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词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相信大家都学习过诗词,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你还知道有哪些唯美的古诗句?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诗经 出其东门”,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诗经: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注释:

1、匪:非。存:心中想念。
2、缟衣:白色的绢制衣服。綦巾:茜青色佩巾。
3、聊:且。员:同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4、闉闍:曲折的城墙重门。这里指城门。
5、茶:白色茅花。
6、且;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7、茹芦:茜草,可作红色染料。这里借指红色佩巾。

译文:

信步走出东城门,美女熙熙多如云。
虽然美女多如云,没有我的意中人。
只有白衣绿佩巾,才能赢得我的心。
信步走出城门外,美女熙熙如茅花。
虽然美女如茅花,没有我的意中人。
只有白衣红佩巾,才能同我共欢娱。

赏析:

虽然美女如云,却能坐怀不乱,所需要的坚定意志,大概不会逊于疆场上刀光剑影下的英雄气概。英雄可以视死如归,却不一定能身在万花丛中不动。就是皇帝,肉身凡胎,也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榜样。

普通百姓更不用说了。痴心女子负心汉,这当中肯定包含了不少在美女面前心旌动神颠魂倒的风流故事。

可是,世间偏偏就有生怀不乱的汉子。虽然不多,毕竟有。这也构成了一道人间风景。美丽的花几千万朵,最心爱的只有那一朵。启发其实也很简单:美丽漂亮秀色可餐固然愉快,但不一定可爱。美而可爱,美且韵者,才能打动心灵最深处。漂亮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必定是最合适的。

男子汉当中也有坚贞者,不全负心汉。坚贞应当是对自己的选择有清醒的认识和确认,对自己需要什么有不懈的追求。这有可能是凭直感来进行,也有可能是以深刻的内省为基础。

请相信,男子汉的忠贞也有不可动摇的时候。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小编推荐

诗经 东门之枌


《诗经: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谷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谷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注释:

1、东门:陈国都城东门。
2、枌:音分,白榆。
3、栩:音许,柞树。
4、子仲:陈国的姓氏。
5、谷:毂去车加上一下禾,音古,指风光美好。
6、鬷鬷迈:音纵力,多次来回走。
7、荍:音瞧,紫红荆葵。

译文:

东门长有白榆树,宛丘上头有柞木。
子仲家的美姑娘,大树下面婆娑舞。
吉日良辰选得好,青青草坪在南郊。
不绩麻线不作工,来到市集把舞跳。
吉日良辰去欢会,男女成群又结队。
你像锦葵花一朵,赠我花椒情意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情歌,它反映了陈国当时尚存的一种社会风俗。朱熹《集传》曰:此男女聚会歌舞,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诗是以小伙子为第一人称口吻写的,姑娘是子仲家的女儿。陈国的郊野有一大片高平的土地,那里种着密密的白榆、柞树。在某一美妙的好时光,小伙姑娘便去那里幽会谈情,姑娘舞姿翩翩,小伙情歌宛转。幸福的爱情之花含苞而放。在小伙眼睛里,姑娘美如荆葵花;在姑娘心目中,小伙是她的希望和理想,要送他一束花椒以表白感情。

这里说的某一美妙的时光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特别时间谷旦。对这一词汇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顺利解读本诗,而且还有助于我们了解久已隐去的古风及其原始含义,从而认识某些节庆的起源以及少数民族中至今尚存的某些特殊节日及其节日风俗。同样,诗的地点南方之原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场所。

谷旦于差,南方之原。谷旦,毛传云:谷,善也。郑笺云:旦,明。于,日。差,择也。朝日善明,日相择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谷旦,犹言良辰也。朱熹《诗集传》云:差择善旦以会于南方之原。南方之原,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解曰:谓南方高平之原。

良辰吉日是祭祀狂欢日。上古的祭祀狂欢日有多种。比如农耕社会中作为时历标准并祈祷丰收的火把节、腊日节等远古年节;祭祀生殖神并乞求部族繁衍旺盛的上巳节等各种祭祀日。不同主题的祭祀狂欢日有不同的祭祀和狂欢内容,比如驱傩、寒食、男女短期的恢复自由性交等。擗朱熹《诗集传》,陈国好乐巫觋歌舞之事,陈国的占风可以说是保存得比较好的。因此就有这样的谷旦。

前人曾经常指责所谓的郑卫之风,认为它们淫。今天在我们看来,所谓的淫无非是指这些风热情奔放,是男女欢歌狂舞的音乐。实际上,这又何止郑风、卫风。陈风从诗文内容上看就是非常淫的。《汉书-地理志》说: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就本诗而言,其内容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可以推断,这一谷旦是用来祭祀生殖神以乞求繁衍旺盛的祭祀狂欢日。

《礼记夏小正》说二月绥多女士。绥,《诗经-卫风-有狐》毛传云:绥绥,匹行貌。二月中成双结对的男女特别多,所以也有怀春一词。这不仅仅反映出与季节变化相应的生理本能;更有意义的是,也反映出这个时节的文化习俗。《周礼-地官-媒氏》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高禖是古代仲春二月祭祀的唯一神祗。宋代罗泌《路史-后纪二》云:以其(指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注引《风俗通》云: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可见,高禖是婚姻神、生殖神。

在祭祀生殖神的佳期里男女可以放开禁忌而自由恋爱乃至交合,因此这种时候情歌和乐舞便特别兴盛。这种佳期以后逐渐成为民间的固定节日。魏晋以前尤为流行的上巳节就是同性质的节日。从上巳节流行的流卵、流枣等习俗看,上巳节即是祭祀生殖神乞求生殖的节日。《太平寰宇记》卷七六曰:四川横县玉华池,每三月上巳有求子者,漉得石即是男,瓦即是女,自古有验。至今,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仍流行的三月三即是古俗的遗存。壮族的三月三在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其时,青年男女盛装聚会并对歌数日。男女青年还抛绣球以互通情怀。布依族在同期也举办与壮族歌墟相当的跳花会,人们也常因期间的男女交谊活动而称鹊桥会。黎族更是直接把三月三称为谈爱日。可见,这样的节日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择偶属性。(西方也同样有公历2月14日的圣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而这种风俗,也正如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所说,是在一个短时期内重新恢复旧时的自由的性交关系。当这样一种风俗被奉祀生殖神的祭祀仪式所吸纳固定后,便成为狂欢的节日。

举行狂欢有一定的地方,这也与祭祀仪式所要求的地点相关。祭祀中有庙祭和墓祭两种。庙祭有一些相应的建筑,如宫、台、京、观、堂、庙等,《诗》中的灵台、閟宫、上宫都是与上述祭祀狂欢相关的地方。墓祭则多在郊野旷原。溱洧、汉水、淇水等河边旷野也都是与上述祭祀狂欢相关的地方。历史上,燕之祖、齐之社稷、宋之桑木、楚之云梦是远比南方之原更为着名的祭祀狂欢地。

诗经 殷其雷


《诗经: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注释:

1、殷:声也。
2、雷:喻车声
3、遑:闲暇

译文: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阳坡震撼。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
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边上响起。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脚下轰鸣。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赏析:

《毛序》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论。虽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

据毛传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熹承袭此说,释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诗缉》)从上下文看,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感叹之后,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只因为了公事,才不敢稍事休息。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故而接下去才有振振君子的赞叹。毛传与郑笺均释振振为信厚。朱熹亦承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盖振为振起、振兴意,亦为众盛意。而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训振振为振奋有为,似更切合情理。这样振振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诗序》称劝以义,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但忽视了其情的一面,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因而受到后人的质疑。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批评了《诗序》的这一偏颇: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崔述的《读风偶识》也称:今玩其词意,但有思夫之情,绝不见所谓劝义者何在。然而绝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失之偏执。还是朱熹概括得好: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诗集传》)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称此诗既劝以大义,又望其生还,可谓得情理之正者也,诚为中肯之论。

此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逗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诚如胡承珙所云:细绎经文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之无定在,兴君子之不遑宁居。(《诗经后笺》)遑、息、居三字则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此诗的每一章虽只寥寥数语,却转折跌宕,展示了女主人公抱怨、理解、赞叹、期望等多种情感交织起伏的复杂心态,活现出一位思妇的心理轨迹,堪称妙笔。初读此诗会不得要领,或以偏概全,产生上文所述的岐见,因而姚际恒会这样批评朱熹:夫冀其归,可也,何必美其德耶!二义难以合并,诗人语意断不如是。殊不知诗作为心灵的自白,断不是非此即彼的逻辑推理,可以说诗人之语正当如是。此诗之妙正在于其上下不一的语意转折,在否定亦复肯定中呈现活的心灵。此外,此诗的语言简洁朴素,齐言中又有长短相错,模拟说话的声口,在一唱三叹中倾吐衷情,颇为传神。

诗经 我行其野


《诗经: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婚姻之故,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婚姻之故,言就尔宿。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注释:

1、蔽芾:树木枝叶细小而密的样子。樗:臭椿树。
2、言:语助词,无实义。就:从。
3、畜:养活。
4、邦家:故乡。
5、蓫:一种野菜,又名羊蹄菜,似萝卜,性滑,多食使人腹泻。
6、宿:居住。
7、斯:句中语助词。
8、葍:一种野草,花相连,根白色,可蒸食。
9、新特:新配偶。
10、成:借为诚,的确。
11、祗:恰恰。

译文:

独自行走郊野,樗树枝叶婆娑。
因为婚姻关系,才来同你生活。
你不好好待我,只好我回乡国。

独自行走郊野,采摘羊蹄野菜。
因为婚姻关系,日夜与你同在。
你不好好待我,回乡我不再来。

独自行走郊野,采摘葍草细茎。
不念结发妻子,却把新欢找寻。
诚非因为她富,恰是你已变心。

赏析: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伦理传统,导致了在家庭和婚姻中女子的被动地位,因而也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突出的文学母题弃妇文学。《我行其野》就是写一个远嫁他乡的女子诉说她被丈夫遗弃之后的悲愤和痛伤。

和《氓》等其他同题材作品的大力渲染被弃前的生活场景所不同的是,《我行其野》的作者更多地表现目前,即此时此刻的情绪。作品开头,作者便把自己情感悲剧的抒写安排在一个似乎暗合其孤独凄凉境况的,生长着樗树和蓫草、葍草的岑寂原野上,以此点明以下所抒写的,只是在抒情主人公经历了被遗弃之变故的打击后,离开伤她心的人,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

此三章,每章前二句,都是同一个画面的重复或再现。它描画出一个人在点缀着几棵樗树的原野上独行的情景。我行其野,蔽芾其樗从比例和透视关系上讲,无边的原野、凝滞不动的树草(蓫、葍)和渺小无助而又孤独的行人(作者),给读者的是一种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原野的寂静和人心的焦虑的对立感。原野因人之渺小而愈显其大、愈显其宁静安谧,人因原野之宏大而愈显其小、愈显其躁动不安。抒情主人公被命运抛弃进而抗争无力的悲剧在这里被放大或具体化了。同时,印象的叠加,也引起人们对隐藏于画面背后之故事的强烈探究欲。

每章后四句,则是对上述画面之深层含义的具体阐释:因婚姻而与你聚首,但尔不我畜,我只能独行于这归里的旷野上。这个阐释在全诗三章的反覆咏唱中,随着人物情绪的波动有被深化的趋势。一、二章里,她仿佛还只是故作轻松的念叨: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尔不我畜,言归斯复。试图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强自宽解。但到第三章,她情感的火山终于爆发了,这难以平复的伤痛和无人可诉的委屈,和着苦涩的泪水,在这样一个爱恨交织的时刻,以这样一种爱恨难分的心理,流淌着怨恨: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至此,全诗也在这情绪发展的高潮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只有无限的同情、惆怅和遗憾。

这首诗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用行遇樗、蓫、葍等恶木劣菜象征自己嫁给恶人,并以之起兴,暗示自己为人所弃的痛苦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织。孔疏引王肃云:行遇恶木,言己适人遇恶人也。前人早已注意到了这一点。

今人陈子展谓此篇与《小雅-黄鸟》皆似《国风》中歌谣形式之诗,龚橙《诗本谊》尝独指出《小雅》自《黄鸟》、《我行其野》,至《谷风》、《蓼莪》、《都人士》、《采绿》、《隰桑》、《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凡十二篇,皆为西周民风,其说大都可信(《诗经直解》)。诚然。旧说如毛传以为诗旨乃刺周宣王时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婚),弃其旧姻而相怨,朱熹《诗集传》则谓:民适异国,依其婚姻而不见收恤,故作此诗。姑录之备参。

是不是觉得诗经 出其东门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唯美诗经句子,请您阅读。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m.djz525.com/a/448476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诗经 野有蔓草
下一篇 :诗经 子衿
  • 诗经 东门之枌

    《诗经: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谷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谷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注释: 1、东门:陈国都城东...

  • 出东门过大桥绕口令

    出东门过大桥绕口令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前面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两个枣,一个枣,这是一个绕口令,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拓展阅读:绕口

  • 诗经 殷其雷

    《诗经: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

  • 诗经 我行其野

    《诗经: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婚姻之故,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婚姻之故,言就尔宿。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不思旧...

  • 鲁东门观刈蒲

    李白鲁东门观刈蒲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译文及注释】 鲁国的秋天来得早,初霜时便开始割蒲。...

  •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 相和歌辞·东门行

    柳宗元相和歌辞东门行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鸡鸣函谷客如雾, 貌同心异不可数。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凶徒侧耳潜惬心, 悍臣破胆皆杜口。魏王卧内藏...

  • 杜甫 后出塞·朝进东门营

    《后出塞朝进东门营》 作者:杜甫 原文: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