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在阅读完一本书籍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有心得与感悟,此话不假,每次阅读作品,都会新的体验和进步。我们需要将这些感觉记录下来,这是我们对作品更加理解的一种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可以为您带来新的视野,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灵活运用这些信息!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篇1)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成果汇报

(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目:班级:姓名:

指导教师

《共产党宣言》摘要:

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3、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4、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5、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6、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

7、从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句话,不再能变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的时候起,就是说,从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时候起,你们说,个性就被消灭了。

8、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9、共产党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矛盾论》摘要:

1、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2、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就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就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3、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4、不同的矛盾,只有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5、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6、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7、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的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8、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实践论》摘要:

1、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2、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3、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4、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5、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必须再回到实践去。

6、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

以前总感觉名人著作晦涩难懂,读不下去。这次老师要求读《实践论》,开始心里确实有些小抵触,但作业终究要完成,还是耐着性子从网上下载下了这篇文章,读了一半,看的眼疼,自己又去复印店将本文打印出来,才终于读完。

在我读完《实践论》后,发现相对于其他论文的语言,本文的语言还是比较直白、生动的,当然准确度也是有的。比如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简洁,直白的语言把所要说的问题一语道破,这也是其高明之处了。

在我们过去的高考课本里,我们学的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现在我们回想一下高考的知识还能记得多少,如果现在让我们去再高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来的分数呢?所以实践是很重要的。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我们应当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只有实际生活于问题的环境中,才能真正解决掉这个问题,现在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有在我们生病时,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问题。当然,对于生活在“上层”的人们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所以“上层”的人们是无法了解我们这些“中下层”人们的痛苦的,即使现在出台了各种政策,但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存在,并没有真正解决。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我们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的差而不说,总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时候,通常我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条件下去进行某种实践。在本文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经验,选择我们才能抓住机会,实现价值,创造成功。

《矛盾论》读后感

用了几天的时间,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开始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对我们看待事物问题,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认识毛泽东,我们都知道,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因此,我们的老师家长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让我们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毛泽东同志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人都失败了,而他却成功的解放了中国,建立新中国,给中国以及无数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希望。我认为,这都与他的先进的思想脱不了干系。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是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明确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过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做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本文,我的思想也有了一些改变,我感到要改变一些东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团结周围的人,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改变。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每个问题的由来,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效的解决掉它。我们大学生现在逃课已经司空见惯,而且很多人是经常性的逃课,我也问过一些逃课的同学,其主要原因是迷茫,大学生的迷茫。逃课的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对其将来的发展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感觉该课程学与不学已经不重要,在我看来,逃课问题的解决

主要还在于改变同学们的看法。课程老师要给同学们讲清该课程对其将来发展的帮助,而不是只强调点名,挂科。

人生之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贯穿于我们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我们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等一切关系中,无处无时不存在着矛盾。

作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我们,正处于热情与激情似火的时期。这也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对待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物质与精神等这些方面上的矛盾时,更要学会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对待和处理。

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理想是根植于现实之中的,但同时,我们的理想又指引和推动着我们现实生活的前进。我们大学生应在人生中创造出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然而学习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马平川的,在这期间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阻碍我们前进。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又一个学习矛盾,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我们自身的要求,才能达到给我们自己设立的目标。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大学生既要看到问题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统一的一面,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篇2)

读《实践论》与《矛盾论》有感

在高中政治课上,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和矛盾。经过多次机械的背诵,我不知不觉地对它们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会有意地将它们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但今天,我读了这两篇文章,有了更详细的理论陈述和实证论证,对这两种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实践论》主要表明了这样一些观点。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一切其他活动。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其具体又对认识的发展过程做了分析。认知过程从感性阶段开始,依赖于感觉和印象。在实践中,这个东西被反复多次,然后这个概念就产生了。通过判断和推理,达到理性阶段。在无产阶级斗争和中国人民加深对帝国主义认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实践。

同时,本文还强调,在得到认可后,应该回归实践。若实现预想目标,认识过程才算完成。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过程。

我认为我们的正常学习也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首先,我们被动地输入知识,用记忆来保留印象。然后理论或公式可以多次使用,放入案例情景中,反复强化,从而得心应手,对理论的推导和存在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再具生活意识,也会不经意将一些数学啊经济原理运用进去,帮助我们生活地更好。

当然,通过对实践的学习和研究,也可以发现原有理论的不完善之处,从而更好地将这些改进运用到实践中去。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不得不说实践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

《矛盾论》的观点读来熟悉又有新感觉。因为矛盾论一直是指导我实践的方法论之一啊。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大问题和小问题。只有正视问题,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才能发展。

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比如我在面对他人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分享时,我明白不应该胡乱应用,而应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需求来有选择的吸收,并且自己努力磨合总结,才可以得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上两个问题的结合使我思考问题变得冷静不焦躁,更关注问题的起因与如何解决,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厌烦。

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原理也让人受用。我想到自己如果每天安排了很多任务,可是因为精力有限,没有侧重,很难比较好地完成任何一项,这时如果试着着重去做某几项任务并努力做好,这样的效果则是比较突出的。

微言大义,让人信服。这些简单而深刻的理论无形地指导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效的。我也更加明确了学习政治经济学的两大方法。

只有参与社会实践、工人阶级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和分析各种矛盾、推理和思考,找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把这些知识学好。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篇3)

造价08-2

张蓓***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事物在矛盾中相互作用从对立走向统一,同时又用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

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以及其它著作和文章中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是这一哲学在各种著作中的成功运用。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

通过对认识发展过程的阐述,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人类认识是如何从实践中产生的,如何为实践服务的。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获得事物的表象、片面性和外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在联系都有了深刻的把握,感性认识也有了飞跃,成为理性认识。

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战争的领导者,都是这样。

然而,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自己,而是实践和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又一个更为重要的过程,这是从理性认识到指导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获得性认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延续。在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中,理论是否符合客观真理是无法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当认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证明时,一个客观过程在一定发展阶段的认识运动就完成了,而对这个过程的认识还没有完成。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实践活动也会随之变化和发展。因此,知识也应该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

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矛盾和斗争,人类认知运动的发展也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的过程是无限的,人类认知的过程也应该是无限的。

因此,我认为,在对某一发展阶段的客观过程的单一认识中,真理是通过实践发现的,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通过实践确认的。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就是事务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文选》的矛盾论深刻的向我们阐释了形而上学论和唯物论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特殊统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辩证法与行而上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世界是一种不断运动、相互作用、最种运动的平衡。人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势。运动是可以无限的,事物也就可以无限的划分,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特性,这也是为什么对这一事物如此定义的标准,所以矛盾有其特殊性,同时每个特殊的运动之间又相互作用,这样直接导致矛盾普遍性,矛盾直接存在特殊的运动中也普遍支配这所有运动。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有能够相互转换到相反的方面去.运动的不间断决定了矛盾的不间断,不论矛盾的双方是在共居的时候还是在相互转换的时候都在相互作用,矛盾只有缓和和激化,它只有一个动态的平衡。辩证法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区别重大矛盾和次要矛盾,调和体育个方面的矛盾。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提高,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综上所述在今后的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尝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

要以坚定的信念督促自己,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超越自己,实现人生的最大代价。

阅读完《实践论》、《矛盾论》后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更为清晰,对辩证唯物观点的理解更为透彻。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认真研究“两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华的贡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篇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实践论文

姓名:xx

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xx

学号:xxxxx

2010.10.9

【摘要】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是,不能照搬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原教旨主义,而是要分析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要活用从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其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同时《实践论》认识产生于实践,而又要通过实践来证明其正确性。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实践发现真理,通过实践证明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客观世界,无限循环

在我的学习中,一方面努力理解文章中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解释和回答我在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很有启发性和收获性。

【关键字】

矛盾论实践论客观真理性辩证法

通过本学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和认识,我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我对当时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有着深刻的历解。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这里展示了他伟人的不同侧面,在深水中救人。我怀着对毛主席的伟大崇敬,在国庆61周年的这个国庆假期里,我满怀激情的研读了《矛盾论》和《实践论》。

并由此引发了我的深层次的思考,是我受益匪浅。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就存在于《毛泽东选集》之中。《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事物在矛盾中相互作用从对立走向统一,同时又用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以及其它著作和文章中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是这一哲学在各种著作中的成功运用。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

通过对认识发展过程的阐述,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人类认识是如何从实践中产生的,如何为实践服务的。因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获得事物的表象、片面性和外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在联系都有了深刻的把握,感性认识也有了飞跃,成为理性认识。

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战争的领导者,都是这样。

然而,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自己,而是实践和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又一个更为重要的过程,这是从理性认识到指导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获得性认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延续。在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中,理论是否符合客观真理是无法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当认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证明时,一个客观过程在一定发展阶段的认识运动就完成了,而对这个过程的认识还没有完成。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实践活动也会随之变化和发展。因此,知识也应该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

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矛盾和斗争,人类认知运动的发展也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的过程是无限的,人类认知的过程也应该是无限的。

因此,我认为,在对某一发展阶段的客观过程的单一认识中,真理是通过实践发现的,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通过实践确认的。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就是事务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文选》的矛盾论深刻的向我们阐释了形而上学论和唯物论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特殊统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辩证法与行而上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世界是一种不断运动、相互作用、最种运动的平衡。人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势。运动是可以无限的,事物也就可以无限的划分,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特性,这也是为什么对这一事物如此定义的标准,所以矛盾有其特殊性,同时每个特殊的运动之间又相互作用,这样直接导致矛盾普遍性,矛盾直接存在特殊的运动中也普遍支配这所有运动。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有能够相互转换到相反的方面去.运动的不间断决定了矛盾的不间断,不论矛盾的双方是在共居的时候还是在相互转换的时候都在相互作用,矛盾只有缓和和激化,它只有一个动态的平衡。辩证法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区别重大矛盾和次要矛盾,调和体育个方面的矛盾。

阅读完《实践论》、《矛盾论》后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更为清晰,对辩证唯物观点的理解更为透彻。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认真研究“两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华的贡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毛泽东文选》 毛泽东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高等教育出版社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篇5)

然而,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自己,而是实践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承认**和实践,并回归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又一个更为重要的过程,这是从理性认识到指导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获得性认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延续。在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中,理论是否符合客观真理是无法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实践活动也会随之变化和发展。因此,知识也应该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

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矛盾和斗争,人类认知运动的发展也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的过程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过程也是无限的。

于是,我认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规律是事务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文选》的矛盾论深刻的向我们阐释了形而上学论和唯物论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特殊统一与斗争以及矛盾中的对抗地位。

辩证法与行而上学论最大的区别在于认为世界是一个在不断运动着各种运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最后再运动中达到某种平衡。人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势。运动是可以无限的,事物也就可以无限的划分,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特性,这也是为什么对这一事物如此定义的标准,所以矛盾有其特殊性,同时每个特殊的运动之间又相互作用,这样直接导致矛盾普遍性,矛盾直接存在特殊的运动中也普遍支配这所有运动。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有能够相互转换到相反的方面去.运动的不间断决定了矛盾的不间断,不论矛盾的双方是在共居的时候还是在相互转换的时候都在相互作用,矛盾只有缓和与激化,它只有一个动态的平衡。辩证法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区别重大矛盾和次要矛盾,调和体育个方面的矛盾。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提高,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综上所述在今后的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尝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

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激励自己,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超越自己,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读完《实践论》、《矛盾论》后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更为清晰,对辩证唯物观点的理解更为透彻。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认真研究“两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华的贡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篇6)

读实践论和矛盾论有感

前一段时间公司组织开展了“青年文化巡航”倡导读书活动,推荐了几本好书。其中包括《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是我党的重要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多年心血的结晶,从这本书可以窥探到我党及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在各个时期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抉择,还有就是新中国成长道路中毛泽东同志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其中两点重要的经验和理论结晶就是毛泽东阐述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从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泽东同志系统的完成这两个理论的阐述以来,这两个理论就一直指导着中国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后来的新中国建设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在新中国建设的大潮中,这两种理论对各个行业的生产,以及石油行业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矛盾论出发,本着实践论的基本原则,我国的石油人艰难化解了诸多的矛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富民强奠定了坚实的石油物资基础。

作为新时期下的青年,特别是石油战线上的青年员工,在参加工作不长的两年以来,有过很多的困惑,特别是对很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很想不通,不知道怎样理解和排除心中的块垒。恰巧公司组织这次读书活动,我拿到了《毛泽东选集》的第一卷。作为一个党员,我也羞愧于自己对这一类著作所阅读的匮乏,利用这个机会弥补一下也正是我所希望的。

通过对选集的阅读,特别是结合现实工作的很多认识和体会,结合这本书中的理论讲解,使我之前的很多困惑开朗了很多,特别是《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选文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在中海油钻井事业部cpoe33平台工作了两年多。这期间我在思想上遇到了很多的矛盾,现在想来“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中,矛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这个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充满着各种矛盾并不足以为奇,如何理解和化解矛盾,为自己所用,使之有利于公司和自身的发展才是问题的所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矛盾?

1、 自我成长与公司发展的矛盾:公司的迅猛成长必然给我们每一个人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然而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的钻井市场一度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我们面临着开工不足的问题,我们当然希望钻更多的井,使我们青年员工的本领得以迅速的提高,积累丰富的经验。自我成长的希望与公司发展的现状存在矛盾。

要如何解决矛盾呢?我想我要格外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和工程,在有限的工程量里积累更多的经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可以举一反三,可以假设,可以通过与前辈、同事的讨论,可以查阅相关的工程史料积累宝贵的经验。例如在钻井钻进的过程中,遇到井漏这种复杂情况,我除了要学习本次情况下的解决方法,还要学习到底有多少种井漏的形式,处理的方法都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等等很多的知识。

只有当我们有危机感,知道这种矛盾的存在,才能尽量避免矛盾的对抗。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我即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自我的成长同时也是对公司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个过程就使矛盾得以统一。

2。所学知识与现实的矛盾: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们发现,最初所学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日常应用。我曾经想知道我学到的知识是否有用。我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不是太先进就是太落后。

通过矛盾论的学习,我认识到学习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每一天都会有新的东西要去学习,将要认知的东西与已经掌握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总是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是不对的。任何事物的正确与否必须以实践为依据,根据现实情况运用得当的知识才是正确的方法,所学知识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的,非要执着于是否有用是没有意义的,你所积累的知识总会在某一天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3、 自由时间与工作制度的矛盾:我们海洋钻井平台的工作制度是工作28天休息28天,工作期间采取12小时工作制。这让很多人感到没有空闲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矛盾。

可这个矛盾的主要矛盾在于什么地方呢?我想是时间安排的问题!当然,28天的工作主要是工作,全日制投入工作,负责工作也会让时间走得更快。

当然工作的12小时之外,除了要好好休息,还要兼顾自己的家人,给家人一个**、了解家中的一些事和给家人一些精神上的支撑当然也是必要的。休息的28天,你大可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扩展自己的学习,增进亲朋之间的感情。如果非要在工作的28天兼顾很多的事情,分不清轻重缓急当然是让自己很纠结,即搞不好生产,也不会把自己所关心的其他事搞好。

4、 队伍年轻化与要求严格化的矛盾: 随着这几年公司对青年员工特别是对我们大学生员工的引进,使公司的员工队伍日趋年轻化。这意味着整个团队的经验都在下降。

而这几年,不管是工程质量的要求还是安全环境的要求都是日趋严格,当然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与现实体现。这个队的年轻人必须付出代价吗?我们的青春是否会影响到更高的工程质量和更好的安全环保指标的实现?

这其实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特别针对党内的教条主义而撰写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往往导致了很多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错误,我们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出发,队伍年轻化与要求严格化之间矛盾的统一,需要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培训和指导,采取“新老结合,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和批评”的措施,使矛盾得以化解。我cpoe33平台,在公司的要求和指导下,形成了很好的师徒合同关系,既是师徒互助,各个师徒对子之间还形成了竞争,促进了队伍的整体发展。

青年员工接触新鲜事物的速度很快,掌握钻井知识和操作技巧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各方各面都比想象中要迅速的多。同时新鲜员工队伍的很多新思想新见解也充实优化了队伍的各项管理,结果表明有很多新的思想和方法比那些经验的东西还要好用。

除了上述这些矛盾之外,我工作生活中的很多矛盾的问题,通过矛盾论的学习,我都有了更好的认识和见解,对我的帮助真是不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运用矛盾论和实践论的思想,我的工作一定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新时代的金秋,我正矗立于海上遥望未来,这些历久弥新的宝贵理论一定可以常新的指导我的工作,我还要推荐给我更多的同事来读。

******

2010年9月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篇7)

无意中发现这篇文章在我的博客中点击率最高,我暗自高兴。本着以人方便以己方便的原则与众共享。

《矛盾论》与《实践论》读后感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仅以政治家、军国主义者、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

我们学习了许多毛泽东的诗,其中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他读过许多哲学著作,西方和中国古代哲学家如老庄等人。

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矛盾论》是毛泽东《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 认识的辩证过程不仅是实践认识的过程,也是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认识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获得理论认识,必须回归实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但此时,人们不仅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到科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的制约。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认识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观是从联系、发展、全面的角度观察世界,从事物内部和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观系来研究事物的发展。

阅读这两篇论文,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毛泽东的渊博知识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他在文中引经据典,不论是马列主义的著作,还是古籍如《汉书》《资治通鉴》等都有引用。

而且论文中例证丰富,言语直白、生动,这些语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听懂的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毛泽东用活灵活现的语言向人们诠释了深奥的道理。

比如在《实践论》中他说,“《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

“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们不应该有点虚伪和傲慢。我们需要做的是相反的决定——诚实和谦逊。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再有,“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这两篇论文的语言不仅直白生动,还准确。对于论文而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毛泽东在整篇文章中使用了通俗的词语,但很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内涵。

例如,当作者讨论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和显著变化的状态时,就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

1、 统一、统一、和解、均势、相持、停滞、稳定、平衡、凝聚、吸引等都是事物在量变状态下的特征。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毛泽东一下子罗列了十数个词汇来说明矛盾的统一的状态,个个不同,但个个精当,个个准确,让读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统一状态,是相对地静止的状态。

无论是论文的内容和意义,还是毛泽东同志驾驭语言的能力,这两篇论文都值得我们学习,应该好好品味和理解。

矛盾论实践论读后感(篇8)

无意中发现我博客里这篇文章的点击率最高,内心窃喜。本着以人方便以己方便的原则与众共享。

《矛盾论》与《实践论》读后感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

我们曾学过毛泽东的许多诗词,在众多文学中,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他读了很多哲学著作,西方的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如老庄等人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矛盾论》是毛泽东《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

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但这时认识还没完,人们不但常常受到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在阅读这两篇论文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毛泽东渊博的知识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他在文中引经据典,不论是马列主义的著作,还是古籍如《汉书》《资治通鉴》等都有引用。

而且论文中例证丰富,言语直白、生动,这些语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听懂的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毛泽东用活灵活现的语言向人们诠释了深奥的道理。

比如在《实践论》中他说,“《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

“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再有,“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这两篇论文的语言不仅直白生动,还准确。对于论文而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毛泽东通篇用的都是常见的词汇,但却十分精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比如说,作者论述运动的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时有这样一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毛泽东一下子罗列了十数个词汇来说明矛盾的统一的状态,个个不同,但个个精当,个个准确,让读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统一状态,是相对地静止的状态。

不管是论文的内容和意义,还是毛泽东同志驾驭语言的能力,这两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 矛盾论读后感

    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我们在阅读作者的作品的时候,就能在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智慧。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您知道写好一份读后感有哪些诀窍吗?下面的内容主题为矛盾论读后感,是励志的句子为你整理的,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 矛盾论读后感7篇

    就“矛盾论读后感”这个话题而言,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这位作者写的作品引人入胜,让读者产生了愉悦的感觉。如果你想写一篇读后感,应该注重客观事实和具体情况,不要故意歪曲信息。也许你会从中获得乐趣,欢迎与大家分享!...

  • 矛盾论读后感12篇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作品这本书的描写风格质朴,为人带来很多感悟。 读完一本书后,写一下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哪些方面着手去写自己的读后感呢?编辑针对您所查询的“矛盾论读后感”为您整理了一些资料供您参考,如果您需要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篇文章中一定有您需要的信息!...

  • 矛盾论读后感13篇

    即使是一本再简单的书籍,不同的人在读完之后都可能会有不同的心得,我们阅读作者的作品,能从中获得大量知识和一些人生感悟。简单的介绍你所看的书或是课文是什么内容,看后写总体感受,您知道写好一份读后感有哪些诀窍吗?今天小编推荐一篇关于“矛盾论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理清思路并更好...

  • 矛盾论观后感汇编14篇

    我们应该如何撰写关于作品名称的观后感呢?当您在观赏电影时,内含的情绪一定打动了您的内心。让我们一起详细地写下观后感,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着手编写观后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将我们的情感逐渐提升至高潮,实现飞跃。我有信心这份对“矛盾论观后感”的感想能够满足您对作品的期待,也希望这些观点能激发...

  • 2023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系列八篇

    在阅读了文本之后,对其内的剧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文本时,应该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并记下来,以便在使用时更加便捷。接下来是励志的句子为您梳理的“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您的工作更加游刃有余!...

  •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汇总七篇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向往作者笔下的生活。 通过写读书笔记,探索自己的阅读疑问和解答。我们十分认可“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这篇文章强烈推荐您阅读一下,经过读取您的思考会更深入!...

  • 实践论的读后感集锦6篇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每次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读后感是我们阅读作品时真实情感的展现,可能你正对如何写作品读后感而感到棘手?或许"实践论的读后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