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普希金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影响力是短暂而微弱的,但是书籍的影响力却是广泛而深远的。当我们读完一个作家的作品时,很多人会沉浸其中,因为书中引人入胜的描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感悟。也许你有时会感到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对书籍的读后感,这让你感到烦恼。但是,我们经过耐心地挑选和整理,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最新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篇1

摘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最富盛名的作品。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

**以托马斯、特蕾莎和萨比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为主线,却以看似随意幽默的风格,抛出了许多哲学问题——轻与重、精神与肉体、媚俗等等。托马斯与特蕾莎,萨比娜与弗兰茨,两对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的代表,他们的性格行为思想无不表露出他们对“重”与“轻”的态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最大的两个主题:

一是**,二是政治,作者从不以长篇大论去描写和评判,而是以其丰富的哲学思辨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情景提升到一个形而上学的高度,其叙事描述的结构与张力,以及说理辩证时的思想的光华就像是构造了一个神秘幽深的城堡,值得我们细细探索。

虽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被标注为**,但其结构却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书中有四个主人公: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兹。叙述顺序既不按顺序,也不颠倒。就像作者随意的说、听、想,夹杂着一些哲学的讨论和思考。

娓娓道来,却也有动人之处。托马斯和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兹只是轻和重的两个代表。阅读完整的书籍,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他们之间的爱是爱吗?

他们的性格行为与困惑又该怎么解释呢?轻与重是什么?灵与肉又代表什么?

媚俗又该如何解释?

托马斯少年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里真真觉得托马斯不过是浪子一个,他的所谓“性友谊”理论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是种害怕承担责任而又贪婪的表现罢了。而如今看来,少年时的想法多少有些偏颇,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我经常想起黑格尔的名言:存在是合理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性格形成有其原因,而自己的经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托马斯既渴望女人又害怕女人。他从上一段不太愉快的婚姻中脱身,父母与妻儿的态度让他厌倦了感情的投入,爱情于他而言只是最沉重的负担,他只愿在情人间徘徊,享受自由的生命之“轻”;而当他遇上特蕾莎之后,爱情的羁绊是无法承受之“重”,同时也是最甜蜜的负担。

他不得不为特蕾莎考虑这件事,让位于他习惯的生活。托马斯最终选择放弃自由的单身生活,而特蕾莎则回归乡村生活,这在读者看来,可能是他最大的浪漫和温柔。

特蕾莎“对他而言,她就像是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这是文中最直观地对托马斯和特蕾莎关系的描写,也出现了好几次,十分值得细细品味。沿河而来的孩子们很难拒绝,他们会从大自然中得到爱。作者的这句话几乎完美而巧妙地描述了托马斯对特蕾莎的感情。

而特蕾莎呢?她真的像个孩子,逃离了艰苦的家庭生活,绝望地来到托马斯身边。她又敏感又温柔,无法忍受托马斯的不忠,在噩梦和痛苦中挣扎。

她的生活的一切重心都在托马斯身上,甚至连与工程师的出轨行为也是为了体会托马斯所说的爱与性分离。书中对特蕾莎的描述并非都沉溺于情感痛苦之中。从酒店女服务员到印刷工再到摄影师,特蕾莎一步步成长。她爱读书,善良,纯洁,也有其他女孩的可爱之处。

这也是我喜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一个原因,作者不是在讲述一个神秘遥远的爱情故事,而是娓娓道来,捕捉生活的影子,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剖析在你面前,任由你自己去分析和感受。每个人的身体里总会有一些影子,会让你在传闻的故事中想起自己、身边的人或陌生人。

萨比娜·萨比娜应该是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角色。一位有着自己想法的美丽叛逆的女艺术家,托马斯最亲密、最友好的情人,弗兰兹令人钦佩的对象。萨比娜是一个典型的“轻”的人物,她不断选择背叛,厌恶媚俗,恰巧正是逃避世俗之“重”的表现。对她来说,“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城堡被改造成马厩),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换句话说,也就是媚俗。

”她享受背叛带来的快感,对故乡最大的眷恋是波西米亚的墓地,认为考虑他人就是活在谎言之中,在欣赏阿姆斯特丹讲堂时觉得美就是背弃的世界……这一个个鲜活另类的想法总会让年少的我瞠目结舌,在教科书式教育下循规蹈矩地生活的我们又何尝见过这样的人物,思考过关于媚俗的问题呢。

弗兰兹·弗兰兹是一名大学教授,诚实、聪明、善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若不是拥有**——萨比娜,弗兰茨应该称得上是一个传统正派的好好先生人物。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性格是通过他们的故事表现出来的,萨比娜和弗兰兹则是通过积极的描写来分析的。

弗兰茨对女人的看法深受母亲的影响,他把妻子当做一个需要保护的弱者,尽管没有爱情也始终保持台面上的相敬如宾。弗兰茨有着漂亮的肌肉,但他认为“爱就是放弃力量”,这句温柔的话恰好也是萨比娜脱离弗兰茨的原因之一。书中有很多细节给我们展示了这个活在“生命之重”的人物,尽管不似托马斯和特蕾莎这两个主角令人牵挂,却是最容易让你联系到身边生活的一个人。

如此循规蹈矩的弗兰茨最后选择了和女学生在一起开始新的生活,却在柬埔寨之行中丧生,无法继续他生命的轻与重的转变,多少有点令人唏嘘。

轻与重作者开篇以尼采的永恒轮回说来引出“轻与重”的讨论——“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那么在选择重与轻之前,最应该思考的是,何谓之重,何谓之轻?

说到“重”,第一个联想到的词是“沉重”,继而想到“负担”。但负担这个生而带着强烈情感色彩的词并不是“重”的唯一解释。重是什么?

是世俗道德、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带给你的社会认知;是肩上沉甸甸的无论出于心甘情愿还是无可奈何都无法推脱的责任;是为了迎合媚俗或者固守认知的自我约束或欺骗;但同时也是达成共同认知后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是认清自我实现本我的满足与心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本分和行为约束……托马斯所逃离的社会关系和感情投入,这是重;特蕾莎在坚守忠贞与忍受不忠之间的痛苦挣扎,这是重;萨比娜背叛的家庭、配偶、国家,这是重;弗兰茨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直而主流的价值观,这是重。于我们自身而言呢?循规蹈矩是重,隐忍欲望是重,承担责任是重,道德约束是重,人与人的交往,为人处世的日常,每一个细节中无不渗透着生命之重。

昆德拉说到“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这句话第一告诉我们,“轻”即为“重”的对立面。那么轻是什么?

是脱离世俗生活、蔑视成规的超然的生活态度;是可以自我选择随性而为的自由和快乐;是保有自己主见的熠熠生辉的思想的光华;但同时也是失去根本飘飘然而无所依的困扰;是为了逃脱媚俗而陷入媚俗的矛盾……托马斯在渴望和恐惧中的妥协——“性友谊”,这是轻;特蕾莎最后和托马斯如愿过上离群索居的村居生活,这是轻;萨比娜不断背叛奔向未知,不替任何人考虑只听从本心,这是轻;弗兰茨选择离开家庭,重新开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这是轻。尽管特蕾莎和弗兰茨属于“重”的代表人物,他们身上亦能看到“轻”的向往与影子,他们在重与轻中摸索中转化以达到生活的平衡。就像我们,沉重的责任、负担、约束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无拘无束的生活,遵照本心的言行,成全自己的私心等等都是我们向往的“生命之轻”。

巴门尼德说“轻者为正,重者为负”。世人以正负来简单地区分事物的对与错,主流观念与奇门异说。然而放在“轻与重”这个问题上,我们能如此简单地一概而论吗?

人们通常逃避“重”而向往“轻”,然而正如昆德拉说的,“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最沉重的负担,离地球越近,生活就越真实。相反,当负担完全消失时,人们会变得比空气轻,会飘浮起来,远离地球和地面上的生命。人是一种半真实的存在,他们的运动将变得自由和毫无意义。

”若不是有法律道德这种“重”的约束,社会又如何呈现和谐有序的一面;若不是有困难挫折这种“重”的阻碍,我们又如何提升自己获得更大的价值;若不是有亲情友情爱情的牵挂与羁绊,人类社会又怎么是这样一种脉脉温情的景象。书中最追求“轻”的萨比娜,在背叛了一切之后,她感到的不是满足,而是虚空。由此可鉴,“重”与“轻”并非水火不相容的绝对对立面,而是相互缠绕相互交织互相补充着我们的生活。

“轻”最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由”,然而自由并非随心所欲不负责任,而是享有自由意志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负责”恰好体现了轻与重之间的相互联系。

灵与肉灵与肉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轻与重的一个侧影。灵魂栖息于肉体之中,受肉体影响却又指导着肉体。特蕾莎希望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忠诚,但托马斯认为爱情和性可以不冲突地分离。

性和爱一直是人类最热衷谈论的话题。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四个主要角色中的**生活。“重”型代表特蕾莎和弗兰茨都在追求性与爱的统一,他们对自己的伴侣交媾的同时也付出了感情;而“轻”型代表托马斯和萨比娜却主张**分离,以保持他们生活的“轻”的状态。在这里讨论孰是孰非无疑是没有意义的,作者的本意是借此映射灵与肉的关系。

特蕾莎总是着镜子,试图在母亲的皮囊下找到自己的固执,以便抹去母亲的影子。每当“灵魂的船员冲上肉体的甲板”,特蕾莎便心满意足。

媚俗什么是媚俗?一般来说,媚俗就是迎合大众,取悦大众。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媚俗的根源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

托马斯和萨比娜都是反媚俗的人物,萨比娜称托马斯是“媚俗的对立面”,而萨比娜自己认为她一生的敌人是媚俗。五一节的游行队伍,是媚俗;参议员看到孩子就认为是幸福,是媚俗;苏联的过于纯朴的爱情影片,是媚俗;以表演等基础而并非理性构成的政治,是媚俗……作者所指的媚俗,是盲目信任的价值标准,其忽略了个性,忽略了理性思考,也忽略了事物本身的特性。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他们勇敢地保卫道路,夺去了许多生命。但若干时间以后,事情变得无比清晰明了,原来天堂并不存在,而那些积极分子也就成了杀人**。

”作者这段话恰恰讽刺了媚俗,倘若人们都毫无抵抗地接收被灌输的价值观而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因为无知所犯的罪行应该得到严惩吗?那么是否应该为了避免无知而逃避现实无所作为呢?“人只能活一回,我们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

”但愿我们都能独立思考,不要陷入媚俗之中。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篇2

生活总是最复杂的事情。轻与重的转化,灵与肉的纠缠,生与死的循环,以及各种重叠的对立,都可能是生命的全貌。生伴随着死,温馨明媚的白昼和阴郁冷酷的黑夜在晨昏线上交合,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不可遏制地貌合神离,忠诚与背叛渐行渐远……然而即便生命是矛盾的存在,即便生命饱受不能承受之轻,它依然成就着各种矛盾一同铺向尽头的结末……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小说文体的文学作品,但它所被赋予的意义与思想,实在远远超脱于我们一般向认为的小说,它从哲学的高度借由小说的体裁讨论了生命承受的“轻”与“重”,蕴含着对生命最深层次的探讨与索求。

小说探讨的是生命承受的“轻”与“重”。小说开篇便已将这个探讨的中心抛出——“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是渴望承受男人身体的重量。

因此,最沉重的负担成为形象最强大的生命力。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直到小说的结尾,作者都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也许作者自己只是抓住了一丝理解。

就文中的主人公们而言,他们各自背负着不同的“轻”与“重”。托马斯应该是一个天生自由的人。在经历了一段悲惨的婚姻之后,他开始更加热情和坚定,甚至病态地追求自由——甚至在男女关系中——直到特蕾莎不小心将自己的生活向前推进了六次。他得到了一种难以阻止、难以承受、无法被自己理解、甚至无法解释的爱。

他对这种爱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用比喻来辩称那不是爱。然而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

一个简单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不管两人之间有多坎坷,托马斯最终还是选择了真爱。托马斯的一生,就是徘徊在选择承受“轻”还是“重”,并最终选择了承受“重”。

虽然最终与特蕾莎双双死于车祸,但相信两人在生命中也是品尝过真正幸福的吧!

特蕾莎自始至终对爱情的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宽容,充满了对幸福的担忧,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还爱她,包容着她无尽的悲伤和孤独,把她的精神寄托在卡列宁的狗身上。她始终都承受着生命的“重”,这样的一生,是幸福呢?还是被幸福掩盖的凄凉呢?

萨比娜是一个有强烈的背叛欲望,有竞争力,热爱世界的角色。萨比娜的人生主题是反复出现、重复、修正和延伸。她的脚就像一条长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都像是犯罪和胜利,一直在引诱她。背叛父亲,共产主义艺术,丈夫,爱情。似乎她自己就是媚俗”世界的对立面。

她始终努力争取着“轻”的生命。但当一切背叛之后,生命出现了极度空虚。

从小说中不同人所承受的不同的“轻”与“重”的生命轨迹中,似乎就不能够单纯地判定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承受生命的“轻”还是“重”。

就日常生活的本能而言,我们自然喜爱令自己解放的“轻”,厌恶压迫自己的“重”。然而,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就如小说的题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不可以承受“轻”的生命呢?

“轻”说是“逃避”也无不可,“重”亦可以简化为“承受”,暂且不论“承受”带来的结局是终究到来的黎明还是无垠无际的原暗。“轻”所带来的空虚是唯一的,虽然选择空虚并不意味着选择痛苦,但这样是不是真的好呢?“轻”还是“重”?

这是一个问题……但我相信,作为“人”的尊严,不会容许我们选择空虚来作践只有一次的人生!

此外,作者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具有两重性质。身体所能享受的光使灵魂感到莫名其妙的沉重。无法断言其对亦或是不对,这等哲学的论题本就是至为玄奥的。也许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真”与“不真”。

姑且顺从于“灵”与“肉”的哲学思想,我们依旧能有所感悟:所谓的“灵”与“肉”虽然不是一体,但却共生一体,如此组成了“自我”。躯壳不能背离灵魂,换句话说,自己所做所行,都必须秉承自己的原则,不能背离自己的良心。

如此,才是一个“自我”,而不仅仅是一副躯壳,一副行尸走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篇3

很久以前,在我最初知道这本书时,就很好奇亦或是说是不理解,作者笔下的生命之轻究竟是指什么呢?这次,我便怀着这样的疑问与心情走进了这本书。看完后,并没有真的让我觉得开朗,而是让我对什么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却无法把握这种感觉。

在之后的时间里,我想了许久,思考良多,渐渐理清了思绪。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涉及爱情、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其中使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即文中关于“轻与重”的思考。在我看来,本文的四个主人公构成了轻与重的两个对立面——“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的托马斯和坚决反对“媚俗”、崇尚个人主义的萨宾娜是轻的,而爱的忠贞、活的执着的特丽莎和向往反抗、充满激情的法兰茨则是重的。

从这四个人的经历、选择和结局来看,很难看出作者是提倡生命的轻快还是生命的沉重。

在我看来,轻与重是两个过于极端的对立面,太轻不好,太重亦然,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权衡轻重,把握好人生的“度”。太重了,我们将是生活的重担,弯腰驼背;太轻了,我们的生活将空虚无意义。由此,我们要懂得把握好生命的“度”,这种“度”看似遥远虚无,实则源于生活也归于生活。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蕴含着“度”的哲学。例如,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不能过度的保护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能放任自流,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外界的干扰众多,父母对其的教育与引导极其重要;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度”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即使是最为亲密的朋友,有些事,有些人,也是我们不能触碰的,如何把握好这一界限,就需要“度”的智慧。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放弃你应该放弃的,得到你应该得到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篇4

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哲理小说。一开始一直没看懂小说在写什么,肤浅的以为就是男女三角恋的媚俗爱情故事,中间时不时穿插一些让人感觉沉闷压抑的问题,窒息感扑面而来。越读越纳闷,没道理这么久负盛名的小说,内容会如此浅显世俗呀。于是去查了查书评,看了看别人写的见解,方才对这本书有了冰山一角的理解。

谈一谈读书的感受:能读懂的部分,其透彻的哲学思想会让人有一种灵魂被超度的感觉;一知半解的部分,让人为之沉沦,如同穿行于迷雾之中。雾里看花,似乎能看清花的轮廓,却始终看不清全貌。常常幻觉已经无限接近真相了,但其实离真相间隔万里,遥不可及;读不懂的部分,只能望洋兴叹,水平有限。内容太过高深莫测,需要读很多遍,不停的揣摩思考才能理解一二,犹如坐禅时,处于悟与不悟之间。

这本书适合有哲学基础的人去研读,作者抛出了很多哲学命题,每个命题都值得人深度思考。我想可能自己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浮历练才能对此书有更深刻的理解。

1

-轻与重-

全书都在阐述轻与重之间的比对,人总是为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所拖累,责任常常成为生命中最沉重的分量,无论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们与之反抗,不是输就是赢。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承受不起的结局就是:“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这大概就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现代人基本上都是负重前行,有的人背着房贷、有的人背着车贷、有的人背着家庭的责任、有的人背着工作的压力、还有的人背着久病缠身所带来的痛苦。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而有些人卸下了沉重的责任,选择了逃避和背叛,那是否能得到解脱,活得潇洒呢?男主人公托马斯迫不及待的选择抛妻弃子,甩掉家庭的责任,投入无数情人的怀抱。最后遇到特蕾莎时,却又放弃了轻盈自在的生命,选择了充满束缚的爱情。

他们的相遇是由于六次偶然,将彼此带到对方身边。少了任何一次偶然,他们都不会遇见。爱情是从何时开始?“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爱情是对我们自己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特蕾莎就像《圣经》中顺着河水飘过来的篮子里的婴儿,托马斯不得不向她伸出手来。仿佛就像重力牵扯他,让他不再那么虚无。

但他又无法忠于爱情的唯一性,不断的游走于没有感情投入的露水情缘里。当特蕾莎因他反复的背叛而离开时,刚开始托马斯的脚步轻盈到要飞起来了,无比愉悦的品尝温馨的生命之轻。可过不了几天,对特蕾莎的怀念给他造成了无法承受的痛苦,痛苦随着想象而加剧,在千百次的回荡反射中越来越重。最后,在细加掂量的决断下,他义无反顾的选择追回特蕾莎,因为他彻悟了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

以前看到别人对忠于爱情和婚姻的阐述都是由社会习俗强加到人身上的,这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这种外在力量和人内心深处的选择往往背道而驰,自然而然背叛会充斥于整个社会。

而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看到一种全新的能引发出人对于选择忠诚的内在力量。“忠诚是第一美德,它使我们的生命完整统一。若没有忠诚,人生就会分散成千万个转瞬即逝的印迹。”这就如同托马斯在200多个情人之间,孑然一身,自由自在,却全都是没有分量的碎片之情,内心依然寂寞,灵魂依旧孤独。如同漂流在海上的水手,见过大海浩瀚无边的景色,却因常年找不到可以停泊的温馨港湾,内心无比凄凉。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再多刹那的美景都抵不过那永恒的温情。

2

-背叛-

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人一旦选择了背叛,“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当背叛成了惯性,时间久了,你连一开始背叛的初衷都忘记了,“一切背叛的终极,便是虚空,此时,你的人生,或轻或重,已了无意义”。

爱是一种甜蜜的负担,背叛可以帮助你逃离这一切,但最后的人生依旧悲剧。跟故事中男主的情人萨丽娜的命运一样——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当生活变成轻飘飘的,没有值得奋斗的东西。随着生活失重,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只有责任才是生命的阳光,一个有负重感的人,他能带来的、所焕发的神采是生机勃勃的。人生因责任而充实,因充实而饱满,因饱满而光辉。”

3

-灵与肉-

读完这本书后,刚好和一位已婚的朋友一起交流关于婚姻与爱情的看法。对比大学时代我们关于此话题的想法,截至今日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她婚后的全新理解打开了许多我未曾想到的视角。一路交流,聊到了日本的婚姻状态,恰好跟本书的主人公们之间的感情状态如出一辙。

她的所有观点中最打动我的便是:

选择伴侣,应该要尽可能的发掘对方身上的闪光点,不需要太多,只要一两个足矣。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只需要无限放大对方身上的那一两个闪光点,尽可能忽略其他大大小小的缺点,凭借着这一缕深深打动你的耀眼光芒,即使伴侣不完美,也可以让你崇拜,并且在岁月长河里,一直吸引着你的目光,你的心。

我们一致同意日本是全球婚姻忠诚度最低,男尊女卑差异最大的国家。根据调查结果,日本的出轨率是排名世界第一。日本男性出轨率高达80%,日本女性出轨率达50%。这么夸张的出轨率,又何必多此一举,步入婚姻呢?

为什么日本的出轨率会是排名世界第一呢?

虽然日本的经济非常发达,但生活压力山大,整个民族十分压抑。彬彬有礼的背后全是沉默的呐喊,温和的面孔下藏着的都是对生活的疲惫。早年在商学院学习的时候,跟着教授一起研究过日本的文化。记得当时在资料中看到:在日本,职场对女性的歧视毫不掩饰,赤裸裸的放在明面上。同样的一份工作,男性的收入会是女性的3倍。即使女性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升迁时还是会优先考虑男性。这样明目张胆的歧视,导致了日本女性很难在职场中证明自己的价值,大量日本女人一旦结婚就会辞去工作,回归家庭。

与此同时,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都交由丈夫一人背负,高额的房贷、车贷和家庭开销也派生出了居酒屋文化,产生了银座这样纸醉金迷的浮华之地。在日本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加班文化的盛行,如果哪一天可以按时下班,丈夫都不敢提前回家。因为在这种特殊的文化下,如果连续几天准时上下班回家,可能就意味着离被裁员不远了,妻子们会十分担忧,整个家庭都弥漫在对裁员的恐慌氛围中。所以即使一天的工作提前结束,丈夫们也依旧会去居酒屋里喝上几杯消磨时光,假装自己还在加班。

没有经济来源的妻子们负责料理家务照顾老小,遇到明事理的老公也许会尊重妻子们背后的付出。而在这种男尊女卑到极致的扭曲社会,男人们往往都不会尊重自己的妻子,反而会把工作上的压力全部都发泄在妻子身上,对妻子百般苛求,各种不满。但是他们却愿意一掷千金,把温柔都留给在外的情人或者是银座的女人;同理,一直被压抑,努力扮演贤惠温柔的妻子们也会在外寻找情人,用从情人身上获取的爱与温情治愈自己不被丈夫疼爱尊重的破碎心灵,然后残血复活,继续回家扮演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

日本大概是全世界把伴侣、情人和一夜情分的最清楚的国家。灵与肉,爱与责任都完美切割,由不同的人来填补空位。所谓“物极必反”,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下,男人工作很辛苦,女人生活很痛苦,极度卖命和扮演贤惠的隐忍之下,使得出轨成了一种放松,男女双方都会假装不知道对方出轨来维持家庭的表面稳定,整个社会都走向了一种病态的趋势。

可笑的是,其他国家的男人们都还对这种被精心粉饰过的日式“贤惠”无比向往。时代不同了,今时今日的大男子主义已经越来越不被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们所接受。贤惠不再是理所当然,也是需要平等的对价交换。男女相处,需要双方各自在爱的天平上添加砝码使之平衡,感情才能稳定长久。

其实在古代的中国,一夫多妻制度也是极度反人性的。妻子们不但要忍受丈夫的多情花心,甚至还要亲自为丈夫物色小妾,照顾妾氏和妾氏的孩子们。这也就诞生了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宫斗宅斗电视剧,内宅的斗争惊心动魄,毫不逊色外面世界的尔虞我诈,常常闹出人命,搞得家宅不宁。

为什么这种扭曲人性的婚姻制度能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而古代女性出轨的案例少之又少呢?

不过是因为古代对女性管束太多,女人鲜少有走出后院的机会,出不了轨罢了。一旦这种制约解除,就会演变成日本的状态,男女出轨成了常态,对婚姻的忠诚仅限于结婚时的一纸契约。

人生路漫漫,一个人能走近另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经历过多少次的机缘巧合,才能让在大千世界里生活的彼此,出现了命运的交集。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已是命运的安排,缘分匪浅。

If two people are meant to be together,eventually they'll find their way back.You are my destiny...

如果两个人注定要在一起,最终他们会找到回来的路。你是我的命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篇5

“非如此不可”是这本书中让我最受启发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坚定的信念,还有信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我一直相信这种力量的存在。再华丽的外表,再美丽的容颜,都没有这种力量更令人感动。

一部好作品也是一部灵魂的作品,一部灵魂的作品。它只向理解它的人敞开心扉。

书中的许多字在我看来像是一扇无法打开的门。门里面装满了宝藏,尽管被拒绝了。但我还是被故事中的情节所感染了。这本书无疑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另一个不同方面,真实的,但却很难勇敢地忏悔。

它不是所有人的,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它是一朵悬崖之花,它是属于艺术的,却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接近疯癫。

托马斯是本书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外科医生,是魔鬼和天使的结合体。很多女人都为之疯狂,但他就像在玩一种激情游戏,在不同的女人之间盘旋,像水一样自由轻松。他会在不同的女人身上发现她们的美丽。

在他眼里,女人不是好是坏,是美是丑,只是不同而已。他以极大的热情照顾他怀里的每一个女人,以一种非常冷淡的态度阻止任何女人接近他设定的界限。他柔情似水,他冷漠如寒冰。

这样的男人,特蕾莎深爱着他,不能自拔。

特蕾莎爱上了托马斯,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爱情幸福,同时也被痛苦所拥抱。她非常爱这个男人。只有爱。她怎么能让别人介入。但她一点也不能改变托马斯,她不能没有他。

托马斯自十年前离婚以来一直过着自由的生活。他有许多情人,而且总是准备有新的情人。他不会为谁而改变。过去的女人都被托马斯改造成适合他,他希望特蕾莎能成为其中之一。

当特丽莎感觉到托马斯与萨宾娜的情人关系时,她所承受的痛苦,什么样的文字、语言能够代替呢?她极盼望着能用肉体之苦来取代爱人的背叛给她带来的心灵之苦。梦中,她用针刺入自己的片片指甲。

自己深爱着的人与别人有染的,谁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呢?离开!!!又一步也走不出。

特丽莎沦陷在痛苦的旋涡里,没有力量自拔,只有托马斯才能把她推上岸,所以她对托马斯说:“把我赶走吧!”

托马斯也没想到自己会对特丽莎的感情越来越深,与别的**不同。他不自觉地改变,同时又抗拒自己的改变。为了改变特蕾莎的想法,他不断地向她灌输自己的观点,希望把他塑造成他所期望的样子。

最终,无法承受痛苦的特丽莎自杀,未遂,又两次选择出逃。托马斯一次又一次地为她放弃一切外在的东西,但他无法改变自己的情感生活方式。托马斯是无法改变的,特丽莎也是无法改变的,也许她真得希望自己能改变,为托马斯,但又无能为力。

特蕾莎后来的想法到了极点。生活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在这里她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原来,个人情感不是一个人一生的全部。此外,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特丽莎学会了摄影,并热爱上了它。

在国家的危难中,她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以自己非凡的能力与侵略者进行了斗争。这些力量是托马斯给她的,只有托马斯才能给她。当她把对托马斯的爱转移到事业上时,她的心平静下来,托马斯松了一口气。

在全国形势下,他们经过几次换届,从城市转向农村。曾几时,特丽莎还是那么地渴望能走出农村到大城市里生活,而今却带着欢喜回到了农村,托马斯如特丽莎网中的鱼,随着特丽莎收线,慢慢地投入到她的怀中。

特丽莎盼望着:托马斯能老点,再老点,就好了。渐渐地,托马斯真的老了,像一个真正的农民,每天都在做繁重的农活,穿着破旧的衣服。

托马斯放弃了他充满激情的生活,最后在特蕾莎的怀里枯萎了。特丽莎无限伤感。仅仅因为她的爱,仅仅因为她的欲望,也许她毁了托马斯的生活。

特蕾莎实现了她的梦想。托马斯终于属于她一个人了。爱是它现在的样子,还是它想要的样子?也许一部好的作品是真正地向我们表达一种三维的思维。不同的人收获不同的果实。

结果是悲惨的。一个雨夜,托马斯和特蕾莎都死于车祸。这个结局又是何其完美!

读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系列5篇”,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djz525.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生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祝您开心愉快!

  •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1、当北极近到可以触到南极,地球便消失了。 2、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3、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5、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6、爱开始于一个女人

  • 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1000字

    励志的句子栏目精选:“读后感生命承受之轻”,欢迎阅读。如何写出高水平的作品读后感呢?在阅读完作品之后,我们才能发现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内涵。面对精彩绝伦的书籍,此时我们可以抽出时间写读后感,以便于和他人分享喜悦,以下是小编花时间整理的《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 [荐]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1500字

    如何把握好写作品读后感的关键要点呢?读作品能使我们思考许多人生的问题。写读后感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迪,重新建立学习的态度,请你阅读我们辑为你编辑整理的《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动人心魄的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全世界公认最受欢迎的畅销书,米兰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 1.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忌过去,我要向前

  • 范文系列之读书笔记《海底两万里》5篇

    《海底两万里》,是我最喜欢看的书籍之一,今天,我再次将它翻了一遍。怎么说呢?说它是有关科学知识的读物吧,它里面又有另人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情节,总之是一部很精彩很有趣的小说。作者凡尔纳写的大多数是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也是其中之一。虽然说潜水艇、电灯什么的在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是据说在凡...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动人心魄的 14句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全世界公认最受欢迎的畅销书,米兰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 1.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忌过去,我要向前走

  •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经典语录

    1、当北极近到可以触到南极,地球便消失了。 2、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3、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5、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6、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7、

  • 傅家雷书读书笔记范文(系列5篇)

    以下是由编辑为你整理的《傅家雷书读书笔记范文》,当我们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此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写成读后感,如何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得尽善尽美呢?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