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依据您的要求,励志的句子给您搜寻到了一篇合适的“觉醒年代观后感”。但如何避免写出与他人雷同的观后感呢?观后感是观影者对影视作品得到的感受和影响的反馈,好的观后感能够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和印象。本文供您参考,快点添加到您的收藏夹吧!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1】

“京师乃首善之地,北大乃中国最高学府。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而北大的背后有一个中国。”我始终回想着这段对白,怀揣救国理想的青年志士目光坚毅,满载星海,照亮后浪的诗和远方。

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适于应试,却太单调;《觉醒年代》则将历史课本上短短几课铺展成有血有肉、情节曲折的人物故事。胡适教授立下誓言:“我们回来了,请你们见分晓吧”。这是满腔热忱的他点燃理想之火,更是青年学子们对祖国的郑重承诺。这一路上,山高水远,师恩永念;风雨飘摇,回看血泪相和流。

《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刊物,从陈独秀先生提出办一本启发民智的杂志到全社会普及,途经束缚、羁绊、扼杀、愈挫愈勇,发展壮大。同人编辑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也在蔡元培先生的引领下,一步步修正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校训仍为今日之北大所沿用。在乱世中,他有着足够丰富的阅历和知识,遇事懂得权衡却不失信仰,能冷静思考却心怀热爱,令我十分敬佩;他身为北大校长,谦和有礼,关爱老师和学生,不惜一切代价要求释放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尽管蔡先生就职时间并不长,但他和同志们打开了中国解放思想和觉悟的闸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看到了中国的脊梁。北大的革命派和复古派也在辩论和互相学习接纳中寻得共同点,即中华民族最高利益。革命派在斗争中吸取教训,整理思路,陈独秀和李大钊都从当年站在台上演讲,“全面推倒旧秩序、旧文化、旧道德”的青年,炼为能认真思考“何为新文化”的领袖。看到陈独秀与儿子陈延年讨论此问题时,讲到“我们所说的新文化,只是贴近当下世界发展潮流的‘新’;而所谓的‘旧’,也只是我们认为它旧,并无孰是孰非。可能过了一百年后,我们的‘新’也会变为后人眼中的‘旧’”。

我十分感动,并且发自内心地惊叹中国即使那样不堪和落破却也有如此上进的年轻人,他们甘于用一整个青春去寻找一条新路。在他们的言谈和神色中,我也看到了中国革命党人的成长和成熟,同时看到了责任与使命的重大。从前我经常想,为什么那些复古派始终守旧而反对新文化?中国发展就要革新和改造,这个道理不是很清楚吗?他们是死脑筋吗?后来读了一些书和文章,我才渐渐地明白,我们不能站在后来人的高度去审视旧世界。那些提出新文化、马克思主义救国的先导,他们的理论在当时无异于一项重大的新发明,而在不知前方何种境况的前提下,他们还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且结合世界大势来实践和分析。即便在当时不被认可,但却为后世传颂。自古以来革命志士之所以伟大,如商鞅变法、王安石改革、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正是因为他们本是普通人,却心怀英雄的品格、气节和胆识,奉献祖国和人民。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是历史性的一页。李大钊先生带领创办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他青年导师不同,李大钊先生完全没有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在工农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到处接济穷人,本已生活拮据,却仍为帮助葛树贵当掉了自己的一些家当;他深入劳苦大众,打听他们的生活状况,教他们识字,告诉他们“我们是民国,民主的国家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让人民直接站起来参与革命。此前我对他的了解仅限著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而今却忽然有了深度和厚度。李大钊先生对人民的厚爱,是我们当今淡化了的,我想即便时代不同,我们的血液里永远流淌着团结上进和对同胞们的爱。

中国近代文坛作家中,我最欣赏鲁迅先生。他出自底层,亲眼见证了当众枪杀犯人,百姓却里三层外三层地凑热闹;他挖掘到国民性格的劣根性和麻木、冷漠,小说《药》使我大为震撼,笔锋犀利,情节不脱离实际。初中学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既饱含温情又赋予批评,将人性的至暖和至冷交融;新文化运动中,他笔耕不辍刊登白话小说。印象中鲁迅是文人而非政客,但鲁迅又不同于胡适:胡适年轻,易被新思想感化,赴美留学归国后一心崇阳,而不了解中国国情;鲁迅不是革命者,但他的文字直击国民心中的愚昧和奴性。作为后人,尤其是青年学生,我们不应总说鲁迅的文章艰涩难懂,抑或对先生犀利言辞表示不屑;先生是有知识、有气度的文人,但没有普通人身上的清高和惰性,他的文章代表着一代革命党人的心声,也是他站在更高的格局俯瞰旧时的中国,一个被孔教三纲和所谓的儒学所蹂躏的国家。鲁迅给我的印象是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善于倾听,而同时他也是一个注重情谊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都是对鲁迅先生的高度赞扬。

“这个叫二十八画生的年轻人,他是提倡中国体育运动的第一人。”陈独秀这样评价。不错,这个年轻人正是毛泽东,生在多雨的湖南,他总背着一把雨伞,风度翩翩,个头也高于同龄人。在李大钊先生提出的新文化宗旨六条后,毛泽东作了补充“强健的而非体弱的”,这确实出乎意料。一个搞新文化、改造社会的人,为何会想到健身和运动呢?但这却是与革命分不开的任务。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看到了农民辛勤劳作却依旧吃不饱饭;而自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吸食鸦片而致意志和体力衰弱,这样的民族如何抗敌御辱?只有炼就了强健的体魄,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青年学生才能终成栋梁,工人农民才能生产生活,社会才能注入新鲜的血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每个国民将“东亚病夫”的标签踩在脚下而给世界的一个交代。

青年人做事易冲动和走极端,因而我十分欣赏毛泽东的沉稳。任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时,他时常学习到深夜,与大钊先生谈论马克思主义时也谦逊平和。他是与时俱进、有思考的革命者,不像陈延年那样一味坚持无政府主义,而是乐于根据中国国情去研究新事物。他崇拜陈独秀和李大钊先生,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深受两人的影响,其见解独道与深刻程度令李大钊刮目相看。他到北大求学,撷中国最洁净自由的空气回到家乡湖南,建设自己的家乡。

一句“中国代表拒绝签署巴黎合约”,在历史课本上是陈述句,但《觉醒年代》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代有志学子和教师、工农群众与反动政府的抗争。“他们打人,我们不怕;他们抓人,我们也不放弃”“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他们滚烫的心聚拢在一起,点燃小小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百年以前,一群有志气的青年经过艰难摸索和披荆斩棘,站在细雨迷蒙的南湖红船上,他们的文化与斗争脱胎于新文化运动,红色基因传承于先辈的教诲。那些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志士永远以至高无上的形象矗立在我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激励着后浪奔涌前进,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2】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毛泽东评论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写下了《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一文,不仅把社会主义、布尔什维主义、民主主义等列为真正的胜利者,还指出俄国革命者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士(马克思)为宗主的”,他们要联合世界的无产者,创造自由乡土,“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编辑的这期《新青年》,也就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经过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传播与讨论,以及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经十分成熟了,于是在嘉兴的一条小小的游船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虽然规模很小,但其意义是深刻的。

《觉醒年代》的故事从1915年讲到1921年,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可以说是“风云巨变”。电视剧本身涉及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辜鸿铭、黄侃等的复古派,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一派,还有军阀、政府、学生、工人都一起参加于这个乱世中。通过《觉醒年代》,不仅让我切身感受风云变幻的时代,也帮助我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觉醒,即思想的觉醒、文化的觉醒,那个年代无疑是混乱的,但那批有为之士领导了这场思想的觉醒,为青年树立起了一面大旗,上面赫然写着“民主与科学”。他们并不是一味地去模仿西方,而是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去创新、去突破。正是这本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新青年》,汇聚着思想的火花,或许干预政治,又或许不是,可它的初衷从未改变过,青年一代,就应像周总理说的那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开启新的宏伟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3】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正在央视热播。《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时间,聚集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

此外,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锋芒有理想、有困境有探究,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播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五四运动中,无数青年学子以国之运为己之担当,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青年创办杂志《新青年》引革命洪流;抗战革命中,青年毛泽东投笔从戎,秉心中之担当义无返顾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不同于战乱年代,不必颠沛流离,但我们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争做永做时代的奋进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断修身立德,明辨是非,认清世界变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树一身正

每个时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接班人,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4】

我认为,立国之根本在于立人,立人之根本在于思学,思学的起点正是文化。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坚实的力量,它树人思想、立人秉性、使人明智,在任何年代,始终独具无形化有形的伟力。

《觉醒年代》里,旧中国形势紧迫,民不聊生,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下生活疾苦,家国百废待兴。人人岌岌可危,顾好自己已属不易,可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文化先锋带着巨大的勇气,在北京大学这块阵地上,运用《新青年》、《每周评论》,以手中的笔,口中的言,开启浩浩荡荡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努力把迫切改革的思潮,无惧无畏的传播着,这样的善念和举动,已不是个人良知可概之,那是他们环抱着理想的苍翠大树,扎进土地,希望家国稳健;那是他们手捧着希望的美好荧光,勇往直前,希望百姓安乐。

他们站立在新文化大潮的浪尖上,毫不动摇信念。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就是文明人,文明人就要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负责,有责任带领人民进行抗争,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担当。”

为了新文化运动走向大众,启蒙大众思想,他们对年轻学子们进行抽丝剥茧的教育,向劳工苦力们开办循循善诱的学堂,让大众正视旧中国的国情现状,从启发中思考,从提问中实践,从实践中变通。新文化好似奔涌的滚滚热浪,萌生的思想、理论和主义,经受着大浪淘沙的考验。文化人的武器是文章和演讲,他们用知识革命去抗争去呐喊,字字句句都强力撞击着腐朽软弱的旧中国,警醒着麻木冷漠的人们。以文化之威力震荡出全民爱国的红色激情,在混沌愚昧软弱的旧年代里唤醒民智、开悟精神,让人们在求知、求好、求变、求兴中,惊觉国之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

文化是集合体。于国,是民族的.气节。于民,是个人的勇担。

其一,文化为思想打了一束光,也为好学埋下一粒种子,让人始终朝着美好去。学文化从识字开始,读书识字才能分辨善恶,明辨是非才能探究思考,追寻真理才能创造美好。所以文化总是层层递进,传递恒久的力量。其二,文化把思考建立在学习基础上,使认知更新在辩证上,让人不断壮大自身。宣传普及文化可启蒙大众思想,提高大众素质,只有敢于对美好向往,才懂时代选择的必要,坚定美好信念。所以文化总是带来觉醒,传递昂扬的力量。其三,文化让求知成为对美好的不断追求,在探寻的路途上,学习文化延伸出的触角会扩展求知欲,文化知识会在内心砌起丰富的美好,这些美好筑牢着内心的善良。所以文化总是带来生活里的新发现,传递上和善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是在旧中国,有文化先锋用赤诚涤荡国耻、寻求道路、振兴国邦,集结文化志士凝聚荧光划亮天空,在觉醒年代开天辟地。而今,在这个崛起的时代,中华优秀文化无穷无尽的滋养着、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过去、当下与未来,文化的力量总会引导我们,奔着进步去,向着美好去!

以上是好作文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面的这些是网小编专门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5】

理想成就美好未来

徐浩宇

“为了你们能当家做主,为了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富兴,我愿意奋斗终身”。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讲述的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事件,聚集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念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了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在觉醒年代这部剧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莫过于是陈独秀。在我以往的记忆中,那个历史书上的陈独秀是一个不苟言语、高高在上的样子,完全不是《觉醒年代》剧中刚出场,那种落魄、蓬头垢面的模样,剧中的陈独秀甚至还要去捡桌上的剩饭,这着实让人无法相信——这就是被后世所称的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整部剧中,我最喜欢陈独秀说的一句话是: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意思是:青年就像初春,像每天的朝阳,像正要开放的百花,像磨刀石上刚磨练出来的刀刃,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所以我认为:我们正因如此,应在当下努力,进取,奋斗当下!

我们站在历史后来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的伟大。但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深重的多,因为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胜利,而他们在牺牲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意义。也不知道我们要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甚至不确定我们能不能胜利,他们抱着一腔热血,在牺牲时所能依赖的只有满怀的信念。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一切并不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当坏人的人想不到会有今天,而成为英雄的那些人大约也想不到。到那一天我才突然明白,原来那些人说着,我们一定会获得最终胜利时,并不知道成功真的来源于他们前赴后续的牺牲,也并不确定,他们的牺牲是否能换来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一直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在这部剧中,我看到了勇气的力量,是为了理想,为了真理执着追求,那是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要有这种力量,那么再难的事、再远的彼岸,也能够到达!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6】

《觉醒时代》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目、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

该剧主要以192021《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人生百态。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之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让我感悟最为深刻的不是思想家革命家的激情演讲,而是那一个个不经意反映出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画面。孩子们就坐在泥泞的路上,与坐在车里,手里拿着烧饼的富家少爷、小姐截然不同。一个妇女高叫着:“卖孩子、卖孩子。”他们兴许是被抛弃了,又或许是被这可恶的人贩子拐走了。还有那些官兵斩首后,一个又一个的妇女拿着馒头、花着钱、蘸着人血,可笑地以为自己可以拿它救活自己的孩子。除了愚昧和无知,贫穷也是他们迷信的根源。

但好在,有了这些革命青年,咱们的中国“活”过来了,不会再有人相信这种荒谬至极的救治方法。虽然现在中国已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但我们仍要牢记历史,为咱们的新中国做出贡献。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7】

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

杨文博

《觉醒年代》讲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这短短六年,是有志青年为了满目疮痍的国家寻找出路的六年,是开启民智、启迪民心的六年,是打破黑暗、寻找光明的六年。从新文化运动的震荡、五四运动的那一腔热血,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风雨如晦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抹晨光,一切焕然一新。

《觉醒年代》中有一张海报让我记忆深刻,海报中陈独秀掩面而泣,李大钊目光坚毅的看向远方。我想弯腰是体恤这个落后羸弱的国家,昂首是挺起中国人的脊梁。观看这部剧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将我们带入到那个的年代,回望中华艰辛觉醒历程。他们明明可以苟且偷生,可以过着体面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为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这部剧让我铭记那些历史上逐渐模糊的英雄,还记得那条名为“延乔”的路吗,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那时走向车站的他们,还不知道生命只剩下短暂的几年。那时走向刑场的他们,所见还满是血雨腥风的黑暗。世上从来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陈延年,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革命烈士,1927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29岁。”这是《觉醒年代》为陈延年写的最后一段话。画面中的陈延年,脸上、身上都是受过酷刑留下的血痕,但始终面带微笑,眼神中像有星光一样坚定、从容,闪烁着信仰与理想的光芒。“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这一刻,足以震撼到我,我无法想象是怎样的意志或者理想信念坚持着他们英勇赴死。

一百年的时间足以让每一个回望历史的人感受到岁月的轰鸣起伏、世事的沧海桑田。那些历史中他们的故事,在我们的每次品味中,仍旧澎湃如昨日。

青年觉醒,山河激荡。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做这世间的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8】

2021,我们欢呼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的小船上昂首迈步,在长征的雪山上艰难前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搏击风浪,在党中央带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然而面对我们党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一部年代感画面感极强《觉醒年代》让我们不禁对100年前那些敢为天下苍生之担当,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的人肃然起敬,不由对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钦佩不已!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更需勿忘历史,永留初心!

爱家爱国的大钊先生

观看《觉醒年代》之前,我对李大钊先生的印象来源两处,一是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叫《我的父亲李大钊》,选自李大钊长女李星华所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时印象最深的是课文开头的第一句“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还有插图上留着标志性胡子的李大钊的黑白照片;第二个印象则是党史学习中,知道他是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带入中国的文人。但通过观看《觉醒年代》,看完《新青年》中他与陈独秀和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看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看完他接济学生、过年慰问长辛店工人,从“穷人如何过上好日子”讲起,将马克思、工人阶级、列宁、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土地法令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劳苦大众,而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与工农相结合的路径就这样被蕴含在这一幕热火朝天过年包饺子中;看完他与爱人赵纫兰之间虽然有年龄的差距、文化的差距、思想的差距,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长相厮守……大钊先生对伉俪的情深真挚,对家人亲人朋友的长情、深情,他的质朴、坦荡、率直,真正让我感受到正是因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挚爱,才能写下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和诗歌《青春》,呼吁国人“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

脱帽鞠躬的蔡校长

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广罗人才,兼容并包,扶掖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虽然曾经学习过他的就职演讲,曾经去绍兴去参观蔡元培故居和纪念馆,但蔡校长于我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人物,一个我心目中神一样的人物。同样是从事教育,我曾经效仿陶行知校长给过孩子三颗糖,但从未敢想未能从蔡元培校长那里偷学点什么,直到通过观看《觉醒年代》,认识了那个和蔼可掬跟谁都会鞠躬的蔡校长。

《觉醒年代》讲述的时代背景是民国初年,清亡之后,跪拜礼被视作尊卑等级的落后礼仪,在民国成立之后逐渐取缔,脱帽鞠躬便成为男子礼,剧中也还原了当时的鞠躬礼节。新文化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北大师生之间,最显眼的打交道的方式就是鞠躬礼。记得有一集是蔡元培主持开会研究北大文科教授聘任名单,会议也成为新旧两派交锋的现场,伴随激烈的言语争执,可以看到每个人物也都有各自不同的鞠躬的姿态和尺度,我想这也是一定程度上人物内心的外在表达吧。但蔡校长不论在哪里,遇到对方打招呼都会谦恭地回鞠躬礼,绝对不敷衍,不浮不躁。那是一种谦逊与平等的态度,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修养,正因如此,他才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北洋政府治下的北京大学实现了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之学府,必须允许学术争鸣,百花齐放,让新学与旧学并存竞争,让各种思想潮流互怼互掐,在激烈的碰撞中迸发火花。因此每每看到这一幕就会让人产生一种肃穆感,一种尊严感,我也要学习蔡元培校长的鞠躬礼,带着学生们重拾这份久违了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观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每一个人物都让人肃然起敬,他们都是历史的主角。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成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立……我们只有看清历史,才能放眼未来,更加坚定自己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国与家。《觉醒年代》有故事,有启蒙,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还有“中国人的精神”,需要你我去品,去细品。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9】

李梓琦

在今年这个漫长又炎热的暑假,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觉醒年代》,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视剧主要讲述一百多年前,以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为代表的知识青年们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他们为了救世济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难,慷慨赴难,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热血担当。

整部电视剧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两个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他们和我年纪相仿,却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责任。他们不依靠任何人,自己自立自强,勤工俭学,发愤图强,完成了学业,他们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最终也是为了国泰民安,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从小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上面的这些是网网小编专门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觉醒年代观后感精品”,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4月30号下午,我们在钉钉线上观看了《觉醒年代》的片段,它生动地展现了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以及革命年代...

  • 觉醒年代观后感汇集七篇

    如何以真实情感写作品名观后感呢?当我们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去观赏。在观赏的过程中,我们会全情投入,并产生许多感受。欣赏完作品后,仅有片段思考还不够,此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魅力。我们特别推荐的“觉醒年代观后感”是众多文章中最出色的之一,再次感...

  • 觉醒年代观后感合集10篇

    小编为您整理了“觉醒年代观后感”的相关资讯供您阅读,我们会不断更新相关文章以帮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该领域。在生活中看看电视剧已经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了,相信大家从中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是调动观众情感的一种形式能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写作观后感时,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观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11篇

    在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心中多了很多想法需要记录下来。我们应该及时把观影心得转化为文字,正确认识文章并表达真挚的情感,观后感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方面呢?励志的句子编辑为大家找到一篇网络上优秀的"觉醒年代观后感"文章,相信你能从中找到所需的内容!...

  • 觉醒年代观后感(集合13篇)

    如何在影评中巧妙地展现自己的情感?影评作为表达观众对影视作品情感、剧情和意义的方式,对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挑选的“觉醒年代观后感”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参考!...

  • 觉醒年代观后感(合集12篇)

    编辑为您精心准备了“觉醒年代观后感”的内容,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作品名观后感而烦恼吧?在看电影时我们会被精彩的情节所打动,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新的感悟产生。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心中产生了许多想法,若您需要再次阅读请将本文加入收藏!...

  • 觉醒年代观后感(汇集10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觉醒年代观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觉醒年代》这部剧清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社会和政治背景,也生动展现了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与普通民众“觉醒”的过程。 剧...

  •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十二篇)

    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独有魅力:经典的影片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要注意将这种魅力在观后感中体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独特之处。2. 心得与感悟:观看影片后,我们要反思自己的心得与感悟,这些体验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将其在观后感中表达出来。3. 选择性表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