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设计基础课件十三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电视剧编剧聘用合同(分享十四篇)

设计基础课件【篇1】

①基础知识:本课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②重难字词:

③重点句段: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创造了宏大的境界,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运用互文的修辞,给人以纵深广袤之感;“封”写地面,“飘”写天空,动静结合,威猛雄奇。2.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看”与“望”字照应,写出诗人欣赏祖国河山的无限赞叹之情。“红妆素裹”运用比喻修辞,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这三句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写的是虚景。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全文浑然一体。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句是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赞美,由评论历史人物到赞美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使全词的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④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全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⑤理解性默写: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郑愁予,台湾人,被称为“浪子诗人”。本文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

②重难字词:

田圃 喧嚷 洗礼 襁褓 禁锢 喑哑(嘶哑) 蓑衣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③重点句段:1.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这句话写出了春雨知时而降、春雨的珍贵以及春雨的爱心形象——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爱的使者。2.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把白云比作襁褓,既生动形象,又符合儿童心理,突出了无忧无虑、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3.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是诗人最殷切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够勇敢快乐地面对生活,快乐地成长。4.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新意:诗人把具体可感的“苹果”“嘴里的那份甜”贴切的变为“我祝福的心意”,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让人回味无穷。

④中心思想:这首诗借助春雨的形象,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爱与对祖国前景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温柔亲切的爱意,并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

设计基础课件【篇2】

机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各种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机械图形学、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和机械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机械图形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它包括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两个方面,主要讲解各种机械图形的绘制和表示方法。机械设计原理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机械制图将学生带入到机械制图的世界,让他们学会使用制图工具和制图规范,掌握各种制图方法。机械制造工艺介绍了机械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和工艺要点,帮助学生了解机械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机械设计计算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巧。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教学和设计实践等。理论授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主要方式,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教学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设计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机械设计,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在工业界和科研领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在工业界,机械设计师是非常稀缺的人才,他们可以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等工作,为企业提供设计和技术支持。在科研领域,机械设计师可以参与各种机械研发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另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他们可以选择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深入研究机械设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

小编认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通过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广泛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学习机械工程的必经之路,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基础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步骤;

2.学以致用,学习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步骤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能修改平时作文,学以致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练法、举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讲述曹雪芹花十年时间修改《红楼梦》十遍的故事。

2、 认识作文修改方式:

师改:费时却没有多大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看教师的修改,大多数只是关心一下作文得分。出示调查统计表,认真阅读教师修改过的作文并从中获得收益的不到10%。

学生互改: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有些同学不愿意把自己的作文交给同学改。

自改:是一种最有效的作文修改方式,对同学们提升写作能力有很大作用。

二、讲解修改作文的步骤:(幻灯片)

1、学会运用作文修改符号:

删除号就是画一个框将需要删除的包括进去,在上面画一个猪尾巴 ;

增补号:∧或∨,表示增补某些词语、句子或标点。如果字数太多,可用←表示。

病句号: 表示词或句子有问题,在相关的词、句下画一条直线。

复原号:△△△△ 表示删除的文字还需保留。

调位号等。

2、讲解作文修改步骤:

(1).读第一遍,解决错别字和错标点问题,也可以同桌交换互改。

(2).读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也可以同桌交换互改。

(3).读第三遍,根据作文中心表达需要,确定作文主次,修改详略,要舍得删。

(4).读第四遍,改出文采,多问几个怎么样,进一步完善作文,适当增补内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三、现场示范:(幻灯片)

以上次作文《等待》为例,选取班上某一位同学的作文进行修改。学习用符号进行修改,让学生熟悉修改步骤以及每一个步骤的修改内容。

四、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上次习作《等待》。

五、誊写作文:用正楷将修改好的作文工整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基础课件【篇4】

一、前言

艺术设计专业从引入我国教育领域到不断壮大,已经经历了二十几个年头,各大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分别开设了不同侧重方向的艺术设计课程,分别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以及服装设计等专业。这些专业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会开设基础绘画课程来开启和巩固学生对艺术设计这门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帮助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这门专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用好这项专业技能的自信心。

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学生对基础绘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程就足够了,因此学习计算机设计绘画的学生的手绘基础却很薄弱,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种认识误区,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通过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基础绘画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基础绘画课程的深入学习,找到学生艺术设计的有效方法,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艺术设计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深。

二、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和源头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高校的艺术类考生也在大范围的扩招,这些招生现状导致艺术生的生源基础差,对绘画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几乎为零,这些低质量的考生涌入艺术学院,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造成了很大压力,加之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参加相应的测试,使得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少之又少。这就告诉我们,面对基础如此之薄弱的学生源,我们教师只有重视基础,在基础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根据美术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来讲,只有学生经过一个长期的绘画训练过程,即通过基础绘画课程的深入学习过程,学生的才能够具备学习艺术必有的细胞,才能够运用艺术思维对艺术设计方面专业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价值的评价。

例如,学生只有通过在基础绘画课程(如素描、速写)的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为以后在专业领域中施展自己的创作才华提供坚实的基础后盾。但是如果轻视这一环节的学习,直接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创作,学生的创作作品就会像根基不稳的建筑,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躯壳,随时都会倒塌和毁灭。所以说,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和源头,如果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不加以重视,就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阻力。

三、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和创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果我们只把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看作是其他艺术设计分支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来学习的话,就着实小看了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基础绘画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基础绘画课程中对一些绘画作品的修改和斟酌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深造,使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例如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美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抽象美,因为美没有衡量标准可言;其二是具象美,因为美有规律可循。而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绘画能力的训练和形式美相结合进行讲解,来提高学生对有规律的美的认识,如通过点、线、面的协调配合使得整个绘画作品在外观上变得匀称、均衡,通过虚实线的勾勒使得整个作品变得和谐柔软。通过一些具有形式、规定的美的概念的教学使得学生对客观的美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形成自己对美的独特理解,逐渐培养学生判断美、区分美、欣赏美的能力。而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够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捕捉到美,从而获得创作灵感,提高创作能力。

四、如何在基础教学中发挥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如上所述,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那么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措施,或者说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教学细节,来充分发挥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呢?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例如在素描课上强调在不同的角度对所画对象进行细致观察,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物体形象设计;再比如在油画创作中,鼓励学生重视光与影的分析,能够通过不同的颜色凸显出哪些事物是用肉眼看到的,而哪些事物是光线造成的阴影等等。

其次,应该培养学生表现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式绘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创作能力,鼓励不一样,鼓励别出心裁,鼓励学生画的“不像”但却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美的创造性能力。最后,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只有经过教师的逐步诱导以及学生的刻苦不断地练习才能逐渐养成。

五、结束语

总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充分的重视基础绘画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掌握方法,发挥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

设计基础课件【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训练,使学生熟记大小字母的形体,巩固音序查字法。

2、巩固所学字词,训练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

3、训练学生把句子写具体,了解有无定语、状语对句子表达的影响。

4、通过听说综合训练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加强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明确本节训练任务。

二、逐题进行练习。

(1)抽读要求并分析,明确要求意思。

(2)用呼读音按顺序背诵拼音字母表。

(3)书写相对应的小写字母。

(4)幻灯演示答案,同桌互查后改正。

(1)先拼读每个汉字的读音。

(2)说说每个字的音节的声母是什么。

(3)再按音序查字。

(1)指名认读每组形近字,并说说每组字字形的不同点。

(2)指名口头组词。

(3)书面组同,教师巡视,辅导差生。

4、第四题:训练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

(1)出示“寂静”“安静”,指名读。

(2)说说这两个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4)教师订正答案。

(5)齐读,体会两个词的用法。

(6)按照以上方法,完成第2组。

(7)小结:有些词虽然有某些相同点,但它们却都有细微的区别,所以,在运用时,要先弄清词义,再加以运用。

5、第五题:填写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定语和状语的作用(不能教给这些术语)。

(1)指名读要求,审题。

(2)指名读例句的第1句话(没有定语的句子),并说说讲的是什么。

(3)教师读例句中的第2句话(有定语的句子),括号中的词要重读。

思考:括号中的词是什么意思?有了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怎样了?(更具体)

(4)在1、2两个句子的括号内填写适当的词语。

(5)自由读句子,体会定语的作用。

(6)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完成第2组训练,体会状语的作用。

教学内容:

完成“听话・说话”和“阅读”训练。

二、听话・说话训练。

1、读对话,明确对话的特点和要求。(①对话多是问答形式。②要求听得专心、仔细,才能答得正确。③对方问话,应先回答再转话题。④对话中应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2、根据对话的特点,要求,以“慰问军属”或“参观×××”为话题练习对话。

(1)同桌同学自由对话。

(2)小组练习对话,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互相纠正、补充和完善。

3、指名对话练习,按要求评议。

4、教师归纳小结。

三、阅读训练。

1、指名读阅读要求。

2、学生按阅读要求自学短文,教师行间辅导。

(1)读短文,思考并回答: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借助字典,认识生字新词。

(3)轻声读短文,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长吧,快长吧!”这句话的意思。

四、作业 。

1、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自由选择对话内容,课下进行练习对话。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植树》,抓住主要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图画,说、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一段话。

二、观察口述图画内容。

1、插图导入 ,整体观察图画。

(1)出示放大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这幅图主要画的是什么内容,从而得出这次训练的课题――植树。

(2)边观察边思考,然后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画。

(1)观察近处的两个同学,衣着如何?各自手里拿着什么?正在干什么?根据他们的样子想象一下,这两个同学各是怎样干的?要求按照植树过程(运树苗――挖坑――栽树苗――培土――浇水)的顺序说说,注意动作要具体连贯。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和三个同学正在干什么,各自的动作、神态怎样,教师在对三个同学可能说些什么,同学们听了怎样,会说些什么。

(3)观察远处两组同学植树的情景,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4)从整幅图看,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观察后具体地说一说。

三、用自己的话把整幅图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提示学生:①并列地说:先说近处两个同学是怎样植树的',再说老师和三个同学谈话,接着说远处两组同学植树的情景,最后说图中的事物。②有主有次地说:着重说两个同学怎样植树,再次要地说老师和三个同学的对话,以及两组同学植树的情景和有关事物。③有总有分地说:先总的说春天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上植树;再具体地说,两个同学是怎样干的,老师和三个同学是怎样说的,两组的同学是怎样干的。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格式,说说各个同学植树的情况。注意不讲术语,要让学生多说,鼓励学生按不同的顺序说,在说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说法。)

1、学生自己练习说。

2、指名说,大家评议,教师点拨。

3、同桌说,互相补充。

4、教师归纳总结:看图写话时,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观察图画,并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在口述图画内容时,还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四、引导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把整幅图的内容按照要求写下来。

设计基础课件【篇6】

本学期(-第二学期)承担了园林专业10级的专业课《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通过这一学期教学讲授实验,现已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课程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能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计划,依据大纲的要求,首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归纳,虽然多次讲授本课程,但仍要找出课程的难点、重点,克服难点,突出重点,难点要化为简单,并反复强调,一般知识提示到位,了解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内容,会做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并完成图纸的出图。

该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是一门体现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表现能力的课程,也就是说通过学习会做图纸设计,既是理论性较强又是实际动手设计能力提及的一个过程。该课程强调动手绘图训练成为本课程的一个重点。

为此,本学期加强动手训练的方法是:一是每周有图纸制作设计,现完成的图纸有:行道树设计、公车带绿化设计、交通岛、立体交叉、防风球、校园居住区、公园等十种绿地图纸设计(每周有图但近完成了十种,其中公园设计是图册,图册由9种图文组成,实际上共完成了22张图纸)。其二是不仅在数量加大即每周有图画,而是强调内容、质量的提高,采取的方式:一对一辅导,不合格的重做,过期的不收等方法,提速、提质量来以期达到目标。

同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公园,现场教学,通过识树、分析地形变化,构景要素运用等,增加一些设计元素的认识。

最后,评讲学生作品,把学生设计图纸展示讲评,使大学彼此了解,互相共勉。

设计基础课件【篇7】

接着上一章节的内容。导师为大家整合的内容是九年级语文基础知识之拼音,请大家认真记忆了。

九(上) 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襁褓(qiǎngbǎo) 心无旁骛(wù) 亵渎(xièdú) 骈进(pián) 强聒(guō) 枘凿(ruìzáo) 扶掖(yè) 阴晦(huì) 猹(chá)猪 五行(xíng)缺土 潮汛(xùn) 髀(bì)间 愕(è)然 嗤(chī)笑 瑟(sè)索 黛(dài) 恣睢(zìsuī) 拮据(jiéjū) 根深蒂(dì)固 孜孜(zī)不倦 汲(jí)取 这厮(sī) 朴(pō)刀 恁(nèn)地 兀的(wùdì) 怄(òu)气 面面相觑(qù) 庖(páo)官 山麓(lù) 谮(zèn)害 麾(huī)军 相(xiàng)公 行(háng)事 长(zhǎng)亲 腆(tiǎn)着 绾(wǎn)结 嗑(hē) 风锭(dìng)子 作揖(yī) 装弶(jiàng) 獾(huān)猪 佝偻(gōulóu) 单于(chányú) 食讫(qì) 蚝(háo)油 牡蛎(lì)

九(下) 阔绰(chuò) 羼(chàn)水 唿(hū)哨 荣膺(yīng) 鲦(tiáo)鱼 吹毛求疵(cī) 枭(xiāo)鸟 芳馨(xīn) 倒坍(tān) 虬(qiú)须 沉湎(miǎn) 臆(yì)测 恻(cè)隐 庖(páo)代 糍粑(cíbā) 阴霾(mái) 鹭鸶(lùsī) 峥嵘(zhēngróng) 鳞次栉(zhì)比 涟漪(liányī) 顶礼膜(mó)拜 弥撒(mí.sa) 巉(chán)岩

大家看过九年级语文基础知识之拼音后,相信都有所感悟有所了解了吧。

设计基础课件【篇8】

摘 要: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常涉及美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知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正逐渐走向成熟,加上社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上有着不同,特别是对待绘画基础课更是有着诸多的不同。

关键词: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常涉及美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知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正逐渐走向成熟,加上社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上有着不同,特别是对待绘画基础课更是有着诸多的不同,有的高校对其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绘画比重占据不大,进而影响了整体的设计,由此看出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主要针对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的联系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绘画课程;艺术设计;联系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不同,设置课程与教学也不同,特别是对待绘画基础课程的态度也不相同,有的高校对其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工业设计上就会更多地重视专业而轻视基础,甚至认为绘画在工业设计中的比重轻,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不够重视思想上的表达。但事实上,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有着诸多的联系。

一、绘画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教学的联系

艺术设计教学与绘画基础课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与其密切相关的有素描、色彩与速写。从起源看艺术设计主要是源于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工艺美术的基因,设计应该追求实用化求美的原则。一位有名的设计师,他的作品无论是成品图还是草图,都应该用视觉效果来表达,若想拥有这个效果就应该依赖一定的造型,而造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绘画基础课来进行。所以,绘画基础课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应该受到重视。在各个理科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是招收理科考生,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绘画基础,创造能力的表达很薄弱,教学过程及教师忽视绘画基础课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对日后艺术设计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学生在设计的时候,通常会参考现成的资料,这样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很多内容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有针对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料就可以照搬的。学生在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很浅薄的,需要通过实践来强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强对速写的捕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绘画功底的提高。但是当今教学上却很难看到速写课堂,甚至有些课堂上看不到写生,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设计作品能力的提高与兴趣。

二、由绘画基础课培养艺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只是重视纯正艺术方面的培养,导致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与形象、意境等关联的事物,无法表现出具有一定功效的产品。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艺术专业不断扩招,但是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中却得不到重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绘画基础课中大多数的时候都会模仿,很少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另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常把绘画课作为附属课程,那么学生也就不会认为其有多重要了。实际上,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绘画基础课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应该要求学生了解对象的色彩等特点,同时也要对组成的对象的色彩进行提炼,这样有利于形成新的视觉状态,这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例如,可以在教学中需要的课程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可以在教学中加强速写课程,在绘画基础课中要求学生进行创新。绘画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若想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设计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有句话说得好,技术容易教,艺术不容易教,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应该重视绘画基础课,而重视绘画基础课就应该留意艺术思维的想法与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绘画基础课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应该开设一定数量的绘画基础课,因为艺术修养对培养一个设计师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随心所欲。我们不能说绘画基础课是为艺术设计教学而服务的,这是不正确的,它们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展绘画基础课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设计艺术时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

艺术设计可以看作是艺术与技术二者的结合,但是我们又不能把它们看成是简单的二者相加,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分割。绘画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在整个教学中不应偏废其中一个,两个都特别重要。要格外地重视绘画基础课。

参考文献:

[1]于雷涛.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的作用[J].现代教育,2013

[2]郑少俐.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

[3]李志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J].艺术教育,2014

[4]王晴.谈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关[J].美术大观,2009

[5]高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研究[J].西南大学,2009.

设计基础课件【篇9】

关键词:

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文章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并对专业基础课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

近些年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育一直在参考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基础课教育的模式,却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艺术设计基础课教育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教育的教学体系在某些局部发生变革,但是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我们深深感到研究、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的教与学的传统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环境,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创造力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是目前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所采用的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将知识学习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学手段相对简单和刻板,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缺乏变通,教学过程过分程式化,不能与学生的需求相呼应,只注重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技能、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创造性人才,这就是传统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打破传统的设计基础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已沿用了几十年而一成不变。即一般由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设计等课程组成,其特点是重视积累视觉语言的经验,能掌握基本的视觉表现技巧,着眼于训练手与眼、观察与表现等关系。但是课程与课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少有机联系,相互割裂,特别是构成课程,往往教条化为一种呆板的填色块练习。重描绘与再现、轻思维与表现的教学方法,局限的基础教学内容和缺乏专业指向的技巧训练容易造成专业方向若即若离的状况。因此,我们要突破各门课程之间的壁垒,从对形式关系研究着手,在解决单一问题的过程中加入多种训练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不再局限于分门别类式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结构有序,同时又符合视觉活动基本规律的教学系统。

(二)明确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专业指向

专业基础课的改革,应特别强调把设计意识的方法贯穿在基础课教学内容中,有别于本科的教学,是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技巧训练要明确的专业指向,如绘制设计草图的能力,图形创意能力,色彩包装装潢能力,物体结构与空间透视把握能力等。使学生较早地进入“专业状态”,更多地接触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就基础而基础,不问专业特点,不问社会需求的教学理念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改革。

(三)把基础训练同专业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

设计基础课程是为专业发展打下牢固而广泛的根基,必须找到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合理地切入点,因此,为了将基础与专业自然地融合,把基础学习训练自然地导向专业方面,突破原有课程之间互不关联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地课题训练,使学生经过观察,将各种形态与形式要素转化为设计的要素;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从人工与自然形态中获取深入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之中的洞察力,从而超越表面的描摹,以此认识形态与功能的潜在关系,培养自身对形态的解析、变异、重组、繁衍的能力,达到对形态的理性认识与主观创造。认知自然万物的各种构成要素,如线条、平面、空间、光色、结构、质感、节奏等,用素描语言来设计万物的形状,强化其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把基础训练同专业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探索

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从初衷出发,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或创造适宜的教学模式。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学生可以从多种不同的媒介获取大量的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笔者认为: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适合全国的高等教育,而且非常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其特点是:

第一,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

第二,适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第三,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来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综合开放题等开放性的题上;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二)课题式教学模式

课题式教学是以“课题”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与课题有机地贯穿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题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课题工作来展开的,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题设计,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更注重的是课题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课题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基础课中有多方的优势:一是在教学目标上,课题式教学主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发挥作用,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二是在教学形式上,课题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在交流形式上,课题式教学的交流形式是双向的,容易调动课堂气氛;四是在参与程度上,课题式教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自主性很强;五是激励手段上,课题式教学是学生自己的内在动力,因为是自己选择的,因此内在动力被充分调动,并且能持久发挥作用,改变传统的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学习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模式就是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实行导师负责制。工作室以个案教学为特征。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并注重课题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多学科系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它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为创造设计的成功奠定基础: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是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它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作平台。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入学后不分具体的专业方向,在一年级先入基础工作室,二至三年级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工作室。各工作室也可选择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因为面临学生的自主选择,导师将面对一定的压力,这将迫使教师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体系,增强竞争力。同时,也将促进导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师更加关注研究本领域的相关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使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它更好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师生互动的课题研究和个案教学中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个案教学使学生创业意识、团队精神逐步增强,学生个体的创造力会不断催生,一个个基于实践的生动案例会为未来实现提供依据和可能。教师的经验指导,学生的互动探讨,将为学生走向社会,自主创新、不断创造、勇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创造力是推动设计基础课不断更新完善的重要动力,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艺术设计基础课教改方向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研究探索,重新构建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教学模式,使高等职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素质型转变。把握实用性、先进性、动态性、科学性等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化的弊端,给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

[。

设计基础课件【篇10】

内容摘要:在高职高专学校钢琴教学中,学生程度不齐、钢琴基础不一, 教师既要在教学中出成绩, 还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知识和能力, 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大胆地让学生多接触不同时期的作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开阔视野,使高职高专学校钢琴教学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树立自己应有的特色。

钢琴因其美丽的音色和丰实的表现力,号称“乐器之王”,其优美的旋律、浑厚的低音、丰富的和声、多变的音型及错综复杂的对位设计,都能通过灵巧的手指在钢琴上演奏出来。因此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技、扎实的基本功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学习者必须从基本训练开始入手,要经过一个严格的训练、规范的弹奏、由浅入深的比较漫长的艰难劳动过程才行。这对于程度不齐、钢琴基础不一的高职学生学习钢琴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放弃。我们应力求从基础抓起,灵活掌握进度,科学系统地教学,使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钢琴基础训练。

正确的手指弹奏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决不能轻视。弹钢琴要求手指、手、手臂、肩等整个身体部位要全部放松,手指关节(手指的第一关节)要站稳,掌心关节一定要撑好,手为拱形。弹奏时,手指要抬高,触键要快,弹奏到底。正确的掌握弹奏方法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开始阶段,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熟悉键盘, 使学生在键盘上牢牢掌握各种把位, 训练正确的弹奏方法。

经常练习音阶和琶音能提高弹奏的能力, 也能使手指灵活自如, 从而增强弹奏的自信心。具体方法很多: 分手练、合手练、平行、反行、三度、六度、八度、断音式;练习琶音除原位外, 也要练各种转位。弹音阶与琶音时, 大拇指动作如何很重要, 练好拇指横向的动作, 上行或下行时, 肘、臂不动, 肘部要平稳。充分掌握弹奏技术仅仅是起点, 却是基础训练的关键。高职学生在学习阶段, 只要真正努力, 就能克服困难而有所成就。

在钢琴教学中,把一些较难的片段摘出来, 每天从慢到快地精练,把乐曲或练习曲中比较典型的节奏乐段背下来反复练习。慢练要掌握乐谱中的指法和音的位置, 快练要掌握手与脑的结合。这样多次重复练习,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高职学生的手大且又定型, 在训练中,练习八度能把他们的手由紧变松,较快地掌握弹奏上的技能, 弹奏出清晰而又明亮的八度音响。练习时,可能会使肌肉紧张或疲劳,但只要坚持练下去, 就会得到满意的结果。要使八度的音响踏实、手型稳固, 有时可以把中间三个手指往里弯起来练习, 这样可以使大拇指和五指更舒服些。

同音反复是轮换手指弹同一个音, 是很好的“快速触键”练习, 是有三个音组或四个音组的练习。反复音要一致, 应如同一个手指弹奏出来那样的和谐。通过同音反复的练习后可使手指灵活、柔软。复节奏的练习是训练学生双手与脑的配合, 难度较大, 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效果。

如双手同时作反方向的远距离训练, 这是钢琴教学中的重点, 是锻炼手臂在每一句末或休止之后抬手等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练习, 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提高练琴质量与效果,这对他们今后自学有较好的帮助。

钢琴的读谱练习,是指演奏者要正确表达作品的乐思,要将谱面上的句子、连线、跳音、强弱、快慢等清楚地表达出来,是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基本保证, 是基础训练中的重要方面。培养读谱习惯, 有利于学生钢琴视奏能力的提高, 进而为学生准确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和广泛地浏览新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用音程关系熟悉键盘上的音符位置, 从五线谱中的线与线、间与间位置快速推算乐谱, 避免孤立地强记。弹奏和弦时, 除了用音程概念调整手型外,还应注意变化手型位置及各种不同形态和弦的变化等等,将学到的乐理知识与读谱视奏相联系。如用音程概念熟悉键盘上的音位, 从音与音之间的线、间距离快速算出基本音程,并反映出相应的键距与手指距离, 调整升降号位置。另外, 分析和弦的结构与转位, 练习和弦的连接,读出和弦的各种形态,随乐曲的需要移调练习,把音乐知识与内心听觉相联系培养敏锐的听觉, 认真、仔细地倾听、辨别各音在时值上、音量上和音色上的细微差别, 从而达到双手自然配合, 使音乐始终处于统一的节奏韵律中。

钢琴的弹奏千变万化,但其弹奏时可从各种符号与记号研读乐谱。例如:跳音分为手指、手腕、前臂等弹法。在不同的作品里要求不一样,一般初学者先学前臂跳音较为容易掌握。快速跳音用指尖弹奏,例如,《莫扎特奏鸣曲作品547号》;和弦跳音用手腕弹奏。跳音的弹奏要注意时值的概念,最后一个是跳音时,弹奏一定要短促,感觉好像在问话:“你上哪去呀?”最后一个音要快速轻巧地提起,给下面的句子造成一种答的意思。如:《车尔尼599》第16课、《车尔尼599》849第6课都很有其特点。

一首练习曲或作品,首先要分手练习,音要弹奏准确,句子要划分清楚,把作曲家在谱面上要求的技巧力求完整地表达出来。如从最小的单位二连音开始,弹奏时,第一个音感觉时间稍微长些,后面的音感觉短些,轻松快速地提起。一种训练是在谱面上后面的音有一个小圆点,感觉既不跳也不连。还有一种是尾音不带小圆点的,这种连音要有连奏的感觉,提起手腕时稍微比前一种柔和些。在古典风格的作品中,如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中较常见。因此弹好二连音是很重要的。连线代表着句子的划分,无论长句还是短句,手指触键要尽量贴在琴键上,手腕随着旋律的.走向进行移动,每一乐句手腕抬起表示呼吸,语气要准确。可布置一些程度相当的乐曲进行练习,如:小奏鸣曲及钢琴作品,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规范训练,使学生真正明确读谱练习的重要性。除了以上提到的连奏、短奏,还要注意力度、强弱的对比,速度的对比等弹奏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为作品的完美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从读谱中了解作品的创作手法, 提高学生理解作品、处理作品的能力

通过分析音乐动机与发展手法、了解曲式结构、研究声部的交织与复调手法和声进行与调式调性的变化等等,通过读谱能力的提高, 可以提高学生视奏和背奏的能力, 以及提高表达作品的能力, 进而巩固和充实理论课中学到的音乐知识。

音乐的表现力是演奏学习的高级阶段,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借助于歌词来表现作品较为容易,但在器乐作品中,则感到很吃力,特别是钢琴作品,有时甚至弹完了还没有什么感觉。钢琴是击拨乐器,它不像弦乐那样容易演奏连贯的歌唱性的旋律。但钢琴有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大幅度的力度变化,在独奏、重奏或伴奏等过程中充当各种角色,它好比是100件乐器,只要掌握要领进行训练,演奏者完全可以像优秀的歌唱家一样纵情地歌唱。

高职学生学习钢琴的明显优势是对作品的理解快,音乐知识较丰富,对一些史料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对于表现音乐尤为重要。

在训练中,首先让学生去追求和想象美好的声音,然后再去寻找能够发出这种声音的触键方法,因为触键方法是决定声音的质量,音乐恰恰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如果声音质量差,如干巴巴的、硬的、沉闷的等等,手指即使跟得很快也无济于事。训练双手的灵活和柔顺,这是先决条件,是基础。逐渐地体会手指下键的重量是否自然,也就是从肩部到指尖,包括手臂、手腕、手指要放松,指尖要支撑住,触键时要有准备,尤其要对所弹奏的声音有想象力。这样指尖才会有感觉,发出的声音也不会干巴而没有内容。特别是乐句开始的第一个音,一定要想好再弹,用“心”弹奏。在练习中,除了选择一些相关的练习曲弹奏外,如琶音练习、分解和弦等,也可选择一些带琶音伴奏根据歌曲改编的小曲来进行训练,如《绣荷包》《黄水谣》等,帮助学生理解,用手指来歌唱。

要让学生对乐曲的曲式结构、主题、乐句、乐段的划分、和声进行、织体变化等有所了解,勾画出旋律的“语气”,做出渐强渐弱、明暗及情绪的变化,抓住旋律线条的起伏,使音乐有流动感。一定要做好句子的呼吸,即使是短暂的休止符,也要做出呼吸的感觉(这是作曲家为表达某种情感而特意安排的)。

在高职高专学校钢琴教学中,要较好地掌握钢琴弹奏的歌唱性,钢琴的踏板运用也很重要,它会使音乐增色生辉。因此,一定要正确使用踏板。踏板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它与作品的时代、风格及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等有密切的联系。初学踏板,先掌握右踏板的基本方法,踩法要正确,和声要干净,手和脚要密切配合。一般先学会音后踏板,即先弹后踩,在手触键的一刹那间,把脚先抬起来,使制音器回到琴弦上,然后迅速把踏板踩下去,让制音器离开琴弦,这样,声音既干净又有共鸣。掌握了音和踏板的使用方法后,可再学习同时踩踏板,也就是手脚一起动,这主要是根据乐曲的需要或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在高职高专学校的钢琴教学,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弹奏技巧后,要重点放在歌唱性的训练上,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选择有歌唱性、旋律优美、音型不太复杂、速度适中的作品练习,如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等类型的作品。再配合一些歌曲改编的曲子进行练习,培养学生音乐的表现力。

当然,钢琴基础训练是多方面的,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特点,不同程度做相应的练习。在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走自己的路,敢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基础训练中,大胆地让学生多接触不同时期的作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开阔视野,使高职高专学校钢琴教学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确立自己应有的特色。

设计基础课件【篇1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服装设计专业中的基础图案教学内容要严格按照服装设计行业对图案内容所提出的要求。本文主要对服装设计专业基础图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特点和问题来制定有效的教学创新模式,进而实现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社会培养符合相关要求的创新性人才,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其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学生们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串联,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到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并且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基础图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基础图案教学一直是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三大构成的学习之后再进行教学。现今我国一些设计院校还依然运用植物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和风景图案等内容来进行教学,学习方式也主要是从实物写生教学变为图案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并没有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这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基础图案的设计与专业相脱节。基础图案是服饰图案设计的先修课程,对于基础图案教学内容来说,与三大构成设计的教学内容存在着重复点,与服饰图案设计课程内容脱节。这使得学生很难在学习三大构成后,更好地原因构成表现手法来进行图案的设计。所以在基础图案的教学中,应该对图案设计进行重视,而不应该只重视图案的绘画,要先了解行业流行趋势,在把握不同行业对图案设计的要求,而对于这一点在进行基础图案学习时就应该对其重视,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整体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其次,欠缺灵活丰富的`设计手法,在传统的图案教学中,对图案的表现方法规定得过于谨慎,在基础图案教学中,比较注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却忽视了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不仅要设计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也要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基础图案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1、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多元化教学形式

高校必须要对图案课程教学形式的导入阶段进行改进,增加整体的教学课时,将原有的两节添加到四节,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实现基础图案教学形式的有效进行[2]。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形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将传统的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改变,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2、对图案教学内容进行改进

在基础图案教学中,主要就是由实物写生转化为图形设计,将立体的实物转化为图案设计。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过于单一化,很难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因此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要有效的对基础图案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抛弃传统的教学内容,将新鲜的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这对促进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在教学中,可以以不同课题的研究进行讲解,利用中国传统图案、民间吉祥图案、外国经典图案等为参考对象让学生参照设计,进行创新、创作。

3、对图案表现形式进行改进

在以往的人物图案设计中,多数都是注重于表现人物的外造型设计和图形表现的肌理变化等,在设计中通过运用点、线、面的分割形式来完成图案。这样的图案表现形式相对比较简单,这样的形式无法提升学生图案设计能力,因此高校基础图案中图案表现形式必须要进行创新。在进行人物图案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任务的不同方面来进行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表情特点、头发、鼻了、嘴巴、酒窝等五官形态,或是喜、怒、哀、乐等表情特征,来选取最佳的表现形式,再运用夸张的形式来表达图案,这样的表现手法会更加新颖,更加具有创新性,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基础图案教学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与服饰图案设计有密切的联系。高校必须要对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其特点和问题提出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而对基础图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基础图案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也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朝晖.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纺织教育,2011,04:274-275.

[2]许凡,阳献东.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合理对接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06-109.

设计基础课件【篇12】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摘要: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升温与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美术教育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绝大部分是坚持机械地照搬现实的原则的,很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的创作与创新,与设计专业重点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已设不合拍。

在设计教学中往往将绘画基础课作为设计专业的附属课程,其重要性自然要大打折扣。

实际上,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是在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教学基础上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认识和了解对象的形体、色彩、结构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将组成对象本身的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转换成设计语言和元素进行创新的排练和组合,新城区别与原有对象的新的视觉形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作图,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等;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传统光影调子的表现外,还应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些方法或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家。如今,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是,不可过于看重结果,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由于我们教师审美口味的不同,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的评价可能会挫伤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虽然每个学生的特性不同,但我们的每个学生却都是有可培养性的。

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的关系,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正确把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客观原则,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设计基础课件【篇13】

1.《建筑设计原理I(上)》与《建筑设计原理I(下)》两门课程在很多章节的讲授内容重叠

这两门课程设定的初衷是:课程(上)进行了解性地讲解,方便低年级学生认识建筑设计;而课程(下)进行深入地分析与讨论,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方法的学习,但是讲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课程内容无法分解。为了保证两门课程框架的科学性,出现了部分内容被重复讲解的局面。虽然课题组尽量做到讲授深度差异较大,但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只学到了课程(上)的简单理论,就认为已经掌握了全部内容,不认真学习课程(下)的深入理论,最终导致对很多知识点理解不到位,断章取义,误导设计。

目前使用的推荐教材仅有一本,即由张文忠先生主编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此书虽然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但是书中的较多实例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要求,与设计行业的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书籍,大多数权威性不足,难以辨别与选择。教材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

设计原理是设计课程中关键的讲授内容,却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多地强调设计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逻辑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分散,学习周期较短;而设计课程强调实践性,需要的知识点无法简单套用理论体系,周期较长。因此,原理课程与设计课程不易形成较好地对接,大批学生不能活学活用,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路。

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唯有进行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即将《建筑设计原理I(上)》、《建筑设计原理I(下)》、《建筑设计原理Ⅱ》三门课程梳理合并为两门课程,分别侧重公共、居住建筑两大方面。开设的学期相应调整为二年级第一学期与四年级第一学期,由繁至简,一目了然。课程整合的'同时,改革也势在必行。近年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分享如下。

我们尝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将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融合到学生可参与的模块化教学环节中,建立理论授课系统化、专题化、对应模块化的全新教学体系,增加教学的交互性,变单向讲授为双向互动,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的模块设定具体如下。

(1)调查分析模块对给定的建筑环境进行认识、比较、分析,使形而上的理论贴近具体的行为。

(2)实体建构模块选取经典的大师作品,分组进行解读与分析,并实体搭建重现其建筑形态与内部空间。

(3)总体构思模块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总体的前期构思,提供5~10种方案可能性,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4)全面分析模块选取自己的课程设计作业,从环境、功能、流线、造型、空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中客观真实地总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之后的建筑设计。

(5)汇报讲演模块让学生当老师,针对某一选题进行课堂讲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与理论教学并行的以上各个模块,使理论知识得以在具体实践中被认识、理解和延伸。通过几个课程模块的引领,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建筑设计基本问题的思路和操作模式,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得出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持续性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对于推荐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这一问题,在完善已有内容的基础之上必须进行课程的延伸与扩展。目前,我校原理课程采用了“专题式讲座”授课模式。即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组织相应教师结合各自的科研方向,讨论凝练专题,进行“讲座”式的课程讲授,从更加整体的层面对课程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再构。同时,也达到了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的目的。可以适时地引入新技术、新观念,甚至从更高的理论高度将地域观、环境观,以及相应的技术策略纳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更高层次地熏陶之后,也更有说服力地引导其设计创作理念趋于理性。当然,这种“专题式讲座”的授课模式会占用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建议可以进行累计式操作,每个授课学期穿插不同主题的讲授2~3次进行课程录像,并逐渐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式的课下学习,并且提交学习心得,督促学生有效学习。通过长期的积累,相信许多新的建筑思想、现象会不断地增补到我们的教学框架当中来,教学内容也能得到更好程度的更新,教学相长。

目前,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的定位非常不准确,考试过后很多知识扔在一边,没有将所学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设计实践当中去,考试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课程的考试方式将原有死记硬背式的命题考试方式化整为零,分解成三个部分。即模块作业部分、学习心得部分、改良式考试部分,形成多元化的结课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第一部分是学生从所提供的作业模块中任选其一(调查分析模块、实体建构模块、总体构思模块、全面分析模块、汇报讲演五大模块),所占比重为40%。这些作业模块是与课程章节紧密联系的,涵盖了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能有效检验学生对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是提交平时学习心得或对某些建筑思想观点的认识,所占比重为20%。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部分是期末的改良式考试部分,改变传统的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的考试内容,以灵活形式的分析题、绘图题为主,给定设计图,让学生绘制相应的分析图,占总分值的40%。这样不仅能弱化学生死记硬背的可能,也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理解与消化课堂知识的能力。改革之后,考核将加大学习过程的权重,促进学生有效地吸收课堂的理论知识,不再依靠文字性的应付记忆,而是形成二维甚至三维的画面式串联与理解。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整合与改革措施,将会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于设计原理课程的兴趣,形成理想的教与学的互动。经过几年的努力,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校级重点课程的资助、内蒙古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考试方法改革项目的资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任课教师自身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把握世界建筑、中国建筑、地域建筑的最新发展轨迹,这才能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建筑发展节奏。可是我校设计原理课程组由于人才流失、起步较晚、积累较少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还需要极大的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才能适应建筑界的最新发展趋势。值得欣喜的是,我系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这为课程的深化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此项课程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前行。

  •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优选九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机械设计基础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引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含内容较多,大多教材理论性比较强,概念较抽象,且各章节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这对于“中职本科”学生...

  •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精华13篇

    栏目特意为你整理“机械设计基础课件”。每位教师上课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完成教案和课件的准备工作。只有做好教案和课件的前期准备,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是我们提供的一些建议,供对此感兴趣的人参考!...

  •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9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络基础课件9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计算机...

  • 计算机基础课件集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推荐的这篇文章揭示了计算机基础课件主题的最新动态,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 机械基础课件

    励志的句子特地整理了一些与“机械基础课件”相关的范文,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新的灵感和想法。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撰写教案课件时必须认真细致,不能敷衍了事。只有完善好教案课件,才能保证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必备6篇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以下的“计算机络基础课件”主题相关内容,是励志的句子小编特意整理的,这篇文章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来源您可以在其中找到您所需的一切!...

  • 最新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最新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聊天软件到在线...

  • 三维设计课件8篇

    为了推动学生对上课知识点的掌握,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如果教案还没完成,就需要引起注意。教案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那么,怎样的教案和课件才能被认为是优秀的呢?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思将资料整合成了这篇“三维设计课件”,如果你对这个主题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