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小松树课件(经典八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舞蹈班招生策划方案(精品)

小松树课件(篇1)

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

(播放课文录音。)

(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所以,我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

师:你觉得这位叔叔读得怎么样?生评。

师:你要向叔叔学习什么?生自由谈。

师:想像叔叔这样读吗?请大家自己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生字词,读通顺每个句子,遇到难读的生字词或句子时你准备怎么办?

生:我可以读几遍,也可以向同桌的小朋友请教请教。

生:我也可以请教老师。

(学生读课文)

(教师出示生字词)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啦!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没学过之前,你就已经认识了。

生:我原来已经认识“棵、松”。

生:我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认识了“爷、伯、孩”。

生:我早就认识“回”了。

师:小朋友们认识的字真多!还有哪些字现在你通过听读或别的方法也学会了?

生:我看电视时认识了“答”。

生:我在走路时看广告牌认识了“托”。

生:学数学时,学到了比多比少,我认识“多”了。

生:我看童话故事书时认识了“低、摸、呢”。

(师即时对他们的识字方法、途径给以恰当的评价。)

师请生齐读一下认识的字。

师:(划出“摸、惭愧”)这些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先自学后教,先了解学生已认识的字,并评价、激励学生多途径的巧妙识字法,在此基础上来教学那些不认识的字。以学定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符合识字规律,又充分了解学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小松树课件(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学情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读—思—议—品”四步阅读段落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2、感情朗读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在学生读中给予准确及时的提示,辅助他们学好文章,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体会小松树的得意。

a、教师导读:大松树住在山下,小松树住在山上,小松树自以为比大松树搞,就取笑他,小松树是怎样取笑大松树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c、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d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e、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f、有感情地朗读小松树的话。

g、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想些什么呢?

h、教师小结:是呀,你瞧人家大松树多谦虚呀,他知道自己比小松树高,却不和小松树争论。

2、学习风伯伯的话。

a教师导读,风伯伯听到小松树的话,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c、讨论交流: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大松树是比你高,你之所以看上去比大松树高,比大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你站在山上。)

d、指名反馈,教师板演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低头……)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取笑大松树呢?我再也不敢自我满足了……)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对不起……)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方式很重要。】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抓住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本文的难点,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时候,教师借助形象的简笔画帮助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2、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为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要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孩子。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懂看不起

风伯伯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插图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真才实学、有错就改、谦虚谨慎的孩子。】

小松树课件(篇3)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小松树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习生字词。读准音,记住形。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习铺垫。

教学过程:

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指名读。读时强调:松是平舌音)嗯,我们学校的校树——小青松的“松”。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指导老师来写写它。(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

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

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

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出示:松树。出示:小松树。你领大家读。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拼读生字,初步识记。

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人火车开起来。

出示折叠生字词卡:

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

4.回/答 (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

6.托 (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

[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好,我们可以开始读课文了,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挺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正确。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老师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2)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

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四、精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过渡:看来把课文读正确小朋友没有问题了。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动脑筋的读书,那就是要一边读一边想。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

1.学习第一段。(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不同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课件点击“山上,小”“山下,大”)

教师简笔画山。(拿出课始出示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谁能摆放一下黑板上这两棵松树的位置?指明学生上台摆。

评价:摆得对不对?奖励你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贴图的学生朗读第一节)

2)我们一起来介绍介绍这两棵松树的位置。(齐读)

2.学习第二段

过渡: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对着山下的大松树说起话来。它在说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1生朗读)小朋友,你们听明白它说的话了吗?它说了几句话?(两句。分句出示)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听听。

1)出示句子1: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指名一生朗读)

师:听懂了吗?(小松树是说自己长得很高。)它是怎么夸自己的?(出示:多高哇)谁来读读这个词。想想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怎么样?(很得意。)

谁能当回小松树,得意的.说一说。(指名1生朗读,指导表情。)

强调:看看,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教师打开词语折叠的感叹号)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评价:真是很得意。)

2)出示句子2: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齐读)你又读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

出示卡片“你呢”,这里的你,是指谁啊?(大松树)出示:你呢?后面是个什么符号?(问号)谁来把这个问号读出来?追问“小松树”:你心里怎么想?(评价:有点怀疑。有点不相信。有点看不起)是啊,小松树心里其实想说……

3)(完整出示2句话)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啊?(生自由评价:骄傲、没有礼貌等)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出示2类字“喂”。读。瞧打招呼都这么没有礼貌)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小松树神气活现的样子吗?谁来读好小松树的话?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4)假如你是大松树,会回答它呢?(教师贴出词卡“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然而,文中的大松树是怎么做的?(教师板书:没有)。

我们再看书上的插图,大松树什么表情啊?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谦虚)

5)小结:小松树和大松树多么不同啊。我们来分角色演演吧。(同桌分角色练习。指名演读。评价。)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预设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较简单,通过抓重点字“山上”、“山下”,摆放两棵松树的位置,使学生理解本段内容。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松树的表现,理解它的骄傲,为第2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对小松树的2句话,进行逐个突破。抓住语气词,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想象小松树的表情、动作,感受它的骄傲。另外,相机进行“回答”这2个生字的书写指导,随文识字的方法,更利于学生记忆生字。]

五、复习词语,游戏巩固。

过渡:(教师指着黑板)小朋友,黑板上有好几个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跟老师再一起来读一读。

松-松树

多-多高哇

呢-你呢

回/答-回答

1.下面,我们来猜字的游戏,请听题:

1)两个部件,木字旁,公字边,什么字?(松)

竹字头,合字底,什么字?(答)

2)有土能种花,有口叫什么?(呢)

3)大口包小口。(回)

4)大夕背小夕。(多)两个夕字。仔细瞧一瞧,有什么不同?下面的夕比上面的夕稍微大一点点。夕对夕,点对点,下撇长一点。

2、指导书写:

最后还有一个“呢”。看看,什么偏旁?口字旁。指导右半边的笔顺。请小朋友看看右边的笔顺,谁来说。(强调:撇,竖弯勾。)追问:呢字第七笔,是什么?(撇)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描红。(教师巡视评讲)

3、复习剩下的四个生字和二类字。

1)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2)出示二类字:棵、摸、惭、愧、低、喂

[预设思考:通过部件法、看动作猜字法、听意思猜字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巩固复习,巧妙有趣,使枯燥的写字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乐趣。]

小松树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课件(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小松树课件(篇7)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用“比”来结合实际生活练习说话,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1)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回答惭愧

风伯伯大山爷爷孩子

摸着低下了头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小点;大松树写大点)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指导读好“喂”。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①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④“很远很远”又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

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

C“你呢”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

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该怎么读?(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

松树在说什么话呢?)——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指导读出骄傲:你呢?

(5)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6)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7)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8)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说话训练)

——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9)可是大松树没有去理会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他什么也没有说,课文里面说他——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比、高多了)。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

A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

(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10)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的内容。

(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来猜猜看。

(7)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小松树课件(篇8)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提问: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课。

4、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

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3、齐读

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引导学生用比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 松鼠的课件(经典13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是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理解的有效途径。如果您对“松鼠的课件”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能帮到您,以下是我对某个领域的一些深入思考和总结供各位读者参考和学习!...

    松鼠课件 07-24
  • 2023小松鼠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 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案课件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大家在写教案课件前考虑哪些问题?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向您推荐“小松鼠课件”,读书如同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愿我们一起感悟生命的真谛和价值!...

  • 杠杆课件(经典八篇)

    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拥有一份不可或缺的教案课件,但教师也必须明确教案课件不能草率编写。教案是连接完整课堂教学的桥梁。希望这份"杠杆课件"能够帮助您更加清晰地理解相关问题,以下内容只供参考,请做好充分的自我判断和掌握!...

    杠杆课件 02-17
  • 小说课件(经典10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说课件,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

    小说课件 05-04
  • 第八次课件(经典五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编写好的教案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编辑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篇题为“第八次课件”的好文,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习成绩!...

  • 最新小松鼠课件推荐六篇

    我们根据您所提供的信息撰写了一篇“小松鼠课件”的文章,希望此文能够为您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了解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诊断课堂问题。...

  • 中小学课件(经典7篇)

    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需要教师个人去设计并完善课件内容。按照教案课件来进行教学是一个老师该遵循的步骤,不知大家在撰写教案课件方面有无困扰?我们已经收到了你们的需求,编辑已经为您们精心策划了关于“中小学课件”的相关内容,以下的资料仅供参考,期待大家能从中获得启示!...

  • 幼儿营养课件经典八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营养课件经典八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活动名称:有营养的大萝卜设计思路:萝卜是我们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其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可小班的孩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