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除夕的作文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知不觉,又一年过去了,一下又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
每到这天晚上,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每家都有每家的过年方法,当然,我家也不例外。除夕这天从早上开始,鞭炮声就没有停过,到了傍晚时候,更是热闹非凡。这时,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正坐在餐桌前准备吃丰盛的年夜饭。我把杯子倒满了饮料,爸爸忙着端菜上桌。忙了一会儿,我们都坐好了,我说:“开——饭!”大家就开始吃了,菜中有一条很大的鱼,我又说:“这么大的鱼,怎么吃得完哪?”爷爷笑着说:“就是要吃不完才好啊!”为什么呢?我很奇怪。“因为剩下了鱼就是‘年年有余’啊!”爷爷解释给我听。噢,原来传统可真多啊!
菜真多,有奶奶炸的鸡腿,还有牛肉、鱼、等等等等。我吃得很饱。吃完饭后,爷爷奶奶打开电视看“春晚”,而我和爸爸则去楼下放鞭炮,虽然已经上初中了,但还是童心未泯的玩着,最后是一个大的焰火,我鼓起勇气说:“我来点!”爸爸笑着把打火机给我,我点燃后一个劲的往后跑,“嘭!”焰火冲上了天,在天空中绽出璀璨的烟花。焰火陆续冲上天,我看了许久才走。一回到家,就听到爷爷奶奶的欢笑声,原来他们是在看一个小品啊!
爷爷见我回来了,便对我说:“有件事情告诉你,十二点的时候,你和我还有你爸爸去庙里面。”“什么?去庙里?还十二点?”我很奇怪。“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爷爷又笑着说。这一番话弄得我是一头雾水。我没想那么多,看见他们看“春晚”这么有趣,我也坐了下来,发现是有些趣味嘛,奶奶喜欢听唱歌,爷爷喜欢看小品、相声。而我呢,却喜欢魔术。爸爸妈妈不喜欢到外面来,在里面聊天。我去看了看钟,十点三十了,离新年还有一个小时三十分钟。 我休息了一下,发现十一点五十了,便去叫爸爸和爷爷,爷爷说:“可以走了。”爷爷这才告诉我:“新年的第一天,去庙里拜一拜是很有意义的,再说可以听一听新年的钟声嘛。”我这才明白是这样。我们三人走在去庙的路上,庙在河边上,走的路上静极了,只有鞭炮还在不停歇的响着。走了很久,终于到了,那座庙叫“资福寺”。是一个比较新的庙,我们到了后,先在外面烧了香,我发现前来拜佛的人很多,都是来为新年祈福的。庙门前停了许多小汽车,大家都想来听钟声。“走吧。”爸爸拍了下我。“可以进去了”我这才走了进去。我走进去一看,哇,庙有三层。第一层是弥勒佛,第二层是如来佛,最高一层是观音菩萨。外面热闹极了,而里面却非常的宁静。我们首先来到了第一层,看见有许多虔诚的信徒在拜着。另外就还有几个和尚站在里面,默默的念着什么。我和爸爸、爷爷拜完,就往上走。第二、三层也是一样的宁静。虽然庙里的灯并不富丽堂皇,但却显得很明亮,到了第三层,我看见有一些人拿着一个装着竹片的筒子在摇,我知道那是“抽签”虽然不怎么信,但我也去摇了一支签,递给那和尚,他找了一会儿,说:“是上上签啊!”“是吗”我很好奇想看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求学求名任汝谋,今生幸运是前修。等来一遇风云会,竹帛名标万古留。”的字样。是吗?我希望是这样吧!
回到家,已经三点了我急忙洗漱了一下,上床睡觉了,在床上,我迷迷糊糊的想了想这热闹的一天,睡着了......
除夕,一年中最忙碌、最温馨、最令人留恋的日子。
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在喜气洋洋中各自忙着大扫除,张灯结彩,贴春联,准备团圆饭。最后,大家伙团聚一起,祭祖,吃团圆饭,守岁,放鞭炮……
除夕夜这一顿年夜饭,温含着丰厚的意蕴。先把丰盛的菜肴端满桌,点亮红腊烛,烧高香,祭拜祖先。寓意着春节到了,一家人聚集一堂,恭请祖先回家里来,坐高堂之上,接受子孙后代的祭拜,一起分享美食和快乐,感恩先辈的浩浩恩惠和遗训,祈求祖先显灵,消灾纳福。
然后,一家人,按传统长幼辈份顺序和朝向落坐,开始共享一年一顿的团圆饭。
曾记得,小时候,家里清贫,母亲教我们,过日子,平时要省吃俭用,可是,年夜饭一定要敞开肚皮吃饱喝足,这样,来年就不会饿肚子了。
那些年,每年春节,村里〔那时候叫做生产队〕杀猪,或宰牛,总是按人头分配肉材。一个有劳动力的成年人一份,半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半份。
我家里有8口人,只有父母亲2个人是有劳动力,还有老奶奶和我们5个兄弟姐妹共6个人都是没有劳动力。这样算来,我们家虽然人口多,但是,分得的肉材份量很少。
其实,在饥荒的年代,半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人,一样的饥肠辘辘,对肉食都有着强烈的欲望。
我家分得的肉材虽然不多,可是,我庆幸,我有一个好母亲。她是广东汕头人,心灵手巧的把有限的肉类,变出多种多样的花样肉食,让我们吃得好、吃得饱。
母亲和奶奶每回总是慢吞吞等我们吃饱喝足了,最后,才敞开来吃。奶奶常常告诉我:母亲说,看到我们几个吃得有滋有味,她就很开心了。
我长大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一年到头,难得春节回家一趟,母亲总是在身边唠唠叨叨,担心我们在城里吃的肉食瓜菜不干不净。
近几年来,母亲的年纪大了,衰老了,有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缠身,步履蹒跚,下不了园地,可是,她坚持不懈在院子里,用盆盆罐罐装上肥肥沃土,栽种瓜果蔬菜。
我每次劝她不要操劳过度,总是执拗不过她的殷殷慈母初衷。她常常用那一双饱经沧桑的`布满粗糙老茧的手,牵拉我的手心,语重心长地说,要我们记得常常回家,让我们在家里吃上没有化肥和农药的纯绿色食物。
其实,我懂母亲没有挑明的深情厚意,就是要让我们记住老家的乡土泥味,记住回家的路。
一家人,不分天南海北,不论路途遥远,总要赶在除夕夜回到家,在饭桌前烧香祭拜祖先,与家人一起享受除夕夜这一顿团圆饭,感受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这,就是祖先传承下来,体现家族亲情凝聚和抱团生存的力量,也是千百年来,一个家族在严酷环境下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奥秘。
除夕夜这一顿团圆饭,父母从来不敢怠慢,有半点差错,这不仅仅在于满足孩子的吃好喝好的浅显层面上,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本能,是中国人千百年来隐藏在潜意识里,把浓浓的年味深植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祈求这种传统的种子在他们心底里扎根发芽 。
即使离家走得再久再远,最值得回味无穷的是倾注着父母心意的团圆饭,也许这熟悉的浓浓乡土泥味,会在不经意之中,提醒迷失在远方的孩子,老家的方向……
翻开一本书,看到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曰》,我不禁想到家乡的风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萍乡也是一样,说到这,我要开始滔滔不绝,请准备好,三、二、一,开始。
就从腊月二十七开始讲起吧。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家中都会传来一阵阵优美的交响曲。呵呵,你已经猜到了吧,没错,大家在进行大扫除。左边扫,右边拖,上边抹,下边擦,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常规操作。干完活之后,所有人都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豆大的汗水可以汇成一条河。虽然劳累,但大家看到干净整洁的家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除夕前一天是“小除夕”。民谣说:“二十九,蒸馒头;二十九,去打酒。”千家万户都忙来忙去,所谓“馒头”可跟我们平日里吃的馒头大不一样,这个馒头是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邻居交换的,所以一定要做得精细,好吃又好看才有面子;而“打酒”据我查资料所知,就是带着自己的袋子或瓶子去酒家买酒。
除夕真热闹。早上在门前贴春联、挂灯笼,贴“福”字,它们不仅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还增加了过年的气氛。说到这个贴“福”字,让我印象颇深。当时的我正准备在大门前贴“福”字,爸爸突然大喊一声:“不是这么贴的!”“啊?‘福’字不都是这么贴的吗?”我疑惑不解。“不不不,这说起来可大有讲究呢!大门的‘福’要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吉祥临门,如果把‘福’字贴返了,福气就溜走了;还有水缸。垃圾箱上的‘福’字必须要倒着贴。”听了这段话,我受益无穷,做完这些事后,我们全家要一起包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硬币,在中午吃饭时,谁吃到了就会在新的一年交好运。真幸运,我就吃到了。
除夕之夜,全家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整条街都飘着酒肉的香味,大家都吃得非常饱。
满足的晚饭吃完后,就开始看期待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了。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曲、还有那精彩的小品……
盯着电视机,不知不觉已经快12点了!我们赶紧抱着、拿着灯火,匆匆跑到门前放烟花,此时的天空已经是灰蒙蒙的,就因为那五彩斑斓的烟花……
初一这一天,天未亮就要鸣炮开大门,曰“开财门”。一切用水都要倾于桶内,扫地由外向里,意思是免财流于外。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那是因为萍乡受楚文化的相濡浸染,加上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汇融合,才构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到了早上才出去拜年。带上钱包,穿上新衣,体验“一日暴富”的感觉。
初八店铺开张,大人们照常做事,孩子们也上学去了,一切又恢复到了原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飞逝的光阴展开别具一格的琴谱,握住金碧辉煌的画笔别出心裁地谱写新一年的绚彩华章。和煦的春风送来祝福与希望,手捧小学冲刺阶段的接力棒,簇拥着金虎闹春慈祥老人姗姗的脚步,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天堂。金虎闹春,龙腾虎跃,清新爽朗的迎来新希望,“最美不过今宵”,除夕夜全家吃饺子比赛的记忆一直荡漾在心房。
新年的钟声犀利而又回味悠长的敲响,一家人就都如嗷嗷待哺的小鸟,飞也似的扑到年夜饭桌上,大家都如释重负般的享受着久违的闲暇。刚刚在滚烫滚烫的热水中畅游一番的饺子慢腾腾地爬出了锅,香飘万里预示着我们家要继往开来的蒸蒸日上。或许在这样庄重的场合总少不了父母和蔼、慈祥的形式主义,我肯定要按部就班的在明晃晃的电灯下振振有词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一副自信满满、众说纷纭的样子,倒也真能口若悬河,不论是入木三分还是漫无边际,都能响起期待已久的掌声。“仪式结束”,就意味着要沉甸甸地祭我们的“五脏庙”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先前低调许久的我竟也耐不住性子地与父母比赛吃钱,尽管结果是我屡战屡败。竞争最Ji烈的要数吃名副其实的饺子了。五口人面前缺一不可地摆上一盘儿热腾腾的饺子,大家都司空见惯地比划着妙趣横生的准备动作:体态较笨拙的爸爸蹲起马步来倒像个刚刚降生的小老虎,稍不留神就会摔得人仰马翻;妈妈与爷爷都身轻如燕,打上了一套紫气东来的太极拳,虽说是业余爱好者,但都打得有模有样;奶奶虽然上了年纪,但老当益壮,她故弄玄虚的只是松松筋骨,暗中窥视的是成竹在胸,在位子上处之泰然的是我。比赛开始了,我迅速拿起筷子,如饥似渴的在盘子里倒上蒜瓣和酱油,可能在其他四位手忙脚乱、热火朝天的对手当中,只有我最有绅士风度了。盘中熙熙攘攘的饺子马上就要举白旗投降了,我这样想着。二话不说,势如破竹的在飞进我的口腔里的饺子军队形成有力的洪涛,再看看盘中的饺子已经沦陷了半壁江山,我暗暗得意。妈妈还是本着细水长流的观念进行着细嚼慢咽,在这样竞争Ji烈的比赛中也只有她才能保持如此的乐观。再看看爸爸,慌乱的手差点没把自己所剩无几的蘸料打翻,汤汤水水溅湿了衣服也顾不上擦干,他眼睛死死的盯住那一盘白白胖胖的饺子,双腿似乎在兴奋的加油助威,在桌底尽情的跳着踢踏舞,上身随着吃饺子的韵律上蹿下跳,真不知道他是在比赛吃饺子还是在参加百米赛跑。回身看看爷爷奶奶,落落大方的为断断续续的饺子送行。每一个人都在为荣誉而战,但每个人似乎都想组成一个摇滚乐团。比赛结束,最终是妈妈实现了大翻盘,在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她把握住机会,成功登顶……
“春回大地,福满人间”,愿我们在从容中收获硕果累累的新年,让美好的回忆同我们一起续写崭新的诗篇。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上关东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连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这天晚上,鞭炮齐鸣,北京人说是过小年除夕是全中国的狂欢夜,一切的辞旧迎新、祈福迎祥都在这一夜。全家团团围坐举行家宴,互相祝福尽享天伦,称之为围炉。饭后,小孩会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称之踩岁。老北京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北京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加上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喜庆气氛更加浓郁。1994年,北京禁放烟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区的几个定点地方去看喜庆的新年烟花,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在尝试以越来越新鲜的方式来渡过这中国人的新年。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闽南一带乡村除夕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又到了过年的时候,要到大年三十了,我好兴奋啊!因为有那么多好吃和好玩的。妈妈说:“幺女,我们已经把新衣服给你买好了,所以你就不要叫我们再给你买了哦”。爸爸接着说:“幺女,明天大年三十,你要帮爸爸妈妈做事情,这样你吃起年饭来才香,你知道吗?”我说:“我知道了”。
当天晚上,爸爸妈妈叫我早一点睡觉,我睡了,但是我怎么样也睡不着,因为明天就要过年了,我还是那么的兴奋。我一边躺着一边想,明天过年我要干些什么呢?有什么好吃的呢?什么人会来我家?我就这样想着想着就慢慢的睡着了。
第二天,爸爸妈妈一早就叫我起床,我高高兴兴地穿上新衣服,带着兴奋的心情就去洗脸、刷牙、吃早饭。刚吃完饭,家里就来客人了,那是:姑姑、姑爹、还有哥哥。我一见他们都挺高兴的,我哥哥还大声地叫着:“同志们,新年好!”我一听还有点像□爷爷的声音,真是搞笑。
时间过得挺快的,一会儿就要到中午了,家里也来了好多的客人,我悄悄地去看一看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妈妈和奶奶正在做饭,有凉拌鸡肉、红烧牛肉、清炖猪蹄、糖醋排骨、豆瓣全鱼、回锅肉、猪头、猪尾等等……啊!简直太多好吃的了,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妈妈见我就说:“你知道这些菜有什么意义吗”?我摇了摇头说:“妈妈我巴不得马上就吃,我怎么知道什么意思啊”。妈妈继续说:“你看你过年这么有意义,你要搞清楚嘛,这些菜在原来农村穷的时候,老百姓根本就吃不起,现在我们农村富裕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比如这个豆瓣全鱼,它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这个猪头猪尾,它表示“有头有尾”的意思,还有……。所以你今天中午要慢慢地吃”。爸爸叫我:“幺女,快来帮我贴春联”。我马上跑过去帮爸爸把所有的门上都贴满了红红的春联。
终于到了开饭的时间了,一大家人围在一起慢慢地品尝着丰富的`年饭,他们大人喝着酒摆着龙门阵,我们小孩喝着饮料高兴地吃着年饭。爸爸问我们小孩:“你们知不知道“年”是怎么来的?”我和哥哥都不知道。爸爸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恶的野兽,它的名字叫“年”,它长期出来危害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害怕它,天神知道了就下凡来惩罚它,把它关在一个山洞里,只有大年三十这一天才可以出来,天神告诉老百姓,这个“年”最害怕三样东西:一是红颜色、二是响声、三是火光。于是在每一年的大年三十这一天,所有的老百姓都贴红红的春联,放很响亮的鞭炮,点很多很多的孔明灯。所以在这以后“年”就没有出来了,老百姓也就安全了,这个风俗就一直保留到现在”。
啊,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过年是这个样子的,我要赶快把年饭吃完,我也要点孔明灯放鞭炮,我要把这个凶恶的“年”赶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盼望着盼望着,春节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盼着2月的春风送客,期待着团圆的新春佳节……今天晚上定是热闹非凡的一夜,用耳朵倾听,家家户户的欢歌笑语,用眼睛看,家门上是排排红红火火的春联,因为这一天晚上是——除夕夜。
听着妈妈在厨房演奏的交响曲,看着爸爸戴着眼镜在书海中遨游,望着奶奶还忙不迭地玩弄着无颜六色的毛线,忽然一瞥,爷爷还在做着他甜美的梦,而我笑而不语地观望着他们。只听妈妈一声吃饭啦!爷爷忽然睁开眼睛,起身奔向厨房,爸爸将报纸搁一旁吃饭去了,奶奶也放下七彩的毛线,从院子里匆匆赶来。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不约而同地拿起筷子,往色香俱全的菜肴中伸过去,此时此刻我觉得这种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气氛不要随空气散场。我看见了妈妈她脸上幸福的笑容,是那么快乐,享受,就像是清晨第一缕阳光般灿烂。奶奶虽然年过花甲,但她脸上惬意的表情,比那一头苍苍白发,额间的条条皱纹更漂亮,就像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脸上青春的笑容。爸爸像一只嗷嗷待哺的野兽般,早就按耐不住,大口大口地享受着美味流过味蕾的感觉,这么久了,爸爸因为工作忙碌,好久都没有这么细嚼慢咽地吃饭了。爷爷和蔼可亲的模样,他捋了捋胡子才动筷子,他好像对那一碗红烧肉情有独钟,就像是自己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一直看看我们,有点舍不得吃红烧肉。每一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吃完团圆饭,我们全家站在阳台上观望着烟花的海洋,此时此刻天空中的一张张美丽的笑容已经数不胜数了,此起彼伏地在争奇斗艳。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声音打破夜晚的宁静,朦胧的天幕不再是沉静的黑色了笼罩着宁静的夜,现在的天空仿佛是一张黑色的纸张,上面接连画着满天星,有的`红似朝霞,有的绿如翡翠,有的蓝似海洋,还有的粉似蔷薇……·看着烟花像一只只火箭,直插云霄,绽放了美丽的姿态后,缓缓谢幕,慢慢在大地上消失。光彩夺目的烟花吸引着万家灯火般的眼睛,欣赏着这美不胜收的一幕幕……·我们全家唯美的背影印着绚丽的色彩,我把它装进了照相机中。
随着时间的点点滴滴,电视机里的春节联欢晚会拉开帷幕,一个沙发,五个人迫不及待地围坐在电视机前,一个温馨的家,一个热闹非凡的除夕夜。村庄里的每一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是喜气洋洋的,此时此刻,就让欢乐持续下去吧,因为这样除夕的句号才能圆满画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飞逝的光阴展开别具一格的琴谱,握住金碧辉煌的画笔别出心裁地谱写新一年的绚彩华章。和煦的春风送来祝福与希望,手捧小学冲刺阶段的接力棒,簇拥着金虎闹春慈祥老人姗姗的脚步,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天堂。金虎闹春,龙腾虎跃,清新爽朗的迎来新希望,“最美不过今宵”,除夕夜全家吃饺子比赛的记忆一直荡漾在心房。
新年的钟声犀利而又回味悠长的敲响,一家人就都如嗷嗷待哺的小鸟,飞也似的扑到年夜饭桌上,大家都如释重负般的享受着久违的闲暇。刚刚在滚烫滚烫的热水中畅游一番的饺子慢腾腾地爬出了锅,香飘万里预示着我们家要继往开来的蒸蒸日上。
或许在这样庄重的场合总少不了父母和蔼、慈祥的形式主义,我肯定要按部就班的在明晃晃的电灯下振振有词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一副自信满满、众说纷纭的样子,倒也真能口若悬河,不论是入木三分还是漫无边际,都能响起期待已久的掌声。
“仪式结束”,就意味着要沉甸甸地祭我们的“五脏庙”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先前低调许久的我竟也耐不住性子地与父母比赛吃钱,尽管结果是我屡战屡败。
竞争最激烈的要数吃名副其实的饺子了。五口人面前缺一不可地摆上一盘儿热腾腾的饺子,大家都司空见惯地比划着妙趣横生的准备动作:体态较笨拙的爸爸蹲起马步来倒像个刚刚降生的小老虎,稍不留神就会摔得人仰马翻;
妈妈与爷爷都身轻如燕,打上了一套紫气东来的太极拳,虽说是业余爱好者,但都打得有模有样;奶奶虽然上了年纪,但老当益壮,她故弄玄虚的只是松松筋骨,暗中窥视的是成竹在胸,在位子上处之泰然的是我。比赛开始了,我迅速拿起筷子,如饥似渴的在盘子里倒上蒜瓣和酱油,可能在其他四位手忙脚乱、热火朝天的对手当中,只有我最有绅士风度了。
盘中熙熙攘攘的饺子马上就要举白旗投降了,我这样想着。二话不说,势如破竹的在飞进我的口腔里的饺子军队形成有力的洪涛,再看看盘中的饺子已经沦陷了半壁江山,我暗暗得意。
妈妈还是本着细水长流的观念进行着细嚼慢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比赛中也只有她才能保持如此的乐观。
再看看爸爸,慌乱的手差点没把自己所剩无几的蘸料打翻,汤汤水水溅湿了衣服也顾不上擦干,他眼睛死死的盯住那一盘白白胖胖的饺子,双腿似乎在兴奋的加油助威,在桌底尽情的跳着踢踏舞,上身随着吃饺子的韵律上蹿下跳,真不知道他是在比赛吃饺子还是在参加百米赛跑。
回身看看爷爷奶奶,落落大方的为断断续续的饺子送行。每一个人都在为荣誉而战,但每个人似乎都想组成一个摇滚乐团。比赛结束,最终是妈妈实现了大翻盘,在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她把握住机会,成功登顶……
“春回大地,福满人间”,愿我们在从容中收获硕果累累的新年,让美好的回忆同我们一起续写崭新的诗篇。
历史就像是一条绵延不断的海岸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变越长,两旁的景色不断变化着,藏匿其中的瑰宝也在日转星移中不断累积。对于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来说,勤劳智慧的先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可谓数不胜数,而那些历经悠悠岁月,仍然令炎黄子孙翘首期盼的传统节日,永远是其中无法抹去的一笔。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迎新的春节到送旧的除夕,无一不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味。在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埋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它们也许是史实,也许是传说,在流水般逝去的岁月中,我们已无法一一考证,但能够确认的是,每一个故事中都包含着人们对幸福的渴望。
在众多的节日中,我最爱的是除夕。
每年的除夕都是烟花沉寂一年后的一次绽放。到了夜晚,我总喜欢站在窗前,抬头仰望夜空,观赏空中的旖旎景色。五光十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仿佛是被狂欢的人们抛上夜空的绚烂鲜花,又如同是上天送给幸福人间的美好礼物。在这辞旧迎新的一刻,这一簇簇璀璨的烟花,宛如一个个快乐的精灵,在声声爆竹中恣意飞舞,尽情跳跃,这正是一颗颗与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中国心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爱看空中的烟花,但我相信每一张抬头仰望的面孔都和我一样,当被烟花照亮的那一刻,心中充盈着感动和憧憬。
每年的除夕都是家人分别已久后的一次团聚。除夕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无论是千山万水,还是风雪交加,都阻挡不了游子归乡的脚步。而守候的父母早早地张罗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后,不知多少遍地在窗口张望,念叨……来了,来了!执手相看泪眼,一年的牵挂竟无从说起。夜幕还未降临,家家户户早已共聚一堂,举杯同庆,欢声不断……这就是天伦之乐,这就是人们忙碌了一年的守望。也许,会有一群人被不同的原因绊住了回家的脚步,但他们不会忘记打个电话,报声平安,道声祝福。是的,在这个温暖的节日中无法与亲人见面,这是一个遗憾。但我相信只要有爱,有那份挂牵,哪怕无法相见,他们依然能传递心中的温暖。只要听到思念的人的一句问候,一声祝福,他们满身的疲惫便会立即烟消云散,只剩下不断溢出的暖意。
每年的除夕都是人们奔波一年后的一次休憩。如果说每一年都是一首动人的乐章,那么除夕就是乐曲最终的那个休止符。它意味着一年时光的流逝,也许,其中会有泪水与苦涩,也不乏欢笑与感动,但在除夕这天,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式,所有的情绪都将被抛在脑后。我们与亲人携手,将一朵朵灿烂的烟花送上夜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那些不快与遗憾就与满天星光一同在灿烂中幻化成欢笑与激动。于是,在除夕夜的悠悠钟声里,我们放下沉重的背囊,不再奔波,不再彷徨,在家这个幸福的港湾,让疲惫的心灵小憩。下一个天亮,我们又将一身轻松地踏上征程,健步迈向崭新的未来。
我爱除夕,爱那漫天烟花的绚丽多彩,爱那久别重逢的感动幸福,更爱那放下一切的宁静温馨。我们又在除夕夜的守望中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等待我们的将是又一次华丽的冒险。我期待着,我能够带着一身荣耀,迎来下一个除夕。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难忘的除夕作文4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除夕作文400字左右 篇1爸爸,我们去吃年夜饭吧。除夕下午五点半,我们决定去安...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除夕的作文200字,欢迎大家分享。除夕作文200字左右 篇1今天是除夕夜,全家人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大家都坐在电视机前...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夕的作文300字9篇,欢迎大家分享。除夕作文300字左右 篇1令人喜欢的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我家也不例外。今...
腊八节作文200字左右 篇1今天是腊八节,妈妈说腊八节是要喝腊八粥的。于是我吵着妈妈说我要学做腊八粥。无奈妈妈只得教我了。首先我们去超市买了原料 :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 花生米100克,栗子10...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夕之夜的作文450字(精选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除夕作文450字左右 篇1除夕夜,爸爸带我和妈妈去爷爷家吃团圆饭。我们包了象征团圆的...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认真地为此写8篇日记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除夕日记4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除夕日记400字左右 篇1“嘭嘭嘭”伴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除夕之夜拉开了序幕。漂亮的烟火,瞬间的光彩,整个世界随着它们而沸腾。...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作文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军训心得1500字左右作文 篇1二营一张大合影拍完后,我就知道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军训也就结束了。军训之前很烦很讨厌军训...
除夕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又是除夕夜。那么除夕之夜作文600字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除夕之夜初中作文600字,欢迎阅读参考!除夕之夜作文600字左右 篇1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来临了,这一夜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夜晚。家家户户是多么快乐,多么激动,多么热闹啊!吃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