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快乐小精灵)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

四、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活动:

(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b是(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设计意图: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突破难点。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A?{x?N|1?x?8}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回顾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种表示方式。

作业: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内容(中职数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中已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集合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职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有关概念;

b、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

a、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

b、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b、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点: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对于中职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厌学情绪。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实例出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集合概念的形成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指导(说学法)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数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生动脑思考、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的意识,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a、创设情境,揭示本课主题,同时对集合的整体性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b、介绍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

2、究竟什么是集合?(实例探究)切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物体),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进行探究, 为本课教学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接待探究过程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作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实例中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范围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为下面水到渠成的介绍集合概念做好铺垫。

3、集合的概念,本课的重点。结合探究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集合和元素各是什么?知识的呈现由抽象到具体进一步熟悉元素与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分清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和元素为后面学习两者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教师在这一环节做好学习指导,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集合,如果对象不确定,就不能确定为集合(举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熟悉巩固集合的概念通过例题,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5、集合的符号记法,为本节重点做好铺垫。

6、从实例入行手,探索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学生能用文字语言描述,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出元素与集合关系符号表示,在这个环节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逐步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落实本课的重点,学习指导:

⑴集合元素的确定。

⑵理解两符号的含义。

7、 思考交流本课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通过自由举例,能深化概念。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8、 从所举的例子中抽象出数集的概念,并给出常见数集的记法。

9、 学生练习:通过练习,识记常见数集的记法,同时进一步巩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10、知识的实际应用:

问题不难,落实课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集合的眼光观看世界。

11、课堂小节

以学生小节为主教师帮助为辅,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学会梳理所学内容,要学会总结反思,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的鬼纳总结能力。

六、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应用集合的眼光看研究对象,注重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本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

七、教学反思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特殊到一般,在具体感知基础上得出集合的描述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 启发探究教学,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会运用图象判断单调性;理解函数的单调性,能判断或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注意必须在定义域内或其子集内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重 点

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及判断。

难 点

函数单调性证明及其应用。

一、复习引入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象、表示方法

2、函数单调性

(1)单调增函数

(2)单调减函数

(3)单调区间

二、例题分析

例1、画出下列函数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

(1) (2) (2)

例2、求证: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增函数。

例3、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1)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2)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4、试判断函数 在 上的单调性。

三、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若定义在 上的函数 满足 ,则函数 是 上的单调增函数;

(2)若定义在 上的函数 满足 ,则函数 在 上不是单调减函数;

(3)若定义在 上的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增函数,在区间 上也是单调增函数,则函数 是 上的单调增函数;

(4)若定义在 上的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增函数,在区间 上也是单调增函数,则函数 是 上的单调增函数。

2、若一次函数 在 上是单调减函数,则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的( )

A.上半平面 B.下半平面 C.左半平面 D.右半平面

3、函数 在 上是___ ___;函数 在 上是__ _____。

3.下图分别为函数 和 的图象,求函数 和 的单调增区间。

4、求证:函数 是定义域上的单调减函数。

四、回顾小结

1、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及证明。

课后作业

一、基础题

1、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 (2)

2、画函数 的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

二、提高题

3、求证:函数 在 上是单调增函数。

4、若函数 ,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5、若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在 上是减函数,试比较 与 的大小。

三、能力题

6、已知函数 ,试讨论函数f(x)在区间 上的单调性。

变(1)已知函数 ,试讨论函数f(x)在区间 上的单调性。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含义, 并会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应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准确地描述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性质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及要求:

1、限定45分钟完成,注意逐字逐句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独立规范作答,不会的先绕过,做好记号。

2、把学案中自己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解题本,多复习记忆。3、A:自主学习;B:合作探究;C:能力提升4、小班、重点班完成全部,平行班完成A.B类题

四、知识链接:

1.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符号表示

5.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符号表示

五、学习过程:

A问题1:

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观察长方体)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如何在这个平面内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可观察教室内灯管和地面)

A问题2: 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可能?

A问题3:如果一条直线 与平面平行,在什么条件下直线 与平面内的直线平行呢?

由于直线 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无公共点,所以过直线 的某一平面,若与平面相交,则直线 就平行于这条交线

B自主探究1:已知: ∥,=b。求证: ∥b。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线面平行性质定理作用:证明两直线平行

思想: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例1:有一块木料如图,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1)要经过木料表面ABCD 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2)所画的线和面AC有什么关系?

例2:已知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求证: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问题5: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平面有什么样的关系?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平面内的直线有何关系?

自主探究2:如图,平面,,满足∥,=a,=b,求证:a∥b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语言: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作用:证明两直线平行

思想:面面平行 线线平行

例3 求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六、达标检测:

A1.61页练习

A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则 ∥b B. =P,b ,则 与b不平行

C. ,则a∥ D. ∥,b∥,则 ∥b

B3.直线 ∥平面,P,过点P平行于 的直线( )

A.只有一条,不在平面内 B.有无数条,不一定在内

C.只有一条,且在平面内 D.有无数条,一定在内

B4.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

A.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

B.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

B5. 平行四边形EFGH的四个顶点E、F、G、H、分别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AB、BC、CD、AD、上,又EF∥BD,则 ( )

A. EH∥BD,BD不平行与FG

B. FG∥BD,EH不平行于BD

C. EH∥BD,FG∥BD

D. 以上都不对

B6.若直线 ∥b, ∥平面,则直线b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B7一个平面上有两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

七、小结与反思: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

[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1)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2)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上面问题中,哪一问是排列问题?哪一问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答案提示:(1)排列;(2)组合.

[评述]问题(1)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种数,属于排列问题;(2)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成一组,两站无顺序关系,要求出不同的组数,属于组合问题.这节课着重研究组合问题.

设计意图:组合与排列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是平行的上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从排列知识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字幕]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

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过渡,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归纳概括 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承接上述问题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识.

[字幕]模型: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如前面思考题:6个火车站中甲站→乙站和乙站→甲站是票价相同的车票,是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称之,用符号 表示,如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

[评述]区分一个排列与一个组合的关键是:该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当取出元素后,若改变一下顺序,就得到一种新的取法,则是排列问题;若改变顺序,仍得原来的取法,就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倾听、思索、记录.

(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

[投影] 与 的关系如何?

(师生活动)共同探讨.求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排列数 ,可分为以下两步:

第1步,先求出从这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

第2步,求每一个组合中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

[字幕]公式1:

公式2:

(学生活动)验算 ,即一条铁路上6个火车站有15种不同的票价的普通客车票.

设计意图:本着以认识概念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思维层层被激活、逐渐深入到问题当中去.

【例题示范 探求方法】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给出示范,指导训练.

[字幕]例1 列举从4个元素 中任取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

例2 计算:(1) ;(2) .

(学生活动)板演、示范.

(教师活动)讲评并指出用两种方法计算例2的第2小题.

[字幕]例3 已知 ,求 的所有值.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

解 首先,根据组合的定义,有

其次,由原不等式转化为

解得 ②

综合①、②,得 ,即

[点评]这是组合数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的选择.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公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反馈练习 学会应用】

(教师活动)给出练习,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课堂练习]课本P99练习第2,5,6题.

[补充练习]

[字幕]1.计算:

2.已知 ,求 .

(学生活动)板演、解答.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深刻揭示排列数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三)小结

(师生活动)共同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有

1.组合概念.

2.组合数计算的两个公式.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习题10 3第1(1)、(4),3题.

2.思考题:某学习小组有8个同学,从男生中选2人,女生中选1人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种学科竞赛,要求每科均有1人参加,共有180种不同的选法,那么该小组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3.研究性题:

在 的 边上除顶点 外有 5个点,在 边上有 4个点,由这些点(包括 )能组成多少个四边形?能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五)课后点评

在学习了排列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引进了组合概念,并推导出组合数公式,同时调控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能用逻辑联结词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

(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

(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

(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

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3)

(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

(学生进行回忆、思考.)

概念总结: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

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

(教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例1 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

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题.

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

2.讲授新课

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

(1)什么叫做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 中含有变量 ,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

(2)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 中的“或”,它是指“ ”、“ ”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 且 ;也可以 且 ;也可以 且 .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 中的“且”,是指“ ”、“ 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

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 对应于集合 ,则命题非 就对应着集合 在全集 中的补集 .

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

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逻辑联结词“且”构成的复合命题.

(4)命题的表示:用 , , , ,……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

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 或 ”、“ 且 ”、“非 ”、“若 则 ”等形式.

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复合命题.

对于给出“若 则 ”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 和结论 .

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

3.巩固新课

例2 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 ;

(2)0.5非整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线不相交;

(6)若 ,则 .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

例3 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

若给定语为

等于

大于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个

其否定语分别为

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至多有 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 个”.

(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

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

5.课外作业:第29页习题1.6

  •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详案(汇总六篇)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详案 篇1课题: 充要条件一、课标要求: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二、知识与方法回顾: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2、从逻辑推理关系上看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3、从集合与集...

  • 高中数学必修教案(集锦8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

  •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教案热门15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特别为您挑选的“高中政治必修一的教案”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读完本文您会发现您有许多有用的收获!...

  • 数学必修3教案

    【标题】: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认真准备教案课件,分享优秀经验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精心准备教案课件,这是必备的教学工具。而且,每个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教案课件的撰写。只有通过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我写了一篇非常优秀的网络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认真准备教案课件来提高教学质...

  • 六年级数学教案热门

    新加入的教师需准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仔细设计教案和课件。教案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您的方便,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特别为您收集并编辑了“六年级数学教案”,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希望我们的内容能够给您带来收获!...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门

    依据教学要求,教师在开课前应当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教案课件的内容需要教师自行完善。教案是实现有效教育的重要工具,撰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其次,教案应包含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此外,教案还应留有...

  •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书(精华十五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书 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

  •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一册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