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绝句古诗(编辑 星际迷航)春天象征着希望,历代诗人都曾赞美其美丽,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景的绝句,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如需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小编!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3.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4.春 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谭嗣同《望海潮·自题小影》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6.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7.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佚名《出车》
8.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9.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10.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何逊《边城思》
11.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
1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3.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14.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15.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16.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2.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4.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
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6.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7.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8.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9.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10.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张来《春日》
1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2.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13.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杜审言《渡湘江》
1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1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6.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石孝友《好事近》
17.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李益《上洛桥》
18.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19.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
2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1.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22.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23.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杜甫《春运》
24.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2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长歌行》
7.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其一》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9.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10.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河畔草》
11.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12.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1.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新雷》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9.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0.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一、导学
1、情景(问题)导入
【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2、目标导学
⑴、掌握生字词,文常
⑵、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⑶、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概括好五幅图。
二、自学
【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烘托()披着蓑()
抖擞()()朗润()()鸟巢()
撑()伞嘹()亮赶趟()儿宛()转
窠()巢应和()黄晕()
2、
6、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出生江苏东海。是我国现代的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助学
(一)读春:
春天,是那么的美丽,现在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朗读指导:
①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感知课文:现在我们先听一段朗读录音,然后再跟着音乐一起朗读一遍课文,注意朗读的语调、停顿、感情。
1、教师播放录音,全班一起静听或是跟读录音朗诵。请大家放松心情,发挥想象,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2、听完录音,播放音乐(班得瑞《春野》),创设舒缓的情境,全班齐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3、全班朗读完毕之后,再请学生举手分段朗读。(教师给予评价)
4、学生读完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
教师提示: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要读准字音,口齿清楚,吐字有力,而且是自然流畅地读出。体会感情,把握重音、停顿、速度、抑扬等。朗读时语势多扬少抑,用声多轻少重。开头要读得欣喜,充满生机。中间部分则需要精雕细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段可以读得俏皮、活泼。“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几句要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春天的味道、春天的声响。结尾的三段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作者讴歌春天、热爱生命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升华。因此,“娃娃”要读得轻些、高些,略有虚声。“小姑娘”则用高而明亮的声音来表现她的快乐、活泼。后一段,要加强吐字的力度和气势,声音洪亮、有力。
教师示范重点语句的朗读。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二)赏春:
课文整体把握: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把学生分成为6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课文1-3自然段;第二小组第4自然段;第三小组第5自然段;第四小组第6自然段;第五小组第7自然段;第六小组8-10自然段。)
提问:
1、读完课文,大家说一下朱自清都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互相探讨总结,并把本小组的成果写在黑板上。
五分钟后。请各小组代表呈现本组答案。
2、作者又是怎样形容他们的呢?(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写在黑板搬上的点小组回答并,要小组派一个人到黑板上写出。)
第一组
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
小草:钻嫩嫩的绿绿的(春草图)
第二组(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第三组(春风图)
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
牧童:短笛成天嘹亮地响着
第四组(春雨图)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农民:披着蓑房屋:稀稀疏疏静默
第五组(迎春图)
风筝:渐渐多了孩子:也多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赶趟儿似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六组
娃娃——小姑娘——青年
要求每个小组读出所找词语的句子。
3、请每个小组标出的课文线索。
每个小组把自己的结构图写在黑板上,并解释原因。
合并同类项。
教师要给予指正和肯定。找出线索图,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为第二节课的深入解析做准备。
线索:盼春——绘春——颂春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
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颂春)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后,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待与喜悦,采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绘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细地观察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有趣。
“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以三个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4、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具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
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
点拨: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出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另外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后我们再一听一段朗诵录音,播放PPT,让学生边看边听(也可以跟读),把春天的气息带入课堂。要求每一个小组认真听,稍后要每一个小组朗诵自己负责的部分。
全班一起听录音,各小组按次序,有感情地朗诵。配乐(班得瑞《春野》)。
本节课小结:这节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用范读、配乐、图片展示等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采用分小组的形式,发挥大家分工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讨。
四、用学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xīnrán()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鸟儿将cháo()安在fánhuānènyè()当中,高兴起来了,hūpéngyǐn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yǜn()的光,hōngtuō()片安静平的夜。
⑷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着,戴着lì()。他们的房屋,xīxīshūshū()的,在雨里jìngmò()着。
2、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出来吗?
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赶趟儿
软棉棉喉咙吹面不含杨柳风舒活筋骨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五、评学
1、填空
①《春》由________春、绘春、________春三部分构成,其中“绘春”又是由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五幅画面构成。
②《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给我们展示五幅图画,你分别给这五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春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置作业:①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②各小组在找出自己所负责段落中找出,自己认为美、精彩的句子画出来。可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词语特点等多角度分析,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③建议:大家如果感兴趣,课下可以自己家里拍摄的关于春天的DV、照片或是绘画拿过来分享一下。
4、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一、导学
1、情景(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春,赏了春,这节课,我们要随着朱自清的笔墨,品味春天,领略春天的美!
2、目标导学
⑴、赏析语言,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⑵、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1、
二、自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用"我认为_________这句美,因为________”的形式说话.
学生分小组读,说感受.
如:我认为“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这句美,因为写了草的动态和颜色.
我认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美,因为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
我认为“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句美,因为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表达对春雨的喜爱。
我认为“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这句美,因为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尤其是特点抓得很准.今后同学们也要向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助学
品味课文。(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
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
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
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
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
3、春草图(第3自然段)
①第3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②这一段用词非常准确。试举例说明。
明确:
A、“偷偷”,这里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
B、“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
C、“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
D、“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到春草的勃勃生机。
E、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用了“坐”“躺”“打滚”“踢”“赛跑”“捉迷藏”等动词。侧面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F、“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③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
4、春花图(第4自然段)
①讨论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明确: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同时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②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
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颠倒。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一一对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
④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⑤“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⑥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
⑦“遍地”和“杂样儿”从什么角度写野花?
明确:“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富。
⑧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明确: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5、春风图(第5自然段)
①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
※解说:六种感官角度: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感觉。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②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是一种修辞。“吹面不寒”写春风的温暖;“杨柳风”(拂动杨柳的风)写春风的柔和。
③“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比喻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④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呢?
明确: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
⑤这些味儿和前文的“春草图”“春花图”有没有关系?
明确:“青草味儿”照应了“春草图”,各种花的香照应了“春花图”。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总的是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
⑥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作者是怎样化无声为有声的?
明确: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
四、用学
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呼朋引伴[]
A.指引B.牵引
C.引申D.招引
②欣欣然张开了眼[]
A.然而B.的样子
C.这样D.对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A.计算B.主意计谋
C.打算D.策略
④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声音相呼应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
C.和谐D.和悦
3.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4.“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的________。
5.“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
五、评学
1.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
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⑵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阅读。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⑴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
⑵注音:窠巢()清脆()
⑶解词:卖弄:宛转:
⑷这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⑸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5个字)。
3、布置作业:①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②各小组在找出自己所负责段落中找出,自己认为美、精彩的句子画出来。可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词语特点等多角度分析,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4、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子写“秋天”,突出秋天的特点。
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古诗出处::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2、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古诗出处::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出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古诗出处::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诗出处::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6、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古诗出处::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7、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古诗出处::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8、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古诗出处::查慎行《晓过鸳湖》
9、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古诗出处::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0、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古诗出处::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1、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古诗出处::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2、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古诗出处::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古诗出处::王维《山居秋暝》
4、造化可能偏有意。——古诗出处::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5、长于春 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古诗出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古诗出处::杜甫《春望》
7、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古诗出处::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8、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古诗出处::杜甫《绝句二首》
9、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古诗出处::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10、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诗出处::李华《春行寄兴》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古诗出处::杜甫《春望》
2、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古诗出处::苏轼《和董传留别》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古诗出处::孟浩然《春晓》
4、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古诗出处::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古诗出处::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6、风前欲劝春光住。——古诗出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7、东城渐觉风光好。——古诗出处::宋祁《玉楼春·春景》
8、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古诗出处::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9、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古诗出处::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10、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古诗出处::张敬忠《边词》
春江花月夜二首
[唐代]张子容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珮,仙妃难重期。
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翻译
隋炀帝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占有重要地位。亡国之君,多被毁誉。他“好学,善属文”,并写得一手好诗。,被评价为“词无* 荡”,“并存雅体,归于典制”(《隋书·文学传序》)。其存诗中乐府显然是承袭梁陈诗风,较有名的有《春江花月夜》二首。
凡读过诗文的人,几乎都知晓唐代张若虚写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隋世祖在张若虚之前早就写有《春江花月夜》。这诗题原为陈后主(叔宝)所创,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是陈后主所作艳曲之一,原词早已失传。隋世祖曾以此题作曲,内容看上去并无新意,其实颇有些刚健的佳句,讲究对仗和声韵和谐,雅味正声。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是本题现存最早的两首之一。其后才有唐朝张若虚的同题诗《春江花月夜》。杨广此首借题生义,一扫艳媚。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动”是水波不兴。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如果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写春江花月夜景是受到本篇启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花开景色这方面,具有开先河之功,起了示范之用。诗中一个“满”字写出了花多无隙、簇簇挤挤之状。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佳句描绘了一个绝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拥星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启发了张若虚的灵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脱化出:“海上明月”的优美诗句。“潮水”这一意象又启示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极为阔大的春江意境。
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从他的现存另一首《夏日临江》亦可看出此风。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这首描写夏日江边景观的五律,中间两联不仅工对严整,声韵和谐,而且意境优雅,耐人寻味。尾联抒发了作者观景的浓浓兴致及不尽的怅望之情。此诗可谓景美、意正、情浓、味雅,如同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的评价所说:“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
杨广的诗风对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的诗中佳句,常成为后世诗人模仿之,甚至袭用之,如《诗》(本篇见载于《笔麈》,可能原有诗题):“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诗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词家秦观在名作《满庭芳》词中几乎完全袭用。如其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袭用的例子。元代词家马致远作有一首名词《天净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亦是受上述杨广诗句的影响而化出的。
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与众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一种良好的风气。杨广诗风功不可没。隋炀帝虽在生活上是不被后人称道的帝王,但是在文学上确实正统的诗人。他诗中热爱扬州风光之情,赞颂扬州美景之功,当书之,当记之!
张子容简介
张子容,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唐代]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恁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注释
阮郎归:此词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中有题作“春景”。据明吴讷《百家词》之各种抄本《南唐二主词》,此词调名下有注:“呈郑王十二弟”,篇末有注:“后有隶书东宫书府印。”郑王:李煜弟李从善。
吹水:《乐府雅词》《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中均作“临水”。《阳春集》中“吹”下 注云“别作‘临’。”日衔山:日落到了山后。衔,《花间集补》中误作“御”,包藏的意思。
是:《词谱》中作“自”。长是闲:总是闲。闲,无事,无聊。
落花:《阳春集》中作“林花”,注中云:“(林)别作‘落’。”狼藉(jí):形容纵横散乱、乱七八糟的样子。阑珊:衰落,将尽,残。
笙歌:合笙之歌。笙,管乐器名,用若干根长短不同的簧管制成,用口吹奏。
春睡觉:一作“佩声悄”。佩,即环佩,古人衣带上佩带的饰物。《墨子·辞过》中有句:“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悄:声音低微。
晚妆残:天色已晚,晚妆因醉酒而不整。残,零乱不整。
凭谁:《古今词统》《词谱》《花间集补》《全唐诗》等本中均作“无人”。《阳春集》注中所云:“别作‘凭谁’。”整翠鬟:整理头发。翠鬟,女子环形的发式,绿色的发髻。翠,翡翠鸟,羽毛青绿色,尾短,捕食小鱼。鬟,古代妇女的一种环形发髻。《古今诗余醉》《醉翁琴趣外篇》中误作“环”。
留连光景:指珍惜时间。留连,留恋而舍不得离开。光景,时光。惜:四印斋所刻词本《阳春集》中作“喜”。其他本《阳春集》中均作“惜”。朱颜:美好红润的容颜,这里指青春。
独倚阑:独自倚靠栏杆。独,《古今词统》《花间集补》《草堂诗余》中均作“人”。
白话译文
东风吹动春水,远山连接着落日,春天来了长期都很无聊。落花一片狼藉,酒兴也逐渐衰减,吹笙唱歌整日就像醉中梦里一般。
春睡醒来,明明知道晚妆已零乱不整,但谁还会去整理梳妆?时光易逝,朱颜易老而无人欣赏,黄昏时候只能独自倚靠着栏杆。
李煜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春雨
[唐代]徐凝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徐凝简介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1、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钱起《春郊》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4、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6、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杜甫《春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霄》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答问》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独步江畔》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1、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2、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笑渐不闻声渐悄。苏轼《蝶恋花春景》 4、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5、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刘长卿《喜李翰自越至》 6、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
1、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芳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下面我们来看看描写春天景的诗句,欢迎阅读。 1、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李益《上洛桥》 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3...
古往今来,诗人们对春天情有独钟。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描写春天的绝美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寄京师诸弟》 桃...
1、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2、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3、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
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描写春天的绝佳诗句。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在学过的古诗词中不乏有和春天相关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