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励志的句子栏目精选:“读后感生命承受之轻”,欢迎阅读。

如何写出高水平的作品读后感呢?在阅读完作品之后,我们才能发现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内涵。面对精彩绝伦的书籍,此时我们可以抽出时间写读后感,以便于和他人分享喜悦,以下是小编花时间整理的《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篇1

人们时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人们总是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所做的事会对以后抑或是将来甚至来世都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当我们面对眼前的事情并且作出选择的时候,才会患得患失,忧虑重重,使每一次的选择变得沉重,以至于使生命也变得沉重。那么,事实上又真的是这个缘故吗?其实世间并不存在永恒轮回,生命只有一次,并且从一开始,它就头也不回地向着终点奔去。只有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活。

人的一生是一张永远不能成为正式作品的草稿,是一场永远不能正式登上舞台的彩排,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到头来,我们自己是无法通过比较来检验出究竟哪种生活方式更正确。于是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一次的选择都看得那样的重要,那样的沉重,我们尽可以做一个凡夫俗子,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的轻松,然而,真的能够这样吗?也许有的人真的可以,但是,也还是会有一些人难以承受这种生命之轻,有甚于生命之重,正如文中的医生托马斯和他的情人萨宾娜,在他们身上,灵魂与肉体是相分离的,肉体能尽享的轻却使灵魂感到莫名的沉重。

赏读这一段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的文风类似于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特雷莎的妈妈——萨比娜年轻时很漂亮,有九个追求者。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她不爱特雷莎,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继而去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离过两次婚的男人。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这段的印象是最深刻的。米兰把九种特质分配到九个人身上,特雷莎的妈妈却只能从中选择一个。她谁都想要,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她不但逃避家庭,逃避婚姻,逃避情人,也逃避祖国,逃避革命,是个典型的背叛者。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她开始失去原本拥有的一切,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质,失去灵魂。当特雷莎把门锁上,要求获得自己最基本的权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她暴跳如雷,这才意识到一切正在离她而去。她在用最后所拥有的母亲的身份,几乎是要挟着女儿留下。可一切都是徒劳,因为她从来都没有承担过生命中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亲人。即便是她死掉也只是轻轻地一闭眼,不会有任何重量,她丢掉了灵魂。只有特蕾莎,虽然她没怎么逃避,但她最终也只能在“卡列宁”的身上找到真正的不求回报的忠诚。那么这些逃避者的最终结果又将如何呢?当他们步入中年,一无所获,认识到这种逃避的生命之轻是最难承受的时候,一切都晚了。生命,始终是永劫无归的,不可以重新来过。因此,对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来说,逃避人生,逃避责任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对于曾经的生命之轻,都将会是难以承受,也无法承受的。另一方面,米兰所要传达的爱情观又是什么?“爱情”总是玄而又玄。曾经以为,爱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我们用太多的理性思维去思考它,那么爱情将不再纯正。然而现在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我们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以此找个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缺点,履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才是爱情。米兰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大概伴随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实存在的爱情。写到这里,才恍然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己想象的人是多么地愚蠢,爱情亦或是在特别的时段遇到特别的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抉择的问题,选择据理力争还是忍气吞声?选择打抱不平还是熟视无睹?在这种情况下,这本书的确帮了我们不少忙,远离轻松选择刻苦,这不是自虐,是在迷茫中给自己力量,就像托马斯念着这句话离开医院去波西米亚找特雷莎并与之共度一生一样。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和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任何比较都不存在。”这是托马斯最初对是否开始这段爱情的挣扎。其实,我本人是不太赞同这句话的。诚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生命旅途中相似的选择却太多太多,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过去失败的决定中,吸取经验从而对下一次抉择展现出十足的信心,而对与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以及身边的人是否快乐。

小说主人公双双意外身亡的悲剧,不仅是他们所属的那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是我们许多现代人的悲剧六年级作文。或许,作者正是在托马斯一类人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限未知可能性的探索。当看到小说结尾,我已经不能轻松地微笑,一缕深切的悲凉从遥远的天际袭来。

正如米兰所感慨的那样,生命的初次排练便已经是生命本身,生命永远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生命之画是如此的潦草,还未来得及修正,也根本没有机会修正,就画完了匆匆的一笔。也许生命一切的结果,无论暗淡还是辉煌,都不值得追悔或者赞叹,一切的抉择也没有所谓正确、错误之分,那只是一道生命的轨迹。因为对于所选择的道路,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比较其优劣!而使我们必须这样走的理由,便是无数偶然表象下的必然,是你命中注定的“非如此不可”。这“非如此不可”是加载在我们身上的一道命运的符咒,或许正是你最想要而不能得到的部分,是你内心真正的渴望。

每一次回味这“生命之轻”,都好像是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当我们渐渐长大,经历了所有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之后再去品味它,一切都将是云淡风轻,尘埃落定。你知道的,非如此不可。

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篇2

最近看了一部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这部小说的作者与小说一样出名,当然也可以认为作者正是因为这部小说而出名,昆德拉,这个名字放在文坛,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符号。

这部小说,早就听闻其大名,也依稀记得在读大学时在图书馆翻阅过,不过似乎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留下的也只是认为这部小说也太黄了的印象。但是,这次读完之后,却是大受震撼。读完之后,我直呼,这绝对是诺奖级别的作品。

书中确实有大量的那个方面的描写,但仔细读完之后才惊觉这不过是这部小说的冰山一角而已,而这部小说牵扯到政治,也不过是冰山的另一角而已。

这部小说事关人生,事关生死,事关历史,事关人性,也事关爱情、事关人生的轻重,事关人性的'善恶,事关人生的由来与去往。

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叫托马斯的医生,他与多个女人纠缠,但最主要的是与一位叫萨比娜的画家,而这位画家背后的另一位情人叫弗兰茨,是一位学者;他与画家搞婚外情,在其向其妻子坦白之后,迎来的却是萨比娜的远离。萨比娜的一生几乎都在逃离,这构成了这部小说隐秘的暗线。

小说的明线显然是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而最终托马斯的命运也跟随着特蕾莎而改变,托马斯从一个主治医生变成了门诊医生,又从门诊医生变成了擦玻璃的工人,最后与特蕾莎归隐乡村,真正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也真正远离了政治、远离了喧嚣,远离了熟悉的环境与人群,但是最终其实并没有得以善终,死于车祸而尸骨无存。托马斯的传奇人生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小说处处借人物之口说出了众多经典的语句,可以说是金句频频,这些句子背后有着极其深刻的含义。这虽然有点影响阅读,但是因为人物的命运也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所以倒也不觉得突兀,作者正是这样将主人公的命运嵌套其中。

全篇小说对于轻与重、灵与肉各写了两章,而轻与重正是小说的主题所在,不过隐藏在背后的如卡列宁之死以及向伟大进军的荒唐,这一切都突现着人类的疯狂以及厚重的历史在小说中的体现。

真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篇3

米兰·昆德拉的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很多人看不下去,于我一样。已经许久没看书没写字的懒人,今日倒是很想写一篇文字。这本书含义深远,我就写写一点点小小的启发。

生命之轻,何为轻?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常有铁汉柔情。温柔似一把利刃,可以让铁汉乖乖臣服。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例子,如商纣的妲己,如明皇的杨妃,这就是轻。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总会跌宕,总会彷徨。而那些挫折,失败和低谷也是轻。

那又为何生命无法承受轻者?在我看来,轻者不轻。轻的背后是沉重如山的负累,是轻的外表下却于无形中隐藏的重。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臭名昭著的女人——慈禧。她的爱慕虚荣,她的胆小怕事,她的所有轻的本质,葬送一代王朝,也使中国在世界发展潮流中然而停滞不前。轻的力量不容小觑,小则毁了一个人,大则毁了一个国。如此一来,生命如何去承受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轻带来的都是不堪之重。特雷莎用自己的阴柔懦弱将名医托马斯紧紧捆在自己身边。然而正是他们的田园牧歌成就了两人最后的幸福。托马斯放弃了斗争,放弃了名利,放弃了责任之重,而选择了生命之轻。在年迈那几年过得安稳自在。轻与重之间,轻,便属于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睿智。近些年来,太多太多的励志人物给这个浮夸的社会注入了大股正能量。断臂钢琴师刘伟,在最低迷的时刻,最轻的生命阶段,寻找到另一条出路。创造了脚弹钢琴的奇迹,收获生命之重。生命之轻,轻的是肉体,重的是灵魂。正是轻,让我们多了一次成就的机会。有人说当你处在人生最低谷时,其实你是最大的赢家,因为无论你怎么走都是在向上。轻时,才拥有无穷的力量。轻是蓄积,是酝酿。轻到一定程度会爆发出生命至重!

叫生命如何去承受轻呢?软弱之轻是毁灭之重,身残之轻是志坚之重。轻是无形之重。生命不能承受其重,更不能承受其轻。而我现在写着文字之轻,品味着领悟之重。作文

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篇4

这是一本看的时候觉得醍醐灌顶、数次顿悟,看完又是一脸茫然的书。

所谓的不可承受的“轻”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大家都活的很“重”,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在给自己加枷锁,越加越多,越来越重,越来越难解。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就好像无忧无虑、千篇一律的生活让人失去感知,忙碌和压力却让人真实地感到活着。人们为了去感受存在,为了去感受活着,忙忙碌碌,四处奔走还是不知所措。不过这也是好的,总比天天躺在床上,刷着事不关己的消息和新闻,吃着方便又丰富的外卖的,所谓岁月静好实则混吃等死的生活要好。

但书在后半部分开始强调“放下”。“在这之前,他还从来没有感受过不在乎带来的欢乐。”看到这句话的瞬间,我又觉得不在乎是很好的。不在乎有多少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不在乎外界的压力,随心所欲只为自己而活。多有道理,人活着就是为了取悦自己不是吗?可是不在乎太难了,既然是生活在社会中,既然会与人交往,就不肯能不在乎,就不可能拥有绝对的自我。

仿佛身体被抽空了一样霎地泄了气。我找不到适宜地活着的方式。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平衡好生活中的种种,也做不到所有事情都随心所欲。可是这也表明我还是有追求和自我约束力的不然我就天天躺在床上睡大觉了吧。

前段时间坚信顺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发现了难得的巧合,让我觉得欣喜又满足。“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的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生活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说明,所以顺其自然,该发生的都会发生的。

正如书最后说的“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生活中的种种关系并不需要过于复杂地去思考、处理。自由自在,顺其自然也很好,自己给自己自由可能就是指自己选择想要的东西并且为了这个想要的东西去努力吧。毕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会变得自在了?

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篇5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著名的国外小说,当初只是无意间听见名字感觉好奇而去看的,但是所带来的读后感令我深深感悟。第一遍似乎没有看懂,直到有一天深受打击时,无意间翻见,再看一篇时,打破了我的困惑。

或许因为年龄的不同,所接触事物不同,每个人书都有自己的角度,然而我却是喜爱在书中找到我困惑的事物。初看时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描述他上司与他的关系时,并不是常态的角度描写。当看完整本书时想想读后感,回味一遍发生其实所指的轻是,当你承受精神重量时,你渴望得到救赎,渴望得到解脱。可是,当你得到救赎时,你会发现你无法承受这片刻的轻,你需要找回你的重量,找回证实你的重量。

爱情与生活相同,当你面临巨大压力重量时,是证明你的存在,为你的人生找到轨道行驶。或许失去了重量,得到轻时,其实已经是你虚浮着时刻。轻可以接受,托马斯在摆脱特蕾莎头两天的确感觉到轻,然而两天过去,他开始慌张了,开始寻找他的重,因为他无法接受这个轻。

面对困难难题时,我们常常想到放弃。可是当放弃之后,的确得到短暂性的自由。然而之后的人生则因为这个轻,付之更多的重。重量的承受使得你开始挣扎摆脱,然而你肯定轻会是你想要的吗?托马斯最后找到特蕾莎继续他的重,直到最后他们来到小镇,过着平淡的生活,那时候这个重已经慢慢的渗入他的灵魂处。轻,只有活在虚幻的世界才需要。重,弥补心灵的空虚,找到灵魂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