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数学的课件系列6篇

栏目: 数学课件

2024-05-11 19:20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 详细的教学教案有助于对授课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的规划。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数学的课件”将为您掌握更多的知识",希望您对本文感到满意并分享给他人!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村委员述职述廉报告五篇

数学的课件 篇1

《数数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过程。

2.让学生数、读、写 100 以内的数字。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字的构成,记住10个1是10,10个10是100。 教学重点:

1.精通100以内的数、读、写,特别注意9的个数。

2.它会数到十。 教学难度:

1.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说明估算过程。

2.能够快速数出九。

教学过程:

(1)复习

1.全部从 1 计数到 100

2。提名按要求计算或与全班计算。 从 27 到 38 从 60 到 10 到 100 从 47 到 1 到 60 从 35 到 5 到 70 从 89 从 74 到 38 再数一个一个降到52个。

3.老师展示幻灯片,摆好棍子,全班同学快速答题。棍子表示多少。 (以“有()十和()一”的形式回答问题)

(2)新课

1。教学实例3

老师展示了3捆5根棍子“一共有多少根棍子?” (一共35支)“35支多少个十,多少个?” (35由3个十和5个1组成)“那么10和5个组成多少?”

2.巩固:

(1)同桌的两个学生放小棍子,先说右边的5个数字,然后左边的学生放小棍子,然后交换。看书的同学要注意放棍子的同学是否放对了。教师旅游和导游。

(2)从棍子上说出的数字的组成:

①教师说出的数字和学生回答的数字的组成。

②两人同桌组成,一人说数,一人说数,一人说数。

③老师指着学号,分别给他们起名字,说他们的学号由几十个和几个个组成。

(3)习题做33页,做1和37页习题7第5题和第7题(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点名回答)

(4) 布置课业

1.写在 48 之后的 7 个数字。

2.用与个位和十位相同的数字写数字。

3.填空:

47, ---,

49,---,

51,---,

53,---,

55, ---

10, 20, 30, ---, 50, ---, --- , ---

45, 50,

55, ---, 6

5, -- -, ---, ---

4, 49 由 () 十和 () 一 strong>60 由 () 十和 () 组成) 一, 87 由 () 十和 () 一组成

数学的课件 篇2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

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现探究过程。具体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描理解周长概念十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生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

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平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赋予《周长这一知识点以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容易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懂,充分体现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长。

(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确认)

(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

〔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增强学习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

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

[评析:多媒体的动态显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很快变成学生自觉探索的问题。]

(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所有边长的总和)

[评析:通过练习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为探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奠定基础。]

(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4.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巩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

[评析:通过这一变式练习,使周长即一周的总长度得以巩固,进一步强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

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

[评析:对周长的理解不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规则平面图形中,避免了学生生搬硬套,产生思维定势。把周长拓展到不规则平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的课件 篇3

第一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反馈交流。

(1)72-44=28(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到校了,我们去图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五)全课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第二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5页例2及P5做一做2、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5+78-91105-58+46

(二)展开新课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分步列式:987÷3=329(人)329×6=1974(人)综合列式:987÷3×6

=329×6

=1974(人)

线段图: 3天接待987人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

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第三课时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6~7页例3及P7做一做、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

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列式解答。

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

生2:24+24+24÷2

生3:24×2+24÷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24+24+24÷2 24×2+24÷2

=24+24+12 =48+12

=48+12=60(元)

=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2×9÷3 (2)36-6×5 (3)56÷7×5

2+9-336÷6×5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

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数学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160×40 230×40  19×3  180×40  140×7

2、竖式笔算:

45×23=

85×30=

二、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课件示信息窗图,学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买114袋谷子要花多少钱?

你会计算吗?学生自己试着在本上做,做完后小组交流,主要交流每一步计算的过程。两生板演。

4、学生班上交流计算过程,特别是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哪一位上,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讲不清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清楚。

5、小练习:321×12 209×18

三、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解决:买340袋玉米要花多少钱?

两生板演,学生做完后同位俩交流。在学生做之前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根据板演讲解计算过程,如果学生列的算式有简便算法的,师可引导学生试着比较这两种算法哪种简便,然后再强调当因数末尾有0时应注意写简便算法。

3、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课堂检测

数学的课件 篇5

《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87~P88。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并会正确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1、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温度;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0”的意义。

(2)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请你说出它的反义词来:

上—下 高—低 大—小 前—后 左—右

师:下面换一种方式,不说词,说一件事。

飞机起飞—飞机降落 飞船升空—飞船着陆(返回)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或相反意义的事件,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如我班一个同学上课表现好,老师给他加了3分,一个同学午休课的时 候在大吵大闹,被扣了3分,你认为这两个3分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加,一个是减。

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两个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2.活动1:课件出示天气预报视频。(结合每个地方的图片,播音员播报)

广州:11~23℃ 杭州:0~10℃ 北京:-5~5℃ 沈阳:-16~-7℃ 师: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3.活动2:我当小小播音员,认识温度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谁愿意来做一次小小播音员,给大家播报一下天气?

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来播报天气。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活动1:观察温度计,认识正负数

师:我们已经通过天气预报了解了全国一些城市的天气情况,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温度计,请小组内的同学仔细观察你们小组的温度计,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时出示模型)

学生可能会观察到的情况:

生A:我看到有很多的线。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是刻度线,并说明刻度线与刻度线之间是1度.生B:我看到温度计上有2个10,2个20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找到0℃所在的位置,并请一名同学动手在温度计模型出拨出0℃,知道0℃以上的温度是零上温度,0℃以下的温度是零下温度。

师:也就是说,这两个10表示的意思是相反的,那你们知道零上10度和零下10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吗? 0度是表示没有温度吗?

师:科学家们把在自然状态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定为0度。

生C:我看到温度计有表示温度的符号℃。

师板书12℃,并让学生抛开温度读数。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小组内的温度计,你能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我们教室现在的温度吗?(教室的温度大约在26度。)

(1)比较26℃与0℃:

师:你发现26℃的点在0℃以上还是0℃以下? 现在你在教室里的感觉如何? 如果我们现在进到温度是0℃的环境中,你又会有什么感觉?(让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示0℃时的感觉。)26℃与0℃哪个温度更低?(一名学生动手在模型上拨出26度)

(2)从温度的情景中提炼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①比较5℃和-5℃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北京的天气情况,北京的温度是-5~5℃,谁能在温度计模型上拨出零下5度和零上5度来吗(指名学生拨。)零上5度和零下5度哪个温度更高一点,哪个温度更低一点?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模型进行观察,判断。)

师:如果把这两个温度和0度相比呢? 5度和零下5度相差了多少度? 也就是说,在温度计上越往上温度就越高,越往下温度就越低。

②认识正负数

师:人们是怎么表示零下5度的? 生可能会说在5的前面的加一个减“-”号,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说法,并趁机介绍负数的读法,名称。

师:刚才我们在表示零下温度的时候,在5℃的前面加了一个“—”号,那么我们在表示零上温度的时候应该加什么符号?

生会说是“+”号,从而引出正数,介绍正数的读法,名称。

师:我们再看看天气预报的零上温度,有没有“+”号?

师:我们在表示正数的时候通常可以把“+”号省略。

师: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那负数的“—”号可以省略吗?请学生说出理由。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正负数,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以外,你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或负数来吗?

让学生说,学生可能会发现正负数是说不完的。此时,老师则可引导学生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可以用“……”来表示。

③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这是哈尔滨这个城市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图片(课件出示表示-5℃和-20℃的图片)。你认为哪张图片表示的温度要低一点?

让学生说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

A 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判断、结合小组讨论。

师:谁能在温度计模型上拨出-5℃和-20 ℃吗?通过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模型或图片,哪个点离0℃更近作出判断。

B 学生经过讨论能推理出-5℃ >-20 ℃。

活动2: 对0的再认识

师: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就用负数表示,是不是用正数和负数就表示了所有的温度了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不是,得出还有0℃。

师: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小组同学讨论。

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0是正数。

生2:0是负数。生3: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对学生来说,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不管学生说出何种回答,都要求他说清楚理由,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最后师生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温度计的再认识

师:现在老师把温度计模型横着放,你还能找到0℃在哪里吗?(指名学生上来拨)

师:现在老师从0开始,向右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师:现在老师往相反的方向拨,回到0,再向左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温度计(数轴)中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正负数。

2.我是小判官。(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0度就是表示没有温度。

(2)零下温度一定比零上温度低。

(3)笑笑的父亲收入2300元记作+2300元,那么支出1200元就记作-1200元。

3.课外作业:小调查

调查2008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深圳的气温。你有什么发现?

四、引导小结,深化认识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出示:比0℃低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2℃;-3 ℃,比0℃高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2℃;+6℃

板书:

-2℃

+2℃

引导学生回答:-2℃、+2℃分别怎么读?表示什么?强调比0℃低或高几度?

3、介绍负号、正号。

强调这两个符号和我们以前所学的运算符号加号、减号的表达形式一样,但表达的意义不同。

引导学生比较+2℃、2℃,得出“+”号可省略不写。师:刚才-2℃和+2℃与谁比较?(0℃)师:0℃表示什么意思?没有温度吗? 出示: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

指出:“℃”是一个温度单位,是一个整体。那么前面的这个数(-2)是什么数呢?(负数)

师板书:负数,并出示负数概念,然后指着+2℃的+2,问:这又是什么数呢?(正数),出示正数概念。

抢答:出示两个正数,两个负数,生判断正负。

再请学生举例子。板书后,引导学生说出要在这些正负数后面分别加上省略号。出示0,问:这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

生答后,出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分别把正负数圈起来。

三、操作讨论,比较温度

师:出示87页(3)哪个是最高温度?哪个最低温度? 你们知道这些温度是用什么工具测量出来的吗?(温度计)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温度计教具,请同学们说说温度计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水银柱、刻度、单位。

请学生根据地图上城市的温度分别拨出0℃、20℃、-5℃、-20℃,师在温度计适当位置标出0℃、20℃、-5℃、-20℃,拨20℃时问:为什么不拨下面的20℃呢?

生答后,强调:0以上表示零上温度,0以下表示零下温度,0℃是分界线(做手势)。让学生讨论:

1、0℃和20℃哪个高?0℃和-20℃哪个低?为什么呢?

2、20℃与-20℃比,哪个高?为什么?高多少?

3、-5℃和-20℃哪个低,为什么?

讨论-5℃和-20℃时,课件出示-5℃和-20℃情境图,让生结合情境图来回答,回答后分别做-5℃和-20℃时的表情。

最后,让学生明确温度越高,水银柱越高,温度越低,水银柱越低。

四、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 和5 ℃ 的比较,1℃ 和0 ℃ 的比较,0 ℃ 和 零下2 ℃ 的比较,零下2℃ 和零下5℃ 的比较等。

五、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的课件 篇6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题

二基本联系

三、合练习

四、堂小结

五、作业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1、提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条件找单位1,说说数量关系式

(题目见幻灯课件)

3、解答应用题

例1、从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为什么用乘法算?

1、对比练习

做复习题第9题

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做复习第10题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追问:第一步要求什么?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第二步求什么?又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3、做复习第11题

4、做复习第12题

讨论:有什么办法知道哪一辆车离中点近一些?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连乘应用题要怎样解答?

复习第7、8题

  • 幼儿园数学课件系列

    每位教师都需要编写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这是每天都要认真计划的事情。编写教案课件后,老师还可以通过总结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如何编写一篇好的教案呢?这篇文章将全面分析和探讨“幼儿园数学课件”的各个方面,相信对你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

  • 质因数课件系列

    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关于“质因数课件”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提供的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 分数除法课件系列14篇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走向专业化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根据您的需求,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搜集了“分数除法课件”,您的家庭健康方案可以与朋友分享他们会感激的!...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系列五篇)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变换,其实,图形的变换还有许多种,比如:平移,旋转...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系列15篇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分析和探究“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这个网页,同时强烈建议将其加入收藏夹,因为它非常有用。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需要编写。教案对于学生成功学习至关重要。...

  • 关联词课件(系列6篇)

    今天励志的句子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篇与“关联词课件”相关的文章。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制定教案。如果你想长期关注我分享的内容别忘记把它收藏起来!...

  • 一年级数学课件6篇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一年级数学课件6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2.教材简析...

  • 分数的再认识课件(系列14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分数的再认识课件,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玉太学校侯小林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