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智慧星)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教案设计语文模板范例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

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投影:

1.“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

2.“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

情学生谈谈这两句话的体会(略)

这位追求美爱与自由,热爱青春与美的作家就是现代小说家——沈从文。

二.介绍作家作品。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识字与解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焖菜( )竹篁( )碧溪 且( )傩送( )涎皮( )甬道( )莞尔( )滨水( )蒿艾( )角隅( )胡诌( )嗤笑( )茨滩( )碾坊( )茶峒( )

四.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步骤把握小说情节:

1请学生复述小说的情节

2提问:这篇小说的情节,前后有许多照应,请找几个例子

点拨:

(1) 翠翠梦中摘虎耳草。

——父母对歌相恋的故事翠翠问外公“万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翠翠梦中听歌“像跟了声音各处飞

——外公讲翠翠父母唱歌相恋,“就是这歌唱出了你”翠翠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梦见摘虎耳草,“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傩送唱了一夜的歌。

3理清小说思路

(1)黄昏看景,幻想出走

(2)无人理解,内心悲伤

(3)月下故事,埋下阴影

(4)梦中听歌,感情清晰

(5)兄弟比歌,天保闯滩

(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

(7)吹笛谈心,感情明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方法:品读法。在小说中,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天真少女形象。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动往往给人以一种难以琢磨的感觉。翠翠作为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几处?

明确:

(1)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 ,产生出走的念头?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后来心中又“很觉得悲伤”?

(4)在听父母的故事是,翠翠为什么要“间或吁一口气”?

(5)翠翠为什么要做那样的梦?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轻而易举摘到了?

(6)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祖父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7)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1)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 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这时她已经 知道虎尾草要交给谁了。 朦胧 清晰 明确

5.作为翠翠世上唯一的至亲,祖父对翠翠的感情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心情怎样?又是如何去做的?

明确:

心情:既忧愁又快乐

明确: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

7.翠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爷爷又具有怎样的性格,天保和傩送又是怎样的人?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高中教案设计语文模板范例 篇2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代表作品、贡献及诗歌特点。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太阳吟》是诗人闻一收录在诗集《红烛》中的代表诗歌。留美期间,身为海外游子,每日见到的太阳同样也照耀着祖国,于是他希望太阳能够带去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诗歌情感真挚,意象奇特,蕴含着浓浓的的爱国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烛》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生齐读诗歌由闻一多《红烛》诗集中的诗歌导入,更有针对性。

2、写作背景

《红烛》写于1923年。面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年轻的诗人有像红烛一样的赤子之心。尽管生活中不乏困顿、失望,但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黑暗中摇曳的红烛,正是有志青年的象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3、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4、题目解说

红烛: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墓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原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5、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对红烛的赞叹

第二部分:(2—7)对红烛奉献精神的讴歌

第三部分:(8—9)对红烛精神的总结

6、全文分析

1、第一小节: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2、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固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3、第八、九节的呼唤,--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对导鼓励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7、写作特点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高中教案设计语文模板范例 篇3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学会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的阅读方式;

2、能力目标: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2.学会“感知与领会”的阅读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主要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情感体验法。同时,还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的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的教育。

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究,本节课确定的学法指导为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学生独立阅读,获取文本信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走出文本后通过合作学习法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能力,激励诱导学生讨论、探究、答疑,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我是一颗星,璀璨的星空不会因我而黯淡,所以,我不重要;我是一滴水,浩瀚的海洋不会因我而干涸,所以,我不重要;我是平凡的人,忙碌的人群不会因我的懈怠而失去活力,所以,我不重要。但是,璀璨的星空离不开一颗颗星的装扮;浩瀚的海洋离不开一滴滴水的汇聚;人类社会的文明离不开一个个人的勤劳创造。虽然我很普通,很渺小,但我是重要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毕淑敏的心灵呐喊:《我很重要》。

二、走近作者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自我的关注和爱护的意识。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及注册心理咨询师。 1952年生于新疆。半岁随母进京。16岁赴西藏阿里,11年军医生涯。1980年转业回京。从医20年后开始职业写作生涯。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代表作众多,《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但无一例外都是关于生命、死亡,近年逐渐关注心理学。

三、整体感知

(一)默读全文,理清思路,找出作者观点。

思路:开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肯定“我很重要”。(明确:作者从“我不重要”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观点: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二)找出依据,为什么“我很重要”。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2.“我”是人类历史当中不可取代的“精致一环”。

3.“我”是机遇的产物。

4.“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希望承载。

5.“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6.“我”是替子女遮风挡雨的大伞。

7.“我”是朋友肝胆相照的知己。

8.“我”是自己事业的主宰。

(三)归纳小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小草,如果我是一滴水,我能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能照亮一方黑暗;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好好活着,我很重要。

四、合作探究

作者从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

2.声音放大一点说——激动(我这样说了)

3.大声对世界宣布——勇敢(我终于说了)

4.昂头响亮地宣布——骄傲(我坦然说了)

五、拓展延伸

(一)我真的重要吗?

20xx年2月28日,早春的成都异常寒冷。大约下午4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英语四级未过,从5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4年的大学生活。

思考:读完以上的文字,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天堂的儿子读了母亲的这封信,他会对母亲说点什么呢?

明确: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生命除了生活以外,还有责任的承载与爱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很重要”。

(二)我很重要

1、有些人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还有一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是怎样选择的呢?

2、播放《千手观音》的视频。

播放视频后教师总结说: 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她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身为聋哑人,她们优雅曼妙的舞姿强烈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她们对生命的热爱诠释了“我很重要”的内涵。与以上特殊人群比较,我们是身体健康的人,心理健全的人,我们也同样热爱生活,他们尚且能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我们呢?我们能否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呢?

思考:1、你觉得自己重要吗?为什么?作为中职生,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呢?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的精神都振奋了,我也要大声的说出“我很重要”,我是年迈父母牵挂的女儿;我是孩子稚嫩肩膀的依靠;我是丈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我是和谐幸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爱温暖我的学生。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都很重要,让我们一起对着生命大声宣誓吧:【我很重要,我是父母的希望;我很重要,我是亲情的纽带;我很重要,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有目标、有前途!我要奋斗!我要拼搏!我要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宣誓人:】

【教学总结】

《我很重要》一文,该文新颖独特的立意、层层推进的思路结构、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1、领悟作品独特的立意。2、学习和体味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将本课教学难点定为:品味充满哲理和情愫的语句。

教学中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设计了“导读-速读-品读-研读-拓展-体悟-练习”这样的教学流程,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领悟作者的观点:“我很重要”,领悟毕淑敏作为一名作家的睿智心和作为医生的关怀心——她教诲我们热爱生命,热爱自己,关注每一个“我”的意义与价值。“我”是泛指,既是自我,也是他人,是每一个个体的人。由浅入深的引导使学生自然地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很重要≠我很伟大,我很重要≠我最重要,“我很重要”是以对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的关爱为出发点的,而 “我最重要”则完全是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出发点,这些人只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害得失,而从不关心别人。我们应时刻努力,不懈奋斗,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学生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也自然地得到了情感的陶冶、价值观的提升。

不足的是: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还急躁了些,有的环节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还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厚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教案设计语文模板范例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曹操诗歌的特点及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掌握诗中用典修辞手法及豪放风格。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情绪;学会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揣摩诗人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难点:鉴赏诗中用典、比兴及引用等具有特色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不知不觉又是冬季,让人想起毛泽东的《沁园春o雪》中的句子(师生共同背诵)自信之感由此可见,但是他似乎忘记了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也是能文能武的,他就是曹操。

二、知识交流(学生完成)

曹操文才武略: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年三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习“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曹操又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不仅为建安文坛的领袖,而且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整体感知

1、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权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语调,读出慷慨之情。试读,互相点评。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大意,教师进行相关点拨,找到诗眼。

4、学生思想并讨论诗歌的内容层次。

明确:全诗可分为四层:前八句为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次八句为第二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再次八句为第三层,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

四、具体研习重要诗句:

1、提问: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的思想感情?

明确: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苦短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积极昂扬的精神。

2、提问: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明确:这四句借用《管子o形解》中的话和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o鲁周公世家》的故事,来说明诗人自己一方面感到生命易尽,一方面则更加激励他及时建功立业的思想,渴望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自己认为很有表达特色的句子画出来。

4、品析所画出的句子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自由发言。

明确:

(一)引用成句,不露痕迹。“青青子衿”二句,引自《郑风o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形容思念不已。“悠悠我心”后面原有的诗句还有“纵我不在,子宁不来?”本意是传达女子对情人哀怨和企盼的心情。这里作者暗用这两句诗意,比喻热烈期待所求贤才的到来。“呦呦鹿鸣”四句,引自《小雅o鹿鸣》,本意是写宴会上主人殷勤待客的盛况。这里表示对贤才的竭诚欢迎。这些成句由于注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显得古朴深成、自然妥贴。

(二)诗歌采用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如“明明如月”二句,以明月不可掇停,喻得不到贤才的不可断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喻指贤士;“绕树三匝,何止可依”则喻指贤士急于寻找可供依托的明主。诗歌以乌鹊的形象,寄予贤士尚在徘徊择主之意,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诗末“山不厌高”四句,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又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五、探究综合,迁移评价

曹操评价:英雄还是奸雄

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短歌行》。(观看电影片段——曹操吟唱《短歌行》)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

3、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字数100字左右,写得比较有激情。(交流)。

示例: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是人生的斗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哦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

六、拓广积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词)面对这个在历史大浪中的弄潮儿,你还能想起哪些他写的诗句,让你心潮澎湃,久久不息?

例如: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积累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张贴到班级博客:

七、知识拓展

豪放风格:创作视野较广阔,气象恢宏、雄壮。

练习:屏幕投影一些名句,学生判断其风格是否属于豪放。

八、课文小结:

不论何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座各位同学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我相信少年强则中国一定强!

九、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并默写。

高中教案设计语文模板范例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他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敬。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节便是明证。第13节,感情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罗嗦,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四、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

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布置作业

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布置预习思考题:

⑴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⑵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⑶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⑷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

2、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

第1题: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她的梦可以看作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不过,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梦对人说。

第2题: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3题: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旧社会颇有典型性。诗人在第12节里明确写道: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由此可见,“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第4题:第1、2、12、13节都是诗人直抒胸臆。

3、讨论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二、赏析诗歌艺术特点

1、是借叙事抒情。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怀念、赞美、爱戴之情。

2、是对比、反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上述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学生可从重点语段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第4、6、7、8、9、11节开头和结尾诗句的反复,第4、6节的对比等来回答。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激活思维,探究阅读

(学生自由发言,答案不尽一致,但只要有闪光点,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

探究课题:

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观点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观点二: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

观点三:特级教师韩军则认为:“痛苦”和“高贵”不矛盾,灵魂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了该诗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1、复习课文所学,联系生活现实,给母亲写首颂歌。

2、课外阅读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礁石》、《给乌兰诺娃》等,写一篇评论谈谈你对艾青诗的认识。

高中教案设计语文模板范例 篇6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小说是通过设置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一种文学样式。根据以往关于小说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声;小说的人物分为三类,即主题人物、陪衬人物和线索人物。在环境、情节、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环境和情节都是根据人物塑造这个核心来设置安排的。

那么小说是如何来塑造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试图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来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手法。

二、品赏林黛玉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共同研究《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关键人物,那么,对于这个关键人物作者是如何来刻画描写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黛玉从此便要开始她在贾府的新生活了,这时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欢呼雀跃,是充满期待,还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原话来回答。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多媒体打出)

黛玉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会这么谨小慎微呢?

本文开篇的这段对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写,十分清晰地呈现出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谨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好的心理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间接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通过直陈的方式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地表现。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我们称之为“间接的心理描写”。(媒体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写手法:直陈、间接(语言、行动)”)

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后的哪些语言、动作和行为具体表现了她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

请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找到的相关描写。(点一二小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这样一个“细致缜密、聪慧机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请同学们把小说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

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从这些外貌描写我们能看出林黛玉这个人物到底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体弱多病;眉目含情、聪慧机敏、多愁善感。(多媒体打出)

同学们,这些有关林黛玉外貌的描写,是作者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吗?

——显然不是,这些描写都是通过他人的观察和评说来完成的。这种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人物的手法属于“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除了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评说之外,还可以借助人物来衬托、借助环境来烘托。(媒体打出“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人的观察与评说、人物衬托、环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处呢?

三、品赏祥林嫂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再来共同研究《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那么,《祝福》的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把小说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三处地方找出来。(学生齐读)

请问,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评说表现出来的吗?

2、心理变化

从这三处描写中,我们看到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小组讨论:祥林嫂外貌的变化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变化?

再讨论: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为什么不被允许参加祭祀就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3、小结:由此看来,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渐地、一步一步地呈现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历程。祥林嫂的心理变化是通过她的外貌变化间接表现出来的'。这些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让这个悲剧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更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震撼力。(多媒体打出)

四、总结(2分钟)

通过我们对林黛玉和祥林嫂两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的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写还是和侧面的外貌描写,无论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还是间接的心理描写,都是小说描写人物、塑造人物极为有效的艺术手法。这也是我们学习本单元的三篇小说所要达成的目标。(多媒体打出)

五、赏析老人的形象(25分钟)

1、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所学到的赏析人物的方法,自读《老人与海》,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中所有的学习任务。15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导学案·合作探究”第1题和第2题的结果。(15—20分钟)(多媒体打出)

2、(学生汇报后多媒体打出参考答案)

第1题: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每一个回合中都有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有些是有声的,有些是无声的,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小组讨论:这些内心独白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心理?你认为他的哪一句内心独白最能代表他的这种心理?

——老人在绝望和希望中挣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战胜了绝望,他要和鲨鱼斗到底、斗到死。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第2题: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精神?老人在你心里是怎样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却自强自信、敢于挑战的、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3、延展:你能根据你心里的老人形象描绘出老人的外貌特征吗?(5分钟)(多媒体打出)

4、小结:通过合作探究,我们发现《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的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大量的描写,来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形象的。(多媒体打出)

六、单元教学总结(7分钟)

其实,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那正面描写的手法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有通过他人的观察与评说来描写的、有通过人物来衬托的、也有通过环境来烘托的。

我们这一单元所学习的三篇小说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上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希望同学们将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三篇小说中所学到的有关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去。

高中教案设计语文模板范例 篇7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印度人民对甘地的深厚感情,了解消息的深层内涵。

2、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消息的结构特点,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学会消息的写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评价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综合运用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结构形式,能具体地区分通讯与消息的不同。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导语-主体-结尾)和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方法:感知课文,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利用自习课时间要求同学们阅读课文《甘地被刺》。P51页

2、利用自习课时间要求同学们阅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P57—60页

教学过程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份报纸,请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思考一下,何为新闻以及新闻的特点。

生:各自读出自己手中报纸中的新闻,回答问题:“新闻就是写出新鲜的事;新闻要真实;新闻要吸引人,特别是标题……”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感觉,很好,下面我们来准确地概括一下:

新闻是一种事实的信息,也就是说它的本质就是真实,我们说新闻新闻,为什么新闻姓“新”而不信“旧”呢,记者最忌讳“昨天”这个词,快是新闻的竞争条件,也是新闻的质量体现,也就是说快速是新闻的生命,那好,根据新闻的两个特点,我们可以给新闻下一个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板书: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特点:真实(本质)快速(生命)

当然,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特写等文体;狭义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今天我们主要是学习的是消息这种文体。

好,现在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关于新闻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P58页从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页中间那一部分,边读边画重点,2分钟时间,然后我叫同学来回答问题。好,现在开始。

师:提问:新闻消息的结构有哪几部分?

生: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师:完整的消息标题包括什么?

生:引题、正题、副题

师:什么叫做导语?它通常包含什么?

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话叫做导语,它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书: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高中教案设计语文模板范例 篇8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朱自清先生将对美的认识融入文字其中,同时也在细腻的描写之中展现出独特的个人心境。

二、学情分析

高x的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要将文字和情感联系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很难体会语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所以本次教学将立足在感受语言和情感的基础之上。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课文脉络、基调及大意。

3.寻找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

4.跟随朱自清独特的心境,鉴赏荷塘月色之美、语言之美。

5.培养学生对“生活之美”的向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朱自清眼中荷塘月色的美。

教学难点: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下体验到的另一个自己。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荷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再配上那“更深月色”,自然就是是“荷塘有月人有情,荷香月色美共赏”。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今天我要将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荷塘月色》。

(二)朱自清生平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走近朱自清,在走近朱自清描绘的那片天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1923)、散文集《背影》(1928)、诗集《踪迹》(1929)等。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1916年12月15日,朱自清在扬州琼花观街朱宅与武钟谦女士完婚。武钟谦曾随朱自清辗转杭州、台州、温州、白马湖、北京等地,夫妻感情甚好1929年11月26日,武钟谦因肺病逝于扬州家中。朱自清有小说《笑的历史》、《别》、散文《给亡妇》和一些旧体诗词记述了他们美好而深厚的感情。

(三)掌握课文大意、基调和脉络

1.学生再次深入阅读x分钟,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出发地点(家门)和缘由。

第2段:写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8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9、10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2.从段落大意中,理出文章线索

提示线索:线索:事物、人物、情感、事理、空间、时间等。

线索:空间和情感。

空间:家-荷塘小路-荷塘-荷塘下路。

情感:颇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

(四)整体感知

初步读懂文章之后,我们回到我们这节课的主体——寻找另一个自己。文中什么地方提到另一自己,换一句话说就是与平常有所差别的自己。

第三段第二句: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也就是有一个平常的自己和一个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们在文中找找,朱自清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平常的自己: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我爱热闹;爱群居。

3.有一定要做的事,有一定要说的话。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1.爱冷静;爱独处。

2.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3.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五)透过朱自清的眼睛看景物描写

朱自清另一个自己享用的是怎样的荷香月色呢?那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哪些段落描写荷香月色。根据前面我们的段落大意,是哪些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那我们且来看看第四自然段。我们先来听一段朗读,来感受一下。听完之后,请说说你的感受。

美、宁静、朦胧、优雅、清香、有音乐感,生机勃勃。是什么景物让你有这种感觉,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把这种景物的特点融入文字之中的呢?

讨论要求:

1.找出景物以及景物给你的感受。

2.分析作者如何描写景物。

3.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讨论要点:

1.分析如何描写景物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2.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六)明确描写方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用典、借代、对偶、通感等。

2.描写手法: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实写虚、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渲染、白描等。

(七)赏析关键的词

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2.叠词。

(八)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1.生动、形象、强调、突出、烘托、渲染等。

2.语气(加重、减轻、表达喜爱色彩)、音乐感。

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也能感受到朱自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看到的.荷塘。以上,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在颇不宁静之中,走到了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淡淡的月光之中找到了内心宁静的自己。

(九)简要鉴赏景物描写

1.我们看到了如此美丽的荷塘月色,而朱自清当时也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宁静。但是我们在创作背景中了解到,朱自清所处的年代、所处的境况并不如意,为什么他在荷塘月色之下能够写出这么美好的景色呢?

因为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享受之中他也发现了抛开了生活中扰乱心绪的事情,然后尽情欣赏自然之美的自己。

发现了热闹是它们(外界)的,我什么也没有。或许正是这种“没有”的简单才能拥有精神的自由——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想。

2.那朱自清想起了什么?

由荷花想到:江南的旧俗——采莲。

3.采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热闹、风流、有趣、舒服、欢愉、天真、清新、纯净······

4.这时候的朱自清先生又是怎样的自己?

与不宁静的平常的自己形成对比,看见了那个未受时代污染、骚扰的完全本真的自己——享受想象中的自我娱乐。

5.文中提到的什么地方比较符合朱自清先生寻找自我娱乐和自我享受?

江南也就是家乡,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家,回归到了平常的自己。

(十)总结

生活可能会让你“不宁静”,但是你却可以在繁杂的生活之中,找到适合自己自由灵魂的自由天空,让自己摆脱苦恼的心情,享受生命本身的快乐,享受精神自由的快乐,享受自我娱乐的快乐。总之,生活的黯淡不能隐没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范例(经典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范例 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重点...

  •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2)理...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案例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案例 篇1学习目标:一、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 高中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汇集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教案设计模板范例大全 篇1一、导课我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篇1[课题]观潮[教案设计及授课教师]荣成市第三十...

  • 高中教案设计模板范文(经典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篇1本篇文章的题目是“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下将从课程分析、学...

  • 高中教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经典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本(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高中教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篇1教学目标:1、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

  • 高中教案设计理念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教案设计理念模板 篇1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