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二战课件(汇总三篇)

栏目: 二战课件

2024-05-03 14:45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神秘剑客)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二战课件(汇总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二战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资料(图片、数据),从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用于课堂展示,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难点: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这是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西欧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西欧联合的目的(原因)、联合的过程。

材料展示: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设问:材料中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措施?

提示: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冷战,西欧国家深感加强西欧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性;措施: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到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2)其次帮助学生理解欧共体与欧盟的性质和影响,链接时政“英国退欧”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下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

项目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西欧六国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美国 1625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近几年欧洲遭遇难民危机、人道主义危机、欧债危机等问题困扰,英国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之一,于2016年6月24日以全民公投形式退出欧洲联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英国退欧不仅给英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声望。欧元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也将因英国的离开而走上下坡路。

——2018年人民网

A.据材料一表格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提示:西欧六国经济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二战课件 篇2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资料(图片、数据),从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用于课堂展示,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难点:

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这是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教案

二战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影响,欧盟的建立,美国经济的发展与特点,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西欧、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二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展。

【教学难点】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和日本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还出现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

1.学生预习,思考问题:二战后,百废待兴的西欧是怎样医治战争的创伤的?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呢?学生结合课本回答问题。教师过渡: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西欧国家的领导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早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家就先后签订了一系列关于共同体的条约,你知道有哪些条约吗?学生: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2.组织学生讨论: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对欧洲有何影响?在此基础上又组成了什么组织?学生作答,教师总结: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欧洲历史上战火不断,各国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明争暗斗,矛盾重重。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扩大,促进了成员国相互交易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也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企业竞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可见,欧共体成立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欧盟,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现在,欧盟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其他人在看

负数的课件(汇总十二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核心要点,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这是我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一篇“负数的课件”文章,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负数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体验正负可以相互抵消,感知正负间的相差关系,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借助数轴,初步完善对数的认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数轴、表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颠步子”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

一、在情境中体验正负相互抵消的思想,并尝试应用

(一)体验

1、提取旧知,导入:

师:我们已学过正负数,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呢?(生自由说。)是的,正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将继续这个话题的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取旧知,能激起学生原有的旧知与体验。)

2、创设情境,体验相抵:

①师:淘气、笑笑和小兰在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时,参加一次宝宝颠步比赛!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首先是淘气出场了,他怎么样?(往前颠了一步,再往后颠了一步)轮到笑笑,她怎么样呢?(笑笑往前颠了两步,再往后颠一步)小兰呢?(小兰向后颠两步,再向前颠一步。)

②请你用正负数记录他们的比赛情况?写在表格里!并思考表格的问题:假设他们颠的每一步是相等的,请问与原来的位置相比,他们各前进或后退了几步!

(独立填写,师巡视。)

③汇报交流:

生边说师边填写,相机提问:为何记为0、+1、-1,从而在情境中体验正负相抵。

前进(步)

后退(步)

假设每步颠的长度是相等的,与原来的位置相比,他(她)前进或后退了几步?

淘气

+1

-1

笑笑

+2

-1

+1

小兰

+1

-2

-1

(设计意图:在解读主情境的基础上,“宝宝颠步子”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体验相抵。在由浅入深的交流中,知道正数的计数单位是+1,负数的计数单位是-1,并初步感知正负怎样相抵。)

(二)尝试运用正负相抵解决问题——试一试1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的解决也用到相互抵消。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本74页试一试第1题(相机认识净含量、并读懂表格的意思)

2、思考: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第3袋和第4袋的总质量是()。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

①思考后写在课本上,师巡视:(关注不同层次的想法,并记住他们的名字。以便思维层次由浅入深提取。)

②汇报:

a、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可能:100-2=98,100+2=102,98+102=200或100-2+100+2=200

(在交流中,自我优化方法。)

b、第3袋与第4袋的总质量?

可能:100-5=95,100+3=103,95+103=198或200-5+3=200-2=198

c、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可能:200+198+96=494

或:-2和2抵消为0,-5和3抵消后是-2,-2和-4和起来是-6,所以500-6=494

或:第二、三、四袋的同时抵消,第一袋和第五袋合起来少了6千克,所以500-6=494。

(再次感悟正负抵消的优越性。)

3、小结:哦,也可以这样正负抵消呀!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谁也是这样想的?只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就能有奇思妙想!

(设计意图:在前面充分体验正负相抵后,尝试用正负相抵的方法的解决问题,在一次次的交流与汇报中,不断自我优化方法,体会正负相抵的必要性。)

二、回到“颠步子”情境,体验正负相差,并尝试解决问题

(一)体验:

1、导语:老师有一道题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点击:第一关)

2、初次体验相隔:刚才宝宝走路的结果小兰的位置记为-1,笑笑的位置记为+1,请问小兰至少要走几步才能追上笑笑呢?为什么?(2步。)

3、在体验中抽取出数轴:如果我们把小兰和笑笑的位置标在数轴上,(课件从动画中抽出数轴)笑笑应标在哪?(1),小兰应标在哪?(-1),从数轴中你能看出相隔几步吗?(2步)。好,这个问题大家闯关成功了!

(设计意图:利用“颠步子”的情境,充分体验“相隔几步”的问题,并从中抽取出数轴,为下一步作铺垫。以闯关的形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

1、导语:现在老师再考你们难一点的?这是一张太空游戏时间表!(出示时间表)2、解读:

从这个表中你读懂了什么?

a、相机读表中,重点感知0的意义的基础上,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b、按顺序说一说太空人的活动安排。

3、问题:从这个表中,老师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太空人有两次进餐。这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出示数轴)

(可能:)一种是借出数轴,

一种是数出发射前几时,发射后几时,再将发射前后的时间间隔加起来。

4、师:那你还能从表中像这样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同桌呢?(点击“我问你答”。)(同桌活动)

5、师:谁来考考全班同学?

6、借助游戏巧妙提升:

a、宣布抢答规则:

(a).两个团队所有人一起参与抢答;总共有5题!

(b)、等老师读题完毕,即可举手开始抢答;

(c)、答题所用时间最少而且回答正确的同学加5分;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抢到不答或在有效答题时间(3秒)内不作答均扣5分。

b、抢答,边相机提问怎么想的?并记分。

c、累积得分,并说说怎么算出得分的,两个团队相差几分。

d、发表获奖感言:(可能)因为我们都把0当作分界点,再把两边的间隔加起来。)

e、总结:谢谢!你的获奖感言太精彩了!让老师和同学们又一次感受到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设计意图:在无序到有序的读表、交流中,感知正负数的意义,并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在解决“相隔问题”中,充分交流、体验,并以抢答为界面,提升学生解决相隔问题的技巧,并对原有的正负数与0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三:综合练习

师:在闯第二关的时候,我发现了你们越闯越勇!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无敌。敢不敢再来闯一关?(出示:第三关)打开课本75页,完成练一练1、2。

a、独立完成,师巡视。

b、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评价。)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负数的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对接反义词(师说:前。生答:后)。

(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f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 4 ℃)- 4 ℃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并板书:“+ 4”这个数读作正四,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4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4”也可以写成“4”;“- 4”这个数读作负四,书写时,可以写成“- 4”。

[设计意图:“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

练习第2页的“试一试”。

介绍:气候状况与地形特点、海拔高度等有关。

二、进一步认识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同步出现与海平面的比较)

提问: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 844、43米,可以记作:+ 8 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2、归纳正数和负数。

小结: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设计意图:教师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零度以上、海平面以上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

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出现:

① + 4、19、+ 8 844、43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上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4、- 11、- 7、- 155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负数的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7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借助数轴来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设计理念:

在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时,明确两层含义:一是所有负数小于0、小于正数;二是负数之间的比较,即值大的反而小,值小的反而大。总之,利用数轴来比较它们的大小,是最直观和有效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通过活动情境,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同时借助数轴来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过程:

一、旧知孕伏: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复习旧知,为探究新知作孕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起往左依次是什么数?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学生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对应数,很直观的体会到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3、反馈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学生通过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进行交流、比较和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第3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负数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如果不引入负数,这些问题将无法表示,也无法解决。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

负数的课件 篇4

一、对教材的感悟和整合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1、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认识正负数,知道正负数的读写法。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根据这三条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生活中的正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正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正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第二课时才通过海拔高度、答对答错、超市的盈亏、存折上的存取等具体情境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我的设想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引入,在数学史料的提示下自主创造正负数,在创造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沟通生活、丰富认识这一环节中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与正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乐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领悟,我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了以下几点: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理念。

3、遵循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旨,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巧妙的教学情境体验和有趣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列举、记录中,学生们生动地感受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

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

设计教学活动时,选用水果批发市场物品记录单及教材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存折存取记录单”等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尝试创造性学习及合作探究。

创造性学习就是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一人列举相反意义的量,一人负责用正负数的方法记录,引导学生在列举生活实例中创造正负数、结合数学史料感知正负数的读写法,在四人小组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潜移默化地增长创造的能力。

3、彰显数学源于生活。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贯穿全课,应用“水果批发市场物品记录单、”“海拔高度”、“气温的测量”等场境,充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之不畏惧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及良好品质。

四、教学构思

(一)整体设计

这部分内容我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该课分为“创境激疑——互动解疑——启思导疑——实践运用——总结评价”五个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流程

1、创境激疑

首先视频播放: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和出货的场景及仓库管理员的物品情况记录单,由于记录单的记录不够清楚,从而由此疑问入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认为比较清楚的记法记录水果进出库情况,课件展示三种常见的记法,教师适时地引出正负数的数学史料,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正负数的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由此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2、互动解疑

分三步,第一步,同桌探究,列举相反意义的量。同桌为一组一人列举相反意义的量,另一人用 “+”或“-”的方法记录在探究卡上。在展示汇报时让学生参与板书,具体为:一人口述所列举的相反意义的量,一人板演,并把相对应的写在一起。由此加深对正负数也是相反意义量的认识。

第二步合作探究,认识正负数的各部分名称。结合数学史料的介绍先想一想:现在对这些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在合作中完善对正负数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沟通联系,丰富认识。这一环节是回归生活,在存折存取情况表、海拔高度等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加深对正负数的认识,最后一个情境借助温度计上0作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这一认识,让学生在同桌讨论中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启思导疑

教师介绍正数前面的“+”也可以省略不写,强调负数中的负号千万不能漏写。

4、实践运用

为了使学生巩固新知,学用延展,此环节设计了分类、判断、连线、按要求做题等题型,力求题型多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颖的用手势评判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5、总结评价

教学的尾声,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现回忆,然后让学生用正负数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成绩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收获新知的喜悦。

五、板书设计

正负数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负数正数

-1 +2

??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是在学生动手自主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而形成的,设计简洁明了,不但重点突出,还体现了板书的实效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素材,通过课件演示、讲解及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合作探究、沟通生活丰富认识等活动,认识和运用正负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以致用。

负数的课件 篇5

一、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正负数(一)》

二、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活动中探求,通过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教材创设了比赛计分看胜负的情境,而比赛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材正是借助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在胜负的比较中,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得出1和—1抵消,由此得出结果。接着选取了抽查味精的质量问题,从侧面让学生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用抵消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最后通过太空游戏这一情景,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借助于数轴和生活经验,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会读写正负数,为本课的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抵消,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知识基础。但本节课关于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理解,没有具体的方法,因而对学生来说还比较抽象。特别是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2、过程与方法:借助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运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色子、飞行棋

课前准备:1、同桌准备一张计分表格:

(学生)2、调查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活动:做相反游戏活动

向上看、向右转、向东走1米、前进3步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如果把前进规定为正,那么前进3步,可以记作为(+3)。向后退3步,就可以记作(—3)

+3、—3、是什么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正负数,看看对正负数有什么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课前的做相反活动,引入用正负数来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地量,回顾了前面所学正负数的知识,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活动中探究新知。

1、活动一:猜拳游戏

师:同学们,大家玩过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吗?今天想不想在课上玩一玩呢?

生:想。

师:好,但今天要按老师给出的记分规则来玩。

师出示记分规则,全班快速齐读。

师:+1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胜和负在语文里是什么词?+1和—1在数学中表示什么意义的量?

生答。(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了解了记分规则以后,同桌两人一组,进行三次比赛,并把每一次的得分记录在表格当中。现在开始。

同桌两人开始猜拳

(老师巡视:选择合适的记分表)

师:老师手里有几份记分表(师投影展示),咱们来看看这张。

师:大家想一想甲同学的最后得分是多少?怎么得出来的?

学生回答出有抵消的方法后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1和—1抵消的结果为0)

师:乙同学多少分呢?怎么计算的?

师:谁输了?如果比赛继续进行,他至少要再胜几次才能反败为胜呢?(两次)

师:谁来说说理由。(生说,师板书)

师:谁还能说说?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刚才在游戏中就蕴含了正负数的新知识。谁能说说?(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试着举几个生活中正负数相互抵消的例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得到积分,让学生在游戏中解决正负数抵消的问题。这样是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些正负数抵消的结果为0。通过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有些正负数抵消后的结果不为0。】

2、活动二:看谁先飞回家

师:接下来利用正负数的抵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看谁先回家”。

出示游戏规则:1、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前,两人在数轴上选择同一个位置。(0除外)

2、掷出的色子上的数与所在位置上的数相互抵消后的结果是你的新位置,直到抵消结果为0,表示就已回家。

3、一人玩一人记,每人轮流玩两次。

师:谁愿意和老师先来玩这个游戏?

师生共同玩游戏,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活动情况交流:A、谁回家了?说说你是怎样回家的?

B、没有回家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没有回家?谁愿意帮他回家。

小结:能谈谈在游戏中用到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把数轴与学生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既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认识正负数的意义,并通过大量活动来体验正负抵消,同时也为学生认识数轴奠定基础。】

3、活动三:太空游戏。

师:我们不仅在游戏当中用到正负数,在高科技活动中也经常用到正负数。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重温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展示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视频。

师:同学们都看的目瞪口呆了,短短的数十秒的宇宙飞船升空,不知道凝聚了多少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想不想知道宇航员都做了那些活动吗?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太空游戏时间表

师:观察这个时间轴,有我们学过的什么数?“0”表示什么数?0时表示什么意思?负数表示什么?正数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想考考谁?

(交流,汇报。)

师:谁还能提出一个难一点的问题?

A还能提出像这样求间隔的问题吗?

B这里的正负数怎么不可以抵消了?

(这里的正负数表示的是时间,时间是不能抵消的。)

【设计意图:通过太空游戏,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在游戏中让学生反复的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正负数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正负数的应用这么广泛,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能用到正负数?

(学生说生活中的正负数)

2、正负数还可以用于天气预报,产量收成,方向方位。比如:

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

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

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什么变化?

天气预报中经常用到正负数。谁来当小小播报员,给我们播报一下天气。

北京的温度是-6~5℃。

天津的温度是-5~5℃,

上海的温度是5~10℃

广州的温度是16~23℃,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出示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再次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3、数学书75页练一练2题。

北京的温度是-6~5℃。北京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是多少?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城市算算它的温差

天津的温度是-5~5℃,温差是多少?

上海的温度是5~10℃,温差是多少?

广州的温度是16~23℃,温差是多少?

试着算算洋县今天的温差,洋县多云4—17℃

4、拓展题

这是我们班10位同学期中检测的成绩,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吗?

93899487919588928586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练习,增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四)、总结:师:这节课你对正负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在反思中深化知识。】

负数的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84页至87页。

2、教材地位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小数、分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这一步认识数。它是小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与有理数的衔接与过度,并且最后到六年及初中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它原先是初一年有理数单元的起始阶段,如今下放到小学阶段,其数学的侧重点,教学方式就会自然有所不同。

3、分析教材。

本单元教材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②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

课标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数表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②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现象生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显示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

3、能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正、负数表示的方法,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教学准备:了解有关负数

学习准备:(1)小调查,调查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

(2)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二、说教法: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是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经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去引入新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抽象数学概念。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识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教学方向,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实例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例举生活中正负数的活动中,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整合教材,让学生全面系统认识负数。

〈〈课标〉〉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数的扩充是源于生活的,它是生活的需要,是由数由部的矛盾而产生。它引进又高于生活。因此,我将“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两个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源于生活---数的产生,高于生活—数的意义,用于生活。

而教材中第一课时创设气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第二课时仍是创设气温的情景,让学生建立正、负数的概念。这两课时创设情景有点雷同,由于正负数是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数,界定那个量为负数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必须建立在正数的基础上。正负数是一对兄弟,所以我对教材的两课时整合为一个课时,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更加丰富。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认识正负数。

教材通过温度来引入负数,可是我们身处南方,学生对零下温度缺少亲身的体验,这样对理解零下温度的高低比较抽象或不会理解。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的媒体图片,直观感受不同环境的变化,使他们感知零下气温的不同变化。从而认识了如-20比-3的温度低,逐渐体会负数的大小。还如,通过媒体设计四个不同的方的场景并配温度计,让学生比较、观察,初步感知正书、负数和零的关系。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设计时我首先考虑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的温度作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交流,发现了有比零度还低的气温,要有一个比零还小的数来表示,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产生。接着通过几个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仅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这样,让他们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不断自主建构知识。

负数的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

(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

2.例、习题的意图

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补充例3是例2的延续,在不明确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例3的学习,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理解、体会正、负意义的相对性,并恰当的用正、负数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补充例4则是对例3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加强,通过训练,让学生说出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正、负数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正、负数相对性和相反性的理解。

习题的设置是针对例题掌握情况的检查.教科书p5练习(2)、(3)、(4)是针对例2而设置的。补充练习1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与数量的理解.补充练习2是对例3的掌握情况的检查。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对于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的理解,以及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层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数量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多少.再分析是否是同一类事物,在是同类事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相反关系。强化学生分析的层次性.在操作上,通过大量实际生活材料的分析和例2的学习让学生对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归纳,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练习1的判断对错进一步强化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过程中体现的正与负的相对性是另一个难点,通过例3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让学生认识正、负的相对性,通过例4的教学强化进一步强化对正、负的相对性的理解。

二、新课引入

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举例: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_________,身高1.71米,体重75.5千克,今年32岁,我们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6%,女生26人占总人数的53%.

问题1:老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试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分类方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总结:整数和分数两类。

问题2: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

引例:学生观察前面的几幅画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讨论这些带有符号的数在实际中表示什么意义?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示生活实际中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例中出现的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补充例1:(1)下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0,-3.14,,120,-1.732

正数前面的+号通常省略.了解正负数形式上的区别(符号不同),形成中的联系(在以前学习的非0整数和分数前加上符号)

问题3:在整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整数吗?在分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分数吗?使学生对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初步的了解.

(2)指出(1)中的分数、整数.(为有理数的学习做铺垫)

问题4:为什么要引出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补充例2:用正、负数表式下列各量。

(1)若把上升5m记作+5m,那么下降5m记作。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

(3)向南走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向北走8000米记作。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意义相反.如向东的反向是向西,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

练习思考书p5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的数量的理解程度。

补充例3:用适当的数值表示下列实际问题的数量.

(1)某地白天的温度是30℃,午夜的温度是零下10℃.

(2)某出租车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向东行驶3km,又向西行驶了5km.

(3)一商店在一小时内收入200元,又支出150元。

(4)甲公司本月的销售额增长13%,乙公司本月的销售额下降了2.9%

本例题是一发散性问题,没有规定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所以先要指明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比如: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反之,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性及相对性的理解.同时要明确,通常情况下,零上、增长、收入用正数表示,零下、减少、支出用负数表示。

补充例4:解释下列各语句中表示各数量的数值的实际意义。

(1)七月份的物价比六月份增长了2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长了-2.3%。

(2)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5%。

(3)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t。

(4)缆车上升了-78米。

(5)小红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增加了+2分。

(6)盈利-300元.

分析:强调负数表示的是与其具有相反关系的量.(1)降低2.3%,(2)降低4.5%,(3)出库3500t,(4)下降78米,(5)增加了2分,(6)亏损300元.

四、课堂练习:

1.p5练习(2)、(3)、(4)

补充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A.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米()

B.节约50元与浪费-30元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C.快与慢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15米就是表示向东走15米()

E.黑色与白色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F.向北4.5米和向南8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练习3: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上升3℃和下降5℃.

(2)盈利5万元和亏损8千元.

(3)运进50箱与运出100箱.

(4)向东10米与向西6米.

五、课后练习

1.课本p7第1、2、3.

六、补充练习:

2.下面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1,0.07,-1.414,1.98%,0,-20%,-1000,11/9,0.001

3.如果一个物体沿东西方向运动,若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

(1)向东运动5米和向西运动10米各怎样表示?

(2)-30米和50米各表示什么?(3)物体原地不动怎样表示?

4.说出下列每句话的意义.

(1)小明在围棋比赛中输了-5盘.(2)今晚的气温升高了-3℃.

(3)电梯下降了-4层.(4)李华体重增加了-2公斤

负数的课件 篇8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教学内容)

下午好!我是来自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的孙绍建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正负数》。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生)

小学四年级学生认识负数,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在本单元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的基础上,四年级的学生接触并简单了解与正数相对应的负数,可行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尝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个是在游戏性学习中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教学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时,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一、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科学选用教材中“天气预报、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乘电梯”等教学资源,巧妙地创设了大头儿子要来深圳旅游,遇到了一个个急需解决的困难的生活情景,并运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巧妙地将深圳的课堂与北京的大头儿子联系起来,引导同学们在生动的教学情景中兴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游戏性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教学中,改变传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采用摸乒乓球、数字转盘游戏选号等游戏性反馈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愉快、兴趣盎然地汇报自己的认识、体会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兼顾每位学生,公平、合理、趣味性强。

(学习评价设计)

游戏性课堂教学反馈方式运用的同时,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每组同学的表现在评比栏中及时进行评比,科学实现了与学习评价的有机联系,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学习评价的激励作用。

下面,是第一个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正负数及0的意义,初步感受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寒假里,大头儿子能来深圳旅游吗?过了两天,他又发来一封邮件,他们家十一月份的收支记录表令他烦恼不已、难以入眠。这里,哪些数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同学们理解了记录表内容后,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同时用数字转盘形式选三名同学在电脑上填。小组合作完成后,选三个小组填写的记录表进行讲评。

要来深圳旅游,大头儿子遇到了经济困难,同学们纷纷给他出主意,孙老师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也出了一个好主意,原来是象棋比赛,五战三胜,如果他能战胜孙老师,孙老师就承担他来深圳旅游的费用,一个北京、一个深圳,这象棋怎么下?同学们建议:在网上下。周末,孙老师和大头儿子在网上下了三场,大头儿子只赢了一场,想来深圳可不容易。同学们兴高彩烈地帮大头儿子设计剩下两场比赛的结果。

在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大头儿子来深圳的愿望终于能实现了,看,大头儿子发来了感谢信。他搬了新家,在一座大厦的第35层,每天乘电梯从35层到地下停车场,然后坐车去上学,这里面有正负数吗?

以上几个教学活动,从天气预报、到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到乘电梯,离同学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大家对正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感受也越来越丰富,大头儿子遇到了这么多正负数的情况,同学们遇到过吗?

大家快乐地学习了一节课,收获一定特别多,这节课还没有课题,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用“生活中的正负数”作这节课的课题。同学们自己总结,为本节课的学习起课题名称,更好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效果及反思)

善用“情境”是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色。大头儿子是同学们非常熟悉、喜爱的动画人物,“大头儿子要来深圳了”、“大头儿子遇到了麻烦,来不了”、“网上象棋比赛战胜了孙老师”、“到深圳后想到深圳的同学家做客”。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同学们高兴、失望、兴奋、激动,情感在波动、变化,学习情绪却一直高涨着。

本节课创造性地将摸乒乓球、数字转盘选号等游戏活动引入数学课堂,课堂教学轻松、活跃、民主、科学,整节课,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轻松、愉悦、兴奋的情感体验、经历过程。

“游戏性学习”教学策略科学地实现了与学习评价的有机结合,更加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课堂学习评价更加及时、高效、民主、科学。

在教学应用中,本教学设计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xx年11月,参加深圳市南山区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小学数学教师课改培训活动中进行了教学示范,20xx年3月本教学课例选送北师大国家课程中心。

负数的课件 篇9

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认识正、负数,所以正、负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之前的数概念学习,学生较多的是在具象意义上认数,分数虽然是在抽象意义上认数,但借助整体和部分关系,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用分数表示相对还比较容易把握,而正、负数的认识则属于更高的抽象意义上的认知,所以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1、经历正、负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范围不断形成和扩张的生成发展过程。

2、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

3、结合实际情境经历数轴的产生过程,在数轴上理解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参照标准及其相反意义的量。

这些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以第①个为例,相对“始发站一个乘客也没有”为标准进行比较,相反意义的量是“上来8名”和“下去6名”。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它情境中都是相对什么标准来说的,两个数量有什么联系吗?

二、联系生活并用正、负数表示。

开始同学们阅读了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0”来表示参照标准,用正、负数来表示参照标准两端相反意义的量吗?

以前计数时0表示没有,测量时0表示起点,今天我们学习正负数中0又用来表示参照标准,0的作用真大啊。

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约155米,这里以海平面为基准,是不是也产生了相反意义的量?怎样用正、负数来表示?

暑假里绵阳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8℃,和这么热的高温恰恰相反,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关系却只有-38℃,-38℃在-20℃的上面还是下面,比-20℃高还是低?

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例子吗?举例时想一想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0,什么为正,什么为负?

小结:生活中凡是相对某一参照标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结合班级中的正、负数生成数轴。

师:同学们找找,我们班级里有没有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地方呢?

师:如果以“O”同学为参照标准,用0表示,约定右边为正,左边为负,那同学们的位置是不是也产生了正、负数?右边A同学的位置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左边B同学的位置呢?

小结:从0向右位置为+1,+2,+3的同学离0越来越远,表示的数就越来越大。相反,从0向左位置为-1,-2,-3的同学离0越来越远,表示的数就越来越小。

师:如果仍以“O”同学为参照标准,用0表示,约定向前为正,向后为负,那前边C同学的位置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后边D同学的位置呢?

师:我们再以“O”同学为参照标准,用0表示,约定斜前为正,斜后为负,E、F同学的位置用什么数表示?

小结:我们把刚才横行、竖列、斜行的同学们的位置分别看做一条直线,参照标准用0表示,也就是数轴的“原点”;规定向东、向北、向右、向前为正,也就是数轴的正方向,画上箭头;那么向西、向南、向左、向后就可以用负数来表示,每个人的位置都可以在直线上用正、负数表示,每两个同学间的距离一样,这个距离也就是数轴的单位长度。

师:比较一下,相对0而言,是-2更接近于0,还是+2更接近于0?

四、总结:正数和负数在0的两侧,它们具有相反关系,这一特点也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找一找,体会一下。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负数的意义。

体会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从直观形象的温度计出发,帮助学生理解。

结合数轴、直观形象的理解负数的意义。

在总结中提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负数的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单元第89--90页“正负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进一步认识负数,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运用正、负数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有什么理想?(学生回答)老师想当播音员,你们想不想?今天,我带来了淘气同学的一篇日记,你们想听听吗?谁来当播音员?这篇日记中有一些数学知识,大家要留心听啊!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些数学信息记录在表格里,想想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日记:10月31日星期一天气:阴

今天中午,图书室的刘老师组织我们这些小图书管理员对本月的图书进行整理。其中故事书新增20本,科技书新增15本,连环画报损坏2本,漫画书报损坏1本,我真的希望同学们能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爱惜我们的书籍,这样我们学校的书就会越来越多。

2、学生活动,填写表格。

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漫画书

3、学生汇报

4、让全班学生修改。

5、师:好,大家都填完了,我们来看黑板。这些数前面各用了什么符号?(加号、减号)

师:对,这里的加号和减号与过去的意义不同,加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减号在这里叫做负号,谁能试着把这些数读一读?(生读,师纠正)指着+20、+15说:像+20、+15这样的数在数学中称正数,指着-1、-2说:像-1、-2这些数是正数吗?(不是)是负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正负数.(揭示课题)

最新风机课件(汇总三篇)


您所需要的“风机课件”现在可以使用了,我所提供的以下信息是我经验得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

风机课件(篇1)

关于风机的课件

风机,即气流机械,是一种通过风力产生动力的机器。风机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船舶、建筑等领域,其作用不可替代。

风机的基本构成

风机由叶轮、轴承、齿轮、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其中,叶轮是风机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旋转产生气流,从而产生风力。风机的轴承则承受叶轮的重量和旋转力,保证风机的平稳运转。

风机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风机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风机类型有:轴流风机、离心风机、往复风机等。

轴流风机是采用轮式叶片,以转轮中心线为轴线,旋转时气体沿轴线方向连续不断地流动和压缩,是目前用途最广的风机之一。离心风机则是采用离心叶片,其旋转产生气流的方向与轴线垂直,气流出口呈谷形口,噪音低、压力大、耐磨损等特点,常用于工业通风和空调系统。往复风机则是通过释放和压缩气体来产生气流的风机,工作过程中气体来回运动,产生的气流稳定强劲,常用于混合设备、气密箱等设备。

风机的应用

风机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建筑、工业等。在建筑领域,利用风机的通风和排气功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室内湿度和温度的稳定,保证人体健康。工业领域中,风机可以帮助空气和气体进行排除和过滤,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总结

风机凭借其强劲的风力和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和航空科技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机的作用和使用领域也会进一步拓宽。

风机课件(篇2)

风机课件是针对风机行业的专业教学资料,旨在提高学员对风机的认知和理解,并激发他们对风机行业的热情,以便更好地为这一行业的未来做出贡献。

风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它通常由电机、转子、叶片和齿轮箱等几个组件组成。通过电机驱动转子旋转,从而引起叶片运动,产生风力。风力可用于各种工业和商业用途,如风力发电、制冷设备、制造业等。

风机课件的目的是让学员深入了解风机的运作原理、种类、应用和维护方法。课件通常包含风机概述、风机类型、风机运作原理、风机维护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内容。学员可以通过学习风机课件,了解每种类型的风机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熟悉风机的工作原理、故障检测和维护方法,这对于掌握风机技术有很重要的作用。

风机课件一般采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课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使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通过学习风机课件,学员可以获得许多优点。首先,风机课件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枯燥乏味,不易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学员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风机的原理和维护方法,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其次,风机课件可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不同的学员有不同的基础和学习目的,而风机课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难度和时间长度,让每个学员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最后,风机课件可以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学员在学习风机课件的同时,不仅可以掌握风机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风机课件是风机行业中至关重要的教学资料,可以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风机的运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并有助于学员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未来,随着各行各业对风机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风机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而学习风机课件则成为了成为一名合格风机工程师的必要途径。

风机课件(篇3)

风机课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与舒适。而在这一切中,风机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家电产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风机,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吹出风的机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人们提供宜人的空气环境,让人们更加愉悦地生活和工作。而作为常见的家电产品之一,风机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不同的种类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场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关于风机的具体知识。

一、风机的分类和原理

风机可以分为离心式风机、轴流式风机、混流式风机、斜流风机等多种类型。其中,离心式风机以其良好的性能、高效的体积比和稳定性得到广泛应用;轴流式风机适用于需要大流量、低压力的空气送风,如空调系统的室外冷凝器风机;混流式风机则集合了离心式和轴流式的优点,广泛用于空调设备或冷冻装置。

风机的原理是利用机械能转换为动能,进而将动能转化为气流能。具体而言,便是在风机叶轮旋转的过程中,将通过叶轮的进气口吸入气体,再利用叶轮旋转的动力,将气体送到风机出口,从而形成一定的气流。离心风机的气流压力由叶轮、导向器、机壳等提供;轴流风机气流压力由叶轮和机壳提供。

二、风机的应用领域

风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从日常生活中的家用风扇,到工业中的集中通风、冷却并排风、通风插秧机、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烟气排放等都有应用。台式电风扇、落地电风扇、塔形电风扇等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家用电器。它们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增加空气流通,改善空气质量,不仅能起到理疗、保健、降噪、除尘等作用,还能减少病菌、霉菌等细菌的滋生。

餐饮店、酒店、办公室、会议室、电脑房、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等场所也需要空调系统和新风系统,以达到维持空气流通的目的。在农业方面,风机被广泛应用于插秧、播种等作业过程。在工业领域,风机则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设备,应用于制造业、钢铁冶金、矿山采掘等领域。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风机也是一种重要的动力装置。

三、风机的选择技巧

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或办公场所的风机非常重要。在此,要考虑以下几点技巧:

1.选择适合自己的家电电器

家庭购买风扇时,需要视选择电器的功率。一般务必选择功耗低、效率高的电器,以节约能源。同时还要非常注重风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市场上有很多便宜但质量低劣的小品牌和非标准化产品,在选择时,务必要选择知名品牌和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2.风机的制冷制热效果和噪音水平

在选择风机时,对于有需求的人群,需要考虑风机的制冷制热效果和噪音水平。在炎热夏季,选择能够调节温度、降低气温的制冷风机;而在寒冷冬季,则需要选择能够加热、增加温度的制热风机。此外,要注意风机的噪音水平,选择低噪音、高效能的品牌和型号。

3.注意风扇的造型和颜色

最后在选择风扇时,也需要注意其造型和颜色。在色彩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审美取向而选择。造型较为独特,外观美观的风扇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总之,风机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家电产品,但实际上它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风扇并正确地使用,能够帮助我们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增强身体健康。

田园的课件(汇总十三篇)


教师在教授新课程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但是教案和课件中的知识点必须精心设计。教案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保证。励志的句子小编整理的“田园的课件”将为您带来全新的观点和见解,我们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和感受!

田园的课件 篇1

今天区电教中心的三位领导来我校进行了电教常规调研,一上午共听了一堂语文课和一堂数学课。在课后交流时,电教中心的领导给予了我们两位上课老师较高的评价。语文课是四年级的蒋丹芳老师上的《田园诗情》。《田园诗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荷兰的田园诗情。今天蒋老师上的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说实话在上级部门来调研时上第一课时在我校这还是第一次。上课伊始,蒋老师就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舒缓音乐,优美的视频,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兰孩子初读之后蒋老师设计的一个闯三关来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形势非常新颖,一下子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第一关蒋老师检查了孩子们的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理解词语。接下来在引导孩子们闯第二关解词时,蒋老师再次利用了电教媒体。这次她一反平时我们先出词语再出现图片的常规,先出示了荷兰田园的三张图片,然后让孩子们以图学词,以图解词,以图学文。第三关根据填空理清课文脉络。这三关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体现了学习的螺旋上升。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接下来蒋老师又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先美美的读一读,然后读给大家听一听。经过练读、师生评议孩子们读出了文章中所蕴含的诗情,为下一节课的以读感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优美的音乐再次想起,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捧起了书美美地读起了课文。真是文美、音美、孩子们的朗读更美。

整堂课下来,归纳起来觉得有这样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

1、虽是电教调研课,但整堂课具有浓浓的语文味,整堂课书声琅琅,较好地解决了媒体与学科的整合问题,做到了无声,无痕。

2、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新颖,较好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检查初读的环节设计上。

3、注重与孩子们进行对话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时。

当然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1、在教学中怎样提高我们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2、教学的一些细节上还要注意,课前要准备的更充分一些,不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3、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最好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生字词,让孩子们动动嘴,动动手。

田园的课件 篇2

【教学理念】

本文适合朗读与背诵,我们不仅要追求口中读出感觉,还要做到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另外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问,悟出新的见解。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思路】

●以田园诗导入,感受田园情调,然后荷兰是首怎样的田园诗?为主要问题进入课文。

●初读课文,准确读词,理解生字词,了解大意,感受作者在荷兰看到了哪些美丽景色。

●读通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感悟,以“这是一首怎样的田园诗”主要问题,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地品读,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喜爱之情。结合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还要读出疑问,悟出新见解。

●指导背诵摘抄,鼓励积累及实践。

●大致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板块一:田园诗导入,调动情感

1、课前背诵学过的田园诗。

2、刚才我们背诵了一些田园诗,板书:田园。看到田园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田地,苗圃,农村,悠闲,安适……

3、板书: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这是首怎样的诗呢?

4、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一下吧,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大意

1、过渡:今天,让我们要领略的田园诗情来自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让我们随着文字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吧!

2、学生自由读全文。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结合教学生字。

a极目远眺 辽阔无垠 绿意盎然

b奶牛 顽皮 仪态端庄 严肃沉默 铃铛没有声音

骏马 骠悍强壮 腿粗如桩 绵羊 悠然自得

c挤奶的人 小板凳 谁也不叫喊吆喝 默默无言

船只 舒缓平稳 满载 偶尔 汽笛声

d沉睡的牲畜 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 微弱的光芒 一片寂静

(2)分四组学习:

第一组感受到什么:草原大、绿;

第二组写的是什么?(奶牛、骏马、绵羊)

重点:

“顽皮”一般指谁(孩子)现在呢?(评:多么有情趣)

“仪态端庄”本来指怎样的人?(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现在呢?(评:词语中也藏着温情。)

“骠悍强壮”“腿粗如桩”这两个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骏马?

“悠然自得”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评:生活在绿色草原上,绵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

第三组介绍了什么?(人与船只)重点理解“吆喝”:大声喊叫。评:人、船和周围环境是这样融洽。)

第四组,读一读,这些词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氛围?(安然、宁静)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给予指导:难读句子多读或领读。

(4)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作者在荷兰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4、你觉得如果让你给课文划分一下,你认为哪些可以归并在一起。(理清课文脉络: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荷兰;第二至六自然段,展示荷兰的田园风光;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发表感叹。)

5、齐读全文

板块三: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1、荷兰是首怎样的田园诗呢?(板书:这是一首 的田园诗!)让我们走进课文。

2、 教学第2-4自然段:

(1)让我们先去看看牧场之国的动物们吧!读读二到四自然段,你觉得荷兰的动物们在这牧场之国生活的怎样?(学生自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关键词:自由、无忧无虑、悠闲、充满温情)

(2)根据板书读:这是一首自由的田园诗,这是一首无忧无虑的田园诗,这是一首悠闲的田园诗,这是一首充满温情的田园诗,来再读读课文,你从哪些字里行间读出来的?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引导,重点体会: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评: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呀!)在这大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做什么呢?(引读前两句,谈感受)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镶嵌”的意思是——(把一样东西嵌入另一样物体内)用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评:荷兰的低地和运河相互交错,也说明了荷兰运河多,面积广。)“随风飞扬”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骏马飞奔时的情景,强壮的原始生命力,自由的向往和热爱)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它们是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正如洞庭湖的湖光和秋月一样,骏马和草原是这样的两相和——相机板书“和谐”。)

◎和草原如此和谐的又岂止是骏马,它们还指谁?(奶牛、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读相关句子,读出安闲与悠然自然。

(3)齐读2-4自然段

3、教学5-6自然段

白天的荷兰牧场是一首如此生动和谐的田园诗,那么傍晚、晚上呢?这又是首怎样的诗呢?请你读读5-6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这份诗情画意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

交流步骤:读句—谈感受—找出重点词—再读。结合板书:安宁静谧。重点指导: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出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宁静谧的境界,夜晚宁静的荷兰也是一首诗。

齐读5-6自然段。

4、齐读板书:这是一首 的田园诗。(根据板书读),齐读最后一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块四: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到了傍晚,我们看见——;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当夜幕降临——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学生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课后搜集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进行交流。

(作业:第一课时:学写生字,描红,完成抄写记忆词语,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第三课时:完成名师助学等,阅读课文助读。)

板书设计

10、田园诗情

这是一首 的`田园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田园的课件 篇3

一、比一比,再组词

碧()顽()芒()

壁()玩()茫()

载()架()挡()

栽()驾()铛()

二、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后面打

⒈玩皮牲畜挡板闪烁()

⒉勃子装载漆黑马蹄()

⒊田园骏马严肃遮掩()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骏马

()的低地()的牲畜

()的原野()的小鸡

()的郁金香()的绵羊

四、课文中许多句子优美生动,选几个你喜爱的抄下来,读读背背

五、仔细读课文,说说你对真正的荷兰的理解

▲拓展与延伸

荷兰牧场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野草遮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阻挡它们飞驰。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但没有人影。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在小凳上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机动船舒缓平稳地行驶,把牛奶运往城市。船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牛也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

⒈这篇文章,先写牧场的各种,接着写牧场工人是怎样的,最后写牧场的情形。

⒉文章所写的时间依次是、、。

3、照例子填写以下事物的特点:

牛犊的特点是:仪态端庄;老牛的特点是:;绵羊的特点是:;骏马的特点是:;夜深后,牧场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

一、碧绿顽强光芒

壁纸玩笑白茫茫

满载而归架子挡风

栽树驾车铃铛

二、⒊田园骏马严肃遮掩()

三、(碧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

(碧绿)的低地(成群结队)的牲畜

(辽阔无垠)的原野(成千上万)的小鸡

(鲜艳)的郁金香(白色)的绵羊

四、(略)

五、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1、牲畜挤奶夜晚

2、白天傍晚夜晚

3、无比尊严悠然自得剽悍强壮万籁俱寂

田园的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会诗意,进行想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三、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新课

欣赏乡村的风景图片,聆听歌曲,导入《四时田园杂兴》。

读诗题,解题意。

2、读一读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通过自由读——小组读——个人展示读——齐读等形式,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古文的节奏、韵律美。

3、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课前布置了导学任务,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组长分工安排任务,随后汇报学习情况。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4、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5、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先由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田园诗,然后补充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诵,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

四、说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读一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美;说一说,小组合作说说诗的意思;想一想,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当时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试着默写古诗。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掌握了合作的形式,但是还存在声音偏小的问题,另外学生们的评价很少,这些都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田园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

1.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充当童话里的角色,用数学知识去帮助可怜的丑小鸭,从而获得成功感,萌发学习的愿望。

2.我校正在进行一节课35分钟的课改实验,因此教学环节要少,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去思考交流。

3.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最后要让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的表现,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无疑等于给每人配备了一位尽责的老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教学条件较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可能,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班共有学生45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生爱提一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等顺向思维的问题,而且学生如果上课伊始提不起兴趣,就很懒得去表达。因此,如何创设一个能调起学生积极性的情境至关重要。

〖课堂实录〗

(一)导入激趣

1.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画面:一只丑小鸭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白天鹅,眼里流露出悲伤、郁闷的眼神。

师:丑小鸭多想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学生脱口而出:愿意。

师:怎么帮呢?你们看,每只丑小鸭都带有5道口算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目都解答对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试试吧!

课件逐一出示口算题(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学生非常踊跃。

5道口算题得数正确后,就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学生积极性更高了。

2.铺垫引入。

师: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高兴地与同伴们一起飞呀飞,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课件出示画面:美丽的田园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们不能乱砍树,要爱护树木。

生2:不能随便乱丢垃圾。

师: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真高兴,你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了要保护环境,真了不起。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给学生1分钟,使之充分地感知画面的各种信息,为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天空中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一共有几只天鹅?(教师板书)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8+6=14)

师: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2: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教师板书)

让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并说想法。

生3:11-6=5,11只羊去掉白羊,剩下的就是黑羊。

生4:5+6=11。

这个算式很特别,出乎我的意料,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4:6只白羊加上5只黑羊就是11只羊了。

师:那你的答案是?

生4:6。

师:你的答案在加号的后面,我们用括号把它标出来,醒目一些,好吗?

学生满意地坐下。

生5:湖的左边有9棵树,湖的右边有7棵树,

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打断了他的发言。

生6:湖的右边应该是8棵树,这儿还有一棵。

生7:不止8棵,还没画完。(画面湖右岸远处有7棵树,近处一棵树只画了一半,学生认为湖右岸近处应该还有几棵树。)

师:这位同学的想像力真丰富,不过,我们就看屏幕上出现的,好吗?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一遍,并板书:

湖的左边有9棵树,右边有8棵树。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8:一共有几棵树?

生9:湖的左边比右边多几棵树?

生10:湖的右边比左边少几棵树?

学生继续提问,解答问题。

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动脑筋,提出了许多问题,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

(三)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四)介绍数字朋友(从多角度认识一个数)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和数字交朋友,你能不能介绍一下数字朋友呢?比如说9,你打算怎样介绍它呢?

本想让学生看书,问题刚问完,几个学生马上举手。

生1:4+5=9。

生2:10-1=9。

师: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

生6:妈妈买回来10个苹果,我吃了一个,还剩9个。

师评价:这位同学还懂得联系生活呢。

生7:9比8多1。

师: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说说可以怎样介绍这个数字朋友。

小组反馈。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略)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上课,小朋友们太吵了,没有听别人发言。

田园的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十四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的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

在朗读过程中,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的交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文章内容、作者的赞美之情)

1. 作者如此赞美的是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4.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写了它的什么?

六、 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课文哪一段对荷兰什么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可以给这画面起一个什么名字?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自由畅谈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有关句子

4.小结:

这首散文诗通过很多画面的组合形成了自由宁静的田园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宁静、悠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憧憬。

5.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田园的课件 篇7

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自然万古新

1、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放松心情,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敞开心灵,一起跟着柔美的旋律,到乡间的小路上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展示图片。

这可真是“田园风光美如画,乡村糊口乐趣多”啊。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哪些画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指名说,随机归纳,板书:景人事

设计意图: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音乐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语言素材的基础上积累和丰硕语言,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田园风光的锦绣,积淀文学素养,引发情趣思维。

2、实在,这些就是我们今天习作的内收留,指名读。

思索:有这么多可写的内收留,那你预备详细写哪一方面呢?这处景,这件事是不是能很好地体现田园乡村的特点呢?赶快开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想写的内收留,你为什么选取这个方面来写呢?(指名说,板书:思维导图)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捉住乡村事物的典型特点

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本次习作还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呢?指名读。学会运用积累的柔美词句是本单元的习作重点。那就让我们赶快清点一下学过的柔美词句,再次走进柔美的乡村吧。

谁愿意来读一读,品一品。指名交流,师批注。

同学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来到了朴素、舒适的乡下人家,赏识那天然和谐的田园风光;造访了如诗如画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感触感染那份宁静悠闲与饶富安逸;我们还一齐漫步在乡间田野,聆听那欢快、优美的麦哨在风中传扬……

①捉住事物的特点来描述。如:静态,动态,外形、颜色等等。

②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生写批注,体会柔美词句的作用。指名说。

5、小练笔:老师觉得这一句写得还不是很详细,你们能试着根据这两点把它写详细吗?生动笔写,师巡视。交流,评议。

6、小结:只要我们捉住事物的特点来描述,并且采用一些生动的写法,就能写出柔美生动的句子,而这些柔美词句就能为我们的文章添光加彩。所以,我们本次习作的详细要求就是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佳作展示和评议,使学生开阔习作的视野,使学生在阅读佳作中最直观地了解田园风光,学会描述方法,可以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激活的立异思维。通过有层次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内收留和方法,使学生在动笔之前,就了然于胸,胸有成竹。通过讨论,引导学糊口化自己的写作知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

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1、看课件小结123点。同学们,赶紧拿起笔,写一写我们心中的田园风光或乡村糊口吧!

2、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难题的同学。

后作文:快乐体验更新奇

自我赏识,集体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1、师巡视过程中,划出出色片断,边写边评,指名读片断。生听,评议,修改

2、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对照要求,集体交流评价。

小组会诊,立异行文:仲春东风似剪刀

1、小组内对照要求,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2、小组评比一篇优秀的习作参加班级交流。

3、根据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鉴戒别人的柔美描述,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次立异行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评价习作,学会鉴戒别人的好方法,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通过二次习作,定格成文,进步习作的质量。

变格立异,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

1、根据自己的习作,画一幅关于农村田园风光的画。

2、将自己的习作改编成一首诗,或重新创作一首诗。

3、挑选优秀习作,投稿。

板书设计:

田园的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3、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美丽的田园》时,引导学生先观察数据(如: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再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独立试着解决,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同桌交流的机会。然后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①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②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树上的比空中的少几只?③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空中的比树上的多几只?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第一个问题提出④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⑤一共有17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必需的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导入新课,因为同学们都喜欢春游,所以我想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然后设一个悬念,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春游都看到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说一说这里美不美,如果我们去这春游要怎么做?田园里都有什么。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一步也是在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提问来考考小动物,学生非常高兴能考别人,再次激发学生欲望。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师小结,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一共有17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

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出提出的问题的种类。

(三)练一练

1、完成书上练一练第1、2两题。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田园的课件 篇9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扬文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扬的情趣。

本文共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荷兰。第二至六自然段以分镜头特写的形式,展示荷兰田园风光,其中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草原业流动的奶牛和村野乡间的鲜艳的郁金香。第三、四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低地上的骏马自由的驰骋,家畜在草原上悠然自得。第五至第六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傍晚挤奶时的宁静和牛奶运走以后夜晚的平静。第七自然段,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总结全文。

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说教目标,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田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4、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这是本课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就是让学生在良好的社会氛围条件,自然和谐自由成长发展的一种教学环境。而本次研讨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园,也是牧场之国。这就是要求我们要建立一个自然和谐地,自主地发展,从而体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对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探究。因为童话情境贴学生生活实际,以实实在在事物,展示形式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2、阅读法与自学辅导法相结合,出了自由阅读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初步理解:“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联系。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聊天方式的课堂氛围,结伴式的探究活动。有利于给学生一个心理愉快的自由空间,去大胆思考相互交流,去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去品味语言,探究课文内容,去总结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说学法

以上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1、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并掌握从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会自学,学会品味语言,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3、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学习方法,符合新课程中“以学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应该融入新理念,适时更新学生学习方法。

4、学会联系实际,并有所感悟,以开拓眼界进一步感悟“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思想感情。这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能培养学生说议的能力。

田园的课件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描写的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以作者对荷兰的田园风光的赞美与向往之情为线索,描写了一幅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小船、挤奶人、灯塔等构成的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全诗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创造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2迁移运用,习得言语表达的经验。语文学习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讨论语言是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本课设计努力以“言语学习”为主旨,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领悟语言的精妙,步步深入,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吸收,积累,习得语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在碧绿如丝绒的草原上——(结合画面,用文中的语言来介绍荷兰,并揭示课题)2齐读课题。3师:“田园”指什么?它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明白的。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知欲望去探究文本,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读准字音。(要求学生初读时要有一定速度,养成认真、正确的读书习惯)2同座之间对读,弄清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读后勾画,让学生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的语句下画线,在不太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学生交流,汇报初读的感受。(师相机点拨,启发引导)这一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要读正确,读充分。引领学生通过初读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在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这是整体感知的阶段目标。

三、再读感悟,品析交流

1、师: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你是怎么怎么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全诗中心句,即“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来感受荷兰的独特风光,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两句小结语,体会到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2师:同学们,你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四人小组读读课文。(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和语句多读一读,边读边体会,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喜欢的理由。)3朗读、议读,品析交流。

(1)让学生主动朗读自己想读的,品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注意读出自己的理解。

(2)指多名学生朗读、议读。(教师相机点拨,不需让学生多作分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悟读出喜爱之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想读的内容和喜欢的句段,自主地讨论和交流感悟到的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无论是朗读效果、理解的多少,还是情感体验的深浅,都不强求一个标准,力求体现个性的差异,让学生真正地成为阅读的主人。

四、迁移运用,实践语言

1、(多媒体演示荷兰风光图片或录像)师:荷兰的确是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荷兰的风情。边看边想想可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语句来为图片配上解说词。可以动笔写一写,也可以背诵、朗读有关的内容;可以自己独自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交流:指名当“小导游”。(出示图片,学生解说。如:同学们,你们看——这里就是被誉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荷兰的乡村非常迷人。我们先来看一看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接着再来看一看碧绿色的低地……到了傍晚我们上了小船……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作业:荷兰这么美,回家后同学们还可以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或文字),出一份关于“荷兰风土人情”的小报,我们来开展一个小报比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郑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运用学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通过在“做小导游”、“出小报”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运用语言,学会与人合作和交际,促进了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

田园的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可见他是在用心灵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生活。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田园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中惟一的标题音乐。标题音乐通常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怕人误解他的作品,明确地说:“《田园》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4.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5.联系课文,学生闭眼听田园交响乐。

6.学生交流听音乐的感受。

7.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是乔治·桑对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诠释与解读。她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悟,用清丽流畅的文字,细腻传神地描绘出了贝多芬的乐思: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创造生命的根基,人在自然里可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大自然的安谧寂静能让人进行深刻的思考,并集中内心力量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

可以这样说,这是文学与音乐艺术大师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的?

明确:通感的运用;意蕴深厚的意象。

(师生共同找出子在课文中的相应文字。)

2.作者为什么能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

明确:(1)联想和想象;(2)人生感悟。

3.语言特色。

明确:(1)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通感;(2)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乔治·桑独特的抒情方式,极富表现力。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如何去听?

四、作业

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附:板书设计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乔治·桑

听觉 视觉

通感 意象

倾诉式语言

田园的课件 篇12

教学目的 1. 初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3. 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 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的第六节:美丽的田园。 春天到了,天气变得暖和,小动物们都出来了。有小鸟、鸭子、山羊,请同学们认真找一找图中的数学信息,仔细观察。思考两分钟。

时间到!你发现了什么?

按顺序看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五只小鸟;岸上有六只鸭子、河里有八只鸭子;地上有一、二、三、四、五、六、七,有七只白绵羊;还有一、二、三、四、五,有五只黑山羊。我们把发现的数学信息记录下来。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思考三分钟,请按暂停。时间到,有同学这样问: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说: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动笔写一些,算一算,时间两分钟。

时间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知道树上和空中各有几只小鸟,树上有5只,空中有11只。5只比11只少几只,可以从11只中减去与少的数相同的5只,剩下的,是树上比空中少的,11—5=6,单位“只”。答: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6只。

接下来淘气出了个问题考考大家。你知道淘气列式8+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说一说,写一写,思考两分钟。时间到,首先我们要找到8和6在题目中表示什么?8表示河里有8只鸭子,6表示岸上有6只鸭子。加可以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所以8+6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鸭子你?说对了吗? 同学们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吗?相信你可以。时间五分钟,时间到!一起看看同学们提的问题吧。“河里的鸭子比岸上的多几句”。河里有8只,岸上有8只。8-6=2单位只。答:河里的鸭子比岸上的多2只。。 我们一起来看另一个同学提的。黑山羊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黑山羊有5只,空中的小鸟有11只。列式11-5=6,单位只。答:黑山羊比空中的小鸟少6只。

三、拓展练习,加强巩固 还有很多不同的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列出来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左边的两道大题,时间12分钟。

我先看第一大题的第1小题填一填。图中有9只小松鼠、14只小鹿、17只小鸭。第2题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小鹿有14只。小松鼠有九只。求14只比9只多几只,可以从14只中减去与少的数相同的9只。剩下的就是小鹿比小松鼠多的。列式14-9=5,单位只。小鹿比小松鼠多5只。 第3题下面的列式17-9解决的是什么问题?17表示有17只小鸭,9可以表示有9只小松鼠,也可以表示游走9九只小鸭。所以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小鸭有17只,松鼠有9只;小鸭比松鼠多几只?也可能是:一共有17只小鸭,游走了9只,还剩几只?你想到了吗? 自己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有同学这样问:小鹿比剩下的小鸭多几只?小鹿有14只,剩下的小鸭有8只,14-8=6,单位只。答,小鹿比剩下的小鸭多6只。 第二大题的第1小题。首先要读懂题目:共有12支铅笔,外面有3支,笔盒里有几支?一共有12支,去掉外面的3支,剩下的就是笔盒里的。列式:12-3=9支。 第2小题。一共有11本书,外面放了4本,书包里有几本?一共11本,去掉外面的4本,剩下的,就是放书包里的。列式11-4=7本。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再见。

田园的课件 篇13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 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 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 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5、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 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 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板书

田园诗情

奶牛图 郁金香图

骏马图 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 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负数的课件(汇总十二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核心要点,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这是我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一篇“负数的课件”文章,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负数课件 08-03
  • 田园的课件(汇总十三篇)

    教师在教授新课程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但是教案和课件中的知识点必须精心设计。教案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保证。励志的句子小编整理的“田园的课件”将为您带来全新的观点和见解,我们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和感受!...

    田园课件 11-30
  • 最新风机课件(汇总三篇)

    您所需要的“风机课件”现在可以使用了,我所提供的以下信息是我经验得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

    风机课件 09-26
  • 小故事课件汇总十三篇

    教案课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策划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因为它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希望这篇“小故事课件”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并且使您感到满意。同时,希望我分享的故事对您有所启发,带给您一些收益。...

    故事课件 11-11
  • 大学教学课件汇总十三篇

    通过励志的句子编辑的积极搜集和整理,这篇“大学教学课件”现在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教案和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相信老师对于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也不陌生。教案是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希望你在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有成就感!...

  • 三年级周长课件十二篇

    励志的句子编辑精心挑选为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三年级周长课件”。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让您受益匪浅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 认识键盘课件汇总十三篇

    今天我们将为您准备有关“认识键盘课件”的精彩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想获取更多信息请持续浏览我们的官方网站!...

  • 二年级课件(汇集七篇)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二年级课件,感谢您的参阅。今天,我说的《动物过冬》是浙教版六年制第三册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说:一、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