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范文大全# #小学阅读课件热门15篇#】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小学阅读课件热门15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阅读课件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目标第八条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爱读书,乐于读书,形成快乐语文观”

学生实际:孩子们爱读书,课内的、课外的,可是,在试卷中,阅读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也使很多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经过分析,这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们的阅读步骤不够妥当,阅读方法总结不够,应用不熟练所造成的。

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能熟练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渗透“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的意识。

复习重、难点:

1、将平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加以总结,能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渗透“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的意识。

复习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每位同学总结自己阅读一段文字的方法。

(2)练习一个阅读片段,总结出自己做阅读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

课前谈话(创设浓浓的读书味和愉悦轻松的氛围)

(师绘声绘色地说: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是谁呢?腾云驾雾伸张正义,火眼金睛又是谁?这几个简单的词,我们读到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物,谁来说说你读书时读到了什么?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二、梳理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

1、先谈谈你做阅读题的步骤。

师总结的阅读步骤,生读一读。

阅读的步骤 :浏览全文 知其大意 找准句段 细细揣摩紧扣中心 提炼观点

4、说说学一篇课文要学到什么?又用到什么方法呢?

5、生积极交流。

6、师出示总结的阅读方法再读一读。

阅读的方法

理解字词的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 。。。。。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 从课题想 提炼四要素 。。。。

体会情感的方法: 关注标点符号 联系生活实际 。。。。。。

领会写作手法的方法: 仿写 。。。。。。

三、课内阅读练习,学会应用,培养能力。

1、下面我们带着总结的阅读方法,用提炼出的阅读步骤,完成练习。

附阅读材料一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达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遍。

(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概括方法。

(填空:

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开采隧道的方法不一样,这两种方法是根据 的不同而设计的;它们的好处是 。

( 填完题目后,想想你采用了什么方法完成题目的,再说说做题的步骤。

2、生交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四、课外阅读练习,学用迁移,提高能力。

1、在课内阅读中我们已经会运用,我们再完成课外阅读,提高运用能力。

附阅读材料二

挑战能力;看谁最会学!

母爱

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几斤。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几斤珍贵的水,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向来温顺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这样对峙着。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着什么。不远的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寂静中慢慢往回走去。

(1)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释词语:

瘦骨嶙峋:

僵持:

(你认为文中哪句话让你有很多想法,抄下来,写出你的理解,再读一读。

(老牛看着小牛喝水,它们都笑了。老牛此时的泪水是 的泪水;小牛此时的泪水是 泪水。

(读了课文 、 。

2、交流答案与方法和步骤。

a、渗透读书是个性化的,答案多元化。(板书:好读书 不拘一格)

b、老师也有感情地读,师生共读,好书人人读,好书可以读一辈子。(板书:读好书 永无止境)

四、总结创新,追求个性。

1、思考:阅读文章还有其它方法吗?

: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文法:朗读全文,划段分层,概括中心,领略写法,摘抄背诵。

自学文章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

以写带读法:读书时,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感悟写下来。

阅读四法:扩大阅读面,勤于思考,勤于记录,善于运用。

孔子读书法:(学与思结合起来。(学习要谦虚。

苏轼读书法:对于一些好书,读一次,有一个目标,读书是终生之事。

诸葛亮读书法:博览群书,知天文,悉地理。

朱熹读书法: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笔到。

读书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你的读书法 :( )

3、生写再交流。

五、小结:

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孩子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加油。

六、作业(课件出示):

《橘子的妙用》。

2、推荐阅读《藏羚羊的跪拜》《四川地震中的伟大母爱》

七、 板书设计

阅读复习

小学阅读课件 篇2

一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an egg , a hamburger和a cup of tea / coffee 。

2、能使用简单的句子征求对方意见。

二 教学重点

1、能正确使用cup和glass。

2、能使用简短的句子征求对方意见。

三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单词hamburger。

2、能使用简单的句子征求对方意见。

四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课前准备好实物(a cake , an egg , a hamburger , a glass of milk , a glass of juice , a cup of tea , a cup of coffee )及相关图片。

2、板书准备: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Unit 10 Thank you 。

五 教学过程

A Prepare for the class

say a rhyme : Green tea

Green tea , green tea ,

It is for me .

In the cupboard , I see.

But where’s the key ?

让学生随着录音有节奏地朗诵,创设浓厚的学习英语的课堂气氛。

B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约20分钟)

1 T: Look , it’s six o’clock . It’s time to get up . I’m Mrs Black . She is be my daughter , Nancy . He is be my son , David

Let’s act a dialogue .

Get up , Nancy and David .

N&D: All right . Good morning , Mum .

T: Good morning . Brush your teeth and wash your faces quickly.

N&D: OK.

T: (教师手指一杯牛奶问)What do you want for your breakfast? A glass of milk?

N&D: Yes, thank you , Mum.

T: (手拿蛋糕问)Some cakes?

D: No, thanks.

T: (手拿蛋糕问Nancy)What about you ?

N: Yes, thank you.

T: (手拿鸡蛋问David,并重复几遍)An egg?

D: OK. Thanks . I like it.

T: (手拿鸡蛋和汉堡并帮助理解意思)An egg or a hamburger?

N: A hamburger.(教师引导让学生读出a hamburger)

T: OK. Here you are.

2 T: What did David eat just now?

S: A glass of milk and an egg.(教师出示实物以帮助理解)

T: (板书并领读)an egg.

Ss: (跟读,个别读)an egg.

T: Make phrases (an egg , two eggs , some eggs , my egg, your egg.)

Ss: (跟说以上词)

T: What did Nancy eat just now?

S: A glass of milk, a cake and a hamburger. (教师出示实物以帮助理解)

3 T: (板书a hamburger , 并领读,帮助学生读正hamburger.)

Ss: (跟读,个别读)a hamburger.

S: (看实物个别读)an egg , a hamburger.

4 T: Now let’s go to KFC. I’m not Miss Wan

I’m a seller. Welcome to KFC.

(教师扮演肯德基里的服务员,学生扮演顾客)

5 T: A glass of juice?

Ss: No ,thanks. / Yes , please .

T: A cup of coffee?

Ss: No ,thanks. / Yes , please .

T: A cup of tea ?

Ss: No ,thanks. / Yes , please .

T: (板书并领读)a cup of coffee, a cup of tea .

S: (跟读,个别读)a cup of coffee, a cup of tea.

6 T: (一手拿杯桔汁,一手拿杯咖啡,让学生观察两种杯子的区别并领读帮助理解)

S: (看实物跟读)a glass of juice, a cup of coffee.

7 T: What do you like? A glass of juice or a cup of coffee?

S: A glass of juice . / A glass of coffee.

T: What do you like? A glass of milk or a cup of tea?

S: A glass of milk. / A cup of tea.

(同上练习数遍)

8 T: Next, Let’s play a game . Taste and guess .(蒙住学生眼睛通过品尝东西来猜是何种实物或饮料。)

C Consolidation

出示挂图,听录音,学生跟读。

Today we learned some wcrds about foods and drinks .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Listen to the tape fecorder, read after it.

2 同桌根据挂图中Nancy和David在饮食店的情景创设对话。如:

N: What do you like? A cup of tea ?

D: Yes , please .

N: A hamburger ?

D: Yes , thanks.

3 学生上台用实物表演以上情景对话。

D Sing a song 《 》

At last ,Let’s lean and sing a song :

Class is over .Goodbye,boys and girls!

小学阅读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勾画关键词句、写批注、交流”等方法阅读文章,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多文本阅读和分享,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

2、尊重不一样的传统风俗,感受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地方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阅读几篇文章,来了解不一样的民风民俗。

二、回顾旧知,了解风俗

1、课文内容回顾

引语:我们自学了第一单元里的三篇课文和三首古诗,它们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独自勾画、批注,然后和同桌讨论后回答。)

(《北京的春节》:喜气洋洋;《腊八粥》:使人馋涎欲滴;古诗《寒食》:开心;古诗《迢迢牵牛星》:想念;古诗《十五夜望月》:思念家乡。)

2、了解民风民俗

引语:在这些文章和古诗中,都描绘到了我们的一些民风民俗,你能具体说一说有哪些吗?

(《北京的春节》描绘了春节,其中还写到了腊八熬粥、泡醋蒜、孩子们买杂拌儿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扫房、除夕、元旦、举办庙会、元宵节;《腊八粥》一文,则具体描写了熬腊八粥的过程;《古诗三首》描绘了人们在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这一天中所表达的情感或所做的事情。)

三、选文阅读

引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空,都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我们来看看这几首古诗。

1、出示古诗,默读。要求读通、读顺。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社日诗》(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2、谈内容

引语:读过这些古诗后,你知道诗中所描绘的传统习俗吗?

(《元日》:春节放爆竹、贴新符;《元夕》:灯会;《社日诗》:在社日这一天人们把酒言欢,很欢乐。)

3、朗读

放声朗读这三首古诗,熟读成诵。

四、对比感受

引语:课内和课外的阅读,让我们知道了各地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我相信,其中有很多地方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对比一下这些文章和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吧。(学生自己在组内谈感受,后全班汇报)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有详有略地描绘了在春节这一段时间里的风俗习惯,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祥写),而其他的地方描绘得很简略。

2、《腊八粥》一文,作者以八儿的视角,描绘了在腊八节这一天八儿等腊八粥、喝腊八粥的事情。其中在等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整个熬制腊八粥的详细经过,写得细腻而形象,让人垂涎欲滴,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等粥(祥写),喝粥(略写)。

3、而这几首古诗,每首古诗都描写了一种节日,不仅如此,诗中还写到了在节日里的风俗习惯,浓浓的情感也从古诗中显露出来,让人印象很深刻。

4、感受:在文章中安排好主次,对重点内容抓住特点进行祥写,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应该试着运用这样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

引语:其实,很多的风俗习惯,都有一段美丽而动人的传说故事呢。把大家收集到的有关风俗习惯的传说故事和组内同学分享分享吧。

1、组内分享传说故事,巩固对传统习俗的了解

2、派选代表,全班交流

(过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的野兽"年"的威胁。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后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这一天,人们都在自家门上挂上红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后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点灯笼,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现在的"过年"。

元宵节: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要烧死人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后,一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让天帝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此逃过一劫。从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花灯,赏灯会来纪念这个日子。

七夕节是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少女们比赛穿针引线来纪念织女。传说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喜鹊们在银河上架起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这一天,女孩子们喜欢在织女星旁学习织布。也是为了庆祝牛郎织女重逢。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留传下来的风俗是踏青或登高。在汉朝,有一位叫费长房的会捕怪的巫师。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的弟子桓景,农历九月九日人间会发生一场大灾难,他会带他去阻止灾难发生。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诉他将这些带给世人。乘上仙鹤,桓景去往人间。他将人们领往高山之巅,每人发了一片茱萸并饮了一口菊花酒。这样怪物就不敢靠近了。怪物来了,它急忙赶往已人去楼空的村子。看到人们都已经聚集在山峰上后,它冲向他们。但菊花酒的气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却步。于是桓景用剑杀死了他。从那时起,农历九月九日,人们带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六、小练笔

引语: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让我们对这些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它们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学着今天学到的分主次、分详略的写法,把我们心中最想描绘的风俗习惯写一写吧。

1、学生自由构思,进行练笔

2、组内分享交流

小学阅读课件 篇4

课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设计

隆回县九龙学校钱小兰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而阅读教学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对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改革阅读教学结构,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行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首先是一个心理过程,其次才是一种活动变化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统计,人用于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有三分之二是靠自主学习获得。

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心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基本的自学能力等,才能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阅读”,指的是运用视觉,看别人用文字(书面语言)写出来的东西。阅读是人类复杂的行为之一。这是一个用各种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阅读教学”,是指教师为了重点培养学生能够理解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阅读有兴趣,阅读适度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重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各类文章教学活动设计的看法:

1、 论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我国素有“诗乡”、“诗国”的美称。远在黄帝时期就有著名的《弹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就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后又出现了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两汉时期出现了“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氏父子和“竹林七贤”的诗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

诗歌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积累语言,陶冶爱美情趣。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首先,“背”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景。

心理学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孩子们进行了课前预习,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伴们的认同和赏识,教者就该因势利导,充分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一个人在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以“背”引入新课并提出适当建议,才能保障这一环节的实效性。如:

“在开始背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当同学在背的时候要尊重别人,认真听,如果背错了,也要等他背完了以后再指出来……”当一同学背出自己知道的诗后,如有出错,老师先别忙于纠正,要将机会让给孩子们,再集体背诵……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一切教学活动只有在有序的环境下才能收到最大限度的效果。课堂过渡语,使课堂环节实现“软着落”,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们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其次,“读”读中感悟,体现自我。

阅读教学重在读,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之说。诗歌教学中的“读”,笔者认为应分为初读、细读和品读

(1) 初读创设情境,介绍、阅读整首诗,了解诗意。

学生的任何学习欲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诗歌教学中,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例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富有竞争的背诵展示、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2) 仔细阅读和理解关键词和句子,读出诗意。

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了解了关键词和句子的含义后,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读出对诗的理解和诗的意境。此时的读就已融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细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细读环节的安排时机,应当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理解了诗句内容,对诗句内容有了新的感受,急于用朗读来抒发的情况下安排。(2)、细读形式。阅读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竞赛、小组阅读、集体阅读、男女团体竞赛、自由阅读等,要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兴趣爱好而定。

它还可以营造一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带着激情阅读,读出真情,读出激情、优美、诗情画意的诗歌。(3) 在细读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追求相同,因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经历和知识水平。

(3) 借助情感和经验,我们可以体验语感,背诵诗韵。

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领悟了诗句情感,就要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的韵味。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此时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所以“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在反复的诵读中,孩子们对祖国优美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受到了美的影响。

还需要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情境的创设要依诗的内容而定,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自己的初读中体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待大家读完后,可让学生个体竞读,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由学生去评价去模仿。还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读:

一组读,一组看画面。通过这种多形式的阅读,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再次,“议”小组合作**,体现自我

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学习的各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新学到了些什么,这对学生的求知心、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学习,每个孩子获得的信息是肯定不一样的。组织好学生的交流活动非常重要,让孩子们面对自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交流自己的信息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大家普遍认同的几类答案——实现共享。教师要当好旁观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要适当点拨,必要时对少数活动后进的小组要进行指导,时间要给足,充分地活动,活动目的明确、内容适当、共同参与。

“议”就是学生带着“背”中产生的激情兴趣盎然地“读”后进行的小组合作**活动为主的自主学习活动。(1) 提出问题,为合作学习作好准备。古人云: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疑者,觉悟之机也”。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教学中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先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敢问;(2) 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他们逐步学会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冲动,不要忙于进行解答,可以将机会让给孩子,学生不能解答时,老师可进行适当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甚至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再进行小组合作**,找出答案。表面看来,似乎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多花了很多时间,但实际效果却是难以估计的——既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习惯、精神、能力,又教给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了自主学习、合作**的成功,这对学生而言太重要了。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此同时也有了疑问,孩子们进入了“愤悱”状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此时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的困惑,是安排孩子自主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

2、 童话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传统体裁,陈伯吹说:“童话这两个美丽的字眼,标志着一个具有诱人魅力的世界。”童话是儿童的天使,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气,适合儿童想像和趣味的情节、形象创造的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把小学儿童带入语文天地,在完成由“幼”到“小”的过程中起着因势利导的作用。

列宁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童话教学在塑造小学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程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童话以幽默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现抽象的思维和观念,使儿童易于接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益,童话教学成了形象愉快的、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的好方式。

童话教学在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能够,童话教学可以通过发展想像力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童话时,要特别注重“编”这一环节,“编”就是编故事,对童话进行续编、改编。如在教学完《一只小鸟》后,“后来这只小鸟怎样了?

”学生纷纷为这只可怜的小鸟设计命运。

3、 论叙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侧重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以及人物的经历、命运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理想愿望,表达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感情。叙述的主要特点是读写结合。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文章大意,把握好关键词、句子和段落;理清文章的层次,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的特点和功能;多读多练、会读会写记叙文;应根据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点。

四、关于写景状物类文章中学生美读学习活动设计

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总得读,叙事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写景状物的文章更是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

“美读”是用充满情感的声音来表达的,指导学生美读时,首先教会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认真琢磨文中字里行间传递出来的情感信息。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感教育是使人“乐”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人们处于快乐的状态时,能自由地发挥才能,使其成为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崇高情操和实践能力的人。

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审美教育的任务便是:

鼓励人们热爱、欣赏和追求美,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一部作品光有美是不够的,但也必须有魅力。它必须能够根据作者的意愿控制读者的思想。如何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中注重美读。所谓美读,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发展语文阅读能力。

一、营造氛围,促读

高尔基说:“人,按其本性来说,就是艺术家。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艺术。

”而节奏与乐调又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最深处。如教学《荷花》一文的开课部分先让学生伴着悠扬的古筝乐曲欣赏多姿多彩的荷花美景图,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就被调动起来,奠定了这节课良好的感情氛围。

二、抓优美词句,品读

我国自春秋时期至本世纪末,以品读这种美读方式培养出无数名垂青史的大文人。若能把握好一篇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品读,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瀑布》一文中,“山路忽然一转,啊!

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教学这部分时,先请学生个别读、读后多个学生评、评后再个别读、小组读,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有些飘飘然了,飘到自己心中瀑布那里去了,此时再配上舒缓的钢琴曲,任学生自由反复读。此时此刻,无需语言点拨,学生早已读得很美。

三、调动想像,自由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过想像活动把自己的情感熔铸到感知的对象中去,从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也加强着审美感受。如教学《瀑布》“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时,让学生闭眼自由反复诵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完全被陶醉,读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慢、越来越远……

美的对象以其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感染着欣赏者,如水中的盐和花中的蜂蜜。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还要重视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在我们祖先曾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土地上再添上赋有时代痕迹的宝贵印记,弘扬中华文学、中华文化。

小学阅读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以前所学的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的文章,来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之间有重要的关系。

2、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通读文章,概括出表现人物情绪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角色”是什么意思吗?(幻灯片1)生:故事中的人物或主角。生:电视剧中的人物。

师:书籍或电视剧中的人物就是“角色”。

师:同学们知道角色是什么了,我还想问问同学们“情绪又是什么呢?”

生1:发生好的事情就会感到快乐。生2:发生不好的事情就会感到悲伤。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看在同学们这么积极的回答老师问题的份上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游戏?生:想(伴有兴奋的情绪体验)师:那大家高不高兴?

生:高兴。(伴有激动的情绪体验)

师:好了,我们的游戏结束了。(伴有惊讶、疑问等情绪体验)生:啊!什么呀!(伴有讨厌、反感的情绪体验)师:游戏就是“我问你答”呀!生:哎!(伴有失望的情绪体验)

师:好啦!其实是老师小小的调皮了一下,和同学们开了一个玩笑啦!真正的游戏其实是“演员我最大”(伴有高兴的情绪体验)

(幻灯片2)

师:“演员我最大”游戏规则:老师说出具体情境,同学们根据老师讲述的情境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如:

情景一、中了五百万的大奖(哇哦!);

情境二、今天的家庭作业是抄写今天考试的试卷(哎);

情景三、今天学校的厕所都不能使用(什么?);

情境四、今天没有家庭作业(耶耶耶!=)

师:看来同学们都玩得非常的开心,大家刚才在老师和你们开的一个小玩笑里以及在游戏中所产生的各种心情就叫做情绪。高兴、快乐、激动、悲伤、焦虑、烦躁等等都叫做情绪。大家明白了吗?(幻灯片3)

生:明白了(学生亲身体验到情绪,通过玩笑、游戏使得隐形的情绪变得具有真实性,学生更容易理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环节过程中,间接的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情绪的产生,能直接的感受到情绪的真实存在性。通过情绪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二、学习五篇文章

师:非常好,接下来进入今天的群文阅读天堂,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主题是“读出角色的情绪”(幻灯片4)

生:读出角色的情绪

师:同学们请打开群文阅读课本第2页,一起来看看本次群文阅读主

题下的文章一共有五篇(幻灯片5),同学们速读以下文章,建议大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每一位同学负责一篇文章,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讨论交流一下。(在速读前讲清楚速读要求、速读纪律。在学生速读时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本次速读采用小组学习法)本环节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团体的重要性。

速读要求(幻灯片6):用笔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情绪的句子,在便条纸上写出描写人物情绪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速读时间已经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完成刚才提出的要求。还记得刚才的提出的要求吗?

生:记得

师:回忆一下,是什么呢?

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出文章中描写人物情绪的句子或词语。师:真棒,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中对人物情绪的刻画,找一找文章的作者在文中都是怎么样来描写人物的情绪的。当然这些刻画包括语言、动作、神态上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回忆一下。

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幻灯片7)

勾出的表现人物情绪反应的句子,并说说能够形容此处人物情绪的词语。

1、马鸣加得意地说:“本学生马鸣加,明天起放寒假啦!”情绪分析:兴奋、期待、愉快、高兴、快乐、激动………

2、下课铃响了以后,我们都没像平时那样一窝蜂似的挤出校门,而是磨磨蹭蹭、心事重重地往外走,谁也不说话。

情绪分析:沮丧、郁闷、害怕、担心、不知所措、紧张………问题二:(幻灯片8)

这几篇文章中最强烈的情绪是什么?用自己写下的词语概括,并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些事情引起了这些情绪。

兴奋(文一);沮丧(文二);激动、满足(文三);委屈(文五)………问题三:(幻灯片9)

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没有那样的情绪反应,他们会说什么样的话?会做什么样的事?故事情节又会怎样发展?如果你在同样情况下,会不会有相同的情绪反应?你又会怎样处理?

例如:文章二中科豆拿到成绩单后他的情绪反应是(),如果他没有(),他会说(),又会做()。如果你在遇到和科豆同样情况下,会不会有相同的情绪反应?你又会怎样处理?问题四:(幻灯片10)

将刚才总结的所有词语分成几大类,并说一说每组词语所表达情绪的共同点。

喜:兴奋、期待、愉快、高兴、快乐、激动、感动、满足怒:愤怒、气恼

哀:沮丧、郁闷、伤心、委屈、失望惧:害怕、担心、不知所措、紧张问题五:(幻灯片11)

小学阅读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知道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3、通过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设备:

设备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板书:课外阅读)你们还记得一些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吗?(课件出示) 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让我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

二、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课件出示)

三.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课件出示)

3、 选读法

4、 粗读法

5、 精读法

6、 摘读法

四、怎样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象型、评价型等几种。(课件出示)

五、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2部)(课件出示)

六、读书宣传小使者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读书行列中来感受读书的快乐,你能说一句倡导同学们多读

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宣传口号吗?

师示范: 我读书我快乐!

七、总结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课件出示)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运用我们所学的阅读方法,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八、作业

1、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2、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优美的句段抄在积累本上。

小学阅读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熟悉运用“知人论世”、“抓抒情句”、“抓意象”等方法品读诗词。

2.在比较阅读中,明确同一位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作品风格的异同。感受一代才女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李清照诗词的品读、对比,探究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阅读准备

1.“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高度评价一代才女,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词作。

2.读李清照简介,为解读词作做准备。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

——王士祯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3.品读提示:

⑴联系词人的生活境遇来品读。

⑵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⑶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二、比较阅读《点绛唇》、《如梦令》、《醉花阴》。

2.根据以上推断,尝试品读《一剪梅》,分析它与前面三首哪首比较接近。

1.推测所阅读的三首词所创作的大概时期并寻找理由。

3.思考:以上作品创作风格上的个性与共性。

三、比较阅读《点绛唇》、《武陵春》、《声声慢》。

1.找出《点绛唇》与后两首词最大的不同。

2.思考分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四、小结

以上结论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小学阅读课件 篇8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2、 掌握分段(层)与概括段(层)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 提高阅读理解时的阅读速度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文体知识的概念与作用,如六要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精讲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流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二)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怎样提高阅读兴趣

首先,从自己喜欢读的书开始读起。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例如有的人喜欢童话寓言,有人的喜欢科幻读物,有的人喜欢看人物传记,有的人喜欢看文学名著。选择你最喜欢的书去读,肯定会兴趣盎然,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越读越想读。

其次,带着工具书帮助阅读。碰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查字典;碰到书上提到的地名或历史背景,你可以翻地图或历史年表。阅读的障碍扫除了,读起来顺利了,兴趣也就高了。

第三,在读书的时候尽可能把“读”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边读书边想象,边读书边思考和联想,还可以把书上的情景画成图,或者把书上介绍的试验、制作,自己学着做一做,这样读书一定会更有趣。

第四,和同学一起读同一本书。读后互相讨论,交流体会,共同评论书中的人物性格等,有不同看法的不妨开展讨论,争论相持不下,双方回去再看书,从书上找资料、论据,下一次再讨论。这样相互切磋,不但会使你的读书兴趣大增,而且也会对书的内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2、读书要有选择

当你起进图书馆或书店,面对满架满柜的图书,真有点像驶进茫茫大海的小船一样找不到方向:这么多书,读什么好呢?确实,读书需要选择。

首先,当然是选好书。所谓的好书,是指思想健康,内容正确,读后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书。好书引人走正路,坏书使人受毒害。不过现在社会上毕竟好书是多数,尤其是“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推荐折图书,你完全可以放心地去选择、去读;而面对那些摆在地摊上出售的书,你可得小心一点,那儿可能有坏书或不适合你的书。

其次,要选择内容深浅、难易适当的书。一开始就选很深的书来读,你会因读不懂而失去兴趣,若是选一些内容简单的书来读,又不利于知识的增长,所以,最好是根据你的知识基础选择你所需要的并能够读懂的书。

第三,选择图书,既要面宽一点,又要有重点。读书的面太窄了不好,如果只读学习参考书、辅导资料,别的书都不懂,你的知识面就会狭窄,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最好文学、艺术、自然、社会各类书都要读一点。但不是平均使用力气。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确定自己主攻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选择有关的书籍。

第四,社会上还有一些言情、武打类的书,这些书,有的文笔不错,故事情节性也很强。但要有所选择,例如武打类的书,描写的人物世界基本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不实的。如有兴趣,不妨就选一些写得较好的代表作阅读一下,但不要过于沉湎,以

至于整天手不释卷,更不要充当其中的某个角色加以模仿。言情小说大多品位不高,与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距离太大,读了无益。

如果自己选择图书尚没有把握,还可以向老师、家长请教,请他们指导。另外,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选择图书的经验,这样你选择图书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提高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1) 要养成多读的习惯

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关于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 要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

古人说过,读书要眼到心到。一开卷,就应该进入到书的情境中去,不受周围噪音的干扰。有些学者为了培养自己专心读书的习惯,执意到城门口或集市上去读书,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养成了这样的读书习惯,你就能在各种不利的读书环境中专心读书了。

小学阅读课件 篇9

教学重点:

1.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

《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

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

《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同学们,在上周的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回顾旧知,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这组课文插图。(出示课件:本单元四篇文章插图)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像去拜访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师:是啊,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板书:亲密无间。)

生:读了《山雨》,我仿佛欣赏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叮咚──叮咚──”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师:说得真好!山雨的确是韵味无穷。(板书:韵味无穷) 生:我走进了草虫的村落,这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它们勇敢、勤勉、热情,让作者流连忘返。

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书:情趣盎然) 生:《索溪峪的“野”》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犹如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师:是啊,来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连人也变野了。(板书:野性十足)

三、进入群文阅读,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1.《倾听鸟语》

(1)学生自由读第一篇《倾听鸟语》。想一想:为什么说“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生分享精彩片段,谈自己的感受:

①. 我太向往乡村生活了!你看,乡下到处是树,到处是鸟,黄鹂、布谷鸟、云雀、……聚集在一起举办着“音乐会”,真热闹!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会的盛况吧!(指导朗读,表现场面的热闹和鸟儿的欢畅。)(板书,悠然动听)

②. 读了第三自然段,我心里真难受:“梧桐树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只能偶尔看见几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从“惊恐”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什么?(鸟儿的孤单、无助和害怕。)城市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鸟儿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真让人痛心啊!

(4)发挥想象。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惊恐”二字能设身处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感悟到鸟儿的心声。它们为什么惊恐? 生交流,预设:

①.梧桐树被砍了,鸟儿们无家可归了。

②.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鸟儿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鸟,鸟儿的生命经常会受到威胁。

……

(5)读一读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鸟儿们前后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来。(开始的欢快热闹,后来的害怕悲伤。)

(6)说一说。

如果你是其中一只鸟儿,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展开想象,交流──

我多么怀念在乡村的日子呀,和伙伴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 人类呀,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

我们只要有一处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满足了……

师小结:是呀,我们多么希望无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鸟儿展翅飞翔,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唱,因为──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和树谈心》

(1)想一想:我们真的能和树谈心吗?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和树谈心的?(学生交流)

(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说一说: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你的快乐、烦恼、都可以向我诉说,现在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悄悄话写下来吧!

师总结:只要用心、用情,我们就能和树谈心,与它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成为知心的朋友。(板书:倾听交流)

3.《落叶》

(1)想一想:《落叶》一文给我们描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叶落情景,你喜欢哪一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生交流)

(2)找出相关语句,并用笔画一画。

(3)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

①我喜欢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景象。开始是金蝴蝶般的 几片,紧接着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

师:说得真好!请男孩子用朗读来给我们呈现这副金秋落叶图吧!

②我喜欢万木争荣的春天里,新叶在歌唱,老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下的情景。没有悲戚,没有寞落,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闻却又有情深意长!

师:你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了落叶的精神和品质,真会读书!那请女孩子用朗读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落叶吧!

小学阅读课件 篇10

一、这是一篇侧重于指导阅读的读写例话。通过这篇例话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白:阅读文章,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活创造力。

二、例话以《匆匆》和《三克镭》为例,说明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三、读写例话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学例话,联系自己学习《匆匆》和《三克镭》这两篇课文进行思考,想想自己是怎样想开去的,抓住了哪些内容想开去。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从中领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老师要注意引导点拨,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注意帮助学生把方法总结出来。

四、教师要把例话的精神贯穿于整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开始摸索到逐步掌握,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还可以通过由课文内容想开去的有关专题性学习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把这项训练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小学阅读课件 篇11

一、在说、想中内化课文的语言

小猪、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后,小猪作者着重写了他的语言,而小牛作者则写了他的想法,小猴则短短地写了他的动作,于是我在课堂中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饱满的麦粒,会说些什么?小猴看了麦粒,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同学们对这几种动物很熟悉,能够揣摩出他们的所说所想,有的同学说:小猪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东西吃了。呵!

呵!土地爷爷真好,能给我送来这等好东西,欢迎土地爷爷天天到我家来做客。而小牛拿到麦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边看边说:

瞧!这黄灿灿的麦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来慢慢吃,天天吃会吃完的。

而小猴呢,有的同学说:小猴一拿到那袋麦子,打开一看:要是我把这袋麦子种下地,明年一定能收获更多的麦子。

于是他来到田间,种了麦子。通过学生们的想象,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小动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爷爷

土地爷爷是一个贯穿课文线索的一个人物,一年以后土地爷爷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话来描写土地爷爷。如果看着猪憨态可掬的样子,土地爷爷不禁笑了起来。这时,土地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他又会说些什么?同学们自然会想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纷纷责备小猪真是改不了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学同意小猪的做法:

小猪,好样的,想吃就吃个够。看到小牛处理麦子的做法,老人点点头。我还引导学生们想象地球爷爷此时会怎么想?

说些什么?有同学说:小牛,你既勤俭节约,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也有同学说:小牛,你太节俭了,想吃又舍不得吃,多不舒服啊!当他看到小猴子如何处理小麦时,老人抚摸着他的头,兴奋地说:

你真聪明!真能干!此时你从土地爷爷的神态语言中看出土地爷爷心理会想些什么?

有学生说:真的配得上猴头,最聪明,最能干!经学生这么一说,课文中寥寥数语的土地爷爷形象也活灵活现了,而且一树盛开万种花,学生的答案也各种各样。

3、 在故事续写中创新学生思维

在课文的最后,我深情地告诉学生们:下雪了,又到春节了。有一天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突然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对你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我的一口袋麦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

你拿到这袋麦子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都能综合各种动物的优点处理自己的一口袋麦子,还有的同学想到把自己丰收的麦子拿到集市上卖,然后把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这些想法让老师感动,可也反映孩子的惰性,居然有很多孩子把土地爷爷送给他们的一口袋麦子拿回家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种,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上是我本课的想法,我想与大家分享!!!

小学阅读课件 篇12

标题: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教案

引言:

阅读是小学三年级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本教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如故事、诗歌、科普文章等;

2. 学生能够辨别文章的主旨,并能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3. 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做简单的练习或游戏。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材选择: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诗歌和科普文章。

2. 教学方法:

a. 集体阅读:教师带领全班学生齐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b. 小组合作阅读: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篇阅读材料,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c. 广播剧表演:选择一些激动人心或有趣的故事篇章,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d. 绘本朗读:教师朗读绘本故事,引导学生观察绘本的插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e. 问题回答与练习:通过提问、填空、选择、连线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a.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些有趣的故事片段或诗歌,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b.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或绘本,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

a. 教师介绍故事、诗歌和科普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

b. 利用多种教具(如图片、卡片等)展示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分类,加深他们对不同类型的了解。

3. 学生阅读与理解:

a.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预读标题和插图,预测文章的主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b. 学生个别或小组阅读文章,并回答指导性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c.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4. 技能训练:

a. 教师设计填空练习、选择题、连线题等,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b.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并进行分享。

5. 总结与评价:

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b.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评价表格,互相评价在阅读中的表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进步。

四、教学资源:

1. 丰富的阅读材料:故事书、诗歌集、科普文章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有声故事和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绘本:用于绘本朗读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五、课后作业及延伸活动:

1. 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一本故事书或绘本,并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诗歌进行背诵,并可以进行小组朗诵竞赛。

3. 学生创作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进行班内分享。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和技巧,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小学阅读课件 篇13

一、教学设计

1.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多的英语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都能运用简单的日常用语进行交际。他们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在老师创设的氛围下积极参与;针对他们好动、好表演的特点,我利用歌谣配上简单的动作,使学生在唱中动起来、演起来、乐起来;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合作意识强,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强,于是我采取了同桌合作、分小组和独立阅读等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型阅读。通过短文的阅读及相关讨论,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2.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短文,对比主人翁Linda和Linly的性格,懂得快乐之道,如 make yourself happy, a big smile, give a hand to others。另外,通过学习一些新的词汇in a bad mood,smile, few, of course, for example, early, rise, etc.,使他们能运用更多的词汇去描述身边朋友的性格特征。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读新词汇scientist, body, all over, world, protect, nature.

(2)能正确理解短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更多的词汇去描述自己最爱的动物,并能简单陈述最爱动物的特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使学生愿意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听力)游戏、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与同学、老师交流看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围绕最爱动物进行讨论并就此写一篇最爱动物物短文。

5.教学策略:

针对本节课以“Panda”为话题,本人通过借助自制的课件和图片等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乐于运用学过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最爱的动物;引导学生通过视听、个体学习(自己阅读文章找出新词)、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逐步深入了解短文。另外,以短文中心为切入点,任务型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等方法进行学习新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自主、愉快地学习。通过视听、阅读、讨论、游戏、写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实录

(一)Warm up.

1.Sing a chant 《What Can You Do?》. Do actions.

【评:TPR,让学生边唱边做,教师用歌曲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建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Free talk.

T: Class begin! Good morning, everyone.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Tuesday.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 It’s fine./ rainy./ warm.

T: Is it always rainy?

Ss: Yes, it is.

T: Why?

Ss: Because it’s spring now.

【评:日常的问候,让学生倍感亲切之余,enjoy English,自然地进入英语的学习状态中。】

(二)Presentation:

1.T: Right. It’s spring now. It’s always warm and rainy. The trees, bamboos and grass turn green. The flowers bloom. The animals are happy. Do you know any animals?

Ss: Yes, we do.

T: OK. Now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about animals. Are you ready?

Ss: Yes, we are.

T: Look at Picture One. What animal is it?

S1: It’s a frog.

T: What’s its favourite food?

S2: Insects.

T: What animal is it?

S3: It’s a lion.

T: What’s its favourite food?

S4: Meat.

T: What about this one? Is it an elephant?

S5: No, it isn’t. It’s a panda.

T: What’s its favourite food?

S6: Bamboos.

T: That’s right.

【评:通过猜一猜,师问生答,达到复习巩固词汇、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参与课堂热情的目的,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 Today we’ll learn a passage. 《Pandas》(板书课题)

(1) Well, let’s watch TV , listen and answer.

T: Look, this is is a panda. Is the panda lovely?

Ss: Yes, it is.

T: What is it like?

Ss: It looks like a cat...

T: Does it look like a bear?

Ss: Yes.

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it?

Ss: Yes, I do.

(2) T: Then let’s listen to the CAI and find 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swers.

【评:带着课件的提示去听,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听前设疑,使学生边思考问题边听,提高了听力的实效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T: What’s the panda like?

S1: It looks like a cat and a bear.

T: How many legs does it have?

S2: Four

T: Where do the pandas live?

S3: They live in China.

T: How many pandas are there in the world?

S4: There’re about 1000. (板书:panda bear-cat )

Cat-bear

3. Show CAI and make the class listen again. Then let the students read silently, underline the new words, look up the words and try to say.

Body, scientist, bamboo, most, all over, world, protect

【评:通过再看课件,让学生进行二次视听,培养他们听力的同时,加深对短文大意的理解;学生默读找出新词,自主发现,小组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Ask some students 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on the Bb, then make the class grasp the new expressions one by one.

(学生将不懂的单词和词组板书在黑板,老师通过英语,借助身体语言、图片等进行解释,使学生掌握短文的单词。)

5. Read the passage (class / groups / roles ), then make the clas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y themselves.

(1) S1: What’s a panda like?

S2: It’s lovely./ It has four leg, a black and white body.

(2) S3: Does it look like a cat? S4: Yes, it does.

(3) S5: Does it look like a bear? S6: Yes, it does.

(4) S7: What do people call it? S8: Bear-cat.

(5) S9: What do scientist call it? S10: Cat-bear.

(6) S11: Do you like pandas? S12: Yes, I do.

(7) S13: What can a panda do? S14: It can climb trees.

(8) S15: What’s its favourite food? S16: Bamboo.

(9) S17: Do pandas live in Guangzhou?

S18: No, they don’t.

(10) S19: What should we do?

S20: We must protect these animals and love our nature.

【评:通过学生的你问他答,除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之外,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他们的自问自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短文的理解。】

6.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make the class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7. Read in groups and make the class find out their favourite sentences. Make a story dice. Then play a game. Read out the sentence which you throw.

【评:通过小组朗读,找出他们最喜爱的句子,写在纸上,贴在盒子上,制作成骰子。然后通过掷骰子游戏,使学生都能读上他们组的最爱句子。学生兴致盎然,声音响亮。】

8.Follow the tips on the Bb and try to resay the text. Then judge the sentences “True” or“False”.

( )1. We can call panda cat-bear or bear-cat.

( )2. The panda’s eyes are big.

( )3. There’re about 1000 pandas in China.

( )4. Pandas live in the nature park.

( )5. We love pandas, and we protect them.

【评:让学生根据提示背诵短文和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误的形式,使学生再次深入理解短文,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

nsolidation:

(1)学生分组,模仿短文,用一些动物的照片,进行讨论。侧重讨论自己喜爱动物的特征喜好能力等。

(2)老师巡视指导。

【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到了发挥。学生积极发言,成为了活动的主人。同时,他们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的巩固,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0.Summary.

T: Today, we learned a passage about pandas. Do you know how to protect animals or nature?

Ss: Yes.

T: Good job. OK, time is up. That’s all for today.

[评:结束语知识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既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懂得如何保护大片然和动物]

(三)Homework.

仿照短文,写一篇自己喜爱动物的文章,不少于50个单词。

【评:让学生结合今日所学于实际,发展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Design for Bb.

Pandas

Panda lovely bear’s bear-cat

cat’s cat-bear

climb trees

eat bamboo

live in…

There’re only… all over the…

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本人都能突出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差异,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课始,根据学生的特点,本人利用歌曲(TPR)来让学生在唱中动起来,乐起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日常用语与教学图片的有机结合,使他们在老师的诱导下边做动作边复习了相关词汇,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课中,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理解短文。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归纳为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本人以短文中心为切入点,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视听短文,了解短文的大意(通过师问生答来了解学生对短文初步的掌握情况)。第二阶段,进行二次视听和让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进一步细续课文,自主发现新单词,小组学习讨论。对仍未能解决的,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老师通过英语,借助身体语言、图片等进行解释,使学生掌握短文的单词。第三阶段,本人通过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学生之间你问他答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短文的理解。第四阶段,本人则让他们找出最喜爱的句子,制作骰子玩游戏,再次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让学生根据黑板的提示背诵短文,根据短文的内容进行判断句子的正误,使他们再次深入理解短文。通过“整体感知---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能力提升”,使学生都学有所获。

课末,本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运用一些新的句型词汇,模仿短文,写一篇描述他最爱动物的文章,侧重外貌特征能力喜好等。让他们通过写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经过上述步骤的教学,虽说按教学设计完成了各个环节,学生的反应良好,但在运用CAI进行教学时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设计的思路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小学阅读课件 篇14

各位老师,大家好。阅读教学习俗的观课评教的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与教师,着眼于“怎样教”。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然而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虑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即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价值都极为有限。

一、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①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认识。“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惑。

如,说明文:说明方法;名著选文: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注意

②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与“语文”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影响。

【叶圣陶:一篇《项羽本纪》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读英文的人,如果读了《龟兔竞走》,只记得兔怎样自负,龟怎样努力,结果兔怎样胜利等的故事内容,而不记得那课文里的生字、难句,以及向来所未碰过的文章上的某种方式(即教学内容),那么他等于在听别人讲龟兔竞走的故事,并不在学习英文。故事是听不完的,学习英文才是目的。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如《蝙蝠和雷达》上成了科学课;

《中彩那天》上成了思品课。

③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是什么也没教,什么也教不会。

2、一堂语文“好课”的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①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

②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

二、不同类型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略读课文。

1、定位

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2、认识误区

①略读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略读方法。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②精读课文运用精读方法,略读课文运用略读方法。

(精读课文也要运用略读方法,略读课文也要咬文嚼字)

③略读课文教学就是学生自读、自练、自我思考,或者就是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师适度指导下的独立,属于半独立性质;是桥梁,不宜经常、大量运用合作学习)

3、几个关键词

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应用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自主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4、不做什么

①生字会读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一般不作细究。

②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③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

5、采用怎样的程序教学

①读知大意

②读抓重点

③读谈感受

6、可以做哪些练习

①抄一抄值得积累的词句。

②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自己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批注)

③题型:选择、判断、填空和回答问题。(读书卡)

7、其他

①课时一篇课文一般一课时教完

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一般不做调整

③思考:年段特征如何体现

有些课文作为精读课文该怎么教

略读课文如何检测

小学阅读课件 篇15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法》学科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特点和学习目的要求、方法.教学方法: 讲述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

一、基本概念:

《语文教学法》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理论,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二、学科的建立:

它的建立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p1—3页)

语文教育是社会、民族以及个体的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教育,它对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更好地传播科学和文化起着日益普遍而又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的语文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教育科学领域中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为了进一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门崭新的语文教育学,从更高的层次对语文教育加以研究.它的建立是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p3—5页)

我国的语文教育,曾经发生三次历史性的转变,21世纪初,21世纪初,我国语文单独设科,并因此实现了语文教育由古代的"文字型"教育向 "文字—语言型"教育的历史性转变;21世纪年代开始,我国的语文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而今语文教育正在实现向"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的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展,语文教育观念、语文课程设置、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许多问题都是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法"所无法涉及的,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对语文学科教育的全貌和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它的建立是教育学科发展和语文教育自身理论发展的需要

当代科学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学科之间的高度综合,二学科内部的高度分化.语文教育学既是语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又是教育学本身向纵深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建立符合世界范围内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就语文教育理论本身发展来看,我国古代没有专门论述语文教育的理论著作,只是在有关教育的论着中有零散的论述.直到21世纪,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才经历了由一般教授法到本学科教授法,再到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直到语文教学论以及今天的语文教育学的发展.由于语文教学法学科侧重于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忽略了语文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理论思维水平不高,研究领域相对狭窄,加上其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为主,也束缚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使之更趋科学化,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果.三、学科的研究对象(p6—9页)

〈语文教学法〉研究的是以学校语文教育为重点的整个语文教育现象.四、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

语文教学法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二)特点

实践性

综合性(p9—11页)

五、学科的结构体系

语文教育的本质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教育系统 语文教育目标

语 总体方面的研究 语文教育历史 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

文 语文教育比较 语文教育评估

教 语文教科研 语文德育 语文教学系统

学 学校语文教育 语文智育 语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法 语文美育 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

结 本体方面的研究 社会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构 语文教学卫生

体 家庭语文教育 课外语文教育 语文知识教学

系 语文教育对象 阅读教学

主体方面的研究 写作教学

语文教育者 听说教学

六、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p11—13页)

1、哲学原理研究法;

2、跨学科研究法;

3、历史文献研究法;

4、比较分析研究法;

5、观察调查研究法;

6、经验总结研究法;

7、实验实证研究法等.

学习语文教学法的意义和要求

一、意义

这门课旨在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教育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

知识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中文系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它对于树立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正确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信心和决心,形成系统的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和教育实习的成绩,对就业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二、要求

这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实践很重要,考试有教学实践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实习.学习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听——认真听课,做笔记,还有听教学观摩课、看教学录象等;

说——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上台亮相,小实习(微格教学)等;

读——通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专着、杂志等),通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教参等;

写——作业、心得、听课评议、论文、教案、作文等;练——练基本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朗读,写作等),课件制作,模拟教学等;

用——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思考题: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你将如何学好这门学科?

语文教育的本质(4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语文教育的历史,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自学

  • 小学阅读课件(汇编11篇)

    编辑特别推荐的“小学阅读课件”一定能够让您得到最佳体验。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促进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协调和互动的重要手段。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 小学生课件热门8篇

    每个教师都要在授课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只要提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行了。教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备工具。学习“小学生课件”这门课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一些帮助!...

  • 2023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是落实教育部门教学要求的必要手段。希望这份"小学语文阅读课件"能够让您对相关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请先收藏本页面下次查找时不用再费力了!...

  • 小学礼仪课件热门

    经过励志的句子编辑的积极搜集和整理,这篇“小学礼仪课件”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真心感谢你的支持和鼓励,我会一直将自己的思考和经验融入到创作中。新入职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仔细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一份详细的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小学汉语课件(热门9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安静下来认真撰写。好的教案撰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就您需要的“小学汉语课件”相关资料而言,我们提供以下资源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晨读课件(热门六篇)

    小编特别为您准备了如下关于“晨读课件”的一篇范文。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着手准备教案课件还来得及。教案和课件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请注意,这个网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请您自行核实!...

    晨读课件 11-29
  • 阅读课件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认真研究励志的句子为您制作了这份优秀的“阅读课件”,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阅读课件 04-21
  • 课外阅读心得(热门13篇)

    在励志的句子编辑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我们最终完成了最新的“课外阅读心得”。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获得新的感悟时,可以将心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将它们记录下来。因为心得体会是经验的总结,也是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