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阿里山课件
阿里山课件

针对您的需求,我特地整理了以下信息:“阿里山课件”供您借鉴。作为教师,每堂课的教案和课件都需要精心准备,每位教师都要悉心制定自的教案和课件,因为教案其实就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展现。愿本文的有效技巧能协助您更好的解决问题!

阿里山课件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了解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时云雾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1、学生板书课题,并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学生自己板书并讲解课题的意思,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

(本篇课文是独立阅读课文,就是鼓励和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在课堂中也应作为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成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按固有的预习要求汇报。

(1)预习过程中,文章中的哪些词、句、段激起你读的欲望?

(2)预习过程中,文章中的哪些地方激起你查询资料的欲望?

(3)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值得你鉴赏?

(4)预习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的帮助?

2、汇报。

(1)汇报读的情况。教师在此处应该适当的点拨与指导。例如第二自然段中的“有些”,4个有些所引出的句子的感情处理就不一样;读后还可以询问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生会针对一些词句做出一定的解释,解决了字词。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运用读的各种形式,如大声读,默读,齐读等,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来,从而进行有效地积累。

(2)汇报查询的资料。读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查询到的资料给予充分的时间。例如有的就查到了阿里山的森林、日出、樱花等奇观的资料,就应该尽情地展示,有的查到了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解释,还有的针对课文中的内容查找的资料,例如“蓬莱仙岛”.汇报资料的过程就是学生扩展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格外的重视。

(3)汇报课文的可借鉴之处。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是让学生有意识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能感悟到什么,感悟多少都可以。可以从文章的用词、修辞、开篇、顺序、语言风格、中心等各个方面谈。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以体会云雾的特点。

(4)谈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这是答疑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做出回答,就让学

查看更多>>
阿里山课件(集锦5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阿里山课件(集锦5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阿里山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美的语言,体会真切的感情;

教学设想:

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我的设想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学生放手去体味,“与其告诉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如让学生饱含感情地读两次”(一位特别教师语)

3整体感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后提出问题: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要求用原文的词语回答)欣赏、思考、发言

1分组讨论: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完成目标一:寓情于景的写法)讨论、交流、思考、自由发言

2语文活动:我来做导游,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同游阿里山。(主要训练学生的口语及找出本文作者的行踪。完成目标二:移步换景的写法)讨论、训练、自由发言

3再次感悟阿里山的美:用幻灯片播放准备好的阿里山风景图片。(巩固本文的情感目标)欣赏

4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⑴先划出本文中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然后小组交流;⑵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思考、讨论、圈画及朗读

5拓展训练: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通过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训练、讨论、自由发言

1提出问题:⑴学完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⑵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综合、质疑、发言

1.把刚才自己画出的优美的语句补充到读书笔记本上去,并任选两句进行仿写练习;

2.完成《导学导练》上与本文的对比阅读。

阿里山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今天我们就到我国的台湾省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自学感知

1、要求:

(1)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

查看更多>>
2023山脉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记得为每堂课写好教案课件,有助于我们准备教学。接下来是栏目小编为您精选的“山脉课件”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山脉课件 篇1

授课内容

山脉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有根据地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点。

2.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3.能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4.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各种风蚀地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5.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造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像、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

(一)导课

谈话:山脉占地球陆地面积不足五分之一,它们是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在这些山脉中,有些是3亿年前形成的,被称为老年山脉;有些则是在6000多万年前才形成的,被称为幼年山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山脉。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探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1.看一些不同形态的山脉图片,讨论。

(1)说一说老年山脉与幼年山脉有何不同。

(2)想一想老年山脉形成初期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学生讨论汇报。

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有可能影响到山脉变化的自然力量。

3.根据假设,设计模拟实验来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实验一: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步骤:

(1)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边缘

(2)给玻璃片加热时,旁边的同学不要靠近,小心伤着。

(3)加热到一定程度,迅速放入冷水中。

(4)仔细观察,记下实验现象。

(5)正确熄灭酒精灯。

学生实验。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山脉的变化

1.山脉的划分。

在3亿年前形成的,被称为老年山脉;

在6000多万年前才形成的,被称为幼年山脉。

2.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步骤:

(1)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边缘

(2)给玻璃片加热时,旁边的同学不要靠近,小心伤着。

(3)加热到一定程度,迅速放入冷水中。

查看更多>>
2023山行课件

若您对未来有所好奇,笔者建议您不妨一读“山行课件”。在教学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出周详的教案课件,这也是每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教案编制的精良是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可或缺元素。愿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山行课件(篇1)

1.让同学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同学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五年级的同学终究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同学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

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同学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同学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指导同学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同学,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同学“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同学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同学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同学试着自身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同学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同学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身学懂。

这样,让同学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和时纠正。

4.让同学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欣赏意境是同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同学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同学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协助同学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

查看更多>>
阿里山课件
阿里山课件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阿里山课件、精选阿里山课件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