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法治中国观后心得
中国通史观后感

您知道观后感大体分为哪几个部分呢?我们喜欢电影,是因为我们明白生活不能像电影那样乐观积极,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能激发人内心的共情。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中国通史观后感是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一些信息,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通史观后感 篇1

在《中国通史》的世界里游历了一番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感受到了在长江与黄河的孕育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怎样诞生的。

中国文化的魅力是随处可见的,比如你吃饭用的筷子,过年长辈给你的红包、压岁钱,你在课本上见到的汉字……它们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离不开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离不开我们的传承,它丰富多彩而又高深莫测。

在《官制》一章,吕思勉先生提到:“人的见解,总是较时代落后一些的,时代只有新的,而人之所知,却限于旧。“我感触颇深,也十分赞同这个观点。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越来越兴旺发达,很多老人却还认为:女人就应该好好待在家里。可是女人不是一样能够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吗?这只是有的人不能与时俱进罢了。

我觉得《语文》一章十分有趣:“中文构字,旧有六书之说,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又说:“转注是增加字的一种方法,假借是减少字的一种方法。”我有些不明白,去百度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转注”是有相同意义的几个字,“假借”是有多个意思的一个字,我恍然大悟,原来语文有着如此大的学问。

诸如此类......

吕思勉先生用自己毕生的学问,写出这本《中国通史》,把中国文化展示给了每一位读者,他让我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敬佩之情。让我在不同朝代看到了祖国大地的风光,让我在战场上看到了战士的勇敢与坚强,让我在京城看到了儒生们穿着长袍,下棋、评茶、奏琴,聊着更多的往事……

中国通史观后感 篇2

这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是高度浓缩的“中国通史纲要”,能用234个字勾勒出一部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轮廓,实在是难能可贵,孩童时期如果能够背诵下来,会受用终生。

中国古代史的划分,宋元明清时代属于近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是中古时期,夏商周秦汉时代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时代是太古时期,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 了。中国远古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属于神话传说阶段,没有文字可以考证。

现代科学认为,地球是在50亿年以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以前出现的,人 类是500万年

查看更多>>
中国路观后感14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推荐你看看以下的中国路观后感14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中国路观后感 篇1

内容简介: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他的洞见 我们的反思转自11.01.26东方早报 文:石剑峰 寻路中国 [美] 彼得·海斯勒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出版 33.00元 网络上最近流行这么一段话:“当美国的新兴城镇刚刚开始成型时,第一拨居民往往是商人和银行家,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律师。当人们还在住帐篷的时......

寻路中国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 当我初次读彼得.海勒斯的这本《寻路中国》时,感觉到一些迷失:如此荒谬的中国现象,在我看来曾如此习以为常,也许麻木才是这个高速发展高速抛弃的时代最荒诞的事情。 如果要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这本书,我想首先这是本有趣的书。在书中的第一部......

中国路观后感 篇2

回想那段屈辱的历史,华夏的大门被炮火生生的轰开,古老的文明开始散发着血淋淋的海外气息,中国神圣的土地上被黄头发绿眼睛的妖魔所侵占为了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中国付出了怎样惨重的代价啊!国破家亡,山河破碎,饥骨布地,哀鸿遍野。 回想那段峥嵘的岁月,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发出了自强的呐喊,不屈的中华儿女抬起了高傲的头颅,在迷茫中探索,在流血中实验,一次次,一代代,铸就了中华儿女不灭的龙魂,点燃了实现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大全

1、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3、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4、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5、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7、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8、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9、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11、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推荐理由:后羿的勇敢值得人们敬佩,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这个神话故事堪称经典,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知道和了解的。

1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13、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1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15、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16、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17、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1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19、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21、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22、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23、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24、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25、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26

查看更多>>
感动中国观后感11篇

观后感,就是我们的感想和感悟化成的文字。复杂的心理活动要用观后感的形式才能呈现出来,写观后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你是否对写作品名观后感感到毫无头绪吗?下面栏目小编为您呈送了“感动中国观后感”主题的相关内容,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张玉滚,和许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一样,拿着最少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活。然而和那些普通教师不一样的是,他本就生长在这片大山里,在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却只因校长的一句挽留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到自己曾就读过的小学当教师。

他,一个人扛着给学生们买的书走过崎岖的山路,一个人教五个年级的多门课。为了改善学生们的伙食,他让妻子辞去工作来学校食堂当义工。作为一名老师,他无疑是十分敬业的。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敢于作出这个决定的勇气。哪一个人没有年轻气盛的时候,又有哪一个人没有自己一直想实现的理想?然而同样是很年轻的他,却在离自己的成功最接近的时候,选择暂时搁下自己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去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

然而,在一次为学生送书的途中,意外的事故使他年幼的女儿夭折了。在失去至亲的巨大痛苦之下,他也坦言想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不想看到这里的一切。我想这座大山的确亏欠他太多了,即使他真的离开这里也没有人会责怪他的狠心。有哪一位父亲可以无视曾经夺走自己女儿生命的土地?可在村民们的安慰劝导下,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可能是想弥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他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子女一样好。他用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失去女儿的痛苦,用满腔的热情更无私地投入教学之中,即使提起女儿的过世仍是止不住泪水的流淌,仍是更坚定地握紧手中长长的教鞭。

艰苦的环境和忙碌的工作使岁月早早地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使他远不如那些同龄人看上去精神饱满的样子。可提及教学,他却又提起了精神,在现场唱起了自己在音乐课上教学生们的歌,简单的音节构成了最朴实、最美好的乐章。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学生们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我想象到他在年轻时站在山顶,用渴望的目光眺望山外的模样;想象到他在深夜为女儿的过世撕心裂肺的哭喊,却苦苦纠结是否要离开大山的模样;又想象到他耐心地为学生讲解山中植物的知识,带领他们大声朗读课本的模样……再细细品味他说的话,的确,他为了帮助星星迎来曙光放弃了自己的白昼,在黑夜里做着一轮明亮的月,只要

查看更多>>
法治中国观后心得
法治中国观后心得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法治中国观后心得、精选法治中国观后心得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