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篇1

按照老师要求,我拜读了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看,但过了一会儿,我被其中的一些吸引住了。

《费尔巴哈论》一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恩格斯开始从一个命题来揭示黑格尔辩证法,并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从而引出了费尔巴哈的思想,这也就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原文开始介绍了黑格尔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在当时社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保守的,也就是维护当时**的,以至于当时的德国皇帝,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认为这是“把当时存在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制度、警察国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毫无疑问,这是片面的,出现这种认知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能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看待问题。

在黑格尔看来,“绝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这也就是说,在那些制度建立之时,它们是现实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会丧失其现实性、不合理性,它们注定会被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代替。

在这一点上我是认同的,之后文中提到这个观点“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对于命题的转变过程,我不甚明白,但对于转变后的命题,我有一些疑惑:现存的一切东西都会灭亡吗?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实中的事物和制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会不会消亡?

如果这里的“历史的发展”是在宇宙的层面考虑的话,毫无疑问,人类总有一天会灭亡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在那个时候谈论这个命题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演变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更迭,总有一些东西会始终保留在人类社会中。虽然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但对于这个命题的主要思想我还是认同的。在我看来,无论现实中遇到什么,那都是暂时的,处于顺境就应居安思危,处于逆境就要积极面对,它们总有一天会逝去,而只有我们嘴角的笑容是可以在我们的一生中永存的。

这就是黑格尔辩证法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同时在文中提到,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所应当认识的真理不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现在我们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是在死记硬背着书本上的一条条“真理”,理论知识雄厚,但实践能力,自己钻研,发现新知的能力很弱,遇见难题就往往如文中所说“出来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

虽然这是断章取义,但它确实给了我启示。

《费尔巴哈论》的第二章中,恩格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评判了费尔巴哈的一些观点,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和世界的可知性问题。这一部分我很困惑,但有些细节还是让我印象深刻。

恩格斯在谈论到世界的可知性时写道:“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这正与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在这一点上恩格斯不禁为费尔巴哈遗憾。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它往往为科学所验证,然而费尔巴哈在世时,近代科学还在酝酿,这使得当时的科学发现不为费尔巴哈所知,他的一些错误观点就可以理解了。

这也不得不说机遇对人才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我们正应该把握住现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机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费尔巴哈论》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批判、揭露费尔巴哈宗教观、道德观以及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如何陷入唯心主义。在这一部分,我反驳了费尔巴哈的一些观点。

在宗教方面,费尔巴哈断言**、友谊同情、舍己精神等关系只有在用宗教名义使之神圣化以才会获得自己的完整意义,并不存在这种纯粹的人际关系。这种想法对于我这种对世界充满善意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也难以猜测费尔巴哈是生活在什么环境里才诞生出这种消极的思想。再一次,我不得不感叹环境对人们的影响。。

《费尔巴哈论》的第四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全面的论述,尤其是在唯物史观方面。这是整本书的关键部分,我没什么可说的。

在这部分,恩格斯一开始就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他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在认识任何事物时不加以任何唯心主义怪想,也就是教人们如何认识事物 。它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中恩格斯还说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创立除了马克思的聪颖还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在唯物史观方面,他提出历史的偶然性是由其内在的规律所支配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这些规律。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这些问题,我不得不认同。

你敢抄吗?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篇2

从《费尔巴哈论》看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伦理观的批判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1886年发表的《费尔巴哈论》,被称为恩格斯的“哲学遗嘱”,是恩格斯生前公开发表的唯一“非论战性”哲学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批判**教和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我们要感谢他站在另一个巨人的立场上,让后来者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但他的唯物主义并不彻底,我们也需要擦亮眼睛,从恩格斯扬弃的角度来更深入地解读他。

通读全书,我再一次发现了一个“爱的奇迹”的颂扬者。这一理想主义的预期,在各个领域不断被提起又几番被驳倒,不断被驳倒还重新被提起。而这一次,恩格斯秉着伦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为我拨清萦绕“‘爱’之道德”的迷雾。

《费尔巴哈论》概述

《费尔巴哈论》正文中,恩格斯花了四章的篇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系统清算了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并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章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分析。他吸收和发展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理性内核,肯定了辩证法的革命意义,扬弃了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方法,导致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产生。

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宗教哲学和伦理学。首先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指出:只有在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时,哲学家依其回答才分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阵营,“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费尔巴哈让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座”。恩格斯不仅高度肯定了费尔巴哈的历史贡献,而且指出了机械唯物主义所不能克服的三个局限性。正如费尔巴哈本人所说的:

“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是一致的;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

第三章,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进行了批判。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试图赞美“新的爱的宗教的”“最美丽的篇章”。由于他否定了人的实践性,这是完全唯心的。

费尔巴哈“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也停留在半路上,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

在第四章中,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所取得的革命性变化,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对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伦理观可以概括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存在的自然条件、心理特征和自然属性(特别是男女关系)是研究人的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爱”是人的永恒的本质,人的其他一切关系都是建立在这个关系之上的。

追求“自我需求的满足”是人的正当合理的要求。对人以爱,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是处理伦理关系的基本原则。

然而爱真的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变生活吗?恩格斯用完整的逻辑来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

费尔巴哈伦理观的理论基础是贫乏的、抽象的人性论。虽然伦理观形式是唯物的,其内容是空洞的。

和黑格尔的伦理观相比,它更加远离社会实际生活。从形式看,黑格尔的伦理学所涉及的人和道德关系是“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所以是唯心的。他不仅包括抽象的法律、权力,而且还包括现实的财产关系和家庭构成。

费尔巴哈的伦理学以人为出发点,只要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他就是现实的。然后这个人却是脱离了现实世界的人, “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他是从一神教的神羽化而来的,所以他也不是生活在现实的、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了的世界里面”,这种抽象的人离开了一定的历史时代,一定的经济关系与阶级基础,只有血肉之躯,这种纯粹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其次,费尔巴哈的道德观是肤浅的。他所倡导的抽象的善恶观并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费尔巴哈把善和恶绝对对立起来,两者不可相互转化。在他看来,**是绝对的坏事,根本不考虑对道德**的历史分析。不理解恶是历史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可是在历史上,代表历史进步方向的社会力量和思想观念的观念被旧时代看作是一种恶,实际上这种新观念冲击了维护旧时代的腐朽观念,是否定旧社会的善的行动,引领人们以新的时代精神取代旧时代;代表对“私利”追逐的真正意义上的恶,一方面激发了人追求财富的热情,促成社会财富的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极端追求私利而产生的罪恶激发了人们的觉悟,激起人们的反抗。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费尔巴哈的道德标准超越了历史,只是空洞而抽象的说教,对没有物质手段的人来说,这些说教毫无价值。

费尔巴哈认为,对幸福的渴望是人生固有的,应该成为一切道德的基础。然而追求幸福的欲望往往受到人们行为的自然后果和社会后果的双重高矫正。因此,人们要满足这种欲望,就必须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同时也必须承认他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

为此,他提出了“对人以爱,对己以合理的节制”的基本道德准则,认为只要人们能够遵循,那么一切社会弊病就可以克服了。

问题是无产阶级既没有实现这一标准的条件,也没有实现这一标准的权利。当每个人在追求幸福时,需要从外部世界获取种种满足欲望的手段,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手段,幸福也无从谈起。这样的道德标准只能建立在每个人都有满足欲望的手段和对象的前提下。

事实上,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被压迫阶级总是无情地变成统治阶级追求幸福的牺牲品。怎样才能有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在这种基本的社会关系问题解决之前,抽象地提倡这种道德原则是没有用的。

究其本质,费尔巴哈道德准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恩格斯以证券交易所投机为例。赚钱的人善于衡量自己行为的后果,实现对幸福的需求,但不妨碍别人追求幸福,因为别人来交换的目的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丢了钱,他就不能正确地衡量他的行为的后果。结论是,赚钱的人是道德的,亏钱的人不符合费尔巴哈的道德原则,赚钱的人可以惩罚亏钱的人。

这样,证券交易所就成了费尔巴哈的最高的道德殿堂。这充分揭示了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本质,即捍为资产阶级的雇佣军行为。可是费尔巴哈还要抽掉爱的阶级性,试图用抽象的,超阶级的“爱”来调和阶级矛盾,抹煞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事实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唱赞歌。

这样看来,费尔巴哈道德准则的社会作用是消极的:“爱”是创造奇迹的神、一点革命性也消失了,一团和气的痛饮吧。这种道德观念否定了道德的阶级性和时代性,表面上适用于一切时代,但实际上由于否定了社会条件对道德观念的制约,不适用于任何情况。

揭示了一切道德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和发展,因而总是具有历史性和特殊性的。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立阶级之间没有共同的道德原则。然而,费尔巴哈的道德观是一种超越历史条件的超阶级、抽象的东西,在现实世界面前总是软弱的。

费尔巴哈仍然停留在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中,因为他找不到从抽象王国走向现实世界的道路,这就是社会实践。要把他研究的人从抽象的人转变为现实的人,就要把人看作是历史上的行动人,看作是从事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实践的人。这与他长期脱离社会实践是有直接关系的。

相比之下,同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同德国反动当局的不懈斗争,在斗争中总结,在斗争中写作。

同时,这部作品对人类哲学遗产的扬弃也值得作为一个典范。它告诉我们,对待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不应毫无批判地兼收并蓄,也不应一概加以排斥,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批判的精神加以继承。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篇3

读《费尔巴哈论》**哲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意义

唐德源 *** 国金1班

这就像读读后感而产生读后感一样,即使没有以讹传讹,尽力最大化地全力理解原作并且其实已经是理解原作所谈的原作的一般。好在也只是在谈个人观感,或者说恩格斯那篇文章也是在谈个人观感,只不过他自觉不自觉地便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理解;而我,虽然在文章的某些地方或不解或赞同,并没有清晰地感觉或者了解到自己是在如何地看这篇文章。而这也是我所看到的矛盾引发的一系列感情:

哲学对生活的意义是启发性的还是启发性的?对一个人来说,客观地理解哲学的相对感觉是最有意义的吗。这个问题仿佛可以双赢地解释清楚,又放佛无论哪个结果都在原地兜圈子。或者,这些哲学命题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有多大。

首先,哲学是对一个人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这里的影响,自然不是上述的指导,而是更倾向于理解哲学(不一定是对的,甚至是错的),指导自己以后的生产实践活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我觉得所谓“正确的引导”,即理解了哲学的意义,并以以此来指导实践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来首先接受的思维和行动模式。

显然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分析,宗教是一种主观臆想,歪曲现实存在的事物,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其巨大的作用,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宗教所引发的狂热和教徒显示出来的坚韧的态度和可畏的决心都彰显着其力量。一些,甚至是普遍信教的民众心中都有所依托并且活的踏实且快乐,如果用各种方式逼迫他们接受先进而科学的思想即没有神的存在,那无疑是痛苦的过程。“自然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这对思想来说是一种大胆的解放,然而没有任何大胆的解放时一下子被人接受和喜爱的,而越是接近所不知的真实,人们便越有可能被表面上的荒诞所吓倒,日心说是这样,自然科学的其他发现也是这样。

而且不只是关于有神与否,那些起着“指导”和“启示”性质的哲学,对人的影响并不一定比人们误解了这些哲学而从而按照个人理解来了积极有效。正确,向前发展不一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愉快的,我不理解这些接近“真理”的理念,但却有可能活的更好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有可能成立的,然而为什么大家都不畏艰险地去了解和探索,我想这还是和历史发展有关。

由于每个人不管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这些本身已经产生了对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变量之外,还是存在着根本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总是不同的,也许在一个大方向下表现出了某种集体的倾向性(即使是错误的),但是还会有在长远的历史的角度审视下做出“正确”决定的人或者人们。否则历史也不会呈现这种发展。并且否定历史是英雄主义的发展论虽然已经被普遍接受,不得不承认有人提出和支持必然是因为不只是稳固的表现,虽然在今天看来是“合成谬误”一般的认知,然而在当时,或者说在人们最初提出各种理论的时候,是没有马克思理论来指导他们实践的,没人告诉以前的人们天文历法,生物化学;原因也很简单,是那些人在我们之前进行了不管正确与否都意义巨大的研究并取得了结果,一点一点历史走到了今天。

或者说,就是因为历史本身,或者说所有生物本身,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将来也被证明是正确的话;有一种类似“永动机”之类推动发展的力量让人们在这个已有的物质世界生存的同时不断更好的生存,并且其他物种也在做一样的事情:某种橡树会随机地在某些年份突然自动减产,使食用其种子的生物——某种程度的天敌:因为阻碍其播种,而因食物短缺受到威胁。

这是最近的研究结果,且不说以前的人们细致观察到如此境界与否,即使发现,研究的手段有限也可能导致人们发现现在发现的这种显然相较而正确的观点,取而代之人们更加有可能认为那是可以预言的神树。那么,促进发展的人类共同的信仰或精神就不一定是哲学。我学习科学。自然科学中总是有许多规则、规则或定理。

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好,霍金的宇宙大**学说也罢,的的确确在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来看这些才是真理才是真真正正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比老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引导人们思考,对科学的贡献要大得多。但是随着在网上查阅一些资料来看,人们对于哲学的地位还是很看重的,至少人们推崇哲学。

我对有用哲学的理解:如果这些定理公式得到体现,或者引导人们去思考和理解,那就是哲学。或者说,之所以不管是其他科学,还是哲学走到了唯物辩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个地步,是因为历史发展的特质和哲学的特质很好地契合在了一起,历史总是需要更先进更完善的东西来“以旧换新”,不管是以何种方式。

而哲学便是总结怎样认识这个世界,从而指导(正确的方面)怎么更好地改造世界,当然,虽然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向着“更好”的方向,不管是直来直去还是曲线救国;发展和前进着,我们总是需要一个可以超越学科界限的学科来做统筹和安排。这便是所谓的哲学。像前文所提到的,为着历史的向前发展,人们有意无意地探索和改造世界。

也不管目的是有意的,还是被“顺便”的,至少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绝大多数都是认真而虔诚的。我想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这篇读后感中,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某种程度比虽然也需要观察实践和分析的哲学来说更要简单一些,毕竟思索的是思索本身这件事情。过去学马哲的时候,总想知道为什么有人会那样想这个世界,比如说,它只存在于心里,比如说,历史其实是主观的。

然而,在阅读了这方面的一些书籍后,我不知道我了解多少,但我认为它们实际上是一些令人信服的观点。虽然只从事情上来说很好理解,深入地去想一件事情,会有可能混淆,又何况总是在想这似是而非的观点,他们并没有指导,或者只有错误的指导,推翻或者附和,都是一种努力和尝试,并且值得赞赏。

其实,读恩格斯的文章并没有所谓的感情,反而更能启发我对哲学的思考。对伟人评判在这么多年的教育下早已经使我不懂得去思考和去评论。

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恩格斯不是我所崇拜欣赏的人,虽然他得到了太多的称呼也好赞颂也罢,算是名至如归吧。不过对于费尔巴哈也好,书中被批判的人也好,虽然没有能像恩格斯那样让我想现在这样更接近真实和正确的哲学,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此的激情。

  • 费尔巴哈名人名言

    费尔巴哈名人名言 1、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费尔巴哈 2、科学是非常爱妒忌的,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人。费尔巴哈 3、热爱科学就是热爱真理,因此,诚实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费尔巴哈 4、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费尔巴哈 5、人只有靠眼睛

  • 哈尔威船长读后感(热门三篇)

    世界上没有哪一本书能带来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地变得更加真实,读完一本书之后,每个人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表达对于书籍独特的观点和看法。那么,怎样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主题,然后指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可以谈谈自己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

  • 哈佛女孩读后感(精华10篇)

    在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后,本文作者带来了一篇充满新意的“哈佛女孩读后感”。这篇作品不仅能让我们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还能让我们不断回味其中的情节。读完后,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我们的心路历程。最近,你是否也因为写作品的读后感而烦恼?收藏本文,方便你日后阅读。...

  • 麦尔巴哈名言

    麦尔巴哈名言 1、只有爱给你解开不死之谜。麦尔巴哈 2、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麦尔巴哈 3、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麦尔巴哈 4、与其隐己之短,不如隐己之长。麦尔巴哈 5、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麦尔巴哈 6、对

  • 阿里巴巴读后感十三篇

    奇妙的旅程...

  • 高尔基读后感(精华五篇)

    笔者经过精选,将这篇极具价值的“高尔基读后感”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阅读时能够心情愉悦。但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我们应该牢记掌握书籍的重要性,不让书籍支配我们。我们要以生活为目的去阅读,而不是为了阅读而生活。当我们读完作品之后,可以考虑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悟。我读完这本...

  • 国富论读后感精华5篇

    经过仔细挑选栏目小编认为“国富论读后感”是最具价值的文章,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无论再忙,我们都不能忘记读书,在作者写的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描写细腻。 在完成阅读后,写下读后感也是展示个人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

  • 瓦尔登湖读后感精华

    如何写读后感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呢?读完作品后,我们像找到了真理一样。我们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因此可以将其写成读后感。小编非常用心地为您推荐了一篇名为“瓦尔登湖读后感”的文章,请点击收藏按钮以便随时查看此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