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敕勒歌课件十五篇

栏目: 敕勒歌课件

2024-04-17 07:36

【#范文大全# #敕勒歌课件十五篇#】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敕勒歌课件十五篇。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敕勒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敕勒歌课件【篇2】

目标导航

1、会认“敕”、“勒”、“穹”、“笼”、“见”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设计说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身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和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课堂描述: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1:我去过汉口江滩,那儿的景色很美。我还在那里放了风筝的。

生2:我到过张家界,那儿的山泉可以喝,喝起来很清凉。

生3:我到咸宁的星星竹海去玩过,那里的竹子很多就像一片竹子的大海,所以就叫星星竹海。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

生(深思一下,摇摇头小声):没去过。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敕勒歌(“敕”读成了平舌音)。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生:敕勒歌。

师(笑了):这次读准了!(又请几名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在黑板上写了“39”,生立刻翻书)

二、初读古诗

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生迫不和待地自由读古诗,师巡视,指导读准字音)

师(出示双横线里的生字):这些字谁会读?

生(生举手,请一生读):“敕”“勒”“穹”“笼”“见”(把“见”成“jiàn”了)

师(指着“见”):看看拼音,这个字在这儿读什么音?

生:见(xiàn)

师(笑着点点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

生齐读“见”。

师又请几名学生读生字后齐读生字。

师(除掉拼音):咱们“开火车”读吧!

(“开火车”读)

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读)

生: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谁来评一评?

生:他读得很流利,可是他把“似”和“四”读成翘舌音了。

师:你听得真仔细。你能把这两个字音读准吗?(对刚才读古诗的学生说)

生(点点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没错!就这样读!

师:还有谁想读?

(生抢着要读,师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

师:咱们分组竞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学生按四大组的顺序读古诗)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草原,在远处有高高的青山,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生2: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很茂盛,在那高高的山下,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

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身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后想了一下举手,请一名学生回答。)

生1:我想知道“敕勒川”是什么意思。

生2:我不明白“笼盖四野”的意思。

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这两行诗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像想读?

(再请一名学生读)

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师:是呀,草原可真大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还有谁想读?

(再请两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生非常兴奋!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你们都读得很不错!所以男女生都得第一!

(学生欢呼起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读最后三行诗。

(学生自由读诗句,看课件。)

生1:诗人还看到天空蓝蓝的,很辽阔,草原上的草长得绿油油的。一阵风吹来,草被吹弯了,露出很多牛羊。

生2: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推荐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推荐。)

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还有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你也很喜欢大草原,看!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大家看到了这么多的牛羊!

(很多学生都想读。)

师:你们有信心把整首诗读好吗?

生(异口同声):有!

师:好,自身先在下面练习练习,你们可以和自身的好朋友一起读,可以和同桌读,还可以几个人扮演读,最好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学生争要读。请3—4名学生配乐读)

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学生听得很认真,听完后鼓掌)

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身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假如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

(学生配乐齐背。)

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是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既然是诵读,课堂上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读,如:个别读、分男女生读、齐读、找朋友读等,学生能在这种不时变换的读中读诗的乐趣,从而领悟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另外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他人读书的习惯。

在次课的教学中,我还重视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从插图入手,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作品一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作品二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课件【篇3】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3):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 )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相距咫尺。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危'的半包围结构,'厂'的横长一些。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答案: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1.(课件出示12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的大、美)

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

天地无边无际风吹过去把草吹倒,看见了牛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盖: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参考答案:

敕勒歌课件【篇4】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三、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想象并体会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体会敕勒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歌”入题,介绍诗歌朝代及民族特点。

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在什么情况下唱歌?

2、板书课题,讲解,齐读课题。

敕勒,指敕勒人;敕勒歌,就是敕勒人所唱的歌。

3、介绍敕勒族,了解其民族、地域特点,板书课题。

二、播放音乐范读视频,欣赏诗歌。

他们唱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讲解:野的读音,古音读ya,现在统一读ye。

三、学生练习朗读,初步识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识字指导。

出示生字词认读(6个生字——似、庐、笼、盖、苍、茫)。

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诗歌,评价字音是否准确。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同桌互助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推荐读,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配合读,读出节奏和民歌的韵味。

4、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练习朗读。

五、学习诗歌,理解感受诗歌意境。

1、紧扣“歌”的特点,借助图片,学习第一句。

“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人居住的大草原,在我国北方,今天的内蒙古、阴山一带。

播放图片,理解地域特点。

2、看了图片,你觉得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3、在敕勒人眼里,天是什么样的?地又是什么样的?

理解“穹庐”,图片出示蒙古包,指导理解。(敕勒人用自己熟悉和最亲近的帐篷的圆顶来比喻辽阔的天空,形象可爱。)。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指读: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一句?

师生合作读:我来用敕勒人的话来说,你们来读诗歌。

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3、小结:这一句,交代了敕勒人生活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的辽阔,和他们对自己家园的喜爱。(板书:喜爱)。

4、借助插图,发挥想象,学习第二句。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的插图,说说你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大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天蓝蓝的,草原没有边际)。

理解“苍苍”“茫茫”。板书:天苍苍野茫茫。

看图想象,指导朗读。

想象,引读,理解,感受草原的壮美、富饶。

6、欣赏画面,听歌曲《天堂》。

深情的歌唱,让我们仿佛走进了辽阔的草原,看到了巍巍的群山,鲜嫩的水草,肥美的牛羊。

六、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七、推荐诗歌,拓展积累。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推荐北朝民歌的另外两首名作。这两首民歌和敕勒歌一样,语言明白如话,风格豪爽,塑造了两个不同的英雄形象,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企喻歌》(其一)。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需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坡。

《木兰辞》(节选)。

开我东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理解。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集体讨论。

4、练习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

八、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热爱赞美。

敕勒歌课件【篇5】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 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 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 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 检查识字情况。

4 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 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 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 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 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 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 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敕勒歌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敕勒歌》,理解诗中描绘的草原风光,感受北朝民歌的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绘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诗歌原文:《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 诗歌背景:介绍《敕勒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内容: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的草原风光和民族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敕勒歌》。

2. 朗读诗歌: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3. 理解诗歌: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讨论、绘画等方式,感受诗中的草原风光和民族情感。教师可以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感受诗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用绘画、朗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表现,强调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北朝民歌的风格特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敕勒歌》,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选择一幅草原风光的图片或绘画作品,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背诵《敕勒歌》,还能够理解诗中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情感,感受北朝民歌的风格特点。同时,通过朗读、讨论、绘画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敕勒歌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探究新知

(一)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二)、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四、当堂作业

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五、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课后反思:

敕勒歌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理解草原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是我家》引入新课。(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北方美丽的大草原,仿佛让我们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洁白的云,成群的牛羊。在古代同样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写尽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敕勒歌》)

2、板书

二、朗读课文

导语: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下面同淡们的自由朗读,扫清诗中的文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

2、字词检测

3、学生再读

4、找两名学生读

每名学生读完之后,由学生点评,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并由点评的学生再读。

5、指导朗读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要注意节奏(划出节奏)、重读的字(找出重读的字)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最后一句的读法)

6、师范读

7、生再读

8、男女生PK

9、师生齐读

(过渡语:读这么多遍,你感受如何?很美,就像歌曲一样,在古代它就是一首歌)

三、背景介绍

《敕勒歌》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民歌,主要反映北方人的尚武精神、人民疾苦、风光景色等,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各有所获,下面根据诗歌的内容思考

1、《敕勒歌》都写了.......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的图画,抒发了敕勒人的感情。

2、想象《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描绘下来。

五、语言赏析

过渡语:诗歌虽短,描绘的画面却如此丰富,情感如此真挚,可见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具体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赏析方法: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句子包含的意境、句式等方面分析。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赏析: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草原的天高地阔、一望无际、浩瀚无边的特点,表达了敕勒人对家乡的热爱。

2、天苍苍,野茫茫

此句运用叠字,“苍苍”“茫茫”把草原的辽阔无边、人烟稀少的特点形象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旷远迷茫的感觉。

3、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句写出了草原的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特点,看到这样的景色,人们不免生出一种喜悦感、生机感、悠闲自得感。

过渡:我还有一个问题,“诗中为何选择穹庐?诗中见到人了吗?为什么不写人?”

介绍敕勒族

敕勒族是北方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答案:用此比喻,更能表现出草原人对家园的热爱;其次,草原特点的`反映,草原辽阔极目远眺,天地混一,目之所及的天地相接处,天空好像垂下来,抬头所见的顶部天空又变得隆起,天空显得高又亲近,充满着对草原的赞美。

诗中不写人而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为了突出大草原辽阔无边、浩瀚自然的特点。

六、写作特色

1、句子短小,语言简练

2、运用比喻的修辞,亲切自然

3、动静结合,由远及近.

4、寓情寓景,借景抒情

5、画面开阔,色彩鲜明

七、课堂练习

1、这首诗歌选自,是xx时期的一首民歌。

2、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非常鲜明,请根据课文内容在每种景物前面加一个恰当的形容词。

天空

草原

牛羊

家乡

八、拓展提升

导语:谁不热爱自己的家园,用你的眼睛发现家乡的美,激起你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欣赏家乡的优美风景

九、布置作业

选取家乡的一两处景点,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

十、板书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敕勒歌课件【篇9】

教学目标:

b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

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只是牛羊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丰富)。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经典辽阔雄伟单调→丰富

热爱家乡

文化富饶美丽静止→灵动

敕勒歌课件【篇10】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敕勒歌课件【篇11】

【教学设想】

先初读扫清语言障碍,再解释诗句,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危敢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惊”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老师配乐范读;

学生试读;

指名读;

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指名配乐读;

教师配乐范读;

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资料包

精彩片段

【教学设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利用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教学过程】

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师(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草原,在远处有高高的青山,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生2: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很茂盛,在那高高的山下,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

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后想了一下举手,请一名学生回答。)

生1:我想知道“敕勒川”是什么意思。

生2:我不明白“笼盖四野”的意思。

师(针对讲述):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这两行诗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像想读?

(再请一名学生读)

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师:是呀,草原可真大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还有谁想读?

(再请两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生非常兴奋!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你们都读得很不错!所以男女生都得第一!

(学生欢呼起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读最后三行诗。

(学生自由读诗句,看。)

生1:诗人还看到天空蓝蓝的,很辽阔,草原上的草长得绿油油的。一阵风吹来,草被吹弯了,露出很多牛羊。

生2: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还有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你也很喜欢大草原,看!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大家看到了这么多的牛羊!

(很多学生都想读。)

师:你们有信心把整首诗读好吗?

生(异口同声):有!

师:好,自己先在下面练习练习,你们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可以和同桌读,还可以几个人表演读,最好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学生争要读。请3—4名学生配乐读)

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学生听得很认真,听完后鼓掌)

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

(学生配乐齐背。)

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说课案

《敕勒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本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环节: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扫清语言障碍,指导读通诗句,整体感知诗句。

第三环节: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先读懂前4句,再读懂后3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全诗。

第四环节: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似苍阴野茫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六、说教学板书设计

敕勒歌

似庐笼苍茫

草原的大、美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要既简洁,又美观。我撷取教学古诗中的“点睛”之笔进行板书。既有知识的概括,又有方法的提示。

七、教学效果预测

诗歌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携手进行的一次审美之旅。我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经由这样的引导而得以不断前行。相信现代教育手段合理的运用,会在课堂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使本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练习:

一、连一连。

kǒng

chén

lǒ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tián

cāng

máng

guāng

yīn

jīng

xià

gǎn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

百尺:

恐惊:

草低:

四野:

四、课文整体梳理。

.《夜宿山寺》的作者是唐朝(

),这首诗用(

)的手法。把山寺的(

)和夜晚的(

)写得非常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敕勒川》哪两句交代的是敕勒川的位置,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

),(

),(

),(

)。

五、重点段落品析。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敕勒歌是一首

朝时的民歌。

3.穹庐是指

4.“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

六、写一写。

最高的楼,用诗句表示:

答案

一、略

二、田野

苍茫光阴

惊吓

不敢

三、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恐惊:唯恐惊动。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四、1.李白

夸张

2.敕勒川

川阴山天

草牛羊

五、1.笼盖四野

天苍苍

2.北

3.蒙古包

4.现

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敕勒歌课件【篇12】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所描绘壮美景色。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草原的情怀。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歌曲导入

一读,读得清楚

要求:读懂诗歌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2、发挥你的想象,把你头脑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小组交流、组内展示。

二读:读得好听

要求:能把握好停顿、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强弱。

1、通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

例:A、穹庐敕勒见牛羊

B、敕勒/川,阴山/下。

2、朗读展示。

三读:读得有味:

要求:仿照示例,学会品味语言。

《敕勒歌》虽篇幅短小,但,问世以后,千古传诵,不少评论家对它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你认为诗歌中,那一句最能够表现了大草原的特点?试朗读体会?

例:(略)

我认为________最精彩,因为___________。

二、展示评价:

我自信,我成功!亲爱的同学们,请快快举起你的右手,去大胆展示自我吧!

三、达标检测:

1、基础题:加点字注音

2,课外了解有关草原的文章或者歌曲,查阅资料,了解“乐府诗歌”。

敕勒歌课件【篇13】

①自由读,圈生字,读准音;

②带拼音读古诗(指名读);(正音:似、苍都是平舌音,见的读音是xiàn)

③去掉拼音读古诗(齐读);

三抓“景”读诗,读出景物

⒈诗读了这么多遍,作者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出示读书要求:

自己读古诗,找一找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用“”标出来。

①找出景物,理解川字的意思;

②老师示范读,读出景物;

③学生学老师的样子自己练读;

④指名读(老师指导);

⑤齐读;

⒉诗中描写了这么多的景物,如果让你给这些景物赋予色彩,你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呢?

①指名说;

②重点理解“苍苍”,识记字形,了解字意,

③指导读“天苍苍”,读出天的蓝,天的辽阔;

④写生字“苍”;

⑤由“苍苍”是魔法师,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颜色,引申“松柏苍苍”和“白发苍苍”。

⑥理解“茫茫”,识记字形,由“野茫茫”引出“大海茫茫”。

⑦练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⑧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齐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抓“动”态词,读出美

读着读着,这幅画面不再静止了,在你的脑海中鲜活了起来,在你的内心里生动了起来,仿佛自己来到了这片辽阔的草原,想一想,哪些字让这幅画动了起来。

出示读书要求:

自己再读古诗,找一找是哪些字让这些景物动起来的,再关键的字下面画“△”。

①找出“吹、低、见、笼盖”的动词

②重点理解“笼盖”:通过做动作让孩子知道笼是围拢起来,盖是从上向下盖下来。

③看书上插图,理解“穹庐”;庐是圆顶毡房,穹庐是大大的圆顶毡房;

④练读“天使穹庐,笼盖四野”,读出天之大;

敕勒歌课件【篇14】

【教学设想】先初读扫清语言障碍,再解释诗句,诵读古诗。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惊”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1.出示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老师配乐范读;

学生试读;

指名读;

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指名配乐读;

教师配乐范读;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利用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师(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草原,在远处有高高的青山,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生2: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很茂盛,在那高高的山下,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

师(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师(针对讲述):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这两行诗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像想读?

生: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师:是呀,草原可真大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还有谁想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你们都读得很不错!所以男女生都得第一!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读最后三行诗。

生1:诗人还看到天空蓝蓝的,很辽阔,草原上的草长得绿油油的。一阵风吹来,草被吹弯了,露出很多牛羊。

生2: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还有谁来读读?

师:老师听出你也很喜欢大草原,看!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大家看到了这么多的牛羊!

师:好,自己先在下面练习练习,你们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可以和同桌读,还可以几个人表演读,最好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

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本诗。

根据课标要求,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我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是扫清语言障碍,指导读通诗句,整体感知诗句。

先读懂前4句,再读懂后3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全诗。

(一)交流识记字形。

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要既简洁,又美观。我撷取教学古诗中的“点睛”之笔进行板书。既有知识的概括,又有方法的提示。

诗歌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携手进行的一次审美之旅。我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经由这样的引导而得以不断前行。相信现代教育手段合理的运用,会在课堂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使本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夜宿山寺》的作者是唐朝(

),这首诗用(

)的手法。把山寺的(

)和夜晚的(

)写得非常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敕勒川》哪两句交代的是敕勒川的位置,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

),(

),(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敕勒歌课件【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忆江南》。

2、师:江南美景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对江南美景充满向往。今天咱们换个地方,一起去草原看看。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这就是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了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3、齐读课题

三、简介北朝民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强调“见”的读音)

3、全班齐读。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录音朗读,生倾听。

2、对照录音查找原因,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3、个别范读。

4、师范读。

5、分男女生读。

6、借助译文读透诗歌。(师读译文,生读诗句)

7、再听录音朗读,生想象画面。

8、生陈述画面,并用朗读把看到的表现出来。

9、生带着感受再次读诗(自由读)。

10、小组派代表赛读(读出山高、草原大、天蓝、牛羊多的特点)。

11、全班齐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诗歌演唱视频,学生跟唱。

2、师生合作背诵(接读)。

3、男女生合作背诵。

4、个别背诵,并给其所在小组加分。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引读:听着你们清脆、响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

10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着——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会读——

2、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两首经典的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其一和其五)供大家诵读。

2、出示诗歌,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师范读。

4、生齐读。

九、总结

1、师带领学生串读三首古诗:孩子们,当我们来到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牧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大草原,我们不禁吟唱:(敕勒歌);当我们看到驰骋的快马,我们忍不住大声诵读:(折杨柳歌辞其五);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时,情不自禁低吟:(折杨柳歌辞其一)。

2、评选优胜小组。

十、作业

背诵三首诗歌。

  • 敕勒歌的诗意

    敕勒歌的诗意 《敕勒歌》 北朝乐府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2、敕...

  • 对子歌课件(汇总十五篇)

    每一位教师在授课开始之前,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件。因此,如果随便草率地编写教案和课件,教师们就需要引起注意。教案和课件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工具,编写良好的教案和课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案和课件应该具有循序渐进的逻辑结构,内容要清晰明了。其次,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

  • 渔歌子课件五篇

    笔者强烈推荐这篇富含深度的“渔歌子课件”,以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请注意,本文仅为参考之用,若有需要做出决策时,请自行进行判断。在新授课的时候,一般而言老师会准备教案课件,然而,在教案课件中,知识点的设计至关重要。只有优秀的教案才能为教师的授课注入新的灵感和力量。...

  • 燕歌行课件精华十篇

    导师需要事先准备好各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课件,每位导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可以通过他们的反应来展现出来。在写教案课件时,应该从哪些角度考虑呢?最近,我的一个朋友给我发来了一篇关于“燕歌行课件”的文章,这篇文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请注意,这个网址上的内容仅供参考,请自行...

    歌行课件 12-26
  • 诗歌家课件(范本十篇)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诗歌家课件”,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读准“树林、田野、花园“的字音。2、借助教师提供的图片,学习诗歌,并迁移生...

    诗歌课件 08-17
  • 唱歌课件(收藏十二篇)

    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创作,栏目小编终于呈现出了今天精彩的“唱歌课件”。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于编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学生的准确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消除教学中的疑虑。如果您能从本文中获取一些经验和方法,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很有价值的!...

    唱歌课件 01-30
  • 课件合集十五篇

    编辑整理了关于“课件”的内容,对提升技能和经验有很大帮助。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编写教案课件,教案内容必须详尽完善。教案编写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必须按照科学方法进行。...

  • 国歌课件9篇

    根据您的要求,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特意为您查找了一些优质资讯“国歌课件”。为了上好课,每位老师都需要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其中的知识点尤其重要。教案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的关键保障。希望本文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

    国歌课件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