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学了不少古诗词,学习古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刘克庄 贺新郎·九日,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
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
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
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
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
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
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去北,日西匿。
赏析:
此词为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上片写景感怀。湛湛六句写词人登楼远望情景,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老眼洒泪乃为神州残破、沉沦而极度痛苦、伤心。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常恨三句则写出词人老来萧瑟却不冷漠,依然情系神州。若对写词人赏菊饮酒的逸兴,以移情方式赞美了菊花高洁孤傲的品格,故怕菊花笑我冷寂,借菊花自振,表现出不辜负菊花的逸兴,颇见词人豪旷之性情。鸿去北二句暗示出词人赏菊饮酒,目送飞鸿北去,心向故国神州,意余言外,令人寻味不尽。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今昔交映,兼融家国之恨,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是其抒情词的代表。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小编推荐
《忆秦娥》
作者:刘克庄
原文: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释:
1、鸿: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2、大梁遗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3、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克庄这首词就是这样,他通过鸿雁北归,问候北方人民,遥想中原的残破景象,表达出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江南梅花凋谢了,万物逐渐复苏。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冰融冻解。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刘克庄此词,别开生面,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大梁,是指北宋首都汴京。遗老,年老的遗民。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然而,何时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这却是无言可说了。
词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这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最后两句,感情浓烈而深沉: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北宋的汴京,到徽宗时期,城市的繁荣,宫廷的奢华到了极点。北宋末年统治者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大兴宫殿,广植花木,穷奢极欲,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这一句表达的感情不禁让人想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后主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刘克庄在这一句中抒发的只怕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慨叹。
这两句不用动词和虚字而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感情自然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雄浑苍凉的广阔图画,鲜明形象,而含意却十分深远,耐人玩味,与李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谓同曲同工。
《莺梭》
作者: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注释:
1、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形容黄莺往上飞时轻快的样子。
2、交交:形容黄莺的鸣叫声。弄机声:开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3、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花如锦: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美丽。
4、织得成:织得出来,织得完。
翻译:
春天,黄莺飞鸣迅速,
穿梭于园林之间,
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
似乎对林间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
黄莺的啼叫声就像踏动织布机时发出的声音一般。
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
竞相开放,犹如锦绣。
你看那些辛勤的黄莺正忙碌于园林之中,
正是它们,费了多么大的工夫,
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历三月期间,洛阳花开似锦的美好春光。诗的大意说:黄莺在柳林里像穿梭般地飞上飞下,穿来穿去,对春光有无限情意;不时地发出交交的鸣叫声,这声音又好像开动织布机时的响声。农历三月季节,洛阳的花儿万紫千红,开得如同锦绣一般美丽,这些彩锦不知得用多少功夫才能织得出来。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作品。全诗中没有一个春字,而洛阳春天锦绣一样的美丽景色却跃然纸上。诗在这里选取了莺鸟和柳树两种素材。鸟儿在丝丝的柳绦中飞舞,让人很容易得想起丝线织成的绣品,而嘈杂的鸟鸣声也好像机器的声音,因此和莺梭这个题目很贴切。后一句有点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意思,洛阳那么大,莺鸟竟然将它装点得五彩斑斓,那要飞得非常久,花非常多的功夫。而三月的洛阳也是因为有手工业者辛勤劳动才使人们能衣着亮丽,使三月的洛阳真正艳丽似锦绣的。
黄莺在这里是被赞美的,它的勤劳换来了洛阳的美丽,而这里面如果没有春天的力量,鸟儿固然不会飞来编织锦绣,柳树的枝条也没有翠绿的颜色,织起来也就不会那么艳丽了。所以赞美黄莺其实就是在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赞美春天带来了万物的欣欣向荣。诗人心中对春天的崇敬之情,通过多少功夫织得成来表达,一句感叹将情绪宣泄了出来,和前面的诗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这首诗善于用明暗的比喻。把柳莺的飞下飞上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喻作机声,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作锦绣,这些比喻形象、生动、传神。在古代写景咏物的小诗中,这也是很有名的一首。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蜀中九日古诗,请您欣赏。
《忆秦娥》 作者:刘克庄 原文: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释: 1、鸿: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
《莺梭》 作者: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注释: 1、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
京镗贺新郎中秋 试与姮娥语。问因何、年年此夜,月明如许。万顷镕成银世界,是处玉壶风露。又岂比、寻常三五。变化乾坤同一色,觉星躔、斗柄皆回互。须要我,共分付。 平生脚踏红尘处。漫纷纷、鸡镕厚薄,燕鸿来...
《贺新郎》 李玉 篆缕消金鼎。 醉沉沉、庭阴转午, 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 惟有杨花糁径。 渐玉枕、腾腾春醒, 帘外残红春已透, 镇无聊、殢酒厌厌病。 云鬓乱, ...
《贺新郎》 蒋捷 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 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 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此恨难平君知否, 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九日蓝田崔氏庄》 作者:杜甫 原文: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