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琥珀课件(锦集9篇)

栏目: 琥珀课件

2023-10-03 21:43

小编精心打造的“琥珀课件”,相信能为您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希望您仔细阅读下文。教师在开启正式课堂之前,需要及时准备本学期的教学教案课件。无论何时起步准备教案都不晚。出类拔萃的教案,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琥珀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琥珀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湖泊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谨,条理清晰,极适于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掌握写作技巧。

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作者通过大胆、丰富、周密的推测,想象了一万年前的故事。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过《黄河象》,《黄河象》是一篇推理性说明文,科学家由黄河象骨骼化石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以及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说明200万年前大地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课文既有写实,又有推理,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到了作者丰富合理的想象。

《琥珀》这篇课文虽然结构与《黄河象》不尽相同,但同属推理性说明文。学生有了学习《黄河象》的基础,学习这篇课文应当难度不大。而到了小学最后一个阶段,利用已有的语文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已有的语文技巧的训练与巩固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 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1、师:我们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一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三、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一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

生汇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师:泪珠指什么?天气炎热,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树林(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汗珠里。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1、师:有人认为小苍蝇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没而惋惜,有人却说“它们被封在琥珀里,生命获得了永恒。”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交流。

2、师:学习了《琥珀》一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

琥珀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复述训练。

3、理解“推测”的含义,并按照课文内容尝试进行推测,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琥珀的样本,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查阅相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见过琥珀吗?谁带来了?(看一看有什么特点?)琥珀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补充化石的知识

。二、检查生字词

课文都预习了吗?我检查一下生字都认识了没有。

晌午 森林 渗出 松脂

粘稠

苍蝇 沾满 逼近

前俯后仰 包裹 淹没 剩下

重点认识:蝇 渗 裹 没

仔细看看这两行词语,发现什么了没有?(提示了故事梗概)

根据这些提示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读故事,练习复述

1、引出复述任务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如果请故事大王来讲一讲一定更好玩。咱们班有故事大王么?谁想当?今天就给你机会。

2、交代复述要求

要讲清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故事过程

仔细读书,看看哪些情节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勾下来,哪些是可以再想想补充的,比如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3、读书 、练习

4、交流

四、尝试推测

这个故事你信么?(科学家根据发现的琥珀推测的)推测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们到底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呢?要是把那些科学家请来多好,(请不到)那就请我们自己吧!我们这里有几十个小科学家呢!

1、读课文的13——16自然段,看看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引导归纳要点:

地点:海边

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已知: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的

2、再看苍蝇和蜘蛛的故事,看看哪些情节与这些要点能对上号?(这个情节就是根据这个要点推测的)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关系?

3、答记者问

预设问题:

1、为什么是夏天的晌午?

2、为什么在松树上?

3、为什么太阳是火辣辣的?

4、为什么“正好”不说正好行么?

5、为什么说前俯后仰地挣扎?

6、为什么是几千年?

7、为什么推测陆地沉下去?

在交流中重点品读:

“正好”“对蜘蛛动作的描写”体会其描写的合理性,准确性。

五、补充阅读

黄河象

琥珀课件 篇4

一、 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第十册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话传说,科学天地”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推敲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体会,也可以查找一些资。同学们会随着语言文字进行特殊的旅游。根据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学生十大创造性学习习惯为核心,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 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 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 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意图:回顾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课件展示)

(5)、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 这会与松脂球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6)、师: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7)、分角色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学生边说教师边随机出示课件)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a、我们知道了由松脂球形成化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b、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意图:在已有的文字教学的基础上,再次用动画展示琥珀完整的形成过程,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那这块琥珀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

3、简单了解琥珀的发现过程

(出示课件,指名反馈)

4、复述故事过程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全班复述,然后完成下面说一说的练习:(课件出示练习)

a、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推测出( )

b、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推测出( )

c、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 )

d、琥珀是海滩上发现的推测出( )

[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习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18自然段)

a、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最后一段

b、默读思考: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科学价值?

c、指名反馈后,出示课件

d、齐读最后一句。

[意图:精读课文这一板块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思、议、画等手段,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一定评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了解一些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如: 恐龙、大象等。

[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琥珀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老师谈话引入

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

教案《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琥珀》教案》,来自网!

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阳光强烈

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3.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板书:松脂继续滴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课文内容。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要点: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②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

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了。

(三)了解化石形成所需的条件,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4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2个条件。)

板书:松树林松脂球

三、谈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哇!

四、总结课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琥珀课件 篇6

《琥珀》说课稿

西渠完小 白国本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介绍琥珀的科普文章。文章大致从琥珀的形成过程、被发现过程、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内容。

2、会读写“琥珀、飒飒、拂拭、澎湃、黏稠、松脂”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引导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难点:

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三、设计理念:

1、、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议、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琥珀欣赏:(课件出示琥珀视频)

2、设悬,教师导入: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琥珀有一个初步了解,再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课文中的字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新课时首先扫清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并且强调学生易写错、难写的字,提醒学生在今后运用的时候不能写错。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一定的自学能力,读课文后我提出了两个小问题(2、课文写的琥珀是什么?课文中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从而了解学生读书的效果和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情况。

(三)、学习琥珀特点部分

通过学生的看,通过学生的读,通过学生的说,以及学生的概括从而充分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2)、课件出示模拟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点拨学生朗读描写事情凑巧的段落。学生默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2、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同桌之间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

3、小结复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精读课文这一板块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思、议、画等手段,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

(五)、谈体会、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力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五、课后反思

琥珀课件 篇7

(一)揭示课题,质疑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在大海边,一位渔民带着小朋友走在沙滩上,小朋友赤着脚,忽然小朋友踩着了一块硬东西,他把它挖了出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 ”渔民接过仔细地看了看,“这是琥珀,小朋友”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个蜘蛛,一个苍蝇,这是很少见的。”接着出示琥珀图片。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聪明的小朋友,也是最棒的小朋友。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下面我们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指名读课文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黑板上写词语

同学读词语

4、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考虑

课文写的琥珀是什么?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5、 小组内讨论交流。

(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局部。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同学仔细观察并用自身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琥珀样子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局部?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出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局部。

琥珀课件 篇8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徐国宣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国宣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 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检查预习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习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在预习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习的效果。预习及检查预习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 ,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

琥珀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看图激趣

1.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在大海边,一位渔民带着孩子走在沙滩上,孩子赤着脚,忽然孩子踩着了一块硬东西,他把它挖了出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渔民接过仔细地看了看,“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个蜘蛛,一个苍蝇,这是很少见的。”

2.出示琥珀图片。假如你是一位讲解员,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描述琥珀样子。

3.默读课文最后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了解了琥珀的样子和价值,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条件。

(一)看视频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看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二)这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奇异的琥珀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默读1——11自然段,抓主要内容说说。

(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2.这块琥珀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

a.描写天气的句子。(2.8段)

b.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9段)

用手演示松脂包住蜘蛛和苍蝇的过程。(蜘蛛和苍蝇会逃离)

这是一只怎样的苍蝇?一只怎样的蜘蛛?(指导朗读课文3——6自然段)

c.师总结: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d.写作特点:丰富合理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说明

e.结果怎么样?(10段)

苍蝇——乐极生悲蜘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所以作者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三)松脂球怎样变成化石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12、13、14自然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四)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填空)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沙下面,变成化石。

(五)小结

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是琥珀,于是就有了这节课开头老师讲的故事。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

四、我的视角,引发思考

1.冬冬:我认为这篇课文的题目改成“奇异的琥珀”更好。你觉得这块琥珀奇异在哪儿呢?

2.丁丁:快乐的小苍蝇被松脂淹没了,我为她惋惜;但我又想,她被封在这块琥珀里,获得了永恒。

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拓展练习,激发想象。

1.出示“柏抱槐”图片,学生欣赏。

2.拓展练习

我们以前学习过《黄河象》这篇课文,科学家根据黄河骨骼化石的样子,推测出它失足落水时的情景。《琥珀》这篇课文,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的过程。我们也当一次科学家,推测一下柏抱槐的原因,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 自信课件(锦集9篇)

    我们网站已经为您准备好了“自信课件”,请多多关注。作为老师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教案课件可能需要每天制作。教案的制作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

    自信课件 05-15
  • 琥珀读后感(范本十篇)

    在翻阅一部好作品后,我们都或多或少会有所反思,我深信这部书能带给每个读者诸多的阅读启示。此刻,我们可以撰写一篇读书笔记,阐述所读到的内容以及阅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而这篇读书笔记应该记载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同欣赏编辑为您精挑细选的“琥珀读后感”,本文仅供阅读参考,愿能对你有所助益!...

  • 乒乓球课件(集锦9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乒乓球课件,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通过“拍乒乓球”游戏比赛促使幼儿熟悉球性,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性;让幼儿体验拍乒乓球的乐趣,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人手一个乒乓球,5个直...

  • 琥珀状物作文3篇

    作文可以增强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更好地传递和传播正能量。一篇优秀的作文会吸引许多人前来阅读。栏目小编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把资料整合成了这篇“琥珀状物作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 圆锥的体积课件集锦9篇

    教案是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的教学材料,每位老师都应该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通过教案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出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能力。基于您的需求,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圆锥的体积课件”的文章,仅供参考,请欣赏!...

  • 课件9篇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所以在撰写教案时老师们要花费一些时间。精心编写的教案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不紊,高效进行。励志的句子精心挑选出了这篇优秀的“课件”,相信阅读本网页的内容一定会给您带来很大的收益!...

  • 课件(锦集15篇)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下面是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整理的“课件”相关的信息,如需更多建议请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

  • 课件(锦集14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地编写教案课件。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编写教案课件还需要具备哪些步骤呢?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篇与“课件”相关的文章,该文章非常出色,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