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您可以在以下资料中找到与您需要相关的资料“红楼梦课件”,请留意本文中的要点。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防水合同

红楼梦课件(篇1)

学习目标:

拓展阅读视野;

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

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

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

(一)阅读版本选择

《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

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梦》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多元的教学方法虽可显著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整本书阅读的执行者,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完整地理解《红楼梦》的内涵。

1、有计划地开展阅读

《红楼梦》对于高中生来说趣味性不强,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难以选择此类型的书进行整本书阅读。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且具体细化到每天的阅读计划。阅读时间可充分利用午饭、晚饭后等休息时间,而不需要占用大量的主体时间段。语文课中可采用上述多元现代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

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节奏缓慢,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不匹配,虽易于理解所读信息但不利于记忆。而略读是利用人脑的图像超强记忆能力摄入文字,能在短时间摄取大量文字信息,长期坚持,可锻炼优良超宽的视觉感知能力。基于《红楼梦》容量大的特点,可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前要求学生先阅读有关专家点评、内容梗概,从而抓住重点再进行整本书阅读。而后,可从诗词的角度理解章回的主要内容。而精读,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篇章部分,进行全面、深入、精细地理解,掌握篇章结构、情节含义,将宏观的略读与微观的精读有效结合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3、质疑阅读

质疑状态下的学生通过思考、查阅资料,学习兴趣及效率更高,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提问,这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教师要纠正教育观念,营造出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能力。在鼓励学生质疑时,更要培养学生如何去提出质疑,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该提出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在阅读《红楼梦》作品时,应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并将遇到的疑问拿到阅读课中分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更加深入。如在阅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学生若是顺着课文思路阅读会发现林黛玉的处境一直是寄人篱下的。但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课文,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林黛玉的父亲好歹是地方官,林黛玉为何会身无分文、落魄至此?

(四)阅读参考资料推荐

高中生阅读《红楼梦》,会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产生不满足的感觉,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反复、深入地阅读。以下书目可以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红楼梦》其他版本类,如周汝昌先生校订的《石头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文本细读类,如周汝昌著的《红楼梦小引》,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细读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参读资料旨在了解时代背景,借鉴名家观点,最终要鼓励学生读出自我。

阅读任务:

任务一:初读理解:在要点导读下通读全书

鉴于《红楼梦》篇幅较长,通读可以放在假期完成,也可以贯穿在一个或半个学期之中,利用课上及课下时间。初读《红楼梦》,学生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困难,教师在初读课上主要起激趣、引领、疏通和监督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按章回考查学生对关键情节和人物的记忆与感知,如通过填写阅读清单或在网络平台上设置每天阅读后的任务。任务以考查识记和读取能力为主,检测学生对情节和人物等内容的关注,并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阅读任务的检测要注意覆盖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当然,也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活动,如《红楼梦》知识竞赛。(竞赛题附在文件夹)

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学生通读前和通读中穿插必要的导读课,清除知识背景、阅读心态和内容难点上的障碍。要点导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背景导读。介绍作者“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人生际遇和创作动机。

语言导读。介绍小说口语与古典书面语结合的语言特点,描写不避琐细的写实主义特点。

内容结构导读。可以导读通常被视为小说总纲的前四回,也可以概述性地介绍红楼故事的主要内容线索,作好阅读铺垫。

手法导读。介绍小说呼应设伏、谐音象征、不写之写等重要的艺术构思与手法。

心态导读。告诉学生回到《红楼梦》所处的封建贵族世家的传统中,去揣摩体认人物的心理、思想和言行,进而更合理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命运。

具体而言,初读导读重在交流阅读经验,探索阅读方法。比如,读回目,理清结构及主线。《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可以分别选择了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和含有众女儿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让学生品读关键词,从而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理清其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这样引导,避免了老师的强行灌输,既让他们掌握了阅读章回体作品的方法,也让学生在紧咬文本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获取信息。高一学生初读《红楼梦》,会有人产生读不下去的感觉,老师要适当地在尊重学生原生态阅读的自由上,“变着法儿地”带着学生读。“通读”,形象地说,即学生“连滚带爬”地读。《红楼梦》篇幅之长,章回之多,情节之密,人物之众,常常让初读者摸不着头绪,老师可带着学生编写章回提纲,以初知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书中人物。

任务二:赏读体验:精心设计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红楼梦》艺术地位独步古今,文化内涵博大丰厚,如何引导高中生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感受其艺术之美、文化之丰?这需要老师精心布置阅读任务,设计活动,既能整合《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又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比如可以设计以下系列阅读任务和活动:

1、哭红悲艳处——《红楼梦》人物赏析

(1)活动一:我有我喜欢

小组合作,每一组自主讨论确定本组展示的最喜爱人物。可下载视频,可分享原文,可引证资料,可综述观点,可制作PPT……充分展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红楼人物。此活动旨在利用学生娴熟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甄别、取舍的过程中关注原著、赏读原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展示自己,自然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参与热情。

(2)活动二:世界是个大观园

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周围同学、朋友、亲人等的观察了解,为其在大观园中找到最相对应的人物,并说明理由。例如:才情突出者,冠之黛玉;通古博今者,赞之宝钗;勤勉上进者,比之香菱;活跃能辩者,评之湘云;乖巧懂事者,谓之袭人……

此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活动,引领学生重新审读文本、审视自我,实现对原著文本的二次探究解读目标。

(3)活动三:猜猜我是谁

学生每人准备一两段关于《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文字。文字可以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人物的诗歌作品。将准备文字统一书写于小纸条上,纸条统一放置于指定的纸盒内。学生依次随机抽取,现场打开纸条进行答题,猜猜所写人物是谁。

要猜出人物,除了熟悉作品外,更要对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有所分析。所以,“猜”是回忆、联想、推断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

2、一场盛大的对话——《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

(1)活动一:表演——笑骂皆是情

学生选择数个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学语言背后的意蕴。

其中有说话巧妙的正面例子。如:

①指桑骂槐: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红楼梦》第八回)。

②语意双关: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红楼梦》第三十回)。

③言必有据: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有说话出错的反面例子。如:

①错由情生:宝钗偶失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②急不择言:鸳鸯骂嫂误伤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学生在熟悉对白、模拟练习中,逐步体会《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感悟说话是一门艺术,出错也是人之常情。

活动结束后,可布置学生再次观看87版和20xx版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对照同学表演,结合原著文字,说说谁的表演最得我心、最得作者心。

(2)活动二:研读——冰山露一角

语言即心理。在“《红楼梦》人物赏析”活动三及“《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活动一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人物话语心理做一定的探究。

——袭人进言王夫人,袭人知道什么时候说事半功倍;

——贾芸求职王熙凤,贾芸知道什么方式说目标达成;

——探春劝说贾母,探春知道什么身份说更有效果。

不论是袭人的聪明、贾芸的乖巧,还是探春的懂事,他们都擅于抓住对方的心理罢了。

让学生试着以点评的方式写写,对话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课上分享后整理成文。

任务三:研读分析:整合取舍内容,借助资料专题研读

高中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比初中更进一层的地方在于,应基于审辩思维对人物、情节及主题进行理性分析。阅读不能全靠混沌模糊的感性理解,每一个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都需要理性的、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

《红楼梦》研读课就是通过通读之后的阅读学情调查,师生共同提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在细读研读中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在对丰富多彩的红楼人物的感知中,提升形象思维,培养科学分析、解读小说的理性思维。

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是从单篇精读到多篇整读。《红楼梦》呈网状交织的结构,但很多章回段落单独拿出来也能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天地。如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晴雯撕扇、黛玉葬花、龄官画蔷、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可先立足重要单篇,了解典型情节中的主要典型形象,再以多个相关单篇构成一组人物阅读专题,形成多篇整合的阅读模式,在更广阔的故事发展情节线上动态立体地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事实上,学生可以也应该寻找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进行赏读。鉴于《红楼梦》篇幅太长,把握有难度,教师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分析的切口和抓手。《红楼梦》作为一部体量巨大、意蕴丰赡的书,具有无穷尽的解读可能,可深可浅。那么,中学生应该读到什么层次?朝哪个方向读呢?这是需要考虑清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专题研读设计首先必须基于我们对这部作品的'意义定位。

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划定他们可以达到和应该达到的欣赏解读边界。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考虑小说的“母题”,阅读不能漫无目的,没有方向的思维不可能走向确定;不能宽泛无边,没有边界的思维难以走向清晰;也不能没有焦点,没有聚焦的思维难以走向精确。

比如说将研读《红楼梦》的意义定位为:了解社会世情、感悟真善美爱。了解社会世情,即将《红楼梦》视为一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再现封建贵族世态人情、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的作品,以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眼光去读这部小说。小说呈现的人间百态、众生群像,是我们走进、了解这部作品一个基础性、背景性的内容。感悟真善美爱,即将《红楼梦》的价值重心放在小说传递的真、善、美、爱之上。品评作者在宝黛爱情以及永恒的真善美的大观园中寄托的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审美理想。根据这两点价值定位,可以确定三个专题研读方向及相关精读单篇:

专题1。宝黛钗故事:还泪神话、宝黛初见、黛玉半含酸、静日玉生香、宝玉论亲疏、比戏子事件、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怒摔通灵、宝钗双敲、诉肺腑、互剖金兰语、黛玉之死

专题2。荣宁府大事:演说荣国府、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理家、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敬之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抄检大观园

专题3。大观园琐事:小红遗帕、晴雯撕扇、龄官画蔷、海棠结社、香菱学诗、芦雪广联诗、探春理家、紫鹃试玉、平儿行权、湘云醉卧、香菱学诗、绣春囊风波、晴雯之死

学生至少选择一个专题,重新细读相关章回,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理解性、探究性阅读。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提供进阶式任务,在关键处设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阶梯1:单篇故事概述,增进对情节和细节的把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每一单篇的情节概要,进一步厘清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脉络,熟悉并加强对重要细节的记忆,为进一步探究问题做好准备。

阶梯2:模仿红学评点派,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批注式细读。教师展示脂砚斋以及晚清名家评点《红楼梦》的案例,要求学生从言行、心理、文法、语言、个性化感悟等角度对某几回进行点评式阅读。

阶梯3:在篇章关键细节处设问,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处设问。再如,在理解人物的关键点处设问。

阶梯4:设置探究性和开放性话题,在多篇整读、统观阅读下分析人物和情节。例如,在前后比较对照中分析人物。读“黛玉半含酸”和“静日玉生香”两片段。可设问:比较这两个片段中宝黛钗的故事,说说宝玉与黛、钗不同的相处方式,以及黛钗在这两个片段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再如,整体把握人物的宏观探究题,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些开放性问题:

1、黛玉爱哭泣流泪,请梳理黛玉主要有过几次流泪?黛玉是因为什么而流泪?结合专题1相关情节片段分析。

2、以时间点为横坐标,以大概的情感温度值为纵坐标,给宝黛爱情发展画走势图。

3、王熙凤的笑与林黛玉的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试从专题2中王熙凤的几处“笑”来分析其人物形象。

4、专题3涉及贾府贵族生活中衣食住行、省亲、丧葬、迎客、庆生、宴饮等诸多活动,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片段为例,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贾府生活的。

5、结合专题3相关章回,探究为什么贾宝玉那么喜欢和女孩儿“厮混”在一起。

6、贾宝玉有哪些绰号(外号/别称),这些绰号分别反映了他怎样的特点?

以上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探究,形成结论,并在研讨课上分享。

任务四:精读深思,提交综合性读写成果

《红楼梦》中可供开发的活动元素很多,但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目的应是以活动的形式激励和培养学生文本分析、文献阅读、问题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成文的书面表达对整本书进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完结也应以每个学生提交一份综合性读写成果为宜。同样,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选题指引。可以提供了五大类写作方向供学生参考:

1、章回鉴赏类

赏析某一个经典章回,如《我看“黛玉葬花”》

《我读“香菱学诗”》《细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2、人物赏析类

全面地或选定某个具体角度来评价人物,如

《我看黛玉的“小性儿”》《大观园中的少女诗人——我看黛玉之才》《我把宝钗比花》《浅谈晴雯》

《我看凤姐之“辣”》。

3、问题探究类

把对小说中具体细节问题的探究整理成文,如

《贾宝玉为什么赠送给林黛玉旧帕子?》《为什么黛玉视宝玉为“知己”?》。

4、想象创作类

基于小说情节之上的想象类文学再创作,如

《假如我和××生活一天》《我给××当丫鬟/小厮》

(××为《红楼梦》中的人物)。

5、跨文体媒介类

根据自身的兴趣或才能,学生可以将《红楼梦》某一章节改成话剧,或者将某一情节拍摄成微电影等。

综合读写成果是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活动课中同样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学生读写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总结《红楼梦》的阅读经验,并公开展示优秀作品并及积集成册。

红楼梦课件(篇2)

教学说明:

此课例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名著导读课,为笔者原创课例。建议放在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教学。望各方家指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掌握《红楼梦》相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从人物、文学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古今研读状况四个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体味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挖掘作品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幅画面简单、色彩黯淡的图画,却讲述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请你根据这幅画猜猜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谁?并且引用书上的四个字来给它取个标题。

宝黛爱情的渊源:女娲炼石补天,最后剩了一块石头没有用完,便将这块石头丢在青梗峰下。灵石来到人世之前,曾变身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他每天用甘露浇灌一株瘦弱的绛珠仙草,后来仙草幻化人形,来到人世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过渡语:一场凄美绝伦的爱情,曾令多少人扼腕叹息、情迷红楼。几百年来,《红楼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二、情迷红楼梦

(一)古人痴迷于红楼梦

“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冥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

——清·陈镛《樗散斋丛谈》卷二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难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吾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抄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抄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亟携之归,而不敢视人。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于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徐珂《清稗类钞》

(二)今人研究红楼

“红学”“曹学”:被称为三大“显学”之一。

代表研究专家:刘心武、周汝昌、俞平伯、冯其庸、李玄伯、张锦池

研究派别: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小说批评派。

三、红楼梦魅力何在

(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红楼梦》一书共提到人物983人,其中有名有姓有背景的人物有448人,在四百多人中,为后世所熟知的有数十人。其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这些都已成为经典人物形象。对于人物的分析,我们将在即将学习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里面进行,在此不展开详细分析。

(二)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文学性强

1、红楼梦中名——谐音双关,蕴含深意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意即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是假话,只是用假语村言的形式来敷衍给读者听,切不可当真。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也即本书当中真的事情是被隐藏起来了的,读者不能只看表面的假话。这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字狱的严重。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府的四位贵族小姐,其名字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谐音“原应叹惜”,以此来暗示四人的悲惨命运。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姓氏谐音“淋血史”,作者借这一个比喻来展现她们三人命运之凄惨程度。

贾王薛史:《红楼梦》里的四大钟鸣鼎食之家。谐音“家亡血史”,调换顺序之后也可以谐音“假史枉写”。再一次强调这个故事的“虚假性”。

贾赦,邢氏:贾府的长子长媳,但作者给他们取名却蕴含了深意。谐音“假设形式”,体现的是二人在荣国府的地位形同虚设。

贾政,贾敬:假正经

贾赦,贾政:涉政

2、红楼梦中辞——文采出众

全书共有诗词曲赋数百首。其中著名诗词有:

林黛玉《葬花吟》,贾宝玉《芙蓉诔》《咏白海棠》以及各种词曲、谶语等。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都蕴含深意,绝不仅仅是一首优秀的诗词曲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全诗使用了两个典故,两处双关。“停机德”赞美宝钗是符合封建统治者要求的女子。

“咏絮才”暗喻黛玉的才华堪比谢道韫,但她的命运却是值得怜悯的。

“玉带林中挂”,双关。说林黛玉的文才就像一条精美的玉带,但造化弄人,她的命运凄惨,诗才完全被众人忽略不计,就像玉带一样最后挂于树枝之上。

“金簪雪里埋”,双关。金簪指的是宝钗,这句话是说金簪被埋雪中,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雪水冰寒,暗示宝钗后来生活凄凉,生活中没有温情。

3、红楼梦中言——出色而本色

兴儿笑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红楼梦》第65回

总结语言特色:“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清·刘熙载在《艺概》

过渡语:《红楼梦》除了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之外,它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极有价值。它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里细致地记载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大至国家命运、政治决策,小至服装风格、房屋摆设、饮食礼仪、甚至是当时护肤品化妆品的制作,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历史研究

仅在第1课里,就详细描写了贵族的房屋布局、装修、女子衣饰打扮、吃饭礼仪等。

示例1:贵族女子衣饰打扮

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第3回

示例2:房屋内部装饰风格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红楼梦》第3回

四、拓展思考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过,她的一生有三件遗憾之事: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张爱玲

从张爱玲的人生三憾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痴迷于红楼梦,但也为红楼梦未完而感到极其遗憾。张爱玲认为,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并不符合曹雪芹本意。红楼梦后40回,历来存在争议,假如由你来给前八十回加一个结尾,你希望给作品加上怎样的结局?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

师总结: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预言,四大家族最后结局应该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曹雪芹已经去世,他的本意如何已经不得而知,高鹗续写的后40回总算是让人物有了最后结局,而且宝黛的爱情悲剧结局也被历来读者所接受。

一部《红楼梦》,一场人生梦。《红楼梦》是说不尽、品不完的,今天仅选《红楼梦》之一角,用我浅薄的知识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了红楼梦。《红楼梦》中还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等待大家去徜徉,去探索。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假期闲暇之时,少一些玩乐,多一点阅读,尽力地把《红楼梦》这本我们中华民族的集大成之作传承下去。好书不厌百回读,中华文化我爱护。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红楼梦

人物:个性鲜明

文学:底蕴深厚

语言:出色而本色

历史:研究价值

红楼梦课件(篇3)

《红楼梦》三十七回,探春写了一封花笺给二哥宝玉。这封信写得十分漂亮,带些骈俪味,又显然是出于闺阁之手的。曹雪芹在书中处处为人物立言,其成就大抵类此。原笺有云,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惠爱之深耶。

这些鲜荔枝是怎样送去的呢?同回中作者又用如花之笔巧做点染。

他没有正面写,却借袭人查点一件缠丝白玛瑙碟子引起,由晴雯口中笑着说明了当时情况。

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还没送来呢。他(宝玉)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在这里,曹雪芹并没有用什么红、紫字眼来形容,也不曾细写荔枝的香、味和送荔的细节,但确是生香活色之笔,那个碟子和鲜荔枝配在一起,真是好漂亮。无怪探春为之激动,同时也正好说明曹雪芹对荔枝,对送荔的非常兴趣,促使他以如此精丽的笔墨点染了出来。但作者在这里也的确留下了一个破绽。三十七回开头就写贾政奉旨出差,于八月二十日起身。宝玉自贾政起身之后,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接着才说他接到探春的花笺。

探春写她得病之由说,前夕新霁,月色如洗推算起来,这至早也是中秋前的光景。但这时又哪里来的什么鲜荔枝呢?这应该是龙眼上市的季节了,荔枝则是五六月间全盛的啊。更姑不论从产地运到大观园还需要一段时间。反正大观园总不可能坐落在福建广东一带。

《红楼梦》二十二回,贾母曾做了一个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脂砚斋批道,的是贾母之谜。而贾政一见,已知是荔枝。为什么的是贾母之谜,而且如此形象地写出了荔枝在枝头的情状呢?而贾政一见就已猜着,难道曹雪芹在这里是写贾政的聪明么?

当然,这与当年曹寅常说的那句树倒猢狲散不无关系。曹雪芹是听见过这句先世名言的。更使人引起联想的是曹寅的别号荔轩。这是随意所取的别号呢,还是在曹家江南故居里真的有这样一座轩。

《楝亭诗钞》卷一有凉夜不寐口占一题:沆瀣炎氛午夜平,余香犹炷一丝清。风檐荔叶与蕉叶,时下空堂曳屐行。这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景色。这里的蕉叶,在卷四另一首戏题西轩草木诗中也曾提到,甘蕉叶大戎葵丑,或有山榴似火燃。这里的甘蕉也正是前诗中的蕉叶,而所谓荔轩,很可能就是西轩(在真州使院)。而在施浔江和诗留别,兼饷荔枝酒,作此志谢一诗(卷四)中,谁拈重碧擘轻红,万里春随绰舶风。方物常年随职贡,邮签第一接诗筒。可怜口腹知吾嗜,聊遣离愁对使空。斟酌色香浑未改,檐花狼藉晚烟中。则更说明了当时有贡荔。曹寅十分喜吃荔枝,诗首句从杜句来,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结句的檐花是否就是风檐荔叶所著之花呢?

《楝亭词钞》尚有一捻红咏蜜渍荔枝一调,有句云,向承明卸驮,纪方物南至,寒销烽火。问丰肌濡沫,炎依旧,色香俱妥。所咏殆是贡荔。

这许多,都说明曹家与荔枝的关系之密切。这样,贾母的谜,贾政之解,因为都是曹雪芹借以抒写家庭世代相传的故事,也都并不奇怪了。雪芹心中有说不尽的昔年往事,下笔时随时会透漏一二,他是写小说而并非史传,离南日久,对荔枝的季节特征记不真切,因之在点染之余,才留下一个小小的漏洞

红楼梦课件(篇4)

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一选修课教案

《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难点

作者所处社会背景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地有借鉴作用。

怎样阅读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小说又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亮相,展示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认识现实社会。小说要给人物提供活动场所,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这就要写环境。环境对人物起制约作用,存在决定意识;人物也会对环境起反作用,改造客观世界。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典型环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

二、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J、父亲曹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

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

附录:《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1年5月版。课前印发给学生参阅。)

第二课时

一、《红楼梦》的序幕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注:框中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 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二、学生自读《林黛玉进贾府》

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言: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二、课文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

作业:

1.从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红楼梦课件(篇5)

一、导入(略)

二、比较阅读

(一)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格外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贾政这样毒打宝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开始,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大概也没有打的意思。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淫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终于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始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贾政对于稍有“越轨”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心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

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矛盾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因为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矛盾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采纳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的原因。

2.《抄检大观园》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一群打手,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七个地方。整个抄检过程,形成了两组对立的双方:一个是抄检与被抄检的对立双方,另一个是在抄检的一方中又有对立的双方。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再加上被抄检的七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因此整个抄检过程就形成了复杂纷坛、生动感人的情节。

对抄检这一重大事件,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写使“抄检”这个很可能是雷同的事件,出现了变化莫测、惊心动魄的不同场面,按检的七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既有联系又独具特色的“分镜头”,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使整个情节波澜起伏,千姿万态,花絮纷繁,引人入胜。

(三)“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描写的两大事件。从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比较异同:

经过、结果等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是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而成的。

迅速暴发的手法;“抄检大观园”采用引而不发的方法。②“宝玉挨打”把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紧凑;“抄检大观园”运用“分镜头”的手段,在强烈的对比中,使每一个镜头都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美文赏析

香菱跟黛玉学做诗,第一首写得不好,第二首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她不肯罢休,日夜苦吟,梦里也在做诗,第三首终于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品读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吟月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

赏析:香菱在学诗实践中,经过几次挫折,找到了门径,第三首面目就大不一样。首句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就像是自己身世的写照:顾影自怜,吐露了自己精神上的寂寞。颔联用修辞手法,抒发内心幽怨。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至此,为末联作好了层层铺垫。结句的感唱,本是作诗人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两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所以,众人看了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四、拓展训练

《诉肺腑》

①“诉肺腑”是宝玉和黛王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你怎样评价宝黛的爱情。

②阅读《语文读本》所选的《红楼梦》章节,思考:为什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段落,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其写法,充分体现出戏剧艺术的特点、比如,全部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贾政会客的大厅,人物先后出场。戏剧冲突的高潮是贾母登场……可以《宝玉挨打》为题,把小说改写成剧本。写成后也可以组织排练。

《香菱学诗》

从关系上来说,香菱学诗应由宝钗指点,但宝钗却一直反对。一向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林黛玉则耐心地指导,这是值得深思的。请就此写一篇读书笔记。

《抄检大观园》

①王夫人突然来到王熙凤处,而且“气色更变”“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含着泪”拿出那个绣春囊,继而“泪如雨下”。一向安祥端庄、心慈面善的王夫人,何以为了绣春囊而如此激动不安呢?讨论后,整理成一篇短文。

②在大观园众多女子中,探春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结合课文及《语文读本》相关章节的描写来评价她的言行,并思考:探春的悲剧意义是什么

红楼梦课件(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复述故事梗概;

3.能陈述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1.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3.概括《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学法指导】

自读、研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导入:(学生概况)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二、名人对《红楼梦》的评价。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三、文本探讨:

1.概括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介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第二部分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小史;第三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重在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第四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重在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明确: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候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3.《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

明确: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4.茅盾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写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明确:不太赞成。《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但它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言之有理就行)

5.矛盾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

明确: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二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三是《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6.《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

明确:不同点在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中的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人物。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庸,使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7.作者认为《红楼梦》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红》结构上的特点是宛若天成,出乎自然。每一回书中见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

四、阅读《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理清《红》的主要人物关系。

可以采取大家提问的方式进行,纠正并理清人物关系。

【达标检测】

一、基础过关检查:

1.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性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A)

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蒙 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2.以下根据文章内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B)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找出对选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两项(CE)

A.《水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红楼梦》是“个人著作”。

B.《红楼梦》的倡导的“写实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当时文人的弘扬。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红楼梦》每回书的结尾处都要留下一个“闷葫芦”引诱读者去看它的下一回书,因此读者总要往下看,不能中止。

二、综合拓展提升:

1.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2.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3.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甲),(乙)。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4.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察、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5.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6.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你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摘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1)第一段中的"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30个字。)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2)第三段画了横线的甲、乙两处,依次应填入的语句是(C)

①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巧②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③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④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第四段说,荒诞化、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什么?(答案不得超过6个字。)

现实生活

(4)第五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分条标序号写,每条不得超过15个字。

①给作者留下了创作的自由;

②给读者留下了阅读欣赏的自由。

(5)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是哪几项(BDE)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了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人,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6)这段文字选自《红楼启示录》。从节选文字看,作者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

写实的小说与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二者应该结合起来。

红楼梦课件(篇7)

教学目的:

1、通过自测题检验本学期(暑假)以来学生对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掌握情况;

2、通过对07年省质检卷和高考卷文学名著阅读题中对《红楼梦》一书的考题设置的讲析,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著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教学设想:20xx年福建语文高考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著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加了文化经典著作阅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因为是第一次将名著的专门考查引入高考试卷,所以命卷者不敢将步伐迈得过大,从20xx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以及省质检卷和高考卷中的题型看,主要是简述某一名著的主要情节,如质检试题中的“简要叙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这两件事”和高考试题中的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这种考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刚好也与我们的第一轮基础阅读的设想相吻合。

我们计划利用高一、二这两年将07年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这十几部名著能先过一轮,即先进行基础阅读,了解并熟悉文章的内容,待新课程高考大纲出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强化阅读与训练。目前,我们的学生在高一年时已阅读了《家》、《子夜》、《欧也妮葛朗台》、《边城》、《雷雨》这五部著作,并且每次的学段考试中我们都会加入该学段所要求的阅读书目的考试内容。本学期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是《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和文化经典著作《论语》。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课前讲话

二、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红楼梦》一书的掌握程度。

三、通过20xx年省质检卷、高考卷中的题型,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著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名著缩微及答案要点)

1、《红楼梦》第二回关于“宝玉的取名与抓周”的情节(130字)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答案要点: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3分)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定是个酒色之徒。”(2分)】

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关于“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情节(946字)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是元稹写的,结局为张生最终负情于莺莺,而《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会真记》改编的,是个大团员结局。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吧。)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答案要点: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四、学生自主设题与解读文本(也可参考教师所提供题型)。

题型示例:

1、简述“木石前盟”由来。(07年10月月考试题,同类题还有“金玉良缘”、“风月宝鉴”、“太虚幻境”等。)

2、“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是哪个人物所说的,简述与这句话相关的故事。(同类题还有冷子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香菱:“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等。)

3、“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则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两个女子的命运,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同类题还有其他十二钗的判词及身世命运等。)

4、简述《红楼梦》中某位人物的的出场方式。

5、《红楼梦》一书中,有许多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一个梦境,并简要述说这个梦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6、《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a)自选或从教案所提供题型中选择一个话题完成今天的阅读作业。

b)结合本节课内容,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及《巴黎圣母院》,迎接两周后的学段考试。

红楼梦课件(篇8)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诗词,并有选择性地读懂一些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吟诵、鉴赏诗词,进一步把握《红楼梦》中人物性格,提高古代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比赏读钗黛诗词,体会诗作寄寓的不同思想情感,品味诗词中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透过意象窥探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古代诗词优良传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对比

赏读钗黛诗词,体会诗作寄寓的不同思想情感,进一步把握《红楼梦》中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学习

透过意象窥探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红楼梦》诗词中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底蕴。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境,在回忆诗词中感受诗才

课前播放音乐《葬花吟》,学生听音感受,教师做如下导入:我们课前聆听了一段歌曲,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葬花吟》(齐答)。教师点拨:《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全部哀音的代表。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摧残,可以体会到这位叛逆者在预感到自己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时发出的花落人亡的悲痛和哀愁。那么关于《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学生回忆,教师点拨:《枉凝眉》、《好了歌》、《终身误》等等,继续提问:擅于作诗的人能想到哪些?顺势引入:林黛玉、薛宝钗。那么,今天我们就借这两位才女的诗作对比赏读来进行一番研讨。

(二)感知诗作,初步体悟诗风差异

1、回忆诗词,思考其作用

通过刚刚的回忆,之前的专题接触过的歌谣、灯谜、判词等形式,思考《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异彩纷呈的诗词能否去掉?

学生思考,总结诗词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①烘托意境、增添文化底蕴与古典文学魅力;

②透过诗词看作者的创作心境,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性情与思想

③诗词作为情感载体,能够表达人物观点,隐喻人物命运。

2、课前预习,明确阅读回目

学生回忆相关章节,温故知新,关注诗词,初步感知。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3、透过诗社雅号初探诗风与气质

教师提问:在第三十七回中偶结海棠社,分别赋予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雅号,学生回忆作答:黛玉被称为:潇湘妃子;宝钗则以蘅芜君冠名。(齐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诗社雅号中思索“妃子”(多愁善感的柔美之风)与“君”(端庄大气的儒雅之风)称呼背后的`寓意与象征,初探二人诗风的差异。

4、捕捉意象,为诗作的研讨筑基铺路。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回忆所研讨的回目中着眼的三个意象:海棠、菊花、柳絮。

5、交流研讨,汇报交流

学生结合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组内进行交流研讨,时间5分钟,派代表汇报交流。

(二)研读交流,透过诗作看人物形象

1、共咏海棠诗,从诗风赏钗黛形象

《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如黛玉、宝钗等人写的一组“白海棠诗”,就显露出人物的情趣和性格。

(1)吟诵品诗韵

此番作诗“菱洲限韵,藕榭监场”,请学生尝试通过诵读吟咏体会韵律的巧妙与美感。

随机找学生诵读,请其同桌作点评,尝试诵读体会。

(2)对比赏诗风

李纨对钗黛二人的诗风各用四字作结,请从原著中找出,结合李纨的评价赏析诗歌。

林黛玉:风流别致;薛宝钗:含蓄浑厚

学生任选诗句或意象思考如何体现这一特点?

经过研讨,学生各抒己见。从炼字、意象、意境等角度进行鉴赏阐述。

参考:林黛玉:风流别致

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

①看花人由白海棠的高洁白净想象到栽培它的该不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碾冰为土玉为盆”,从侧面烘染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想象别致。

②海棠白净如梨蕊,突出了其高贵品格,其有梅的精魂与风韵。“偷来”、“借得”的说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别致。

③白海棠的这种精神品格,其实就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体现。众人看了,感受到的当然是“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④秋天萧瑟,又是深闺怨女,并且在“拭啼痕”,虽仍写海棠的高洁白净,带有愁戚伤感的感情色彩。这当然又是林黛玉的“别一样心肠”。

薛宝钗:含蓄浑厚

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①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大家闺秀的矜持心理。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②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③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

④“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端庄,“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2、同拟菊花题,从心境探钗黛形象

学生结合学案上第三十八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薛宝钗所做的《忆菊》、《画菊》,林黛玉所做的《咏菊》、《问菊》、《菊梦》五首诗,体会在相同的意象“菊花”背后寄寓的不同人物心境。

创设问题情境:此组菊花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托物言志,诗中的看花人都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请任选一首谈谈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充分放给学生选择的和发挥的空间,教师不做限制,只在学生发表见解时予以引导和点拨,从意象的选用、陶潜诗词的化用、典故的运用、首尾联的呼应、画面的描摹等多角度谈感受,若时间允许,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在交流碰撞中汲取思想的精华,各个视角捕捉人物的性情与心境。)

3、各展咏絮才,从志向悟钗黛形象

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二人借柳絮这一意象抒发心志,黛玉创作了《唐多令咏柳》,宝钗写就了《临江仙咏柳》,这二首词能够比较鲜明地体现二人的志向与追求,在教学中设置如下研讨问题:

(1)“钗黛有其德,各展咏絮才。千秋自本色,高下凭君裁。”结合身世背景,试探究两首词中寄寓的钗黛二人思想志向的差异。

参考:

黛玉: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抒发年华易逝又感叹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

宝钗:从“均匀”、“蜂围蝶阵”、“修笑本无根”、“上青云”描绘出柳絮的轻柔美好、自如飞舞、乘风向上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了大观园中处事得体、深受众人喜欢的宝钗不会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而是要“凭借力”、“上青云”——踌躇满志,意欲攀登封建统治宝座的愿望。

(2)吟唱诗词,更添意趣。如若由你来为上述两首词谱曲,你会选择怎样风格的旋律呢?请结合原词加以说明。

由于两首词格调风格比较明显,因此化用古词新唱等形式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体会,打开审美的多维通道,学生自然联想到黛玉“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缠绵悱恻与婉转空灵,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坚定大气与高亢激昂。

(三)总结升华,从诗词中关照人生。

1、诗为心声,画乃心迹,通过对比总结差异。

通过钗黛组诗的对比,你能体味到二人的诗风有怎样的差异?

师生共同总结:

李纨认为宝钗是“含蓄浑厚”,黛玉是“风流别致”,脂砚斋认为“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浑厚稳重,一个是多愁善感;一个是藏愚守拙,一个是锋芒毕露。

2、发掘隐喻,从诗词角度探究人生追求。

透过诗词的隐喻,作者的才情,你对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性情与人生追求有哪些新的认识?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宦家遗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是率直重情的“泪美人”,一个是深沉理智的“冰美人”;一个是飘散着诗意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追求功利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冰雪聪明,一个博学多识,;一个孤芳自赏,一个广得人缘;一个成为叛逆者的榜样,一个是为人妻遵守“妇道”的榜样。

3、温故知新,从诗词角度关照人物命运。

回忆所学二人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其创作才华与悲剧命运的写照。

在之前的专题学习中,从情节中体会到爱情的不顺、命运的多舛,生活的不幸,感悟其悲剧人生,从本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领略其才华横溢却落得香消玉殒的命运结局,更增其悲。

4拓、展延伸:解读红楼梦中其他人物的悲剧意味

《红楼梦》中,

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

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

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从命;

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

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

顺势回归第五回情节,促进学生理解谐音的意味和寓意。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师生共同总结:《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不单单是情节发展的点缀之笔,而是与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故事的发展与思想的呈递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四)小结作业,从诗词中读懂人物。

搜集《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品味诗词对人物心声传达的妙处,以《我读懂了XXX》为题写一篇小作文,400字左右,下节课汇报交流。

(五)板书设计

海棠

潇湘妃子风流别致

菊花

蘅芜君含蓄浑厚

柳絮

红楼梦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复述故事梗概;

3、能陈述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1、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概括《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学法指导

自读、研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导入:(学生概况)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二、名人对《红楼梦》的评价。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三、文本探讨:

1、概括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介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第二部分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小史;第三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重在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第四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重在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明确: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侯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3.《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

明确: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4.茅盾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写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明确:不太赞成。《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但它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言之有理就行)

5.矛盾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

明确: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二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三是《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6.《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

明确:不同点在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中的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人物。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庸,使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7.作者认为《红楼梦》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红》结构上的特点是宛若天成,出乎自然。每一回书中见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

四、阅读《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理清《红》的主要人物关系。

可以采取大家提问的方式进行,纠正并理清人物关系。

五、完成“巩固案”

板书提要

教学反思

红楼梦课件(篇10)

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指定阅读《红楼梦》。展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应以回目为抓手,组织学生研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对《红楼梦》进行选本编辑和评论研究;引导学生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思考解读,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

关键词:整本书;回目;选本编辑;传统文化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对应“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指定阅读书目为《红楼梦》。《红楼梦》这部书,“以小说的通俗形式,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周汝昌),“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鲁迅),“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黄遵宪),“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周汝昌)。作为“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内容,在学科素养上要求:

1、通过阅读《红楼梦》一书,探索长篇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的阅读门径,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整理全书章回目录,结合前言浏览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理清小说主要人物的出场次序和活动频次,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把握著作整体的艺术架构,提升阅读鉴赏长篇古典章回小说的能力。

3、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在阅读(红楼梦》一书时的个性差异,从最使学生感动(感兴趣)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小说文本,精读关键回目,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

通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上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乡土中国》是学术专著,《红楼梦》是长篇小说,属于不同的著作类型,阅读目的不同,阅读策略也应该有明显的差异,应引导学生加以区分。鉴于以往经验,高一学生对《红楼梦》缺乏阅读的热情和动力,要想让学生持续阅读完此书,首先需要把学生引领到这本书中来,给学生一个一探究竟的、跃跃欲试的阅读路径,同时提供走进这部鸿篇巨制的方法指导:以回目为抓手组织学生研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展示阅读研讨过程中形成的多种多样的成果;引导学生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思考解读,设置核心任务,编辑一本《红楼梦》选本,展开整本书阅读过程。

本单元学习融入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等任务群。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学生能够利用单元阅读指导以及《红楼梦》著作的序言、前言、凡例、注释等学习资源,梳理全书一百二十回的回目;查阅工具书,结合具体语境把握作品的基本内涵,制作张《红楼梦》人物关系图,分享展示。

2、根据学生在阅读《红楼梦》一书过程中遇到的文字障碍,进行积累梳理,查阅相关工具书,按照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语言积累”所学的方法,整理制作一份“初读《红楼梦》字词指南”,分享交流。

3、学生能按照所选角度,浏览《红楼梦》全书,筛选出相关章节内容,进行《红楼梦》选本编辑。能对所选内容进行精读,并完成以下任务:

分析选文的阅读障碍点,筛选出相关词条,查阅有关工具书进行准确注释;

节选可能会导致关键信息缺失,结合原著上下文语境对缺失的信息进行概括性补充,确保选本内容的流畅完整;

根据选本的内容,适当地进行插图、插画装饰,设计封面;

按照前言撰写的基本要求,参考《红楼梦》的前言内容(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查阅相关资料,为选本撰写前言;

写一封邀请函,邀请合适的亲人朋友或者是文化名人,为选本撰写序言。

二、思维目标

1、学生能够从梳理章回体小说回目入手,基本把握著作内涵,并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按照小组确定的标准和依据,对《红楼梦》进行创造性的节选编辑,既能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的创新思维,又能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分类能力。

2、基于学生自己的《红楼梦》选本特点,从语言艺术、人物塑造、情节叙事、细节刻画、文化内涵、小说主旨等角度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结合具体的内容,有理有据地写一则800字以上的文学短评,组织一场小组内同一主题的文学短评研讨,综合大家的观点,形成选本前言。重点学习运用论据对论点的论证与评述,在论、证、评、述的表达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造思维。

三、价值目标

1、通过制作并展示分享“初读《红楼梦》字词指南”,激发学生养成主动积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的习惯,进一步深化对汉字,汉语和优秀章回体小说的阅读兴趣。

2、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偏好,对《红楼梦》进行节选编辑,研讨评论,推广分享,在这个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过程中,逐渐让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专题实施】

第一课段:开箧犹存冰雪文

核心任务:本课段通过完成“三个任务图表”,,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初读全书的任务。

一、学习任务

1、章回为纲。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梳理回目任务表,浏览《红楼梦》全书,开启阅读之旅。

2、理清人物。结合单元阅读指导以及《红楼梦》的序言前言、凡例、注释等学习资源,把握作品基本内涵。以第二回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为基础,制作一张《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3。积累字词。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疑难字词,也一定会读到很多优美的字词,不妨随读随记,积累下来,并按照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语言积累”所学的方法,设计一份初读《红楼梦》字词指南”,加以整理归纳,并且分享展示。(选做任务)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红楼梦》原著,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

2、《红楼梦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20xx年8月版。

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四、学生活动

1、梳理《红楼梦》全书回目,也可以只整理前八十回,完成红楼梦回目梳理表。梳理的任务项目可多可少,少则仅梳理回目中出现的人物即可,多则可增加环境、情节等,最后综合分析所梳理的项目有什么特点。此项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古典章回小说的阅读方法,先读回目,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参考表格如下

《红楼梦》回目梳理表

回数回目人物情节环境……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综合分析

学习指导:

人物分析注意:回目中出现了多少人物,这些人物出现的频次,人物称呼有什么特点。

环境分析注意:人物活动的环境可以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大致分类,比如贾府类和非贾府类、虚幻类和实景类,然后加以简要概括分析。

情节分析注意:主要针对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

2、制作人物关系图。结合单元阅读指导以及《红楼梦》的序言,前言,凡例,注释等学习资源,把握作品基本内涵,以第二回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为基础,制作一张《红楼梦人物关系图》。人物关系图的制作可以参考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红楼梦地图》。

3、读书积累。学生独立完成了前两项任务,把握了基本内容,理请楚了主要人物的关系,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了。阅读顺序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是从前往后通读全书;二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跳读全书;三是针对自己不能理解的回目,带着疑惑跳读全书。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字词。

参考表格:

〈红楼梦》初读字词指南

回数疑难字词绝妙好调备注

第一回

……

综合分析

五、学习评价

在班级展示学生编制的《红楼梦》回目梳理表、主要人物关系图和初读字词指南,组织学生讨论制定评价标准,并进行评选表彰。

第二课段:不解红楼枉读书

核心任务:编辑《红楼梦》选本,学生根据自已的阅读偏好,自愿结社,共同确立一个角度,确立一定的标准,对全书进行选本编辑。

一学习任务

1、自愿结社。依据阅读《红楼梦》的偏好组建学习社,参照第三十七回的“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组建《红楼梦》学习社。

2、选本编辑。按照学习社制定的选本标准,筛选出相应内容进行编辑整理,个人自愿领取筛选和编辑任务。

3、互评修改。学习社之间相互审阅选本初稿,各学习社自主组织完成选本修改任务,最终提交定稿版本。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红楼梦》原著。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修订重排本)》,中华书局20xx年版。

四、学生活动

1、自愿结社。选择第一课段任务完成优秀的学生,让其各自负责结成学习社。依据第三十七回中探春的“花笺”,撰写封结社邀请信笺,写明本学习社的名称、要求、分工等内容,完成团队成员招募。仿照第四十五回的记载,设立监社御使,负责组织学习社成员编辑《红楼梦》选本。

2、选本编辑。监社御使组织学习社成员围绕《红楼梦》选本的编辑展开阅读学习任务。

首先确立一个角度制定选本选文标准,对《红楼梦》全书进行筛选编辑。

推荐角度有:《(红楼梦)诗词选》、《木石前盟—一宝黛爱情选本》,《飞鸟各投林——贾府衰败选本》,《闲话下酒一串场人物选本》(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女人是水做的—————金陵十二钗选本》《男人是泥做的————————几个重要的男人选本》等。其他可以参照单元学习任务3提供的欣赏角度进行选本编辑,比如《楼梦医药养生药养选》《红楼梦)服饰摆设选》等。

其次明确学习社成员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本编辑,并完成三项基础工作:一是分析选文的阅读障碍点,筛选出相关词条,查阅有关工具书进行准确注释;二是节选可能会导致关键信息缺失,结合原著上下文语境对缺失的信息进行概括性补充,确保选本内容的流畅完整;三是根据选本的内容,,适当地进行插图、插画装饰,设计制作一个与选本主题相关的封面。

最后提交选本初稿,选本具体的形制可以参考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修订重排本)》。

3、互评修改。学习社相互审阅选本初稿,从选本的简洁性、完整性、流畅性,注释的准确性,封面设计的恰切性等角度对选本初稿提出具体可行的修改意见。监社御史根据修改意见,组织修改,并撰写一份修改情况说明反馈给互评的学习社。

五、学习评价

在一定范围内传阅展示各学习社的《红楼梦》选本,通过互批互评促进交流提升。

第三课段:百读红楼百动心

核心任务:完善《红楼梦》选本并发布作品

一学习任务

1、撰写选本前言

2、请人撰写选本序言。

3、发布选本作品。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红楼梦》选本。

2、网上相关资源。

四、学生活动

1、针对本学习社的《红楼梦》选本内容,从语言艺术、人物塑造、情节叙事、细节刻画、文化内涵、小说主旨等角度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确立一组关键词,,查阅相美资料,结合选本具体内容,有理有据地写一则800字以上的文学短评。监社御史在此基础上,组织一场学习社内部文学短评研讨,综大家的观点,请学有余力的同学按照前言撰写的基本要求,参考《红楼梦》的前言内容(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红学著作,写选本前言。

2、针对本学习社《红楼梦》选本的情况,写一封邀请函邀请合适的亲人朋友或者是文化名人,为选本撰写序言。

3、本次《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的最终成果,就是各学习社要发布最终成型的《红楼梦》选本作品,印刷制作定稿的红楼梦)选本作品,制作一张作品海报,全年级举办一场作品发布会。

五、学习评价

全年级举办一场《红楼梦》选本发布会,现场可以设置几个维度的奖项:最佳内容、最佳前言、最佳序言、最佳美编、最佳海报、最佳学习社。对本次《红楼梦》整本书学习进行多个层面的鼓励和表彰。

【专题评价】

一单元核心问题

阅读《红楼梦》,核心内容是通过组织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一书,把握著作整体的艺术架构,提升阅读鉴赏长篇古典章回小说的能力,构建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专题的核心任务是编辑《红楼梦》选本,引导学生通过梳理回目整理阅读字词、制作主要人物关系图,独立自主地完成初读全书的任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结社组建学习共同体,确立一定的标淮,对著作进行选本编辑和评论研究。在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一书的过程中,坚持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逐步推进阅读进程,尽可能兼容多角度,多层次解读的可能。

二、测试反馈

有一篇题目为“马云,你听我说”的文章,用续写《红楼梦的方式,虚拟了红楼梦里的几位人物进行网购的故事。专家高度评价此文,认为“所有人物的口气和原著很相近”,“非常到位”。

《薛宝钗好心忙代购王熙凤讨巧赚欢笑》选段:

话说宝玉于潇湘馆中正与黛玉谈笑间,只见宝钗款款地走了进来,宝玉见宝钗进来,笑道:

“宝姐姐,你也来看看,林妹妹近日也不似从前那般哭丧着脸惜春伤时的,只是捧着个手机傻笑。我道元春姐姐从宫里赐下各人的手机,也真真是有了妙用罢。古人有‘烽火戏诸侯,千金买一笑’之说,况且又是林妹妹的笑,哪怕万金,也是值得的。”

宝钗笑道:“又杜撰了,前一句倒是有的,后一句只怕是你房间里的晴雯闹出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罢了。林妹妹有福了,将来是有个林妹夫要万全买你一笑的呢。”

黛玉听宝钗如此打趣她,羞得双颊绯红,扑上去拧宝钗的嘴,道:“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阅读上面的材料,联系《红楼梦》原著,完成以下任务:

必做题:

黛玉“扑上去拧宝钗的嘴”,并且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这个情节设计合理吗?尝试设计一个更合理的情节。

选做题(三选一)

1、在原著中,元春赏赐过几回?都赏赐了哪些人?赏赐的都是什么东西?

2、宝钗笑道:“又杜撰了……”在《红楼梦》原著中,宝玉还杜撰了什么?

3、简述“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故事情节。

红楼梦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美”

2、学习如何评述文学作品的“美”(初步学习写作书评)

【教学设想】

1、合理进行教材整合: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一文安排在第二单元(议论文单元部分),笔者将之安排于授完第三单元的《宝玉挨打》一文后,原因有三:

①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较严密的文学鉴赏思维,这必须立足于对鉴赏对象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之上;

②从学段学习整体设计思考:可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进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教授第一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时评;教授第二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短论;教授第三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书评。

③结合第三单元的“点击链接”(《采尽百花细酿蜜》《奇文共赏写书评》)共同学习。

2、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课内学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总结文章写作手法

课外延伸:

①研讨《抄检大观园》,进一步鉴赏《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

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习写作书评的一些方法;

③引导学生走入《红楼梦》的艺术殿堂。

课内外结合,体现“阅读探究——评价总结——学习借鉴——反思发展”的学习过程。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如何赏析”(结合本文,重点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

2、学习“如何写作”(结合本文,重点学习例证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

(注:此时已进行了《宝玉挨打》一文的整体阅读及人物形象分析,转而分析其情节波澜的设计。)(此环节可安排在《宝玉挨打》一课中进行)

1、思考《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波澜设计:

①学生简述课文情节,明确“宝玉挨打”的原因及过程

②学生阅读思考:

A读完此文,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其情节设计的评述。

B哪一个情节你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思考结果,并作汇总记录。

3、阅读《采尽百花细酿蜜》《奇文共赏写书评》二文,作圈画点评。

第一课时

一、由《宝玉挨打》一文的学习导入: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交流组员的思考结果,教师及学生均不急于评述,而是记录各学习小组好的思路,丰富对课文情节特点的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吴功正的《〈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看专家学者是如何评述的。

二、读懂课文,整体把握:

目的:理清思路,提炼观点

要求:初读课文,划出关键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本文探讨曹雪芹安排情节波澜的经验,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什么?

2、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作者重点论述了“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什么特点?具体由哪几方面进行阐述?请简述这几方面的观点。

〖参考理解〗

1、《红楼梦》情节安排的总特点: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

2、“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

具体由三方面阐述:

①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的必然性;有情节的必然性)

②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情节波澜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举上去)

③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品读课文,探究借鉴:

目的:探究鉴赏经验,借鉴写作技巧

过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探究,之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分两个步骤进行探究,探究应立足文本)

探究点:

第一步(重在探究如何鉴赏):

1、结合你对《宝玉挨打》一文情节特点的分析,对此文的评价,你有何见解?

①哪一部分的分析你比较欣赏?对你鉴赏《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有何启示?

②对《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分析,你有无补充意见?

2、结合《采尽百花细酿蜜》一文的学习,请你谈谈学完此文后,你对鉴赏文学作品有

何心得体会?

第二步(重在探究如何写作):

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证明论点。请找出文中运用例证法的文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引述例子的,并想想有哪些写作经验值得学习。(可结合《奇文共赏写书评》一文进行思考)

4、除此之外,此文在写作上还有哪些你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参考分析〗

(注:以下分析仅供参考,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探究理解。且应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作灵活处理:如学生有更好的见解或不同的意见,应对以下分析作相应补充或作适时点拨;授课过程中不强求涉及全部分析点,应视学生的学习反馈作相应调整。)

1、有关此文的分析评价:

①作者抓住了《红楼梦》叙事艺术中最具创造性的突出特点和优点进行阐述。

这与作者对作品的精心研读和扎实的鉴赏基础、广泛的材料积累是分不开的。

具体体现在鉴赏情节时,应反复思考:情节波澜是怎样组织、准备、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情节,有何好处或不足等。

②补充观点:

如:“宝玉挨打”是一个疾风骤雨式的大场面,情节设计有层次,而又紧凑急速,极有气氛;矛盾冲突的形成和转化极富戏剧性(如最后贾母的出场);

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特点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示;等等。

2、总结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和方法:

①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和占有较丰富的材料

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应作细品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形成独到见解

③选好鉴赏点

3、总结如何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

精读第六段,分析其中的例子分析:

①论据典型,有力支撑论点

②概括引述(对导因、诱因、发因的复述)和具体引述(对贾政神色变化的引述)相结合

③叙议结合

4、其他值得学习鉴赏的地方:

如:比喻论证手法的运用;严密的论证逻辑、语言的运用等。

〖布置课后作业〗

1、反复阅读《抄检大观园》一文,认真思考其情节设计的特点,作眉批。

2、积累有关文学作品情节安排的鉴赏知识(如相关术语、鉴赏常识等)

第二课时

四、小试牛刀,实践学习:

目的:举一反三,进一步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

(一)整体把握:

“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这两起重大事件分别是《红楼梦》前半部和后半部的“高潮”。大观园曾是宝玉和少女们的人间乐园,而对其的抄检,是毁灭的开始。

1、依照提纲内容(抄检的起因——主要抄检对象及结果)简要复述文章内容。

2、抄检大观园是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重大事件,主要矛盾有哪些?

〖参考分析〗

有以刑王二夫人代表的妯娌矛盾,以邢凤代表的婆媳矛盾,以凤姐与王善保家的为代表的主奴矛盾以及以王夫人与晴雯为代表的另类主奴矛盾,还有王善保家的与晴雯为代表的奴仆间的矛盾等。

(二)鉴赏情节:

1、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

交流内容:

①有关文学作品情节安排的鉴赏知识的交流

②对文中情节设计的点评欣赏交流

③对文中情节设计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讨论

2、围绕以下几个探究点展开深入研讨(注意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研讨,举出实例分析)

探究点:

第一步:以已学知识带动理解

①《〈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中的哪些观点在这篇文章中也有典型体现?

第二步:通过对比拓展理解

②对比两篇文章,《抄检大观园》一文在情节设计上还有什么突出特点?

〖参考分析〗

①《抄检大观园》一文同样体现出《红楼梦》“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的特点,情节设计“层层铺垫”,情节发展亦体现出“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特点:

“层层铺垫”更多体现于该章节之前,如王夫人对宝玉不肖的担忧、金钏儿事件、大观园的混乱无序等(考虑学生的阅读面,可不提及)

“偶然性”的体现:如“傻大姐误拾绣春囊”

“必然性”的体现:“抄检大观园”在本质上是贾府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这些矛盾由来已久,抄检的结果是必然的。如王夫人对宝玉的担心、对奴才的忌恨;王善保家的谗言等,均体现出矛盾的激化。

值得注意的是探春关于“自家自杀自灭”的一番痛诉,又为贾府的必然倾颓作了铺垫。

②相对《宝玉挨打》来说,《抄检大观园》一文涉及的人物众多、矛盾复杂,必然要作不同的处理。

可由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究:

A为表现复杂众多的矛盾,《抄检大观园》一文采取什么方式设计情节?

〖参考分析〗

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使每一镜头均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B对抄检事件本身,作者重点设计了哪些人的反应?园中主人主要写了谁?丫鬟又主要写了谁?这样设计有何作用?

〖参考分析〗

园中主人主要写了探春、惜春;丫鬟主要写了晴雯、入画、司棋。这样设计的作用之一是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如探春,反应激烈,无所畏惧,义正严辞,坚决对抗,表现出敢作敢当的勇气,且相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事件对家族的影响。而惜春,则年幼执拗,始则惧怕,继则无情,二人形成鲜明对比。

其中刻画最突出的是探春和晴雯,二人均强烈反抗,但反抗实质不同。晴雯的反抗体现出一个奴才的清白无辜,自尊自重,大胆无畏,其悲剧更显示出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探春的反抗则突出了贾府必然走向没落的悲剧。

由此可见,这种“分镜头”的艺术手法,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使整个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这种设置最根本的依据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又在对比鲜明的情节发展中得到更深刻的体现。

课后交流学习

五、写作书评:

1、写作准备:

搜集有关文学作品鉴赏的资料(如鉴赏人物、情节、主题等的知识、方法等)。

2、写作要求:

阅读《红楼梦》,在其中选择最欣赏或最有心得的一段章节,任选角度进行鉴赏评价。

(也可就《抄检大观园》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要求:要有实例分析

附:对初读《红楼梦》的学生,可提供一些经典章节以供其精读鉴赏:

推荐章节:

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诉肺腑、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香菱学诗、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六、教学反思:

1、自评:

方法:为自己的文章设计作文评分细则

可由观点(是否准确、独到、深刻),论据(是否丰富、是否典型、引述是否精当、叙议结合是否合理等),论证(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结构的安排),语言等几方面列出细则。具体细则应结合自己文章的写作角度设计,体现出本次作文训练重点希望提升的方面。

2、学习小组交流:

先补充完善其评分细则;再根据评分细则,对作文进行评定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

3、互评之后,修改文章。

红楼梦课件(篇12)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明确指出: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生任务群”。“语文学生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学习的部分目标与内容有: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研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2、教学背景分析

本次教学是针对《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教学中的一节课。在课下已完成调查,学生在针对辩论题“薛宝钗是不是‘白莲花’”,所持正反方观点的人数比基本上是1:1。在学生所完成的辩论词的写作片段来看,学生目前的问题,是阅读不过关,对薛宝钗缺乏准确认识,如:将以前听说过的一些标签化评价先入为主,以偏概全、阅读不全面、没有读到相关典型情节,或对相关典型情节阅读不细、解读有误等等。本节课将针对学生真实的学情展开。将利用以特定人物为主线的选择性阅读、抓住典型场景细节品读、借助相关专家评论、相似人物形象对比阅读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切实问题。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以薛宝钗为主线的选择性阅读及典型章节的品读,修改对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的习作,学习正确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丰富语言架构。

2、在对优秀作品的研读中,形成对人物的正确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明确《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重点和难点:

在对优秀作品的研读中,形成对人物的正确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明确《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完成了辩题“薛宝钗是不是‘白莲花’”正反方辩论词写作。

这次写作训练是在同学们了解了辩论词写作的基本要求,并且明确了“白莲花”基本定义的前提下完成的。但是同学们上交的习作在对人物的正确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明确问题

学生习作问题:

标签化评价

以偏概全

对相关典型情节阅读不细、解读有误。

二、齐心协力改辩词

1、学生问题习作展示

学生习作示例一:(正方)

我认为薛宝钗是“白莲花”。“白莲花”的意思是表面纯洁善良,内心阴暗,装纯情,装清高。薛宝钗恰恰如此。①她出身皇商家庭,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可能使她毫无心机,单纯善良。②薛宝钗一直的目的就是振兴薛家,从选秀进宫,但是没有选上、到退而求其次,想当宝二奶奶。③她在宴会上点贾母爱吃的松软点心,点贾母爱听的戏曲,为讨好贾母;④在金钏被王夫人误会致死事件中,她对王夫人说金钏是自己不会做事才死的,以此来讨好王夫人;⑤她把哥哥带来的礼物分给大家,为达到目的收拢人心。⑥宝钗扑蝶时,撞到私会的下人,快要被发现时,故意放重脚步,假装与林黛玉追迷藏,从而嫁祸给黛玉,这些无不是她“白莲花”的体现。

学生习作示例二(反方):

我认为薛宝钗不是“白莲花”。“白莲花”是指那些表面纯洁无辜,内心阴险的人,即是装纯。而薛宝钗并不是。①薛宝钗并不是装纯洁,她自小作为薛家掌上明珠,所受教育使她被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女性,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合乎封建的礼仪。②并且她内心并无坏心思,故算不上内心阴险,她待人宽厚,从她身边人们对她的称赞就可看出。③她对待黛玉也十分真心。可见说她是“白莲花”是不恰当的。

2、教师示范修改

修改正方辩词①

她出身皇商家庭,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可能使她毫无心机,单纯善良。

结合有关“皇商”的资料和原著第四回内容。

发现薛宝钗的性格特点是:成熟体贴

修改后:

她出身于有百万之富的皇商家庭(原文),虽深居闺阁(生活环境的共性),但父亲早逝,兄长不成器(环境的特性)的境况决定了其性格不会太(修饰词以求准确)单纯天真。

3、学生小组合作修改

根据任务,对其表达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使之认识更准确、表达更严谨。(若无法修改请说明理由。)

具体任务:

正方第一组(李新颖组长,共6人)——正⑤⑥

正方第二组(齐童组长,共6人)——正③④

正方第三组(蔡一博组长,共5人)——正②⑤

反方第一组(张津铭组长,共5人)——反①

反方第二组(付杰组长,共5人)——反②

反方第三组(王凯旋组长,共5人)——反③

要求:

1、阅读老师提供的白板底图中的资料包。

2、结合人物片段(原著资料包),小组讨论修改。

3、将修改的内容拍照上传。时间15分钟。

4、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时间15分钟。

三、教师总结:

薛宝钗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若有时间可以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对薛宝钗的新认识)

红学专家们如何看待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呢?

薛宝钗其人如何?有一种看法以为她是伪君子暗藏奸计,谋夺了黛玉的良姻……是个“反面人物”。旧时“评红”家对她极为贬责,甚至一言一行,都是“杀机”,可怕之至,可恶之极……

真是如此之罪大恶极吗?“调包计”的夺婚丑文,不过是程、高伪续者的把戏,本与雪芹原书无涉;大家对这位姑娘的坏印象,其实不过是受了伪续假尾的欺骗,诬枉了她。

在我看来,宝钗也是“薄命司”中一个很可悲悯的少女。她的处境,较之林、史二女,只不过多幸有一个母亲在——却又多着一个惹事闯祸的“呆子”哥哥。

她为人处世,样样令人钦服,和平厚道,大方正派,关爱别人,体贴尊长,还加上学识过人,才貌兼美。综而计之,大观园中,难以伦比。

那么,她的短处何在呢?

如果说有短处,就是过于“少年老成”了,小小年纪,闺门秀女,会那么“世事洞明”,那么“人情练达”,就使人感到她太“成熟”太“世故”,没有太多的风趣,也难于亲近。

她善于做人,处事讨人喜欢,博人好评。她喜欢“规劝”别人,怜惜别人。她机警,避嫌自保,她不怨天尤人,没有什么牢骚恼恨。

世上这样的人不多。焉能再作苛求,更责其“备”?

她的内心之苦,却不易为人窥见。

——周汝昌《红楼夺目红》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写得极其丰满、极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她和林黛玉表现为两种不同的风度和气质:一个重理智,内心是冷静的,一个重感情,内心是热烈的;一个随分从时,崇尚实际,一个孤高自许,赞美性灵;一个是持重的,但容易流于做作,一个是率真的,但容易失之任性。如果孤立地来评价这两种性格,似乎难以遽下判语。

——蒋和森《薛宝钗论》

正如鲁迅所说: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不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修改文段(或自己再写一段辩词)

红楼梦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复述故事梗概;

3、能陈述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

1、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1、讲述;

2、阅读指导;

3、练习。

教学过程

一、神话故事导入:

“木石前盟”:

传说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毒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爲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以上为“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可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但同时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

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就是“木石前盟”的来由。

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板书:《红楼梦》标题

二、《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十八种文字六十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已经并且必将愈来愈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

三、如此一部中华瑰宝,你读过吗?你对《红》了解多少?

617班阅读《红》的状况:

618班阅读《红》的状况:

建议:拥有一本《红楼梦》,常读常思。

四、如此一部奇书,到底是怎样一个才子?如何成就了这部千古名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成书过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茅盾的文章——《红楼梦》导言。

(一)

1、阅读《导言》第一部分,找出本部分的中心句。

明确:文末句。

2、口述曹雪芹的身世背景:

注意点:不宜过深,以书本为主。曹寅——曹颙——曹——曹雪芹,世代官商,曾显赫一时,但终破落,原因何在?请同学在书中划出:“他一家都爱挥霍……本段末。

3、《红楼梦》的书名变迁史,请大家详细阅读第一节,理出。

明确:《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二)

1、阅读《导言》第二部分,概括本部分主要内容。

明确:本部分主要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情况。

2、本部分练习(《学习与评价》第3页“学习”之2):

《红》的后四十回是怎样出现的?真的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吗?

重点强调:由于《红》是未完之作,有很多蓄泄,其中高鄂续写得后四十回比较好,他大致遵循了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完成了《红》的悲剧主题。一个叫程元伟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八十回高鄂的后四十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便在中国流行起来。因此,后四十回并不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

(三)那么,曹雪芹写这部《红》有何用意呢?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看看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明确:《红》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本部分重在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那么,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与其他三部有何本质的区别呢?它同时又有和艺术特色?

请同学们阅读第四部分。

五、做《学习与评价》之一、二、三、四。

六、阅读《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理清《红》的主要人物关系。

可以采取大家提问的方式进行,纠正并理清人物关系。

七、能力提升:(一)(二)

八、拓展阅读:雪墙

九、整理文学常识: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2、曹雪芹的父亲是__________,祖父是____________,曾祖父是_______。

十、作业处理:

1。矛盾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

提示: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二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三是《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2、《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

提示:不同点在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中的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人物。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庸,使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3、作者认为《红楼梦》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红》结构上的特点是宛若天成,出乎自然。每一回书中见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

红楼梦课件(篇14)

一、导入(略)

二、比较阅读

(一)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格外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贾政这样毒打宝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开始,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大概也没有打的意思。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淫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终于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始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贾政对于稍有“越轨”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心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

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矛盾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因为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矛盾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采纳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的原因。

2.《抄检大观园》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一群打手,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七个地方。整个抄检过程,形成了两组对立的双方:一个是抄检与被抄检的对立双方,另一个是在抄检的一方中又有对立的双方。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再加上被抄检的七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因此整个抄检过程就形成了复杂纷坛、生动感人的情节。

对抄检这一重大事件,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写使“抄检”这个很可能是雷同的事件,出现了变化莫测、惊心动魄的不同场面,按检的七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既有联系又独具特色的“分镜头”,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使整个情节波澜起伏,千姿万态,花絮纷繁,引人入胜。

(三)“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描写的两大事件。从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比较异同:

1.相同之处:①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特点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②都写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是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而成的。

2.不同之处:①“宝玉挨打”采取的是使矛盾急剧激化、迅速暴发的手法;“抄检大观园”采用引而不发的'方法。②“宝玉挨打”把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紧凑;“抄检大观园”运用“分镜头”的手段,在强烈的对比中,使每一个镜头都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美文赏析

香菱跟黛玉学做诗,第一首写得不好,第二首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她不肯罢休,日夜苦吟,梦里也在做诗,第三首终于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品读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吟月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

赏析:香菱在学诗实践中,经过几次挫折,找到了门径,第三首面目就大不一样。首句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就像是自我身世的写照:顾影自怜,吐露了自己精神上的寂寞。颔联用修辞手法,抒发内心幽怨。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至此,为末联作好了层层铺垫。结句的感唱,本是作诗人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两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所以,众人看了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四、拓展训练

《诉肺腑》

①“诉肺腑”是宝玉和黛王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你怎样评价宝黛的爱情。

②阅读《语文读本》所选的《红楼梦》章节,思考:为什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段落,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其写法,充分体现出戏剧艺术的特点、比如,全部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贾政会客的大厅,人物先后出场。戏剧冲突的高潮是贾母登场……可以《宝玉挨打》为题,把小说改写成剧本。写成后也可以组织排练。

《香菱学诗》

从关系上来说,香菱学诗应由宝钗指点,但宝钗却一直反对。一向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林黛玉则耐心地指导,这是值得深思的。请就此写一篇读书笔记。

《抄检大观园》

①王夫人突然来到王熙凤处,而且“气色更变”“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含着泪”拿出那个绣春囊,继而“泪如雨下”。一向安祥端庄、心慈面善的王夫人,何以为了绣春囊而如此激动不安呢?讨论后,整理成一篇短文。

②在大观园众多女子中,探春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结合课文及《语文读本》相关章节的描写来评价她的言行,并思考:探春的悲剧意义是什么?

  • 最新红楼梦课件

    在多篇文章中,笔者发现“红楼梦课件”这篇作品十分出色,相信对读者都有所裨益。老师在授课前必须要有完整的教案和课件,而且在编写教案和课件时不得草率从事。只有充分准备了教案和课件,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梦回红楼作文十四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梦回红楼作文十四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再捧《红楼》,细细品味,我仿佛从那滚滚红尘之中依稀看出了伊人的身影。却道垆边人似月翻开《红楼》,第一个记住的就是你颦...

  • 飞机课件(分享十四篇)

    希望这份“飞机课件”能够达到您的预期。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老师在上课时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教学。如果您能从本文中获得一些收获我将倍感欣慰!...

    飞机课件 03-09
  • 画故事课件分享十四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老师在备课时必须提前准备教案。写教案课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画故事课件”。我们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建议您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业人士!...

    故事课件 02-23
  • 黄鹤楼课件四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黄鹤楼课件四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就从...

  • 鲁迅故乡课件分享十四篇

    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精心挑选了这篇文章的标题为“鲁迅故乡课件”。教案课件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需要老师用心设计好教案和课件。优质的教案和课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请注意,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

  • 红楼梦观后感(范本十四篇)

    编辑为大家准备了这篇有关“红楼梦观后感”的文章。精彩的影视作品,总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仿佛情绪也会涌上心头。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写观后感需要我们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不断创新和突破。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希望您阅读后能有所收获!...

  • 成数课件分享四篇

    教师写教案课件是教学责任的一种表现。在上课前,教师需要准备教案课件,以便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案课件方法呢?下面是编辑为您整理的“成数课件”相关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激发您的思考,并建议您将其保存下来!...

    成数课件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