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打年糕作文十九篇

栏目: 打年糕作文

2024-02-21 10:27

【#作文# #打年糕作文十九篇#】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好的文章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和提升。优秀的作文多半具有思想深刻、观点独到、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等特点。而要写出这样的好文章,需要不断的积累、思考和练习。希望大家都能在写作中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进步。

打年糕作文【篇1】

打年糕是在过好寒冷的冬天后人们常做的事情。打年糕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在将要过年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打年糕、吃年糕。

今年腊月的时候,在村里的大树下,我又一次听到了久违的熟悉的打年糕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打年糕时候的'情景:在打年糕时候的前几天。大人们都在商量着拿多少糯米和多少晚米掺和着打年糕,回家以后,就各自行动起来,大人们拿着掺好的米和淘米箩来到村边淘米,这次淘米可和以前不一样淘了一箩又一箩连湖水都浸在了这淡淡米香之中。准备好了米之后,把糯米碾成粉。两天之后,村里人都在村头那棵又高又大的香樟树下集合起来打年糕。大家抬着一个圆柱行的石球和三个大铁锤。打年糕开始了,大家先把蒸过的糯米粉洒进石臼,再放水,然后再扛起锤子,一锤又一锤地打,干燥了就洒点水,打了一段时间还要翻个身,就这样反复地打。直到软了为止,软了以后,把年糕再做成方的,以后要吃,只要煮一下就可以了。

这次打年糕使我非常难忘!

打年糕作文【篇2】

俗话说得好“打年糕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在我外婆家,每年都会打年糕。从小外婆就告诉我们,过年时一定要吃年糕,这寓意着“年年高”。而自己亲自来打年糕,老天爷会发现你的努力,一定会把福先送给你。于是,这便成为我们家年年必不可少的习俗。今年,我们和舅舅一起完成了打年糕这个重大的任务。

清晨,我就被某种香味所吸引。“好香啊!”这个香味悄悄地飘过来叫醒了我,“是糯米!外婆,你在干嘛呀?”我辨出香味后,开心极了,立马跑去厨房。外婆在厨房里小心翼翼地把刚刚蒸好的糯米饭舀出来,只见碗里有着颗粒饱满的糯米,色泽晶莹透亮。要说这个糯米的干湿程度,还不是特别好掌握。要是蒸出来的糯米太干,则吃出来的年糕就会干巴巴的,一点儿也没有年糕的味道;要是蒸出来的糯米太湿,那就会影响口感。所以蒸糯米时的湿度也有要求,一定要看上去水分充足,而压下去时不会有多余的水出来。

“思绮,你把你舅舅叫过来,今天我们要做年糕喽!”外婆说。

舅舅把盆子端到了他们家门口的大石臼旁,“帮舅舅把糯米都放进这个大石臼里,你妹妹都擦干净了。”没过5分钟,爸爸把两个打年糕的大锤子拿来了。我和妹妹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尝了两三颗糯米。还热乎着,糯糯的,甚至还有些粘牙齿。舅舅弓着步,弯着腰,不停用锤子砸向石臼里的年糕,他把锤子高高地举起,然后脚一蹬一用力,把锤子狠狠地砸在年糕上。年糕凹了进去,可不过两秒钟,又调皮地恢复了原样。而爸爸就在年糕凹下去的时候,用狗刨的方法,把缸里的年糕翻一跟头,然后和均匀。两位大人就这样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地打着年糕。只见一颗颗肉眼可见的糯米经过这三十几分钟的“打压”已经变成一个比较光滑的白白的大面团了,那些糯米好像长了脚似的,一个影儿也没见着。

打好年糕,外婆便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是凑到盆跟前,闻了一下打完后糯米的味道,有一股淡淡的糯米香掺杂着木棰子本身的木檀香扑面而来。再用手轻轻地戳了一下,外婆满意地点了点头。嘴里还时不时地说着“不错,不错。”然后把打好的年糕上锅蒸熟。对于年糕该如何蒸,外婆也十分讲究。要是你直接蒸,你吃到的年糕就特别粘牙,并不适合老人吃。这时候你需要把年糕放进一个容器里,容器内需要铺上油纸,这样就变得服帖许多。等待水开后大火蒸制三十分钟后,再将年糕轻轻取出,便开始切块了。

外婆把蒸好的年糕切成小长条,有些里面还会镶嵌着一颗颗的坚果,随后在年糕上撒一些红糖、黑芝麻……我悄悄地吃了一块小年糕,一口咬下去,年糕的味道在嘴里如烟花般绽放着,“年糕,年糕,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篇3】

“吃年糕了!”爸爸一声令下,我们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起吃年糕。爷爷夹起一块年糕,放入嘴里说:“好久没有吃过这样的`年糕了,嗯,有我们当时自己做的味道!”

爷爷边嚼边向我们讲起了年轻时自己打年糕的欢快场面。

做年糕可是需要准备很多东西的呢。首先把100斤晚米和10斤糯米拌到一起,浸上个天,然后把浸泡过的米淘洗干净并沥干。

做年糕的当天,是最最最欢乐的一天。邻居的大人小孩都会聚在那户做年糕的人家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座房子。那些经验丰富的大人把准备好的米放到石磨上,开始水磨。磨好后,用一块布把湿面粉包起来,用大石头等重物压在上面,把水份挤压出来。压干后的面料成了面团,人们还得把它一点点地揉开,再变成粉状。最后把这些粉放在蒸笼上蒸个分钟,这时粉又变成了面团,用手捏一下,又粘又有韧性,有几个迫不及待地小孩子会偷偷摘下一小团放入嘴,只见他们“哇哇”跳脚直叫,真是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引得大人们哄笑起来。

大人们把下了蒸笼的面团放入大石臼里,一人用大木锤敲打面团,在木锤举起的空档,另一人则连忙用手把面团往中间一推,一起一落,配合得异常默契。妇女孩子们或站或坐,聊着笑着。

大人们喊着“嗨哟嗨哟”的口号,大伙也被感染了,一起喊起来。这样一直要敲打20分钟左右,,直到面团变得非常粘并且有劲道。敲打完后的面团放到了桌上,一人趁热把面团搓成一长条,再一小团一小团地摘下来,这时大伙一齐动手,用自制的木印板一压,就做成了最常见的年糕。小孩子们就像玩橡皮泥一样,捏着自己喜欢的各种模样。瞧,那条大鲤鱼,活灵活现的,似要跃龙门。“年年有余”更是朴实的劳动人民对来年的莫大希望。还有那些鸡,鸭等造型,在祝福的时候可能派上大用场。这时候孩子们不用再担心被烫着,也顾不得再做什么造型了,揪一点下来就往嘴里送。有些大人也没能忍住,边吃边做,好不热闹。

爷爷回味着儿时的味道,我们也好像回到了过去,加入到其中,幸福,满足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打年糕作文【篇4】

年以前,我终于还有机会去外婆家打年糕了,这要我激动不已!

吃了午餐,我也在静静的等候。姥爷帮她们洗打年糕用的物品了,我也来来去去跟在他的臀部后边,害怕跳开了哪一阶段。但是,半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除开姥爷在繁忙,别人却一点声响也没有,父亲垂钓未回,小舅剪发来到,仅有我与妈妈在家里。哎,我认为有点没趣,便回了屋子。过了一会儿,听到母亲着急的步伐声,迫不及待地喊到:“打年糕啦!”这时候,我如一阵风一样跑以往,幸亏并沒有错过了哪些。

打年糕开始了,用的糯米粉是用檽米碾成的,最先把糯米粉放在大洗面盆里,再放一点儿凉水,揉成小颗粒,随后就可以去蒸了。蒸熟后,放进打年糕的番禺大石碗里,用大锤子沾几滴水,用劲打,那响声振聋发聩。打得差不多了,得有些人拿用开水洗后的湿纯棉毛巾,擦番禺大石碗,并把年糕翻一面,不断大概三、四次,就可以了,把年糕拿出来,放在一块专用型白毛巾上,包起來,用木棍碾成正方形,放在上边,凉一会儿,随后在扁下铺一个整洁的编织袋,把放年糕的那片布让两人各自把握住两边,抬起来,甩在扁上面凉,这方面年糕就打好啦。

看完了全部打年糕的全过程,吃着热烘烘的年糕,好像对年糕也拥有新的了解。打年糕是大家新年的一种习俗,代表着过年啦,听母亲说现在有打年糕的早已很少了,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把这个习俗承传出来。

打年糕作文【篇5】

有一天早上,我还在睡觉。这时,我听到爸爸在对妈妈说:“今天,我们拿二十斤糯米去请人帮助打成年糕。”我想以前只是吃过年糕,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打年糕,今天爸爸要去请人打年糕,我正好可以去看一看,见识一下。想到这里,我立刻起床,对爸爸说:“你去打年糕的时候,叫上我,让我也好去看一看年糕是怎么打出来的,好吗?”爸爸点头同意了。我好高兴!

爸爸扛起米袋,来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我来到那里,看到两个工作人员在一起密切合作打年糕。蒸熟的糯米粉放在石臼里,一个举起打年糕用的大木杵用力砸石臼里的糯米粉,一个趁他提杵的时候把粉团翻一个身。这两个人配合得真是默契。他们一人翻,一人砸。啊,这打年糕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把糯米粉打得软软的,打成了一团,接着,他们就把它抬到桌子上。两个人拉住粉团的两端。这粉团越拉越长,等拉到了一定的长度,他们就停止不拉了。然后,拿出一根线。你可别小看这一根线,它能够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儿,雪白柔软的年糕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年糕放进嘴里吃了起来。啊,这年糕真好吃,软软的、香香的,真是太好吃了!

打年糕作文【篇6】

最近,妈妈盛年糕汤时忙碌的身影总是浮现在我眼前——她盛年糕汤时,总是先滤去汤上薄薄一层油渍,然后先给自己盛,再给我盛。妈妈的这一举动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决定和妈妈一起做早饭,留心观察妈妈盛年糕汤时的一举一动。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大声对妈妈说:“今天早饭吃年糕汤和炒蛋,我们一起做吧!”“行呀!”妈妈懒洋洋地回答,“你先拿出两个鸡蛋,然后切好年糕,再把锅热一下,我马上就过来。注意把年糕切薄一些!”我跑进厨房,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和两条半年糕。接着把年糕放在案板上,又拿来小刀,不到两分钟的功夫,我就把年糕三下五除二地切完了,接着又热好了锅。正当我准备把年糕放进碗里时,妈妈穿着睡袍,睡眼朦胧地赶来了。她熟练地抓起桌上的大白菜,“刷刷刷”地给白菜们痛快地洗了个澡,又抄起菜刀,把白菜放在案板上,迅速地切成小块儿,把案板一侧,白菜们就在一阵噼里啪啦的大喊声中滚进了锅。妈妈又在锅里倒上水,放进年糕,再倒点菜油……这一系列的动作,妈妈挥挥锅铲的功夫就完成了,和刚才那副睡眼朦胧地样子简直是判若两人。妈妈可谓是“神厨”啊!在妈妈煮年糕汤时,我懂事地打好了蛋,妈妈的年糕汤不一会儿也好了。当妈妈滤掉年糕汤上的油渍时,我便把用来盛年糕汤的碗递给妈妈。只见妈妈用汤勺舀起一些年糕和白菜,“这碗是我的。”妈妈说,又小心地把碗递给我,“小心点,别烫着了手。”我接过这碗热气腾腾的年糕汤,转过身去,不禁鼻尖一酸,眼中泛起点点幸福的泪花……

妈妈盛年糕汤的那一瞬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是呀!我的每碗年糕汤里都包含着妈妈对我暖暖的爱。

打年糕作文【篇7】

年糕中“糕”字与“高”谐音,所以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在我的家乡,年糕又叫“糍粑”,不管是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自己认得路的大孩子,还是唇上有几根银丝的老孩子,在春节前后,都必须吃软糯香甜的糍粑。

今年春节,妈妈说要自己在家里做糍粑,我乐呵了一早上——我最爱吃年糕了。

下午,终于把糯米蒸熟了。妈妈把糯米全倒进一个洗脸盆大小的大碗里,还拿来一根擀面杖。“妈妈,要用擀面杖干什么?要把糯米擀平吗?”我很好奇地问。只见爸爸接过擀面杖,把擀面杖竖起来,一下一下捣着糯米,糯米很快变成糊了。原来是这样弄的,真好玩!“妈妈,我也想打糍粑!”我甩着妈妈的胳膊,请求妈妈的同意。妈妈点点头,爸爸把擀面杖给了我。

“嘿——”我用尽力气向下捣,可再想拿起来时却发现怎么也拔不起来,反而把碗也连着拔起来了。好吧,看来我不适合做这个,还是让爸爸来捣吧。

把糍粑捣成糊后就该给糍粑糊塑形了。这个我肯定能搞定!我想着,带上手套,开干,这个工作果然简单多了!揪一团糍粑糊,搓圆,再捏成碗形,“啪”地一下拍在桌子上,压一压,按一按,一块糍粑就做好了!我们一家三口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六只手起起落落间,一大碗糯米就变成了糍粑。不过这还不是最终的步骤,要把塑好形的糍粑凉干,凉干后就能蒸着吃啦!

蒸熟后的糍粑又糯又香,又软又嫩,可炸可炒可沾糖,热乎乎的放嘴里一咬,那味儿马上就流出来了。我一块接一块地把糍粑往嘴里塞,直到嘴里实在装不下了,才肯好好嚼嚼。我们一家吃着糍粑,有说有笑地围着餐桌聊天,心里是说不出的快乐与幸福。

年糕年年高,香香糯糯的糍粑,谁不喜欢吃呢?

打年糕作文【篇8】

国庆期间,妈妈带我和妹妹去新昌看外婆。

因为怕堵车,妈妈五点钟就叫我们起床了。走出家门,天都没有亮呢。坐上车,我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妈妈大声叫我:“忻雨,醒一醒,快看太阳。”我睁开眼睛一看,只见一个大大的红球挂在天边。这是太阳吗?只见红球慢慢地升起,越升越高,随着红球的边缘越来越亮,就和我平时看到的太阳一样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就到阿姨家了。外婆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吃饱后,阿姨带我们去公园玩。我们坐了手摇船;又玩了充气蹦蹦床;接着我们又坐了摩天轮。我们走到做塑胶画的地方,妹妹说她要做个美羊羊,因为美羊羊最漂亮。我选的是懒羊羊,我认为懒羊羊最幸福。我们拿着自己满意的作品开开心心地回去了。

第二天,我们去了大佛寺,那里有闻名的“江南第一大卧佛”。我们来到佛像面前,只见一个大大的弥勒佛横躺在那里。到底有多大呢?我把手伸出来比了一下,整个手掌只有他的指甲盖那么大。前来拜他的人很多,据说很灵验。我在心里偷偷拜了一下,保佑我能考100分。妈妈好像猜到了,点着我的头说;“傻孩子!”

看完大佛,我们又去爬山。妹妹一点也不觉得累,飞快地爬到山顶。站在山顶往下看,每个人都像蚂蚁一样小了。下山的路上,一阵阵香味扑面而来,原来有人在打年糕,我和妹妹馋得直流口水。爸爸给我们买了一块,好吃极了。

玩了一天,没吃晚饭我就上床睡觉了,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因为爸爸妈妈还要上班,吃过早饭,我们要回家了,临走时,我和阿姨约好,明年暑假我还要去。

打年糕作文【篇9】

年糕是我们喜爱的传统美食。因为有“年高”的谐音,所以在很多地方,农历大年初一早上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家庭、事业、学业更上一层楼。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我们《正月里》这本书上也介绍了打年糕的方法,一共分为五个步骤,步骤一:用木桶把米蒸熟;步骤二:用石杵捣;步骤三:用木棍擀;步骤四:用线切割;步骤5:晾干。经过这几道工序,年糕就做成了。

打完年糕就可以吃年糕了,一边吃着美味的年糕一边唱儿歌:“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糖蘸蘸,多吃块,盐蘸蘸,少吃块,酱油蘸蘸吃半块。”呵呵,多吃年糕,就能年年高升哦!

打年糕作文【篇10】

今天是寒假第一天,早上刚起床,爸爸告诉我,爷爷在姨奶奶家打年糕,让我一起去看一下。

来到姨奶奶家,我看见这里围满了人,爷爷正抡着一个大木槌敲打着石臼里的粉团。粉团软软的,正冒着热气呢!旁边站着一位老爷爷,不停地往石臼里甩水。不一会儿,粉团就变成了一块大年糕,两位老大伯把它抬到了一块门板上,大娘大爷们一哄而上,把它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

这时,一位老奶奶问我要不要吃年糕,我点了点头。她马上切了一个年糕头放到了我的手上。没想到这年糕可真烫啊,我连忙大叫起来。爸爸看见了,马上把我手上的年糕拿走了。我感到手上粘粘的,就用冷水洗了一下。这时,姨奶奶给我拿来了碗筷,碗里面还放了白砂糖。年糕蘸着白砂糖吃,甜甜糯糯的,美味极了!

切好的年糕铺在了竹匾里,按照习俗,我拿起一根筷子,在每块年糕的中间点上了一颗红心。年糕拉回家放上两天就会变硬了,到时候奶奶会给我们做糖年糕、芝麻炒年糕、青菜煮年糕

打年糕作文【篇11】

在农村,过春节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传统。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年年高升、年年丰收。

传统的打年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还有很多道工序,年轻的一辈知道的不多,说到“打”就更不会了。就说纯粹的“打年糕”这个动作吧,不掌握一定的力度还真不行,握槌的方式不对手会磨出泡,所以在农村会打年糕的人不多,而且年龄一般都是些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得年糕卖,最常见的是线板年糕。线板年糕虽然白净,入口润滑,但美中不足的是,它没有农村自己打出来的'年糕香甜。进入冬季,“打”的年糕也在市场上露脸了,从外观上看,跟我们打的年糕差不多,可是,吃到嘴里却又不是那么回事,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抑或是那份丰收的喜悦,抑或是打年糕的人那份纯朴的笑脸,有这种感觉源之于那年糕是机器打出来的吧。还有,机器打的年糕不经煮,一不注意火侯,或许就会煮糊了。所以,每当春节前一段时间,人们还是热衷于自己打年糕,喜欢自己打制的年糕的那份味儿――韧而香。也所以,有难得一个打年糕的地方,附近的村民知道了都会担着米来加工,排上长长的队伍。

农村传统的打年糕有自己的一整套工具,包括打年糕用的大木槌、石臼,耐得住烧的灶台、蒸桶等,工具也比较多。打年糕按蒸计算,每蒸年糕用糯米20-25公斤之间。打年糕具体的步骤有八步,分别为淘米、轧粉、搂粉、上蒸、出蒸、打年糕、切年糕、点痣等。这八道工序看似简单,做起来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里就为大家介绍几道工序,先说淘米吧,你会觉得这个很简单,不就是把米在水里洗干净吗?打年糕用的米可要讲究的多了,在洗之前先要用水浸上6、7分钟,之后再去洗干净。搂粉就是将粉搂均匀了,因为粉太干了会打不到一块去,太湿了会导致下一道工序上蒸时造成窜蒸,都要影响年糕的质量。上蒸呢,也不是把准备好的粉往蒸桶里一放就行了,而是要边蒸边把粉一层一层的撒下去。而打年糕打年糕,具体还在于一个“打”字上,这道工序要有三个人来完成,两个人各自抡一个大木槌“打”,还有一个就是要在石臼里撒上水,以防止年糕粘上了石臼。三个人要讲究配合,“打”年糕的人要准确握槌、抡槌,打年糕时两个人用的力度要均匀,而且要有节奏感,防止两个木槌“打架”,期间撒水的人瞅准时机把水撒进石臼。“打年糕”的过程中,还包含着裹蒸、翻蒸等动作。最后一道工序是点痣,红色代表红红火火,代表喜悦,中国人以红色为喜庆之色,所以红色在这里也成了不二之选,一直延续至今,所以也叫“点红”。经过这圆圆满满的八道工序后,年糕才算制成了。

要说这打年糕,真是件快乐的事。打年糕预示着丰收,希望来年更有好的收成。老幼妇孺,人人为之欢喜。所以,在以前,打年糕时,还有抢年糕头吃的习俗,那时候,是大家最为激动、最让人开心、快乐的时候。打年糕这一文化的传承,到现在,虽然没有将抢年糕头的戏传承下来,但是,在人们的辛勤劳动下,生活越来越好了,所以人们的笑靥之花开得也越来越盛了。时至今日,过年时,人们还是喜欢自己打年糕吃,不仅在于那份独有的味道,还在于那份丰收的喜悦。

打年糕作文【篇12】

一对用黄槿木做成的槌,一个用青石凿成的槽,两个用竹蔑编织的匾,一群乡下男女老少……一切都是原生态的,这就是乡下打年糕的场景。

腊月廿四,在老家尧坊,我正好赶上了打年糕。

年糕的原料是糯米,这种糯米是用草木灰过滤出来的水浸泡过的,呈金黄色,蒸熟后灿若黄金,芳香扑鼻。我进厨房时,母亲已经把糯米蒸熟了。母亲蒸米的蒸笼是木制的,自打我懂事起就知道有这个蒸笼,它曾经给我蒸过许多美食,现在一看见它又唤起了我的美好的回忆。

打年糕总是相对固定在某户人家,一来石槽沉重,有二百来斤,扛来扛去不方便;二来打年糕断年糕是个“劳动密集型”工作,不是两三个人能够完成得了的。往年打年糕总是落脚在我家, 今年打年糕落脚在邻居家,父亲把蒸好的糯米搬到邻居家,我也兴冲冲地跟了去。一见面,邻里乡亲纷纷跟我打招呼,非常欢迎我加入他们的队伍,屋子里更加热闹起来。

既然入了伍,我该干什么呢?断年糕(就是把大块的年糕搓揉成一个一个的圆圆的小年糕)粘手,要是沾油又腻腻的,我可受不了。调年糕太烫,也不是我辈能胜任的。那就打年糕吧。乡亲们见我接过槌子,不无担心地议论,天天坐办公室的人,有力气打得起吗?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一个槌子重三四十斤,高高地举过头顶,挥手而下,“咚”地一声打在石槽中,深深地陷进年糕里。年糕粘稠得很,要拔出槌子可比举起槌子还艰难。如此周而复始,不停地举起落下,拔出举起,没有充足的气力,根本不要尝试。

然而乡亲们的担心可是多余的。为了打年糕,平时我就注重锻炼呢,拉单杠,举哑铃,玩拉力器,都是我的爱好,上场打年糕自然是胸有成竹了。见我把式不错,大家夸赞不已,似乎对我更亲近了些。见我持续不断地劳作,又夸赞我气力不小,经过一致认定,还把我推上了第二把交椅。在一群长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庄稼汉中,我这个书呆子排名第二,可真是一种荣耀呢,呵呵……

早些年村里有了机器,有人尝试用机器机年糕。但年糕一出来,大家就失望了,这机出来的年糕色泽差,不经煮,一放进祸里就松散,和稀泥似的,既没口感又没味道。打出来的年糕呢,表面柔嫩细腻,光泽烁烁,像金元宝似的。放进锅里煮,越煮越软,软而不散,吃在嘴里,可以拉得老长老长的,甚是有趣。

打年糕作文【篇13】

一大早,我就兴奋地钻出暖暖的被窝,要去乡下看打年糕。

一路上,我总觉得去乡下的路特别长,妈妈车开得特别慢,好不容易到了乡下。“咦,家里怎么没人?”

我沿着小路找去,小河边有一座新建的小屋子,那边围了好多的人。我跑过去,发现这是蒸米粉的地方。全村的人都在这里,有人烧柴火,有人打水,有人和米粉,有人上灶……真是热闹。先把米粉和水放在一个盆里,搅匀。小屋里有个灶台,大锅上有个木桶蒸笼。把搅匀的米粉慢慢洒进木桶,蒸熟。然后运到真正打年糕的地方。把熟粉倒入石臼里,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每人拿一个“石榔头”。你一锤我一锤,把米粉打结实。边打边洒入一些水,防止“石榔头”和年糕粘在一起。最后用线把年糕切成一条条方块,放入匾中,可以运回家了。我看着又香又软的年糕,忍不住尝了一口,一个字――“美”。

打年糕作文【篇14】

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就是看大人们打米糕了……

习习寒风吹过,钻过树梢,吹红了我的脸,吹干了我的唇。家对面站了一堆人,热闹极了。我心想:一定又是打糕!我一个劲儿地往人群里钻,仗着自己又矮又瘦的优势,一下子就从大人的腿缝隙中钻了过去。

两个身材矫健的大人站在一个大石头墩旁,但我的目光停在了那块白色的米糕上。石锄不时地在我眼帘中上下蹿跳着,一边的大人挥得特别有节奏,另一边的人便不停地抓一把水,往糕上抹,有时候还会帮米糕翻个身。他们速度特别快,你来我去地应和着。

随着十几分钟过去,一块米糕也打好了,我跑向外婆,想做第一个吃到米糕的人。外婆将一个个米糕捏成长椭圆形状地,再小心地放进蒸锅里。

过了七八分钟,飘来一阵阵大米清香。外婆将蒸锅打开,一片白茫茫的蒸气往扑鼻而来,我大手大脚地从来里面抓了个“大家伙”,一大口上去,就是一半。嗯……米糕不是很甜,而是甜淡恰到好处,香甜软糯的味道不断地在唇齿间徘徊,这筋道的口感像是在嚼好几个口香糖一样。若咬得太大口,含糊在嘴里嚼不动,连话也说不上了。

长大了,我对打糕的事更感兴趣了,我便“采访”了有打糕经历的外公。

“打糕为什么要一直抹水呢?水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不能直接到水上去慢慢打吗?”我问。“每次只要热水一点点就够了,目的就是为了不让米糕黏在石头上。”外公回答。

我问:“那打米糕,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外公说:“有呀!两个人配合一定要好,一个忽快一个忽慢,可能就会一个打到对方手上,一个抹在对方石锄上,哈哈!”

“一直不停地打米糕有什么用吗?不打直接蒸不行么?”我好奇地问。“一直打是为了让米糕变得筋道,更美味可口。这就像做人,你如果不经受千锤百炼,怎么会练成钢?”外公说。

我最喜欢过年。

打年糕作文【篇15】

从小打到,我在很多地方过过年,湖州、杭州、青岛、兰溪……,许多地方过年都有各自的特点,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年的内容基本没有了太多的区别,而在兰溪――我的老家,因为融入了很多农村的习俗,让我尝到了浓浓的年味。

听家里的老人跟我说,过去过年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有很多现在都没有流传下来,光听他们说也感觉不出来什么意思,但打年糕因为我自己参与体验了,觉得特别有趣。

在过年吃年糕是很重要的,代表年年高,但是要想吃到,就要自己亲手去做。今天,我到了兰溪的乡下,和一个好朋友一起做了一次年糕。

首先是把两种米按照比例混合在柴灶上蒸熟,然后就要放在一个石臼里打一打,一个人打另一个人负责翻动石臼里的米团子,我也是在从大人手上接过打米的石锤试了试,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抬起来,举高的时候差点都把自己压垮了,逼得我立马放了下来。这是,迎面走来了四个肌肉男,他们热火朝天地干起来,配合很是熟练。一个小时过去了,年糕打好了,很是Q弹,大家把年糕放在砧板上慢慢冷却,不一会,我们就可以尝鲜了。

我小心地用小刀切下来一块吃,第一口我的心就被那软软的口感融化了,感觉整个人都沉浸在软软的海洋里,太好吃了。

打年糕,咚、咚、咚,吃年糕,一口香喷喷,打年糕真好玩,又体验了浙江农村的习俗,有乐趣十足,我以后还要打年糕。

打年糕作文【篇16】

“开蒸喽!”随着三太公响亮的嗓音,一年一度的春节打年糕又开始了。大人的笑声,孩子的叫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顿时响彻云霄。里屋里有人高声应道:“来喽!”只见一位身戴白色大围裙的老伯双手提着一口木头蒸笼快步来到走廊上,把蒸笼里的米粉倒到一个很大的.石臼里。霎时,热气弥漫了整个走廊,一阵阵糕香在风中飘荡。两个叔叔各拿了一个一米左右的大木榔头,你一下,我一下地打了起来。

我和奶奶也忙活起来了,我们量米,淘米,磨粉,然后把米粉抬到做年糕的地方。那里早就人声鼎沸,长凳上坐满了人,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有本村的,还有外村的。放米粉的箩筐从灶间一直排到外面,我一放下箩筐,就跑到灶间去看,只见里面热气腾腾,人都快看不清了。一位阿姨把水和米粉拌匀后,由老伯把它倒进木头蒸笼里,然后拿到灶里蒸。

我又跑到外面,正赶上一个高个子叔叔在打年糕,只见掰糕的掰一下,高个子叔叔往手心“呸”一下,双手一搓,拿起木榔头,高高举过头顶,人远远地退后两步,又飞快地跑上来,一榔头打下去,整个人向上一擎,嘴里高声地叫着:“咻!”顿时引得周围一阵喝彩声。高个子叔叔越打越起劲,周围的喝彩声也越来越响。

一位叔叔把打好后的糕放在桌子上揿平,摊成圆形,然后用扎成把的竹壳在洋红里蘸一蘸,给年糕点花纹,许多人在给叔叔出主意:“这里点点!这里再点点!”。奶奶和几个老人坐在凳子上热情地攀谈,一个说今年哪家亲戚送几块,另一个说手工年糕就是不一样,又软,又滑,又香的。

下午四点多,我家的年糕做好了,一位叔叔还给我做了一块小年糕,奶奶挑着大年糕,我捧着小年糕跟在后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打年糕作文【篇17】

年前,我终于有机会去外婆家打年糕了,这让我兴奋不已!

吃完午饭,我就在静静地等待。外公帮他们洗打年糕用的东西了,我就来来回回跟在他的屁股后面,生怕漏掉了哪一环节。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除了外公在忙碌,其他人却一点动静都没有,爸爸钓鱼未归,舅舅理发去了,只有我和妈妈在家里。哎,我觉得有点儿扫兴,便回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听见妈妈焦急的步子声,急切地喊道:“打年糕啦!”这时,我如一阵风似的跑过去,幸好并没有错过什么。

打年糕开始了,用的糯米粉是用糯米磨成的,首先把糯米粉放在大脸盆里,再放点儿冷水,搓成小颗粒,然后就可以去蒸了。蒸好后,放到打年糕的大石碗里,用大锤子沾点水,使劲打,那声音震耳欲聋。打得差不多了,得有人拿用热水洗过的湿毛巾,擦大石碗,并把年糕翻一面,反复大约三、四次,就可以了,把年糕拿出来,放在一块专用白布上,包起来,用木棒压成长方形,放在上面,凉一会儿,然后在扁上铺一个干净的蛇皮袋,把放年糕的那块布让两个人分别抓住两头,抬起来,甩在扁上放凉,这块年糕就打好了。

看完了整个打年糕的过程,吃着热乎乎的年糕,似乎对年糕也有了新的认识。打年糕是我们过年的一种习俗,意味着过年了,听妈妈说现在有打年糕的已经不多了,我想,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习俗传承下来。

打年糕作文【篇18】

元旦假期,爸爸带我们去体验打年糕。爸爸说打年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年糕也就是“年高”,象征着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好,所以,每逢临近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打年糕。但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已经很少有人亲自打年糕了,都是在商店买现成的。

s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才来到了打年糕的地方。这是一间小磨坊,打年糕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好奇的我便趁着排队的时间仔细观察了年糕的做法:首先,人们把带来的粳米和糯米一起放进研磨机的斗里,米立刻被磨成了粉状漏到了下面的筐里。然后,师傅们把筐里的米粉倒进了木桶,只见木桶周围蒸气四溢,弥漫整个磨坊,仿佛仙境一般,还伴着浓浓的米香,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接着,人们又把蒸熟的米粉倒进了年糕机里,米粉被螺旋杆旋进去后,从边上的小口出来了五六厘米宽的白白的长条年糕,落在传送带上一直往前输送,就像一根白色的绸带,不断给人们输送幸福。输送带的前端还有一把自动切刀,它把“绸带”切成了均匀长度的小块年糕。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根小水管一直在年糕上面浇冷水,防止年糕落下的时候粘连在一起。

最后,年糕落在了传送带末端的篓子里,爸爸、我和妹妹一人拿了一块香喷喷的年糕,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帮忙把篓子里的年糕端到外面去晾干。一不留神,我们每人都吃了好几块,撑得我们午饭都吃不下了。

一块小小的年糕,原来里面却包含了很多快乐。人们辛勤劳动了一年,在过年的时候打些年糕,丰富一下日常饮食,也会送些给亲朋好友品尝,所以,年糕也是一条延续亲情的纽带,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打年糕作文【篇19】

又到了梭子蟹盛产的季节,今天我也来学做一道关于螃蟹的美食。

妈妈早早的从菜市场买来了活蹦乱跳的梭子蟹,梭子蟹又称白蟹,白蟹炒年糕,是我们宁海人们爱吃的一道主食,当季正是螃蟹蟹肥肉美的旺季,此时的螃蟹最为鲜美。

开始制作了,年糕和青菜洗净,等待备用;看着这些张牙舞爪的螃蟹,它们个个都像拿着兵器的“武士”。我不知该如何下手,我灵机一动,拿来剪刀把它们的“兵器”大钳子一个个剪掉,这下危险不到我了吧!我掀开蟹壳,螃蟹就像一位多动症患者,不停的垂死挣扎,去掉腮等多余的东西清除干净,把螃蟹对半切,再用剪刀均匀剪成六份。

准备就绪,就开始制作吧!热锅烧油,开大火,油热后,放入葱、姜、蒜爆香,我急急忙忙的把螃蟹倒进锅里,锅里油花四溅,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和我“嗷嗷”的叫声,合在一起,这可真是一曲好听的交响乐。

炒至螃蟹壳变红,加上料酒,盖上锅盖焖一会儿。翻炒一下,放入青菜,继续翻炒。最后放入年糕,把大火调成中火,快速翻炒,放上各种酱料调味,年糕也变得鲜美可口——出锅前撒上葱花。

新鲜美味的白蟹炒年糕就出炉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年糕,觉得特别的香。

  • 臼打年糕作文14篇

    在语文考试中写作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次综合测量,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发现身边微小之处的引导。什么样的写作方式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与您所需相关的资料“臼打年糕作文”,如果您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 九年级作文精华十篇

    值得推荐的优秀作文大致上有哪些呢?作文是培养创新思想、塑造个性和提高表达能力的必要方法,作文有助于拓展我们的知识范围和贡献价值。想要写好作文,平时积累写作材料必不可少,根据您的需求,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搜集了“九年级作文”,希望您收藏本页链接以防遗忘!...

  • 关于童年作文十九篇

    五岁那年,我成了牧童。父亲从生产队给我领养了一头黄牛,那时,领养一头牛记3分工,成年人干一天农活记10分工,小孩子边玩边放牛,能够挣工分增收,两全其美。我们的村,大名甘坑庵,六十多户人家,散落在五个自然村里。我家所在的外厂,属于最大的自然村,有五六个牧童,年龄相仿,男女都有。牛住的是村里统一建的土坯...

    童年作文 01-21
  • 童年记趣作文十九篇

    童年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蓝天,蕴含了无限的遐想。而童年趣事就像那天上的星星,颗颗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小时候的我,虽然很调皮,但是很善于观察。我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会把一个香香的东西往头上抹,我很好奇,就揪着妈妈的衣角追问道:妈妈,这是好吃的吗?妈妈宠溺地说:你呀,就知道吃,这是发油。哦!我似懂非懂地...

  • 做年夜饭作文十九篇

    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写作有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那么,优秀的作文模板是如何构思的呢?小编费心创作的“做年夜饭作文”一定会令您满意,如果您认为这个网站有价值,请务必点击收藏按钮保存起来!...

  • 年糕的作文

    通过搜索整理,本文为您呈现“年糕的作文”。作文是心灵的反映,展现了我们内心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写作文是我们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方法。一篇成功作文背后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去揣摩。那么,有哪些值得考察和借鉴的作文模板呢?...

  • 树作文十九篇

    本文将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树作文”,作文将思想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写作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反思和提高思维和判断能力的方法。想要写好作文,平时必须积累写作素材,那么如何写一篇思想和文采兼备的作文呢?...

  • 洗碗二年级作文十九篇

    洗碗作文200字-二年级:“哗啦啦”下雨了,今天我本来要跟小伙伴们出去玩的,结果因为天气原因泡汤了。我愁眉苦脸地来到了房间,一来到房间就听见妈妈说:“遥儿,来帮妈妈洗碗好不好?”看妈妈每天那么辛苦,我爽快地同意了。妈妈说洗碗分成好几个步,我边听边做:第一步就是先把桌子上的碗筷送到厨房里去,再把没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