健身器械周围,畅谈锻炼心得。看我们一脸疑惑,村书记方和平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些都是准备来村里老年食堂用餐的。每天早上九点,老人们到村老年食堂报名,食堂按需准备饭菜,每个老人每餐只要支付2块餐费,就能够吃饱吃好。为了让老人们打发时间,休闲娱乐,在食堂隔壁的村大会堂特意安装了电视,摆放了棋牌桌。

走进社区服务中心隔壁的大会堂,电视里正在播放着越剧名段,许多老人围坐在电视前,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故事人物。有两桌老人已经凑起伴打麻将,时而低语,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哪些老人可以来食堂用餐?食堂如何管理运作?每年需要多少资金?许多疑问在我们脑海盘旋,我们决定向书记问个究竟。书记诚恳地邀请我们中餐时来食堂看看,到时候再揭晓“谜底”。

在村书记、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实地查看了宅基地平整项目现场,走访了新星伞架厂,拜访了西红花种植大户方建林,看望了老村干部吕奎基和93岁的老党员管树生,慰问了困难户姜樟财一家。

临近中午,我们决定去新和村孩子就读的梓里小学和梓里幼儿园查一查,看一看。新和村近一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老老少少在家。外出的人就像风筝,无论飞多远,亲情这条线始终牵着挂着。老人小孩在家妥帖,打工的人儿在外才会安心放心。关爱老人,新和村作出了成功的尝试,照顾小孩,作为教育人我们责无旁贷。

梓里小学、幼儿园同在一个校园。走进学校,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午餐,因为是“突然袭击”,事先并未通知学校、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并没有做准备,只是兴奋地呼唤着“客人老师好”。看着孩子们彬彬有礼的样子,看着老师兢兢业业的状态,再看看学校精致洁美的校貌,我们由衷的感到欣慰,也为老师们扎根山村、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临走时,我们几个都还放心不下,又到食堂仔细查看,不断地叮嘱校长、老师,要注意孩子的营养,要保障孩子的安全,要让孩子享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出了校门,开完座谈会,我们直奔老年食堂,老人们已经开始用餐,中餐是炖毛芋和雪菜肉片笋丝。有些吃好的老人,正在帮着洗碗整理。老人高兴地告诉我们,老年食堂每天都有两个菜,荤素搭配,味道好,适合老年人口味,而且每天变化菜式。烧菜的也是个76岁的老人,身体硬朗的很,现在村里人家办喜事,请他烧个十几二十桌毫无问题。村里老年食堂方便、便宜、卫生,现在村里很多年龄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很想参加。一旁的村书记也和我们介绍,村老年食堂是全市的两家试点食堂之一。由于受经费、人员等制约,目前,村里规定60岁以上低保户、70岁以上空巢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能够参加。全村符合条件的70余位老人基本都非常乐意在老年食堂用餐。

虽然百姓欢迎,但村领导却十分伤神。村书记介绍,老年食堂是民生项目,不能赚钱,只有贴钱。除每年上级部门补助资金外,老年食堂还需村里筹集5万余元。目前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足的资金基本靠从其他项目中挤,向部门和企业老板“化缘”。不过,他表示,不管再难,只要老人需要,老年食堂一定坚持办,而且一定要办好。

看着村领导脸上的坚毅,我们班子讨论研究,决定想方设法在资金上给予帮扶、资助。听到这个消息,村书记像小孩般激动地鼓起掌来。

走访的一幕幕不禁让我沉思:老人缔造了过去的辉煌,儿童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一老一小是农村和谐稳定的根基。我们在抓农村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发展经济,更要重视改善民生。虽然民生工作更多需要的是投入,更多看到的是琐碎。但国之命在人心,口碑就是最好的奖杯,民心就是最大的GDP。只要用心、用情,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回来的车上,老人和孩子的笑容还在不断浮现。

笑脸如花,馥郁绵长。

民情走访日记 篇8

今天是6月5日,星期天,天气晴。

上午9点20分,我和社区志愿者徐阿姨来到了居住在xx园xx幢xx室程师傅家。我首先向程师傅两口子问好,并代表迈xx街道传达了对老两口的良好祝愿,并发放了xx桥街道给居民的一封信和社区联系卡,并告诉他们,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拨打联系卡上的`电话。

交谈中,程师傅告诉我,她的老伴常年瘫痪在床,去一趟医院,检查检查身体都很不方便。为了给程师傅解决这一问题,我告诉她,现在社区医院可以预约家庭医生,医生可以定期上门给他们量血压、测心率……

同时,我还把社区卫生医院的服务电话留给了程师傅。程师傅对这个解决方案表示非常满意。

临走的时候,我再三叮嘱程师傅,在联系社区医院的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会一直跟踪这件事,直到帮助他把问题解决。

民情走访日记 篇9

冶溪镇党委书记徐险峰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晴

今天上午处理好手头工作,已经到十点钟,我叫上分管扶贫农业的胡新华副镇长、分管民政的纪委刘秀云书记,轻车简行,到白沙村调研。白沙村位于岳西县冶溪镇西南,全村辖28个村民小组576户,2382人,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水田1784亩,旱地216亩,山场面积6000亩。白沙村村部距镇**2.

距县城90公里,距太湖5公里,是太湖与岳西县的交汇处。六月,阳光明媚,室外温度达到37℃。沿着通村的水泥路,道路两旁几千亩的稻谷尽收眼底。

到村后,他听取了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耀同志对当前重点工作的口头汇报。从村部出来,看到种田大户卢徐男正在田间进行水稻的田间管理,看到我们一行,卢徐男盛情招待我们到他所租的房子去坐。在促膝谈心中,我了解到,种田大户卢徐男今年通过流**展水稻种植1300多亩,村全力提供环境支持,在农田灌溉中,村提供了大型水泵一台,并积极协调与周边农民合理科学的用水,技术上镇农技员胡知佐也是经常跑田间地头,手把手提供技术指导,镇上还帮忙办理了农业保险。

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冶溪是全县农业大镇,全县十分之一农田在冶溪,这里早有万亩良田一库水之称,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全县少见,卢徐男老板作为我镇通过招商引进的种植大户,在这里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达到了双赢。白沙村通过鼓励农户有偿流转田地给大户卢徐男等人,一是解放了劳动力,村青壮年可以放心出去务工,每年还可得到田地租金;二是通过集中作业、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集约化经营的示范作用。下半年,我对在座的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白沙村负责人和卢徐男老板讲,白沙村在土地流转方面做得很成功,为全镇探索了很好的经验,要总结推广,白沙村要做规模种植上做文章,形成一村一品,水稻基地还要发展秋冬季作物,下半年可以在小麦和油菜上作文章,以增加收入,当得知白沙村和卢老板等都有意要发展千亩油菜,我想冶溪是旅游乡镇,正在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风情小镇,又处在司空山脚下,这里田园风光秀美,名木古树众多,如果发展成千亩油菜,既是一道漂亮的风景线,搞活了旅游经济,又可增加收入,是一件多得的好事。

我对卢老板说,如果有什么困难需要镇村协调,请及时与我们汇报。卢老板再次感谢镇上和村里的支持。

告别卢老板,10点40分,我们又来到贫困户方屋组胡桂平家,在一片空旷场地的一角,孤零零地座落着一间破旧的土木结构的小屋,屋外码放着一堆劈好的柴火,一看便知这家的主人是个勤快人。胡桂平自我介绍,今年70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独立门户,两个孩子努力学习;小儿子离婚后多年在外杳无音信,只留下一个小孙女与其相依为命,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胡老太全身患风湿严重,手关节突出,不能干生活,腿脚又不方便,说着就领我们进入屋内。屋子很敞亮,这是一个简朴而又整洁的家,屋里没有什么象样的家俱,只有几条破旧的凳子和一张桌子,但都收拾得井井有条。

看到一下来了这么多人,胡老太忙不迭地给我们烧水泡茶,听了她自己介绍,我们感到有些震惊,一位老太,手脚又不方便,竟然独自生活,做田担水怎么办,她说田已经租给他人,每年给500斤稻,刚好够吃,镇里在该村实施了农饮工程,自来水到家,党的政策后,又享受党的温暖救助。尽管70岁了,但她精神很好,很坚强,生活乐观,我们很欣慰。当我问起她的困难和要求时,老人笑着说

“共产党好,**好!要不是**关照,我早就生活难以自保了。现在的生活很好,我很知足。

”老人的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刚才沉重的心情也有些宽慰了。我接过话头,郑重地对在场的分管民政同志说,群众最诚实,也最容易满足,我们只是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困难,他们就从内心里感谢党,感谢**。把胡太太的生活困难解决好,从小事上讲,这是帮助人民;总的来说,这是通过具体的工作来树立和维护**的形象。

当我看到房屋仍然是民用建筑时,我要求村干部在雨天经常访问这些危险的房屋,以确保独居老人的安全。我给了胡老太太400元慰问金,她很感激。

从胡老太家出来已经是11点30分了,在和村干部交谈时,我们得知该村退休干部、党员中心户胡知贵积极支持村两委工作,离任不离岗,退休不褪色,担任该片党员中心户,组织党员群众发家致富,带头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带头宣传党委**政策。今天我们借此机会拜访了他。“老胡,您好,我是镇党委书记徐险峰,到您家里来一是看望你,二是感谢你对镇村工作的支持,三是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的,四是听听你们的意见建议”。

听了我的汇报,胡知贵赶紧把凳子搬出屋外,倒上热茶,和我们开始了家常便饭。交谈中我们得知,胡知贵,今年58岁,2004年入党,老夫妻二人在家,儿子均在上海作生意,忙得不错,做了楼房,买了车,村级修路肩时带头捐资,汶川**时第一次交特殊党费,我们对这位老党员感到很敬佩。在胡知贵老人家,我们特别注意到,老人的房间里还贴着毛主席的画像和一些宣传党的政策的海报。

谈到对党的认识的时候,他心里非常激动,他说,感谢党,是党解放了全中国,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又制定了很多惠民利民的政策,让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谈到白沙村发展的时候,老人说,这几年,白沙村初步形成了以水稻、西瓜为主的种植产业,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与老党员的谈话,我们的乡镇干部感到自己的负担更重了,但也坚定了信心,鼓舞了他们的积极性。

为人民、为组织做一些实实在在大好事。从胡老家出来已是中午12点30分,我们婉拒了留下吃中饭的邀请,由于下午还有会议,我们一行又赶回**食堂就餐。

通过今天的走访,我真正了解了农村,了解了党员,听到了一线的声音。回首今天的访问,短暂而难忘,让我对这次访问的感受更加深刻,也收获颇丰。

收获之一:走访调研,密切了干群关系。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基层、集思广益,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对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有着重大意义。

第二个收获:在调查中发现了真正的问题。在走访慰问中,群众说的最多的话是感谢,而我却亲身感受到了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

近年来,虽然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依然突出;虽然我们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但仍有许多人生活困难。我们仍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个收获:参观调研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这次访问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民情走访日记 篇10

7月4日 星期三 小雨

早上下了会小雨,天气很凉爽。我带着昨晚加班制作的课件和资料到塔城市第一小学上法制课。11点30分我来到头工村警务室与协警共同商量今天的巡逻路线和走访重点。

下午当我行至气象局附近时,突然发现路边坐着一位眼神呆滞的老人,样子很是疲惫。我便上前询问情况,发现原来老人耳朵失聪,在尝试几次大声询问后,老人似乎听得见,但却答非所问。天色已晚,不能让老人自己在外,于是我将老人带回到警务室,给老人买来面包和矿泉水,待老人吃过饭后,开始耐心地询问。

老人无意中说出“草湖”这个词,这让我高兴不已,趁老人此时清醒,我便询问其姓名,老人自称名叫高文道,75岁,住在头工村大田与162团场接壤的一个草湖附近。仅凭这些信息帮助老人回家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给村上的治保主任打通了电话。经过询问,答案却是高文道已经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失望,但治保主任随后的一句话又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还有一个叫高学道的老人,好像失踪两天了。通过和村里其他人联系,我好不容易和老人的家人取得了联系,找了辆车将老人送到了家中。老人的家人已焦急地等候在房门口,当我将老人搀扶下车时,一家人热泪盈眶,拉着我的手不住地感激。看到他们一家团聚,我的劳累被一扫而光,此时已是下午9点钟了。

7月12日 星期四 晴

“张文奎,女,83岁,家住二工镇头工村,本来就是村里的困难户,因为眼睛患有白内障,双眼已经失明,子女每天出去打工,就老人一个人在家,怪可怜的,有时连饭都吃不上”。11点30分,在走访张文奎邻居时听到这番述说后,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是啊,天气这么热,老人一个人在家,眼睛看不见,想喝口水都困难啊!我决定去看看张文奎老人。

当打开张文奎老人的院门,一个简陋的家映入我们的眼帘。院子里只有3间破旧的平房,且房顶破损,家徒四壁,冷冷清清。我喊了声:“有没有人啊?”房内有人十分紧张地喊了一声“谁啊,房子里面就我一个人,你晚些再来吧。”我马上回应道:“老人家,别害怕,我是派出所的民警,知道你病了是过来看你的。”老人还是不相信我说的话,慌张地从床上坐起来,双手紧握拐杖,为了让老人放心,我慢慢地把头上的帽子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人家你摸摸我帽子上有警徽,我不是坏人,是来看望你的。你放心吧!

老人手里拿着我的帽子摸了一番,这才放心下来。和老人交谈后才得知:张文奎老人有两个女儿,两个女儿生活都十分困难,一个女儿嫁到了外地,很少回来,她和小女儿、女婿在一起生活,全靠女儿和女婿在塔城打零工挣钱维持生计。前几年老人身体还算硬朗,生活还能自理,但屋漏偏遇连阴雨,现在老人的眼睛失明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感觉自己拖累了女儿,自己每天一个人在家,一天只吃两顿饭。听着大娘满是绝望、满是无奈的述说,我心里都酸酸的,很不是滋味。“老人家,别发愁,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您家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我会向镇政府、村委会反映你的事情,我也会尽全力帮助你的,相信也会有很多热心人会帮助你的,你放心吧。”我从口袋里掏出了二百元钱交到了老人的手中,老人双手颤抖着接过了钱老泪纵横:“谢谢,谢谢,谢谢……”

出了门我就将张文奎老人的情况向二工镇政府和头工村村委会进行了汇报。二工镇领导们都非常重视,并将张文奎老人纳入低保,从下个月起张文奎老人就可以开始领取自己的低保金了,头工村村委会向头工村全村发出了倡议书,倡议全村村民为张文奎老人捐款,筹集张文奎老人医治眼睛所需的全部费用。

下午3点,好些热心的人听说后,都来到头工村村委会给张文奎老人捐款,二工镇镇领导、头工村村委会领导率先捐款,大家你100、我50纷纷响应,很快,在场人员就捐了5500元钱。8点,带着二工镇政府全体领导的关心、头工村全村群众的深情厚意,我和村委会书记拿着这5500元善款再次来到了张文奎老人的家中。将钱交到了张文奎老人女儿宋丽萍手中,拿着这些善款宋丽萍激动地说:“我正在发愁母亲的病没钱治疗呢,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们一家子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的,谢谢你们了。”

民情走访日记 篇11

2016年9月19日,星期一,晴 地点:xxx

从去年3月起病,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现已冻风,卧病一直在床,大小便都拉在床上,俩儿子又都是精神病患者,生活真是雪上加霜,大儿子也出现精神问题,导致媳妇离弃改嫁,现有三孩子,大的10岁 小的5岁,二儿子至今未成家因为病因!

xxx义工能为他们能做的就是面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伸出友爱之手、献出一份爱心!

  • 社区走访民情日记6篇

    写周记是广受欢迎的一种记录方式,无论是谁,都会对其非常熟悉。作为学生,通过写周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方向。希望这份"社区走访民情日记"可以帮助您扩展视野,带给您有用的收获!...

  • 访民情日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访民情日记,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4月24日,星期日。晴。 6:30,我像往常一样起床,拎着昨晚的洗脚水去村里的公共厕所冲水,沿路和早起的农户们打着招呼。住...

    民情日记 05-10
  • 走访帮扶日记八篇

    走访帮扶日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富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人群因为各种原因落后了,需要我们的帮助。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有机会参加了一次对贫困地区的走访和帮扶活动,下面是我的日记。第一天:早上5点,我便起了床,开始了我的走访之旅。当我来到位于河南省的某个乡村时,天色刚刚亮起来...

  • 走访帮扶日记5篇

    「周记」是记录个人内心想法的一种方式,每个人的周记本上都记载过美好的回忆。那么如何才能让周记写得条理清晰呢?下面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介绍的是“走访帮扶日记”,希望您能在阅读本页后有所启发!...

  • 走访日记精华9篇

    想要了解“走访日记”小编已经为你整理好了,处理有关文档撰写任务时我们不得不加班,范文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范文最大的价值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化写作的框架和参考,可能正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好范文呢?星愿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

    走访日记 06-28
  • 访惠聚民情日记(实用十二篇)

    在周记中如何完整地揭示自我呢?周记是以"周"为计量单位的文字轨迹。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可以依靠周记对时间的描绘,握笔书写周记能够教会我们接纳自我身上的长处与短板。我们为您精心挑选的“访惠聚民情日记”必将达到您的预期,以下详细内容只供参考,敬请各位认真阅读!...

  • 社区走访日记8篇

    请注意,范文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直接抄袭。希望您能通过研究范文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借鉴其中的优点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范文进行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希望以上资料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 走访企业日记

    在学习的过程中,周记写作是一种展示人类无限创造力的方式之一。对于大家来说,周记应该是一个很熟悉的概念。通过写周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经历。那么,周记的优点和不足具体有哪些呢?我推荐大家阅读这篇网络文章,“走访企业日记”,非常棒!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