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更何况是面对51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无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态和角色并不能立刻进入现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刚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着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闹,再比如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说尿裤子了……
每一天的上课就好比打仗一样,常常让人觉得不能如鱼似水的遨游在课堂的海洋中。然而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后,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催使我们成长的.教育机智的体现,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做老师的应该要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孩子们。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薛老师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是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第三部分是平和辐射,收录了她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是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
首先要每天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她的博览来源于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上课声音要小而柔和。
以往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要心态平和,声音小而柔和。
再次,每天要不断地反省、思考。在这本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通过强烈的自我反省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最后要及时跟家长交流、沟通。
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
教书育人,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潜心修炼,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的声音。
只要做教师,就要常常提醒自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很艰难,唯其艰难,才值得争取!
——薛瑞萍
再次品读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思绪万分,细细品位其中的内容,感动于薛老师的执著与细致,更感动于薛老师朴素的语言,对孩子细心的呵护、对家长真诚的交流。这是一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事业的老师。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小不点,我便会心生柔软。由于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或许他们还不知道上课不可以乱跑,或许他们还不明白下课才可以去厕所,或许他们还不清楚什么叫做作业。面对这样的他们,薛老师却略带得意地说,“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
我很佩服薛老师能让调皮的一年级学生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学习,她说“我总提醒他们声音轻些再轻些,少用嗓子多用心”。这就是薛老师让我赞叹的地方—薛老师每天都让学生听音乐,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培养学生在音乐中修身养性。薛老师让孩子们听抒情柔美的轻音乐,听《春野》、《友谊地久天长》、《梅花三弄》等等。当悠扬的音乐响起,学生们很自然地就会安静下来欣赏美妙舒缓的音乐。这样,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使得小学生安静下来了。而且,还让学生们感受了音乐的魅力,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对我感触最深的也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她把这一组信叫做“请跟我来”,也就是意味着老师和家长同心合力地完成一年级小学生的教育任务。她说:“今后,关于孩子的读书,关于家长的读书,以及教学教育中的其他课题,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向您提出建议,仅仅是建议。如果您愿意,如果你真的很爱你的孩子——请跟我来。”同时她还要求家长都能写回信,互相交流。由此形成了第二个网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贯通了。——这也许是今日教育界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教育家长,教育家长怎么做好一个家长,怎样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成长。读过之后我颇受启发,不能忽视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所以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而且也学习薛老师的方式写邮件或书信的形式及时的跟家长交流,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我发现不仅孩子们习惯的养成提升较快,而且在教学中我也轻松了许多。
我深悟了教育的美丽源于用心去感悟。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碎烦、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在日复一日看似单调与重复的教学工作中,用心,才可能挖掘出快乐与幸福。现在我每天记着教学日记,发现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观察,每一天都能发现一些奇闻趣事,累并快乐着,这就是现在的我的生活状态。一位大教育家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做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仅如此,以后我也要试着用更轻柔的声音说话,老师的安静和柔和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
每次打开苏霍姆林斯基,每次细读苏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总会为之怦然心动,总会不时地被震憾。
在我的书房里,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部,有《给教师的建议》。读苏霍姆林斯基,我读得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总会忍不住玩味再三,当然,用苏霍姆林斯基来看今天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也会感觉很多很多的遗憾与无奈;用苏霍姆林斯基来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会感觉更多的不安与后悔!
我自是没有能力来整体地评价苏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苏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对教师、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真理总是简单的。我得到的第一个字是:实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孩子。就是那么实实在在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们清晰地感觉到才华的涌动,但我们看不到才华的买弄;我们清晰地体会到理性的精辟,但我们看不到晦涩的“学问”;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丰富,但我们并不感觉纷杂而烦人。
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无为的教师低首沉思,我们教了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的书,我们对教育产生了厌倦,我们对孩子产生了厌倦,我请你去马上去打开苏霍姆林斯基!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还感觉到教育的幸福!你会感受到教师在创造教育过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得到丰富;你会感受到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教者是那样的.幸福与强大!
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教育家”显得那么无力与乏味。说一句实话,我并不反对理论,但优秀的理论同样应该成为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对于教育理论书刊的众多的优秀的论文,从来都是能带给我们美妙的启迪的,从来就是能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的——我觉得阅读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精神发展相联系的话,阅读便会成为一件苦差使。更何况,时下实在太多的是拼拼凑凑的“论文”,即使并没有拼拼凑凑吧,我也实在不知道发表这些论文、阅读这些论文对于我们的真正的教育发展究竟有没有作用?甚至我颇怀疑它们的副作用。——我宁愿一次次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从那里去寻找灵感,寻找智慧,寻找胸襟,寻找精神!
《方与圆》一书主要从人的心态,意志,为人处事的原则,自我改造,思考创新,人生出击等方面,以“方”与“圆”两个矛盾对立面展开讨论,告诫阅读者方时亦可圆,圆时亦可方。读罢此书,运用到平时工作中也是十分受益的。
作为一名班长在平时的工作管理中,班组内的“小孩”遇到难讲话,不讲理的客户,往往情绪不佳,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告诉班组内的“小孩”尽量引导客户跟着你走,找到派单点,立刻帮客户反应。这个是“圆”的一部分。读完《方与圆》在面对此类难缠客户,我懂得光“圆”会“宠坏”此类客户,进而使他们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圆”的途中也要适当得“方”在规则法规以内的诉求可以满足,用“方”的态度告知客户他的要求不合理,也不合“规矩”。客户会感知到这是自身不合理的诉求,一旦客户动了恻隐之心,有些情况就不需要派单,只需要耐心的解释,以“圆”的方式告诉客户,让客户可以接受。“方”是一种态度,“圆”便是一种方式。“方”可以塑造专业形象,“圆”可以树立职业素质。
说到管理,我是个雏儿,但我相信通过努力,雏儿也有羽翼丰盈展翅高飞的一天。工作中,我是班长,生活中我是孩子的妈。工作中我常常将自己妈的身份带入班长的角色中,忽然班组内的“小孩”会有叛逆,会有言不听的情况。读完《方与圆》才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现有义务才能获得权利,在往后的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有自己的“方”也就是班内制度。在“方”以内的不可逾越,在“方”以外的可以“圆”,此处的圆就是以德服人,古人云:德让天下。在生活中关心班组内的.“小孩”在心理上给予正确的指导。方圆结合打造属于自己团队的人文。只有班组内的和谐才能让团队彰显自己的风光。
“方”是有棱有角的符号,在以“方”而治时难免会磕磕碰碰,此时在管理班组内出现触碰到“方”以外的情况下,作为班长不能再以“方”的态度去与之交谈,“方”与“方”的碰撞只会擦出火花。我应当以“圆”的身份介入。让其知道为何而错,错出何因,正确引导,让其内心知错。用“圆”的态度感化其,让其出现的“方”在与“圆”磨合中被打磨,棱角打磨后会变的圆润,也就向“圆”靠拢。圆与圆的结合才能滚的更远,方与方的摩擦只会造成折兵损将。但在管理中也不可一味求“圆”。太“圆”的管理,就像脚下的西瓜皮,让班组内的“小孩”容易滑倒,不受“地球引力”控制。再发现管理出现松动,太“圆”时,适时给予“方”的管理,让“滑倒”在途的成员及时踩到棱角,及时刹车。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最新小白船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叶圣陶爷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家,也是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先行者。记得两年前,我曾经在图书馆里借过一本他的《稻草人》,里面有一篇...
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看完作者写的作品时,心中有许多感悟。您也想了解写好作品读后感的秘诀吧?我已经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整理了以下信息:“救救你的钱包读后感”。...
一次,我去图书馆借书,碰倒了一本书,这本书正是《牛顿的故事》。当我看到这本书五颜六色的封面时,我很好奇。我拿着这本书,安静的坐了下来,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半小时后,我突然想起我是来图书馆还书的。我拿起书签,剪到28页。然后我去还书回家。回到家里,我费了整个晚上的时间,才把这本好书看完。牛顿有一次...
这篇文章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是作者亲自撰写的。它以记录个人经历的方式,提升自己的阅读信仰。通过阅读,您将会明白为什么“军事读后感”如此与众不同,所有的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请务必慎重做出决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四世同堂》读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抗争的年代与不屈的灵魂《四世同堂》这部作品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他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北平人民的生活。展现...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最新红旗手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活动这让我不得不想起正在抗疫救护前线冲锋陷阵的白衣女战士!她们正用自己的果敢与牺牲、坚韧与智慧,渐渐压...
编辑为您整理的“蝴蝶梦读后感”将会让您增长见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会深深地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抒发出来,与他人分享。我希望这篇读后感能给您带来启示,也希望您将它珍藏起来!...
我们特意为你呈上“《小王子》读后感”。现代精神世界的贫乏需要阅读来弥补,这本作品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好书。读完后的感受是对书籍内容进行了综合思考和理解的结果。为了不遗忘重要信息,请收藏该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