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减法课件(精华八篇)

栏目: 减法课件

2024-03-26 08:08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或许"减法课件(精华八篇)"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10篇

减法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1―92页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这节课教学是在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这是一节计算课,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以学生为主线,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给单调的计算赋予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算用结合,以用促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本节口算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此已经比较熟悉口算的方法,我认为口算的方法一定会受到笔算的迁移作用,因此想到,学生的口算方法可能会相对单一,缺乏各种算法间的沟通与联系。所以有必要适时给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算法,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也可借此感受计算教学算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情感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2)将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预设】针对《两位数加两位数》所做的一系列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情境和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形成初步的分析、比较、概括及计算能力。而且通过不同层次练习题的设计,将提高学生口算两位数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相信本节课能够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学”数学――在学习中领悟。

师:喜羊羊邀请你们到羊羊村参加口算游戏大赛,愿意吗?

(出示课件)喜羊羊:“同学们听说你们要来羊羊村做客,我们特别欢迎,羊羊村正在举行游戏大赛,愿意参加吗?要想来羊羊村必须答对我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此,我比较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了到羊羊村参加游戏的情境,以此情境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更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师:孩子们这艘船就是要驶向羊羊村的,慢羊羊村长告诉老师,只能两个班的同学坐一条船,需要几艘这样的船?(2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乘船方案,并填写表格。

方案 列式计算

一:1班和2班坐一条船; 23+31 = 54

3班和4班坐一条船; 32+39 = 71

二:1班和3班坐一条船; 23+32 = 55

2班和4班坐一条船; 31+39 = 70

三:1班和4班坐一条船; 23+39 = 62

2班和3班坐一条船。 31+32 = 63

(学生汇报本组所填的表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同学们,口算的方法很多,你觉得哪一种最适合你,计算时就选那一种。虽然算法不同,但是计算结果却相同。

师:学生汇报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这

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设计意图:有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创设了一个人人“发现数学”的情境:让学生就根据课本中主题图蕴涵了丰富的数学信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到羊羊村做游戏,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充分地解读这些信息,然后以限乘68人为突破口,领悟丰富信息的同时,要通过计算来验证,激起他们强烈的计算欲望,分别想出多个乘船方案。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开放,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产生共鸣。 这样,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二)、“用”数学――在应用中体验。

&

nbsp; 师:孩子们仔细观察屏幕,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限乘68人)

师: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如果超载会产生什么后果。

师:是啊,为了安全,我们无论乘船还是乘车都要遵守规章制度。根据这个乘船要求应该选择哪个方案?

(学生讨论后发现第三种方案最合理,结果是54和63都小于68能坐下;第一种方案和第二种方案不合理,因为79人和71人大于68超载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兴趣。另外,这样设计,体验数学应用价值。得到的不仅仅是会做几道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更多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玩”数学――在游戏中拓展。

1、出示课件喜羊羊:欢迎同学们来到羊羊村,游戏大赛马上就开始了,

师:这就是今天游戏的记分牌――――勇攀高峰。(把全班分成4个组美羊羊队、懒洋洋队、费羊羊队、喜羊羊队。)每答对一题便上升一格,谁先摘得勇攀高峰的牌子并答对上面的题便是今天的冠军,有信心吗?

2、进行游戏(飞镖、找朋友、口算接龙)

3、颁奖典礼

【设计意图:设计了与生活有关的游戏,将“枯燥”的口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设计这一有梯度的练习就改变了传统的练习形式,往往是限制发展快的,牺牲发展慢的,不利于个体的发展。这就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全课小结

师:孩子们,数学游戏好玩吗?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收获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得怎样,满意吗?你认为谁今天表现得最棒?谁是今天的进步最大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是《标准》中的理念。我在课末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自评、他评、互评,评价的内容以积极的赞美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赞美别人。我偶从一书上拾得“养成随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的习惯,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好习惯”的格言,我想这更是我每节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

减法课件(篇2)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7页例4。

学习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正确计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17页的两组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计算,使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计算方法,独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并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1)你能说说计算方法吗?

2)说一说算式的差与减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你理解吗?

学生按自学指导要求看书、自学例题。教师发现学生好的方法及时表扬、奖励星章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三、小组内学生互学

1、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并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它小组作补充、质疑。

1、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2、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题。

减法课件(篇3)

1、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并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个数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知识迁移能力。

3、使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1、小青蛙找妈妈。

2、复习数的组成。

说一说13个位上是几,表示什么意思?十位上是几,表示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不进位加法和不 退位减法(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1、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小红说:我先买了13只铅笔,又买了2只,我一共买了多少只铅笔?

(1)用小棒摆。先请学生上台展示,怎样摆小棒,并问:这2根小棒是加在3根上面,还是加在一捆里面?为什么?

生答:加在3根上面,因为2表示2个一、3表示3个一,2个一和3个一加起来就是5个一

师在PPT上演示摆小棒计算的'过程,并再次强调2根小棒要和3根小棒加在一起。

(2)用计数器拨。先请学生拨一拨,先拨13的算珠。问:2拨在哪一位上边?为什么?

师在PPT上演示拨算珠计算的过程,并且强调2是两个一要拨在个位上。不能拨在十位上,因为拨在十位上是表示2个十(个位的数要加在个位上)

(3)其他算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计数器你会怎样算13+2=呢?

生2:先算3+2=5 再算10加5等于15。(如果生不能说出来,就由老师说出,边说边用粉笔把13个位上的3和2连起来。)

4、介绍加法算式中的各个数字名称。加数+加数=和,让学生读一读。

1、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小红说:我有15只铅笔, 送了2只给妈妈,我还有多少只铅笔?

(1)用小棒摆。先请学生上台展示,怎样摆小棒,并问:你是从5根里面拿走2根,还是从一捆里面拿走2根?为什么?

生答:从5根里面拿走2根,因为2表示2个一、5表示5个一,5个一减2个一是3个一

师在PPT上演示摆小棒计算的过程。

(2)用计数器拨。先请学生拨一拨,先拨15的算珠。问:减2从哪一位拿走2颗?为什么?

生答:从个位上,因为2是2个一。如果从十位上拿走就表示拿走的2个十。 师在PPT上演示拨算珠计算的过程。(个位的数要从个位上减)

(3)其他算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计数器你会怎样算15-2=呢?

生2:先算5-2=3 再算10加3等于13。(如果生不能说出来,就由老师说出,边说边用粉笔把15个位上的5和2连起来。)

3、介绍减法算式中的各个数字名称。

14+3=

13+5=

教师拿出数字卡片,学生看数字说出一个加法算式或者减法算式。如:教师拿15和3,学生说15+3=18 15-3=12

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怎样计算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减法课件(篇4)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

(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

(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

(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

(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

(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1)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一起订正。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

(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说图意。

(3)列算式解答。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

(3)在书上填写。

(2)口算得数并连线。

(1)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填写。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

(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课后小记:

减法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鹿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小鹿。小鹿可聪明了,它像你一样,居然还会做减法。

1、谁是聪明的小鹿,愿意回答问题?

(1)一年有多少天?

(2)365-1=()

(3)365-()=02、聪明的小朋友,谁愿意当小老师来带读词语?(认读词语)

这只小鹿,不仅会算术题,它还有个了不起的愿望呢,让我们走进课本,一起来看看它都干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填空练习

小鹿想()

獐子想()

2、小鹿为什么想造桥?獐子为什么想铺路?

原来他们出门都很不方便,那他们马上行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退却是什么意思?

3、他们为什么退却了?(得花一年的时间)原来他们遇到了困难就不敢做了,就说他们退却了。小朋友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小鹿和獐子这样“退却”的时候呢?你能用退却说句话吗?

4、练习用“退却”填空。

小蜗牛想爬到屋顶上去,但想到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就()了。

小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摔了十个跟头,但他并没有()。

5、面对困难,有的人退却,有的人却迎难而上,小鹿和獐子面对困难,最终的做法一样吗?

6、小鹿要开始做他的减法了,你知道他的减法是指什么吗?请用波浪线划出有关语句。

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1)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2)出示问题

小鹿说的成功是什么?

那么减法的意思是什么?

(3)请再次带着坚定的语气读这一句。

7、小鹿每天又是怎样坚持做减法的呢?找到相关语句,划上波浪线。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8、我这里也有一个句子,你看用在课本中合适吗?

比较句子:他从早忙到晚,累急了。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他的“累”?“汗淋淋”是什么意思?是一个什么词性的词?你会说这样的词吗?生活中,谁做事情累得怎么样?

9、小鹿每天都这么累,那它每天都干什么了呢?请结合图片,想象小鹿每天的工作。

10、指导朗读。“一直”“浑身”“汗淋淋”强调时间长、任务重,要读得重一些。“太阳升起”“月亮出来”表示持续时间长,要读得稍慢。

11、当小鹿在辛辛苦苦地造桥时,獐子可能在干什么?

正因为这样,他对小鹿的做法很不理解,他对小鹿说了些什么?请与你的学习伙伴表演读第3-6自然段。

12、小鹿和獐子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便有不同的结果。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小鹿造桥成功和獐子铺路失败的原因吗?

2、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什么?

3、你像小鹿一样通过做减法获得成功吗?

同学们,我们也像小主鹿一样有着大大小小的愿望,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持到底,遇到困难时,也跟小鹿学做减法,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减法课件(篇6)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 30、30 页。

教材分析:教材是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 2 个桃吃光的过程,来说明 0 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 0 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 0 的写法,通过 3 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 5-0= 的图画讲述有关 0 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知道“ 0 ” 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 0 ” , 初步学会计算有关“ 0 ” 的加、减法。

2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能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认识“ 0 ” 的情景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研究“ 0 ” 的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具、学具准备: 0 ~ 5 的卡片,小盒与硬币,相应课件。

教学重、难点:感受 0 的含义,熟练掌握有关 0 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 瞧,它来了 !(课件出示小猴)小猴子在外面玩得又累有渴,回到家里,妈妈不在家,桌子上给它留了一张纸条( 课件出示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我给你留了你最爱吃的桃子,桃子的个数比1大,比3小。”

师:你们能帮小猴猜一猜小猴的妈妈给小猴留了几个桃子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盘子里放2个桃子)果真是2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仔细观察,画面有什么变化,把你们看到的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留给小猴 2 个桃,小猴先吃了一个,盘子里剩一个桃子;又吃了一个,盘子里没有桃子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

师:盘子里有 2 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用哪个数来表示呢?接着小猴又吃掉了盘子里 1 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0(板书课题:0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猜数游戏,理解 0 的含义。

师: ( 拿一个盒子,其中放 1 个硬币,上下晃动 ) 看,老师手里有一个盒子,请你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有几个硬币 ? 用几来表示 ?( 把硬币取出,再上下晃动盒子 ) 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时盒子里有几个硬币,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 0 来表示呢 ?

(二)揭示“ 0 ”的第二种含义:起点。

1 、师:(课件出示直尺)这是一把尺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尺子上都有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有刻度、还有数字)

2 、你们在尺子上能找出0吗?在尺子上,0在最前面,它在第一个刻度线的下面,它在这儿表示起点,量东西的时候我们要从0刻度量起。

3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0,知道了一个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那你们想不想把0写下了呢?

(三)、引导发现 学习“ 0 ”的书写

1 、同学们,你觉得“ 0 ” 像什么呀?(鸡蛋、圆圈、鸭蛋??)

2 、师边讲解边示范书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3 、学生先空中练习,然后在桌上描写,再独立写在田字格里,注意写字的姿势和0在田字格的书写位置,师巡回指导。

4 、实物演示个别学生的书写,其他学生加以评价。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0,学会了写0,现在我们来研究有关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有关0的加减法)

三、创设情景 体会“ 0 ”的计算

1 、( 1 )(动画演示——鸟窝里有3只小鸟,然后它们飞向蓝天)你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呢?你能列出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3 - 3= 0)

( 2 )实物演示,盘子里有2个大苹果,老师要把她奖给最会听讲的安宇翔同学,现在盘子里还剩几个苹果?怎样列算式呢?( 2 - 2= 0 )

( 3 )3 - 3= 0 2 - 2= 0 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算式1 - 1= 0 4 - 4= 0 5- 5= 0 0 - 0= 0)

( 4 )师:一起读一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请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

生自由发言。

( 5 )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得数都得 0 。 2 、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数学知识瞧!小青蛙都为你们高兴!

课件演示一张浮萍上有 4 只青蛙,再飘来一张空浮萍。你会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 2 )第一张浮萍上有 4 只青蛙,用“ 4 ”表示,第二张浮萍上没有青蛙,用“ 0 ”表示,求两张浮萍上一共有几只

减法课件(篇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说明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再加上随文识字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本课的知识目标设置为识字写字。

2、能力目标:培养朗读能力及默读能力,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能力目标的设置也是体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朗读是理解文章、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素养重要的一部分。而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只要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驻足语文课堂,最美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在对课文的朗读了。当学生深入文本角色,启用丰富的想象,调动全身的感官,声情并茂地将一段段静止的文字读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时,文本之意与读者之情和谐共振,语文课堂最大的亮点便得以凸显。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要把“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其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我们常说的“文道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要求以及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的难点设定为:理解“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通过“生字搭桥”的游戏复习本课生字,以此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是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第二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小鹿造桥的句子,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细考的好习惯,当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来想象小鹿第一天造桥都做了些什么?通过学生得想象,小鹿造桥的辛苦得到了具体的诠释,学生对小鹿造桥的辛苦了得到了较深刻的了解和体会。这时再用大屏幕出示小鹿说的话,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会就水到渠成了。这也就是《课标》里要求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找到獐子的话,体会獐子对铺路的态度,与小鹿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体会感悟小鹿造桥的坚定,充满自信。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小鹿减法”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充分

认识两个小动物的形象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在读中体会感悟,理解獐子与小鹿做事态度的不同导之最后结果也不同,进而引领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也就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深化。

在这一环节教学重点地体现了教师对教学重点的体现,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1、通过“累”字做文章,体现对语言文字训练和朗读指导的重视。

(2)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说话练习。

小鹿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榴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有了深切的感受,就能恰当地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而后,教师提示除了“累得”,还能怎样说呢?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行说话练习。这样紧扣教材又层次分明的练习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2、通过情景引读的方式来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师描述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的情景,学生朗读小鹿不辞辛劳、一日不停地造桥的情景。师生们在如情入境、将“减法”在深情朗读中得以生动的诠释了。这样的设计更好地体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比起老师反复地讲解要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本环节的教学活动设计本着《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设计以朗读和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其中依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穿插的随文识字和语言文字训练使得本课的教学更显“文味”。

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说想对獐子或小鹿说点什么?说说鼓励我们坚持不懈的名言警句。学生在进行这样的联想延伸之后,我联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小鹿”或“獐子”夸一夸或劝一劝。这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这不仅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培养,更是书本上的知识和认识转化到成生活实际的指导。这正体现了《课标》中要求的: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减法课件(篇8)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5页信息窗3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会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证、归纳,让学生探究发现减法的性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这本书吗?小丁丁也喜欢看,《西游记》这本书共234页,他第一天看了66页,第二天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看能了解到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把自己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3.小组交流,汇报。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解题方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我们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第一天看的66页,再减去第二天看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生2:我们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里面减去两天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多少页没看。

生3:我们的方法和第一组差不多,只是先减掉第一天看的34页,再减去

第二天看的66页。

随学生板书:(一)234-66-34 ( =)234-(66+34) ( 三)234-34-66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小丁丁到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好,请拿出练习本,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选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同学都选择这种方法,请你来说理由。

生:用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刚好是100。

生:我选的是第三个算式,我认为第三种方法算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234-34正好得200。

师:有道理。选第一种的请举手?噢,只有几个同学,“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生:两种算法都由三个相同的数组成,计算结果也相同,不同之处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一样。

师:由于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请你用数学语言读一读。

234-66-34=234-(66+34)生个别读,齐读。

师:234-66-34变为234-(66+34)后,计算结果保持不变。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其背后隐藏着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只有在“234、66、34”这个三个数中有,还是在所有的三个数连减的运算中都存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一个特殊的、偶然的问题出发去归纳探究内在于其中的一般又必然的规律。】

师:下面,我们就任意找三个整数来试一试。(完成书上第16页第6题上半部分题目,对比计算感知。)独立完成,同位校对。

预设:生: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数字相同,运算符号、顺序不同。

生:左边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师:从上述几组题我们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结果仍然保持不变。那们将它们改成其它任意的数,在整数范围内这个规律是否还成立呢?这就需要我们来举例验证。如何证明我们的发现?看谁写的算式多。

师:我们每人编了一道题,全班编了许多道题,左右两个算式的得数都相等。说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与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它们的结果总是相等的,这条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你能用语言来概括这一规律吗?小组进行讨论。

1.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生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

生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把这个数先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生3:除了用语言来概括,我们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a-b-c=a-(b+c) 生4:a-(b+c)=a-b-c

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了这条规律,在表示过程中,你有什么经

验可向大家推广一下?

预设:生:我先想好三个字母来表示三个不同的数,再写出规律。

【设计意图:从“特殊—一般”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在举例验证活动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想,直至推想归纳全程,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述心中的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513-76-24=188-(89+46)=

2847-(847+629)= 376-155-176=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一、三两道简算意识和方法。

师:第二道感觉怎样?使用规律前与使用规律后有没有找到特顺手的感觉? 生3:第二道用与不用是一样的,找不到感觉。

生4:第四小题把两个减数155和176交换位置。先算376-176=200,再算200-155=45简便。

预设生:运用规律有的时候可以使计算简便,有的时候也派不上用场。

【从追寻规律到运用规律实质是一个学生自悟的历程,为避免学生一看到类似的算式马上运用性质予以简算,未能辨证地认识规律,常走入盲目运用规律的误区。此环节通过变式练习过渡,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化思考。】

师生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当两个减数相加可以凑成整百、整千、整万数时,我们可以利用减法性质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使计算简便。有时,也要根据算式的'特点,逆向运用减法性质简便计算。有时利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进行简便计算。

最后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3:不要看到减去两个数的和就马上连续减去两个数,要先看看能不能简便再作决定。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要运用火眼金睛善于观察数据的特点。

师: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减法运算性质。

1.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在(

里填运算符号。

1013-( )- ( )=1013-

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师强调:除了要看清数据的能否凑整外,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不要被特殊的数字所迷惑。

3.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计算下面各题。

760-78-22864-36-64 149-(49+53)(独立练习)

注意:149-(49+53),这题是减法运算性质的逆运用。

4.拓展应用:800-302 678-99两个数相减怎样算简便?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把所学的简算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5.激励评价,促进提高。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减法的运算性质,你有收获吗?你想说些什么?快来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吧!

  • 法语课件八篇

    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精心筛选出一篇内容丰富又深入的文章让大家收获颇丰,建议你将这个网站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中以备不时之需。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编写好的教案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法语课件 03-11
  • 加减法课件(范文九篇)

    加减法课件是一部优秀的教案课件,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教育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知识。这个教案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写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个教案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案中的示范课也非常精彩,通过教...

  • 加减法课件(模板七篇)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减法课件”的必知知识,这篇文章对多个话题进行了探讨你一定能找到你所需的内容。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 新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完善教案和课件。...

  • 第八次课件(精华十篇)

    励志的句子小编用心打造的“第八次课件”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印象,本网站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相信。编写教案课件是老师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每天都要从事这项工作。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也会在老师的教案课件中体现出来。...

  • 矛和盾课件(精华八篇)

    我们为您整理了“矛和盾课件”的相关资讯供您阅读。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案密切相关。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 数列的课件(精华八篇)

    如果你对“数列的课件”感兴趣,那么请务必阅读这篇文章。教案和课件都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编写出优质的教案课件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基础技能。认真编写教案课件有助于保持教学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建议将本网页添加到收藏夹中,以便随时浏览查看!...

    数列课件 11-11
  •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精华八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课程与教学论课件,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摘要:“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普及,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提前做好人才教育实践管理布局,提...

  • 最新昆虫课件(精华八篇)

    我朋友发给我一篇关于“昆虫课件”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感谢您的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这篇有价值的文章。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昆虫课件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