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周长的课件汇集四篇

栏目: 周长课件

2024-01-06 13:54

强烈推荐一篇与“周长的课件”相关的文章,相信它对您会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光临,希望您能收获满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老师需要用心,确保重点内容不被忽略。只有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周长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

周长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识圆的周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两只小狗在草地上跑步,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它们每跑一圈的路程各是多少?

(二)迁移类推,认识圆的周长。

1.要求小黄狗每跑一圈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可见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2.要求小灰狗每跑一圈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什么叫圆的周长?

(三)实际感知,触摸圆的周长。

1.师拿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长?

2.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自己的圆片的周长就是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一)测量圆的周长。

1.怎样能测量出圆的周长?请用你想到的方法跟同桌合作动手测一测你们的一个圆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师巡视指导)

2.生边汇报方法边演示,接着媒体演示(分别为测绳法和滚动法),引导学生发现测量时的操作要点及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

3.生再尝试与同桌合作测一测刚才测过的一个圆的周长,以加深认识。

4.小结: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发现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吗?是什么?同桌交流后汇报。(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线段,然后通过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5.通过测量花坛及物体转动的曲线,让学生发现刚才的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去探究出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探讨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1)设疑启发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跟它的什么有关呢?猜猜看。

2. 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自己的圆的直径和周长,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后汇报。

(2)动手测量计算。

明确要求: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用新学的方法测量出自己手中两个不同圆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相应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师巡视指导) (3)指名小组汇报相关数据,师依次填写在黑板表格中。

(4)观察这些数据,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汇报。

(5)小结: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吗?

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

2.现在你能计算出刚才小灰狗每跑一圈的路程吗?只要测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师报出其直径数据让学生尝试计算。

3.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半径长度,会计算它的周长吗?试试看。汇报订正后小结出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公式。

四、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能用式子来表示吗?请试一试。

(2)介绍圆周率的表示字母π及其读写法。

(3)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的数值及小学阶段计算时所取的近似值π≈3.14。

五、回顾课堂,谈收获。

(一)请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

(二)引导质疑。

(三)看书99页内容,内化新知。

六、初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周长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构建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平面图图形的周长,促进对周长的理解。

3、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

教学准备:一片树叶、一本数学书、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圆。 学生准备:小组一张碟片,一张长方形,每人一张题卡。

今天,老师想请孩子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前几天,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圆形的桌布,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老师要买多长的丝带,既够用又不浪费呢?(课件显示出桌布一周的长度) 生:买和桌布一周一样长的花边就可以。

师:我们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孩子们想的办法可真不少呀,那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孩子们,齐读课题。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圆形桌布的周长,那其他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孩子请看,这片树叶,它的叶面也有周长,谁能指出它的周长?(找一个学生指一指)他指的对吗?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孩子指一指。(贴树叶)

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叶面的周长。(课件显示叶面的周长并且出示: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读一读。

(2)、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3)、(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描、说。课件显示出三角形的周长。

(4)、小结:(课件显示)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桌面是一个圆形,叶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2、描周长。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碟片、正方形)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他们描得对吗? 孩子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拿出题卡,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周长。 展示学生作品。

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小结: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老师在一周的下面加重点号)

3、理解封闭。

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老师在封闭的下面加重点号)读一读。读出关键词。这就是周长的概念,打开书本41页,把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标上小圆点。让我们响亮的齐读一次。

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那些有周长,那些没有周长?

4、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四、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四人一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2、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一个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一个物体的边师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在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五、拓展运用。

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城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为什么?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孩子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周长的课件 篇4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及圆柱、圆锥等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从而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有些圆不能测量出周长,怎么办?在此基础上,探索圆周率,并归纳总结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题。为了有效内化计算公式,教材安排了相应的变式应用练习。

笔者以为,本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逻辑性较强;二是特别重视实验操作,突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和发现规律的能力;四是通过圆周率的介绍,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熟练掌握了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直观的情境导入,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会很容易。学生已具备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技能,关键是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关系学生难以想到;或者容易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影响,以为圆周长与直(半)径也一定成整数倍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探究活动,找出规律,总结特征。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1.复习圆的认识。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及几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周长,明确其计算结果用的是长度单位。

以上两步同时进行,为理解圆周长的含义做好铺垫。

(1)具体感知圆周长的概念。

出示情境图(小蚂蚁在正方形和圆形路口爬行),谁能说说小蚂蚁走哪条路近一些?

说明,小蚂蚁走过的路程实际上就是圆的的周长。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量圆的周长。

用绳测和滚动测量法,测量自己的学具圆获圆形实物的周长。

学生测量了这些圆的周长以后,教师进一步提问:“要是有一个很大的圆,怎么测量它的周长呢?如学校的圆形花坛。”如果学生说用卷尺绕花坛一周进行测量,教师可以举出更多的圆的例子,如空中划出的圆形,引导学生寻求更为一般化的方法。

学生猜想圆的周长是否也有计算公式时?

激思: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

同桌两人一组,正确测量学具圆(实物)的周长和直径。并逐一汇总填表。

分别引导学生竖向和横向看表格,比较找规律,计算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最后比较、分析、归纳出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

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推导公式:圆周率=圆周长/直径;推出圆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长=2×圆周率×半径。

基本练习。判断题,直接求周长。

变式练习。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内化画一个最大的圆,再求周长。

1课前预设的学生活动太少,数学上没有从活动中探究新知;

2课前对学生原有任职的单位太简单,没有具体到学生。

其他人在看

圆的周长课件9篇


接下来是一些涉及“圆的周长课件”的资料供大家参考。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一份详细的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此页面仅供参考请以实际为准!

圆的周长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习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第三段: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流程四、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师:现在你们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吗?小明沿着篮球场的边走一圈,小红沿着草坪的边走一圈,如果他们走得一样快,谁先走完呢?为什么?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4、5题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3、师:用4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周长又是多少呢?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流程九、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还有什么收获?

圆的周长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复习前学生已经系统复习和整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本节课整理和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教材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并整理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发展数学思想。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有能力去将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时间的迁移等各种原因,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所淡忘,导致在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借助各种素材,进一步建立这些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起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回顾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和形成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网络。进一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尤其是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公式推导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各一个。

学具:一幅三角尺,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归纳复习整理的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黑板贴图)

师:让我们继续走进平面图形的世界里,复习回顾这部分知识。如果你是一位小老师,你觉得我们应该复习哪些内容,才能较全面的帮助大家整理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呢?

板书:周长面积板书:意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师:把大家刚才说的意思归纳以后,就是一个复习提纲,这就是知识整理归纳的常用的方法提纲法。(板书:提纲法)你觉得提纲法的优点是什么呢?提纲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提纲挈领,一目了然,读起来清楚明白。

二、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量单位。

1、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生1: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它们的周长。

生2: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课件出示意义)

2、火眼金睛。

师:看来周长与面积的意义是不同的,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大家仔细看这两组图形,每组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课件)

师:同学们先自己观察,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汇报)

师:通过这两组图形的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生2:我发现两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师:那么计量单位、计算方法相同吗?

3、周长和面积的计量单位。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周长和面积的计量单位分别是什么?

生:周长的计量单位是长度单位。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生: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生: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1公顷就是边长为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生:100米。

师: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所以我们在进行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统一。

三、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1、梳理知识,整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看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不同,计量单位也不同,那么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吗?哪位同学把整理的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给大家介绍一下?

C=(a+b)×2c=4a邻边之和乘2三边之和上下底与两腰之和

S=abS=a2S=ahS=ah÷2S=(a+b)h÷2

师:同学们请看,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把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都进行了整理,那么这种复习整理方法的方法你知道叫什么吗?(列表法)你觉得列表法的优点又是什么吗?(便于分析、比较、总结出规律)

2、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除了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还可能拼成什么图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2)可不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他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上底加下底的和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此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也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除了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外,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高时,可以拼成正方形。

3、沟通联系,建构网络。

师:在同学们交流图形面积推导的过程成中,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绘制出了用来表示图形关系的一幅网络图,那么这种整理复习归纳的方法就叫做网络法。请同学观察这幅网络图,你都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长方形是基础。

②图形之间有联系。

③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公式的统一。

1、师:长方体与正方体是我们学过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吗?同一的计算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那么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五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可不可以统一成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呢?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长方形,因为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而三角形与梯形虽然说要除以2,单也可以变成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师:刚才两位同学是对的,因为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吗?你能不能把其余的四种图形都看作梯形?

(1)三角形看作上底为0的特殊梯形。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看作上底和下底相等的特殊梯形。

3、那么现在你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表示其他四种图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s=(a+a)b÷2

=2ab÷2

=ab

正方形s=(a+a)a÷2

=2aa÷2

=a2

平行四边形s=(a+a)h÷2

=2ah÷2

=ah

三角形s=(a+0)b÷2

=ab÷2

师:面积公式可以统一成梯形面积的公式,这恐怕是大家没有想到的。看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五、分层练习,提高能力。

六、归纳总结,提升技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对平面图形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复习,课下请同学们再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容易出错的题型,下节课进行汇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面积提纲法

意义所有边长的总和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列表法

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网络法

C=(a+b)×2S=ab

c=4aS=a2

计算邻边之和乘2S=ah

方法三边之和S=ah÷2

上下底与两腰之和S=(a+b)h÷2

圆的周长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着重研究两类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问题。

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也就在此处。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流程

一、激趣设疑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们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

师: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预设:

生1:有,可以量一量。生2:算一算他们的周长……

师:他们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乌龟的路线有什么特点?(是正方形)

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怎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片,小组合作,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更好?(注意在讨论之前要先选好记录员、测量员和监督员和汇报员。)

(1)生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2)小组汇报解决方法,师板书并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好,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预设: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因为长方形有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所以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是:6×2+4×2=20(厘米)。(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小组的方法和结果都一样?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2:6+6+4+4=20(师板书)

生3:(6+4)×2=20(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预设:

生4: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正方形卡片的一条边长是5,根据正方形的特点,用5+5+5+5=20(厘米)。

生5:5×4=20

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那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一般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呢?

预设:

生:长+宽+长+宽=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随着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师:有这么多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每一种方法都很棒,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那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呢?

引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这就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齐读2遍)

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们总结出来了,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齐读2遍)

师: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兔子和乌龟赛跑的路程吧?

2、比较他俩的路程的长短,得出结论: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

师:开始小兔子说“比赛不公平”,它这种没有经过计算就下结论的做法对不对?这时小兔子会怎么做?

师:是呀,小兔子知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这次比赛中,兔子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一心一意的和乌龟比赛,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乌龟又不服气了,说:“跑得快算什么,我们一起来比比智力吧!”同学们,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比赛吗?(愿意)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比赛题目吧!

1、小小判官。(课件出示)

(1)长方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0米。()

(5)用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其中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

2、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3、量一量,算一算。

测量并计算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4、拼一拼,算一算。

两人一组,把两块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算一算所拼图形的周长。

5、分一分。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师:和我们一样,这时候兔子和乌龟的智力比赛也结束了,在比赛中,乌龟取得了胜利。兔子跑得快,乌龟更聪明,兔子和乌龟各有所长,我们用掌声为它们祝贺!其实每个人也都各有所长,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对不对?

兔子和乌龟的比赛结束了,我们这节课也要接近尾声了,请同学们想想: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下请同学们: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圆的周长课件 篇4

教材简析

圆的周长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教材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形象的感知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难点:

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3、关键:

引导学生开展测量实验活动,通过实际测量与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并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条绳子、剪刀、一把直尺、一个圆形硬纸板、4个大小不同的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播放课件:

(二)认识圆的周长。

1、要求甲蚂蚁每跑一圈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可见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2、要求乙蚂蚁每跑一圈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什么叫圆的周长?通常用什么字母表示?(板书:C)

(三)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物体,并与同伴说说这个圆形物体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的长。(用手比划)

2、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探索出圆的周长的方法和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学生合作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活动中突破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一)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环节】

(1)提出问题。

师:怎样能测量出圆的周长?请拿出课前准备的硬纸板与学具试一试。

(2)合作探究。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生边汇报方法边演示,接着媒体演示(分别为绳测法和滚动法),引导学生发现测量时的操作要点及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发现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吗?是什么?同桌交流后汇报。(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线段,然后通过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板书:化曲为直)

(5)指名一生上台测量刚才乙蚂蚁所跑圆的周长,让学生发现刚才的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去探究出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成什么关系。

(1)猜想。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跟它的什么有关呢?猜猜看。

指名猜测,学生的猜测正确与否,教师暂不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都对圆的周长与直径成什么关系进行猜测,下面,我们就通过动手实验来检验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

(2)实验。

①测量计算。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4个大小不同的圆,分别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②汇报、展示。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教师把不同的圆的有关数据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③观察、发现。

让学生观察、比较表中的数据,想一想: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①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能用式子来表示吗?请试一试。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②介绍圆周率的表示字母及其读写法。

③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的数值及小学阶段计算时所取的近似值3.14.

(三)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C=d)

2、回应新课引入的情境,即时练习。

师:现在,你能求出谁的路程长吗?为什么?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全班交流汇报。

3、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半径长度,会计算它的周长吗?试试看。汇报订正后小结出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公式。

(板书:C=2r)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以下练习,练习中,层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为直径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的两块圆镜镶边框(如下图),边框的长分别是多少厘米?(镜框厚度忽略不计)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并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直径大的圆的周长大,直径小的圆的周长小。)

2、聪明小法官: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吗?(课件出示)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3)=3.14()

3、解答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你们知道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大约是多少米吗?(课件演示)

4、同学们,你们看(课件)。这几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正在商量着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个大树干的直径是多少米?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第3、第4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谈学习收获:

【为了让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我设计了谈收获这一教学环节。】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想?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1题。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C)

测量:滚动法绳测法

化曲为直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

C=2r

圆的周长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第五册第44—45页。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有: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周长的含义,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计划一课时进行教学。

本课教材有以下编写特点:首先通过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又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最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点,把未知变为已知,把复杂变为简单的思维方法。

课后的练习向学生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力争做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这个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线、皮尺、各种实物、树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刚才给每个同学都分发了树叶,今天我们就借助树叶来学习知识。大家又会想了,树叶怎样才能辅助我们学习知识呢。

1、我们就来描一描把它的形状画出来、怎么样,像不像上美术课?(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2、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到哪里结束、)

3、刚才大家描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沿边线围着图形,描了一周)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结合实物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我们能帮它取一个名字吗(树叶页面的周长)老师在课前也描了一片树叶,谁来判断一下,老师描出来的是不是树叶的周长呢?(出示未封闭图形)老师描的不是封闭图形,这种图形没有周长。

怎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引出周长的概念,结合封闭图形与未封闭图形,强调周长的意义、)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通过分一分,画一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

第一步:用cai课件显示多个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

第二步: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封闭图形。

第三步:有选择性的展示学生画图。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深入感知周长的意义。

(1)有了上面的前提教学,我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课前准备好了的各种叶片描出一周的长度,在描的过程中体会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里面部分不是周长。再完成课本p45第1题。(强调是边线)

(2)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黑板、文具盒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组内说一说。

(3)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怎样走才是教室一周的长度?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4)认识平面图形周长、谈话:刚才我们指的都是物体面的周长,现在我们来看看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是什么图形(课件显示三角形类似p45第2题1图)这个图形的周长在哪呢?小黑蚂蚁很感谢你们为他做裁判,它为我们指出了三角形的周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态演示小蚂蚁沿着三角形的边走一周)小蚂蚁走的这一周的长就是三角形的周长、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自主操作,巩固新知

1,量一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那么平面图形的周长该怎样求呢?(课件逐一出示:第45页第2题)、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的第2题、你想怎么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带着问题思考,动手、像这种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量出各边长度,相加就行了、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这样做、

2,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1)谈话:我们已经会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了,你们手中都有一片树叶,那么你手上树叶有多长。

八、总结

圆的周长课件 篇6

1、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4.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准确地测量并能正确地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卷尺、直尺、绳子、一些图形的卡片等。

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为学校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3.解决长方形周长

(1)出示8米

4米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教师用红色粉笔沿长方形的周长画一周。

(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学生在汇报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课件动画演示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8+4+8+4=24(米)

长方形一周的长等于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8+4+8+4=24(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么计算?

2×4+2×8=24(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2×(8+4)=24(米)

启发学生讨论、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不死记算法。

(3)引导学生比较算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觉得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1.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2.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90米,宽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订正。(两生板演)

(一)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米,宽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出示本班同学的一张长方形的美术作品:

长4分米,宽2分米,给它裱上漂亮的边框,至少应该买多少边框材料呢?

请同学上台反馈,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周长的简便计算。

(三)课件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4米,如果围上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主练习1、2题。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花坛周长多少米?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

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24×8=192(元)

圆的周长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三年级哦数学上册P42-4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谁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厘米问:各条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6厘米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①5+3+5+3=16(厘米)

②5×2=10(厘米)③(5+3)×2

3×2=6(厘米)=8×2

10+6=16(厘米)=16(厘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周长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8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8+8+8+8=32(厘米)

②8×4=32(厘米)

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42

35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课归总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圆的周长课件 篇8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

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一、基础练习

知识点复习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

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

板书:(6+3)x2=18.

【设计意图】

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领悟求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为后面的课堂顺利进行铺好道路。

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1、剪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运用上述长方形剪一剪,再计算图形的周长。

①剪掉一个长方形后,计算图形周长。

学生观察动画:剪掉一个长方形,思考:周长怎么变?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边的平移。

②继续剪掉一个长方形,计算图形周长。

此时,周长又是怎么变的?为什么?

发现:是啊,虽然它们是不规则图形,但都可以通过边的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

板书:不规则→转化

规则

③在”边“上剪掉一个正方形,观察图形的周长变化

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思考:周长还会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多了2条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平移,并用红色标出多的2条边。

2、剪去一个三角形或梯形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周长会怎么变?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梯形,周长又会怎么变?此时,同学们看一看就知道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图形周长变短;剪去一个梯形后,图形周长变长。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长6宽3这个长方形的素材价值,在不断的变化中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由角上剪到边上,学生在原图与剪后图形的每次对比思考中,发现周长变与不变的原因,感悟到周长与图形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初步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静态图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

剪掉长方形或正方形到剪掉三角形或梯形,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认识到周长不变是有条件的。

学生的认识在图形的一次次变化中逐步深入,渐渐体会到研究数学需要多角度思考。

二、拼组图形的周长

刚才是一个图形,如果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来拼,会拼出怎样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整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会拼出什么新的图形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只有极少部分孩子会拼出如上不规则图形的某一种。上图5种拼组情况突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同时也鼓励了学生要敢想敢做。

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图形

观察上述拼组图形,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

全班反馈交流上图中图形A、B的周长,即拼成大长方形、大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时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结合图形介绍,

方法①:图A(6+6+3)x2=30,图B

6x4=24。理由:将图A看成大长方形,”6+6“是该长方形的长,3是该长方形的宽。将图B看成大正方形,”3+3“即6是该正方形的边长。或将图B看成特殊的长方形得到(6+6)?2=24。

引导学生根据重合边的不同将图A看成按宽边拼,图B看成按长边拼。

方法②:总周长减去重合边长。

引导:一个长方形18,两个长方形拼的不就是2个18,为什么结果不是36?

思考:重合的边在哪里?要怎么办?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x2-3x2=30

追问:为什么减掉3x2?有几条边重合?

小结方法: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用2个长方形的周长,减去重合掉的2条宽。

你会用上述这种巧妙的方法计算图B的周长吗?

生说师板书:18x2-6x2=24

追问:为什么减去的部分和图A的不一样呢?

发现:看来减去多少要看重合掉的长度。

小结: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的图形时,既可以用原来的知识将拼成的图形看成大长方形、正方形计算,也可以用新方法,即原来长方形周长的和,减去重合部分的长度。

板书:组合图形的周长=总周长-重合的边长

【设计意图】

由规则图形入手,运用整体的眼光将拼组后的图形看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动态眼光观察静态的拼组图形,对比原图与新图,发现周长变化的原因,找到重合部分,从而初步感悟体会更为一般的周长计算方法,为下一个环节计算不规则拼组图形的周长做好充分铺垫。

2个长方形拼成不规则图形

剩下的5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给它们分分类。

1按宽边拼

预设:①和④是一类,①旋转后就能得到④。

引导:分别与图A、图B比较,哪一幅图与①④存在联系?联系在哪?

发现:①④与图A一样,重合的部分都是两条宽。

寻找:观察,还有哪幅图也是按这样的方式拼的?

预设:②

教师带领学生指一指①②④中重合的部分,直观感受这些不同形状的拼图有着相同的重合部分。

列示计算:18x2-2x3=30(板书)。

2按长边拼

③⑤是将长边的部分重合在了一起,它们与图B一样吗?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预设:与图B不一样。

列式:③为18x2-4x2=28,

⑤为18x2-2x2=32。

追问:3个图都是按长边拼的,为什么周长不一样?

预设:虽然3幅图都是按长边拼,但③⑤重合的是长边的一部分,图B重合的是整条长边。可见,重合的越多,周长越短。

结论:重合掉的越多,减去的越多,周长就越短。当长边完全重合时,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

借上一环节的伏笔,学生能从5个看似没有规律的拼组图形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按宽边拼,或按长边拼。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从无序思维逐渐过渡到有序思维,通过主动探究,分析比较,逐步抽象概括出求拼组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其中学、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变与不变中收获重合部分与周长的关系,课堂在这一层层的变化中显得丰富而深刻,充满浓厚的数学味。

三、综合练习

①运用上述结论,思考为什么1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最短的。

生结合图形解释:这些都隐藏在图形内部,都不算作这个图形的周长,重合的部分越多,那么露在外面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把20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设计意图】

很多学生知道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问及为什么拼成正方形周长就会最短时,很少有孩子能讲透,此时重现这个经典题目,学生不仅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了一层。

四、总结收获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你有什么是印象最深的?

【设计意图】

本课冲破复习课的一般框架,尽情发挥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素材价值,在不断的裁剪与拼组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并非翻炒已有知识,复习课也充满新意。

圆的周长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明白周长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合理的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及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圆纸片,给全班同学分成四人小组,指定组长。课件及实物投影。

2、每组准备:一个信封(一跟线,树叶,五角星,硬币) 一个号码图案(为形状简单的图形,大小适中),一把剪刀,一跟尺子,一张练习纸

3、每生准备:数学课本,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图形的周长(板书),你认为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

2、剪一剪

师:对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到底谁的理解准确一些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编了号,却来不及把写有号码的图案剪出来,请组长帮忙剪一剪,其他组员观察组长是怎么剪的。

(组长剪,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剪的?(引出“边线”一词,板书边线)

3、描一描

4、师:刚才组长用剪刀剪出了图形的边线,现在我们要用笔来描一描图形的边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8页,找到第一题,用笔描一描,比一比谁描得又快又好。

(学生描——实物投影反馈)

师:我们看到第四个图形是一片树叶的形状,看来不光平面图形有边线,物品的面也有它的边线,你能指指课桌面的边线吗?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指)

师:这是半个苹果,你能指一指它刀切面的边线吗?

二、 自主学习,寻求答案

1、师:我们通过剪、描、指,找到了那么多图形的边线,这边线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在书本98页找找问题的答案。

2、请同学读一读书本中的话。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对于这句话,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生:为什么要是封闭图形?)(如果不封闭图形有周长吗?)

师:谁能解答他(她)的疑问?

生: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能回到这一点就是封闭图形,不能回到这点就是不封闭图形,因为不封闭,所以就没有办法计算它的周长。

生……

4、我们借助动画再次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动画演示甲虫爬树叶)

师:读一读甲虫的话。

师:树叶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呢?

师:我们前面剪的,描的,指的图形的边线其实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现在你对周长的理解和一开始的理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指名说——向同桌纠正你一开始的错误)

5、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哪些不能,请说明理由。(幻灯片出示)

6、老师手里有一个圆纸片,请你指指它的周长。撕去其中一个角,再请同学指指它的周长。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们了,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也能找到物体面的周长

(大家一起指一指电视机屏幕,布告栏的周长)

师:只要我们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处处都包含着数学学问,你觉得呢?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师:有三只蚂蚁,它们分别沿着树叶,五角星,硬币的周长爬了一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跑了多长的路呢?

(1)生: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就可以知道。

(2)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幻灯片显示)

1、小组内先讨论每样物品的测量方法,组长记录到表格中。

2、每位组员负责测量其中一样物品。组长负责检查和记录。遇到困难本组人员应该互相帮助。

2、测量时要有序,讨论时要轻声。

3、测量完毕,请组长做好汇报准备。

(3)小组活动开始,师巡视。

(4)汇报,请其中一小组人员在实物投影仪上一边展示测量过程一边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师板书:( 树叶 围 五角星 量 硬币 滚 )

(5)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形状特点,选用绳子围,尺子量,在尺子上滚等方法来测量它们其中一个面的周长。

四、练习巩固,逐层提高(见幻灯片)

题1:快速回答,下图周长是多少

题2:想一想,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

题3:有A、B两组图形,每组中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

题4题5

五、全课小结,回归生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周长的知识,说说你的收获。

师: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除了围,量,滚等方法之外,其实还有别的一些方法,比如,如何测量操场的周长,如何计算运动员骑车的路程等等,只要同学们认真地思考探索,肯定能找到很好的测量的好方法。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作业是想办法测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把测量结果写进书本99页第1题的表格中。

最新圆周长课件十一篇


依据教学要求,教师在开课前需预备好授课计划和课件,而授课计划的内容则由教师自行完善。授课计划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至关重要因素,它通常包括以下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进程安排、教学评价等。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精心整理了和“圆周长课件”相关的资料,请您予以参阅。如若本方案能给您带来帮助,还请将其收藏起来,以供日后查询之需。

圆周长课件(篇1)

教学设想:

利用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讨论,使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性。课件中两只小兔子进行赛跑比赛是生活问题,却是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利用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际动手操作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材十一册第137~13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圆周率的历史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圆形实物以及直尺、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教师播放课件 激发学生兴趣

黑兔和白兔比赛跑步,黑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白兔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白兔获胜。黑兔看到白兔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

1.回忆正方形周长:黑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那白兔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师: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出示课题 圆的周长)

3.小组合作,测出自己准备的三个圆形纸片的周长,并记录。

4.反馈:你是用什么方法测出来的?

生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生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5.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化曲为直

6.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教师甩小球: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出这个圆吗?刚才大屏幕上白兔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生:不行)看来,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一种能很快知道所有圆的周长方

(三)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一生用绳子拴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四人小组讨论,猜猜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

生:我猜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

2.师课件演示:直径越大,周长越长;直径越小,周长越小。

3.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

(生1:我猜3倍。 生2:我猜3.5倍 生3 :…… )

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

1.明确要求:将前面测量的结果填入表格,并计算圆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填入表格里。

2.反馈数据

生1: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4倍。

生2: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2倍。

生3: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4倍。

师:课件演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二)介绍祖冲之

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

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是谁吗?

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三)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 C = 2πr

3.应用

(1)甩动小圆球,告知绳长3分米请学生选用公式计算此圆的周长。

生:我选 C = 2πr,2×3.14×3=18.84分米,此圆的周长是18.84分米。

(2)课题外的圆的直径是20厘米,用哪个公式计算?

生:我用 C = πd计算,3.14×20=62.8厘米,此圆的周长是62.8厘米

(3)解答开始的问题: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黑兔和白兔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π=3.14 ( )

2.出示例1,学生自己计算。

3.如果黑兔沿着大圆跑,白兔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四、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一个茶杯口的直径你有什么方法知道?

圆周长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用“直接尝试法”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⑴出示情境图。

⑵介绍解决方法。

1:251.2÷3.14=80(米),因为c=πd,所以只要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算出直径了。

2: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X×3.14=251.2,然后解方程。

⑶沟通两种方法间的联系。

师生一起解方程:x=251.2÷3.14,x=80。

观察解方程的第二步“x=251.2÷3.14”和算式“251.2÷3.14”比较,感悟算术方法解答和列方程解答相通的地方。

⑷联想。

想:算出圆的直径有什么价值。

可以算出半径,80÷2=40米;还可以算圆的面积;根据圆的直径找出圆心;画出圆。

二、多种练习,内化知识。

⑴独立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⑵解答练习十八第6题。

独立解答,班级交流。注重解答方法的思路交流和作业格式的指导。

⑶解答练习十八第8题。

学生解答中出现两种答案:一是21棵,二是22棵。引导学生画图验证,理解确认正确答案是22棵。

三、作业,练习十八第7题。

圆周长课件(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为什么?

教师:铁环滚动一周的距离我们就叫做铁环的周长。

教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老师出示一个圆(实物)。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课件出示一个圆。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

学生指出并回答。(略)

2.观察。

课件演示右图:

问题:这两个圆周长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直径相等,圆的周长就相等。

3.课件演示右图:

问题:这两个圆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由曲变直,对学生的推断进行检验。

4.小结。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三、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作一个实验,测量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它们的商。

1.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步骤。

出示探究建议:

(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

2.说明活动要求。

每个组的同学先测量出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并把这些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填在表里。

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3.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汇报交流。

(1)交流测量的方法。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绳绕法、滚动法……)

教师:在这些方法中,最欣赏哪个组的方法?

小结: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在想办法把圆这个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来进行测量的。(课件出示绳绕法、滚动法……的动画测量过程)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论。

提问:观察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5.介绍圆周率。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对于圆周率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就对此有了研究了,他们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近似的看作圆的周长,因为正六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所以近似的看成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出示课件,展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是圆直径的3倍)可是大家可以发现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的误差太大了。因此把它的边数加倍,得到正十二边形,再加倍到正二十四边形。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用圆的内接正96边形,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而祖冲之用圆的内接正16384边形,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第一人,他在数学上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分得的边数越多,精确的数位越多)到了现代,人们用计算机对圆周率进行计算,1999年日本的两位科学家把π值精确到20xx亿位。

6.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题:你怎样理解周长/直径=π?你还能知道什么?

结论:c=πd,d=c/π,c =2πr,r=c/2π。

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π近似的取为3.14。

7.教学例2。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示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

[评析:有前面数学活动的基础,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习例2这既是验证刚发现的圆周长计算公式,又是初步运用,巩固刚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2题。

将课堂活动第1题的直径扩展到9cm为止,当学生算完后,除了观察直径、周长的变化外,还要能让学生将直径与周长对应的值记一记。第2题的图形周长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个图形的周长指哪些线,怎么算,最后概括出半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练习五第1~5题。

在学生理解半径、直径、周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分清每题的条件和问题,合理地运用公式,同时注意每题的单位名称。其中,练习五第3题,可以用教具进行演示,说明计算分针尖端走过的路程,就是求半径是15厘米的圆的周长。

七、课后作业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3)d=4分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3)r=3米

[评析:创设生活情境,密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观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有关,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接着就引导学生做实验,探索出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对于掌握数学知识有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圆周长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P 92-93例4、例5,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认识圆周率,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解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计算和交流、归纳等活动过程,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积累推导计算公式的学习过程,发展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积累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探索计算公式的成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常听人们说:我买了一个28的自行车。我买了一个24英寸的彩电。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体规格的数字。

2.课件出示例4题目及图示,全班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3.小组交流:从你课前滚动大小不同的圆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4.课件演示车轮滚动,验证学生的发现。

5.全班交流

你觉得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关系?(直径越大,圆也就越大,所以周长也越长。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说圆的周长跟半径也有关。)

二、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这样的实验你们课前做了吗?

2.拿出课前探究圆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实验单,小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⑴ 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实验过程。

⑵ 纵观各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学生自学课本93页,了解圆周率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概括圆周长公式。

⑴ 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如果圆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谁来说一说、C、d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书:Cd=,C=d ,C=d)

⑵ 求圆的周长用哪个公式?(C=d或C=2r)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试一试

⑴ 学生独立计算。⑵ 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练一练。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⑴ 学生独立计算。

⑵ 全班展示交流。

⑶ 学生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指名口头列式,学生集体计算。

交流:为什么求是车轮的周长?

6.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交流。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圆周长课件(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计算、猜测、验证等过程,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形纸片、直尺、计算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 课始预习,初步了解

看书完成前置作业:

1、什么叫圆的周长?并举例说明。圆的周长可以怎样测量?

2、什么叫圆的半径和直径?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认为圆的周长的

大小跟什么有关?为什么?你能想出办法证明圆的周长跟它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4、哪个数学家对圆的周长有关的知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对本课知识点有个初步了解,在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中对本课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思考,带着问题和疑惑走进课堂,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⑵学生通过摸一摸圆形学具,感受围成圆的线是曲线,完善圆的周长的概念。 ⑶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圆的周长?

⑷课件演示圆的周长,并出示圆的周长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再通过摸一摸的感知活动对圆周长的曲线特点有了深刻体会,课件演示让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直观形象进行感知,从而对圆周长概念有了深刻理解)

2、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⑴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通过折圆纸片,找出半径和直径,通过观察,测量明确d﹦2r

⑵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师:长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正方形呢?那么圆的周长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预设:

学生1出示大小不一的圆,分别比较它们的直径和周长,得出直径大的周长就大。

引导小结:①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我们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几,也就是说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3、学习圆周率的有关知识

⑴引入圆周率

师:其实,很早就有人研究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 =圆周率)

⑵介绍圆周率的资料,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关于圆周率的知识,你知道哪个数学家在这方面做出了什么样的卓越贡献?(学生通过预习有一些初步的印象。)

课件播放圆周率的资料完善学生的记忆。

在当时,祖冲之所算的圆周率的值要比外国科学家早多少年?听完刚才的这些资料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师:我们真为我们国家能出现这样一伟大的数学家感到骄傲和自豪,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

⑶教学圆周率的读写法及数值

师:对于圆周率,我们用希腊字母л来表示。(板书л)

①让学生跟老师读,并用手指在桌子上边写边读。

②经过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圆周率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呢?

学生回忆预习的内容,师提醒学生明确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数值是л=3.1415926……(板书:л=3.1415926……)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③圆周率的近似值。

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借助超级计算机,人们算出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了万亿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小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板书:л≈3.14)

④学生看书,再次阅读圆周率的知识点介绍

(设计意图:圆周率是新出现的一个概念,让学生从预习的初步感知,到探索中对圆周率的理解,到再次的看书完善对圆周率概念的陈述,了解近似值的大小取值,让学生对圆周率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圆周长的公式推导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攻破难关的喜悦。)

4、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提问:圆的周长一般用字母什么来表示?圆的直径呢?

那么根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公式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C÷d=Л,

那么C=?(板书:C=лd)

让学生互相说说出公式所代表的意义,并汇报。

想一想,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已知半径r,圆的周长C又等于什么?学生推导教师板书:C=2лr

三、解决实际问题

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圆周长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一)圆周角的概念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圆心角?

答: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是什么?

答: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如右图)

2、引题圆周角:

如果顶点不在圆心而在圆上,则得到如左图的新的角∠ACB,它就是圆周角.(如右图)(演示图形,提出圆周角的定义)

定义: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3、概念辨析:

教材P93中1题: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学生归纳:一个角是圆周角的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和圆相交.

(二)圆周角的定理

1、提出圆周角的度数问题

问题:圆周角的度数与什么有关系?

经过电脑演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猜想它们有无关系.引导学生在建立关系时注意弧所对的圆周角的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

(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1)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圆周角与相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演示图形)观察得知圆心在圆周角上时,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提出必须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去证明.

证明:(圆心在圆周角上)

(2)其它情况,圆周角与相应圆心角的关系:

当圆心在圆周角外部时(或在圆周角内部时)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的情况,从而运用前面的结论,得出这时圆周角仍然等于相应的圆心角的结论.

证明:作出过C的直径(略)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

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说明:这个定理的证明我们分成三种情况.这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在证明中,后两种都化成了第一种情况,这体现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对A层学生渗透完全归纳法)

(三)定理的应用

1、例题:如图OA、OB、OC都是圆O的半径,∠AOB=2∠BOC.

求证:∠ACB=2∠BAC

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得,教师规范推理过程.

说明:①推理要严密;②符号“”应用要严格,教师要讲清.

2、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的度数?

(2)一条弦分圆为1:4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说明: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多个,却这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一个,但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两个.

(四)总结

知识:(1)圆周角定义及其两个特征;(2)圆周角定理的内容.

思想方法:一种方法和一种思想:

在证明中,运用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

(五)作业教材P100中习题A组6,7,8

圆周长课件(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4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实践探索,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由曲变直”的转化思想。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七窍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和圆周率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直径分别为5、6、7、8、9、10厘米的圆纸片、绳子、表格。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认识圆的周长。

师:李奶奶决定让小明和小刚进行一次跑步比赛。方案是这样的:让小明沿着一个边长为d米的正方形跑道跑,让小刚沿着一个直径为d米的圆形跑道跑(假设他俩跑的速度一样);方案一公布,小明就说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个方案公平吗?要想判断这个方案是否公平,必须要知道他们所经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就必须要算出各自跑道的什么?(周长)

师:对,要知道他们所经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就必须要算出各自跑道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圆的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故事的引入给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了一个情境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

引导探究,展开新课

1.情境导入,借助教具直观感知,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想一想,要想计算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圆的周长)

(2)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指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3)围成圆周长的是一条什么线?

明确圆的周长的概念: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1)滚动法。

拿出一元硬币,提问: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学生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滚动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教师强调: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做好标记;②不能滑动,要滚动;③要滚动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小结:对于较短的圆形物体的周长,我们可以用滚动法测出圆的周长。

(2)绕绳法。

课件出示:一个圆形水池,提问:要测量这个水池的周长用滚动法可以吗?那你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学生提出可以用绕绳法测量)

绕绳法:用一根绳子绕圆形水池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绳子的长度,即可得出圆形水池的周长。提醒学生用绕绳法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一定要将绳子拉直再测量;②绳子是无弹性的。

(3)是不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呢?

教师甩动一端系着线的小球问: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上面提出的方法测量吗?

经过对比,感受滚动法和绕绳法两种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3.操作实验,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1)观察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它的直径或半径有关。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随着直径或者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2)动手操作,找出规律。

四人一组,合理地分配任务,分别量出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逐项填入表中。例如:

周长c(cm)直径d(cm)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3.14213.14

9.533.17

12.643.15

15.853.16

31.4103.14

(3)观察表中记录的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①你发现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比值都是三点几)

②你认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什么关系?(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进一步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下面我们共同来验证一下之前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课件出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却是一个定值)

(5)认识圆周率。

①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有谁知道它叫什么?(圆周率)

②圆周率的概念是什么?(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③关于圆周率,你们还知道什么?(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④感受文明,激发情感。

结合教材63页的资料介绍《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的说法,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

(6)总结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①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圆的半径×2×圆周率)

②如果把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你们能总结出求圆的周长的字母公式吗?(c=πd或c=2πr)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

(7)进一步明确复习题答案。

结合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说一说小明和小刚谁先跑完?小明跑完一圈的路程是4d,小刚跑完一圈的路程是πd,4比π大,所以小刚先跑完。

4.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例1,这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cm,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km,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学生读题后自己完成。让学生板演。

c=2πr

2×3.14×33=207.24(cm)≈2(m)

1km=1000m

1000÷2=500(圈)

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2m。小明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做例1,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64页1题。

2.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2)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与直径的乘积。( )

(3)当半径为3cm时,圆的周长为18.84cm。(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3.爸爸用卷尺量得圆桌面的周长是4.71m,这个圆桌的直径是多少?

4.完成教材66页7、8题。

课堂总结,评价拓展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教材66页9、10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比值。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3.1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圆的半径×2×圆周率。

圆周长课件(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大头儿子家的圆桌开裂,爸爸想用铁皮将圆桌固定起来的情境,请同学帮忙计算需要多长的铁皮。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不难想到计算需要的铁皮实际是计算圆一圈的长度。

教师明确,圆一圈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发现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圆形教具,测量圆形教具的周长。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根据圆的特征,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圆的大小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

教师明确直径是半径的2倍,可看其中一项即可。

2.探索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圆形教具,测量其周长及直径,并做好数据记录。观察测量结果,计算数据间的特殊关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分享测量结果,教师板书。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其中和、差、积无规律,商值在3.1左右。教师鼓励学生再多测量几组数据,并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学生汇报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比值总在3.1左右。

教师讲解:实际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命名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向学生展示其写法和读法。

给出圆周率的特点:

(1)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2)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3)现在为了方便只要取小数点后两位即可。

(三)应用新知

问题:大头儿子家圆桌直径为1米,求需要买多长的铁丝?3.1米够吗?

教师强调:根据公式需要3.14米,不可四舍五入到3.1米,通过进一法,要买3.2米的铁丝。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圆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周长。

四、板书设计

圆周长课件(篇9)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应用,让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应该说,这堂课起承前启后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绕一绕、滚一滚,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周率。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数学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课件、带绳小球,圆规,尺子,保温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复习:圆心、半径、直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略去)

2、课件出示问题情境:龟兔赛跑

师评价:你们对圆的认识很到位,下面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学生说)

师:兔子因骄傲自大输了比赛,过后很不服气,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进行第二次比赛(课件出示),你们猜,这次谁会输?

提问引导: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

(4).兔子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圆的周长)

3引出课题:

那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到底哪个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情景,引发求知欲望,引出新课,同时为后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哪个是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电脑出示圆的周长概念 ,读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动画看,动嘴说,引出圆周长概念。]

2.化曲为直,引发求知欲。

(1)我们想知道你课桌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课桌的长和宽。

(2) 实物演示:老师这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隔热套, 用直尺测量它的周长方便吗?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用什么办法化曲为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谁来说一说?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围)

问:要注意什么?

生:先拉直后,只能量围的一周的长度。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滚)

问:要注意什么?

生:在圆上先作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

师:你们棒极了。用围和滚的办法可以把圆的周长转化为直线来测量。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呢?

(4)谁能用围的方法量一量黑板上圆的周长?

两名学生量。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5)老师拿一条绳子,在绳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甩动绳子使小球转动起来。

问:小球转动时走过的路线成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吗?这说明不是什么样的圆都可以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比如像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操作,如:量桌面周长,测量保温杯隔热带,如何测量黑板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带绳小球绕成的圆等,将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在教给学生围、滚的方法同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吗,激发求知欲。]

3寻找关系,创设情景,测量圆的周长

(1)出示探究:a: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板书:c=4a)

b、那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课件出示验证)

c、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2) 问题情景: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下面我们进行一组实验,看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又怎样的关系。

(3)小组合作,测量数据。

①拿出你们的学具圆,汇报一下,直径分别是几厘米?(5cm、10cm、15cm)

②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量圆的周长,并算一算,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请小组长负责分工,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结果填在表格中。

(4)比较验证,揭示规律:

①汇报交流: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②问: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

电脑演示围、滚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看看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小组实验操作与计算、电脑演示验证等,让学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4.介绍圆周率,推导公式,探求新知(重点和难点)。

(1)引导得出圆周率概念:

师:看来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师质疑:为什么我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会不一样?解释:测量误差)。数学上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用式子表示是:

补充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固定)

教师讲解:π=3.141592653 ‥‥(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

(2)引导自学圆周率小资料: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这个问题了,关于这方面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后自学书上p63表后相关介绍。

师:现在,我们根据这个规律能否探究出圆的周长公式呢?

(3)公式推导:

师指圆周率公式:刚才我们通过自学知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用字母表示是:

板书:C÷d=π

师: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C=πd

师: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强调:d、r)

师:这样,今后我们要知道圆的周长不但可以用围或滚的测量,现在我们还可以用公式计算了,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解决龟兔赛跑问题:

问:学了周长公式,现在你们会解决龟兔赛跑问题了吗?

? 学生尝试解答

? 指名板演,

? 集体订正,问:这位同学是利用什么公式做的?需要什么条件?

? 教师课件演示规范步骤。

(2)实际应用:汽车车轴距离地面0.4米,车轮滚动一周是多少米?如果车轮滚动了1000周,那么汽车行了多少路程?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环节设计了两个例题,一是解决课前的问题,是已知d求c。二是小车轮胎问题,是已知r求c。这是两个学生经常接触的数学问题,具有代表性。]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填空)

1、基础练习:(略)

2、知识延伸:(略)

3、课后思考:(略)

[巩固练习设计三个层次:基础题是解决当堂重要知识和易错点;提高题是让学生能综合利用;课后思考是为下节课承前启后.]

(五)作业:

1、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钟面分针长10厘米,求针尖一天走过多少厘米?

3、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六)板书设计(略)

圆周长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测量、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对圆周率有关数学史料的介绍,结合学生对其中数字的感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家对真理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兴盛。

4、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对猜测的验证作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圆形学具、直尺、计算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课件:圆形喷水池图片)

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个圆形喷水池。设计师想在喷水池最外圈每间隔0.5米安装一盏地面灯。现在,设计师急切地想知道至少要准备多少盏地面灯就够用了。谁愿意帮助设计师解决这个问题?

师追问:喷水池外圈一圈的长度叫什么?

(圆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

引出课题:看来,咱们要想帮助设计师,就要先学习“圆的周长”了。(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 探究新知

1、引出定义:赶快拿出你手中的圆形纸片,指着它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2、猜想:你能猜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哪部分有关系吗?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随着回答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师导语:同学非常勇敢,积极大胆地进行了猜测,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但这仅仅是猜测,还不能确定为准确的结论,需要我们做个试验探索,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3、指导学习方法:那好,看学习要求。(课件)(指名读)

师提问:学习要求中提示我们要怎么做?(测量、填记录单、计算、找倍数)

交流测量方法: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快跟大家说一说。

滚动法:在尺子上滚动圆,注意在圆上做个标记,正好滚动一周到标记的那一点就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了。

绕绳法:将线绳绕圆一周,再将线绳拉直,测量线绳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导语:下面,就请你选用你喜欢的测量方法,测量出你手中的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并填好记录单,然后找到它们的倍数,得出结论。希望同学们在操作中将误差减少到最小。比一比哪个组合作得最愉快!开始合作!!!

4、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合作学习情况,参与有困难的组,进行个别的指导。

5、反馈:请各组选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其他同学看大屏幕,观察数据特点,让我们共同总结出结论。(实物投影反馈信息,教师填表,学生观察。)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问:如果我继续填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就用字母代替吧。填(C d 三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发现圆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板书:圆周率 π)指导读:π(pai)。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π)它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板书:3.1415926-3.1415927)在小学阶段,我们计算时一般取两位小数,π≈3.14(板书)

7、介绍祖冲之:每当提到圆周率,人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个人物——祖冲之。(课件)现在运用计算机可以将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上亿位。

8、推导圆周长公式:同学们,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你能推导出圆周长公式吗?(板书:c=πd)

要想求圆的周长,必须告诉大家什么条件?(直径)

知道半径怎么样求圆的周长?(板书:c=2πr)

9、课堂小结: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得到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下来就要帮助设计师解决问题了。

10、解决实际问题:

(1)有了求圆周长公式,只要告诉你什么条件就能够帮助设计师计算出至少准备多少地面灯的问题了?

(2)你能算出人们围绕这个圆走一圈大约是多少米吗?(课件)

三、 巩固练习:

1、口算:在计算圆周长时,我们发现,3.14成为了我们的好朋友。既然这样,就请1——10也来和它交朋友吧!(课件)比比谁的口算能力强?

2、判断: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吗?

3、解答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你们知道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大约是多少米吗?

4、同学们,你们看。这几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正在商量着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个大树干的直径是多少米?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 谈学习收获:

圆周长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 C=πd c=2πr

《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 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 3.14×8

⑵ 3.14×8×2

⑶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作业。

P65-66 第3、6、7、9题

圆周长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测量、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对圆周率有关数学史料的介绍,结合学生对其中数字的感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家对真理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兴盛。

4、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对猜测的验证作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

圆形学具、直尺、计算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你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知识。

栗老师就在公园附近居住,(多媒体出示老师绕圆形花池)跑步图每天早上都要到公园的圆形花坛跑步10圈,你能算出栗老师每天跑了多少米吗?要想知道栗老师每天跑多少米。就要先算出一圈跑了多少米?也就是算出圆的周长,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谁来摸一摸老师手里圆的周长?引出定义,(多媒体演示圆的周长)赶快拿出你手中的圆形纸片,指着它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2、你能测量出圆的周长吗?(多媒体演示圆的周长测量)

生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生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化曲为直

3、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出老师跑步的圆吗?(生:不行)看来,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一种能很快知道所有圆的周长方法。

4、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猜想:你能猜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哪部分有关系吗?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随着回答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师导语:同学非常勇敢,积极大胆地进行了猜测,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但这仅仅是猜测,还不能确定为准确的结论,需要我们做个试验探索,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1、指导学习方法:那好,看学习要求。(多媒体出示测量要求和测量表)(指名读)

师提问:学习要求中提示我们要怎么做?

师导语:下面,就请你选用你喜欢的测量方法,测量出你手中的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并填好记录单,然后找到它们的倍数,得出结论。希望同学们在操作中将误差减少到最小。比一比哪个组合作得最愉快!开始合作!!!

2、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合作学习情况,参与有困难的组,进行个别的指导。

3、反馈:请各组选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其他同学看大屏幕,观察数据特点,让我们共同总结出结论。(实物投影反馈信息,教师填表,学生观察。)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问:如果我继续填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就用字母代替吧。填(Cd三倍多一些)

4、介绍圆周率: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发现圆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板书:圆周率π)指导读:π(pai)。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π)它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板书:3.1415926-3.1415927)在小学阶段,我们计算时一般取两位小数,π≈3.14(板书)

5、介绍祖冲之:每当提到圆周率,人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个数学家——祖冲之。(课件)现在运用计算机可以将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上亿位。

6、推导圆周长公式:同学们,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你能推导出圆周长公式吗?(板书:c=πd)

要想求圆的周长,必须告诉大家什么条件?(直径)

知道半径怎么样求圆的周长?(板书:c=2πr)

课堂小结: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得到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下来就要帮助设计师解决问题了。

三、巩固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

(1)有了求圆周长公式,只要告诉你圆直径或半径就能求出圆的周长。(课件)(学生解答,订正)

(2)栗老师每天早上都要到圆形花坛跑步10圈,如果花坛的直径是25米,你能算出栗老师每天跑了多少米吗?

四、谈学习收获:

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你能谈一谈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π倍

C=πd

C=2πr

长城赞课件系列四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引。根据您的意愿我们为您准备了一篇题为“长城赞课件”的文章,我们提供这些资料希望能对寻找答案的人有所帮助!

长城赞课件(篇1)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是以“遗迹”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长城赞》是第一篇主体课文。绵延万里的长城,让我们感受到前辈的智慧,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 ——对联,以文入联来描述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独具匠心。这是一副长联。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它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字里行间,流露抒发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我班同学有的同学去过长城,对长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都有所接触。关于对联,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接触。但是,对于这样一副语言精练、意蕴深刻的浓缩性极强的长联还是初次接触。因此,宜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语句的内涵。同时,鉴于整副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深远,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本班学生对收集资料,有一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宜抓住这一现象特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有关古迹上的对联,互相交流,从而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对长城精髓的体悟。

教学要点:

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点)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

4、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长城赞课件(篇2)

教材分析

《长城赞》是一篇长对联,叙述了长城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学情分析

“长城”之象,于学生,图片多见而亲临者少;“长城伟质(长),仅晓概念而感会浅,更莫说成因和意义了。因此标定如下……

教学目标

深刻认识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坚立长城之志,增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重点难点

1.深刻认识长城伟质和成因.

2.立长城之志,感华夏之恩。

教学处理

第一课时:介绍长城和对联知识并感读课文。(略而不述)第二课时:全力教铸“重难之点”,以达目标。(案程详下)

教学准备

1.手绘地图两件

2.地球仪一个

3.临长城老照片一张

4.类长城青砖数块

5.有关诗词故事歌曲等数篇首

教学过程

导入并感读:

前一课我们感读了《长城赞》一文,对长城感知不深。因此,加深理解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尤显得重要。

全课统设四大要点

1.感长城之伟质(惊长城之奇最)

2.掘长城之成因(叹民族之伟大)

3.展华夏今长城(赞祖国之发展)

4.论“不到长城非好汉”(立志)

【一】长城之伟质

总发:一字概括长城的基本特征。

弥合:(师生切磋)统曰为“长”。一谓时间之长——“上下两千年”;一谓空间之长——“纵横十万里”。

(1)具解长城之长“两千年”.

设疑:“两千年”是怎样的概念?

弥合:1.历史观:须经20个朝代;500多个皇帝;82个诸侯国。2.生命观:人的寿命至长者百年。3.建筑观:一般的楼宇过百年则颓。(师启学发)4.昔照观(老照片)。

插说:1.“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语于“生命观”之后。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语于“建筑观”之后。3.“万岁,万岁,万万岁”语于皇龄之后。4.“人生易老天难老”语于“老照片”之后。

段结:我们的长城之长——“万寿无疆”(《诗经》);继往开来;与天地同在。

(2)具解长城之长“十万里”.

设疑:“十万里”数从何来?

弥合:1.纵横说:我国东西两条线(复线);南北数条线。(长城走向)2.建筑说:春秋起(楚国始建方城),战国分(战国七雄各筑己城),秦皇连(秦皇一统连各家之城为一),汉王增(汉朝又增补陕甘西阙),后代缮(以后各朝代多修补),元明重(及明朝,工时长达100年)

设疑:“十万里”是怎样的概念?

弥合:1.最比“珠峰”8000米;2.最比长河“亚马逊”;3.最比地球长赤道;4.较我国域贯东西。

插说:1.“坐地日行八万里”于“赤道”说之后2.亚马逊河5000千米之说于“长河”之后。3.我国东西跨度为5000千米之说于“国域”之后。4.毁长城其所有砖石1米厚×3米高可舖绕地球一周有余之说。

段结:我国的长城无愧为“伟大”二字,无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二】长城之成因

设疑:如此伟大的长城是怎么来的?

弥合:统曰,心和力。1.用工方式观:肩扛、身背、手抬……(古朴的.劳动方式)2.客观地形:沿长城走线海拔均在千米之上。(见其难度之大)3.参工员数近4万万(仅秦嬴政年间80万劳工;明朝工期达100年计算约得)4.监工方式:鞭笞棍打。

插说:1.“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2.老师示范背砖的方式。3.我国地理形势的特点(呈三级阶梯)

段结:长城是力量和智慧的结晶,每一块砖都凝结着劳动者的汗水,每一段长城都有屈死的冤魂。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知道它的不易。

【三】今之长城

设疑:古长城已成为过去,现在还筑长城吗?

弥合:(统曰之后启)1.政治上:实行民生、民权。

2.经济上:空前发展。3.文化上:空前进步。4.国防上:空前提高。

插说:1.胡锦涛有关“展望前景”的讲话。2.世纪工程的列举(例: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水利工程……福民工程)3.人民解放军及航天工程的进展…….。4.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段结:今华夏长城之筑,方兴未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坚修永筑,福祉当代,功在千秋。

【四】“不到长城非好汉”

设疑:是否到过长城,好汉的标准是什么?

弥合:1.类长城远大目标的怀有者。(狭隘者不在数)2.血汗艰辛壮举的创建者。(安逸者不在数)3.大观景下的敬仰者。(破坏者不在数)4.志坚如山的执着者。(动摇者不在数)

插说:正面:1.例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2.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反面:3.历史工程阿房宫的焚毁者。4.知难而退的自私者。

段结:学“长城”,不仅要知长城,观长城,到长城,更重要的是要立长城之志。此乃“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真正所在。(顺接下文)

【尾声】凸露课旨,强化文意

设疑:1.长城之志在文是如何表述的?2.在《国歌》中又是如何表述的?3.在现今金融危机形势下又应如何显示?

弥合:1.文中共有三个短语(见第一段)2.《国歌》“我们万众一心……”等語。3.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课结:壮歌“起来,不愿做努奴隶的人们……”。

作业:笔绘长城走向图。(下课)

长城赞课件(篇3)

《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四)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齐读课文(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长城赞课件(篇4)

一、 复习导入:作者用对联的形式赞美了万里长城,上联写了什么内容?

二、 精读细品,自主感悟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生默读思考:逐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小组讨论每一句话的内涵,每解一句,品一句,品一句,再解一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引生领会每一句话的内涵,并适时板书:其中黑体字为本节课的新板书。)

上下两千年

上联 费移山之力

( 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纵横十万里

下联 如玉带明珠

(空间) 壮丽的奇观

[逐句品悟,更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语句的内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一个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对断句及顿挫的适当指导,能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全诗的情感是统一的,我们学习课文必须把握全诗的基调。]

三、 背诵课文

1、 播放背景资料3

2、 生观看,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

[播放此片,使学生从整体上对长城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及其民族自豪感的表达,并为下面的背诵打基础。]

3、 再读全诗,试着背诵。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组背,展示背。多种方式练习背诵。

[由读到背,各种形式的练习,有利于完成本课的积累任务。]

4、播放背景资料4

生观看,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

[播放此片,旨在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

四、 拓展延伸

对联在许多古迹上都有,你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古迹上的对联与大家分享吗?(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古迹上对联。)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对联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上下两千年

上 联 费移山之力

(时间) 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纵横十万里

下 联 如玉带明珠

(空间) 壮丽的奇观

背景资料

1、幻灯片: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的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于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纪录片:长城的传说

3、风光片:长城

4、幻灯片:长城的现状

长城赞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看这是什么?万里长城。之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能来说说关于长城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和长城有关的知识,可以是传奇故事等)

师深情总结:(见教案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壮丽的奇观。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1.生读后交流,师补充对联知识。(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

三,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

六,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七,凡是成绝对和妙对的,如嵌字,顶针,回文,拆字等,只要求上下联末字仄起平落即可。)

2.指读。

四、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1.交流研讨:上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板书。

3.感情朗读。

引:上联从时间角度入手,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成的,盛赞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4.重点品读丰碑

指导学生说出丰碑的含义,由“丰碑”你想到了什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5.带着感情,想象着画面读。

6.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7.默读下联,你感受到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特别注意动词)

8.重点品读“奇观”,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9.品读,全班交流。师引领学生领会每句话的,适时板书。

10.感情朗读。

五、升华感情

1.放映长城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鼓励学生充分自读,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3.补充长城被破坏的资料,激发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

六、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来赞美长城,你知道有哪些赞美长城的古诗或对联?

七、作业。

1.搜集赞美长城的古诗或对联。

2.读课文。

长城赞课件(篇6)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文中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 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文章——《长城赞》。(板书课题)从课文内容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对联)

师: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副对联是一幅长联。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做到读通读顺。

检查,疏通。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 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用同样的方法研读下联,学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诵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古迹的对联,课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对联中的意境,始终没有一个好的思路。无意中看到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夜雪》的教学实录,顿觉豁然开朗。王老师的教案环节十分简洁,分为“会读——读懂——诵读——积累”四个部分,我很受启发。我感觉《长城赞》无论从题材、篇幅、还是特点上,都可以用到他的这种设计流程。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落实我的教学流程,课堂思路显得非常清晰。可是上完以后,我自己觉得我的课堂虽然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落实,可是还是浅尝则止,内容挖得不深,好像有一种走过场的感觉,自我觉得不扎实。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方面还欠火候,这一点我要好好地向夏伟老师学习。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下来,我虽然没有全程听课,但从各位听课教师的点评中我还是收获了不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有比较才有进步,缺憾也是一种美。

电焊课件(汇编四篇)


本文是根据您的要求,栏目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电焊课件”的文章。如果您觉得这篇资料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朋友和家人。在每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每天都需要花时间编写教案课件。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焊课件 篇1

电焊培训课件是一种专门为学习和提高电焊技能的人群设计的教育资源。它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帮助学员系统地学习电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焊培训课件的重要性、内容和使用方法。

首先,电焊培训课件在电焊培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件,学员可以系统地学习电焊的基础知识,如电焊的原理、电弧焊的分类、常见焊接缺陷及其预防等。同时,课件还涵盖了电焊的操作要点,如焊接电源的选择、焊接工艺的确定、焊接电流和电压的选择等。这些内容的理论学习为学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使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电焊的原理和技术要点。

其次,电焊培训课件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静态的文字、图片和图表,也有动态的视频和实例演示。这种多媒体的形式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当学员学习到电焊接头的种类时,课件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焊接接头,并解释其特点和应用场景。当学员学习到焊接工艺的选择时,课件可以通过动态视频的形式展示不同焊接工艺的操作步骤及其效果。这样的丰富内容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增加了学员对电焊技能的兴趣与认识。

最后,电焊培训课件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灵活多样。首先,课件可以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作为辅助教材使用。教师可以根据课件的内容和学员的需求,结合实际案例和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讲解电焊的理论和技术要点。同时,学员也可以通过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其次,课件还可以作为考试和评估的参考工具。学员可以通过课件进行自测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对电焊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方法。此外,电焊培训课件还可以用于培训中心的管理和控制。培训中心可以根据课件的使用情况和学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计划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电焊培训课件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实用的教育资源。它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帮助学员系统地学习电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通过合理使用电焊培训课件,学员可以提高自己的电焊技能水平,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焊课件 篇2

电焊工课件是一种专门为电焊工培训所制作的教学材料。它包括电焊工的相关知识、操作技巧、安全知识等,为培养优秀的电焊工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为了使电焊工课件更加生动、具体、易于理解,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进行制作。

首先,课件的内容应当贴近实际,以生动的案例和图示为基础,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焊工的各项技能。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实践。

其次,课件的制作应当注重实用性,即让学生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演示,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掌握各项操作技巧和安全知识。

另外,课件的设计应当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各种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将各个概念、技能和方法有机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知道所学内容的组成、关系和作用。

除此之外,课件的制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易于操作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方便的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注重反馈和评估,通过检测和评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们的错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三是注重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交流和学习,提高互动和合作能力。

总之,电焊工课件可以为电焊工的专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但是,为了让其更加生动、具体、易于理解,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进行制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电焊工课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

电焊课件 篇3

电焊培训课件

电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制造业、船舶维修和汽车维修等领域。为了提高电焊工的技能水平,许多培训机构提供电焊培训课程。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名为“电焊培训课件”的教学资料,让学员们能够更加了解和掌握电焊技术。

第一部分:电焊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电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首先,课件会解释什么是电焊以及它的应用领域。然后,学员们将学习电焊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弧的形成和特性,金属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等。此外,通过示意图和动画,学员们还可以清楚地了解电焊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电焊设备和工具

在这一部分,课件将介绍电焊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具。首先,学员们将学习电焊机的类型和性能,比如手持电焊机和自动化焊接设备。然后,课件会详细介绍电焊所需的辅助设备,如手持电焊剂、电焊钳和焊接面罩等。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学员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设备和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电焊安全操作

安全是电焊培训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在这一部分,课件将详细介绍电焊的安全操作措施。首先,学员们将学习如何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焊接手套、面罩和耳塞。然后,课件将介绍如何设置和使用焊接区域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护挡板和灭火器。此外,课件还将强调避免电击和火灾等意外事故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第四部分:常用焊接方法和技巧

这一部分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焊接方法和技巧。首先,学员们将学习手工弧焊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课件将介绍其他常见的焊接方法,如气焊、等离子焊和激光焊接等。通过实例和示意图,学员们将了解这些焊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此外,课件还将讲解一些高级焊接技巧,如焊接金属的特殊形状和角度。

第五部分:焊接质量控制

焊接质量是电焊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一部分,课件将介绍焊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首先,学员们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焊接材料和电流参数,以确保焊接质量。然后,课件将介绍焊缝的检测方法,如目测检测和无损检测等。通过实例和图表,学员们将了解如何判断焊接质量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改进。

结语

电焊培训课件是学习和提高电焊技能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这份课件,学员们将能够全面了解电焊的基础知识、设备和工具、安全操作、焊接方法和技巧以及焊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这将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熟练和高效地进行电焊操作,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课件中强调的安全操作和焊接质量控制的原则也将确保他们的工作安全和焊接质量。

电焊课件 篇4

电焊工课件是一种辅助学习的电子文档,旨在帮助学习电焊工知识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电焊工课件的意义、内容和使用方法。

一、意义

电焊工是一种重要的职业,他们负责将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制作各种产品。电焊工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电焊工培训十分重要。电焊工课件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电焊工知识而设计的。通过电焊工课件,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电焊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从而增强其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内容

电焊工课件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实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焊基础知识:如电焊的原理和机理、电焊电源的种类和特点、电极焊操作流程等。

2.电焊设备介绍:如手持电焊机、气体保护焊机、数控切割机、割炬焊机等。

3.焊接技巧和注意事项:如电焊的安全操作、焊接缺陷的检测和排除、如何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等。

4.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操作技能,如对不同金属种类的焊接进行分析,对不同情况下的焊接难点进行探讨。

5.电焊工程案例:对于电焊工学生来说,了解电焊工程案例的实际操作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更近距离地了解电焊工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要求。

三、使用方法

电焊工课件的使用非常简单方便。一般来说,学生只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关的电焊工课件软件,即可随时随地学习。学生也可以将电焊工课件拷贝到移动存储设备,方便随时查看。学生也可以选择在线学习或者离线学习课件内容,以便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学习。

总之,电焊工课件在电焊工培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电焊工课件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电焊基础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希望电焊工课件在未来的电焊工培训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培养高素质电焊工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 圆的周长课件9篇

    接下来是一些涉及“圆的周长课件”的资料供大家参考。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一份详细的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此页面仅供参考请以实际为准!...

    周长课件 08-26
  • 最新圆周长课件十一篇

    依据教学要求,教师在开课前需预备好授课计划和课件,而授课计划的内容则由教师自行完善。授课计划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至关重要因素,它通常包括以下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进程安排、教学评价等。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精心整理了和“圆周长课件”相关的资料,请您予以参阅。如若本方案能给您带来帮...

    圆周课件 09-15
  • 长城赞课件系列四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引。根据您的意愿我们为您准备了一篇题为“长城赞课件”的文章,我们提供这些资料希望能对寻找答案的人有所帮助!...

  • 电焊课件(汇编四篇)

    本文是根据您的要求,栏目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电焊课件”的文章。如果您觉得这篇资料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朋友和家人。在每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每天都需要花时间编写教案课件。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焊课件 11-22
  • 最新周长课件(优选11篇)

    希望这份"周长课件"能够带给您更深入的了解。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 对于新老师来说,教案课件的准备是提高课堂生动性。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周长课件 05-04
  • 成长课件汇编

    在教育界,教师们常常需要提前制定好每堂课的教学课件,而编写出优秀的教案则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和教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相信大家对于编写教案课件常常感到困扰,但是今天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带来一个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成长课件 "。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成长课件 07-09
  • 长相思课件(推荐十四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开端,每位教师都应该根据要求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促进课程改革的有力工具。本文的主题是“长相思课件”,值得深入研究。我将这篇文章与您的朋友分享,让大家一起分享知识!...

    相思课件 11-19
  • 溺水课件合集四篇

    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特意为您搜集和编辑了“溺水课件”,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请不要忘记与您的朋友们分享这些有益的知识。每位老师在准备上课时都需要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只要我们的老师在撰写时认真负责,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安排教学任务并评估学生的情况。...

    溺水课件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