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颐和园课件

栏目: 颐和园课件

2023-12-01 14:57

“颐和园课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请在收藏夹中添加本网页的链接以备日后使用。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制作完整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颐和园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难点

(一)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用声韵两拼法和三拼连续法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煌、廊、葱”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煌”属于左形右声类,左边“火”形旁表意,右边“皇”表声。“葱”属于声占一部类,“匆”表声只占中间一部分。“廊”属于外形内声类。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恍、晃”两个字就不能念成(gu1ng)。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④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漆、朱”的字形。

⑤突出强调“殿、廊、葱、爽、漆”的字形。“殿”字的左下角是个“共”字;“廊”字“广”的里面是“郎”字,右边是“阝”不要写成“卩”;“葱”字中间部分是“匆”字不要少写一点写成“勿”;“爽”字的写法,笔顺应是“”要把字写美观;“漆”的右下角是“”不要写成“氽”。

记忆字形时,不一定就是一个生字就用一种方法,有时可以几种方法并用。比如“雕”字,我们可以用形近字区别对比的比较法来记字形;也可以用拆合法来记,把“雕”字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是“周”,右边是“隹”(zhu9)。学生要能够根据汉字特点灵活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介绍几种常用的解词方法:

1)、直观、演示法。表示事物名称的名词,而又是学生没有掌握的,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让学生直接看到词所表示的具体事物形象,以获得清晰的印象。例如“琉璃瓦、横槛、画舫”这三个词语,教师就可以出示幻灯或图片指给学生看,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远眺”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去做,以理解词义。

2)、形象描绘法。有些形容词的词义可以用语言描绘形容词所表示的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以达到理解。例如:“金碧辉煌”、“葱郁”这两个词语就可以用形象描绘法来解释。

3)、讲解词素法。有些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组成的,讲清学生不理解的词素,把各个词素的意思合在一起加工整理一下,学生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了。例如:“姿态不一”、“神清气爽”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4)、举例说明法。

5)、和同义词、反义词比较法。

6)、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7)、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方法,讲解一个词时,不一定就用一种方法,有时几种方法并用,会更便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词义。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宫殿 堤岸 掩映 雕刻 长廊 葱郁 杨柳 耸立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细细游赏 隐隐约约

4、听写词语,当堂检查识字效果。

宫殿 堤岸 雕刻 长廊 葱郁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细细游赏

(五)齐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做到“讲其所当讲”。

(六)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位置相邻的自然段哪些联系比较紧密?(第3、4两个自然段的联系就很紧密。第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我们可以把第3、第4自然段合并为一段。这种分段方法叫自然段归并法。)

(2)利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订正,其分段结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2自然段);三(第3、4自然段);四(第5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4)划分段落,标出起止。分段结果:同上。

3、两种分段方法进行比较:

自然段归并法适用于任何一篇课文,应用范围广,在理解了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自然段归并法比较费时费力;按空间不同位置分段,适用于游记、参观访问记、写活动的文章,应用范围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七)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2)细读每个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3)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顺序分段。

(2)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按空间不同位置分段。

(4)按不同内容分段。

(5)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段。

①总分式(包括总—分段式;总—分—总段式;分—总段式)

②顺承段式

③并列段式

④因果段式

⑤转折段式

⑥递进段式

⑦点面段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

3、分段的标志:

(1)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

(2)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

(3)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

(4)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

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适时地教给学生的分段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段能力,不要急于求成。学生要善于抓住课文的特点,找准分段的依据和标志快速准确地给课文分段,在练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分段能力。

(八)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 )阁(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党( )郎( )

载( )赏( )朗( )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的1、2、3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1、2、3题中的有关问题。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一眼望不到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分层次写具体。重点段分层,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1)分层的提示是: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2)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1)教师在语气、语句轻重音、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朗读或齐读。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5、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1)小题。说出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1)明确要求:先说出长廊的整体特点“长”;再分层说出长廊的外部、内部和两旁各是什么样的,并以长廊的内部为主。

(2)学生练习。

(3)指名回答。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五)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2)小题:登上万寿山,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1、提示说明:作者的观察点是固定的,在万寿山上,地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作者的观察视角(方向)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这与整篇课文“移步换景”的特点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部分。让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在这种比较中更好地来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这个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学生可以按照书上的方向顺序来说,也可以变化一下方向顺序来说。

2、学生练习。

3、指名回答。

(六)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中的第(2)小题。

1、出示这段话,说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2、说说这段话是抓住什么来描写景物的?

3、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归纳总结:

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这是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要边读边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静的美来。

(七)学生对课文第二、三段这部分内容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八)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还没有讲的问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四段,了解颐和园里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的景物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中第1、3题中的有关问题。

(三)指导用“耸立”和“隐隐约约”两个词语造句。

(三)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3、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中的第(3)小题。

(1)出示句子,读句子。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2)说说这个句子是抓住什么来描写景物的?(这段话抓住了景物“多”的特点来写具体的。首先是十七孔桥的桥洞多有17个;其次是桥栏杆上的石柱多有上百根;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狮子多。)

(三)指导用“耸立、隐隐约约”两个词语造句。

1、找出词语在课文中的位置,读其所在的句子,明确课文是怎样运用的。

2、弄懂词义:

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明确词语的使用范围。思考:词语经常在哪些方面?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可以和什么词语搭配合理使用?

4、学生能按指定的句式练习。(或者不给出固定的句式。)

例:________耸立在________。________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远处的________。

5、造出的句子要丰满,可以填加一些修饰性成分。做到语法完整和语意完整。

例: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眺望远处的高楼大厦,因为有雾,所以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

6、读一读句子,检查一下有无写错的字;用错的标志;句子是否通顺、完整;能否使人明白;是否合情合理。

(四)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五)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六)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第下一课。

颐和园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初读课文以后,你认为作者游完颐和园的总的感受是什么?请说一说。(这可真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走进颐和园吧!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再来欣赏一下这个大花园的美丽风光吧!

2、“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谁来带我们重游一次。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2自然第一句话)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第3自然第一句话)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4自然第一句话)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第5自然第一句话)

3、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出示句子:“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A、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B、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一句子时,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演绎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神清气爽”一词的朗读,读得舒缓、陶醉,从而体会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美。(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概括板书:美)

5、师美读长廊部分,生闭目想象画面。

6、出示长廊视频,让学生欣赏。

7、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即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再写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三)学法迁移,自学探究。

1、导语:“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然后和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先自由学习课文,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适当点拨。例如佛香阁,引导学生从“耸立”一词体会佛香阁的高,再提示学生除了“耸立”一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佛香阁的高?让学生明白“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这个句子,也间接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又如昆明湖,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镜子”和“碧玉”这两个词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应引导学生抓住“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板书:

接着,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写佛香阁和昆明湖这两处景点的,如“佛香阁”是从整体上写,突出“高”这一特点,而“昆明湖”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到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探究。在汇报交流中,欣赏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游客们,我们跟随着作者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生答,师相机板书:大公园、美丽)接着因势利导:那里的景色仅仅只有书上介绍的这几处吗?(不是)你是从课文中那一句知道的?难怪作者不由得写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体现个性。

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美景说不尽

颐和园课件(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

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读词:

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 ) 堤( ) 栏( ) 昆( )

廊( ) 提( ) 烂( ) 困( )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 )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⑴ 默读课文:

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⑴ 长廊: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 “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④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万寿山:

①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

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③ 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②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颐和园课件(篇4)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教学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颐和园课件(篇5)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课件(篇6)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颐和园课件(篇7)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

长廊 佛香阁 昆明湖 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 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 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 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 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 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 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 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 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 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 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 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 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 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 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 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 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 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 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 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 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 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自己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结构,整合了许多文字、音像资料。课堂活动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想像画面的同时,欣赏颐和园的真实景象,既丰富了视野,又增添了热爱颐和园的情感。特别是颐和园的地形图的再现,让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孩子能深刻记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

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学生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参观校园的过程:“一进大门,就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学楼。水泥路两旁……穿过教学楼走廊,顺着又宽又干净的楼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楼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至五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参观经过。

【专家点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颐和园》一课结构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很明显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该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再现真实景象、展现课文重点语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文本,丰富了学生语言。比如:学生不仅收集到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还收集到文中各景点的具体文字介绍及优美图片,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语言表达流畅,用词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语言的能力。注重启发想象,学生由昆明湖的静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生读书时窗外的静,学生从书中跳到书外,展示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颐和园课件(篇8)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景色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和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选编意图

1、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积累语言的能力。

4、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照片引入,激情引趣

(展示本班学生在颐和园内所拍摄的照片,通过学生介绍照片的背景,激发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1、出示照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照片上的小男孩吗?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些照片是从哪拍的。

2、生介绍自己游览颐和园的情况:

出课题并板书:

颐和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颐和园》。

二、交流资料,预习反馈

1、导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找有关颐和园的资料,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讲。

2、学生交流资料。

(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较为全面,同时对学生查找的资料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查找资料的热情。)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中利用图片、电教手段等创设一个旅游的环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1、导语:

的确,颐和园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不想到颐和园去看一看?那好,就和老师一起走进颐和园。

2、颐和园的课件,配乐范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美。

3、回答: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再次感受颐和园的美,思考: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

2、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是否能用上书中的语句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或者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说明。

(充分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3、小组交流:

学生可以画游览示意图,可以用书中的语句来概括。利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这些游览点学习作者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同时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这些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度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五、抓住特点,感受美丽

理清了游览顺序,可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到景物的特点,从而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

1、通过初步的学习,我们对颐和园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说颐和园的那一处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那一处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主线,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2、再读课文:

注意反复朗读描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景物段落。

3、小组学习交流,师引导:

把给你印象深刻的景物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也和你有同样的感受。可以朗读,也可以做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还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说一说。如果把你查找到的资料也融入进去就更好了。

4、全班范围汇报:

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如果采用朗读的方式,读后可让学生评议:

他读得怎么样?为什么怎么读?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如果学生采用导游的方式,可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并从中渗透导游的技巧。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只是组织、点拨。

⑴ 长廊:

师引导:通过导游的介绍(朗读)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住重点词句: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273间、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等等。)

怎样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长廊很长?我们都来读一读。

(从中体会作者运用具体的数字介绍长廊长的特点写法。)

⑵ 佛香阁:

师引导:

(学生介绍)出示图片:

我们来到万寿山脚下,谁能指出哪座建筑是佛香阁?你怎么认定就是它?

(体会作者抓住佛香阁建筑上的特点来介绍景物的写法。)

还可以通过看图理解“耸立”一词。

⑶ 佛香阁前:

师引导学生理解: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一句中作者运用“镜子”和“碧玉”作比喻,突出昆明湖静、绿的特点。

指导朗读:

绿的树,红的墙,古色古香的建筑,静静的湖面,游动的船,真是太美了!我们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⑷ 昆明湖(十七孔桥):

师引导学生想象“十七孔桥”的狮子形态,理解“姿态不一”的含义,可联系学过的《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来想象。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注意渗透导游技巧,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和写作的指导及想象能力的培养。)

六、组织资料,再次交流

导语:颐和园内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通过查找资料大家还要介绍哪些呢?给大家介绍介绍。

(在此安排资料的再次交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让人说也说不尽。现在,我们的游览即将结束,如果让你在颐和园的留言册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你会写些什么呢?

教学设计特点

1、努力改变串讲串问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平铺直叙,在理清顺序之后,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以朗读为主要手段,摒弃了不必要的分析过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努力体现民主学风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3、重视资料的运用和语言的积累,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如课内外结合和读、说、写结合的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努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可操作性强。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进入情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将学生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

2、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而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3、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学生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力求使学生达到要求。

颐和园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自然段,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和课文的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仿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练习有感情读文,从语言文字中想象,体会颐和园的美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手机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颐和园风景的图片,问: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板书课题,注意“颐”字里面是个扁扁的口。

是的,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神奇的建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去领略那里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重点提醒“堤、耸、舫”三字的读音。(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个?

4、指名读文,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美)课文中有两处直接点明颐和园很美,在哪儿呢?(提示文章总分总的写法)

5、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资料,了解历史

1、课文的第一句话点明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你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交流资料)

2、课件出示图片,师小结。

3、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领略美景

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吧!

1、了解游览顺序

① 默读2-4自然段,划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② 指名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

2、领略长廊之美

① 自由读文,同桌说说你感觉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是从书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长 一眼望不到头(颜色美、形状美)

七百多米长273间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廊的长?

读句子

美画 (内容多、题材多样)

花(品种多、数量多)

② 那么,文中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景色如何?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自学,写批注。

3、领略建筑之美

①佛香阁高 耸立

美形状美八角宝塔形三层

颜色美 闪闪发光

②排云殿大一排排

亮金碧辉煌

③小结,练习背诵。

五、练习写话

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活动,回忆当时的游览顺序,写一段话。

六、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让我们继续期待下节课昆明湖和十七孔桥之旅吧!

颐和园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连段成篇的,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几处景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两处景物,当一名导游,把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当中积累词语。

教学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去过颐和园吧?说说那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检查:全班交流:

(1)生字:

颐:颐和园休养,保养。

炉:鼎炉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

烛:烛光蜡烛,用线绳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

封:封建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臣属。

豁:豁然开朗开通,敞亮。

峦:重峦叠翠连着的山。

佛:佛香阁梵语“佛陀”的简称……

典:古典引:标准,法则。

综:综观总合。

宏:宏伟广大。

罕:罕见稀少。

(2)区别多音字,形近字。

A、注音:处理()颐和园()缭绕()俯瞰()

综观()谐趣园()摇曳()蒙上()

B、读词语,结合课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变化无穷 千姿百态 数不胜数 山泉绿竹

栩栩如生 美不胜收 豁然开朗 小桥流水

碧波荡漾 柳暗花明 重峦叠翠 湖光山色

C、解决词义: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光亮。

重峦叠翠:形容翠绿色的山峰一层又一层,重重叠叠的样子。

柳暗花明:柳树成荫,繁华似锦的景象。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就像真的活得一样。查字典,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课文比较详尽的介绍了颐和园的那些景物?

5、检查朗读

四、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1、自读自思,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总述—分述—总结)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

首段: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列举了一些数字来说明它的规模之大。

尾段: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几十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它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园林史上也是罕见的”。

(开头和结尾这两段是总的概括介绍,中间一段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颐和园内一些著名景物。全文按总述、分述、再总述的顺序连段成篇。)

2、了解自然段意思,理清全文脉络结构。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各自然段介绍了哪里?

(二)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3、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

第二段(2—7):介绍颐和园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第3段(8):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

五、教师总结

自由交流

观看图片

读课文,圈画生字和新词,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读词语

默读思考

读课文分段

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认识颐和园。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

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

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6、颐和园

规模大 景物 大公园

保存好 博物馆

(总述) (分述) (总结)

作业:朗读课文,继续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阅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2、体会按总分总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背诵第7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媒体:

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整体回顾课文。

1、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内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桥等人文景观。

2、出示画面及第1自然段,齐读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规模大、保存最完好)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游览足迹,一同来游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二、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圈画在书上)

(1)详细介绍的景物有: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

十七孔桥

(2)简略介绍的景物有: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3、自由选择,交流每处景点的特点。

过渡:刚才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现在我们来细细欣赏。你们想欣赏哪处景点就读哪处。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过渡:我听了听,发现读每一个景点的同学都有,可见颐和园的每一处景点都非常吸引人。谁先说?

(一)长廊:这座游廊久负盛名,因其长——二百七十三间,被称为长廊;因其画多——被称为画廊。这些画给游人增添了乐趣。

出示学法1、细读:找景物抓特点

1、提问:你觉得长廊怎样或你体会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指名读句子,(长、间数多、没有相同画)

出示学法2、精读:研景物特点探究美

2、我们再来读一读,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读。

指名说,抓住728米、273间、没有相同说

出示学法3:品读:想景物画面欣赏美

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等句子,发挥想象,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指名读,说想象出的美景

过渡:同学们读得很好。游览了长廊,我们再去万寿山看看。刚才,我们在欣赏颐和园长廊美景的同时,也学习了一种新的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三步读法。下面我们就来试着运用这个学法,自学其他部分。

(二)仁寿殿:先介绍殿内的设施,突出了皇家气派。再写殿后的近景和远景,突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园特点。

(三)佛香阁:运用了一组数据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大、雄伟。站在佛香阁上俯瞰昆明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四)大戏楼:大戏楼的格局、结构和用途,表明这座大戏楼“在当时的舞台建筑上是十分先进的”。

(五)十七孔桥:由“面”写到“点”,接着介绍桥的长度,形状以及“十七孔”的道理。

(六)第7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共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谐趣园:山泉绿竹,小桥流水,再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

买卖街:临水而建,店铺林立,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上城市。

廓如亭:我国亭类建设中最大的一座。

知春亭:在这里可以纵观颐和园的全景。

三、引读最后一段,激发爱国情感

过渡:颐和园的美景数也数不清,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有道是(齐读最后一段)

1、颐和园为什么这么美或你想说什么?(谈感受)

2、想不想更多地了解颐和园呢?(出示网址:)

四、课外延伸,培养创新精神

20xx年我国将要举行世界奥运会,想要把颐和园建造地更加美丽。如果你是颐和园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画家你会在横槛上画些什么?假如你是园艺师,你会在长廊两旁栽种什么?使它的四季都有诱人的景色。(想一想再说)

齐读课题

默读课文

思考

读后交流

自由选择,交流每处景点的特点

指名读、说

读最后一段

说一说

整体回顾课文

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体会写法

激发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颐和园

一、规模大 保存好

二、详写: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

长廊、十七孔桥 (分述)

略写: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三、大公园博物馆(总结)

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并默写。

3、选择一处景点进行观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背诵,总结景物特点,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

2、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学习写法写一处景点。

教学重点:

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一)整体默读思考:

1、课文属什么体裁的文章?

2、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二、整体读文感悟写作方法

(一)认真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哪里?景物有什

么特点?

(二)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点,结合课外资料,变文中语句为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1、突出景物的特点。2、语言简明。

三、读句子,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投影出示:

(1)在长廊里辨认画上的人物、故事,是很多游人的乐趣。

(2)长廊共有273间,每间廊里的枋架上都绘着彩画,总共8000多幅。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所以长廊又有“画廊”之称。

自读体会,集体交流

提示: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及语感,灵活使用这两种标点符号。

四、学习并背诵第7自然段。

(一)自由默读,思考:这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介绍了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二)放到全文中体会与其他景点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三)师引读,生接读,引导背诵,体会特点。

(四)独立背诵。

五、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思考:与《记金华的双龙洞》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试写一处熟悉的景物

过渡:游览了北京的景色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可爱的校园,怎么样?

1、说游览顺序

2、说景物特点

整体默读思考

读句子

自由默读,思考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逗号顿号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

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作业: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写熟悉的一处景物。

颐和园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游了颐和园,你觉得那里美吗?为什么?

1.指名回答。

2,猜图游戏。

3.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色,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4.指名答,师板书。

二、学习“长廊”,掌握学法

师:作者首先来到了长廊,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去长廊看看吧。

1.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3.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4.指导朗读。

三、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片,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2,学生默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3.“佛香阁”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知道的?

“排云殿”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4.指导朗读

5.出示填空题。

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师: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请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比较滑和划)

3、昆明湖是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围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边听边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岛、十七孔桥

⑵指名学生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说说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狮子多)

⑶从屏幕上感受夕阳中十七孔桥的诗意美。

4.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5.顺理成章(句子重组)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其实颐和园的景物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随着镜头再次走进颐和园。

1.播放图片。

2.畅所欲言。

3.这么美的园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帮她设计一条广告语呢?

4.出示广告词。

六.作业超市

1、背一背: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写一写: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3.画一画:颐和园很美,我要把她画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附: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虚心请教、及时充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遗憾。

  • 颐和园读后感五篇

    我全心全意地为您推荐一篇值得思考的“颐和园读后感”文章,读完作者的作品后,我们自己也有了一些感悟和思考。只要我们认真阅读,一定会有所心得,有所提升,我们很愿意为您提供参考!...

  • 颐和园的观后感

    怎样创作出具有独特性的观后感呢?随着社会的发展,观看电影电视已经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的休闲方式,影片中许多扣人心弦的桥段,都为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为了更深刻地反思和理解我们所观看的内容,我们需要进行观后感的编写,接下来是由编辑带来的“颐和园的观后感”,这将对你的不断完善大有裨益!...

  • 关于颐和园的日记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颐和园的日记”,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颐和园导游词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XXX,下面就让我带着大家欣赏这美丽的颐和园,在观赏过程中,请勿乱扔垃圾,而且要注意安全。颐...

  • 北京颐和园导游词200字3篇 颐和园导游词作文1500字2000字

    颐和园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

  • [荐]北京颐和园日记6篇

    周记是释放自己压力的途径之一,年少的我们通常都喜欢写周记。周记能够帮助我们省察自己的心灵和内心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小编为您提供了一些关于“北京颐和园日记”的精心编辑内容,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 美丽的颐和园作文模板

    很多时候作文的出现大有用处,写作文有助于自己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根据您的需求,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整理了《美丽的颐和园作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 描写颐和园导游词系列

    专门为大家准备的“描写颐和园导游词”。导游最引以为傲的应该就是导游词了吧,所以,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导游词呢。导游词是导游在掌握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向游客传递信息的文体,经过我们的努力写出的幽默风趣的导游词,可使其锦上添花,气氛轻松。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

  • 游颐和园心情说说60句

    (五)春意阑珊:阑珊指的是: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借助一些手段摘录句子现在很流行,精炼的句子充满着我们丰富的情感,有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颐和园心情说说”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