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会专门去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你的脑海中对那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念念不忘?你不妨看看无名氏 桓灵时童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桓灵时童谣》

作者:无名氏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赏析:

童谣,就是儿歌。一般儿歌内容大都天真有趣而无深意,但经受住历史长河冲刷淘洗流传至今的这首童谣,却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含义深刻的精品。

桓、灵,指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这时,近四百年的汉王朝几经起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时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尖锐,政治更加腐朽。皇帝多是幼年登位(桓帝15岁,灵帝12岁),愚顽无知,外戚、宦官、官僚集团争权夺利,倾轧不休,朝政黑暗,贿赂公行,只有蝇营狗苟的黑暗官场,没有治国卫家的贤臣良将,童谣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

童谣的前两句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我们后人熟悉范进中举的故事,那种考试做官的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才正式开始。汉代科举主要方法不是考试,而是中的举即察举制度。举,推荐;察,考查。各级行政长官观察、发现并向上级推荐人才,朝廷加以考核、任用。当时主要科目有秀才、孝廉、贤良文学等。顾名思义,秀才一定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孝廉还要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突出品德,这样的人做官后才能政绩卓异。但事实正相反,推荐为秀才的根本没读过书,推荐为孝廉的竟和自己的老父亲反目成仇,分开另住,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么?

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具体的选官制度,后两句就概括了整个官场状况,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说的是:号称出身贫寒、道德高尚的官僚们,其实无恶不作、肮脏不堪,行为秽如污泥;号称能攻善战、出身豪门大族、不可一世的良将,遇到征战关头,却又胆小害怕,怯敌畏缩连鸡都不如。这就是说,整个汉朝的政治、军事各方面都腐朽透顶,已经维持不下去,走到濒临灭亡的边缘。事实上灵帝还在位时,导致汉朝覆灭的空前的农民运动黄巾军大起义(公元184年)就爆发了。

全诗纯用口语,通俗易懂,全摆事实,不着述评。最妙的是全用对比手法,并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社会批判意义不言自明。诗歌的节奏明快,前后两句各用相同句顿,使之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便于儿童传唱。当千家万户黄口小儿都在指责社会黑暗时,这个时代就差不多到头了。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扩展阅读

无名氏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作者:无名氏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

1、萧萧:寒风之声。
2、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飙风:暴风。
3、修修:与翛翛通,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
4、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

赏析:

读这首诗,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酝酿,劈头便为一派浓重的忧愁所笼盖一个苍莽悲凉的秋日,一场郁郁无欢的怅饮,本已令人愁闷难耐。何况还有那吹不尽的秋风,老是在帐外萧萧地响,更教人愁杀。秋风萧萧愁杀人,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怎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受这困扰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双重反问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对无非忧者、所闻无非愁叹这样的日子,真能耗蚀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来。难怪主人公要发出令我白头的幽幽哀叹了。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要问: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处之地。主人公既呼之为胡,可见他自己不是胡人。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对于初到塞外的旅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读到这里,读者便可恍然大悟: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谁不怀忧,那都是心揣着有家难归的万里离思的缘故。在这样的断肠人眼中,无论是飚风,无论是修树,触目间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雾。故此二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杀人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

如果说,忧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带给人们的,则是憔悴和消瘦。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飘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但诗人却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一位形销骨立的戍卒,就这样独伫于塞外荒漠,默默无语地遥望着万里乡关: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不是无语可说,而是心中塞满了愁思,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要描述这样一种痛苦之状,笔墨是难以胜任的。但人们在极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别活跃,笔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语。《卫风河广》的主人公,在眺望黄河彼岸的故国时,思归心切,就唱出了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之的奇句。而这首歌的主人公,为抒写胸中难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肠中车轮转这一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惊。也正因为如此,戍卒那离家万里的痛苦怀思,才以更强的力度震荡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

有人认为,《古歌》所抒写的,是游子天涯之感,恐怕不确。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它应该就是胡地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这正是《古歌》之类思乡之作产生的背景。这首歌熔抒情、写景于一炉,在秋风萧萧中抒写困扰戍卒的愁思;又将它融于异乡的修树、荒漠的飚风之中,变得更加蓬勃、纷扬;最后忽设奇喻,将其化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写,显示出汉乐府民歌在抒情艺术上已有怎样长足的进步。能够与它比美的,在汉代,恐怕只有长于抒情的《古诗十九首》了。

童谣诗歌


童谣诗歌

1、《滑滑梯》

滑滑梯,滑滑梯,
你先我后别着急。
上去好像爬大山,
爬了一级又一级。
下来好像坐飞机,
忽忽悠悠落到地。

2、《小蚂蚁》

一只蚂蚁在洞口,
看见一粒豆,
用力搬也搬不动,
急得直摇头。
小小蚂蚁想一想,
想出好办法,
回洞请来好朋友,
抬着一起走。

3、《爱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你,
从小养成好品质,
立志苦学长本领,
勤俭节约是美德,
光盘行动我先做,
环保卫士我们当,
文明素质在提升,
和谐社会新风尚,
团结友爱暖心窝,
儿女共圆中国梦。

4、《地图》

高山不见一寸土,
平地不见半亩田,
五湖四海没有水,
世界各国在眼前。

5、《蚯蚓》

身子细长相貌丑,
耳目手脚都没有,
日夜工作在地下,
庄稼人的好朋友。

6、《好少年》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拥有美好的中国梦,
勤学苦练我坚持,
勤俭节约是美德,
绿色环保我先做,
齐心协力做大事,
蒸蒸日上中国梦。

7、《小学生》

小学生,爱学习。
三字经,弟子规。
品质铸造中国梦。
光盘子,勤节俭。
讲卫生,懂礼貌。
文明铸造中国梦。

8、《好儿童》

新时代,新风尚。
中国梦,真美好。
好儿童,祖国花。
任在肩,理想远。
刻苦学,本领高。
尊师长,承美德。
爱幼小,团结好。
光盘子,倡节俭。
绿色美,环保先。
勤实践,四化现。
中国梦,定实现。

9、《小蝌蚪》

小蝌蚪,
细尾巴,
身子黑,脑袋大。
水里生,水里长,
长着长着就变啦!
多了四条腿,
少了细尾巴,
脱下黑衣裳,
换上绿裤褂。
咦!
变成一只小青蛙。

10、《我的中国梦》

当国歌响起,
我望着艳丽的,
五星红旗!
飘动的旗帜里,
舞动着我的中国梦,
它随着国家的强大,
正日益清晰。
我盼望,
大唐的盛世重现,
四海的和平使节来朝,
我们接待得,
力尽筋疲。
我盼望,
我们的人民富裕豪气,
拿出国不当做,
任何的问题。
我们的护照全球免签,
不管哪里,爱去就去。
我更愿看到,
在另一个宜居的星球上,
插上我们中国的,
五星红旗!!!

11、《我的梦,中国梦》

那可是秦时明月
大汉豪杰,千古的彪悍。
如虎如风的岁月
敢虽远必诛的非凡。
那可是魏晋的风流
宽袖长袍,流彩的玄谈。
王谢堂前的舞袖
有佳人隐士的容颜
那可是唐宋的繁华
彩釉青花,遍世的颂传。
唐宗宋祖的伟业
同李杜苏白的华章
那是如梦的中国
记忆里耀眼的光芒
只是沉寂的岁月里
一度枯黄!
我梦里的中国
汉是脊梁,唐时远扬
那一时的梦寐
道我少年强则国强的宏愿
我的梦,是中国梦
居世界之中
远百族而独秀
复旧日慷慨,观沧海横流
圆梦不惧梦远!

12、《蜗牛出门》

蜗牛出去串门子,
背着一间小屋子,
雷声隆隆下大雨,
蜗牛拍拍小肚子;
雨点来了我不怕,
我会躲进小屋子。

13、《水管哭了》

小水管,
低着头,
滴滴答答泪直流。
问他哭什么?
低头不开口。
你要替他擦眼泪,
快去拧紧水龙头。

14、《睡午觉》

小朋友,睡午觉,
幼儿园里静悄悄。
小花猫,懂礼貌,
不吵不叫也不闹。
走起路来轻又轻,
进屋谁也不知道。

15、《样样都吃不挑拣》

菠菜绿,萝卜红,
西红柿,水灵灵,
芸豆角儿像弯月,
茄子笑脸紫盈盈。
高梁、豆子粒粒圆,
小米粥儿黄灿灿,
蔬菜、粮食营养全,
样样都吃不挑拣。

诗经 桓


《诗经:桓》

绥万邦,屡丰年。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
克定厥家。
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注释:

1、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2、娄:同屡。
3、匪解:非懈,不懈怠。
4、桓桓:威武的样子。
5、保:拥有。士:指武士。
6、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
7、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
8、於:叹词。昭:光明,显耀。
9、皇:皇天。间:通瞷,监察。

译文:

万国和睦,连年丰收,
全靠上天降福祥,
威风凛凛的武王。
拥有英勇的兵将,
安抚了天下四方,
周室安定兴旺。
啊,功德昭着于上苍,
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赏析: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见《周颂-我将》一诗的作品赏析析字)。据《礼记-乐记》,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作有如下说明: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按,旧读崇下断句,非)。郑玄注解六成为六奏象兵还振旅也。而《毛诗序》云:《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孔颖达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习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则所述与《礼记》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经统有四方,则毛序孔疏谓此诗为武王伐殷讲武类祃之乐歌与原诗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带成王东伐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及远国使者,举行阅兵仪式,即所谓兵还振旅,以扬天子之威的史实,《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想信您读完无名氏 桓灵时童谣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下雨时伤感短句,愿您喜欢。

  • 宋无名氏《九张机》赏析

    《九张机》 ——无名氏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

  • 无名氏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作者:无名氏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

  • 童谣诗歌

    童谣诗歌 1、《滑滑梯》 滑滑梯,滑滑梯, 你先我后别着急。 上去好像爬大山, 爬了一级又一级。 下来好像坐飞机, 忽忽悠悠落到地。 2、《小蚂蚁》 一只蚂蚁在洞口, 看见一粒...

  • 诗经 桓

    《诗经:桓》 绥万邦,屡丰年。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 克定厥家。 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注释: 1、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2、娄:同屡。 3、匪...

  • 桓宽名言

    桓宽名言 1、辩讼愕愕然。桓宽《盐铁论国病》 2、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 3、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桓宽 4、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盐铁论》 5、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 6、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 7、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桓宽 8、春夏耕耘,秋收

  • 桓宽名言名句

    桓宽名言名句 1、信往而乖于今,道古而不合于世务。 2、闻正道不行,释事而退,未闻枉道以求容也。 3、故权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一家害百家,在萧墙,而不在朐邴也。 4、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远浮利,务民之义;义礼立,则民化上。 5、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 6、商鞅之开塞,非不

  • 桓谭名言名句

    桓谭名言名句 1、霸功之大者,尊君卑臣,權統由一,政不二門,賞罰必信,法令著明,百官修理,威令必行,此霸者之術。 2、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後教以禮儀,而威以刑誅,使知好惡去就,是故大化四湊,天下安樂,此王者之術。 3、書成,皆布之都市,懸置千金,以延示眾士,而莫能有變易者,乃其事約艷

  • 一封无名情书

    又是九月飞花的日子,天变得凉凉的,不时秋风扫过,掀起行路人的衣襟。我裹了裹身上单薄的衣服,反觉的身上更加冷,其实是我的心冷! 寒潇的夜空忽然传来泣笛的撕鸣,我忽然又想起记忆里想摸去又丝毫未褪消的你的身影。 记得我问你:你会吹笛子?你扬了扬头发优雅地说:会吹一点。 你什么时候开始学的?能吹出曲调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