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心得体会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

爱人利物之谓仁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并以“爱人利物之谓仁”为提挈,深刻阐释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爱人利物之谓仁”,出自《庄子·天地》,原文为:“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文字中流露出道家道法自然、宽厚广博的志趣,其中“爱人利物之谓仁”指“德泽广被,力求有利于人民,并施万物以利泽”。

“仁爱”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之一。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处于核心地位,其将“仁”与“德”有机结合,认为好“仁”之人是至高无上的,正所谓“好仁者,无以尚之”。孟子则把人与人之间的“仁”推加给万物,并在“仁”的思想中融合了“爱”的概念,提出“仁者爱人”“仁者无敌”等观点,形成了“爱亲、爱民、爱万物”三个层次,正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思想提倡“仁”,道家思想亦讲求“仁”,这正是儒、道思想的契合之处。在前两者思想的认知基础上,庄子将“仁”凝练隽永为“爱人利物之谓仁”,后世赓续传承,始终把“爱人利物之谓仁”作为社会发展的精神之柱、应世之迹和治世之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党始终遵循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以“爱人利物之谓仁”为提挈,向全党发出了号召:“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最好体现,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

人心向背,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千万要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他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党群关系的深刻理解,告诫党员干部勿忘为民初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何正确看待权力、规范使用权力,可以说是考验领导干部的第一道“门槛”。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权力观的问题有许多重要论述。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他把“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他提出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校正权力观指明了方向。

心中有党,牢记初心使命。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从延安整风运动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记载着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为我们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是一个为了人民和民族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所以“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心中有民,常怀敬畏之心。“心中有民”是为政一方的根本,是心中有党的顺延,是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时刻意识到民心与执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把人民当作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动力之本和智慧之源,这样才能凝聚起千百万大众,汇聚起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强大力量。只有心中有民,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更加忠诚于党,更好地履职尽责,慎用权力。

心中有责,方能笃行担当。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就会割裂党和人民群众保持的血肉联系。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更不能忽略了那些所谓的“小事”。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小情时刻铭记于心,将过去没看清的问题看清,将过去没引起重视的问题重视起来,才能更好地做利民之事、去厉民之病。

心中有戒,必定行有所止。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人民群众,常常被比作能载舟的水,喻为能播种的土地。对于执政者而言,人民非常重要,所以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主动让群众参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批评。只有心中有戒、心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人。领导干部不能懒政、怠政,要学会亲民、爱民、为民着想,更好地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智慧奉献于人民、力量根植于人民、情感融汇于人民。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2

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祥瑞之兆,尊贵之征,是龙。

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它在市井内“走街串巷”,在历史中“如梦初醒”,在世界上“威风凛凛”,既像挺立在中国人民身后的精神支柱,又像漂浮在华夏民族后的润物细雨。

今天,龙文化仍不离我们左右。

龙腾虎跃

过年,万家欢庆,喜气腾腾,家家户户怀抱着新年的美好期望走入下一年,而正是此刻,总会有某个城市在距新一项重大的活动——舞龙。

舞龙极其讲究配合,要顺势而为,不能太僵,也不能太过,舞龙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各司其职的表演者们将龙舞得活灵活现。时而腾空而起,时而辗转盘旋;时而怒目圆睁,时而喜笑颜开。

舞龙,体现了龙的气势,霸凌天下而贴近生灵;体现了龙的神资,灵巧敏捷而步步慎重。

一龙:腾。

虎踞龙盘

龙在诗中,在词中,在文化中各有它自己的形象,各有自己的象征。

龙象征的是国家,是民族,昔日“东亚病夫”,如今在亚洲东部崛起,靠的是什么?是那百年来的沉睡和大国下的默默无闻的建设者。

龙的象征,古为四灵之一,今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被歧视到被仰视的艰辛历程中,何处不体现了龙的铮铮傲骨?

二龙:盘。

龙啸九天

我国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来如此,社会风气虽不算极好,起码也保持了一定的文明度,为什么偏偏这样呢?因为大家有一颗共同的爱国之心。

我爱国,我是祖国的儿女,也是龙的传人,黄河是龙的脊梁,长城是龙的身躯,我们的土地就是这龙力量的来源,试问这样一条龙,何人敢侵犯,何人见到黄河不吃惊,何人见到长江不发呆?

无需多言,龙也震慑四方。无声的咆哮,蕴藏着巨大的威力。

三龙:啸。

龙一腾,再一盘,后一啸,道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体现了当今社会的风尚,龙在我们骨子里流淌着血液,在脑海里布满了云雾,在心里驻扎了精神。血液让我们铭记,云雾让我们追求,精神让我们坚守。

龙,在文人眼中是高山流水的曲调,在俗人眼中是下里巴人的韵律。而不论是谁,只要他是个中国人,还承认自己是华夏子孙,就会为龙谱写最美妙的乐章。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3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发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4

“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积淀,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上好传统文化教育课,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是我们思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理解的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对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让学生在亘古流传的名言中了解文化的精华;在荡气回肠的诗句中感受文化的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体验文化的特点。

在我的文化课堂中,会让学生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体会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介绍我们传统文化丰富的形式,带领学生在书法、绘画、戏曲、诗词……中体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特点;在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培养学生鉴赏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要做到对文化的弘扬,更要做到对文化的传承。例如:我们不仅要用“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典故让学生明白孝亲敬长的美德,更要引用当代学生熟知的孝心少年事迹让他们体会对美德的传承,教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美德,从而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能力,将文化的精髓注入他们的肌体。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中体会古人依法治天下的决心,也要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中领会当今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这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明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要让学生学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要始终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注入学生的内心,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引领学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5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参观了石家庄美术馆。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儿的是这段时间展览的主题——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

一楼的几个展厅都是书法作品,有的是小楷,写毛主席诗词的,妈妈告诉我说是《沁园春·雪》,有的是形草,写的“八年驱倭掳、百代念英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气壮河山”等等,我一边看一边听妈妈讲,无论从书法的内容还是从书法艺术本身,都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保家爱国的灵魂和气魄。其中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是徐光耀爷爷的书法作品展厅,因为我最喜欢根据徐爷爷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小兵张嘎》了!

接着,我们上了二楼,只看了一眼,我就惊喜地差点跳起来。原来,二楼展览的都是徐爷爷的小说《小兵张嘎》中的插图绘画作品,只不过比书中的图大多了,不光是黑白的,还有颜色。看着一幅幅的画,《小兵张嘎》中嘎子拿木头枪智捉胖翻译、向小伙伴们炫耀他的真枪、勇敢和日本人作斗争等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活生生的。我们一扭头儿,在另一个展厅正在播放《小兵张嘎》的电影呢,我和妈妈赶紧跑过去坐在凳子上开心地看了起来……

我们参观的书法和美术(国画)作品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想,我们不仅要学习并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要通过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受这文化的熏陶,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了!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6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此次活动的领导机构,及时召开班主任会议并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1、参观当地一个历史名胜。鼓励少先队员在寒假期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父母的带领下或结伴寻访、参观一处能反映当地历史、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文化公园等,了解家乡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2、寻找经典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3、为长辈做一件事情。动员了少先队员在寒假期间,为父母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为加班的父母送一次饭,为父母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学习一项家务小本领等。

4、学讲一个传统故事。动员了少先队员在寒假期间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篇章,学讲一个如“精忠报国”“闻鸡起舞”“孔融让梨”等反映民族精神的传统故事。让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7

消失的是你的身,不变的是你的魂。——题记

仿佛在我呱呱坠地时,当我还在襁褓里扑闪着眼睛,妈妈就捏了捏我的小鼻子,说:“这么机灵,小名就叫龙娃吧。”龙,是什么啊?这个小小的疑问在我心里萌了芽。

不知在哪一本书里看过,一个庞然大物,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这就是龙,九形合一,看起来不简单啊。小时候看《西游记》,那白龙马腾空飞起的时候,我心里小小的幼芽又加速了长大。时间的沙漏从未停息,我的求知之心也从未停步,翻阅古籍,查找资料,呀!这个龙啊,果真器宇非凡。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古代君王不都叫“真龙天子”吗?传说尧是乘着一条龙飞上了天,而舜是死后化成了一条龙,翱翔于九天,普度众生。所以我们才叫做龙的传人呀。

如今,我长大了,终于知道为什么妈妈要叫我“龙娃”,为什么买糖人画人们都争着买龙,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一条古龙。“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龙啊,是祥瑞呀!

每至新年佳节,街上一片繁华,张灯结彩下,几条红黄相见的长龙在半空中舞动,伴随着振奋人心的鼓点,人们的心也像有节奏的小鼓咚咚的直跳。只见那灵活的龙身左右游动着,那白色的龙头也随音乐的旋转着。人们的脸红扑扑的,仿佛与那火红的龙融为一体,欢声笑语,载歌载舞,欢乐的气氛渲染了整个大街。我很费解,为什么要舞龙啊?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看出我的疑惑,对我说:“哈哈,小朋友,你不知道吗?龙是我们的福星,它就是我们的信仰呀。”

世家所向往的王权富贵,平民所向往的善良,书生所向往的聪明灵活,武士所向往的英勇威望,全都集龙于一身了。所以说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骄傲的图腾。龙,是多么遥远啊,它在那几万年前的传说里,也在古老的典籍里;龙是多么亲近啊,它在当今的图画里,又在我们的文章里。它,在我们每个人那各不相同的脑海里。我相信,龙的魂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就像伟大的祖国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一样!龙,不败,中华民族也永存!

龙啊,消失的只是你的身,永远存在的是你的魂。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8

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开展剪纸、手绘脸谱、国画、书法等手工艺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诵读和讲学活动,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和职业道德操守

开展经典诵读和讲学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活动开展以来,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感觉到需要更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传统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定会有所突破!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9

一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活动,并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中长期规划,促使校风、学风、班风有了根本转变。学生言行文明,教师爱岗敬业,学校温馨和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教育永恒的魅力。

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感召下,多数学生能抛弃陋习,拥抱文明,做到“有礼貌、讲文明、懂廉耻”。课间,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拾捡垃圾的多了;说脏话粗话的少了,遇到老师主动问好行礼的多了;破坏公物的少了,随手关水龙头的多了,文明礼仪蔚然成风,校园卫生环境也焕然一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已成为每一个学生心中的标杆。他们懂得是父母给了他们生命,养育他们长大;是老师给了他们知识,教育他们成人。他们知道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金钱,他们努力用优良的成绩回报父母、老师的养育之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会严于律己,宽容别人,一年来,学校未出现一起恶性案件,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进一步和谐。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触动了心灵,捡回一份责任,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得到了家长们广泛赞许。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创建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虽然没有取得重大成绩,但为后续的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各方面的工作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会越来越扎实,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0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针扎。满脑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我这四天把自己的饭菜全吃的一干二净,但是还是觉得内心是深深地自责和痛苦。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1

古老的传说——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那么,人类的祖先到底是人还是龙?其实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遐想。

龙,是神圣的象征,是高贵的象征。

龙,是皇权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之一,起避灾,祈福的作用。

据说在很久以前,深海的老龙王觉得自己身上像被数万根尖针扎了,在海里,不管怎么都不行。

于是,老龙王便化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来到人间。他来到一个药馆,医生见一位白发苍苍的爷爷满脸红通站在门口。

朗中把他请进屋,把了一下脉,十分惊奇。龙王不得不说:“其实,我是深海的老龙王,今天,我回来时,不知怎么的,浑身难受,龙宫里的人都没办法。所以我便来到了人间。”

老朗中笑着说:“其实,你不必这么麻烦。你只用在太阳下晒几刻太阳,便可痊愈。

果真,老龙王照作后,全身果然十分舒服。于是,他便从龙宫中拿了许多奇珍异宝,非常有诚意地送给朗中。但郎中谢绝了,他说,他只需要龙王每年定期降雨。老龙王答应了。他说,只要人间每年定期仿造他的身子用纸叠出来,再挥舞,然后敲打锣鼓,叫我,便好了。

于是,也便有了现在的舞龙。这也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龙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虽说这是迷信,但炎黄子孙都十分都尊敬它。

如今的炎黄子孙也如我们的祖先一样善良,无私。

早上,清洁工天未亮便起床打扫。他们已经老了,拿着扫帚的手早已颤巍巍了,也早已裂了,血,都流不出来了。这时,我看见旁边的一户人间的小孩给清洁工的了一杯热腾腾的水和一双厚厚的手套。还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是不是炎黄子孙。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种例子。如:公交车上,小孩给老人让座;陌生人在你滑倒时扶你一把;老人晕倒在路边,一位年轻人拨打了120……

这就是炎黄子孙,这就是龙的传人!龙的高贵品质也得以传承,龙的精神也得以发扬!

炎黄子孙的精神就如高山的雪莲花,一样纯洁,一样高贵。

龙,你不再需要查阅资料,听传说去了解。而是,在生活中,每一个中国人,在他们的身上,你都能看到龙的影子。

我自豪,我骄傲,我是一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九篇

    论文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写作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优秀的作文可以让人记忆深刻,终生难忘,你是否也在准备写作文?接下来我们为您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作文”需要您的关注,建议您来看看,也许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

  • 弘扬水文化心得体会优选

    我们会因为一些事情产生新的理解或感触,从而获得新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收获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心得体会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思考、感悟和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来写的。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应该如何写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心得体会的主题。无论是一次经历、一本书籍、一段经历还是一次学习,我们都需要针对特定的主题...

  • 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穿汉服弘扬传统文化的句子

    随着新媒体发展推动汉服文化传播,更多的人也见识到了汉服之美。所以很多年轻人开始喜欢上汉服,并选择穿汉服出门。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励志的句子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穿汉服弘扬传统文化的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 微信群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我们国家也一样。而中华美德是世界文化中最独一无二的宝藏。我们是中国人,应该弘扬自己的文化。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弘扬文化的句子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哦。

  • [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感言可以改变人的想法和态度,甚至改变人生,每当我们经历一些难忘的事情的时候。是时候写篇感言了,把自己目前的状态铭刻下来,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见证精彩瞬间,感言究竟该怎么写呢?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编辑为大家整理了“[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想了解更多细节请查看我们的官方网站! 在学校领导对新...

  •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4000字

    按照我的观察《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是所有文章中最卓越的,感谢您的阅读。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受到启发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思维和想法用笔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是我们近期活动的总结。...

  •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受到启示,从而产生新的思路。为了更好地记录这些想法,我们应该将它们写入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提高我们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为了鼓励大家朝着成功之路迈进,我特别为朋友们收集和编辑了标题为“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的心得体会。我希望这些分享能够激励您迈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