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和而不同作文11篇

栏目: 和而不同作文

2023-11-20 19:56

作文的精彩程度显示了一个人在言辞表达方面的高低水平,从写作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正如谚语所说:“读十篇文章不如写一篇”,我们必须动手去写才能提升写作水平。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给您整理了一篇优秀的“和而不同作文”文章,相信它能给您带来启发!

和而不同作文(篇1)

《论语子路》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即为和谐、融合。同,即为追随大流、盲目附合。可见,在和与同的关系上,我们应效仿的是和而不同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心态,更应被我们所学习。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和而不同都应成为立身处世之准,和谐稳定之基。

和而不同,除了是儒家所推崇的核心思想,时至今日也是其不可代替的普世价值。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能更加便捷地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并且与之融洽和谐地相处。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干扰。这样,我们往往会湮没于大流之中,缺乏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所以,和而不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享受和的快乐与融洽之时,也应坚持自己独立思考,有个人的见解。

和而不同应成为个人处事之准。陈寅恪曾大力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在人际交往本身已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这种环境中,和而不同的推广显得愈发艰难。但回溯历史,那些名仕隐者们或许能给我们以启迪。蔺相如与廉颇之和,相辅相成,才有了赵国的强大。嵇康不与士大夫同流,卓尔不群,才有流传千古的慷慨悲歌。诚然,和而不同在为人处事上,给我们带来了宽容的胸襟与摆脱大流的动力。想信以和而不同为准绳,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以汲取百家之长,汇个人之见。

然而,与此相悖的是同而不和。同只是表面上的平静,其本质却是不和的争端。如《论语》所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往往烦于思考,只想寻求快捷的道路去得到名利。此时,追随着众人的想法无疑是最保险的做法。随大流也罢,可小人多为图名求利,此则要求他们用尽手段,最终造成了不和的局面。于现实来看,这种谋私利,烦思索的态度只能将社会变得单一。因为一群只知应势附合没有独立思想的民众是愚笨的,一个不懂得运用理性批判分析的社会是可怕的。

因此,只有和而不同才能构建多元和谐的社会。通过和,我们构建起社会的构架。近年兴起的微公益等活动,使和似乎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可倘若人人都发出同样的声音,社会就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和而不同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既和谐,又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才能使社会趋于多元化。显然,和而不同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进步腾飞的基石。

和而不同是包容,是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而不同是卓越,是遗世独立的风采;和而不同是多元,是求同存异的更迭。于个人,它是处事之准绳;于社会、国家,它是稳定的基础。而这些,正是和与同两者在和而不同时独有的光彩!

和而不同作文(篇2)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化也是如此,中直通正是美,旁出斜逸也是美。我们要尊重个文化的差异,使其共同进步,如此,我们的世界才能多元发展。也就是说,文化和而不同方为大道。

那究竟为什么要和而不同呢?木心的一句话说得很好,文化像风,风没有界限,也不需要中心,一旦有中心就成了旋风,文化的风,有如道家的自然,如儒家的仁和,也如法家的肃然他们不同,却并不对立,更无界限,可以相互接触,碰撞,融合,达到一种境界。可它一旦有了中心,也就是同,更有甚者,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了旋风的文化,不仅不会滋养灵魂,反而会毁灭人的思想。

文化多元,要求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别,求同存异。就拿中国的南北之差来做例吧,咸甜之争,争论不休,却不妨我们享受大江南北的各色美食;京剧越剧,南腔北调,却无碍我们在咿咿呀呀的的曲词中陶醉神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差异不仅不是我们欣赏的阻碍,反而给了我们更丰富多彩的享受。我们应品味文化各自特立独行的美,求同存异,方谓和而不同也。

在文化多元的语境下,我们要有吸收外来文化的胸襟,又要保留自身特色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到,有人举交流共进之期,崇洋媚外,做假洋人;有人借文化自信之名,固步自封,成卫道士,何也?惑矣!在自信中否定别人不是文化多元,在融合中否定自己也不是文化多元。文化多元是要凡精华者,细大不捐,是我非我,兼容并蓄。正如梁漱溟曾说过今后将渐渐有所谓世界文化出现,但是世界文化内,何处自仍有其情调风格之不同,斯言不谬!

诚然,文化需要多元化,却决不是一股脑的全部保留,一通乱煮,一锅杂烩。男尊女卑,侵略主义,是不是思想?是!能不能保留?不能!文化大花园不能一枝独秀,也不要毒草荆棘。各文化要在保留差异的同时扬长避短,共谋进步。文化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共建的价值,文化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文化又如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既然文化各有其美,那就让它各美其美,如此美美与共,便会自然而然,可谓天下大同。

文化和而不同,世界才能多元发展,尊重文化差异,坐拥多元之美,共创大同世界。

和而不同作文(篇3)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现在,社会上的共享资源随处可见:街道两旁的共享单车、共享书店,甚至是共享篮球等等。它们正与每个人产生密切关联,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

要共享,首先要做到诚信。如果为了个人的利益,那只会制造矛盾,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家的马路边,张爷爷开了一家卖报纸的店。奇怪的是,他从不在店里卖报,而是每天大清早,在店里放一个铁盒,盒子旁写着:“两元钱一份报,钱请放入铁盒。”其实,张爷爷的家人本不同意这样做的,可是张爷爷很固执,因为他相信大家都是守信用的。可不嘛,自从开店以来,每天都有人买报,但从未少过一元钱。我知道了这事,也暗地里为张爷爷感到高兴,更为大伙儿感到自豪。

共享真好!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坐车非常不便,很容易堵车,还污染空气。有了共享单车后,许多人去近的地方就无需开车了,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节省时间,还经济实惠,做到了“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好处可多了!

从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不难看出这个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之中,而且我们的每个人也在不断地进步。共享能看出人们的个人素质,它不断地提醒我们要懂得与别人分享,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还需做到诚实守信。

共享资源使整个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值得提倡。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和公民素质的提升,还给人们的生活和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共享资源真是太棒了!”

和而不同作文(篇4)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性格、学识、品质是完全相同的,也不能要求所有人完全一致,否则社会便会因失去个性而死气沉沉。这就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和而不同”即与他人和睦相处,却仍保持自身的个性。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在学校住宿一年多的经历,让我由浅入深地认识了和而不同的含义与要求。

我的室友来自不同班级。其中,有实验班,有普通班,还有两位体育特长生,从文理分科来看,我是唯一的文科生。本以为这样的差异会造成“水火不容”,没想到气氛却相当和谐。回到宿舍,实验班的同学继续做着习题,有时互相交流;另几位同学一边吃着泡面,一边聊着比赛中的动作、球队训练的心得,有时也聊体育明星、球衣球鞋。我则通常在一旁拿着书本继续复习。

这也许就是“和而不同”的体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互相包容,和谐共处。这样,大家在各自选定的道路上发展。当然,我始终认为,尊重他人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因为每个人的道路选择不同,实现理想的途径也不同,适合他人的发展方式未必适合自己,如果盲目苟同,就容易迷失方向。比如我,几乎从不参与讨论篮球这类话题。

但是,渐渐地,我开始对“和而不同”产生了更深入的体会。

一次写作业时,我和那位来自实验班的同学无意中探讨起学习动力和未来理想的问题。那位同学雄心勃勃,要冲刺北大,要“打倒”年级第一,要“辗压”其他所有人。而我此前一直认为学习目的不应是与他人竞争,应为掌握知识提升自己而学习,至于考大学则完全顺其自然。我们产生了一次小小的争论。之后回想此事,我不由反思:虽然不可那样争强好斗,但或许学习也是需要目标去引导的,自己先前的观念也有不足之处。于是,我又和那位同学进行了几次交流,开始逐渐有了同感。现在,我们尽管在目标与观念上还有分歧,但却能一起学习,互相鼓励,两人相比以前都更加专注。

于是,我开始领悟到:“和而不同”不只是简单和消极的相安无事,互容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是最终目的;“和而不同”也不等于相互之间礼貌相待却隔阂误解,只要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恶意攻击,只要能本着彼此尊重的态度,有时,相互间的争辩反而是必要的,它使我们能够在交流和争辩中相互借鉴,吸收他人的优点与可取之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我的个性,这才是“和而不同”的积极层面和高级境界。

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我享受这样的“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作文(篇5)

我想,从古至今,人们追求的“大同盛世”并不是真的万事万物皆“同”,而是和而不同。当每个人怀揣着不同的思想相遇,也许会酿就旷世奇闻,但如果多姿多彩的世界变成了使人通古晓今的一块芯片,人人都拥有相同的思维,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那些试图将人们思想捆缚在一条绳索上的历史王朝不是导致民不聊生,以革命结束,就是鲜有文明的进步,甚至使思想后退。从秦代焚书坑儒到明清大兴文字狱,这些未被风尘湮没的历史,带给我们一次次的思考。是的,一个社会需要的是不同思想、不同认知、对事物抱有不同看法的多样化的人。从诗人间谈歌作赋之悦,到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当你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时,该是多大的欢欣。而当每个人都学富五车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思想时,这样单调的社会,又何来思想的火花,何来文明的进步呢?

不管身处现世的我们面对压力与竞争有多么彷徨,多么希望自己一跃而起,一下子变得学问渊博,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真的以芯片代替思想,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突破将不复存在,而呆板的知识又怎能激发人们对新事物的探索、对旧事物的批判,人与人之间更失去了交流的乐趣与意义。

和而不同作文(篇6)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见中国人对和的追求由来久。商人追求和气生财,邻里追求和睦相处,家人追求家和万事兴。

既然中国人这么在意和,那么和究竟是什么呢?从字面上来说:和指的是不与他人争抢,讲求正义,再深一点就是不与他人利益产生纠葛。和而不同是君子,那么同是什么?我曾大胆揣测:同是抄袭他人成果,还是墙头草两边倒?在查阅资料后,我恍然大悟:同是相同,却又不单指相同,更准确点说就是好与人争斗,利益大于天。

和而不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放眼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个流芳百世的名人不求和?就拿人人知晓的六尺巷的故事来说,张英权力那么大,为什么劝家人主动谦恭礼让呢?他的作为完美地诠释了和而不同的最高道德境界。

再看现代,如果所有人都同而不和,斤斤计较,哪里来的和谐社会?和而不同是为人处事的原则,它既能避免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争斗,又能为每个人提供发展的时机和环境,使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做出贡献。

人人向往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礼记》中的大同社会,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等等宏伟蓝图,都需要和而不同的理念,和秉持这种理念的君子。

我们这一辈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提升综合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而这一切,都要先从做一名和而不同的君子开始。

和而不同作文(篇7)

无论是古代还是如今,社会上不乏善长于随口附和他人的人。此类人云亦云之徒。表面上胸襟坦荡、落落大方且深得他人好感,实际上背后充斥着满腹的不愉快。孔子就说:小人同而不和。

同而不和的此种为人处事是极度没有道理性可言的。对于一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是会思想的苇草。当其抛却初之纯真、开始假惺惺逢场作戏时,他就像傀儡娃娃一般失去了自我。即使通过曲意逢迎博得众人好感,他也只是一个悲哀的小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蓄意迎合他国的主张等意味着这个国家背后的落寞;说严重一点的话,国家的名义近乎名存实亡而临近崩溃的边缘。它将面对的是一群乌合之众的掌声亦或是众鄙夷者嗤之以鼻的嘘声。所以说,同而不和非理也。

反之,个人交往与社会生活也好,国家之间的外交也好。和而不同,方为上策。何哉?首先,孔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他认为:君子之间都坚守心中自我的准绳,他们不求与他人完全一致,而是独立思考;虽然彼此各异,但他们可以融洽且和谐地相处。纵观当今社会,这个观点不也适用吗?若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讲求原则,静观世事而各自所获,当其表达自己观点时,只要符合道德伦理等,皆可为他君接受。纵有毫厘或千里之差,亦无大碍。而我们这样的中学生,更应心似赤日照千里,从小过分察言观色、盲目随从附和只会使自己迈向谷底深渊,用尽心思、心力交瘁却仍难得志。

和而不同难道也仅仅如此?不是。民族、国家间可以说更加重要了。其次,民族国家是需要骨气与尊严的。一个有血有肉、生气焕发的民族要坚守自我,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也是如此。这种自我可以解释为一种自信,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或者说大了乃一股浩然正气。各国、各民族间本着涵养的心态,让思想的伟大结晶进行交流及碰撞。这些文化的不同表现了各种文化的特异性,让人类文明的星宿在黑而广的宇宙里熠熠生辉。当然,各国、各民族间借此便能实现和的境界,此乃所谓之和而不同。

再次,同而不和对历史对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只会阻碍,和而不同却能使人类文明如南山不老松般万古长青、蓬筚生辉。古代的朝廷里,不少的小人之官互相摒弃自我,讨好上级、人云亦云。诸葛亮曾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说,在小人权盛之时,国家必将陷入四面楚歌,因为同而不和会导致整个风气的恶化。会激发更加尖锐的矛盾冲突。同而不和的丑态,正如东施效颦,亦似邯郸学步,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丑态洋相百出。故,和而不同才能促进时代向前进军。

当然了,和而不同并不要求必须不同。更不是固步自封,本是一种在包涵、原则重重关系下实现的最高境界。

同而不和,固非理也;和而不同,方为大同!

和而不同作文(篇8)

自古以来,君子与小人之辨从未停息,孔子曾在《论语》中谈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待任何事情,君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相反地,小人却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在当下,小人以和盛行,而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君子之不同。

不可否认,小人以同行天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确实是起到了保全自我之功效。但是,这种跟随众流的见解最后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湮没,不为人所知,更何况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下,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而创新便是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活在世,倘若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是一味地依附于他人。那么他终将输得一败涂地,哪怕他曾屹立于巅峰之上,《为奴十二载》中曾有这样一句话:人应该生活,而非仅仅为了生存而活着。对待任何事情,小人从未有过自己独立的见解,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活,可想而知,他的人生不会有风云变幻般的多彩,更不会有波涛汹涌般的雄壮,只是如一滩死水般沉寂。

因而,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需要的应是如同君子一般和而不同的观念意识,而不同却绝非完全鹤立鸡群,真正的不同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在每一件事上多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不是盲目依附于他人,而是多听一听自己内心的选择,君子将不同内化于心,将和外现于形,在与周围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下,君子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并未随周围人的改变而改变,相较于他人的见解,君子更信自己的思考,和而不同,异中求己,这或许是对君子最好的阐释。

然而,在这个思想扁平化的社会之中,小人的日渐增长发人深省,为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他们可以不讲原则;为求安保一生,他们随波逐流,选择缄默。爱因斯坦曾说:这世界不会被那些作恶多端的人毁灭,而是被冷眼旁观,选择保持缄默的人毁灭,诚然可见,心灵的枯寂与沉默是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纵然,一个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可能会给几个家庭带来深远的影响,但倘若这些人群越发壮大那么我们又谈何用创新驱动发展?这所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于几个家庭。

和而不同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思考,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

和而不同作文(篇9)

期末考试已经向我们挥手,每门科目都处在了一个紧张的复可节段,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学习方法对我们来说是十分有效的。

上语文课时,谢老师提出一个想法:同桌两人之间互相听写上、下册的语文,整个教室里也充满学习的习氛,一声声字语从我旁边传来,我奋笔疾书,不一会儿,100个生词便展现在了我的眼前,两个人互相听写,是为了帮助每个人对生词再一次加深印象,顺便在一个人给对方听写时,自己也在不停记忆,挑出值得记的词给对方听写,这样一来,两个同学互帮互助,找出自己的不足。

最后一节美术课上了自习,我和同桌一起写了一套生物2019年的升级卷,上面有个别几道题我并不太熟,心想等全部写完我再查书。不知等了一会儿,同桌突然要我跟他对答案,我爽快答应,选择题对完后,发现好几个不一样的题,我们互相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再次去阅读此题,便是恍然大悟。当然,还有谁也不服谁的时候,双方辩论,谁也拿不准主意,顿时成为了“两小儿辩日”,只好再次去问其它同学,“一决高下”,终于,我们合对出了正确答案,错题铭记于心,争取下次不犯这这样的错误。

互帮互助就是如此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双方对知识点又更深一层的掌握,还会让一个个错题铭记于心,因为有很多事需要互相帮助才能事半功倍。

和而不同作文(篇10)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题记

如果向水中加水,又有谁能食呢?如果只有一种音调,又有谁能听呢?晏子这个浅显的比喻,却道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诚然君子之间就像是阴阳八卦图中的黑白两鱼,两鱼有着看似截然不同的特征,但他们游动的身体却组成了世间最完美的图形——圆。

历史上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熟谙这个道理的。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怀着“报国济世”的梦想,在面对那个风雨飘摇的宋朝,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王安石认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败,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以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而司马光却认为“祖宗之法有何谬误,只是现在实施地太失败了,只要励精图治,就能让大宋保持千秋万代,为何一定要变祖宗之法。于是两人成了政见上的死敌,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就极力反对,甚至不理政治,闭门写《资治通鉴》。而私底下两人却是好友,都是对对方有着足够的敬佩。当王安石临死前,就告诫叶涛(王安石的弟弟的女婿,很受王安石器重),“若学诗,当师苏子瞻,一点浩然气,干里快哉风。若为政,当师司马光,葵花向日倾,清廉两袖风……”可惜叶涛最终却没有放过司马光,追贬以死的司马光的官职,不提也罢。

古人坚守和而不同的原则,在我们新中国也不乏遵循这一原则的典范。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面对着不同国家间的不同利益,就提出了“求同存异“的立场,使得大会开得异常顺利,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项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而今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而不同的原则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这一准则,会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越磨越亮。

和而不同作文(篇11)

春去秋来,看人世繁花似锦,叶落飘零。

寒来暑往,听世间松涛如怒,鸟鸣婉转。

大千世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春花秋月夏蝉冬雪,皆兀自为景,成就人间阔大气象。万象如此。而人何以处世?其必曰:各自朝圣,和而不同。

遥想当年,春秋乱世百家争鸣,君子和而不同之风盛行:仲尼高呼仁义,庄子逍遥而游,韩非提倡法纪严明百家之言,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于激辩场上慷慨激昂,在生活路间泰而不骄,道并行而不相悖,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与交融中点燃。先哲各自朝圣,终铸就了万千气象的百年文化盛世。

继百家争鸣以来,历史的银河群星闪耀,却不如当年日月之光,何哉?秦汉以来的思想专制与文化禁锢正是罪魁祸首。统治阶级图一己私利,扼杀个性,埋没创新,使百姓众生只能喝大锅茶,盲目行在官方钦定的所谓主流的思想道路上,于是只有几点爝火不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走在自己朝圣路上,孤独或哀伤。

近代,也许只有民间思想界才隐现春秋和而不同之风。吴宓口中众思造乱,而莫肯平乱的时代,群英萃聚,大师辈出:王国维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传播国学;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传宇宙文章;梁漱溟投袂而起,献身民主同盟思想的高度和宝贵的个性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挺身而起。

莫不是真如俗语所云乱世才能出英雄?算而今,重到须惊怕是先贤来到如今所谓开放自由的新时代的真实感受。自诩思想包容的新思想界人物或是因他人观点不合己意,出言不逊,破口大骂;或是因无形中的镣铐与根深蒂固的血脉中的奴性,一味随声附和,被当作别人手中的棋子。看似解放思想、开放社会,众生却不能各自品各自的茶,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而微笑互相点头,实是小人同而不和!

究其原因,也许乱世不是出哲人的根源,自身才是。固然时代的压迫更能造就独立自信的个性,但和平年代也并非无思想的锋芒,关键在于是否存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勇气,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个性,是否存有对理想与自由的普罗米修斯式追求。

我希望有这一天,你和我各人拿各人的杯子,各人喝各人的茶,我们微笑致意,擦肩而过,然后继续行在各自的朝圣路上。那时,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关于和而不同名言名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喜欢向美好的事物靠拢 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和而不同 我听到内心契合发出的声音 穿过人群,找寻你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说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君子既能保持自己的不同观点,不随波逐流,也能心胸宽广地容纳其他人的意见。----李惟七《天下不帅》

  • 同学作文汇总11篇

    您所需的内容我们已为您准备好了一篇精美的“同学作文”,这里有一些适合需要的朋友们来看看的文章。作文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提高的基本技能之一,作文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善自我。优质的作文需要内容与形式并重。...

    同学作文 09-10
  • 杂而不杂作文3篇

    写作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适应环境,写作是文字展示个性的最好方式。你在作文写作方面遇到过哪些困难呢?希望这份“杂而不杂作文”能够超出您的期望,看完本文你可以得到一些有关的参考建议!...

  • 合作合同11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合作合同11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甲方:_________________某某公司乙方:_________________甲、乙双方在双方平等...

    合作合同 12-10
  • 和青春有关的作文11篇

    小时候我们经常写作文,作文的撰写就是情感表露于卷面的过程。优秀的作文会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以下是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准备的有关《和青春有关的作文》的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 不约而同的意思_不约而同造句

    不约而同[byuērtng] 【解释】: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语法】: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 【近义词】: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异口同声 【反义词】: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不约而同造句: 1、大家

  • 关于与众不同的人物作文(精选11篇)

    写好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作文,我们可以把零散的想法聚集在一起。最真实的内心想法可以借助作文来表达,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 和爸爸钓鱼作文汇编11篇

    作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写作可以有效展示个人能力,使自己更易于被理解和认识。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多次实践写作。你知道怎样写一篇好的作文吗?今天小编想推荐给大家的是一篇关于“和爸爸钓鱼作文”的精选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