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要怎么样才能写好报告呢?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专题报告是指向上级反映本机关的某项工作的情况,要求上级对此有所了解的报告,想知道“毕业调研情况报告”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请继续阅读,还请您收藏本文!

毕业调研情况报告(篇1)

一、调查内容

(一)岗位意向

据统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喜欢的岗位基本上为教师,个别人喜欢去企业做文员;不喜欢的岗位大多是销售、服务员类的岗位。公管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主要是想考国编或是事业编制,产权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喜欢的岗位是律师、法务、检察员等与法学相关的岗位。

通过对岗位意向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我院20xx届毕业生各专业的岗位选择基本都是遵循专业对口的原则,少部分会选择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岗位。

(二)薪资意向

在薪资方面,我院思想政治专业的理想薪资大多为3500元左右;相比而言,法学与产权班学生的理想薪资要普遍高于思想政治教育班的学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公管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理想薪资基本上是在3500至6000元间。

通过对薪资意向统计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整个学院而言,20xx届毕业生的理想薪资普遍是在3000至5000元之间,其中3000至4000最多,只有少数人的理想薪资位于3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这表明我院20xx届毕业生对自身毕业后的薪资期望相对合理,处于中等水平。

(三)就业方向

通过统计20xx届毕业生就业后的方向数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意向存在明显差别,对于我院法学专业和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法务类工作和教师编制是占据主要地位,有73.50%;其次是选择考事业单位和考研的,考事业单位约占7.6%,考研约占18.9%;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倾向于国家基层项目、参军、出国。

而对于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考取教师编制的是占主要数目的,占47%;而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研究生的学生占比普遍为20%左右;只有少部分同学想选择国家基层项目、出国和参军或是其他形式的就业。具体见图3-2

通过数据统计,我院20xx届思政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更倾向与本专业一致的教师岗位就业,而法律类学生倾向于法务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类别对未来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影响。

(四)地域意向

在就业地域意向方面,我院20xx届毕业生普遍倾向去东南沿海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浙江、广州分别占比为25.11%、32.9%、26.84%、27.71%;而选择在江西、北京、江苏和广东(除广州、深圳外)的毕业生占比分别为46.75%、10.39%、19.91%、12.12%,剩下的其他省市则占比相对较小。可能是由于东南沿海城市的经济更发达、资源更优质、就业机会更多、发展平台更大等原因,我院20xx届毕业生普遍都不太想回生源地所在省市工作,而东南沿海城市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地域。

(五)就业指导服务意向

目前,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渠道和方式各式各样,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我院20xx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意向在就业指导咨询、职业能力特训营、职业能力测评、就业单位推荐等都有涉及,且我院所有专业的毕业生意向更强烈,在65.37%以上,这说明毕业生比较重视就业指导和服务,学校也应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毕业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提供帮助。(如图5-1所示)

二、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就业方向不够明确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xx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方向不够明确,选择性较多,盲目从重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调整,明确目标和方向,精准发力,这样才能更好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薪资期望趋于理性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薪资的期望,我院20xx届毕业生能结合自身专业性质对自身未来的就业薪资进行了预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体上趋于理性。但有少部分毕业生薪资期望不切合实际,这需要毕业生自身及时认清自身价值,了解市场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3、就业地域偏好发达地区

由于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发达地区一直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区域,这也导致该地区容易出现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较大等问题。我院20xx届毕业生主要倾向于去东南沿海地区就业,而选择去偏远地区从事国家基层项目、参军等则相对较少,这说明让他们存在一定的从众心态,缺乏奉献、服务精神。

(二)对策建议

1、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转变择业就业观

为让我院学生明确自身未来就业方向,转变择业、就业中不正确的观念如眼高手低、盲目从众等,我院成立了以书记、院长、科长、辅导员班主任等为组员的就业领导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要继续完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定期举办职业辅导讲座、培训等活动,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建议,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让其更能明确就业目标,实现精准就业。

2、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我院要继续要强化学生的价值理念,积极响应服务国家人才战略,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潜力和优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服务意识。同时,积极关注毕业生动态,包括心理状态、择业就业方向等,及时给予相应指导和帮助。

3、做好就业宣传服务工作

为帮助毕业生了解市场动向、认清就业形势,我院要继续做好就业宣传服务工作。通过QQ、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信息公众平台,及时有效推送各种就业信息,并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及时解决毕业生反馈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一对一面谈、职业能力特训营等方式进行现场指导,帮助毕业生掌握技能,提高就业成功几率。

通过此次对20xx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让我院更加了解到这届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意向,为今后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有效参考。

毕业调研情况报告(篇2)

一直以来,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强化指导、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茅箭辖区共有大学生3200人,已就业2030人,就业率63.44%。xx年应届毕业90人,已就业71人,就业率78.89%。从就业流向看,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空间分布显示,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国家的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国家需要、个人意向、有限的供职岗位和多样的工作环境,许多青年大学生会感到就业的压力。总的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因素。就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选择,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

2、自身素质欠缺,不明确相关的就业知识。不少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途径、应聘技巧、劳动用工制度、本专业的择岗定位优势等等都不甚了解,难以确定就业方向和岗位。

3、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急需的专业毕业生少,而有的行业毕业生又供过于求,造成部分岗位欠缺。

4、等级证书的限制。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也成了某些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5、性别歧视。对此,社会各界虽已呼吁多年,但只限男生、不招女生这样的字眼在各类招聘会上仍屡见不鲜。虽说现在的大学女生观念更新,更多的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与提高,但在择业中的性别歧视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三、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XX区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xx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xx〕37号)》文件精神,为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辖区乡镇街办、社区(村)基层服务平台,开展送岗入户活动,一对一地开展服务;组织其参加招聘活动;对有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推荐到指定的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其参加免费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优先提供公益性岗位。对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公益性岗位,按规定给予补贴。

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既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方方面面的社会客观原因。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都必须认真对待。

1、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课外就业指导讲座、大学生励志讲坛等载体,引导毕业生克服坐等机会的懒惰做法,克服只有在大城市就业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片面想法,客观理性地面对当前的就业现状,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争取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引导他们选择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村镇一线就业,把基层当作积蓄能量的加油站,把基层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天地。

2、严格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出台了本地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等,切实把国家和省、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利用好、执行好。

3、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和中介机构建设,打造高效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加强与当地高校和企业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规范各类人才中介服务和职业中介机构的经营管理,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4、加强见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培训,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其岗位适应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5、鼓励企业与高校构建合作互动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企业与高校应定期沟通交流,开展岗位对接活动,企业将用人标准、条件及时反馈给学校,使学校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有效解决供求脱节问题;用人单位应超前制定用人规划,接纳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本单位实习,对应聘的大学生,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关爱;改变用人观念,构建良好的用人机制,吸引毕业生来企业就业。

6、完善就业服务环节,提高就业效率和水平。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就业服务。

7、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就业服务机构要摸清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底数,为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组织他们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免收各种报名和培训费用,按规定落实各种补贴;采取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确保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能够实现就业。

毕业调研情况报告(篇3)

近年来,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通过对就业工作者进行调查和访问,本文对20xx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对策和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其就业更是我国就业的重中之重。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今,又将是毕业季节,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形色匆匆,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本调查组对洛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并尝试着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二、我校毕业生就业意愿分析

首先,国企成新宠,外企追捧程度下降。根据调查,有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或者事业单位工作,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而外企薪资却变化不大,甚至有个别外企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薪资;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公务员和垄断性国企的福利待遇却在不断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稳定性,这些诱惑当然会促使大学生改变择业方向。

其次是退出城市,部分学子回乡发展。和多年来“奔向北上广”趋势不同,很多大学生主动选择去三线城市或是县城就业。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选择“逃离北上广”也是比较务实、比较理性的选择。

然后是盛行“拼爹游戏”,靠父母找份好工作。有“关系”可走,有“后门”可进,现如今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资本。据调查,按照就业影响因素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和“学历层次高”,而“亲戚的帮助”只排在第9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仅凭关系也是不可靠的。

三、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根源归因于大学生自身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还有一种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大学生自身原因

(1)大学生的自身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仍有欠缺。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同时,很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

(3)缺乏工作经验也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

(4)就业观念不恰当。很多大学生抱有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头地,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预期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难状况。

2、社会原因

(1)我国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大学毕业生供给和需求相对状况改变。

(2)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给大学生寻找工作带来了困难。

(3)不少用人单位的错误用人观念。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在人才引进上要求十分苛刻,用人“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此外,用人单位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还十分看重名牌高校毕业生,对一般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4)与户籍制度相关的一系列福利制度的存在,对大学生就业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都希望找到能够解决户口的工作,并进而享受到与户口相关的福利和公共服务。但是,很多用人单位无法解决户口问题,对于想在大城市落户的大学生来说,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加困难。

3、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培养机制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

(2)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是一项基本的就业能力。长期以来,对于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校教育往往采取一种鼓励校内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校外活动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其进入社会后短时间难以适应。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想要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也要从多方面考虑。

1、大学生自身方面

(1)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自身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同时,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通过学校活动来锻炼自身能力,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2)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正确认识自我,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避免“扎堆”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

2、社会方面

(1)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适时推出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缩小具体政策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2)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管制,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的行为予以坚决惩处。同时,着力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系统,加强就业信息传达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

(3)加强用人单位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用人单位应该消除对应届大学生的偏见,消除人际关系等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3、高校方面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所面临的不同就业形势,以及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缩短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期。同时,注重实习机制,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平台。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也应不断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做好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工作,确保就业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达到每位毕业生,充当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就业服务,如心理指导、面试礼仪培训、应聘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

五、小结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对其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高校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首要工作。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大学生就业动向和信息,掌握大学生就业心理,采取各种可能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帮助每名毕业生找到自身理想的道路,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其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关阅读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8篇)


根据您所查询的“专业调研情况报告”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供您参考,感谢您的浏览。绝大多数成功的人都离不开辛苦付出的实践,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经常会需要我们去写报告,报告要按专用的格式编写,不能纯口语化。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 篇1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和各有关部门具体帮助指导,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发展到目前的77家,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对全乡所有合作社进行了实地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58家,畜牧业16家,其他3家,今年新增51家。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有7993户。经营形式主要有以下2种:一是“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通过组织、协调和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经济组织也不断状大。按照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型合作社占24%,松散型合作社占76%。

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培训。乡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以宣传发动、培训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为突破口,解除农民的种种顾虑,使之充分认识入社的好处,办社的意义。分类指导,制定规划,建立各类合作社培训班,指导农民办社、入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为了解决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内部运作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我乡坚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重点做到四个方面:即有一个可行的示范章程,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并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民主办社;坚持入社自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三是完善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标准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发展规化,落实合作社的基地,明确合作社的责权利。建好一批规范的合作社。如修学花生购销合作社、新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沙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等。

(一)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聚合分散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养品种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农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后,从品种的引进、生产、管理、包装和销售所有环节都要求统一进行,既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极大地降低了单个农户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其中,花生种植合作社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小户生产无法起到做大做强的效果,但农户组成合作社或协会后,通过示范引导,统一加工程序,极大的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乡特色优质产业。

(三)推动了农民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否顺利进入市场,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作为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农产品很难打通市场销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户,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能在带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四)吸纳劳动力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大减少了由无业人员引发的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和解决。

1、组织规模偏小,带动作用有限。农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会员与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出现合作社建设急在乡上、冷在户里的被动局面。大部分合作社是发起人为获得政府扶植资金或地方政府为合作社建设任务而成立的,它们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意义。作为专业合作社,应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切实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但是我乡的一些专业合作社,受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给会员提供的支持少,增产增收效果不太明显。合作社本身由于没有带来较好的作用,其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会员也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不良循环,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社没有制定章程和具体管理制度,有的合作社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社员之间诚信度不高,还有一部份合作社只是挂名成立了实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3、发展资金不足。合作社唯一的资金来源便是入股农民自筹,但受农民保守思想的'佐使,大都是见利后方愿出资,一个合作社全靠农民自发筹集实属很难。

4、成员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意识不强,科技文化管理素质低,观望心理较强。

1、抓样板。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首先必须建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

2、抓规范。在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合作社一旦建立起来,要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可以利用订单农业等合同方式保证农民利益,在发展壮大以后,应逐步使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实力,提高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3、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给予扶持,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更有理由切实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建议积极推动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作用。

4、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促使相关部门、乡镇引起高度重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 篇2

本社财会人员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和出纳互不兼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社的财会人员。

(一)成员出资;

(二)每个会计年度从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

(三)未分配收益;

(四)国家扶持补助资金;

(五)他人捐赠款;

(六)其他资金。

经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审核,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成员出资可以转让给本社其他成员。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取公积金。】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取公益金。】

(一)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 【注:依法不低于百分之六十,具体比例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

本社的债务用本社公积金或者盈余清偿,不足部分依照成员个人账户中记载的财产份额,按比例分担,但不超过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 篇3

按照市政协上半年工作部署,黄体勤副主席带领经济委调研组就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赴太康、扶沟两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市农业局和两县政府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的座谈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势头迅猛。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0101家。从数量上看,目前全市平均每村2。3家合作社,在全省占第一位。从规模实力上看,全市入社社员32万人,成员出资总额69亿元,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258家,合作社获得质量认证的产品数达129个。

(二)服务领域广泛。从行业上来看,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合作社6134家,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60.73%,养殖业合作社2502家,占比24.77%,服务型合作社805家,占比7.97%。超过85%的合作社从事的是种植业、养殖业,而种植业比重高于养殖业。就种植业而言,合作社普遍以当地优势农业产业为依托,主要集中在粮食、蔬菜、瓜果等种植业。从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来看,呈现出以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为主要内容的多样化特点。

(三)农民增收明显。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带领农民抱团闯市场、节支增收的作用。如太康县白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面积10000余亩,安排属地农民就业1500余人,社员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0000元,比非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35%以上。

(四)先进典型涌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11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1家,省级示范社50家,市级示范社248家,县级示范社774家。今年初,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作为全国唯一基层农民代表,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受到了总理的充分肯定。

(五)“互联网+”初见成效。随着“互联网+”创新模式迅猛发展,合作社与网络销售平台广泛对接,通过网络购进农资、销售农产品已经成为我市合作社的新常态。如太康县与“驮鸟网”合作,扶沟县与“一亩田”合作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扶沟县汴岗镇越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一亩田APP系统网上销售胡萝卜560多万斤,并远销巴基斯坦,以前被丢弃的胡萝卜樱、芝麻叶和红薯叶也通过该平台找到了买主。另外,还有一些合作社用二维码标识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加了消费者信任,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一)金融信贷支持方面存在制约瓶颈。缺少资金、融资困难是农民合作社反映最为强烈、最为普遍的问题。一方面,合作社在上缴数量不菲的承包费后,还需在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器具等方面投入资金,还要雇佣劳力、发放工资等,成本成倍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还没有开展针对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合作社向银行和信用社申请贷款只能以社员个人的名义,且需要抵押。以个人名义取得的贷款,合作社在使用时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如在资金使用与还贷责任分配方面会产生争议,不利于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合作社人才匮乏。大多数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组建的,参与者主要是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一般由所在村组负责人或当地的种养殖大户担任,靠长久积累的经验做事,这些农民成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经营管理和带领闯市场的能力更是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技术指导,难以保证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合作社自身承担风险大。一是市场风险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比如蔬菜等,保鲜时间短,抢占市场不及时就造成产品积压。二是自然风险大。农民合作社流转的区域大多是地形地貌条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的耕地,收成无保障。同时由于未来土地预期收益不确定性大,导致农户不愿签订长期土地流转合同,农民合作社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事关持续发展的项目不愿也不敢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未得到全面的改善。三是流转价格风险大。农民合作社与土地流转转出的农户之间签订合同时价格低,现在价格走高,部分群众毁约,生产过程中也易产生纠纷。

(四)制度不完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账号等证照都有,但在制度约束、财务约束、内部管理、利益分配和风险规避等机制方面还不健全,成员权利不明;有的虽然成立时有规范的《章程》,以明确分工和完善机制,但却流于形式,停留在字面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有的只办理营业执照,基本不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或是虽然有经营活动,但只是本家人在干,没有和家庭之外的成员进行任何合作。

(一)加大财政金融扶持。一是要加快对扶持合作社发展政策的研究,降低扶持门槛,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合作社的扩大生产、技术创新、人员培训方面给予扶持,在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更优惠的条件。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合作社的信用评级工作,建立适合农民合作社的信贷评级制度,加大信贷服务创新,用“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拓宽合作社的融资渠道。

(二)提高队伍素质。一是举办农民合作社培训班,对其进行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经济合同、计算机等方面的强化培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民合作社队伍。二是积极引进外部人才资源,鼓励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到农业合作社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可从农民合作社取得相应报酬。三是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业经纪人,因地制宜培养经纪人队伍,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促进本地区生产与市场的融合。四是建议将大学生村官政策推广到合作社,把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大学生放到合作社去创业,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他们的工资和养老医疗待遇,让他们把合作社作为自己的创业平台,提升合作社发展后劲。

(三)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农超对接现场会”,组织有条件的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和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引导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加大对合作社创设自己的营销网络或借助其他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三是引导合作社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培育具有地域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对合作社的产品品牌予以倾斜。四是在适当条件下,以产业或区域为单位,组建合作社联合社或联合会,进一步提高市场谈判地位。

(四)健全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合作社的登记准入制度,加强合作社的源头治理;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执行监事)“三会”治理结构。二是规范运行机制。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为抓手,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社务公开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民主、财务规范。三是健全分配制度。要保证合作社社员的利益,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进行利益分配,保障社员的经济利益。四是建立和健全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监督合作社是否依法经营,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社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促使合作社健康发展。五是增强服务功能。强化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服务功能,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合作社积极与农技部门、农科院所、技术协会和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增强农业科技水平。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 篇4

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 ---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感到,近年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市涌现出一批农民自发成立的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弱势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需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规范运作方式,使其真正发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作用。 一、基本情况据调查,至2004年底全市已有各类农村合作组织1055个,拥有成员14.3万人,辐射带动农户20.1万户。其中运行较好的合作组织(成员30人以上,辐射带动50户农民以上)464个。2004年,全市农村合作组织共代销农产品59万吨,代购农用物资3.75万吨,年内销售收入达到7.89亿元,盈余5616万元,组织成员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比其他农户收入高出10~15%。历城区张而草莓协会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百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单位;章丘市食用菌协会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农研会”。从组织方式看,我市农村合作组织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以运行较好的464个合作组织为样本分析,下同): 一是大户领办型 。由农民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利用自身生产、经营、购销优势领办。这类合作组织共有327个,占总数的70.5%。比较典型的是济阳县孙耿镇东盐村养猪协会,该协会1999年9月由养猪大户刘成海发起组建,现已发展会员400多个,带动章丘、商河、临邑、齐河等地的养猪大户2000多户。协会与济南、上海等地的几家大型猪肉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年销售商品猪3万多头,会员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二是农技部门领办型 。依托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建立,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这类合作组织有63个,占13.6%。如平阴县平阴镇肉羊合作社,2003年4月由镇畜牧兽医站牵头组建,现已发展社员600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群众和社员赞誉“入社养羊,一只保吃粮、五只上学堂、十只盖新房、百只奔小康”。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 。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组织农户共同参与的一种经济利益联合体。这类合作组织共有16个,占3.4%。如槐荫区蔬菜加工协同协会,由樱龙食品公司牵头兴办,发展会员120个,以订单形式组织1000多户农民联合生产、加工、销售圆葱、牛蒡等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5000亩,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 四是专业协会型 。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经政府部门审批或农民自发组织而成立,对内提供技术指导,对外推销产品、开拓市场。这类合作经济组织有28个,占总数的6.0%。如1997年组建的历城区董家镇张而草莓协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京、天津等国内20个大中城市,现有会员200个,日均销售草莓4-5万斤,会员户均年收入4.5万元。 五是股份合作型 。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对外一般称为公司。这类合作经济组织共有30个,占总数的6.5%。如长清区万德种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998年,现有社员8000多户,合作社资本总额71.66万元,分8334个股份,每股50元,集体入股30万元。这个合作社的建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制种基地3万亩,社员户均增收1000多元。 综上所述的各类合作组织,不论层次高低和辐射面大小,都带动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了农业标准化、集约化步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还存在 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认识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社会不同层面对合作组织的性质与发展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合作制过时论”、“经济条件论”等错误看法。部分基层党委政府特别是村级组织认为合作组织发展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和集体不宜插手干预,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合作组织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还难以靠自身力量解决。同时,少数农民担心加入合作组织是“重新入社”,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2、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合作组织还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缺少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许多合作组织由于怕麻烦、怕“双重收税”不愿登记。全市登记注册的合作组织只有126个,仅占总数的27.2%,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40个,占登记总数的31.7%;在民政部门登记的'63个,占50%;在农业部门登记的23个,占18.3%,登记的名称也不尽规范。这就使许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自身的合法性令人质疑,其市场主体地位在交易中也不被认可。 3、内部运作不规范 。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引导,合作组织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呈现多样性。一是章程不规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没有章程,只签订了协议或合同。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三是与社员利益联结不紧密,组织成员眼前利益较重,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缺乏长期发展的思路和打算。 4、外部环境不宽松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关心、扶持合作组织发展的力度还很不够,缺少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和规定,上级的一些扶持措施也难以落到实处。由于多数合作组织法人地位不明确,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发展缓慢。 三、对策与措施 农村合作组织作为一种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农民自身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市场主体,亟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1、统一思想认识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现行的农村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家庭经营“两个不能有效对接”,即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分散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不能有效对接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工作难度大的现实情况下,合作组织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服务中,把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成果带给农民,有效弥补了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解决了单家独户 “ 办 ” 不了,基层组织 “ 统 ” 不了,政府部门 “ 包 ” 不了的诸多难题。各级各部门应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关心、支持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扶持合作组织发展,农民受益最直接。建议尽快制订出台我市《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合作组织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金融部门要给予信贷支持,帮助其解决资金困难;税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和落实相应的减免税政策。今年可选择10个运作较规范、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提高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整体水平。 3、强化引导与服务 。市里应设立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帮助合作组织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依托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成立合作组织。党组织要教育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确保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帮助合作组织建立规范的章程,具备条件的要办理注册登记,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对农村合作组织人员的培训,提高成员素质,拓展发展空间。畜牧、水利、林业、供销等有关部门都要发挥自身优势,对本行业的合作组织搞好指导和服务;财政、工商、民政、税务、金融、交通等部门也应主动配合,共同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 篇5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县成立以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组织县政府办、县农经总站、各乡镇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村屯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进程的根本途径,经过几年来的扎实推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截止2011年6月末,全县已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人,其中:种植业社员**人,养殖业社员**人,农机社员**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万元。据统计,截止**年末,全县合作社经营实现盈利**万元,二次返利**万元,平均每位社员返利**元。

(一)组建方式多元化。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一是大户创办型。合作社由种养大户牵头发起,依托种养大户的管理经验、资金、技术优势带头创办合作社。我县**合作社是在**的带动下,于**注册登记。目前,社员已由注册之初的6户发展到24户。2010年合作社**。二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合作社

1由村集体组织发起,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的传统主导产业,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如****。三是企业带动型。合作社由企业(公司)牵头发起,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技术、资金及市场优势,在连接社员和市场的服务环节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我县**专业合作社就是由**牵头创办,**,安置就业100余人,有力拉动了我县**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部门牵头引办型。由农、林等涉农部门牵头发起,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我县**合作社是在原甘南县葵花协会的基础上,于2007年11月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始终致力于**。

(二)产业布局区域化。我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已形成的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产业局域分布较为明显。我县**合作社结合本村农民种植红谷的传统,联合本村农户通过统一种植品种、规范种植流程、兴建精深加工企业、注册品牌商标等措施,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社员增收,带动了本村农民从事**种植的热情,社员已有创建之初的8户发展到11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3%。另外,我县**等合作社都依托本地种养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地域优势带动了本村及邻近村屯的农户从事本合作社经营项目,使社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整村推进”的趋势,有力的促进了我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趋势,加速了我县农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

(三)合作空间开放化。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了农村区域的局限,形成跨区域的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地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县的**等合作社社员分布都呈现这一特点。**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员共计336户,本地成员主要分布******7个乡镇16个村,外地成员主要分布在**等地。各地社员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根据各种植物的花期、品质,分类生产各种蜂蜜,集中到我县**统一加工、包装和销售,使社员间合作空间更加宽广,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

(四)技术服务专业化。我县部分成立较早、发展较为规范的合作社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经营体系。如***。

二、发展成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标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本地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我县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种养品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营中,采用统一品种引进、统一购入生产资料、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的模式。既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另外,对一些符合地方特色、具有市场前景,单个农户无法做大做强的产业,在农户组成合作社后,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导,逐步形成了名、特、优农产品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三)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生产能否与大市场成功对接,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较好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带领“小生产”进入“大市场”,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对规范成员行为、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强大的组织支撑作用。

(四)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大力组建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升了我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初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建筑、经商、餐饮、加工等服务行业,加快了我县第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但通过调研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能力较弱。我县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服务能力仍然较弱,对社员生产技能培训不系统,经营领域拓展空间不够大,品牌建设步伐不够快等。另外,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周转资金困难、公积金积累不足、公共服务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二是运营不够规范。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另外,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部分合作社的“二次返利”比例较小;有些合作社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三是社员素质偏低。合作社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进行运作和管理。从我县情况看,合作社社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懂科技、擅经营的管理人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四是业务指导薄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知识性和业务性,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业务指导队伍。我县合作社建设的业务指导人

员配置不足、业务指导不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运作。

四、几点想法

(一)抓宣传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全面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是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合作社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设立专项培训资金,有针对性的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培养出一批管理人才、理财能手、种养能人以及中介经纪人等实用人才。

(二)抓政策落实,扶持合作社加快发展。制定并落实符合我县实际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加速器。设立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将各种支农资金优先向典型示范社、特色产业社及优势产业社集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扶强壮大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对示范社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认真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合作社解决实际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

(三)抓服务体系,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发挥县农经总站作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部门的职能,承担起合作社的指导作用,保障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合作社围绕加工、销售等环节兴办经济实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的的全程化、全方位服务。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和知名品牌评选活动,尤其要精心准备好我市绿博会的参展工作,加大合作社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为合作社产品的市场开拓创造条件。同时,优先对合作社提供农、畜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服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抓典型示范,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是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催化剂。结合我县产业特点及优势,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经验,通过表彰奖励,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的良性轨道,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同步。

(五)抓协作配合,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做到紧密配合,互通信息,特别是注重各部门优惠政策的相互配套。建立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意见。建立健全各项扶持、指导、考核及奖惩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 篇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实现成员互助目的的组织,从成立开始就具有经济互助性。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的权利及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章程。

第四条 成员出资总额:肆万壹仟肆佰元人民币(每亩按 20元出资会费)。

第六条 本社是由主要从事烟叶生产的农民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原则发起成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七条 本社的宗旨: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社员的合作与联合,全面实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实现社会化分工,专业化服务,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维护社员利益,增加社员收入。

第八条 本社遵循的原则:

(一) 成员以农民为主体,100%从事烟叶生产烟农;

(二) 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三)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四) 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五) 可分配盈余主要按成员出资额比例返还。

第九条 本社依法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本对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本社成员以其帐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本社承担责任。

第十条 本社主要开展下列服务活动:

烤烟及其它农产品种植、销售。

第十一条 凡是烟叶生产的农民,自愿申请、承认并遵守本章程,经理事会同意,可以成为本社成员。

第十二条 本社社员为100%从事烟叶生产的烟农。

第十三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 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本章程规定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

(二) 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三) 优先参加本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按成本价享有本社提供的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

(四) 按照本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盈余;

(五) 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

(六) 对本社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

第十四条 本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

第十五条 本社成员承担下列义务:

(一) 遵守本社章程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维护本社利益;

(二) 按照本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三) 积极参与本社的各项经营活动,促进本社发展;

(四)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管理标准从事烟叶生产经营;

(五) 接受本社指导,严格履行合同,按照合同要求开展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并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

(六) 按照本章程规定承担亏损;

(七) 为本社提供有关经营、服务等信息。

第十六条 本社成员要求退社的,在财务年度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自财务年度终了时终止。

第十七条 成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订立的合同,合同继续履行。

第十八条 成员资格终止的,本社按照本章程规定的方式和期限,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对成员资格终止前的可分配盈余,依照本章程规定向其返还。资格终止的成员应当按照本章程规定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

第十九条 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社员资格,并按规定退还其股金:

(一) 不履行社员义务;

(二) 经营上有严重违法行为;

(三) 不再符合社员资格条件;

(四) 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其它事项。

第二十条 本社实行社员大会制度,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社员组成。

第二十一条 本社召开成员大会,出席人数必须达到成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方可开会。成员大会选举或者作出决议,必须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作出修改本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必须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二十二条 本社成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一) 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员提议;

(二) 执行监事提议。

(二) 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监事长、秘书长、理事、经理;

(三) 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四) 批准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

(五) 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作出决议;

(六) 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

(七) 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八) 讨论并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四条 召开社员大会前,理事会需提前3日向社员通报会议内容。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是社员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负责本社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秘书长1名,理事7名。理事长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理事会成员由成员大会从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依照本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对成员大会负责,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六条 第一届理事会候选人,由设立人提名并交社员大会选举,第二届以后的理事会候选人由原理事会提名,或由本社成员总数10%以上成员联名提名。提名的候选人,过半数以上成员选举、支持的,可担任理事。

第二十七条 理事会职权:

(一) 组织编制年度预算方案、决算方案、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及财务报告;

(二) 组织召开社员大会,执行社员大会决议;

(三) 拟定本社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提交社员大会通过,并组织实施;

(四) 拟定本社机构设置,提交社员大会审议批准;

(五) 负责本社日常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

(六) 聘用工作人员,决定其聘期、报酬和奖惩;

(七) 批准接纳新社员或原有社员的退出,取消不符合条件的社员资格;

(八) 负责管理本社资产,努力保证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九) 选任本社的经理,报请成员大会决议并决定其报酬事项;

(十) 拟定本社合并、分立、解散方案;

(十一) 社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八条 理事会会议必须有全体理事三分之二以上出席,会议决议须有全体理事的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理事会议每三个月至少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召集,通知各理事时应书面载明会议内容和所议事项,理事应亲自出席,理事会会议必须有文字记录,并有理事会成员签名。理事会会议表决,实行一人一票。

第二十九条 本社的理事长按照成员大会的决定聘任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经理按理事会的.决定,可以聘任其他人员。经理按照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授权,负责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条 本社的理事长、理事和经理、财务会计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 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二) 违反章程规定或者未经成员大会同意,将本社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 接受他人与本社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四) 从事损害本社经济利益的其他活动;

(五) 理事长、理事和经理、财务会计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本社所有;给本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社的理事长、理事、经理不得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

第三十二条 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 主持成员大会和召集、主持理事会;

(二) 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并向理事会报告;

(三) 在经营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出现,紧急处置权,必须符合合作社利益,事后及时向成员大会、理事会报告;

(四) 接受成员大会、理事会的临时授权、处理事务。

第三十三条 本社监事会设监事长1人,由成员大会从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依照本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任期3年,对社员大会负责。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三十四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责:

(一) 主持本会秘书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 提出本会活动计划和报告草案;

(三) 起草工作制度和会议文件;

(四) 协调本会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第三十五条 监事长职权:

(一) 监督理事会依法经营,遵守国家 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 监督检查理事会对本社章程和社员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三) 监督检查理事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情况;

(四) 向社员大会提出监事会工作报告;

(五) 受理社员及农民来访,向理事会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 建议召开社员大会,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三十六条 执行与本社业务有关公务的人员,不得担任本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或者财务会计人员。

第三十七条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社财务会计制度,并进行会计核算。

(二) 开展经营、服务活动的收入;

(三) 提留公积金或公益金;

(四) 银行贷款;

(五) 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

(六) 捐赠;

(七) 其他。

第三十九条 本社应当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主要记载下列内容:

(一) 该成员的出资额;

(二) 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

第四十条 公积金按30%提取,用于增加积累、增强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或弥补亏损,每年提取的公积金按出资额的比例量化为各成员份额;公益金按5%提取,用于社员集体福利事业;风险基金按5%提取,用于烟叶生产自然灾害及安全保障损失;

第四十一条 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基金、缴纳税款后的当年盈余为本社的可分配盈余。

第四十二条 本社年终盈余按下列次序分配和使用:

(一) 按社员的出资份额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

(二) 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

(三) 其他。

第四十三条 本社如发生亏损,以公积金、风险基金、社员出资额依次弥补。

第四十四条 本社财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

第四十五条 本社在每一个财务年度终了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说明书(表)》、《盈余、亏损分配表》。

第四十六条 由监事长负责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向成员大会报告。成员大会也可以委托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

第四十七条 本社依照法律、法规申报纳税义务,享受税收优惠,缴纳税款。

第四十八条 本社的合并、分立应由理事长提出方案,经成员大会特别决议。

第四十九条 本社合并采取吸收合并或设立合并的方式,由合并各方签订协议,自合并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本社承继。

第五十条 本社分立,其财产做相应分割,并应当自分立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组织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 合本社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 本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 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三) 因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 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五) 因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原因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由成员大会推举成员组成清算组,开始解散清算。

第五十二条 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合作社,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算财产和债权、债务,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本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并在清算结束时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十三条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本社成员和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如果在规定期间内全部成员、债权人均已收到通知,免除清算组的公告义务。

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

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清偿。

第五十四条 本社因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或者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的,不办理成员退社手续。

第五十五条 任何人未经清算组批准,不得处分本社财产。

第五十六条 本社优先清偿清算费用后,按下列顺序进行清偿:

(一) 自清算之日起前两年所欠本社员工的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二) 所欠税款和其他各项债务;

(三) 共益债务;

(四) 成员交易额的优先支付;

(五) 成员按出资额分配剩余财产。

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在解散、破产清算时,不作可分配的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

第五十七条 本社可根据业务发展的具体情形修改章程,修改章程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 由理事长、理事会提出修改章程提案;

(二) 有成员10%以上提议;

(三) 章程修改提案经成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决议通过;

(四) 拟定成员大会章程修订决议,拟定本社章程修订报告。

第五十八条 本社的通知应为书面通知,至少通知80%以上成员;其他情形可在报纸、电视上公告通知。如果全部成员已接到书面通知,可免除报纸、电视公告通知义务。通知书应载明通知内容。

第五十九条 本社章程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即发生效力。

第六十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为本社理事会或共同委托的中介服务机构。

设立人(成员)签名(盖章):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 篇7

成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

(三)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注:如设立理事会此项可删除】;

(四)决定成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

(五)审议本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业务经营计划;

(六)审议批准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七)审议批准年度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八)审议批准理事会、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交的年度业务报告;

(九)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十)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作出决议;

(十一)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报酬和任期;

(十二)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注:成员总数达到一百五十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立成员代表大会。如不设立,此条可删除】

(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员提议;

(三)理事会提议;

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不能履行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职责召集临时成员大会的,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在 日内召集并主持临时成员大会。【注:如不设立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此款可删除】

成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须经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对修改本社章程,改变成员出资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成员出资,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的,须经成员表决权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通过。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其受成员书面委托的意见及表决权数,在成员代表大会上行使表决权。

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成员大会,召集并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签署本社成员出资证明;

(三)签署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聘书;

(四)组织实施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检查决议实施情况;

(五)代表本社签订合同等。

(一)组织召开成员大会并报告工作,执行成员大会决议;

(二)制订本社发展规划、年度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三)制定年度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四)组织开展成员培训和各种协作活动;

(五)管理本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社的财产安全;

(六)接受、答复、处理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

(七)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注:如不设立理事会此项可删除】;

(八)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立理事会。如不设立理事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中的相关内容可删除。】

(一)监督理事会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

(二)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

(三)监督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成员和经理履行职责情况;

(四)向成员大会提出年度监察报告;

(五)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工作质询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额)情况;

卸任理事须待卸任 年后【注:填写本章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理事长任期】方能当选监事。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执行监事和监事会。如不设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相关内容可删除。】

(一)主持本社的生产经营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订经营管理制度;

(四)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

(五)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理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之外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本社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

(一)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二)违反章程规定或者未经成员大会同意,将本社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接受他人与本社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四)从事损害本社经济利益的其他活动;

(五)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

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违反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所得的收入,归本社所有;给本社造成损失的,须承担赔偿责任。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 篇8

最近,根据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关于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和市农业局组织了联合调研组,在市人大副主任彭群林带领下,先后到永修、瑞昌等七个县(市、区)深入到乡村对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听汇报,走访农民,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到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听取了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意见和要求,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地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作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引导、扶持和服务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778个,参与人数达1。68万人。其中初中文化3200人,高中(中专)7260人,大专以上324人;年龄30岁以下820人,30—50岁10880人,50岁以上5100人;有初级职称的504人,中级职称32人,高级职称2人;党员占12%,团员5%。

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遍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一是从事优质粮、棉、油、果、桑、茶、中药材,花卉苗木笋用竹等种植类;二是从事核珍珠,特色鱼类、珍禽、鸡鸭、牛、羊、猪等养殖类;三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类;四是本地特色产品运销类。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连接农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纽带,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进步,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市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它的成立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调查了解,全市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运作方式有三个方面:

(1)作为农民“自我联合、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各级党政的引导和扶持下,多数县、乡均建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协会基本做到“五有”即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章程、有资金。协会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和示范作用,把农户的生产和农产品的营销紧密的连接起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主心骨。修水县祥辉丝业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把农民自发组织的千禧蚕桑基地列为本企业原料基地,与协会订立了产销合同,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企业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急需的资金,春季种桑的化肥、农药都由企业投入,更加密切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关系,该县4个缫丝企业,带动了5万户农户种植了9。3万亩蚕桑,使得蚕桑产业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3)一部分农民大户,技术能手和营销能人领办,他们自发组织每人出资进行参股,生产和经营本地的土特产品,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品的热情,让农民从中增加了收入,得到实惠。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其成效是:

(1)能够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通过为成员提供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服务,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如都昌县青虾合作社,成立于初,现有团体社员5个,自然人社员110人,从单一青虾活鲜运销,发展到养殖,加工、运销、经营一体化的合作经济组织,青虾养殖8万亩,年销售青虾3500吨,年产值达1。3亿元。又如九江县果业、苗木,蔬菜等流通协会20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

(2)能够通过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农副产品增值利润,如九江县港口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根据市场需求,因势利导,积极组织龙虾加工,全镇去年龙虾加工户达400多户,通过龙虾加工,户均增收2800元。

(3)能够通过集体购销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降低单位购销成本,减少交易费用,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低成本地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如九江县各类协会已在西安、兰州、北京、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设立了20多个直销窗口或营销网点,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安排专职销售人员30多名。

(4)比较注重品牌效应,着力培养和打造优势产品。星子县温泉西瓜大打“绿欢”牌,并从农经网上发布销售信息,使得西瓜供不应求,去年西瓜销售收入达350万元,九江县将本地优质产品都进行了品牌注册,大大提升了该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我市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引导、扶持、服务下,近几年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较,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就全市县与县相比,发展也很不平衡。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思想认识有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在一些县、乡、村和部门的领导至今仍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概念,性质认识不清,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缺乏紧迫感。总体上讲有“三多三少”:官办的多,民办的少;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规模小的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少。

2、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的地位不明。农村现阶段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组织性,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对该组织在社会的认同,法人登记依法经营、资金筹措,税赋减免等方面缺乏法律依据。造成该组织经营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

3、专业合作组织技术力量单薄,人才缺乏。(会)社员来源仅是户与户之间交流,适应市场经济意识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及开拓性复合型人才缺乏,大多有着依赖性。

4、管理不够规范。大多没有章程,没有约束机制。就我市而言,还没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导向和扶持政策,工作中提要求多,具体可操作的硬办法少,以致各地发展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急需要政府引导和支持农民,通过联合,走进市场,为了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之后,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要求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使其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出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在法律条文中要明确几点:

(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农民互助合作经济性质的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其目的是从事经济活动。

(2)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具有特殊的法人地位,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开展营利性经营活动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具备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不从事营利经营活动的专业协会,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3)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注册、税赋、融资、科技、信息等方面给予其更多的优惠和支持。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以对成员提供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销售加工环节的合作为重点,以维护成员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适时扶持处于萌芽状态的各类合作组织,使其发展壮大。一是鼓励农村能人牵头。主要是乡村干部、务工返乡青年和本土生意人。二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出于保证农产品质量、供货时间及时和数量大以及服务成本低等特点,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紧密产、加、销关系。三是支持农村推广机构领办,这类合作组织依托自身科技力量强,辐射作用大,但发展的关键是避免官办。在引导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时,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不动摇;一是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原则,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后,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影响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承包所有权。二是坚持自主自愿原则,即“入社自愿、退社自愿”。三是对内服务原则,对内为农民提供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组织化和市场竞争力。四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原则,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紧紧围绕本地优势和农产品品牌效应,极力将优势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的规模小,层次还比较低,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各方面的支持,为其迅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开办费,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以及优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奖励等。二是改善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服务。各级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信贷资金,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的资金。三是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产自销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业保险以及相关的技术培训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四是以奖代补,鼓励兴办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经济组织,按贡献比例对其进行以奖代补。

4、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切实作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和服务工作。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农民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最为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结果,他的作用是其他组织无法代替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强领导,把加快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主管部门管理,规范运行方法,建立和健全服务网络,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政策和机制上,确保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汇总10篇


一般而言,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为了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都需要去书写报告,撰写报告有助于理清思路,报告怎么写才好呢?如果您需要“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相关的推荐请参考下面的建议,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1)

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创业和创业,我队17人积极组建了“__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暑期实践队”。6月27日到7月11日15天,我们对近300名学生、4个成功创业团队(校园哎哟嘿、大学生流动洗车、__团队、__团队)、2名资深教师(化学化工学院__、校史编纂主任__)进行调查和访问。在近十天之内,我队根据调查资料、数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整理得到的科学创业数据资料及相关分析。

调查显示,24.66%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非常认同并付诸实践,有超过75%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打算。13.7%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解决就业,63.7%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挑战自我,16.44%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获得更多的财富。52.05%的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21.92%选择与自身专业结合的领域,17.13%的同学选择投资资金少风险小的领域,8.9%的同学认为当今热门发展的领域更适合创业。28.98%的同学认为家庭投资比较好,家庭是同学创业时的坚强后盾;19.6%的同学认为创业时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22.86%的同学认为吸引风险投资较容易获得创业资金。13.06%的同学选择合作团队创业,10.2%的同学选择银行贷款创业。23.69%的同学认为创新能力对创业成败比较重要,11.47%的同学认为市场调查能力比较重要,11.22%的同学认为独立思考能力对创业比较重要,15.46%认为执行能力较为重要,19.7%团队合作对创业是否成功很重要,因为团结起来力量比较大,凝聚力比较强,容易创业成功。13.71%的同学认为个人胆识和自立自强自信对创业是否成功很关键,4.74%同学认为丰富的知识对创业很重要。23.34%的同学面临缺乏经验的问题,34.22%的同学面临资金不足和失败造成的后果难以承担这一问题,23,07%的同学面临创业理想化和缺乏创业指导的问题,19.37%的同学面临家庭不支持、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无合适合作伙伴的问题。20.38%的同学需要创业能力训练,18.47%的同学需要创业资金的支持,18.05%的同学需要创业实践活动,15.29%的人需要专家咨询指导,15.07%的人需要创业知识培训,12.74%的人需要创业场所支持。

通过纸质版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部分大学生在创业时所面临问题,以及所需要的帮助。通过对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校方、院系及老师都较支持大学生创业。

通过对创业团队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他们创业的不易与坚持不懈、敢于创新、勇于挑战自我、不服输的精神,同时,从他们那里我们也得到了不少关于创业方面的指导和建议。这些都将为即将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政府相关部门、院系及家庭了解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实际性的帮助和支持。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2)

关于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中一半以上是妇女,她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将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众多创业致富的发展机遇。为了解农村妇女对小额贷款的真实需求情况,为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做准备,我镇妇联专题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XX镇的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5.1万人,其中女性2.6万人。而正值青年、中年劳动力20-50岁共有15763人,占女性总人数的60.5%。

我镇是农业渔业大镇,其中我镇的万亩高产示范片是我市珍香米的主要生产基地,咸围养殖更是我镇的另一特色。全镇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和养殖业,其中从事传统农业的占67%,养殖业的占22%,经商务工及其他的占11%。

二、存在问题:

1、需要资金时的首要方式是向亲戚借款。当农村妇女创业需要资金时,大多选择向亲友借款,选择向银行借款的只占小数。说明农村妇女对银行的借贷业务和国家的惠农政策不熟悉。

2、有意向创业的妇女人数不多。经调查,全镇有创业意愿的妇女共有54人,主要原因是我镇是农业大镇,大部分妇女的工作是在家务农和照料家庭,文化水平不高,创业意识不高,“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思想严重,主动脱贫意识差,畏难情绪严重,害怕失败,认为男人创业都困难重重,若投资下去赚不到,担心血本无归。

3、普遍妇女的劳动技能匮乏。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匮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只能局限于种养业、个体户等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产业,从事层次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增加贷款信心。通过广播、海报、讲座、茶话会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的农村妇女宣传妇女担保贷款政策,加深农村妇女对政策的了解和对银行贷款的认识,解决她们对创业资金的忧虑,增加她们对创业致富的热情。

2、典型引导,提高妇女创业就业意识。加大对女能手、女种养大户、女经纪人等农村妇女中的致富骨干的的重点培养力度,不断壮大巾帼致富带头人队伍,并广泛宣传她们的优秀事迹,推广她们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这些典型成功事例对广大农村妇女创业鼓励,激发她们的创业热情,营造巾帼创业致富的浓厚氛围,促进妇女思想观念转变,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消除其“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博,敢于创业的新观念,走出家门,认识世界,发展自我。

3、增加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水平。我镇妇联将增加与农业部门、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联系,取得相应的帮助,开设技术培训班指导务农妇女发展特色养殖、果树蔬菜、绿色稻米等优质生态种养项目,培育一批种养能手。同时要发展更多的农副产品销售女经纪人,通过她们把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扩大市场销售,增加种养收益,使务农妇女成为在本土创业的生力军。

XX镇妇联

二○一○年二月三日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3)

由于资本市场的差异和投资者经营理念的不同,使欧洲、日本、韩国等国经济中的风险投资发展相对滞后。而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但市场的逐步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我国企业家经营者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意识到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于是根据我国发展现状随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开始发展风险投资市场。但毕竟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使风险投资市场在我国刚刚出现并准备发展之际就步入了发展的低迷阶段,特别是之后,互联网的泡沫经济,证券市场的混乱以及纳斯达克的影响等严重阻碍了风险投资市场在我国的发展。然而中国总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使各国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已被看作一个蕴藏丰富的“金矿”,同时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国家一些强有力的调控政策的出台,使风险投资市场开始走出低迷走向发展,我国创业投资的春天已经到来。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创业投资不仅仅意味着收益,更多的却代表着风险,因此如何管理好风险投资,最大程度地减小投资风险,并取得预期收益便成了创业投资的重点环节。于是郭岭博士接着向我们讲述了创业投资管理的运作方式和方法,包括投资机构的设立、项目的选择和评价、进入项目的条件和方式、项目投资后的管理、项目的退出、项目投资后的总结六部分内容。

风险投资发展最早的是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美国企业正经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变革,因此对于风险投资大多采取了以有限合伙管理公司和资本家投入资金相结合的设立模式。而我国发展较晚,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美国模式,而是因地制宜采用创业投资公司为主的设立形式。风险资本家为了保证自己投入资本的收益,同时减少无法预期的风险,对合伙人常采用股权激励,并实行有限责任制。但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使我们仍需健全一些规章制度以保障投资市场的良好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风险投资领域也正在由最初的高科技产业向传统产业进军,因此对于产业方向的选择可以从成长潜力巨大的新型产业和市场规模巨大的传统产业中选择。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的局面也决定了各创业投资公司的专业化,同时也决定了其各自专向的目标市场,而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比较分析更要从公司的内部资源、核心优势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同时评价各项目指标选择最优项目进行投资,并依据现实情况指定详细的分阶段实施计划,计划实施过后为了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对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还需对项目进行项目投资后的评价。

为了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创业投资管理知识,郭岭博士最后还引用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公司投资武汉喜马拉雅数码成像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实例中如何具体进行创业投资管理,这使我们对其中的管理重点和投资运作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市场是不确定的,环境的变化时刻影响着市场的运作与发展,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中进行风险投资创业管理,以及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又应如何选择风险投资领域,许多问题仍需我们学习和思考。因此现阶段我们要努力丰富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创新,同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4)

近年来,广安市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各类有创业创新愿望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每个创业项目给予创业补贴。截止目前,广安市开展创业培训1058人,享受创业补贴5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0万元,大众创业出现了遍地开花的良好势头。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着力营造大众创业氛围。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强化了工作措施。把“创业、创新、创优”和“苦抓、苦创、苦干”的“三创”“三苦”精神贯穿于全民创业教育始终,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广安市上下形成了以政府创新思路,政策引导发展,社会营造环境,为大众创业创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突出政策指导,着力优化大众创业环境。目前《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已通过市政府研究,送达市委常委会,预计本月将正式颁布实施。实施意见明确了广安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关部门职责,着力为大中专毕业生、城乡复退军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和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创业扶持计划,初步形成了囊括“工商税费减免、财政金融扶持、创业基地建设、目标考核管理”的全民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创业主体坚持“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补则补”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减免有关税费,放宽投资创业领域、项目审批管理、投资创业注册等限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房租、水电等补贴,这些措施有效降地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劳动者创业热情,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和扶持各类人员创业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大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是推进市县园区(基地)建设,着力搭建大众创业平台。一是完善窗口建设。市、县两级全部挂牌设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劳保所设立了创业服务窗口,推进创业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了创业服务市-县-乡三级全覆盖。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选择、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创业指导服务。二是推进园区(基地)建设。广安市努力加强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完善园区保障要素,着力构建一批产业特色突出、承载能力较强的创业孵化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低廉的创业场所。目前,广安市已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园区3个。

四是强化资金扶持,着力破解大众创业瓶颈。一是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每个创业项目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最高补贴可达到10万元。二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10万元,最长2年的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

五是完善创业项目库,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广安市开展了创业项目收集整理工作,并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及时补充更新,努力创建项目多元、可行性强、适应各类创业者需求的创业项目库,根据创业者自身条件和愿望积极开展了项目推介工作。

六是加强创业服务队建设,着力提升创业服务指导水平。一是成立创业指导专业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广安市各地组织建立了以企业家、专家学者和部门专业人员为成员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队伍,制定了创业专家志愿团管理办法,加强了创业指导服务。二是着力扩大专业服务志愿队队伍,为不断壮大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创业培训教学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已组织13名人员到省上参加创业师资班培训学习,4名老师被评为创业培训讲师。

在深入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根本。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扶持大众创新创业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才能形成人人尊重创业、人人参与创业、人人支持创业的生动局面;政策创新是关键。正是由于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扶持创业的政策才更加给力,才能营造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创业氛围;建设园区(基地)是抓手。正是由于建设了一批工业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一条街,才使政府扶持大众创业有阵地,抓创业工作才有着力点;管理服务是基础。正是由于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才壮了创业者的胆气,减少了创业风险,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从企业层面看:有的得过且过、“小富即安”思想比较严重;有的怕担风险,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舍不得投入,不敢闯市场,不敢创大业;有的想创新但无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从社会层面看: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甚至嫉能妒富;有的缺乏创业勇气和耐力。从干部层面看:有的缺乏事业心,习惯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开拓意识不强;有的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习惯于当评论员,实干意识不强;有的缺乏公仆精神,习惯于“老爷”作风,服务意识不强。

1、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薄弱。科研所实力不强,科技资源不足,创新公共服务能力滞后。

2、创新创业的投入不足。创业融资难,特别是对初次创业和起步不久的中小企业来说,因为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如提供抵押、担保,要求健全的财务制度或者销售合同等,所以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据广安市统计局科技统计监测年报资料显示,广安市的科技经费投入仅27453万元。

3、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关键性人才严重不足。据广安20科技年报显示,调查的487户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仅为15家,有科技机构的企业仅为14家;R&D人员合计仅为825人,占调查单位从业人员数的0.8%,其中参与项目的人员为749人,参加研究的仅为153人。

4、创新创业的服务不够有力。审批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经过近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审批流程得到了简化,但从调查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园区在行政审批方面一些关系还没有理顺,目前本市虽然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已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仍然存在对窗口授权不充分,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当场办结率不高。

(三)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企业最担心的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后,其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如五金机电、玩具类产品,由于比较容易被模仿,所以一只新产品研制成功,很快就能被其他企业模仿,引起低价倾销、无序竞争,严重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许多企业还反映,发生专利纠纷时不愿意打官司,一方面是因为费时、费力、费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快,就是官司打赢了,也错过了产品生产的黄金时期,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广安市创业、创新工作应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业广安行动,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构架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想创、会创、能创、齐创的生动局面,实现新增长、扩大新就业,促进广安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创造条件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就广安市来说,各级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乡村两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无专职工作人员,无经费保障,无固定办公场所,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不能更好地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大众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设施、经费保障、工作职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并限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基层大众创业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强化政府推动创业工作的责任机制。要把创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范畴,建立奖惩制度,落实政府抓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责任,把创业扶持资金的投入作为重点进行考核。要建立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特别要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责任,避免部门各自为政单打一现象的发生,努力形成上下沟通、左右联动的大众创业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加大创业扶持资金投入渠道。将各类创业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大众创业的力度。继续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各类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放宽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金额,简化反担保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吸纳带动就业较多的初创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更多支持创业者创办实体。要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社会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各类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破解创业者融资瓶颈。

四是发挥创业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对创业先进典型采取政府奖励、组织巡回演讲、纳入创业专家团队伍等措施,积极发挥创业典型者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5)

创业就业是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经济资源。新的历史时期,妇联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妇女十大提出的要求,如何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积极有效地实施“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县妇联的思考和做法是:

强化科学文化素质。妇女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强妇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平等竞争、获得经济资源、实现经济利益的能力。要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抓手,为广大妇女争取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她们的受教育程度。要大力开展女性素质工程,教育妇女把学习贯穿一生。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要在广大女性中大力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四自”精神的教育,引导妇女做“四自”的新女性。要从青少年女性开始培养、教育,不断引导她们确立自我独立的价值观,增强个人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能动性和独立性,提高自我评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锤炼业务技能素质。一是按需组训。发挥乡村女校和巾帼科技大讲堂的载体作用,采取以需带训、以训强能的方式组织有就业意向的妇女重点培训。二是以帮带训。大力实施科技专家进千村万户结对帮扶活动,切实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妇女普及知识、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坚持做到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培训层次分门别类,努力使培训成为妇女提升就业层次、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理清思路,指导创业就业科学发展。要统筹推进城乡之间、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把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与提高妇女素质结合起来,把帮助贫困妇女转移就业与提高她们的发展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与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结合起来,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要以“巾帼城乡牵手”、“巾帼创业行动”等作为服务妇女的有效载体,搭建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

培育品牌,提升创业就业工作质量。打造巾帼家政品牌,是妇联服务妇女创业就业的新优势。妇联组织要探索现代家庭服务业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并将家政文化贯穿到企业管理始终,着力打造巾帼家政服务品牌。

搭建平台,促进创业就业全面发展。搭建好推介平台。通过举办女性创业就业推介会,推助妇女以岗带创。搭建好组织平台。通过成立女企业家协会等组织,为创业妇女提供组织依托和交流沟通渠道。搭建好转移平台。通过一系列转移基地,采取“跨地务工输出一批,聚集产业吸纳一批,鼓励创业转移一批”的举措,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剩余女劳力。

注重源头参与,营造创业就业政策环境。要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积极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积极配合就业保障情况的执法检查和监督。要把推动妇女就业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地方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在参与政府决策中发挥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作用,为妇女创业就业营造环境、争取资源、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创业就业舆论环境。强化媒体宣传。利用“三八”等有利时机,积极在报刊、电台开设创业女性专栏,推出创业女性群英谱等妇女宣传系列,全方位地展示创业女性的风采,掀起妇女创业就业热潮。加大典型宣传。通过举办“三八红旗手”、“十佳女杰”等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发现和树立一批敢为人先、自主创业的女性创业典型,宣传她们自强不息,大胆创业、勇闯市场的精神以及成功的创业经验,带动更多妇女实现创业就业。推广经验。及时总结交流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和基本经验,提高服务的实效性,扩大服务的覆盖面,使妇联创业就业工作在社会上产生更积极更广泛的影响。

增进协调合作,营造创业就业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以及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整合工作资源,在政策服务、资源支持、宣传培训等方面形成合力。要增强互动合作意识,借助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形成的良好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合作,争取支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妇女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

深入调查研究,营造创业就业的工作环境。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的需求和妇女的心声,加快信息的反馈和调研成果的转化。要摸清妇女创业就业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实行动态服务,为政府部门制定倾斜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妇联组织有效开展工作奠定基础。要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妇女群体的新变化,及时作出科学分析和理论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提出新的对策措施,指导工作有效开展。要适应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发展需要,努力以品牌化、项目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6)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妇女的创业就业关系到妇女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为详细了解掌握**市城镇妇女创业就业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妇女创业就业的建议与对策,助推全市城镇妇女更好地兴家业、干事业、创实业。**市妇联深入就业部门和9个县(市)区,采取座谈访问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2018年1-9月份城镇妇女创业就业情况展开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市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工作部署,把带领妇女创业就业作为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首要任务,把创业项目、就业培训、小额贷款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妇女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市城镇妇女投身创业就业实践。

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妇女创业就业观念。市妇联通过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城镇妇女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创业就业。一是宣传动员。层层召开动员大会,热门思想汇报把妇女创业就业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使妇联干部统一了思想认识,增强了抓好创业就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有力地推动了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营造氛围。以“三八”节庆祝表彰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妇女创业就业优秀典型,引导妇女从根本上改变保守思想,有效激发了妇女创业就业热情。三是建立专栏。与**传媒集团合作,创建了**电视台《**新女性》栏目和《**晚报》的《女人梦工场》专栏,鼓励更多女性讲出自己的创业故事,引领更多妇女投身创业、积极就业。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市妇联在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工作时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劳动就业部门,争取政策,落实指标,组织人员,依托劳动就业部门创业就业定点培训学校和市妇联挂牌培训基地,开展适合妇女创业就业的培训,女性创业能力提升、家政服务技能等培训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建立机制,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实行各部门分工负责、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妇联系统纵向联动、相关单位横向联合的工作局面,确保妇女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确立项目,开展适合女性的'创业就业培训。建立全市妇女创业就业项目库,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创业就业培训,使不同层次、不同现状的妇女实现了创业就业。三是引领实践,开展培训学员进企业活动。充分发挥女企业家引领带动作用,工作总结为参训妇女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和就业岗位,实现了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工作的有效延伸和对接。

3.加大引导力度,拓展妇女创业就业空间。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引导、扶持、协调、服务等工作优势,联合就业部门,以妇联“龙妹家政”服务中心、市妇联培训基地、女企业家企业为培训示范平台向社会其他行业、其他部门辐射,开发就业岗位,为我市城镇妇女创业就业拓展了空间。

4.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妇女创业就业援助。加强就业帮扶,促进优势妇女群体带动弱势妇女群体共同发展,缓解失业妇女的生活困难,积极探索互助、自助与外援相结合的扶贫助困模式,多层面,多角度为妇女提供就业援助。一是岗位援助。积极整合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市妇联职业介绍所、“龙妹家政”服务中心、市人才服务局等资源,推出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帮助妇女实现就业。二是信息援助。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各级妇联组织与就业部门联合到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政策宣传,并及时公布创业就业信息,动员更多失业妇女走出家门,积极创业,主动就业。三是资金援助。积极推动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简化办理程序,为想创业、在创业的妇女提供最直接有效的资金扶持,助推女性成功创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制约了女性创业。一是创业初期缺乏启动资金。妇女创业的资金来源,一方面靠自己原有的一些积蓄,但数额往往不大,另一方面主要依靠亲戚、朋友的借款来作为启动资金。范文写作虽然政府对小额贷款制定了优惠政策,但由于数额小,担保困难等原因,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二是创业发展中扩大生产缺乏资金支撑。女性创办的企业大多起点较低,资金积累较慢,扩大生产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撑。尤其是规模较小、知名度较低的企业,更难得到银行贷款。

(二)受教育程度较低影响了女性创业。在创业女性群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占较高比例,知识的匮乏和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导致她们缺乏较高目标和长远规划,发展规模普遍较小。

(三)妇女就业劳动权益保护问题比较突出。用人单位不及时足额支付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侵权行为,使妇女平等就业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特别是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学历偏低的下岗失业妇女群体,一方面由于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淡薄,导致劳动权益受损;另一方面,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一旦发生劳动权益争议,为了获得工作机会,甚至放弃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创业与就业之间缺乏有效结合。一是创业培训与就业培训衔接不当。妇女创业项目的确立与就业技能培训之间缺乏协调统一,没有达到有效衔接,互相拉动,致使部分创业妇女不懂技术,就业妇女没有创业理想。二是资金扶持与创业培训衔接不当。由于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金额较少,门槛较高,没有与妇女创业培训相结合,致使妇女创业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三、推进我市城镇妇女创业就业的几点建议

心得体会(一)推进小贷工作,解决妇女创业资金不足问题。创新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把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就业培训、落实就业岗位、发展创业连锁机构等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扶持初创女性和女性中小企业主做好、做大、做强企业。完善贷款业务流程,解决反担保方式单一、办理程序复杂等问题,有力推动妇女创业。

(二)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妇女创业就业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促进创业就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宣传妇女创业就业典型,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创业就业观念,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引导妇女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就业。

(三)增强法律意识,维护妇女劳动就业权益。制定出台有利于妇女创业就业的公共政策,使创业就业政策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对于妇女在创业就业过程中涉及到的劳动权益问题,市妇联要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维权力度,提供法律援助,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广泛宣传《就业促进法》、范文内容地图《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使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就业成为广泛共识,构建有利于妇女创业就业的法治环境。

(四)打造品牌项目,示范引领妇女创业就业。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掌握国家政策,不断创新服务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思路,努力打造“妇字号”创业就业工作品牌。以全市“龙妹家政”服务中心、女企业家协会、《**新女性》专栏等为载体,打造我市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品牌,提升对妇女创业就业的牵动力和辐射力。

以上是《城镇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涉及到创业、妇女、就业、妇联、女性、培训、宣传、资金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7)

“xx”期间是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极、启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共享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提高我市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更好地开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xx”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9月下旬,由市高新办牵头,组织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信息办、市发展规划院等单位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进行调研交流,与当地经信委、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泛交流,学习吸收当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XX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高新技术产业都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武汉市XX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为205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新能源、动漫、集成电路三大产业产值增幅分别高达35%、43%和46%;节能环保、生物、软件服务外包、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成都市XX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469.25亿元,增加值575.62亿元。重庆市高技术产业XX年销售产值达1028.2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销售收入987.73亿元,增长18.1%;实现利润64.35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器材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重庆高新技术的四大支柱产业。

武汉、成都、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主战场。

武汉市工业空间布局分为汽车及机电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集聚区四大块,分别位于武汉市的西、南、东、北面。其中,东湖高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区内包括武大、华中科大等4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所科研院所、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2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55名两院院士。园区拥有80万名在校大学生,科技、教育实力居全国第三,XX年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科技农业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成都市有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其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及西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分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截至XX年底共聚集各类企业13000多家,包括863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超过600家的软件类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家,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通信、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六大产业集群。

重庆市拥有43个工业园区,其中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北部新区成立于XX年,面积130平方公里,截至XX年底累计签约项目3551个,合同投资总额1265亿元。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68户,合同外资82亿美元,世界500强入驻近40家。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光电子产业、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优势明显,XX年产值分别达到718亿元、250亿元、100亿元、320亿元和144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451.72亿元,增长23.7%。未来五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将着力打造“1+4”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光电产业为中心,生物、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电子等齐头并进;预计到XX年,五大产业总规模将达5000亿元,2018年力争突破1万亿元。

XX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2亿元,增长32%;全口径财政收入114.55亿元,增长9.3%;外贸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3.98%。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8.6%;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增长26.9%;出口2.1亿美元,增长27.8%。

重庆北部新区重点支持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房地产及其他产业。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区域财政收入167亿元、地方留存财政收入70亿元,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效,是这几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优势。如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2.5平方公里,由起步园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三部分组成。园区内道路宽敞整洁、建筑物错落有致、物流公司、餐饮、住宿、移动通信等日常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配套服务更是获得了园区内企业的认同。园区延伸“三段式”服务,率中西部之先,开通“96XX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践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建立企业走访制度,坚持以重点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政务服务到企业增值服务,再到创新创业服务,环环相扣的企业服务“高新模式”,在无形之中彰显其对产业聚集、区域创新的有形之力。

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本,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加快推进东湖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发挥东湖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实施“3551人才计划”,有效招引高端科技人才。武汉东湖高新区已成为湖北省有名的“人才特区”。

高新技术产业是地方经济谋长远、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和着力点、结合点,是提高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武汉、成都、重庆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地方经济要加速发展,最终要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地方优势,集中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高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就是内生式发展道路,通过园区培养企业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来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光电子产业,由此诞生了全国闻名的“光谷”。生物产业兴起时,武汉东湖高新区超前布局,建立光谷生物城,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XX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又挂上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牌子,着力寻找“中国创造”之路。武汉东湖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武汉市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科技力量。

三地均高度重视高新园区的规划布局和高起点建设。重庆北部新区面积157.59平方公里,人口53万,园区北靠国际空港,南临重庆中央商务区,西依嘉陵江,东接长江黄金水道,紧临重庆保税港区,具有中国西部唯一的集水运、航空、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优势,俗称重庆副中心。XX年北部新区被纳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使得重庆发展“5+3”战略性布局成为可能。同时,重庆北部新区在建设上也是高起点,从XX年开始投资450亿元建设高标准的交通、能源、给排水、信息设施、生态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为北部新区企业发展、人才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北部新区凭借空间规划和建设的高起点,强势推动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成都高新区按照“一区一业主”的规划和空间布局要求,积极引进工业项目;以项目促建为中心,加快项目投产和达产,进一步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到人、跟踪到底、服务到位的“三到”工作原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全方位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强化重点项目协调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XX年园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849.75亿元。按照“四个一批”划分,促使投产达产项目、加快建设项目、促进开工项目和前期储备项目按时到位。

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目前拥有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牌子,意味着拥有比一般国家高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园区在落实好原有高新区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在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准后较快地开展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体制创新等5方面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汉东湖高新区懂得利用牌子,给予高新企业优厚政策,并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快速推动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产业空间布局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需根据杭州地理位置特点和产业特色,城、核、带、区相互结合,既要覆盖大杭州,又要突出重点区域;既要立足当前状况,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空间。建议在“xx”期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可选择发展“一城、两区、三带、多块”的空间布局。“一城”即主城区,包括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区”为大江东和大城西科创园;“三带”是由文一西路向西经五常、仓前、(老)余杭至临安锦城,由转塘沿320国道经受降、高桥至富阳市区,由双浦沿杭千高速经富阳东洲、桐庐、建德至淳安的三条发展带;“多块”指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高教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区域和新的产业集聚区。

知识变成科技成果,变成专利是创新的第一阶段,解决所有权是第二阶段。所有权明确了以后,第三阶段是和投资者、和企业相结合,这又需要专门机制来配合,让科技成果、专利与资本对接,进行产业化。产业化之后,才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应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在巩固提升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适合杭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学校和企业研究成果产业化,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

在全市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土地及其他资源日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又发展企业和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应集中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和效益产出,在企业间鼓励开展节能环保工作,鼓励企业用环境友好的'加工工艺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工艺,用生物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同时,应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直通车、领导与企业沟通制度,健全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机制。落实各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工作,在园区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8)

女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在众创大潮中发挥了日渐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引领和扶助女性创业创新,日前,**市妇联发展部深入全市所属五区四县,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创业女性、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女性创业创新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女性创业创新热情不断提升。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开启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征程,在一系列推进创业的政策措施激发下,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宣传引导下,全市广大女性创业意识明显增强。追求人生理想和个人发展成为激发女性创业的重要原因。

(二)女性创业创新领域逐步拓宽。近年来,全市女性在种植业、养殖业、手工编织业、家庭服务业、家庭旅游业等产业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老街基”、“金莲鹅雏”、“百湖月嫂”等妇字号品牌不断涌现。女性创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涉足教育文化、服装制造、融资中介、电子商务、房地产开发、石油石化等多个行业。我市女性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已逐步形成,一批女企业家、女大户、女能手、女经纪人、女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成为全市创业创新活动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中青年女性成为创业创新中坚力量。在市女企业家协会150名会员中,40岁以下的有33人热门思想汇报,占22%。调查显示,女企业家、女创业者中,初次创业年龄为25-35岁的占53%,35-45岁的占38%,45岁以上的占9%。中青年女性成为创业女性中的主力军。此外,电商、微商等新领域创业的女性也多为中青年女性。

(四)创新发展成为创业女性共识。在走访调查的女企业家中,80%以上的女企业家带领企业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新环境,不同程度上地进行了经营模式、管理制度、关键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从而有效推动了技术升级、提升了员工素质、提高了经营利润、稳定了职工队伍。

虽然女性创业创新活动取得了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社会和个体的因素,女性在创业创新活动中依旧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操持家务、教育子女、赡养老人,这些传统观念里女性须尽的家庭责任和义务,使得许多创业女性没有时间、心情、精力去吸收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导致女性主动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女性创业资金缺乏表现为没有充足的创业启动资金以及守业的流动资金,这一问题在下岗失业女性、返乡女农民工及女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创业者身上表现更为明显。从调查情况看,女性在创业初期,申请创业贷款很难实现。随着房租、装修费用、人工工资等创业成本的逐渐上涨,创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启动资金。但是由于还没有形成运营实体,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即使是专项用于扶持女性创业的.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也明确要求是“有工商营业执照及实体店铺并稳定经营3个月以上的微利项目”。因此,她们大多依靠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女性创办的企业多为资金积累较慢的种养殖业、手工编织业、加工业等,范文写作想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就要不断注入流动资金。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优先保证大中型企业,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的贷款上限为有限的10万元且须2年内还清,风投公司更青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这都增加了创业女性的融资难度。

从制度方面看,女性创业创新难,与政府部门资质要求多、手续流程多、考试认定多、证书证明多、对接部门多、前提条件多等有相当大的关系。从扶持服务看,性别意识在创业创新服务工作中的体现不够明显,针对女性需求的指导服务少。此外,信息发布、项目推介等创业创新导向服务也有待提高。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女性创业创新方面的问题,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提出以下推动女性创业创新的对策建议:

通过开展“农民女状元”“巾帼创业带头人”“优秀女企业家”“科技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树立和培养一批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女性创业创新典型,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女性树立信心,创业创新。同时,引导这些典型将自己的企业作为就业安置基地、女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力争实现“创业一人、带动一片,转移一批、致富一方”的效应。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9)

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坚持“抓大众创业就是抓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放促活、扶持促多、规范促优,积极创造宽松适宜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创业便利化,构建创业生态,区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滋生成长。创优政策。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市工商局制定的27条放宽政策,依法有序放宽准入领域、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财政扶持力度、税费优惠扶持力度,打出全民创业的政策优惠组合拳,为企业加油减负。实行注册登记“一审一核”制和“审核合一”制,受到群众和企业的欢迎。对申请工商注册审批的个体工商户、公司制企业,实行投资主体“零限制”,注册登记“零收费”,创业经营“免登记”,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土壤。创优服务。成立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孵化器,实行入驻企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年免场地租金“零门槛入驻”和为企业提供研发、试制、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政策,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邀请创业导师和中信银行、上海股权等投资机构负责人就融资、创业等各项政策给予解读。创优环境。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的一站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对于申请“个转企”的工商户,坚持各部门紧密衔接、协调联动,畅通登记渠道、简化办理程序、强化跟踪服务,为企业成长“开绿灯”。组织发改、商务、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深入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尤其对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的企业,积极分析市场形势,研究应对措施,破除阻碍发展的瓶颈。加大对重点产业化项目的申报、扶持与服务力度,协助其解决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为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在谋划引进项目时注重选择能够承载创新创业的平台项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全民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升级园区平台。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集约化、专业化服务,实现园区技术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建设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集生产、办公、研发、展示、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高科技软件园区,可容纳创业企业近百家,吸引就业1000余人。目前,软件园一期已完工,入驻率达90%;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同时,引进联东U谷产业园、科技中心、建华石墨烯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可吸引1000多家小微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与创业孵化基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升级创业基地。率先在全市设立“众创空间”,并建设了微信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服务,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咖啡、创业项目路演、投资分析等活动,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众创空间”及其微信公众平台已正式挂牌和上线,关注人数达1000余人,已成功举办了六次线下活动以及路演技巧培训、软件技术开发痛点研讨会等,有效提升了创客和企业家创业创新激情。升级物流平台。在原有运营中国耐材之窗、中国陶瓷网、中国物流网的基础上,全国第一个省内城市互联互通的省级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已完成了技术搭建,正在与省内的各个城市密切对接,力争在底前,石家庄、、保定、秦皇岛、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等11个城市全部实现节点平台接入,打造成用户活跃、资源集聚的跨城市智慧物流平台系统。“物流”的启动,标志着省在共同配送领域的探索愈发深入,为实现京津冀三地物流协同发展、有效对接提供了重要保障。物流业态提升竞争力,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创业队伍。

针对中小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氧气”和“血液”。搭建融资平台。制定出台引进金融机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己引进汇丰银行、工银安盛、承德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引进数量居全市前茅。特别是银行区科技支行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专注于支持种子期和创业期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另外,依托特色产业,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瓶颈。建设银行分行为包括区达意科技、赛福特在内的11家小微企业办理了“税易贷”业务,获批贷款资金近千万元;开展“三押一推”工作,为3家企业办理股权质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4468。1万元;为15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2。92亿元。设立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出资设立1000万孵化基金,重点解决企业创业初期资金难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获得最高50万元的基金使用权,进一步提升了创新创业的服务效能。目前已为4家企业提供了200万元的短期借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通过审批的各类科技项目按照1:1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助力企业上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对在境内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奖励200万元等多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对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已有7家科技企业先后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新三板以及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融资平台,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挂牌,成为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软件企业;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市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企业。

区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创业创新关键点,围绕推进“产业+人才”深度融合,推进各类人才裂变式增长。制定“人才特区”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若干政策的实施办法》、《关于鼓励领军人才进行科研和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技术产业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本着加大对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的工作思路,原则通过了《技术产业人才特区实施办法》,确定由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设立“人才特区”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人才计划评选工作。今年以来,拓又达公司的赵欣成功申报了“国家万人计划”,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民营企业人选。开元机器人李宪政等6人成功获评“省双百人才”计划、华洋自动化张雪等3人成功获评“省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共争取省人才资金200万元。目前,区人才总量约为7300人,其中海内外全日制博士14人,硕士341人,本科学历4098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到人才总量的61%;具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416人,中级职称以上达到32%。加快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在成立建华检测院士工作站和开诚集团院士工作站基础上,推荐建华科技等申报了博士后工作站。推荐区创业中心成功申报了市创业孵化基地,纳入了市就业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推荐创业中心申报了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进站院士4人。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篇10)

近年来,宝应县妇联始终把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及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围绕让广大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这一目标,对全县妇女对小额贷款的真实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了解。本次调研以走访贷款户、召开座谈会和数据分析为主。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取得成效

宝应县妇联通过健全机制、加大宣传、部门联动等举措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打造全程“跟踪式”服务。2010年以来共为全县创业妇女提供2512.5万元贷款,帮助389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还款率达100%。其中个人借款386笔、1992.5万,小企业借款3笔、520万,占总数的20.7%;农村妇女100人,单亲妈妈9人,女大学生6人,帮扶小企业家2户。仅2013年我们就发放贷款807万元,其中新贷62笔、391万,续贷42笔、416万;个人借款102笔、487万,小企业借款2笔、320万,占总数的39.6%;涉及种养殖、餐饮、百货零售、建材批发、服装加工、零部件制造等15个行业,惠及城乡妇女104人,其中农村妇女28人,单亲妈妈3人,女大学生4人,小企业家2户,带动妇女就业近2000人。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有力推动下,涌现出扬州宇新管业有限公司落户我县的外来妹金梅艳、明泽玻璃工艺品厂辞职创业的蔡洪芳、氏欣工艺礼品有限公司的单亲妈妈郭学凤、王婆喜铺、银库银饰专卖店的自主创业的彭玉军、潼河人家农家乐的双带型村妇代会主任孙玫、潼口生猪产销合作社的女能手夏月红、学子农庄投身实践的陈婷婷、承包蟹塘的女大学生村官刘俊、身残志坚创办刺绣艺术工作室的陈国英等一大批妇女创业就业先进典型,在她们的示范带动下,使更多的妇女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推动了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健全工作机制。近年来,县妇联积极争取县委、政府领导的支持和关心,着力在健全工作机制下功夫。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宝应县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补充通知》,为妇女创业贷款提供政策保障。二是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在县财力非常紧张的的情况下拨付了65万元的担保基金,明确了贷款贴息资金的渠道。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县联社制定出台了《宝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妇女创业贷款管理办法》,全力支持妇女创业就业。四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目前全县已建立起了“妇联进行宣传发动、人社等多部门联合审核、担保公司进行担保、银行进行放贷”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2、抓好宣传发动。为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切实惠及广大妇女,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培训。首先,强化媒体宣传。在宝应日讯、中国宝应和宝应妇女网等媒体上设置专栏对妇女创业小额贷款政策进行宣传介绍。县电视台、报社多次跟踪报道贷款项目走访调查、会议协调、贷款发放过程。其次,印发宣传手册。县妇联精心制作小额贷款宣传手册,详细介绍了申贷条件和申贷流程,并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政策解读。各级妇女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发放小额贷款宣传手册2000余份。第三,组织全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培训会,邀请县财政局、人社局及担保公司的相关人员就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程序和担保中的有关问题对基层妇联干部进行辅导,镇村妇女干部成为政策宣传员和申贷调查员。

3、强化部门协调。参与小贷工作的6个部门,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根据联席会议制度,各相关部门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除对申贷项目情况进行交流外,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立全县“一盘棋”工作格局,形成联合调查、共同商讨、统一意见的工作机制,整合财政、人行、人社局、农商行、担保公司、妇联等多部门人力、培训、技术、资金等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

4、全程跟踪服务。为确保妇女小贷工作的有序推进,县、镇妇联组织全程参与项目申报、材料审核和项目调查,主动上门服务。一是在摸底推荐时,基层妇联充分发挥优势,为广大妇女提供贷款前登记、贷中管理、贷后服务等贷款相关工作,做到对贷款妇女家庭情况清、贷款项目清、贷款数额清;二是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县妇联联合金融及人社部门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经营者能力以及信用度等进行科学评估;三是贷款发放后,加强跟踪服务,完善监督检查,确保贷款真正用于妇女创业。四是与县人社局等部门对新贷款妇女进行创业培训,为妇女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助推创业妇女做大做强。到目前为止,还款率达100%,389笔妇女创业贷款未出现一例贷款偿还不足额的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办理手续较为繁琐,贷款发放程序较复杂、审核时间过长、反担保门槛过高,影响了申贷人的经营和发展;贷款额度有待增加,妇女贷款需求旺盛,但额度有限,每笔的审批额度较小,较难满足贷款人需求,“应贷尽贷”原则难以实现;财政贴息有待加强,目前全县贴息由人社部门垫付,在放贷金额审批上有一定局限性;对女企业家支持力度不够,今年仅有2笔。

2、针对农村妇女贷款需求量较大的现状,建议向上争取省级担保基金,增加宝应妇女担保贷款基金额度,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有序开展。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大宣传。通过宣传引导,让更多的妇女了解小额贷款政策,力争实现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15个镇(区)全覆盖。

二是简化手续。计划召开成员单位协调会,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贴息返还程序。实现妇女还款直接返还本金,利息由财政、人社部门与人民银行对接,提高还款效率。

三是政策倾斜。在项目审核、放贷额度等方面加大向农业项目、农村妇女、单亲妈妈、女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倾斜。

四是培树典型。将重视挖掘妇女小额担保创业成功者和创业事迹,培树妇女创业就业先进典型,形成全县妇女创业创新、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收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行业调研情况报告(收藏)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近年来,各行各业对于行业调研情况的关注呈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有些公司企业甚至专门设立了行业研究部门,致力于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并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本文将着重分析行业调研情况报告,并就其重要性和实施步骤进行探讨。

一、行业调研情况报告的定义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指的是针对某一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到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情况、竞争对手分布、消费者需求等相关信息,并将其整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报告。这种报告对于企业制定战略、开拓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行业调研情况报告的重要性

1、了解市场情况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能够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市场情况,帮助企业分析和把握市场趋势,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为企业提供市场推广、品牌营销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决策依据。

2、发现竞争优势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能够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以及对手的竞争策略和隐患,帮助企业新建战略,弥补缺陷和弱点,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指导企业营销战略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能够了解与所在行业有关的城市、地区、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信息,帮助企业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建立合适的营销策略,根据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以便更好地推广产品和品牌。

4、促进产品改进和创新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对于某个产品或服务不满意的地方,或发现市场上缺乏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现象,从而借鉴其他企业经验,进行产品改进和创新。

三、行业调研情况报告的实施步骤

1、确定调研目标和范围

企业进行行业调研时,需明确调研的目标和范围。主要包括:了解市场情况、分析竞争对手、挖掘潜在市场需求等。

2、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调查、互联网调研等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和数据,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行业会议、展览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

3、进行数据分析

企业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工商数据、行业协会数据、行业统计数据等信息需要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比较、排名等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更为准确详细的信息。

4、总结报告

企业进行行业调研后,需及时撰写报告,并将重点结论进行精炼归纳和分析总结。

综上所述,行业调研情况报告对于企业了解市场、发现竞争优势、指导营销策略、促进产品改进和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严格遵守调研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并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以期能够得出准确详尽、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性的报告。

企业调研情况报告(精选)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企业调研情况报告(精选)。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企业调研情况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企业纷纷意识到了如何快速改进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及实现战略转型,而企业调研成为了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此次调研中,深入了解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整理出以下报告仅供参考。

一、市场竞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行业的不断竞争,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而根据此次调研发现,国内化妆品行业、电子商务行业等领域,竞争尤为激烈。

化妆品行业作为国内市场占比很高的消费品之一,近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攀升。其中,国际品牌的进入,挤压了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时,以零售连锁店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化妆品企业,生存条件日趋苛刻,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只能进行无休止的价格战。而巨头之间的市场份额争夺,也升级了市场的竞争。调查显示,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都在加强对于产品包装、品质以及研发内容的品牌营销。

电子商务行业同样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领域之一。尽管电子商务行业有着高速发展的优劣条件,但是市场上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其中,拼多多以及京东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依赖着营销渠道、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的综合斗争。

二、消费者需求

我国的消费市场庞大,需求多样,然而近年来,消费者的需求种类越来越丰富,通过不断地调研可以发现消费者是多方面的,不同性别、年龄、地域、消费习惯的消费者对于市场上的产品有不同的需求。

首先,据调研发现,消费群体中心始终在年轻人,其中,年轻人更加看重品质、体验,注重个性化风格,所以消费品牌大多也强调个性、潮流与质量等元素。同时,城市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环保、舒适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儿童用品、家居用品等品类更加注重。

其次,国内女性消费者广受欢迎,女性这一消费群体占比相当大,包括了各种年龄阶层的女性,其中年轻化程度更为明显。调研发现,消费者对于化妆品、护肤品和服装、珠宝类产品的需求较大,尤其对品牌、保质期、成分是否安全、产品效果、体验质量方面要求较高。

最后,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农村市场也是一种重要的消费市场。根据调研报告,农村消费者更加注重实用性、价格和耐用度。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服务质量、交付时间等方面,所以在市场推广策略上,消费品牌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市场需求进行营销区分。

三、消费趋势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货币化、信息化、个性化和购买力的提高,国内消费市场正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首先,消费行为向线上转移。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年轻人倾向于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消费,同时各类企业也在线上拓展销售渠道以及营销推广,获得更高的品牌曝光度和销售额。

其次,消费品质趋于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注重选择高品质、高细节的商品和服务,这也促进了消费品牌力的竞争。

最后,消费个性化逐渐强化。在信息化时代,消费者更容易获取到各种信息,而消费品牌与产品需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包括颜色、造型、样式等等,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多消费者关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调研成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细致而全面的调研分析,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趋势,以更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并以此构建更为良好的消费环境。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精选


报告的正确格式怎么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是需要汇报工作内容的,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精选的“农业调研情况报告”或许能够增加您对该话题的认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1】

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阳光工程任务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xx]3号),按通知要求,抽调相关人员认真对集贤县的农业及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和机构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

(一)总体情况

集贤县行政区划面积2283.4平方公里,辖5镇3乡159个行政村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2万,农业人口约18万。集贤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有“中国大豆浸油之乡”的美誉,特色产业突出。我县特色产业突出,坚持“园区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农产品精深加工、煤化工、经贸物流、新型能源、文化旅游5个产业快速发展。有粮食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万吨以上。年产原煤110万吨以上,华本能源煤化工等项目正在引领煤炭产业由原煤生产向资源深度开发转化;有各类专业市场40余个,集贤商贸城是全省十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国文明市场,板子房瓜菜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西瓜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煤炭市场、粮食市场和三江农资批发市场市场繁荣有序,购销两旺。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结构情况

1、从年龄结构上看,41岁以上的共约有7468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0岁及以下的共约有1169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7%。

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3770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6%;初中及以上的共有1423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75.4%。

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874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3%。

4、从行业分布情况上看,全县共有乡村管理人员44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4.1%;生产能人共有13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3%,其中种植能手730人,养殖能手170人,林农120人,加工能手130人;经营能人共有368人,约占总数的12%;能工巧匠共有415人,约占总数的13.5%,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226人,文体类人才189人。

(三)适应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结构。

(1)根据我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缺少开设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观光和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专业;(2)根据我县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在保持以一产专业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特别是要加大农业工程类专业比重,如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等专业;

(3)根据我县现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和质量检测不高的现状,要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保鲜、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等专业;

(4)针对我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要不断加大农机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四)我县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情况预测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和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预测20xx来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为4080人,其中农机服务人员:990人、种植业服务人员:600人、畜牧、渔业从业人员:250人、兽医服务人员:160人、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1660人、涉农企业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420人。

集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2】

近年来,玉屏镇紧紧围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农业经营格局,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在对近年来全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对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现就玉屏镇培育状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以下报告。

一、发展现状

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镇着力培育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三大类新型经营主体,各经营主体正茁壮成长。

1、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共12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7家,涉及种、养、加及供销服务等众多领域,其中种植业4个、畜牧业5个、渔业2个、加工运输仓储业1个、其他行业2个。其中康淋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于20××年度获县级先进示范社;成员总数200余人,户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农民户均收入2倍以上。其缺点是制度不够健全,尚有部份未通过工商注册。

2、家庭农场。现有家庭农场5家,还未经工商登记注册,农场通过示范引领、土地流转、雇工等形式带动农户生产经营,经营面积100余亩,户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农民户均收入3倍以上。

3、专业大户。全镇专业大户已成为农村中当前比较有活力和影响的新型经济体,现有9户,其中种植业5户、养殖业2户、其他2户,户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户均纯收入2.5倍以上。

二、作用和成效

1、加速了土地流转,解决了“谁来务农”的问题。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租赁土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加速了土地流转,充分利用了农村的“四荒”,同时也避免了农村土地的撂荒问题;同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镇800余户,有力构建起“经营主体+农户”的有机衔接的利益共同体和产业链条,解决了“谁来务农”的问题。

2、优化社会服务,拓展“怎样务农”的途径。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带动下,玉屏镇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实现全覆盖,由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方向转变,由各自为阵向联合发展推进,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分工分业和规模经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和优化,实现了提质增效。

3、推进绿色生产,夯实“吃得放心”的基础。玉屏镇力争省级生态乡镇,近年来努力引导各经营主体依靠科技,推进绿色生产,确保“吃得放心”,抵制生产转基因食品原料。蚕、茶、竹、畜、粮五大产业不断向优质农业推进。努力争创“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镇”、“绿化模范镇”。目前在本镇同尧村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林下生态乌鸡养殖发展专业合作社”,玉联村和九角村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还将打算在玉联、鱼池、九角等村打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兴阳村的生态养牛,中棉村的生态养羊、兔,以及黑豚鼠(珍稀养生食品畜类),中心村的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河畔村的珍稀菌类—竹荪的生产。所有的生产和养殖都力求绿色,无公害。

4、转变发展方式,支撑“农业出路”的模式。围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采取放活土地、改善手段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着力把农村有经管能力的农民培养成为“专业大户”、“小农场主”,大力培育新型产业化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使农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获得更多增收渠道。通过科技示范、良繁品种、生态精品、农产品加工等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水平和综合效益,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土地流转难。土地零碎化,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需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全镇农户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且分布零散,加上丘陵山区的地理条件,既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又增加了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难度,制约了机械化和规模经营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和土地资产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加之承包农户不断分化,兼业化倾向明显,农村大量土地复种指数不高甚至闲置搁荒。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尚处于发展早期,数量少、规模小,亟待加大培育力度。

2、思想认识滞后,务农意愿淡薄。我镇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不相适应,需要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农业劳动力已经呈现老龄化、低文化,出现了年龄段、季节性、区域性等结构性短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务农意愿淡薄。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将严重影响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建设。为此,必须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确保现代农业后继有人。

3、农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前,农户家庭经营多数仍属于分散经营,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面临着自然、市场和质量的“三重风险”。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各类经营主体是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目前,全镇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为此,迫切需要推进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加快各类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设施配套差,经济比较薄弱,人才缺乏,内部管理不到位,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与当前专业化分工发展要求不适应,需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伴随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转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强烈需求。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普遍缺乏为农民提供“统”的服务能力;经营性服务组织发育不充分,经济实力弱,政策扶持不够;公益性服务供需衔接不紧密,服务机制尚需健全。为此,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服务组织。

四、加快发展的建议

1、更加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改田改土,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完成土地流转是必经之路。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努力实施改田改土,改变土地零碎化现状,为规模经营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快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在引导广大农民维护自身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

2、创新方式,更加有效解决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聚力研发,全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大型农业机械,不但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节约劳动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可以推动土地流转,带动土地规模经营,改变农户经营规模过小、过于分散、过于粗放状况。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宜高县丘陵山区推广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同时,加大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快推广农业机械。

3、多管齐下,加大扶持,做强做大经营主体。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确定标准、分级扶持”的要求,设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专项扶持资金,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重点支农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上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示范社申报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并鼓励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创新,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金融部门要创新信贷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同时,通过部分无偿资助、无息、低息专项贷款、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要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4、强化管理,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运作。加大加强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除了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一支有实力、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能人”队伍。要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对农业科技、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农业管理、农业生态以及法律政策进行系统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农村‘老板’+农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农业生产队伍。同时,要从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在农业领域大显身手。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3】

宜川县交里乡关于实施李塬行政村和南岭行政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专题报告

宜川县交里乡位于宜川县北部,距县城14公里。全乡辖14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有1682户7397口人,耕地面积3.43万亩。苹果面积1.9万亩,塬面人均3.5亩,挂果面积3846亩,大棚座,其中种植棚座,养殖棚座;舍饲养畜户,养羊只,20农民人均纯收入1318 元。

李塬、南岭两行政相临,位于交里乡以西5.5公里的同一条塬面。共10个村民小组,433户,1892口人。总耕地面积4582亩。近几年来,李塬、南岭两村紧紧围绕“强果上棚,舍饲养畜”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塬面苹果、川道大棚、山坡草盖、舍饲养畜”的经济发展思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狠抓主导产业开发,苹果面积已达3975亩,其中挂果亩,舍饲养畜户,只。主导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年两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538元、1260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主导产业开发方面。李塬、南岭两村苹果主导产业开发已初具规模,人均达到了亩,2003年产量吨,产值万元,近几年,随着四大技术推广,果树大改形的进行,果园管理水平逐年提高,效益明显提高,但干旱严重影响苹果产量、质量的提高。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喷灌、渗灌、滴灌等微灌技术,解决果园灌溉问题,促进果业健康、快速发展,使其成为龙头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是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

(二)、农村农源建设方面。长期以来,农村的燃料主要以柴为主,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环境条件差。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家庭照明、做饭问题,是一种干净卫生的新型能源。农村妇女也能从劈材做饭,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主导产业开发。沼液、沼渣还是很好的肥料,可以生产出绿色优质苹果。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农村走向文明富裕新生活的必然选择。

(三)、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通过科技培训,提高群众科学知识文化水平,使每一户都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特别是苹果四大技术的推广与利用更要使群众全面掌握。

(一)、群众热情高涨。李塬、南岭两村群众经济基础好,思想解放,意识超前,通过召开村委会和群众会,群众的积极性都很高。特别希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在本村实施。

(二)、水源充足。主导产业开发已初具规模,解决果园灌溉有赵川河和李塬沟淤地坝的充足水源。且水源距塬面果园较近,引水上塬后能够满足果园灌溉需要。

(三)、党委政府支持。乡党委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非常重视,对李塬、南岭两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通过客观、公正的分析,认为两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的愿望迫切,群众基础好,苹果主导产业已具规模,水源充足,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条件具备,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对项目区进行治理能够有力的促进两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乡党委政府将全力以赴进行项目的立项和实施。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4】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要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农户(基地)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摸清我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给下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经调查汇总分析,现将我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全区现辖6镇1乡2个街道,总面积914.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4.2万亩,全区人口2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万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6万亩,属典型的城郊农业区。

近年来,全区依托城郊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科技为支撑,立足自身优势,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经营网络化、农业管理高效化和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推动了蔬菜、井冈蜜柚、生猪养殖、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同时,也为协同推进“四化同步”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区农业生产智能化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生猪养殖企业尝试应用在线视频监测、诊断等现代信息技术。我区省级一级种猪场江西祥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加强猪场和猪栏舍内操作流程的全程有效监控,进一步规范技术流程,防范应急处理情况,投资20余万元建立一套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猪场面积达6000多个平方米,平常3-5个人的工作,现在只需1个人调度便可轻松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二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农业生产项目上的广泛应用。GPS功能强大,根据其具有定位、绘图、实施面积和高程测算等多项功能设置,我局依托项目,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10多部不同功用的GPS,在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能源污染调查等农业项目上,充分利用其进行精准定位取土、轨迹绘图;在机耕-机收、种养等方面进行面积测算,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增强了工作精准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各农业项目工作得以快速顺利完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传统的农产品经销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随之而起的电子商务营销越来越备受青睐,如何快速融入推进农产品网络经营发展将是今后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区采取先试点宣传推广应用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农产品经营网络化新路。通过先前对我区农业企业加入井冈山电子商务联盟的摸底调查,我区虽有10余家企业表示愿意加入电子商务联盟,但仅有光远生态农场和仁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两个企业开展了网络销售,主营产品有果品、鸡蛋、食用菌菇(菌种),年销售额不到10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5-30%。同时,在农产品网上展示方面,尽管我区可以依托吉安农业信息网进行网上展示,但成效不明显。可以说,我区农产品网络经营还只是在起步探索发展阶段。

全球经济正在加速向一体化推进发展,各种信息瞬息万变,拥有和掌握高效信息化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区农业部门也顺应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全力推进农业管理高效化建设。一是协同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目前,全区农业部门协同构建了省、市、区、乡镇四级网络办公系统,设置了公务邮箱,一些常规性文件大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据统计,,仅区农业局就在吉安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各类宣传信息420余条;通过与中国知网(cnki)、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网站合作,为我区全体农技人员创建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90多个。农业技术资源的共享,在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大量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办公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基本建立了机关内部、行业内部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决策与管理的信息系统。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提升了农业生产指挥调度能力。我区充分利用江西农业信息网、江西植保植检网、吉安农业信息网、公共网络邮箱等网站平台,实现了我区农业项目、病虫害防治、土壤调查、粮油生产、农机化建设等农情信息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及时沟通、协调、调度,为我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积极筹建覆盖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的农业视频会议系统。20,为推进我区农业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我区积极筹备建设资金,委托采购了视频系统全套设备,并于年底完成了视频会议室的新建装修工程,预计今年5月前可完成视频会议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

近年来,我区加强了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工作,先后完善建立了农民热线118、三电合一、青原区农业信息网、12316短信服务等信息服务平台,便捷化信息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利用“三电合一”项目,初步建立了“三电合一”为民服务平台,录入区域性农业技术信息上万条,农民可通过“118热线”直接咨询农业专家或电话自动咨询农业技术,大大改善了为民服务方式。二是开通了12316短信服务平台,在平台内录入全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用户信息500余条,基本涵盖了我区所有种养户(基地),自开通服务平台以来,已向全区农户(企业)发布技术服务、灾害预警、政策宣传等各类服务信息0万余条次,为我区提前应对灾害应急处理、及时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广泛宣传优惠政策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农民朋友的好评。三是试点推进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窗口建设,全区9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要求上网办公;同时,按照服务窗口“五有”建设要求,我区先行在文陂、富田试点进行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门前设立了LED电子显示屏,站内放置触摸屏,并设有专门人员服务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朋友对农业信息的查阅和了解,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1.信息网络不健全。目前,我区还是依赖吉安农业信息网和青原区政府网发布农业信息,本区农业信息网有待完善建设,而且与乡镇综合站的联系仅是通过公务邮箱,没有一个相互共享的网络平台,网络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较弱。

2.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由于农业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涉及计算机、农业技术、市场预测、信息分析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对综合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在农业信息化起步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人员极度缺乏。

3.财政扶持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建设软件和硬件投入大,设备软件要求更新快,运行也要有一定成本,但我区信息化建设除当年项目资金外,基本没有资金投入。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尽快完善建设农业网络信息平台。重点加快完善本区农业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三电合一”、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乡镇农技服务触摸屏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更新12316短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完善农情信息与上下级业务部门、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民朋友快捷沟通的桥梁,保障全区农业信息快速传达,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同时,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加快推进在线监控与诊断、电子耳标、智能识别、智能增氧机与投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升级发展。

2.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信息时代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建立人才引进、培养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育等项目载体,加快选拔培养农业信息专干、农村经纪人、电子商务营销员等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不断夯实农业信息服务基础,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加大宣传引导发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标语等形式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深化全社会对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努力争取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注重培养广大农民关注信息、使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业产销难题,使广大农民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得到实惠。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5】

(3)项目申报单位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和苗种生产许可证等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4)项目申报单位现有繁育基地、养殖设施情况及仪器设备清单(须注明具体规格、数量、单价等);现有基地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技术依托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双方签订的正式协议书复印件或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情况说明。

(5)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建设地点规划设计平面图,单项工程设计平面图等。

黄淮海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带、东北肉牛奶牛优势产业带为重点区域,西北、西南肉牛肉羊集中生产地区为次重点区域。

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工作开展基础好,有区域扶持政策的地区优先考虑,支持肉牛、肉羊养殖发展的项目优先考虑。

肉牛、奶牛、肉羊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建设区域相对集中。

项目申报单位为县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县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申报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丰富的秸秆青贮氨化饲料推广工作经验,组织能力和技术力量强。当地政府重视和支持秸秆利用及推广工作。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须符合以下条件:经县级以上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满3年以上或者在当地县级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登记,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成员户数100户以上,其中农民成员达到80%以上;有规范的章程、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监督机构;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建立了成员账户,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健全,对成员实行盈余返还的优先考虑;专业服务网络比较健全,与成员在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具有稳定的服务关系;能带动周边农民形成区域性产业带(群);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获得省、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表彰的、地方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先考虑。

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由申报单位组织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实施,项目资金用于支持肉牛或奶牛存栏20头以上、肉羊存栏100只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户建设秸秆处理设施、购置秸秆处理机械、扩大秸秆养畜规模。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青贮氨化池(项目青贮氨化池建设总规模不小于8000立方米,每个参加项目的养殖场户青贮氨化池建设规模不小于150立方米),购置秸秆处理机械、小型饲料加工机械和秸秆处理物资,购买种羊、冻精、胚胎等进行品种改良,新建、改建养殖基础设施等,具体建设内容参见度秸秆养畜示范项目任务与投资计划表。项目中用于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良体系建设的资金应当全部在自筹资金中列支,改良资金只允许购买种羊、冻精、胚胎,且投资额度不得超过财政资金总额的30%。

以县为单位申报项目,每个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应控制在100万元以内。地方财政配套比例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发〔2010〕46号)执行所在省的配套比例政策;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不得低于财政补助资金总规模(即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与地方财政补助配套资金之和)。

县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组织申报的须提供:项目承担单位机构设置证明文件及组织机构代码证,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项目自筹资金承诺函(因为参与项目建设的养殖场户有多个,必须提供每个养殖场户的土地使用证明文件和自筹资金承诺函)。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的须提供: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及组织机构代码证;章程;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一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及审计报告;开户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项目自筹资金承诺函(因为参与项目建设的养殖场户有多个,必须提供每个养殖场户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以及自筹资金承诺函);获得的省、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表彰的相关文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技术依托单位签订的合作协议书复印件。

黄淮海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带、东北肉牛奶牛优势产业带为重点区域,西北、西南肉牛肉羊集中生产地区为次重点区域。

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工作成效显著,有区域扶持政策的地区优先考虑,支持肉牛、肉羊养殖发展的项目优先考虑。

项目申报单位为肉牛存栏1000头以上、奶牛存栏500头以上或肉羊存栏5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在现有基础上新建、扩建的企业优先考虑。

申报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注册资本在500万元(含)以上,省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优先扶持;资产结构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 A级(含)以上资信等级(未申请过银行贷款的企业除外)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上年度净资产不低于所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3倍,资产负债率低于65%。

秸秆养畜示范场项目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青贮氨化池(青贮氨化池规模不小于8000立方米),购置秸秆处理机械、小型饲料加工机械和秸秆处理物资,购买种羊、冻精、胚胎等进行品种改良,新建、扩建养殖基础设施等,具体建设内容参见20秸秆养畜示范项目任务与投资计划表。项目中用于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良体系建设的资金应当全部在自筹资金中列支,改良资金只允许购买种羊、冻精、胚胎,且投资额度不得超过财政资金总额的30%。

每个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应控制在100万元以内。地方财政配套比例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发〔2010〕46号)执行所在省的配套比例政策;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不得低于财政补助资金总规模(即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与地方财政补助配套资金之和)。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如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还须提供认定文件复印件;经中介机构审计的项目申报单位上一年度财务报表(须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及审计报告;项目申报单位企业所得税税收缴款书或免税证明复印件;企业开户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及A级(含)以上资信等级证书(未申请过银行贷款的企业不需提供);项目单位现有繁育基地、养殖设施情况及仪器设备清单(须注明具体规格、数量、单价等);现有基地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项目申报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建设地点规划设计平面图,单项工程设计平面图等;项目申报企业与技术依托单位签订的合作协议书复印件。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6】

第三十三条 截留、挤占或者挪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资金的,由市或者区、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或者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其限期归还被截留、挤占或者挪用的资金,并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未按照规定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擅自改变建设标准或者未按照规定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购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所需材料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五条 擅自改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用途的,由市或者区、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恢复原项目用途;不能恢复的,收回原项目建设投资。

第三十六条 非法占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设施的,由管护责任单位的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退还,并处以建设设施造价1%以上3%以下的罚款;毁坏项目建设设施的,由管护责任单位的主管部门责令其赔偿损失,并处以建设设施造价2%以上5%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依据治安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护责任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7】

(一)中低产田改造、宜农荒地开垦、生态工程建设、草场改良等土地治理项目;

(二)种植业(不含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三)农业高新科技示范项目。

第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控制在万亩以上,丘陵地区不少于1000亩。

第九条 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条件;

(二)投入少增产潜力大,效益好;

(三)有资金配套能力和还款保证。

第十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储备工作。

第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经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对上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资金配套与偿还能力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论证。

第十三条 对经评估论证符合要求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后,下达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四条 对申报单位在上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审批本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

(一)项目实施计划未按照规定完成的;

(二)项目建设出现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损失的;

(三)配套资金不落实的;

(四)截留、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的;

(五)虚报项目效益或者任务的。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8】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做好基层农村档案工作更是刻不容缓。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措施,有业务指导工作班子。近几年来,县、镇、村坚持每年对农村医保、社保、农村低保、计生、户籍及新农村建设等档案进行上门指导。以双路村为例,20xx年双路村办理农民自愿转让土地协议书及经营权证16户,填补资料64份,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91人,参合比例达到97.72%,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合人数1746人,参合比例达95%。办理全村房屋确权登记1084户,提供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填报工作及211名低保、五保、优抚、残疾人农合免费服务工作,为已满60岁退休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共计48人次。但资料归档和档案管理工作滞后,很多之前收集过的资料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而遗失。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相对于档案工作的其他领域而言,仍然显得较为薄弱,尤其是村级建档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要搞好这一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如何做好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人员、经费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基层农村档案工作才能巩固成果,稳步发展。

二、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层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总的来讲,就是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和业务规范,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忽视对档案工作的管理。部分村没有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专员,有的即使有分管专员,也是挂名。心里不想档案工作,眼里没有档案工作,嘴里不讲档案工作,更谈不上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写入发展规划,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没有可靠的管护设备设施,不能发挥对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护。

2、硬件不齐,管理欠规范。当前,尽管加大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档案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开始收集、保管一些重要资料。然而,由于多种因素,档案工作还是相当滞后,无论硬性设施还是软性条件都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不集中,文件材料往往是谁办理谁留存。二是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欠规范。三是档案保管条件差,保管保护基础设施不齐全。四是人员变动不交接,造成责任不明,档案处于一种“断片”的状态。

3、档案形成难,留存少,利用率低。当前,部分村干部一是把工作“化简”,会议上作“口头报告”,矛盾调处搞“口说为凭”,书面材料和记录不齐全或是没有,影像资料更是少至又少;二是形成的文字材料不归档或是归档不及时,如一些上报材料、村务公开材料、工程建设材料等,工作一完,档案不管,使得村里各类档案存留相对较少,而且缺乏规范;三是虽然保存有部分档案资料,但是能够有效利用或是长效践行的不多,档案利用率偏低。

4、村级档案人员多为身兼多职,业务素质不高又斢动频繁。一方面,村一级的档案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很少进行岗位培训和系统的业务学习,缺乏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如村委会一般是副书记或是会计担任。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只能完成本职工作,完全无暇顾及档案工作,履行的只是一个资料保管员的职责。另一方面,档案专员斢动频繁,交接程序不规范,使得新手想整理档案也无从下手,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造成档案工作“断片”、滞后的重要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村级建档用档意识不强。当前,对于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广大农民认识不够,就连一部分基层干部也没有高度重视。村干部和有关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知识,不能做到有序科学地收集、管护和利用。

二是没有专项档案管理资金。现阶段,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村级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其财力主要用于发展、致富,真正用于档案工作的不多。这是造成一些行政村没有档案管理必要的设备设施,没有培训档案工作人员的重要原因。

三是制度不落实,监管难到位。一方面,村级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村级干部大多年长,不熟悉电脑,靠的仅仅是手写口传,造成即使有很完善的制度也不能督促落实的局面。

三、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请保为切实解决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用好档案服务“三农”,我认为,要努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工作机构:明确村书记或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并落实专人专职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制定工作措施: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之中,并将年度考核与工资绩效挂钩,使档案工作与基层的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开展村级档案工作,保证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管护以及办公、培训、购置相应设施设备等所需资金。

第二,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宣传是农村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开会、发放宣传资料、宣讲典型事例等形式开展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离任老村干部、退休老职工、老退伍军人、老党员、老模范或致富能手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档案工作义务宣传员。多管齐下,多种形式,有目的地宣传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的意义和档案有关知识,达到增强档案意识的目的。

第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管。要健全制度,做到基层农村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人员变动后的交接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第四,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基层农业农村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部分档案利于国家,惠及子孙。行政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基层档案工作,相应增加档案工作的投入,逐步配置、改善档案设备设施,使档案处于安全、良好的环境之中。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9】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特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按照市委要求,为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根据市政协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政协常委会组成由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市政协经科委、提案委及各乡(镇)州、市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组,于X年X月X日至X月X日深入各乡镇,就全市农村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

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在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特色经果、无公害蔬菜、中藏药、牦牛、X中蜂、小家畜禽等种养殖业方面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好发展。

(一)农村产业布局特色凸显。

我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安排部署,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按照“传统产业上档次、特色产业上规模、产业化经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全市自然地理特点,将农村产业布局规划为“两带两区”。

一是西南部中藏药和粮食产业带。即X个乡,地处杜柯河和脚木足河下游流域,峡谷纵横、耕地多集中在河滩和高半山,重点发展白湾海椒、党坝莴笋、中藏药和青稞等粮食、经济作物。

二是东中部蔬菜产业带。即XX镇,地处X河流域和国道X沿线,交通便利,气候适合反季露地蔬菜,且大部分群众蔬菜种植已有较好基础,重点发展反季大白菜、莴笋、莲白等蔬菜经济。

三是东北部和西北部高原畜牧业产业区。即地处脚木足河上游流域的草登、康山、日部X个乡的西北部片区和地处茶堡河流域的X乡的东北部片区。这两个片区海拔高,远离交通干线,气候相对较差,重点发展牦牛、藏香猪等畜牧业和中藏药、油菜等特色种植业。

目前,全市在实施特色农业布局规划时切实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振兴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规划建设的“两带两区”雏形基本形成。如X等村

X余户、共X余亩,以种植大白菜和莴笋等绿色蔬菜为主,建成秋冬反季节露地蔬菜基地,主要销往蒙阳、白家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X村以“公司+基地+农户”发展大棚蔬菜X.X亩,以土地流转模式,种植反季露地蔬菜X亩;党坝乡在格尔威村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了花椒基地X亩;木尔宗乡投入X余万元,发展羌活、赤芍、秦艽、铁棒锤等中药材种植面积X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形式,建成中药材(羌活)示范基地X个;X乡利用浙江援建资金X万元,在巩固提升白莎村X亩青红脆李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上,利用河坝海拔较低区域扩展建立差异化特色水果基地X亩;龙尔甲乡在干木鸟村投资X万元,建设青稞基地X亩,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形式投入X万元在干木鸟村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现存栏达到X余头;日部乡在巴朗村、中热村投资X万元,实施豆薯基地项目X亩;按照环保要求,采取集中育肥和种养循环的方式,支持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在松岗镇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以该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牦牛(肉牛)养殖产业成效明显;X中蜂已初具规模,全市蜂群共计X群,其中中蜂养殖合作社X家,大户(X群以上)X户,集体经济养殖X中蜂X个村。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经营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

目前,我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年销售收入X万元,净利润X万元,合作社固定资产总值达X万元。现有从业人员X余人,入社农户X户,带动非成员户数X户,覆盖全市X乡X镇X个村。通过招商引资、对口帮扶等措施大力发展反季露地蔬菜、特色小水果、大棚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全市共流转土地X亩,在经营流转土地过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X余人,收入达X余万元。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有三家:一是X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牦牛肉、牦牛肉干,年收购牦牛X头,年销售收入X万元,培育形成X个订单基地,带动X户农户增收。二是马尔康蓝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是一家集果蔬生产、销售、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流转土地X亩,每亩X元,季节性用工每天X至X人,每天每人X元,林下种植青椒、川红花等。三是X州雪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实现工业总产值X万元,销售额X万元,税收X万元,企业利润X万元,收购牦牛X头,加工牦牛肉X吨,生产牦牛肉干X吨。公司全面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路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经营,从而带动区域内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对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拉动作用。

(四)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认证工作开始起步并加快推进。

全市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扶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及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X州与X市的农商对接活动。

今年有一个企业、四个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的产品申报了“净土X”品牌,首批被批准的“净土X”品牌为雪源公司的牛肉干系列和羊肚菌系列产品。制定马尔康地区品牌发展规划并按进度组织实施,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目前我市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X个,绿色食品X个,有机农产品X个,地理标志X个。通过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特色农业取得较好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

我市绝大部分地区道路交通不畅、灌溉设施缺乏、各类生产管理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仍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进展,但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沟内七个乡镇传统农业转型仍然比较难,农业有产出,但效益低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总体偏低,大部分农户和大户种植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全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发展到X个,但合作社成员平均才X.X户,远低于全国X户的水平。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认证工作虽然已起步并加快推进,但认证率低,农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我市及周边还缺少专门的农产品集贸批发交易市场,现有农产品交易只有依赖城区的X个综合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处于原始落后的自发状态。今年全市虽陆续在各乡镇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但由于网络基础、基站设施、人员培训等工作不能短期完成,此“短平快”体系还根本未发挥作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信息服务滞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瓶颈,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三)特色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仍然集中在产前和产中,而产后的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比较薄弱,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

同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缺乏科技人才,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少、服务手段简单等原因,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信息服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

(四)大部分乡镇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传统种养殖观念难以改变。

同时还有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导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发展养殖业困难重重。全市各乡镇在发展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小水果、X中蜂、藏香猪、牦牛等特色农业方面虽取得较好效果,但都普遍存在广大农牧民接受能力差、积极性不高,致使全市特色农业规模化种养基地少、特色产品规模小、集约化程度底,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等先进技术推进慢,种植不够科学,管理不够规范,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实行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根据我市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带、两区”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和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为中心,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要规划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特色农家乐、自驾游营地、家庭农场等为载体,嘉绒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等为元素,积极探索发展农牧业观光、体验的特色旅游产业。

二是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积极抓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X市崇州市对口援建我市和省、州有关单位帮扶我市的大好时机,加强与援建、帮扶地区、单位的科级部门、企业、实体或经济成功人士、组织等密切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理念和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律咨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动植物疫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市场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服务。

三是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在加快改造提升市域交通主干道基础上,逐步做好成片产业区内的灌溉设施、农牧业交通路网、电力设施、土地草场围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流通信息等服务;用好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品牌建设、特色宣传、网络信息、电商服务等的发展,引导和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依靠龙头带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干果、特色水果、杂粮加工、畜禽屠宰、肉类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产业跨区域经营,延伸储藏、运销、服务链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管理、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切实把国家扶持合作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鼓励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牧民收入。

五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牧牧民科技文化素质。

全市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电子商务等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针对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的现象,要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与各村寺庙的高僧大德共同宣传科学放生、合理放生,引导信教群众走出因“戒杀生”而不发展养殖业的误区,并采取“牲畜代养”、“投资寄养”、“土地流转”、“投资入股”、“承包转让”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六是建立完善市场体系,打通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

要把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拉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统筹管理好市内现有的两个综合市场,特别要管好用活公益性“自产自销”市场;在交通便利、产业生产和加工集中的区域规划筹建一个公益性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继续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培育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效把农业和农民引入市场流通领域,给特色农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10】

(6)项目申报单位为企业的,应具有较高资信等级和较强自筹资金配套能力,资产结构和经营状况良好,上年度净资产不低于所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规模,资产负债率低于65%。近两年内未发生假劣种子和质量事故案件。

土建工程:主要建设种薯储藏库(窖)、温网室(棚)及配套设施等;田间工程:主要建设种薯繁育田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灌溉排水渠系、田间道路及辅助设施等;仪器设备:主要购置质量检验、病毒检测等仪器、移动式灌溉设备、农机具、货运运输车(限购1辆)等。其中用于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的投资总额应控制在财政资金总额的10%以内。

具体建设内容参见20该专项任务与投资计划表和仪器设备指导清单。各类费用比例上限见附表1。

项目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选择项目建设内容。每个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应控制在300万元以内,地方财政配套比例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发〔2010〕46号)执行所在省的配套比例政策;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降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比例的通知》(国农办〔2010〕143号)执行。

(1)项目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证明复印件。

(2)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3)品种审定证书、品种使用权许可协议等复印件。企业有专门育种机构的,要求提供育种设施设备、育种人员、研发经费和近年来主要成果等基本情况材料。

(4)经中介机构审计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盖章的项目申报单位上一年度财务报表(须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及审计报告。

(5)项目申报单位开户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和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

(6)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

(7)项目申报单位现有种薯生产基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

(8)项目申报单位现有实验室、加工、储备设施情况及仪器设备清单(需注明具体规格、数量、单价等)。

(9)项目建设地点的规划设计平面图,单项工程设计平面图等。

(10)省级种子管理部门出具的近两年未出现假劣种子事故等方面的证明材料;如为省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还须提供认定文件复印件。

(11)续建项目须提供上一期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并附上一期项目建设田间工程完成情况平面图。

(1)拟繁育的品种须符合种草养畜和生态建设需要,市场前景良好。

(2)拟繁育的品种须已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3)须在拟繁育品种的制种优势区内进行基地建设。

(4)每个项目原则上只可繁育一个品种,并需在项目名称上体现。

(5)根据扶持发展苜蓿产业的需要,对申报苜蓿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

(1)须为专门从事牧草种子繁育营销的企业,并具有较强的草种育繁推技术力量;12月31日之前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含)以上;省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

(2)已验收的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且连续三年赢利,需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能力的续建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

(3)须拥有拟繁育推广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或生产经营权。

(4)有育种科研力量或技术依托单位。

(5)有相应的新品种开发潜力或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

(6)资产结构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资信等级和较强的自筹资金配套能力。上年度净资产不低于所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规模,资产负债率低于65%。

(7)永久性建筑物用地须为自有土地,良种扩繁基地可为租赁或承包土地,租赁或承包合同剩余期限不少于10年。

(8)申报项目企业必须依托有一定技术及推广力量的机构利用部分项目资金(控制在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8%以内)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品种改良等公益性服务。

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仪器设备的购置,具体包括:草种扩繁及加工必备的仓库、晒场、温室、网室、质检工作室、加工厂房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排灌渠系、田间道路、机井等田间工程建设;输变电线路、电增容设备、围墙等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灌溉、质检、加工、制冷等方面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应农机具的购置等。其中用于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的投资总额应控制在财政资金总额的10%以内。

具体建设内容参见年度该专项任务与投资计划表和仪器设备指导清单。各类费用比例上限见附表1。

每个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应控制在300万元以内。地方财政配套比例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发〔2010〕46号)执行所在省的配套比例政策;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降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比例的通知》(国农办〔2010〕143号)执行。

(1)项目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如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还须提供认定文件复印件。

(2)经中介机构审计的项目申报单位上一年度财务报表(须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及审计报告;项目申报单位企业所得税税收缴款书或免税证明复印件;项目申报单位开户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和资信等级证书,以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

(3)省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草种经营许可证和草种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鉴定证书或有效授权协议复印件。

(4)项目申报单位现有基地、加工储备设施情况及仪器设备清单(须注明具体规格、数量、单价等);现有试验用地及草种生产基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技术依托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双方签订的正式协议书复印件或企业自身研发力量情况说明。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篇11】

第二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后,区、县(市)农业开发综合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组织项目初步验收。

第二十八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验收,应当在区、县(市)初步验收的基础上进行。在验收中,应当听取项目建设的汇报,实地考察项目建设情况,检查项目建设的相关档案资料。验收完成后,应当撰写验收报告,签发竣工验收证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应当接受国家和省组织的抽查验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验收合格的,应当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

第三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维护所需费用,由管护责任单位自筹解决,确有困难的,由地方政府统筹解决。

第三十一条 已经建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得改变用途。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报原审批部门批准,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后,依法收回财政资金,存入财政专户。

第三十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

  • 专业调研情况报告(8篇)

    根据您所查询的“专业调研情况报告”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供您参考,感谢您的浏览。绝大多数成功的人都离不开辛苦付出的实践,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经常会需要我们去写报告,报告要按专用的格式编写,不能纯口语化。...

  • 创业调研情况报告汇总10篇

    一般而言,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为了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都需要去书写报告,撰写报告有助于理清思路,报告怎么写才好呢?如果您需要“创业调研情况报告”相关的推荐请参考下面的建议,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收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行业调研情况报告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近年来,各行各业对于行业调研情况的关注呈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有些公司企业甚至专门设立了行业研究部门,致力于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

  • 企业调研情况报告(精选)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企业调研情况报告。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企业调研情况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企业纷纷意识到了如何快速改进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及实现战略...

  • 农业调研情况报告精选

    报告的正确格式怎么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是需要汇报工作内容的,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精选的“农业调研情况报告”或许能够增加您对该话题的认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 工业调研情况报告精选

    报告不应该胡乱添加读者无需阅读的冗余内容,在平凡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用到报告,撰写报告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以下是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收集的“工业调研情况报告”供您参考,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 产业调研情况报告(热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产业调研情况报告,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近年来,经济发展日趋快速,各个产业也在迅速崛起和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市场监管也日益严格。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

  • 乡村调研情况报告6篇

    感谢您的阅读栏目小编推荐您接下来看一下“乡村调研情况报告”。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当我们落实一项工作时。我们需要写一份报告,报告可以协助领导执行监督任务,避免工作发生延误。希望您分享本页内容与您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