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梦幻舞者)励志的句子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苏教版九年级教案”,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一份好的教案能够让教师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增加对飞行器的了解。

2、诵读与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

3、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4、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增加对飞行器的了解。

2、诵读与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第习第一部分: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1)指名读题。

(2)自由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3)指名读哥哥发表的那句话演说,思考:你对哥哥的这句话演说是怎么理解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4)小组内交流讨论后集体交流。

(5)小结:这句话含有深刻的道理,可以理解为最会说的未必是本领高的,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一定是话说得最多的人;还可以理解为从说与做来看,做比说更重要,只说不做的人将一事无成。

2、教学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仔细看图和文字,将图与名称连线。

(3)交流后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4)在这些飞行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谈谈你对它的了解。

(5)集体交流,看谁对飞行器了解得多,了解得详细。

(6)小结:看来只有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才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识。

二、诵读与感悟

1、审题,明确要求。

2、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老师请教。

3、范读后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读得有声有色?

(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就会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

4、自由练读,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

礁石:暴跳如雷狂忘自大少气无力、自叹不如

浪花:始终是自信的、平和的、执着的

5、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6、指名朗读,集体朗读。

7、练习背诵。

三、作业

1、选择你感兴趣的飞行器,向你的朋友、邻居作个介绍。

2、练习朗读背诵《浪花和礁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这段话。

2、我们写好钢笔字同样也需要持之以恒,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段文字,看清行款布局及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3、指导书写:专废滴

4、学生描红、临写。

5、反馈评议。

二、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为建之底和走之底。

2、指导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

4、学生练习。

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学当健康小顾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题

1、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可是,一些同学由于缺乏健康知识,养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时,你能为他做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健康小顾问,介绍有关健康的小常识。

3、板书课题,健康小顾问。

二、指导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健康的小资料,并在组内推选一名代表当健康小顾问,将组内的资料进行整合。

2、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做健康小顾问,介绍健康小常识。

3、引导学生对小顾问提问,小顾问做出回答。

4、评议小顾问的表现。

三、评选最佳小顾问

你觉得今天登台的小顾问中谁最棒,为什么?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练习四第10~16题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5

4、红花和黄花一共有100朵

5、一种商品,打七折出售。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1题

(1)先让学生画线段图

(2)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

(3)列出方程解答

(4)进行对比

2、做第14题

(1)读题,理解含有分数的条件,说出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3、做第15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分析含有分率的条件。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答

三、总结

四、作业:第10、12、13、16题。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运算第102页练习与应用1~6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小数乘法、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乘法中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2)算出积后,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3)计算:0.677.58.360.250.1250.24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提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呢?

(2)计算:1.890.547.12.50.510.22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3、练习与应用:

(1)第1题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2)第2题:对比练习,说说怎样想的?

8.67=

8.60.7=

80.860.7=

11.73.6=

1.170.36=

11736=

4、分组板演练习。

完成第3题:计算并验算。

下面同学在草稿本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5、让学生讨论第5题,说说怎样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估计得数范围。

6、小结与课内作业

(1)第4题

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将结果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近似数。

(2)第5题

(3)第6题。

主要让学生练习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学生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二.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介绍九寨沟自然风光的第三小节是重点也是难点。

1.湖泊多,湖水清,湖石彩。

2.五彩池美的原由。

3.瀑布的高低错落,蔚为壮观。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两张,写有文章内容的投影片一张,挂图两张(瀑布、湖泊),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教师饱含感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二.教学新授

(一)细读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a.九寨沟的地理位置--读原句。

b.九寨沟名字的由来--读原句。

c.一进入景区,象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课文第二段为我们做了介绍。

(二)细读第二段

1.学生快速朗读,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介绍的。

师相机板书: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2.师配乐朗诵该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九寨沟的美景。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1)出示自学方法:

a.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读一读;

b.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细致体会感受:

*学生说到哪一处,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说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下教学设计显示的是点拨内容,针对重难点,话语在具体教学时可能有改动,顺序不一定如此)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a.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b.教师相机出示投影图片,配合学生的讲述。

c.朗读。练读,指名读。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色彩斑斓。

a.学生交流体会。

b.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读一读,讲一讲。

大大小小、颗颗--湖泊多;清澈见底--湖水清;色彩斑斓--湖石色彩多。

c.朗读。指名读,齐读。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a.说体会,找词语。

b.朗读。指名多生读。

每当天气晴朗时五花海,五彩池呢

a.这池水怎么是五彩的?

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水里。湖底有五颜六色的石头。

b.教师出示图片,讲述:天空是蓝色的,云朵是白色的,雪峰闪闪,森林郁郁葱葱。不仅如此,春天百花盛开,秋天果实金黄。这么多的颜色都倒映在湖水中,真是美得让人心醉呀。大家愿意用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来领略这种美吗?

c.朗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蔚为壮观

a.指名读。

b.出示挂图。师述:因为地势高低不平,瀑布顺地势层层跌落。这就是课文中哪个词--高低错落。

c.谈感受。如果你站在旁边,会看到、听到、感到什么?

你最想用哪句话来赞美这瀑布?

师述:真是水声轰响,水浪翻滚,水花飞溅,气势磅礴。

朗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三节,配乐钢琴曲。

(5)积累内化。

a.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记记。

b.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起立朗读或背诵喜欢的句子。

c.朗读或试背全小节,音乐环绕于耳际。

过度:现在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去看一看吧。

4.细读第四小节。

(1)生自由读,思考:课文描写了四种珍稀动物,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金丝猴,羚羊(出示投影图片),大熊猫,小熊猫(学生用资料分辨)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小节。

A.出示学习方法。

a.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读一读,并划出表示它主要特点的词语。

b.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

B.学生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3)交流学后成果。

喜欢金丝猴的有哪些同学,交流。

金丝猴--体态粗壮,攀吊,眨巴,窥视(是什么意思:偷偷的看)。

朗读。指名几生读。

羚羊--突然窜出来,又消失了。

朗读。指名几生读。

大熊猫--翰态可掬(是什么意思:朴实可爱)

朗读。指名读,要读的慢一些。

小熊猫--行动敏捷,美滋滋照镜子。

朗读。指名读。

(4)齐读该小节。

(5)同桌互读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句子。

师述: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大家都很爱这些动物,愿和它们成为朋友。

(三)细读第三段

师述:如此美妙瑰丽的九寨沟,令人热切向往。难怪作者在最后一小节动情地赞叹道

齐读第五小节。

三.总结全文

师叙述: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的自然风光与各种异兽珍禽的完美结合,九寨沟真不愧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相机板书:人间仙境

四.小导游活动

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真得去看看。可惜现在不行。那我们就先找个小导游来介绍一下,饱饱耳福吧。--小导游解说。

五.作业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六.板书

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异兽珍禽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10~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小数乘小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口算小数乘小数时,也要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相乘,再根据因数里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完成练习十六第10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每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为什么每组中第一题的积都比第一个因数大?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每组中第二题的积都与第二个因数相等?

你有什么发现?

看看每组中第三题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十六第11题。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说说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指名学生口答。

独立完成计算并检验是否正确。4、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独立完成填写。

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观察一下,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需要应用什么运算律?

10.4-9.60.5不能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应该先算哪一步呢?你认为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出示题目。

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计算中可以简便计算吗?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7.25+0.3627.50.6886.3-5.88.63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觉得自己掌握得如何?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6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

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沾衣欲湿----------

天街小雨-------春潮带雨----------黄梅时节------------(学生背诵补充)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的幸福的精神。

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

2、《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_”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1、春雨到来之前的序幕。

3、雨嘱咐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4、雨向孩子诉说它的使命。

5、雨动员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雨告诉孩子们它来自哪里。

7、8、春雨两次鼓励孩子们勇敢地笑。

9、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1、怎样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

明确:“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雨在大地万物的企盼中及时到来.

2、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春雨有什么特点?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温柔可亲,像爱的使者。

3、第三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4、第四节又表达了春雨的什么愿望?

5、第五节春雨号召孩子们干什么?

号召带着孩子们跟着她去体验大自然的各种气息。

6、第六节雨自述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7、第七节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

8、第八节大地指什么?为什么说“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大地指新的世界。未来是孩子们的,只要孩子们始终保持快乐的童心,积极向上,新的世界就有希望了。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10、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快乐的安息”让你联想起龚自珍的哪两句诗?

写春雨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生活,为此她甘心奉献自己的一切;

“快乐的安息”可让我们联想到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快乐地安息。

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热切期望。

1、大量采用拟人手法,借春雨之口表达作者对孩子的良好祝福和希望,这是最突出的特点。

2、语言通俗、亲切、清新、自然,给人以温柔可亲之感,便于儿童阅读和接受。

3、诗的风格轻柔、喜悦、亲切,充满童真童趣。

(一)1、在春天,除了柳条儿、小燕子外,还有很多事物都在笑啊,试着用这种句式补充两句诗吧。

见了我笑啊。

1、桃花见了我笑红了脸颊啊。

2、石榴见了我笑破了肚皮啊。

3、小溪见了我笑亮了嗓子啊。

(二)副标题起什么作用?

散文和诗歌中的副标题一般以是提示诗、文写作缘由为多。

《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点明了”说”的对象:中国儿童;概括了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望和祝愿,符合孩子的心理.

1、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让人感受到这位爱的使者的亲切温柔的形象,具有亲切感,活泼欢快,充满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嫩的童心稚.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7

第九课时整理和练习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探索与实践活动,完成第53---54页的10、11题。并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3、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题目略

2、计算。

5/12*9/1034*10/5110/21*12/25*7/83/20*14*5/7

3、解答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2)小强跑了1000米,小明跑的是小强的4/5,小军跑的是小明的3/2,小军跑了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各题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探索与实践。

1、第10题

(1)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第一小题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的一半。

第二小题前一个数乘3/2的后一个数。

2、第11题

(1)学生按照要求涂色。

(2)进行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3)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答。

3、思考题。

先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的得数,能发现什么规律?

(1)1/2-1/3=()/()1/21/3=()/()

(2)1/4-1/5=()/()1/41/5=()/()

学生计算后先交流计算结果,然后让学生看看有什么规律。

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差是它们的积。

三、评价与反思。

学生自己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小组交流。

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四、全课总结:教师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五、作业: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

对今后的学习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后记: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与可能性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用条形图来描述数据的方法。

难点:进一步了解可能性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对生活中一些和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的问题作研究,你们愿意吗?(板书:练习九)

我们一起看看生活中的不同的例子吧。

二、教学新授。

1、做第3题。

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新学到的知识,你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经常出现,哪些事情偶尔出现?

让学生说一说。

2、练习九第1题。

(1)观察条形图

(2)完成第(1)题。

(3)口答第(2)题。

(4)说说第(3)个问题。

3、做第2题。

让学生分别说说三个问题,并说说为什么。

4、做第四题。

先让学生在书用线连一连,再说说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小结并板书。

教师出题:袋中装有红黄两种球,如果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黄球的3倍,你能猜猜袋中的红球和黄球可能分别有几个?

同桌两人商量,然后指名回答。说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5、做第五题。

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再让学生说说自已喜爱什么运动,并在统计,在条形图上表示出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什么情况下,可能性是相等的,什么情况下,可能性大一些,什么情况下,可能性小一些,你还能补充什么。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讲解思考题。

学生读题,说明要求。

一起分析,你将怎么制作。

学生可以两人完成一个转盘,也可以独立一人完成。(作为课堂作业。)

评出最佳作品。

板书设计:

练习九

数量相同,可能性相等

数量多,可能性大

数量少,可能性小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9

教学内容:第104页12~13题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12题

读题,明白实践内容和要求,教师指导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调查和记录,课堂上交流个人设计的这份午餐菜单是什么?如何从各方面考虑的?根据市场情况,花费了多少人民币?

二、完成13题

提早一周布置学生到当地电信局去了解国内长途电话分时段收费标准,并记录整理下来。

课堂上教师组织先交流学生收集整理的国内长途电话分时段收费标准,弄明各标准的确切意义,讨论根据制定标准计算出书上表中三位同学应付的电话费。

三、评价反思

围绕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如实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补充练习

1、填空

①6分钟做12个零件,

每分钟做()个零件,

每个零件需要做()分钟。

②54.8连续减去()个5.48后得5.48

2、简便计算

4.299+4.217.8(1.782)

5.62.725.413-2540.3

136.9-(52.3+36.9)12.53.225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

(3)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假设、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观察生活是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②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控制变量、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教学准备】

实验探究相关器材、任务单、PPT演示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

让学生观看一段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提问飞机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做机械运动。

教师:那飞机具有什么能呢?

学生:机械能。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包括?

学生:动能和势能。

教师: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几天我们就具体学习。(引出题)

二、新教学

(一)动能

出示几幅物体在动的图片。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都在运动。

教师:那它们都具有什么能?

学生:动能。

让学生归纳动能的含义。

【板书】1、动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教师:同学们能再举几例具有动能的物体吗?

学生:公路上运动的汽车。流动的水。转动的电风扇。老师上走动时------

教师: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板书】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

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码(替代球)各一个、斜面一个、小车一辆。

(教师提示: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探究实验,斜面的作用)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归纳。

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

结论: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

[板书]归纳: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练习:

1、若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D)

A、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

B、乙物体的动能一定比甲物体的动能大

C、甲、乙两物体的动能一定相等

D、甲、乙两物体的动能无法比较

2、在行进的火车中有两个物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乙的质量为2千克,则_甲__的动能比较大。

3、想一想议一议

车型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下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其它道路

小型客车7060

大型客车、载货汽车6050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释,(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

解析:(1)汽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要对车辆加以限速;(2)又因为汽车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小

4、动能的利与弊

视频演示: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再由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其它的弊处和对人类的益处(如风力、水力发电,各种动力机械等)

过渡:近年,德清的经济发展迅猛。德清各处都有不少的建筑工地。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

——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

——势能转化而。

三、势能

(一)重力势能

引入:广东正在开亚运会,运动员把杠轮举起时,运动员给杠轮做了功(学生回答),那么杠轮增加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学生回答)。从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板书]重力势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设: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物体各1个、小桌、1盘沙子,1把尺。

思考: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验证猜测?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归纳。

生活情境再现(多媒体动画演示)。

【板书】总结归纳:物体的质量(m)越大,位置(h)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练习:(图片在多媒体)

(1)比较图中A、B两个实验可得:

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比较图中A、C两个实验可得:

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实验过渡:用学生熟悉的玩具演示,引出势能。

演示:取出一音乐盒,上好发条,使其发出动听的声音,同时也可看到风车不停地转动。

提问:在上述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为了动能和声能???弹性势能

(二)弹性势能

【板书】1、定义: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势能。

由学生举例说明具有弹性势能的各种物体。如弹弓、蹦床、机械手表等。(图片展示);

演示:以弹弓为例,说明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板书】2、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势能的利与弊:

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特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重力势能转化而。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势能。

四、堂小结:

1、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2、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堂练习:(演示稿)

六、作业布置:

1、作业本B第四节动能和势能(一)

2、预习本P92—93页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阅读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12

我今天执教的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习作4《秋天的树叶》。

本次习作的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几种树叶的照片,第二部分是习作指导,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一教时。根据本次习作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细致、敏锐地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出秋天植物叶子形状、色彩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切身感受秋天树叶的变化与美,积累写作的素材,并借助网络环境,在互动的交流中拓展写作的思路,完成作文构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对于作文,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一种恐惧感,即使是少数会写作文的学生也不见得就喜欢写。究其原因,最表象的就是没有内容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并不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写出来的作文在思想、语言等方面也显得干巴巴的,毫无个性可言。

因此,在本次作文前,我特意组织了一个名为找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意在副食学生走近大自然,与秋天零距离接触,通过对各种植物,特别是植物叶子的细致观察,让他们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迷人。这样一来,对学生来说,就完全不是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利用好丰富、鲜活的资源了。

我还把这个活动拍成录像,在导入阶段播放其中的片断,让学生再次感受,唤起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同时,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介绍自己喜欢的树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梳理了学生在表达方面的思路,为学生更好地作文打下了基础。

小学生喜爱写作,源于他能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在学生习作这一块,我特别地借助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网络交流平台,让全班同学参与进来,学生直接在电脑上作文,并可随时将自己的作品上传,与全班同学交流探讨。这样,学生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满足了他们自我表达的愿望。在展示自己写作成果的过程中,他们与他人分享着自己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传统的几句简短的评语所能比拟的。

借助网络平台,我还实现了即时评点、即时反馈的功效。我从学生上传的作品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当作范文来请全班同学进行评点,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方法等各方面来分析,学习其中的长处,纠正其中的不足。在互动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有效地学习了习作的技巧,并即时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很好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实现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网络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最后,我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继续用学到的方法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修改、上传。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在课外互相阅读、互相评改,进一步学习。而且,通过互联网,不同的读者还可以进行阅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如果该文章有足够的吸引力,该学生将接收到大量的建议、赞扬、批评这样,作者本人能及时收集文章优劣得失的各方面信息,并能及时进行修改,避免了学生孤陋寡闻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且进一步满足了他自我表达、自我成功的愿望。

  •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我们可以从"范文"的文章中获得哪些启示和灵感?我们每天都在找各种各样的范文。阅读范文有助于我们探索和发现自己的人生之路,您是否想掌握有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的最新情况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希望这份报告对你的职业发展有所启示!...

  • 四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精选

    励志的句子为您准备的“四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设计教案需要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请不要错过我们的网站!...

  •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范例

    教师每一节课通常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因为撰写出优质的教案和课件已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教案和课件对于推动教学成果评价和提高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撰写教案和课件呢?下文将围绕“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展开,希望你们会喜欢,并请将此页收藏以便日后查阅!...

  • 最新五年级科学版教案模板九篇

    教案课件在老师的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每位教师都熟悉编写教案课件。编写教案是成为优秀教师所必需的条件。经过励志的句子小编整理的“五年级科学版教案”将为您提供启发,如果您想深入了解该话题的相关细节,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实用七篇

    今天编辑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的文章。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只要提前编写好教案和课件就可以了。编写教案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希望大家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以备以后阅读!...

  •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范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的准备有助于新老师有更多的自信,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向您推荐“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如果你觉得这份资讯有价值可以将它收藏到你的书签里面!...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热门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制作完整的教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编辑在网络中查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料与“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相关,烦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 外研版五年级教案汇集九篇

    细心选题励志的句子为您带来“外研版五年级教案”,请您仔细阅读本文。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优化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