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余数教案
2024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健全教案制度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下“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建议是基于我的经验和知识仅供参考!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分析、比较的能力。

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果盘、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你来说我来猜”的小游戏。老师画出红黄蓝三个颜色的气球,并标上数字3,告诉同学们后面的数字依次轮回红黄蓝颜色,现在你们可以任意说一个数字,我就能猜出它相对应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之后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游戏,师说,几次我猜对了吧。为什么我会猜的这么准呢,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动手操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二)出示7颗草莓图。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和……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5.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同学们,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14……根小棒又会出

查看更多>>
数一数教案收藏

导师每次上课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认真规划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每位导师每天必做的事。制定教案时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和需求的信任和尊重。栏目小编为了关心您的需求,不怕辛劳地编辑了“数一数教案”。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魅力,感受文字的灵魂!

数一数教案 篇1

学前班数学《数一数》教案

导言

学前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为了提高学前儿童的数学启蒙水平,我们开设了《数一数》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并培养他们数学思维的基本能力。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学前班数学《数一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数字:通过游戏和实物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和认读数字,掌握1-10的数值和大小关系。

2. 引导学生进行数量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和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量感知和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简单的数学思维: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培养学生的分类、排序和对应关系的能力,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的认知

(1)引入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数字的魅力。例如,可以使用数字卡片和数字娃娃,让学生根据指令将数字卡片和对应的数字娃娃进行配对。

(2)数值的认读:利用数字卡片、数字拼图等教具,让学生逐渐熟悉并认读1-10的数字。

(3)数值的大小关系: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比如使用的物品越多数字就越大,物品越少数字就越小等。

2. 数量比较

(1)数量的感知:通过将一组物品分成两份,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数量的差异,帮助他们形成数量的感知。

(2)数量的比较:利用教具,让学生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的大小,例如通过对比两个桶里的水果数量多少等。

(3)数字与物品的对应: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让学生将数字与物品进行对应,比如将1-10的数字与相同数量的物品配对。

3. 数学思维培养

(1)分类和排序: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将一组物品按照指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例如将不同颜色的积木进行分类,将不同大小的球进行排序等。

(2)对应关系的建立: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建立物品和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能力,例如通过将物品放入对应数量的盒子中,或者将数字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上等。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有

查看更多>>
因数和倍数教案

编辑针对您的需求精心打磨出一篇内容完备的“因数和倍数教案”,请相信本文的内容可以带给您不少的收获和启示。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课件如果写好,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在探索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对辨析、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整除的两种读法等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探究目标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1.操作激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2.全班交流。

1×12=12、2×6=12、3×4=12

12×1=12、6×2=12、4×3=12

12÷1=12、12÷2=6、12÷3=4

12÷12=1 、12÷6=2、12÷4=3

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汇报。

师:(指着第②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查看更多>>
数学教案

关于“数学教案”,我特别为您精心准备了相关内容。我们所提供的方案仅供您参考,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应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编写每个教案课件。教案课件的完善工作,对于新教师尤为重要,必须认真对待。

数学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些内容,整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在生活中学习新知、感悟计量单位,让孩子在生活中触摸数学。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孩子主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进行梳理、归类,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这些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设计各个层次的练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各种量相邻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大小。

3、能正确地进行名数之间的改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 欣赏日记,揭示课题

同学们,五一长假,六(1)班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一生朗读日记),听了这篇日记,你觉得文中出现较多的是什么?

对,里面有很多的量。比如:长度、面积、时间等等,其实,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板书:量的计量单位)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量,每天都在接触各种计量单位,新课的出示显得非常自然]

二、 检查自学结果,整理计量单位

1、师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量的计量?

2、 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呢?

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板书)

教师出示一根线段、1个1立方厘米、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磁盘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些是指长度,哪些是指面积?

(2)、猜一猜:(投影出示)

a、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b、用棱长是1厘

查看更多>>
余数教案
余数教案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余数教案、精选余数教案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