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为了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教师需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每个课件都需要被精心设计和完善。同时,制作好的教案课件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为了获取优秀的参考材料,您可以考虑查阅“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这篇文章。如果这篇文章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请记得收藏留作备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1】

设计说明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学时要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分饼这一故事情境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听教师讲完故事之后,学生能说出三个孩子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三个孩子分别分到每张饼的,,。接着教师提问设疑,导入新课。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新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若干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 彩笔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1.教师讲故事。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分饼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三毛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特别爱吃饼。一天,妈妈买回3张同样大小的饼,准备分给他们三兄弟吃,妈妈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给了大毛;二毛看见了,说:“太少了,我要吃两份。”妈妈点点头,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出其中的两份给了二毛;三毛连忙说:“我最小,我要比他们多吃一些,我要吃四份。”妈妈又点点头,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八份,取出其中的四份给了三毛。

大毛、二毛、三毛都满意地笑了,妈妈也笑了。

设计意图:借助故事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学习情境,自然导入新课,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验证。

(1)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兄弟之间到底谁分得的饼多吗?

生:同样多。

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想,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当一次小数学家,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想吧!

(2)验证猜想。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模拟一下妈妈给三兄弟分饼的情境。

①折一折:把每张圆形纸片都看作单位“1”,分别把它们平均折成2份、4份、8份。

②涂一涂:在折好的圆形纸片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剪一剪:把圆形纸片中的涂色部分剪下来。

④比一比:把剪下的涂色部分重叠,比一比。

师:通过比较,结果是怎样的?

生:同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猜想、自主验证、自主发现,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3.揭示课题。

师:三兄弟分得的饼同样多,那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并且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探究新知

1.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

师:三兄弟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呢?(相等)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三兄弟分得的饼和剩下的饼同样多,都是一张饼的一半。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分子、分母变了,大小没变)

师: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大小却相等,这其中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呢?

(课件出示:比较它们的分子和分母)

①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②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师:我们从左往右看,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我们从右往左看,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能把这两个发现合并成一句话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数为什么不能是0?同桌之间讨论。(因为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并且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数不能是0)

(3)教师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通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举具体事例、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感受抽象、推理的基本数学思想。

3、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质疑、猜想、验证、观察、归纳的学习过程,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综合采用了谈话法,情境创设法、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组织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得出结论。

【学法指导】:

为了有效的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秉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力求充分体现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举例验证法。引导学生静心倾听、认真操作、积极思考、大胆表达,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1、媒体准备:白板

2、资源准备:PPT

【资源运用】:

1、导入——课件出示问题-——唤醒旧知

2、探究新知——PPT课件——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3、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质疑引思。

1、在自然数的范围内,可以找到两个大小相等但各个数位上数字又都不相同的自然数吗?

2、在小数的范围内,可以找到两个大小相等但各个数位上数字又都不相同的小数吗?

3、在分数的范围内,可以找到两个大小相等但分子和分母又都不相同的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相等的分数?你怎么知道它们相等呢?如果让你证明他们确实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相等,你准备怎么证明?

【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究新知积聚动力。】

二、自主操作,验证猜想

1、初步验证

(1)提出问题

谁能说一个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相等的分数?你怎么知道它们相等呢?

如果让你证明他们确实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相等,你准备怎么证明?

(2)汇报方法

2、深入验证:

(1)在纸上写上一组你认为可能相等的分数;

(2)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证明。

(3)学生操作。

(4)汇报交流。

3、概括性质,深化理解

(1)在操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才不变?

(2)归纳概括,总结规律,揭示课题。

(3)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运用规律,完成例2。

(1)理解题意

(2)要把他们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应该怎么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3)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探究空间,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判断

(1)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这两个分数一定不相等。

(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分子乘以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2、五年级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学生参加象棋活动,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学生参加象棋活动,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学生参加手工活动,参加哪个小组的人数多?

3、把《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分子加上10,分母怎样变化,

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课前准备不足,我用的20xx版做的,结果上课电脑是xxxx年版本的,展台没有试,影响教学流程。

2、教学机智不足,没有关注学情,总想到20分钟的课,时间短,有些赶,知识落实不够扎实。

3、课堂提问语言不够准确精炼,课堂评价不够丰富、准确。例如开课语及结束语言有歧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的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通过设计科普展板的情境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找出与一个分数大小相等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及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发现,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这些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受数学来自生活的道理。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说教学过程: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认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根据这一思想,本节课我以学生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提倡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开始,我跟学生交流,你们参加科技活动时都设计过哪些科普展报呢?学生讨论交流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科教活动中同学们设计的科普展板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块展板文字与图片所占比例,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后可能提出:“每块展板的图片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等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从而有效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二)研究素材,猜想规律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出示问题:“每块展板图片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独立解决。通过思考后学生得出:“把每块展板看作单位“1”,图片部分分别占展板的1/2,2/4,4/8。教师追问学生这三个分数有什么大小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猜测大小后,教师让学生利用彩笔和纸条涂一涂,画一画分别表示出这三个分数,通过涂一涂,画一画,让学生展示交流,学生直观的发现这三个分数是相等1/2=2/4=4/8。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分数大小不变,但分子,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有的学生发现:“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就得到了2/4,分子分母同时乘以4就得到了4/8。而有的学生发现4/8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就得到了2/4,同时除以4就得到了1/2(板书)。教师再写出一组分数2/5=6/15=12/30,让学生举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三组相等的分数,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学生发现: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教师随即向学生揭示,像这样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0除外”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0,分数就没有意义。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进一步强调分数的基本性质。

数学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涂一涂,画一画真正体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逐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绿点,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巩固和应用

出示问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写出几个相等的分数”?学生可能写出2/3=8/12=10/15,也可能写出48/64=24/32=6/8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出自己写相等分数的依据和方法。学生交流后得出:“一个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通过让学生写出几个相等的分数,使学生能初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分数进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我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根据规律验证是不是所有的分数经过这样的变化,大小都不变呢?学生对画有12个小正方形的长方形卡片上进行涂一涂、画一画,找出这些小正方形的4/12,1/3,通过涂一涂、画一画学生得出:4/12=1/3,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举例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加强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为了使学生掌握新知,锻炼能力,发展思维,我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1、基础练习

自主练习1:先涂色,在比较大小。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直观认识。

自主练习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通过填合适的数,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综合练习

自主练习3:通过这道题,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3、新旧对比,沟通联系

让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并与本节课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利用商不变的性质也能解释分数基本性质的存在,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反思,深化规律。

我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

x2 = 2/4 = x4

= x2 = 1/2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本节课我采用重点式的板书设计,将教材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加以归纳概括,力求用简洁的文字表达清楚,层次明确,重点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诚心期待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4】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是课改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的教学内容,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2、知识间的联系:

同时《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是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根据这一新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着眼点,不能只是规律的结论和应用,而应有意识地突出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本课让学生经历:旧知唤醒(复习商不变性质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新知猜想(分数中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如果有,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实践探究(看图分类)得出结论(研究卡)深化认识(对结论的理解,尝试练习,理解其中的变与不变,能用字母来表示式子)练习提高(基本题、综合题、加深题)数学建模(用字母来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建立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联系)。让学生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在数学的层面上有一个较为完整、清晰与明确的掌握。

问题1:你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着举例说明。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等思维能力及(渗透变与不变)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解决策略: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实践练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的要点:什么是同时?方法是:乘或除以,要点:相同的数(0除外),最终:分数的大小不变。

解决策略:通过初步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结论能够摆脱表象的依赖,即对具体事物或图例,从而从而成熟地思考、理解。

五、教法学法:

教法: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活动:猜信封。通过猜信封中的数或算式,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媒体演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通过谁能说一道与23商一样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媒体出示: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2、提出猜想:

既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么紧密.除法有商不变性质,那分数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性质,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学生汇报后投影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下面是一组相等的正方形,请写出每个图形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并把相同的分数分在一起。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不仅明白它们相等,渗透它们是因为什么而相等的为后面的实验做好准备,避免学生出现盲目行动,同时也是为学生探究方法的多元化创造条件。

通过让学生表述怎么判断它们相等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一层:师:这些相等的式子,除了我们从图上看到的大小相等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秘密呢?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揭示课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二层:教师通过追问和简单的练习重点处理分数基本性质的关键词,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师: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说明。)

练习:2/3=( )/18、6/21=2/( )、3/5=21/( )、27/39=( )/13

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阅读、内化,并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

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进行第一次数学建构。

通过以下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初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5/7=( )/35 、3/4=9/( )、3/( )=12/20、16/24=( )/3

2、把5/6和1/4都化为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把2/3和3/4都化为分子为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2/5的分子加上2以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多少?

5、和 哪一个分数大,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师:如果一个分数为A/B,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在这个环节中,数学的模型才真正的建立。模型一方面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意义,而且数学化地表示数学也是高年级学生所必备的。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相关推荐

比的基本性质课件(优选4篇)


栏目小编反复修改和改进终于推出了这篇最优秀的“比的基本性质课件”。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引入

同学们,每年的中秋节你们都会吃什么呢?对了,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我们中国传统风俗。去年的中秋节,易老师的邻居李奶奶家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想不想知道?

好,既然大家都这么好奇,就张开小耳朵认真听。去年的中秋节呀,李奶奶家的孙儿小红、小明、小兵都来了,家里可热闹了。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她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对孙儿们说:“孩子们,奶奶给你们分月饼了。老大小红,奶奶分这块月饼的1/3给你,老二小明,奶奶分这块月饼的2/6给你,老三小兵,奶奶分这块月饼的3/9给你,(边讲边贴出名字和三个分数)你们同意吗?”奶奶的话刚讲完,小红就嘟着嘴叫了起来:“奶奶你不公平!分给小兵的多,分给我的少!”小明连忙叫着:“奶奶不公平,奶奶偏心!”只有小兵在偷着乐。

同学们,你们觉得奶奶公平吗?现在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讨论完了请举手。

生甲:“我觉得不公平,小红分得多。”

生乙:“我觉得小明分得多。”

生丙:“我觉得公平,他们三个分得一样多。”

师:“看样子我们班的同学也争论起来了,到底李奶奶的月饼分得公不公平,上完这一节课同学们就会明白了。”

二、新授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同学们请你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袋,看看袋子里有些什么呢?(圆片)有几张?(三张)”

请你们把这三张圆片叠起来,比一比大小,看看怎么样?

生:“三张圆片一样大。”

1.师: “ 下面我们就用三张一样大的圆片代替月饼,象李奶奶一样来分月饼了。”

首先,请在第一张圆片上表示出它的1/3;

再在第二张圆片上表示出它的2/6;

然后在第三张圆片上表示出它的3/9。

好了,大家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2. 师:“分完了的请举手?

老师跟你们一样,也准备了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片。(边说边操作,同样大)

下面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把第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三分之一。”

生:“把第二个圆片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它的六分之二。”

师:“那九分之三又是怎么得到的呢?大家一起说。”

生:“把这块圆片平均分成九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它的九分之三。 ”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分完后把圆片贴在黑板上。)

3.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圆的阴影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原来三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同样大的。

师:“ 现在再来评判一下,奶奶分月饼公平吗?为什么?”(请几名学生回答)

生:“奶奶分月饼是公平的,因为他们三个分得的月饼一样多。”

师:“现在我们的意见都统一了,奶奶是非常公平的,他们三个人分的月饼一样多。那你觉得1/3、2/6、3/9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

生甲:“通过图上看起来,这三个分数应该是一样大的。”

生乙:“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师:“刚才的试验证明,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板书,打上等号)

4. 研究分数的基本规律。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甲:“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了,大小没变。”

师:“那它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从左往右看。

第一个分数从左往右看,跟第二个分数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乙:“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两倍。”

师:“跟第三个分数比,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回答)对了,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三倍。

再引导学生反过来看,让学生自己说出其中的规律。(边讲边板书)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它的大小不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总结一下,好吗?”

学生发言

小结:像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

5. 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的书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现在请打开书看到108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是你说得好,还是书上说得好,为什么?

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用波浪线表出关键的词。

生甲:我觉得“零除外”这个词很重要。

生乙:我觉得“同时”“相同”这两个词很重要。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不加行不行?

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讨论,为什么加“零除外”。

教师小结:“以三分之一这个分数为例,它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零,行吗?不行,除数为零没意义。所以零要除外。同时乘以零呢?我们就会发现,分子分母都为零了,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里,分母又相当于除数,这样的话,除数又为零了,无意义。所以一定要加上零除外。”(边讲边板书。)

三、应用

1.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变魔术一样,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变个魔术。

2.学生练习课本例题2,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3.学生自己小结方法。

4.按规律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比的基本性质课件【篇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

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1)55+2____3+2,5-2____3-2

(2)–1,-1+2____3+2,-1-3____3-3

(3)6>2,6×5____2×5,6×(-5)____2×(-5)

(4)–2(-2)×6____3×6,(-2)×(-6)____3×(-6)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五、教法说明

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5换成2,-5换成一2,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

六、教法说明

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为什么?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3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

学生活动:看课本第124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

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

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

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

(1)如果x-54,那么两边都可得到x9

(2)如果在-78的两边都加上9可得到

(3)如果在5-2的两边都加上a+2可得到

(4)如果在-3-4的两边都乘以7可得到

(5)如果在80的两边都乘以8可得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用数轴表示解集.

(1)x-7>26(2)-4x≥3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七、教法说明

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扩展

本节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

(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五)课外思考

对比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

八、布置作业

比的基本性质课件【篇3】

本节课教学,我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上讲故事,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新鲜有趣的。不仅如此,还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样的设计真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展开学习。课堂的故事导入就是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教学是让学生在感悟中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感受,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在学生通过听故事、看图片,感受到1/2=2/4=4/8相等后,让学生猜想1/2、2/4、4/8这三个分数是否真的相等,并联想学过的知识或借助学具,怎样证明你的联想是正确的。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证明这三个分数也是相等的,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这种设计克服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给学生多设计这样的开放性的问题,多给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会有不同的发展。

比的基本性质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生读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得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知道猪八戒想多吃。师傅说:“分给他二分之一,他嫌少,分给他四分之二,他还嫌少,之后师傅说分给他八分之四,这次猪八戒觉得已经很多了,高兴得答应了。可是悟空却在旁边一个劲地笑,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吗?

师:孙悟空为什么笑呢?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这三个分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来看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明确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3、预期效果

达到教学目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

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自主学习

师:拿出准备好的三张正方形纸。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进行操作。请一同学读学习要求

1、把三张正方形纸平均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将纸平均分成2、4、8份,分别把2分之二、4分之二、8分之四涂上颜色,并标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8分之四。

2、仔细观察三张纸的涂色部份,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同位分工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师选择一份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请一同学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请二至三位同学说一说。

师:我们都发现了涂色部份的面积是相等的,那你们能不能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列成一个等式呢?

生回答。师:现在你们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吗?请同学回答。

师:猪八戒每次分到的都是一样多的。它还以为啊,开始分得少,后来分得多。不过猪八戒也许也正纳闷呢?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不一样,那它们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呢?你们想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吗?(想)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个式子从左往右地观察,看一下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得到下一个分数。

生:我发现了二分之一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八分之四。

请二名同学重复。

师:你们想得一样吗?我把二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又得到了八分之四。那在这个式子中我们是把分子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我们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5分数的大小变吗?同时乘以10呢?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来总结一个规律呢?

生回答: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分数的大小不变。

请一至二名同学回答。

师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谁来举一个例子。指名三位同学回答,师板书,并问:同时乘以了几?

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的,如果把这个式子从右往右观察,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请一同学回答,

生:我们发现了8分之四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了二分之一。

师:嗯,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如果同时除以4大小会变吗?同时除以5呢?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再总结出一句话呢?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名学生重复)

师板书:或者除以

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规律举一个例子吗?

让三名学生举出例子,师板书。并问: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了几?

展示交流

师指着板书说明:我们说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那是不是包括所有的数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分数。板书八分之四同时除以0,问:这个式子成立吗?(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

师:为什么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式子是错误的。(画叉)

师:我再说一个式子,我不除以0了,我乘以0,这个式子成立吗?(板书:8分之四乘以0,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因为在分数当中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为0。

师:对,大家都知道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不成立的?(画叉)我们刚才总结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不是所有的数需要加上一句什么话

生:0除外

师板书0除外

师: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我们就总结完了,那在这个规律里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呢?

生:同时和相同的数

师:“同时”和“相同的数”(师将重点词语打点),大家想得一样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师板书课题)

师:我相信如果当时猪八戒会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了,那咱们同学们千万不要范它那样的错误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边读边记。

生齐读二遍。

师: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特别有用,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

任务二

任务呈现

课本76页的例2,请一同学读题。

自主学习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位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展示交流

每题请二名同学回答,(集体订正答案)

检测导结

1、目标练习

76页“做一做”

练习十四的1、2、6、7题

2、结果反馈

生做完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结果。

3、反思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大家谈谈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收获。

三、辅助设计

教具课件设计

小黑板正方形纸数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和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76页做一做中的1、2题。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中的1、2、5、6、7题。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转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其实生活当中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如果你留心观察,你就能够发现,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在学习上面的有心人。

质数合数课件汇集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是指导教学的必要规范。编辑精心挑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质数合数课件”供大家参考,欢迎您浏览本文的内容!

质数合数课件【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同学们,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1——20各自然数,如果要把这些数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这里奇数和偶数各占一半,如果再写下去,奇数和偶数还是各占多少?

自然数根据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这是一种很价值的分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很有用,请你猜猜看,像这样有价值的分类方法还有吗?那么这种新得分类方法把自然数分成几类?各叫什么名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分法入手,用一个“猜”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让学生产生急切想得到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分类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引导学生归纳。

1. 1――20各自然数,每个自然数的约数有哪些?有几个约数?

2.  按照每个约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哪几种?每一种各有哪些数?

3. 引导学生说明:

有一个约数的。(板书:有一个约数的)

有两个约数的。(板书:有两个约数的)

有三个约数的,有四个约数的,有六个约数的。

师提示:像有三个、四个、六个甚至更多的约数,我们把它们归纳为一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为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板书:有两个以上约数的)。

(二)按约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三种情况;                                                         1.分组再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说出:1的约数是:1(板书:1的约数:1)

有两个约数,它们分别是:

板书:2的约数:1、2

3的约数:1、3

5的约数:1、5

7的约数:1、7

11的约数:1、11

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它们分别是:

板书:4的约数:1、2、4

6的约数:1、2、3、6

8的约数:1、2、4、8

9的约数:1、3、9

10的约数:1、2、5、10

12的约数:1、2、3、4、6、12

……………

(三)观察比较发现特点。

1.观察2、3、5、7、11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2.观察4、6、8、9、12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3.教师明确:根据这些数约数的个数的多少,给这些数分类,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四)质数、合数的定义。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板书)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3.教师提问: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只有一个约数,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又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

(五)按约数个数的多少给自然数分类。

1.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偶数,那么,按照约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三类:质数、合数和1)

2.教师提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找什么?(关键:找约数的个数

(设计意图:质数和合数是对自然数进行分类的另一种方法,在本环节学中老师把探求知识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找到了按约数个数多少可以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并且找到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词。学生很容易掌握了本节所学知识轻松愉快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质数合数课件【篇2】

一、说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在教材第23--24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2、3、5的倍数的特征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给学生传授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逻辑分析能力。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b、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2、能力目标:通过100以内的质数表的制作,使学生学会合理选取学习材料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间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独自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着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出本课的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意义;通过师生交流突破难点——如何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课标精神,我采取了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说学法指导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会,教师更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所以我准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学会分析、总结归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所以根据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能力,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求约数,探底铺垫——找规律,自主探究——分类归纳,理解意义——解释应用,验证结论”。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 复习准备: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主要复习因数的含义,为下面的新课垫定基础。

2、 新课导入:由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引出今天的新课内容,自然数还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分别求出2、3、5、7和4、6、8、9的因数,仔细观察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精神)

3、 过程展开:(1)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归纳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学生自己观察归纳,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2)让同学们判断以下几个数17、22、35、87、96是质数还是合数,总结出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约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数,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约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在练习中总结方法不仅能加强同学们的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3)问同学们是不是还忘了1的存在?引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然后让同学们口头练习,说说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奇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最小的偶数是几,旨在让学生将质数、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区别开来。(4)让学生根据教材24页的表格,制作一个质数表,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小组可以先交流讨论一下,这个质数表可以怎样去做,怎样快速的判断出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汇报方法,教师适当指点。比如可以先把是2的倍数的数划去,再把是3,5,7的倍数的数划去,最后验算一下剩下的数。

4、 课堂拓展:判断正误

a、最小的质数是1,最小的合数是2。 ( )

b、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

c、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

5、课堂游戏

让学生依次起来回答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比如我是1,我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是2,我是质数……

6、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怎样根据它们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加深学生的印象。(五年级的学生还处于思维的过渡期,虽然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但还是需要教师对知识点的反复强调来加深记忆)。

7、课后作业:独立完成教材第25页的练习1、2、3题,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内容。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2 3 5 7

↙↘ ↙↘ ↙↘ ↙↘ →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1 2,1 3,1 3,1 7 ↓

质数(素数)

4 6 8 9

↙↘ ↙↘ ↙↘ ↙↘ →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因数

1 2 4,1 2 3 6 , 1 2 4 8, 1 3 9 ↓

合数

1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掌握了因数、倍数的知识后,能准确找出每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通过观察因数的个数,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比较容易接受。运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层次知识内在的联系,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学环境。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知识老师应该少暗示或不暗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给予学生亲自实践、思考、发现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去找寻。这样,学生才能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兴趣盎然地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质数合数课件【篇3】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侯,你们可以叫我什么呢?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共同上一节数学课,我很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作为朋友,我应该知道每个同学的名字。可是我又不能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全记住。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暂时先用学号来代替名字,这个办法可以吗?

学生回答(好)。

师:从左边起第一位同学为1号,向右依次为2号、3号…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号报一下,我对数字很感兴趣,看谁能让我先记住。

学生依次报学号。

师:我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了,我就是?号了。

二、复习导入:

师:现在呀我想向同学们重新介绍我自己。我是?号,?是奇数,能被3整除。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介绍一下你自己?谁来介绍?

学生回答,(强调:其它学生要认真倾听,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根据回答中学生报的质数进行提问:它能被谁整除?板书,引导:还有哪位同学的学号也是这种情况,只能被1和这个数本身整除?(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10个左右质数)

师:谁的学号除了能被1和这个数本身整除以外,还能被别的数整除?(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10个左右合数)

三、探索新知

1、总结概念

师:那么这两组数都是什么数呢?请同学们看数学书59页的内容,看谁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学生看书。

师:好了,我看了同学们看书很认真,那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这些数是什么数吗?(指着第一组数)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如果不完整,引导: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又叫素数)。(教师相应画上椭圆,出示课题:质数。并贴出质数的概念。)

师:那通过看书你知道这些数又是什么数呢?(指着第二组数)

学生回答合数概念。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完整。像这样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教师相应画上椭圆,出示课题:合数。并贴出合数的概念。)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手指课题)

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概念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现在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39号,39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以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39是合数。你们也想这样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自己吗?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们介绍得对不对。(4、5个同学介绍)还有同学想介绍,那就请同桌两人互相介绍介绍吧!

2、游戏促学:

师:好了,咱们大家的学习兴致可真高!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学号是1——20的同学请注意,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起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一下自己的学号。学号是最小的质数的学生请说一句话!

师: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请起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一下自己的学号。最小的合数请说一句话!

师:1——20号的同学,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你为什么不站呢?

学生回答。

说明:是的,1只有一个约数,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认识质数表

师:判断一个数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除了根据概念去判断以外,还可以查看质数表。(出示100以内质数表)

师:这是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在这里出现有是100以内的什么数?(质数)没有出现的呢?(合数和1)

师:现在请你将这些质数读一读,然后找出20以内的几个质数,并将它们记住。

学生读背。

师:20以内的质数谁背下来了?

学生回答。

师:你们可真聪明,记得这么快!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判断质数的方法,当我们运用概念判断有困难时,别忘了可以借助质数表。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质数与合数的特征,关于质数和合数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个别的问问从哪查到的)

质数合数课件【篇4】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p23—24例1、做一做,p25—26的t1—5

指导方法思考:

1、按要求填写下表:

从上面的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质数和合数?举例说明

3、在这个表中找出100以内的全部质数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 1、试着完成p23的做一做练习

2、判断下列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 34 17 15 23 20

43 39 51 78 90 99

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p23~24例题1及p25题1~5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②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来分,今天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反馈预习,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预习反馈(1)请写出1~20各数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习反馈(2)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生反馈:

只有一个因数 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4,6,8,9,10,12,14,15,16,18,20

(4)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①自然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因数一定是多少?

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提问: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自然数按因数个数来分,可以分几类?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2)完成p23做一做,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3)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找出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是不是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不必要,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指望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

3、出示p24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指数表?

(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

(3)介绍筛选法:先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也必须排除,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略)

(4)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如100以内的质数表。(或者看6的倍数的左右)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5题1~5

第3题:质数+质数=10,质数×质数=21,分析:这两个质数一定小于10,10以内的质数有2,3,5,7,通过观察可知,只有3和7。

同样,质数+质数=20,质数×质数=91,只有3+17=20和7+13=20,而积是91的只有7和13。

四、拓展延伸

1、判断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③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④两个奇数相减,差一定是偶数

⑤两个偶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

2、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0以内的质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3、把下列各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①10=( )+( )

②16=( )+( )

①24=( )+( )=( )+( )=( )+( )

五、课后小结:

六、作业:

质数合数课件【篇5】

一、引入

师: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教师可适当分组安排)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3页,请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

(学生回答: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数;……。)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

师:1是合数吗?

(学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

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定义,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醒学生仔细理解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义。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探究二: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课本p24∕例1。)

(媒体出示图表)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还有因数2(教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划到几的倍数?

(学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    探究三:分解质因数

(媒体出示课本p24∕“你知道吗?” 。)

师:你看懂了吗?什么叫作分解质因数?如何将30进行分解质因数?

(学生可能回答:将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先将30分解成2×15,再将15分解成3×5,30=2×3×5;……。)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再对教材提供两种做法给予解释。)

师:以下做法对吗?错误的请改正。

分解质因数:

(1)12=2×6      (2)15=1×3×5

(学生可能回答:(1):6不是质数,12=2×2×3;(2):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5=3×5。)

[设计意图说明:教师可对短除法作适当介绍,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分解质因数的内容虽然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技能,教材还是把它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供学生阅读参考。]

三、练习

(课本p25∕练习四。)

四、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作业

同步解析与测评p9∕1.(3)(6)(8), 2.(2)(4)(5), 3.

p10∕4.(2)

附板书设计:

质数与合数

因数个数

1                                         1个

自然数     质数(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个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2个以上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p2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通过对“你知道吗”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

教学准备:铅笔、多媒体课件等。

质数合数课件【篇6】

教学内容:

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并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正方体拼组图形中。

教学目标:

1、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小正方体拼组图形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正方体的个数是质数个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体,而小正方体是合数个时,哪种表面积最大或最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把质数和合数的知识运用到拼组图形中,并能归纳出合数个小正方体拼组成的图形,谁的表面积的大、谁的表面积小。

教具准备:

1、每人20个小正方体。

2、题卡每个小组两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创设问题:

1、师:比一比:老师写出1至20,你们说出1至20,看看谁最快?

课件1出示: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课堂上,我班学生感觉到不太可思议,太简单了,于是高高兴兴的在本子上认真书写,写好后还再高兴中我就提出新的问题!)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这些数的用途吗?

(当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许多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途。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中。)

3、问题情境:你能用本学期的知识给这些数分分类吗?

学生很快就把这1至20分好了类:

(1)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2)按约数的个数分: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只有一个约数):1

质数(两个约数):2、3、5、7、11、13、17、19

合数(三个约数):4、6、8、9、10、12、14、15、16、18、20

4、让学生给1至20说出它们的因数:

找出质数的所有因数: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7的因数:1、7

11的因数:1、11

13的因数:1、13

17的因数:1、17

19的因数:1、19

小结:质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

找出合数的所有因数:

4的因数:1、2、4

6的因数:1、2、3、6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10的因数:1、2、5、10

12的因数:1、2、3、4、6、12

14的因数:1、2、7、14

15的因数:1、3、5、15

16的因数:1、2、4、8、16

18的因数:1、2、3、6、9、18

20的因数:1、2、4、5、10、20

小结:合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5、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1)让学生回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长方体:6个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长度都相等。

二、质疑、探究。

1、问题情境

师:昨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呀?得到了学生肯定的回答,我出示课件: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组图形,问拼成的立体图形,表面积多少?

学生用练习本完成。

(1)12×1×4+1×1×2=50(平方厘米)

(2)6×2×2+6×1×2+2×1×2=40(平方厘米)

看着学生的答题,我试问学生,还有没有算出与这两位同学不一样的表面积?

学生一口同声的回答:没有!

2、分析与探究。

师:那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拼一拼,算一算!

课件出示:12×1×4+1×1×2=50(平方厘米)

6×2×2+6×1×2+2×1×2=40

4×3×2+4×1×2+3×1×2=383×2×4+2×2×2=32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发现,12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四种不同的长方体,体积一样,但表面积各不相同。

3、带问题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交流,我给每个同学20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看看你能拼出哪些不同的长方体。并以五人小组合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并填写下表:

师:同时,谁能结合质数和合数的知识,你能联系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熟练拼组出这些图形吗?并把你拼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跟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看看和你的拼组图形一样,特别注意的是看看哪个同学在拼一拼、说一说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质数合数课件【篇7】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要说的课题是《质数和合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第一:说教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59~60页;是学生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能被2、5、3整除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每生两张学习资料和课件

第二:说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整理的方法。

第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之上。本着此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我们把教室里面的人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男生和女生老师和学生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引出分类标准很关键;又如:我们学习过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再次强调分类标准的重要;自然数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还有一种有价值的分法。出示课题:质数和合数。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呢?(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料很快找出1~12各个数的约数,铺垫探底。然后要求找一个标准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这样学生很快找到以约数个数的多少分为: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约数的三类。教师及时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约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约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首先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巴赫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最好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观整堂课:自然流畅、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敬礼)

质数合数课件【篇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熟记20以内质数,能较快地、准确地辩识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通过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数学思考:

1、透过实际箱装饮料罐的排列方式,感知生活中有数学。

2、能对现实生活中箱装饮料罐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情感与态度:

1、由简单、实际的生活例子开始,减少学习时遇到太过抽象,无法理解的情况,以增加学习信心。

2、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

cai、投影仪、学习单2张,学号数字卡。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如果让你给来听课的老师分类,你想怎样分?(按性别分成男和女两组,按年龄分年青和年长两组…)也就是说按不同的标准分有不同的分法。

一、生活实例引入

1、观察生活:

(1)师:日常生活中,一箱饮料通常都是排在长方体的纸箱中。

请你猜猜看:通常一箱饮料的总数量会是些什么数?(生猜:偶数、奇数……)

师:真是这样的吗?

(2)老师这里拍摄了一些箱装饮料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每箱饮料共有多少瓶?是怎样排列的?用算式表示。

教师出示4张不同数量装箱的照片:  板书:   9=3×3

9瓶啤酒、12瓶可乐、                    12=3×4

15瓶牛奶、24瓶雪碧                     15=3×5

24=4×6

学生观察并说一说:9瓶啤酒排成3行3列,9=3×3……

(师板书在黑板右侧)

2、实际数量的多种排列方法,分析可行性:

这些数量装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还可以怎样排?(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排列方法,老师补充前面板书。)

板书:9=3×3=1×9

12=3×4=2×6=1×12

15=3×5=1×15

24=4×6=3×8=2×12=1×24

提问:你觉得哪种排列方式,实际生活中采用的可能性最小?(请一学生在黑板上勾一勾。)

为什么?(不便携带……)

3、比较质疑,引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儿有13瓶饮料,请你将它们排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要求每排数量相等,可以有哪些排法?17呢?19呢?

板书:13=1×13              学生思考,同桌说一说

17=1×17             (师板书在黑板左侧)

19=1×19

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数吗?

据学生回答:20以内的质数。(这样的数还有很多)

二、探究原因:

(一)、探究质数意义:

1、想一想:为什么右边的数量可以排成多行多列,而左边的数量不能排成多行多列呢?

(评:这个问题抓住了实质,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和关键,非常具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四人小组讨论(相机提示:跟这些数的约数有关。仔细观察左边这些数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整理揭示:象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

(cai辅助逐步演示。)

2:1、 2

3:1、 3

5:1、 5

7:1、 7

11:1、11

13:1、13

17:1、17

19:1、19

……

2、再举几个质数,并说明理由。

(评:适时巩固应用,加深理解概念。)

(二)、探究合数

1、用质数判断合数:右边这些数也是质数吗?(不是)为什么?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揭示:象这样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合数”。

(cai辅助逐步演示)

4:1、4、2

6:1、6、2、3

8:1、8、2、4

9:1、9、3

10:1、10、2、5

12:1、12、2、6

14:1、14、2、7

15:1、15、3、5

16:1、16、2、8、4

18:1、18、2、9、3、6

20:1、20、2、10、4、5

……

2、请你再举几个合数,并说明理由。

3、比较巩固意义: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是什么?(约数的个数。)

(三)、谜底揭晓:日常生活中一箱饮料的总数量通常是些什么数?(板书:合数)很少采用什么数?(板书:质数)

(四)、巩固练习,并引出“1”

1、判断下列各数(是质数,一、二组举手;是合数,三、四组举手)。

2、17、50、22、37、35、29、87、1

提问50、87的判断方法(联系旧知: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2、当最后判断“1”时,都没举手,提问: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揭示:“1”只有一个约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cai演示。)

(五)、总结并揭题: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三、发展练习(cai辅助演示。)

1、学习单1:小组合作完成后,是的画“√”。1、学习单1:是的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填一填:

(1)最小的奇数是   (   )

(2)最小的质数是   (   ),

(3)最小的合数是   (   )

(4)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  (   ),

(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有    (   )、(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

(2)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3)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4)两个质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          (   )

(5)9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   )

2、猜一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第一位:1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最大数

第二位: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数

第三位:最小的质数

第四位: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五位:最小的合数

第六位: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数

第七位: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大数

第八位:最小的偶数

四、动脑筋离开教室。

请最特殊的数“1”离开教室;

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离开教室;

请质数离开教室;

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离开教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课件按要求逐步出示数字,学生在自我判断后对照课件上的数字选择离开教室)

质数合数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

(2)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初步渗透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提问:什么是因数和倍数?怎么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质数与合数进行有效铺垫。

全班分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根据因数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字分成几类?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

先小组交流,再请小组合作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分类方法及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寻找1~20每个数字因数个数的不同,理解了质数与合数概念的不同。明白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2汇报100以内的质数,说说不同的方法。

汇报时让学生充分说说划掉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所学概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说一说。

注意两种分类方法的依据不同,所以分类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混同起来,因此通过此项活动帮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2?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3? 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2 课堂小结。

质数合数课件【篇10】

【学习目标】

1、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3、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会分解质因数。

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奇数和偶数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2,3,4,9,14,15,101,187,235,561,740,927,839,

偶数:

奇数:

2.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3.请说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

1的约数有________;2的约数有________;

3的约数有________;4的约数有________;

5的约数有________;6的约数有________;

7的约数有________;8的约数有________;

9的约数有________;10的约数有________;

11的约数有________;12的约数有________。

请观察板书,左边和右边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左边是    数,右边是   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除了这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呢?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1、请把1至20各数的约数与同桌交流,完成下表,看一看约数的个数有几种情况?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2、明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质数:

合数:

3、明确1的特殊性

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有两个以上因数,1既不符合质数的意义,也不符合合数的意义,因此,1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4、拓展提高:(1)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     、      和     。

(2)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合数和质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合数和最大的质数;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知识点二: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课本24页)

方法一: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看每个数的因数个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方法二:筛法:划掉2、3、5、7每个质数的所有倍数(它们本身除外)

具体方法:县划掉1;2是质数,留下,把2后面所有的2的倍数划去;把3留下,再把3后面所有3的倍数划去……如此一直划到7的倍数,就把所有的合数划掉了。

知识点三: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质因数是一个具体的数,而且必须是质数,它是相对于某个合数而言的。 分解质因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而是把一个合数进行拆分,变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的过程

知识点四: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方法一:“树枝”图式分解法

方法二: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般从最小的质因数开始)

巩固练习

1、课本25页的第1、2题。

2、选择题(1)5与一个质数相乘,积一定是(    )

①奇数②偶数③质数④合数

(2)两个奇数的和是(   )①奇数 ②偶数 ③奇数或偶数

(3)一个自然数(0和1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 )

①质数和奇数②质数和合数③质数和偶数

(4)一个合数,至少有( )因数。

①2②3③4 ④无数

提高练习:

1、判断:(1)两个质数相乘,积是合数(   )

(2)偶数不全是合数,奇数不全是质数(   )

(3)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   )

(4)一个合数的因数个数比一个质数的因数个数多。(   )

2、填空题

(1)1到20中,既是奇数优质质数的有(),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有(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 ),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有(),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是()。

(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十位上是一位的最大质数,个位上是最小的合数,这个数是()。

(3)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72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

3、解决问题:有糖果224块,要分成块数相等的若干袋,每袋在5块以上,10块以下,共有几种分法?

挑战自己: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这两个质数的积是多少? 一个两位数质数,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两位数仍是质数,这样的两位数你能写出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推荐6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每位教师都需要精心策划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师应该根据教案课件来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制作一份好的课件教案呢?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关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5=18:30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3)、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思考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

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3=():64:()=():5

3、做练习十第1、2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师:课前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下面请##同学上台主持。

一、求比值

3 : 8= 2 : 6= 4 : 4= 9 : 3= 8 : 24=

5 : 20= 8.8 : 1.1= 16 : 96=

二、化简比

4 : 5= 2 : 20=

32 : 4= 4 : 44=

15 : 25= 10 : 80=

师:看来同学们口算的都比较准确,昨天我们共同交流了学习目标,大家进行了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学自主学习中的知识链接部分

(小组活动)

师:知识链接的内容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密切的联系,看大屏幕,在山东半岛的东南端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青岛,而青岛啤酒更是闻名中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啤酒生产中的数学,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2天的运输情况,根据这个表格,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全面,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内容,组长分好工,准备汇报展示。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

生汇报:我来汇报……其他小组有什么评价或补充吗?

师评价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不错,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比例的定义我们知道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组成比例:两个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例如16 :2 = 32 :4,师:2:1与谁能组成比例?

(生答)

师: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出老师指的这个数是比例的外项还是比例的内项?

(师指生齐说)

师:同学们反应特别快!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那这个比我们可以写成

师:请你观察,在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里,比例的外、比例的内项是谁?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那老师来考考你!看能不能通过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会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其实,在比例的2个外项和2个内项之中隐藏着1个秘密,下面,请同学们以16 :2 = 32 :4为例,研究一下,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秘密,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你提供3个温馨提示

(指1生读温馨提示)

(生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来把你们的发现跟同学们分享。

(生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能通过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太厉害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可发现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师: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拓展应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检测

(生完成后)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他同学拿出红笔,同桌互换。

(小组汇报)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组员全对的奖励一颗小印章。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棒,继续努力,好,下课!

教后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35—36页的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2、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难点)。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节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的定义、项、内项、外项、内项的积、外项的积等等。因此对此类知识,我大胆放手,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讲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备课前我查阅了有关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很多资料,并观看了视频,在研读了课标及教学用书后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属于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找准知识衔接点,为新知做好铺垫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大多数学生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知识忘到脑后,因此,通过课前口算练习和知识链接环节,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学生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学生掌握的很好。

二、相信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的能力,大胆放手。

课改鼓励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但也会有个别学困生,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在书上画一画,留留痕迹而已。

三、从情境图入手,丰富资源

从境景图入手,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现实情景体会比例的应用,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义的教学。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积极性也很高。

五、练习由易到难

每个知识点都紧跟相应的习题,这样可以及时巩固新知,同时能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把12 : ( ) = ( ) : 5这个比例补充完整,告知学生有无数个比例,这样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根据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意在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学生的表现也挺让我惊喜的,学生的思维很灵动。

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二、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准确地处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绿地。以上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知识链接:

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什么叫比例?

2、下面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2.4:1.6和60:40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请自学教材41页例1之前的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项和内项,计算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请自己任意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4)试着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学生汇报,重点释疑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2.4∶1.6=60∶40

两外项积是:2.4×40=96

两内项积是:1.6×60=96

2.4×40=1.6×60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各小组代表汇报

全班交流

3)学生举例子,验证发现的规律。

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检测,巩固应用

1、填空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等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在a:7=9:b中,()是内项,()是外项,a×b=()。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可能是()和()。

2、判断

(1)因为6×9=18×3,所以6∶3=18∶9()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也应互为倒数。()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先判断,并说明理由。

巩固学生对比例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巩固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巩固学生能正确的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比例(特别是分数形式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要特别强调哪是外项,哪是内项。

2、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纸

三案设计:

学案

一、自学质疑

[探究任务一] 比例的意义

1、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

一、回顾旧知、孕伏新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许多知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

(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

2、 师板书题目:

(1)4:5 20:25 (2)0.6:0.3 1.8:0.9

(3)1/4: 5/8 3:7.5 (4)3:8 9:27

[评析: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准备。因为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

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 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写上比值。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

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0:25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新旧知识的完美衔接。]

3、同学们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4、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板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议一议,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5、质疑:有三个比,他们的比值相等,能组成比例吗?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议一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像一个数学家一样真正经历知识探索和形成的全过程,无时无刻不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练习

1、投影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1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环节,一学生对于“为什么”设计到了正反比例的知识,教师也不失时机予以评价,不但使该生兴致勃勃,也引得其他学生投来艳羡的目光,生成地精彩!]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板书出示: 4 : 5

前项 后项

(2)板书出示:4 : 5 = 20 : 25

内项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4/5=20/25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大家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

你能运用3、5、10、6这四个数,组成几个等式吗?(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 3=10:5……

3、 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一样,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猜想:

师:这是你的猜想,有了猜想还必须验证。

(1)请看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是不是相等?(学生进行验证,纷纷表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2)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师巡视指导。

师:有一位同学也写了一个比例,他认为这个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是不相等的,大家看看是什么原因?

板书:1/2 ∶1/8 = 2∶ 8

众生沉思片刻,纷纷发现等式不成立。

生:1/2∶1/8 = 4,而 2∶8 =1/4,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师:看来刚才发现的规律前要加一个条件——在比例里(板书),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4/5=20/25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及时总结评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创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尤其是教师的评价:科学家也是这样研究问题的!更给了学生无上的荣耀!]

四、反馈提升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让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两个途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1.5:3=( ):4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第4题中第②题属于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课后留白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人高1.5米,影长2米;树高3米,影长4米。

(1)人高和影长的比是( )

树高和影长的比是( )

(2)人高和树高的比是( )

人影长和树影长的比是( )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个不同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可以组成比例?请大家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数学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能更好地检验数学学习的成色!“带着问题离开教室”是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完美的课堂,缺憾不失为一种美!]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的机会仍然给学生,学生通过清晰的板书总结的很到位)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 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 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 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 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 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 课件出示:3 : 5 = 18 : 30

内项

外项

(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 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6)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汇总


教师在备课前准备教案课件是其工作责任的体现,然而写教案课件并非简单的事情。详尽的教学教案有助于教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教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笔者将向大家介绍一种名为“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的工具,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基本设想: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

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3、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以上分析,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已学知识的联系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得以延伸。

2、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态度。

2、通过游戏锻炼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并培养其合作精神。

3、通过分组竞技的方式,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5、教学准备:为了教学信息的直观呈现,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阅读自学”

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容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为了新课程更好的导入,教学前,首先复习比的知识,如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化简比?为以下情境作铺垫。

(1)我们知道了比的前项和后项相除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打开课本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在这我会提示比可用两种方式表示,比的形式和分数形式。

(2)学生已经写出了四个比,选取其中两个比,如2.4:1.6和60:40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设问题情境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自由回答。

(3)顺势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也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这一环节我分为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第三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观察这两组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比较,学生会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会引导学生可以用等号连起来,然后直接给出定义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然后请学生自由总结比例的意义。之后我总结归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下列两个比之间的哪些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1.5:3()15:3通过这个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先试着从具体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入手,从而引导其归纳出比例判定的一般方法,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组成比例的关键所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这时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我会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板书80∶2=200∶5,80/2=200/5)

观察80:2=200:5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做总结。探讨写分数形式,学生能够得出以下结果。我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

小结:我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检验组成的比例对不对?学生会回答对。我及时提问那么:4:9=5:10成立吗?学生会可能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值相等的不同方法去回答。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计算几个比例式的内项积和外项积,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概括性质。同时也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这我安排了三道题,第1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我会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小组总结,并派代表发言,之后小组互相评价,看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我予以鼓励。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什么叫比例?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4)布置作业36页2、3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a.能否把3×40=8×15改成比例?b.如果5a=3b,那么a:b=():()从小学生心理角度考虑,学生持续听课较长时间后,他们的注意力由集中到分散,因此我设计了猜数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注意力,又让学生初步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学习解比例做一些渗透,后面两道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能力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这是我在一次远程教育教训会上的说课稿,希望各位同仁能给予我意见和建议。专家给我的点评让我很不解,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三维目标到底应该怎样定才是正确的,才是全乎情理的。请多多指教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的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

本性质。

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练笔: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4=():124:()=():6

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怎样填空的?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新授

出示例5,前面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李明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长是13.5厘米,你能求他的宽吗?

(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

(2)引导分析,写出比例

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师介绍:“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找到依据,变形解答

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4)、板书过程,思路

师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师问:第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师生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5)、练习提高,再说思路

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第6、7、8题。

学生交流

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把你掌握的解比例的方法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幻灯片、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三幅场景图。

(1)图上描述的是什么情景?这几幅图都与什么有关?

(2)这三面国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你们有见过这样的国旗吗?或者这样的?

我们的国旗,不论大小,之所以形状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制作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明确意义

1、提问:你们知道每一幅图中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

2、谈话:在制作国旗的过程中存在着有趣的比。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自主学习卡,算一算这三幅国旗的长、宽之比,求出比值,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我们以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为例,2.4:1.6= ,60:40=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2.4:1.6=60:40,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还可以写成=。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5、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6、深入探讨:

(1)比例有几个比组成?

(2)是不是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

(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7、完成“做一做”。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我们知道组成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前项和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课件出示)

(1)指名读一读有关知识。

(2)谁来介绍一下在2.4:1.6=60:40中,内项和外项分别是谁?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

2.4: 1.6 = 60: 40 (外项)(内项)

└-内项-┘ =

└------外项-------┘ (内项)(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你能找出它的内项和外项吗?

(4)任意选择一个比例式,标出内项、外项,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2、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活动探究,总结性质。

谈话:比有基本性质,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也有它特有的性质,请同学们拿出2号自主学习卡,小组讨论一下,写一写,算一算,解决以下问题。

①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4:1.6=60:40 =

②你能举一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④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2)运用性质。

①提问: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觉得运用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②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3和8:5 (2) 0.2:2.5 和 4:50

(3) :和 : (4) 1.2: 和 :5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在a:7=9:b中,( )是内项,( )是外项,a×b=( )。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外项可能是( )和( )。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4)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

(5)如果5a=3b,那么, = , = 。

2、判断。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

(2)18:30和3:5可以组成比例。( )

(3)如果4X=3Y,(X和Y均不为0),那么4:X=3:Y。( )

(4)因为3×10=5×6,所以3:5=10:6。( )

3、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能写几个写几个)

16 × 3 = 4 × 12

四、总结归纳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警察可以根据脚印的长短判断罪犯的大致身高,根据影子的长度可以算出一棵大树的高度等,都与比例有关,我们只要认真学好比例,就一定能帮助我们了解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 1.6 = 60: 40 (外项)(内项)

└-内项-┘ 或 =

└------外项-------┘ (外项)(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A:B=C → AD=BC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发现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的意义?

2. 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活动一(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

在24:16=60:40中,( )和( )是比例的.外项,

( )和( )是比例的内项。

活动二(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 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

2.把24:16=60:40改写成分数形式是:

接着把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3.( )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活动三(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0.2∶2.5 和 4∶50 6∶9 和 9∶12

完成P34做一做。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6

3月1日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冯老师给我们做了一节精彩的课——《比例的基本性质》,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运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练习要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从问题导学开始,冯老师就利用比的意义引入,然后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复习中导入新课;接着老师在新课教学后及时的训练,在合作交流中将练习设计成“试手气,展才气”,将易混、易错的题集中展示给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

2、本节课的练习集中体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整节课高密度高容量的练习,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懈怠,这也是冯老师长期训练的结果。

3、冯老师的练习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关注了所有的学生,真正让所有学生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总而言之,冯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建议:如果能在拓展练习中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比例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就更好了。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8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标:

1、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3)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重点)

教学设计:

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活动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活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兔博士网站中提供的关于国旗通用的五种规格:

(1)长288cm,宽192cm;

(2)长240cm,宽160cm;

(3)长192cm,宽128cm;

(4)长144cm,宽96cm;

(5)长9 6cm,宽6 4cm;

请你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计算一下它们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小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一个等式,像这样

240:160=144:96

240/160=144/9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总结归纳比例的概念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合作交流:

试着把上面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内项积=外项积

师生共同总结:

基础练习一: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

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3)8:6和1/6:3/4

(4)3/10:1/4和6/25:1/5

基础练习二:

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

3

2.5

2

1.5

1

0.5

影子长度(米)

6

5

4

3

2

1

竹竿高度(米)

(1)写出竹竿高度以与影子长度的比,填在上表中。

(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

拓展练习:

试着利用8的四个因数组成四个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3:2=():6

():12=2:6

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二、是对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即时生成,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

板书: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

()×()=()×()

(2)0.8:1.2=4:6

()×()=()×()

(3)4×5=2×10

4:()=():()

=

4.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作业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课后记:

质数和合数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做好教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励志的句子小编筛选出这篇颇有价值的“质数和合数课件”祝大家阅读愉快,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有用请将它分享给需要的人!

质数和合数课件 篇1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侯,你们可以叫我什么呢?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共同上一节数学课,我很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作为朋友,我应该知道每个同学的名字。可是我又不能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全记住。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暂时先用学号来代替名字,这个办法可以吗?

学生回答(好)。

师:从左边起第一位同学为1号,向右依次为2号、3号…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号报一下,我对数字很感兴趣,看谁能让我先记住。

学生依次报学号。

师:我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了,我就是?号了。

二、复习导入:

师:现在呀我想向同学们重新介绍我自己。我是?号,?是奇数,能被3整除。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介绍一下你自己?谁来介绍?

学生回答,(强调:其它学生要认真倾听,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根据回答中学生报的质数进行提问:它能被谁整除?板书,引导:还有哪位同学的学号也是这种情况,只能被1和这个数本身整除?(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10个左右质数)

师:谁的学号除了能被1和这个数本身整除以外,还能被别的数整除?(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10个左右合数)

三、探索新知

1、总结概念

师:那么这两组数都是什么数呢?请同学们看数学书59页的内容,看谁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学生看书。

师:好了,我看了同学们看书很认真,那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这些数是什么数吗?(指着第一组数)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如果不完整,引导: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又叫素数)。(教师相应画上椭圆,出示课题:质数。并贴出质数的概念。)

师:那通过看书你知道这些数又是什么数呢?(指着第二组数)

学生回答合数概念。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完整。像这样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教师相应画上椭圆,出示课题:合数。并贴出合数的概念。)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手指课题)

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概念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现在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39号,39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以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39是合数。你们也想这样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自己吗?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们介绍得对不对。(4、5个同学介绍)还有同学想介绍,那就请同桌两人互相介绍介绍吧!

2、游戏促学:

师:好了,咱们大家的学习兴致可真高!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学号是1——20的同学请注意,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起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一下自己的学号。学号是最小的质数的学生请说一句话!

师: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请起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一下自己的学号。最小的合数请说一句话!

师:1——20号的同学,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你为什么不站呢?

学生回答。

说明:是的,1只有一个约数,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认识质数表

师:判断一个数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除了根据概念去判断以外,还可以查看质数表。(出示100以内质数表)

师:这是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在这里出现有是100以内的什么数?(质数)没有出现的呢?(合数和1)

师:现在请你将这些质数读一读,然后找出20以内的几个质数,并将它们记住。

学生读背。

师:20以内的质数谁背下来了?

学生回答。

师:你们可真聪明,记得这么快!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判断质数的方法,当我们运用概念判断有困难时,别忘了可以借助质数表。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质数与合数的特征,关于质数和合数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个别的问问从哪查到的)

质数和合数课件 篇2

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质数、合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给教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问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小*的分类方法。明确:分类的际准很重要。

一、复习旧知

说一说,在我们学习的空间,你可以得到那些数?(要求与同学说的尽也不重复)

给这些自然数分类。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

板书对应的集合图。

自然数

(能不能被2整除)

把学生列举的数填写在对应的集合圈里。

问:看了集合图,你想说什么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有关知识)

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问:想不想学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就用找质数的方法来给自然数分类。

复习:什么叫因数?怎样找一个数所有的因数?

同桌合作.找出列举的各数的所有的因数。(同时板演)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以上各数所含的数的个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自然数

(因数的个数)

(只有两个因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

引导学生思考:只含有两个因数的,这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引出质数的概念。

明确合数的概念.提问:合数至少有几个因数?想一想:1的因数有哪几个?它是质数吗?它是合数吗?

明确: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看厂集合圈,你想说什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巩固寺数阳台数的知识)

猜一猜:奇数有多少个?合数呢?

明确: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奇数,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1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528315377891ll

学生独立完成。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因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束,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因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还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例子1的判断是否正确。

完成练一练。

三、练习巩固

1、坚持下面各数的因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再用质数表检查。

22293549517983

2、出示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

学生操作后,提问:剩下的都是什么数?

告诉学生:古代的数学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找质数的。

四、全课总结

学到这里,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掌握了吗?学生回答:揭示课题,质数和合数

讨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呢?

五、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

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的,一般不是有教师和学生的重复不断语言就是有很多的练习题训练。而这一节课教学使学生感到特别兴奋。

第一、在概念教学中,师生的这种融洽的、和谐的,而又不失激情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我。它一改概念教学的枯燥与乏味。让学生在做中学,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学生用本册刚刚学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知识,来动手操作研究这一节课,使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探究、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是这一节课的特色,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精心设计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索、总结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异质的组合来讨论、探究知识,促进相互的学习,提高合作的能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的有用的。

第三、大数学观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这一片段的教学中不仅体现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强的特点,而且真正的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异质组合讨论、动手拼一拼、相互商议、个别争论等都无不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质数和合数课件 篇3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p23—24例1、做一做,p25—26的t1—5

指导方法思考:

1、按要求填写下表:

从上面的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质数和合数?举例说明

3、在这个表中找出100以内的全部质数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 1、试着完成p23的做一做练习

2、判断下列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 34 17 15 23 20

43 39 51 78 90 99

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p23~24例题1及p25题1~5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②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来分,今天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反馈预习,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预习反馈(1)请写出1~20各数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习反馈(2)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生反馈:

只有一个因数 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4,6,8,9,10,12,14,15,16,18,20

(4)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①自然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因数一定是多少?

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提问: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自然数按因数个数来分,可以分几类?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2)完成p23做一做,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3)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找出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是不是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不必要,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指望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

3、出示p24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指数表?

(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

(3)介绍筛选法:先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也必须排除,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略)

(4)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如100以内的质数表。(或者看6的倍数的左右)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5题1~5

第3题:质数+质数=10,质数×质数=21,分析:这两个质数一定小于10,10以内的质数有2,3,5,7,通过观察可知,只有3和7。

同样,质数+质数=20,质数×质数=91,只有3+17=20和7+13=20,而积是91的只有7和13。

四、拓展延伸

1、判断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③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④两个奇数相减,差一定是偶数

⑤两个偶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

2、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0以内的质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3、把下列各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①10=( )+( )

②16=( )+( )

①24=( )+( )=( )+( )=( )+( )

五、课后小结:

六、作业:

质数和合数课件 篇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质数和合数》,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通过在学习数学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质数和合数,教材一共安排了一个知识点、一道例题和一个练习。知识点呈现的1-20这些自然数。教材首先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同时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特殊数的认识。

随后的例1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和学生知道合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学生通过此例题可以学会找质数的一般方法“筛选”,即划掉每个质数的所有倍数(它本身除外),剩下的都是质数。

本节课的知识点: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依据1-20各数因数的个数分类上,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正确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筛选、验证结果的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4、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判断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五年级的学生己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转化类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观察、猜测、验证结果的科学学习数学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探究、迁移、类推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使学生会根据因数的分类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通过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质数表,能正确进行区分质数和合数。并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设想;

1、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和乐学数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2、本节课在设计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动手设计,在亲身实践中自己经过分类学习质数和合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自己发现质数和合数的本质特征,从而能主动、大胆地提出和参与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和问题的行为。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去发现,自豪的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另一方面很自然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3、本节课采取小组(同桌)合作与独立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活动,互相碰撞、启发,获得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的数学方法

4、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采用分层训练,形式多样,力求在练习过程中即巩固新知,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知识拓展,向学生呈现歌德巴赫猜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的美感,激发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五、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讲解法、观察法、列举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进一步准确地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和区别质数和合数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出现的是将1-20这些数进行分类。教学过程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就探讨一个因数的个数问题,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如何区分质数和合数,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1-20这些数的分类,学生通过分类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对质数和合数概念,通过筛选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

六、学习方法设计。

本节课力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能力,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能将1-20这些书进行分类吗?”使学生自己想出依据、进行分类,这样就使学生产生急于要弄明白分类目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而且学生在独立将这些数分成三类,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找质数的方法,获得方法。一方面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对概念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

“筛选”找到100以内的质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概念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筛选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因数来判断质数,还是合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七、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材23-24页相关内容及例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4、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判断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下面各数的因数。

2 15 51 57

2、把1-20这些自然数进行分类。

生: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

生:… …

板书:

奇数:1、3、5、7、9、

11、13、15、17、19

偶数:2、4、6、8、10、

12、14、16、18、20

师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二、新授

1、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师:同桌合作先找出奇数和偶数的因数,再按要求填入表格。

生:同桌合作后汇报。

板书:

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奇数1 3、5、7、11、 9、15

13、17、19

偶数2 4、6、8、10、12

14、16、18、20

师:自学课本(出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师:通过自学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生:质数的概念、合数的概念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有什么困惑?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明确: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20以内的合数4、6、8、9、10、12、14、15、16、18、20

师:观察奇数和合数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偶数和质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奇数不一定是质数,偶数不一定是合数。

2、火眼金睛:

4 12 36 25 28 22 35将这些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的倍数:3的倍数:

5的倍数:7的倍数:

师:先观察这些质数的倍数都是什么数?这些数的倍数都是合数吗?

生:除2是质数,后面2的倍数都是合数.3、 5、7都一样.

结论:(1)、一个质数的倍数,除它本身之外,都是合数。

(2)、偶数除了(0和2)之外,都是合数

3、找出100以内所有质数。

师:大家真聪明,大家能不能根据刚才的结论,利用“筛选”的方法很快找出100以内的质数。把质数用圆圈画出来。

生:同桌合作完成交流,的方法比较快。

师:出事完整100以内的质数表。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智力小测验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生活大拓展15’

大家学习这些知识,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1、开心智力判断,并解释理由

(1)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2、智力找朋友

27、37、41、58、61、73、83、95、11、14、33、47、57、62、87

质数合数

4、开心游戏

师:请一位同学说出一个大于2的偶数,另找一个人找出和为此数的两个质数。

四、全课总结

你这节课都学到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

质数和合数

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奇数1、3、5、7、9 1 3、5、7、11、 9、15

11、13、15、17、19 13、15、17、19

偶数2、4、6、8、10 2 4、6、8、10、12

14、16、18、20

质数合数

(1)、一个质数的倍数,除它本身之外,都是合数。

(2)、偶数除了(0和2)之外,都是合数。

八、教学媒体

本节课教师使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将1-20这些数以及质数和合数概念和课堂练习、例题思考过程等都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强悍的呈现力和灵活的交互性,让课变的生动,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课的重点利用纸条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小纸条能很好的让学生发现新知、探究新知。上出有特色的好课。

九、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奇数1、3、5、7、9 1 3、5、7、11、 9、15

11、13、15、17、19 13、15、17、19

偶数2、4、6、8、10 2 4、6、8、10、12

14、16、18、20

质数合数

(1)、一个质数的倍数,除它本身之外,都是合数。

(2)、偶数除了(0和2)之外,都是合数。

十、练习设计

1、开心智力判断,并解释理由

(1)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2、智力找朋友

27、37、41、58、61、73、83、95、11、14、33、47、57、62、87

质数合数

4、开心游戏

师:请一位同学说出一个大于2的偶数,另找一个人找出和为此数的两个质数。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教师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至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的美感,激发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质数和合数课件 篇5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各数的因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让学生成为探索家。

2、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因材而练”,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因此,本课时在习题的设计上呈现了多样性的原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只选择难度较大的习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习题。实行同一起点,不同的人达到不同的终点,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自然数1~20,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呢?(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还可以怎样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新的知识。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问: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2、分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的因数:1。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4的因数:1,2,4。

5的因数:1,5。

6的因数:1,2,3,6。

7的因数:1,7。

8的因数:1,2,4,8。

……

4、提问:你能按照上面各数的因数的个数给这些数分类吗?

有1个因数的数:1。

有2个因数的数:2,3,5,7,11,13,17,19。

有2个以上因数的数:4,6,8,9,10,12,14,15,16,18,20。

(学生可能还会分成有3个、4个、5个、6个因数的,教师可以说明,把有3个、4个、5个、6个因数的数归为一类,统一叫做有2个以上因数的数)

  • 比的基本性质课件(优选4篇)

    栏目小编反复修改和改进终于推出了这篇最优秀的“比的基本性质课件”。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 质数合数课件汇集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是指导教学的必要规范。编辑精心挑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质数合数课件”供大家参考,欢迎您浏览本文的内容!...

  • 分数基本性质教案通用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写句子汇集成心情录。句子蕴含了分享者此时的心情。你找到值得分享的一句话了吗?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分数基本性质教案通用”,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

  •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推荐6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每位教师都需要精心策划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师应该根据教案课件来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制作一份好的课件教案呢?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关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汇总

    教师在备课前准备教案课件是其工作责任的体现,然而写教案课件并非简单的事情。详尽的教学教案有助于教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教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笔者将向大家介绍一种名为“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的工具,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 质数和合数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做好教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励志的句子小编筛选出这篇颇有价值的“质数和合数课件”祝大家阅读愉快,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有用请将它分享给需要的人!...

  • 质因数课件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质因数课件,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1、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整除、除尽、约数、倍数、奇数、偶数、素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掌握能被2、5、3整除数的特征。2、能对以上概...

  • 数一数课件(范例4篇)

    本文重点探讨与“数一数课件”相关的话题。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教案课件,因为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写教案的过程必须认真对待。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