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在小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在课本上读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 时迈 ”,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诗经:时迈》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
实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载橐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允王保之。

注释:

1、时:语助词,一说为按时。犹言现时、今世。迈:林义光《经通解》读为万,众多。邦:国。此指武王克商后封建的诸侯邦国。
2、昊天:苍天,皇天。子之:以之为子,谓使之为王也。即视诸侯邦国为自己的儿子。
3、实:语助词。一说指实在,的确。右:同佑,保佑。序:顺,顺应。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词字头,无实义。
4、薄言:犹言薄然、薄焉,发语词,有急追之意。震:威严,谓以威力震慑。此指武王以武力威胁、施威。之:指各诸侯邦国。
5、震叠:即震慑,震惊慑服。叠,通慑,恐惧、畏服。
6、怀柔:安抚。怀:来。柔:安。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众神。此句谓祭祀百神。
7、及:指祭及。河:黄河,此指河神。乔岳:高山,此指山神。
8、允:诚然,的确。王:指周武王。维:犹为。后:君。
9、明昭:犹昭明,显着,此为发扬光大的意思。
10、式:发语词,无实义。序:顺序,依次。序在位:谓合理安排在位的诸侯。
11、载:犹则,于是,乃。戢:收藏。干,盾。干戈:泛指兵器。
12、櫜: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处用为动词。此两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
13、我:周人自谓。懿:美。懿德:美德,指文治教化。
14、肆:施,陈列,谓施行。时:犹是,这、此。夏:中国。指周王朝所统治的天下。
15、保: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业。

译文:

按时巡视诸侯国,上帝使我为君王,
保佑周家国运昌。
周王声威震天下,无不震动受惊慌。
祭祀四方山川神,来到黄河泰山上。
周王真是好君王。

周家德行最光明,百官依次行奖赏。
干戈武器都收藏,良弓利箭装进囊。
我求先王好德行,遍施华夏各地方,
周王保持永不忘。

赏析:

据文献记载,夏、商、周三代建国统一天下之初,都创作过一套盛大隆重的乐舞,纪念开国立朝的功业,用以向上帝和祖先汇报,树立新朝的威信,并勉励后嗣子孙。夏禹治水成功作《大夏》,商汤统一天下之后作《大濩》,周武王灭殷之后作《大武》。这些乐舞,就成为三代最崇高而尊贵的礼乐仪式。

周朝的《大武》相传为周公所作,由六场歌舞组成,歌舞开始前还有一段击鼓等待的序曲。歌舞的六场叫做六成,从音乐的角度叫做六章。舞蹈表演者有六十四人,分为八行,每行八人,叫做八佾。《大武》的六成再现了西周建国过程中的六大事件,组合成为一个以周代商平定天下的完整过程。因为西周立朝是武力征服的结果,所以《大武》就主要是表演和再现战争场面的武舞。据《礼记-乐记》的记载,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做了如下的说明: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连下读作复缀以崇天子)。郑玄对这段记述做了具体解释:始奏象观兵于盟津时也,再奏象克殷时也,三奏象克殷有余力也,四奏象南方荆蛮之国侵畔者服也,五奏象周公、召公分职而治也,六奏象兵还振旅也。根据郑玄对孔子之言的解释,则《大武》六成当一分为二,前三成是再现武王灭商的功业的,后三成是再现周公平乱和周召二公治理天下,达到天下太平的功业的。这正与《吕氏春秋-古乐》中所述大体一致: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颂诗皆为庙堂乐曲,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此篇也不例外。

《毛诗序》说:《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何谓巡守?郑玄笺说:武王既定天下,时出行其邦国,谓巡守也。何谓柴望?即柴祭、望祭。柴祭即燔柴以祭天地,望祭即遥望而祭山川。因此,孔颖达疏认为是武王巡守告祭天之乐歌,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巡守而朝会祭告之乐歌。今人高亨更具体地说是周王望祭山川时所唱的乐歌(《诗经今注》)。其他古今说诗者,虽有小异,而无大的不同。但细审诗意,乃歌颂克商后武王封建诸侯,威震四方,安抚百神,偃武修文,从而发扬光大大周祖先功业诸事,应为宗庙祭祀先祖时歌颂周武王的乐歌。

《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允王保之。《国语-周语上》上也说:是故周文公(即周公姬旦)之《颂》曰:载戢干戈,允王保之。说是周武王克商建周、平定天下之后周公所作,也大体是可信的。全诗仅称武王为王、为君,没用谥号武字,并说允王维后、式序在位等等,是武王在世时的颂辞。

全诗十五句,毛诗、朱熹《诗集传》皆不分章。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分为两章,以明昭有周起为第二章,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因之。但细审诗意,前半颂武王之武功,后赞武王之文治,语意连贯。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长短不齐,文气亦觉紧缓不顺(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还是从旧说以不分为好。

周武王姬发在祖先及父王姬昌所开创的周部族基业的基础上,在吕尚(姜子牙)、周公旦的辅佐下,联合周围众多部族,伐殷兴周,并于牧野一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然后又大封诸侯,以屏藩西周王朝。其功业,是彪炳千秋的。《诗经》中有许多篇章歌颂和赞美了他,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此诗采用赋的手法进行铺叙。开头即说周武王封建的诸侯各国,不仅得到了皇天的承认,而且皇天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就首先说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说武王不仅能威慑四方,而且能安抚百神,所以他的继立,明昭有周,是能发扬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辉功业的。接着又写武王平定殷纣、兴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并以赞叹的口气说: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把这美德施行于天下四方了。最后一句,总赞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与首句遥相呼应。可见,此诗从头到尾,语意参差、语气连贯,而皆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深挚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联系作为全诗的主线,重点歌颂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清晰,结构紧密,在大多臃肿板滞的雅颂诗篇中,不失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品。陈子展《诗经直解》中曾引明人孙鑛的评语说:首二句甚壮、甚快,俨然坐明堂、朝万国气象。下分两节,一宣威,一布德,皆以有周起,整然有度,遣词最古而腴。这是符合此诗写作特点的。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扩展阅读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赏析:

此诗含义为何,佳处为何,要理解正确,关键在于对篇末荣名二字的解诂。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又一说则谓荣名为荣禄和声名。由前说,结二句之意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由后说,则其意变为:人生苦短,不如早取荣禄声名,及时行乐显身。二说之境界高下,颇有不同。贪按荣各一词,古籍屡见。如《战国策齐策》: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淮南子修务训》:死有遗业,生有荣名。其均为令誉美名之义甚明。

疑义既释,则诗意及结构自明。诗以景物起兴,抒人生感喟。回车远行,长路漫漫,回望但见旷野茫茫,阵阵东风吹动百草。这情景,使行旅无已,不知税驾何处的诗人思绪万千,故以下作句,二句一层,反复剀陈而转转入深。所遇二句由景入情,是一篇枢纽。因见百草凄凄,遂感冬去春来,往岁的故物已触目尽非,那么新年的自和,则不能不匆匆向老。这是第一层感触。人生固已如同草木,那么一生又应该如何度过。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立身,应上句盛衰观之,其义甚广,当指生计、名位、道德、事业,一切卓然自立的凭借而言。诗人说,在短促的人生途中,应不失时机地产身显荣。这是诗人的进一层思考。但是转而又想:人和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即使及早立身,也不能如金石之永固,立身云云,也属虚妄。这是诗人的第三层想头。那么起初的只有荣名令誉美名,当人的身躯归化于自然之时,如果能留下一点美名为人们所怀念,那么也许就不虚此生了吧。终于诗人从反复的思考中,得出了这一条参悟。

当汉末社会的风风雨雨,将下层的士子们恣意播弄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生命的真谛进行思索。有的高唱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表现出争竞人世的奋亢;有的则低吟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显示为及时行乐的颓唐。而这位愿以荣名为宝的诗人,则发而为洁身自好的操修。虽然他同样摆脱不了为生命之谜而苦恼的世纪性的烦愁,然而相比之下,其思致要深刻一些,格调也似乎更高一点。

这是一乎哲理性的杂诗,但读来却非但不觉枯索,反感到富于情韵。这一方面固然因为他的思索切近生活,自然可亲,与后来玄言诗之过度抽象异趣,由四个层次的思索中,能感到诗人由抑而扬,由扬又以抑,再抑而再扬的感情节奏变化。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位诗人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诗歌之境主于美的道理,在景物的营构,情景的交融上,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新境地。诗的前四句,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妨以之与《诗经》中相近的写法作一比较。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黍离》是《诗经》的名篇。如果不囿于先儒附会的周大夫宗国之思的教化说,不难看出亦为行人所作。以此诗与之相比,虽然由景物起兴而抒内心忧苦的机杼略近,但构景状情的笔法则有异。《黍离》三用叠词离离、靡靡、摇摇,以自然的音声来传达情思,加强气氛,是《诗经》作为上古诗歌的典型的朴素而有效的手法。而此诗则显得较多匠心的营造。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迈、悠悠、茫茫、摇,叠词与单字交叠使用,同样渲染了苍茫凄清的气氛,然而不但音声历落,且由一点车,衍为一线长道,更衍为整个的面四顾旷野。然后再由苍茫旷远之景中落到一物草上,一个摇字,不仅生动地状现了风动百草之形,且传达了风中春草之神,而细味之,更蕴含了诗人那思神摇曳的心态。比起《黍离》之中心摇摇来,此诗之摇字已颇具锻炼之功,无怪乎前人评论这个摇字为初见峥嵘。这种构景与炼字的进展与前折所遇二句的布局上的枢纽作用,已微逗文人诗的特征。唐皎然《诗式十九首》云:《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作用即艺术构思),可称慧眼别具;而此诗,对于读者理解皎然这一诗史论析,正是一个好例。

皎然所说初见作用之功很有意思,这又指出了《古诗十九首》之艺术构思尚属于草创阶段。此诗前四句的景象营构与锻炼,其实仍与《黍离》较近,而与后来六朝唐代诗人比较起来,是要简单得多,也自然得多。如陆云《答张博士然》:行迈越长川,飘摇冒风尘。通波激枉渚,悲风薄丘榛。机杼亦近,但刻炼更甚,而流畅不若。如果说《十首诗》是秀才说家常话(谢榛《四溟诗话》),那末陆云则显为秀才本色了。由《黍离》到此诗,再到陆云上诗,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足迹,而此诗适为中介。所以陆士雍《古诗镜总论》说《十九首》谓之《风》馀,谓之诗母。

对于人生目的意义之初步的朦胧的哲理思考,对于诗歌之文学本质的初步的胧的觉醒。这两个初步,也许就是此诗乃至《古诗十九首》整组诗歌,那永久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诗经 硕鼠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1、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你。
2、顾:顾怜。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3、逝:用作誓。去:离开。
4、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
5、爱:乃。直:同值,代价。
6、劳:慰劳。
7、 号:感激。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 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心。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

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 有吃没有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舒适惬意的好日子。

人类不要小看鼠辈。跑是跑不掉的。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不需要对天指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

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诗经 著


《诗经:著》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
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1、俟:迎候。着: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着。古代婚娶在此处亲迎。乎而:齐方言。作语尾助词。
2、充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毛传:充耳谓之瑱。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饰玉称瑱,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素、青、黄:各色丝线,代指紞。
3、尚:加上。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华、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协韵而换字。

译文:

等我就在屏风前哟,帽垂丝带在耳边哟。
加上美玉多明艳哟。

等我就在庭院里哟,帽垂丝带在耳际哟。
加上美玉多华丽哟。

等我就在厅堂上哟,帽垂丝带在耳旁哟。
加上美玉多漂亮哟。

赏析:

此篇《毛序》、郑玄笺皆以为是刺诗,孔颖达疏申述云:作《着》诗者,刺时也。所以刺之者,时不亲迎,故陈亲迎之礼以刺之也。姚际恒不以为然,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今不可知其为何人,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诗经通论》)姚说可取。揣摩诗意,此当是女子回想出嫁时夫婿迎亲情景的。据《仪礼-士昏礼》,新郎到女家迎亲,新娘上车后,新郎得亲自驾车,轮转三周,再交给车手驾御,而自己则另乘车先行至自家门口等候,然后按照规定以次将新娘引进洞房。此诗把这一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戴君恩《读诗臆评》谓其文言文句式奇怪,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文言文句式奇蛸。奇峭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这一独特的文言文句式,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着,少女的腼覥,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头仔细瞧。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说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

这首诗风格与《齐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齐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无怪乎清代学者牛运震要称它是别调隽体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唯美诗经句子,请您欣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m.djz525.com/a/448400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诗经 思文
下一篇 :诗经 我将
  • 黄孝迈 湘春夜月

    《湘春夜月》 黄孝迈 近清明, 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 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 怕柳花轻薄, 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 柔情别绪, 谁与温存? 空尊夜...

  •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 诗经关雎

    诗经关雎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 诗经爱情

    诗经爱情 1、《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

  • 诗经 北门

    《诗经: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

  • 诗经 清人

    《诗经: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注释: 1、清:郑国之邑,在...

  • 诗经 狡童

    《诗经: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注释: 1、狡童:狡猾的孩子。 2、维:因为。 3、息:安,安宁...

  • 诗经 著

    《诗经:著》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 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1、俟:迎候。着: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