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模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课件模板”,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在摘抄好词佳句和练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人们和总理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

⑴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错的字并且多读几遍。

⑵ 指名读(中等生、差生)。

⑶ 齐读。

⑷ 标一标。

2、复习课文:

师: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是因为_______。是呀,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还做了精心的准备。让我们带满腔的热情再来读一读一二三自然段。

(齐读)

二、学习第四、五段

学习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

1、看图说话,感知情境:

师:看,和蔼可亲的周总理满面笑容地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图),这就是当时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当时的周总理是怎样子的?

(观察穿着和表情)

3、作者也把周总理当时的样子用文字给他描画出来了。请你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一想:你觉得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一些地方看出来?

三、品词析句,促进感悟

其实不仅仅总理的穿着让人们感觉到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他的可亲可敬。读一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这样的句子:

1、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⑴ 从哪些地方你能感觉到总理的可亲可敬?

⑵ 出示资料,自由读。

⑶ 有没有和他一样找了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和他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读完了之后,还有没有补充的?

⑷ 带着对总理的崇敬之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⑴ 简单介绍泼水节。

⑵ 启发想像,进行写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身上,祝愿

查看更多>>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推荐五篇)

教案课件构成了我们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们每日都会精准及时地完成教案课件的编写。详尽的教学教案可以辅助教师掌握到课程知识的深度发展。现在,请随着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一同深入探索“难忘的泼水节课件”的相关知识,不妨将此页面收入藏夹,便于您随时查阅!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第一课时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第二课时

复习

1、用开火车、抽读等方式复习词语。

2

查看更多>>
泼水节课件优选4篇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泼水节课件优选4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泼水节课件 篇1

一、教学目的: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

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三、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会认会读本课生字。

一、谈话导入: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并圈画出生字。

三、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小组合作,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也可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如: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4、检查识字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读长句,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

查看更多>>
难忘的一课课件4篇

如果您对该话题感兴趣励志的句子编辑建议您不妨阅读一下难忘的一课课件,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改进的重要工具。

难忘的一课课件(篇1)

关于《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回到祖国已有整整十年。同时,澳门回归也有八年之久。香港、澳门这两个游子历经沧桑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是,我们的宝岛台湾至今都未真正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她也在六十年前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统治,实现了光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台湾的那所乡村小学,与他们师生共上一堂──《难忘的一课》(齐读课题),看看在那个风云年代的课堂里发生了什么事?

2、读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进入课文,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做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忘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

3、读读想想:

你解决了哪些疑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把你问题记录下来。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整理问题:

师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当众朗读。

(简单的当场由学生解决,比较难的留待待会理解课文时解决。)

2、深入阅读:

⑴ 出示思考题: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要求:

① 细读课文,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哪几次?

② 再读,想一想,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③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请同学们自由学习课文,可独立阅读也可合作学习,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你们所提的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⑵ 学生读文、讨论(师巡视)。

⑶ 汇报交流(从全文整体汇报)。

【教学反思】

以上是《难忘的一课》前半段的教学流程。初看起来,这部分设计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当时课堂上所发生的让我记忆犹新。比如课始时让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后,要求他们初读课文解决疑惑,进一步提出问题,并把问题整理。这时的个人阅读和小组交流都达到了最佳状态。学生们一改往日被迫读书的状

查看更多>>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难忘的泼水节课件、精选难忘的泼水节课件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