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你对写范文的格式规范掌握了多少呢?单位可能经常会下达文档撰写任务,我们在不知道怎么下笔是一般都会去阅读范文,为了满足您的需要我整理了以下信息:“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篇1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组合,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用简明的方式表达出来。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方程式,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方程式进行总结。

1. 双原子分子离子方程式

双原子分子离子方程式描述的是两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这种方程式的一种常见形式是:a + b → ab。其中,a和b可以是原子、离子或分子。这类方程式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氯化钠的生成:2na + cl2 → 2nacl。这个方程式表示了两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形成两个氯化钠分子。

2. 酸碱反应方程式

酸碱反应方程式描述了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一般形式为:酸 + 碱 → 盐 + 水。其中,盐是由酸和碱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方程式是:hcl + naoh → nacl + h2o。

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描述了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这类方程式的一般形式是: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物 + 还原物。例如,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的方程式是:cl2 + 2nabr → 2nacl + br2。

4. 燃烧反应方程式

燃烧反应方程式描述了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水的过程。一般形式是:燃料 + 氧气 → 氧化物 + 水。例如,乙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程式是:c2h6 + 7o2 → 2co2 + 6h2o。

5. 配位化学反应方程式

配位化学反应方程式描述了配位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这类方程式的一般形式是:金属离子 + 配体 → 配位络合物。例如,铁离子和氰化物配体形成亚硝酸铁的方程式是:fe2+ + 6cn- → [fe(cn)6]4-。

高中化学方程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常见的方程式包括双原子分子离子方程式、酸碱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燃烧反应方程式和配位化学反应方程式等。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

高中
查看更多>>
化学方程式课件热门10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师的成功备课离不开完备的教案。感谢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备课教案指南”,热烈欢迎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与您的需求相符!

化学方程式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习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提出的总是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问题导思,产生学习兴趣。

[投影]例一:写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试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每 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试着完成例一的各个填空。

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或模仿着学习。

[投影]课堂练习(练习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完成练习一

及时巩固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式量找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我人可以由已知质量计算出求知质量,这个过程称为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

领悟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

[讲解]例二;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讲述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解](1)设未知量

(2)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议程式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经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答

随着教师的讲述,自己动手,边体会边写出计算全过程。

设6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22克co2。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00字

时光流转,根据学校上级的安排,我们应该对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了,工作总结可以对以往的工作实践进行回顾和分析,帮助我们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对今后工作计划是工作总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那么教学工作总结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励志的句子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1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关乎高考成绩。为了提高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开学初对高三化学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的把握,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把握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更是作为高三老师的一个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全国及本省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或者本省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作为福建省新课程的第二届,研究去年的高考的特点尤显得重要。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思想和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新科技和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源。除了

查看更多>>
高一化学学习总结(8篇)

什么样的范文值得借鉴?在处理文档之前必须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计划,网络范文可以称之为我们的写作“参谋”。范文的逻辑性是我们可以效仿的标准,励志的句子不辞辛劳精心编辑‘高一化学学习总结’助您终身受益,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高一化学学习总结(篇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

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一切燃烧反应;

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③酸碱中和反应;

④铝热反应;

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等也是吸热反应;

④水解反应

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

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

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表达式:___________。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

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精选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