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杜甫草堂观后感
最新杜甫草堂观后感(精选五篇)

您在寻找好文章吗看看“杜甫草堂观后感”吧,您知道作品名的观后感怎么写比较得当吗?当我们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心中常常会有许多想法。何为观后感?我们观看完某部影片或连续剧、展览馆后,内心获得的感悟和思考而写出来的文章,写好观后感的“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请您认真研读本页所呈现的内容!

杜甫草堂观后感(篇1)

杜甫草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杜甫在唐代时建造的一处隐居之所,也被称作龙舒墅、秋莲庵等。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市西北郊,靠近青城山,建于唐朝贞元年间,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

杜甫草堂的建筑风格简洁朴素,富有自然之美,庭院内有池塘、竹林、花草,静谧雅致。在抗战时期曾经毁损殆尽,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重修,现在已经恢复了原貌。草堂内还陈列着杜甫遗物、文献资料和他的诗歌作品等文物,展示了杜甫的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

我来到杜甫草堂,深深感受到杜甫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和艺术创作精神。在这里,我仿佛听见了杜甫那激昂的诗歌声,感受到了他深沉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我走进草堂,甫家后人的细心布置和古代建筑的氛围为我展示了这位伟大文化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在这里,我了解到了他修身齐家、尽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这使我心中产生了无比的感动和激动。

草堂正门上方还悬挂着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书“绝妙好词”,这是对草堂的高度认可和对杜甫的赞誉。从这点来看,杜甫虽已逝世千年,但却始终是人民群众和文艺工作者心目中的文化巨匠。

此外,杜甫草堂的周边风景也格外美丽,翠竹掩映,兰花点缀,山石古朴,散发出浓郁的文化和历史韵味。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让我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温情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在这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历史和伟大的文学创作对我们的生命成长和精神提升所起到的无穷影响。杜甫草堂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与艺术的价值,进一步认识和接近杜甫这位文化巨人,更深刻地领悟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对待文化这一块的对话与交流更具有热情和责任感。

杜甫草堂观后感(篇2)

杜甫草堂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青羊区青龙街道。这里风景如画,环境优美,别有洞天,是一座值得珍视的文化古迹。

首先,在草堂外,我们可以看到一座朴素而雅致的楼阁,楼前有一片蓝天翠绿的草坪,远处的根雕石榴树枝繁叶茂,静静地挂着沉甸甸的果实

查看更多>>
杜甫草堂的日记4篇

写周记应该怎么做才更好呢?周记是把一周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的,许多孩子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进周记里。小编已经为您提供了相关信息,标题为“杜甫草堂的日记”,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杜甫草堂的日记(篇1)

杜甫草堂的日记

对于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杜甫,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打破了“唐诗派”的风格,同时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作为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文人,杜甫更多的时候更喜欢安静、幽静的环境,这也促使他在成都市西温的一个小院子里打造了一座明清风格的草堂,用以供自己安放身心和进行文学创作。下面,我们将通过“杜甫草堂的日记”,来一窥杜甫的生活与创作。

小院自种菜,苜蓿花已发。

流萤放白暝,微火燎江莎。

初夏时节,院子里的蔬菜已经开始茁壮生长,其中特别是一片茂密的苜蓿花,花朵已经绽放。晚上夜幕降临,流萤围绕着草堂飞舞,仿佛置身于仙境当中,令人陶醉。此时,杜甫又在院子里点燃微火,火苗闪烁,照亮了周围的江莎。

五月芙蓉开,杜宅有清琴。

可怜月明夜,不似此时人。

进入到秋天,五月里的芙蓉开始绽放,杜甫在草堂中奏了清琴,不禁让人想起他曾经说过的:“敲金击石,俱怀逸兴壮观欲。黄鸟海棠,悠然神往,离恨千重。”但是,即使是秋夜的月光如此明亮,也照不亮人心中的孤独之感。

霜景摇堂影,木落动窗声。

寂寂竟无冷,京洛白雪中。

进入到冬天,院子里的景象开始变得冷冽,没有了绿树和鲜花。寂静的草堂里微弱的灯光下,杜甫收集并放置着一根根落下的枯枝,神思飘忽之间,仿佛身处宁静且寒冷的京洛白雪之中。

草生垣隐处,桃发岸先花。

一曲三千首,何处听花狂?

春天,一群群的小草从院子里的垣墙中一点点生长,沿着墙壁逐渐攀爬到高处。此时,小溪旁的桃花已经开了,仿佛一股浩荡的洪流,先过旁边的岸,让人叹为观止。杜甫又拉起琴,吟诵起了“一曲三千首”的佳话,但又摇头自语:“何处听花狂?”生活中的美景,令文人深感心境不够,恨不能飞上天空,去追逐心中的理想之境。

总体来看,杜甫草堂的日记,描绘了一位文士从心灵深处所感悟到的心境之美。即使千年过去,那些在草堂里流传的旋律和思想,却仍在感染着我们的内心。

杜甫草堂的日记(篇2)

成都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故居,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这里的环境幽深、寂静。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石子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

查看更多>>
杜甫 堂成

《堂成》

作者:杜甫

原文: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注释:

1、堂,即草堂。成,落成。 2、背郭,背负城郭。草堂在成都城西南三里,故曰背郭。荫白茅,用茅草覆盖。 3、堂在浣花溪上,溪近锦江,故得通称江。江边原无路,因营草堂,缘江往来,竟走出来一条络,故曰缘江路熟。熟,有成熟意。俯青郊,面对郊原。堂势较高,故用府字。二句写堂之形势及所用材料。 4、此二句写草堂竹木之佳,语有倒装。顺说就是:桤木之叶,碍日吟风;笼竹之梢,和烟滴露。蜀人称大竹为笼竹。 5、此二句写草堂禽鸟之适。将:率领。罗大经《鹤林玉露》云:诗莫尚乎兴。兴者,因物感触,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非若比、赋之宣言其事也。故兴多兼比、赋,比、赋不兼兴。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盖因鸟飞燕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此比也。亦兴也。 6、扬雄,西汉末年大赋家。其宅在成都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扬雄尝闭门草《太玄经》,有人嘲笑他,他便写了一篇《解嘲》文。扬雄蜀人,自可终老于蜀,杜甫不过暂居(他曾有诗: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所以说错比。但也不想像扬雄一样专门写篇文章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赏析:

杜甫于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这诗便是那时所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浦起龙有不同看法,他说:旧编上元元年(760)初置草堂时。今按:诗云桤林碍日、笼竹和烟,则是竹木成林矣。初筑时,方各处乞栽种,未必速成如此也。公《寄题草堂》诗曰: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又宝应元年(762)春有诗曰: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当是其时作也。因此,他把这首诗的写作推迟了两年。他的说法虽也有根据,但未免过泥。郭知达《九家集注》引赵次公云:桤林笼竹,正川中之物。二物必于公卜居处,先有之矣。说初置草堂时原就有此二物,是很有可能,也是符合实际的。《卜居》诗说主人为卜林塘幽。可见从一开始,草堂周围就有林。杜甫到处向人乞求各种树苗,不过嫌林木不够多,并不能证明这里就没有林。据《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一诗,还可以知道,当初置时,草堂旁边还有一棵故老相传二百年的大楠树。再从会诗的语气和情调来看,也和初置草堂时吻合。

查看更多>>
杜甫 后游

《后游》

作者:杜甫

原文: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

1、后游:重游修觉寺。 2、怜:爱。 3、暄:暖。 4、此:指修觉寺。 5、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赏析: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篇景象鲜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象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查看更多>>
杜甫草堂观后感
杜甫草堂观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杜甫草堂观后感、精选杜甫草堂观后感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