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平均分课件
平均分课件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平均分课件”,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平均分课件 篇1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知道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会操作、会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感知、学习习近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学生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分圆片,分座位等等”。我们数学课上也有 “分”字,里面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熊大知道要研究“分”,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带来了什么?(展示)

把这6个桃分成2堆,你想怎样分?

请小朋友们用圆片代替桃,一边分一边说。

⑴ ○ ○○○○○

⑵ ○○○○ ○○

⑶ ○○○ ○○○

这三种分法中,你们为什么都喜欢这种?

揭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追问。

3.每份同样多,还可以怎样把6个桃平均分?可以分一分,说一说,师在黑板上分。

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论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为什么萝卜图不是平均分?怎样做,它就是平均分了?

二、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学习例2。

熊大: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读题,你读懂了吗?每只小猴分2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朋友们到书上的图中分一分,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一生上黑板操作,边说边圈。一生上台演示。

小结:8个桃,每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试一试”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学生分,汇报。

比较上面几种分法,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小结体会:都是12根小棒,几个几个地分,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回顾这节课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

查看更多>>
平均数课件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均数课件",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平均数课件 篇1

教学理念

在学习中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讲解、自己动手、自己小结的思想,培养他们主动的学习意识和创造精神,平均数的综合运用。

预设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能正确求某一种相关数量的平均数。

2、 通过实际计算,进一步知道平均数这个统计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学生择优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作业纸。

教学板块

教与学的预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

2. 小明的爸爸今年暑假准备带全家参加春秋旅行社组织的鹿鸣山风景一日游。安排小明去买票,小明来到旅行社售票处,只见窗口写着:

鹿鸣山风景一日游门票价格:

甲方案:成人每位120元,小孩每位40元。

乙方案:团体5人以上每位80元。

3. 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你理解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如果你是小明,准备怎样买票?

二. 引导探索,优化选择。

1. 出示例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方案。

让学生回答问题,引起参与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先尝试发表意见,初步知道选择买票的方法不同和参加旅游的人数有关。

(1) 成人7位,小孩3位,怎样购票合算?按甲方案购票平均每位多少元?

(2) 成人3位,小孩7位,怎样购票合算?按甲方案购票平均每位多少元?

2.首先,你要明白这两种方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团体购票与个人购票)

3.怎样计算甲方案平均每位多少元?

4.如果按甲方案购票,下列各种组队情况平均每人多少元?

请大家独立完成作业纸上的表格一。

5.怎样比较两种方案?

6.什么情况下按甲方案买票省钱?(小孩人数多,成人人数少)

什么情况下按乙方案买票省钱?(成人人数多,小孩人数少)

7.除甲乙两种方案以外,还有什么另外的方案吗?

三. 巩固练习,应用规律。

完成练习纸作业。

四. 课堂小结,深化提高。

1. 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根据给出的优惠措施,买票时一般情况下要考虑哪些因素?(总人数及团体的构成)

3. 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体会?

小组合作

查看更多>>
角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角平分线的性质课件”,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角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探究问题的兴趣、有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2.利用ppt创设情景:

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探究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组同学交流,找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纠正答案)

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你的结论.

思考: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由学生讨论汇报)

2.练一练:(1) 下面四个图中,点p都在∠aob的平分线上,则图形_____ 中pd=pe.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角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篇2

角平分线是指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平分线的心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2.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活动一:教材p48思考

展示点评:相等的边有哪些?图形中隐含的条件是什么?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为什么要用“大于mn的一半为半径画弧”?

小组讨论: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依据是什么?

反思小结:理论依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查看更多>>
2023平行线课件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23平行线课件”,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平行线课件 篇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平行线的特征。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是“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可以说这节课的知识贯穿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是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初步运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的特征:由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且能将平行线这三条特征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线的三个特征与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的区别和混合应用。

四、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再加上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训练,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复杂图形的分析,以及与平行线条件的区别和综合运用,因此,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学生的大量练习,使他们能慢慢的体会和掌握这种逻辑思考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动手操作、探索讨论、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如下环节:

一、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平行线的条件,导入新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平行线三个条件的运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二、通过学生的测量探索出平行线的三个特征;

三、通过练习题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其特征和条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平行线课件 篇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平行线,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判断平行线的关系,并正确运用相关定理和性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查看更多>>
平均分课件
平均分课件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平均分课件、精选平均分课件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