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化学键课件(收藏八篇)#】为了解决您的问题励志的句子为您献上一篇可行的“化学键课件”。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教师走向专业化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请务必将本文保留以备不时之需!
化学键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
a.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b. 离子键;
c. 共价键;
d. 金属键。
2. 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a.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b. 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c. 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 实验观察的方法;
3. 讨论交流的方法;
4. 综合实践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提出学习化学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a.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b.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是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c. 共价键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d. 金属键的形成原理:是由于金属原子的电子云共享。
3. 实验观察:进行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实验观察,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化学键特点。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5. 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所学的化学键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
1. 参与讨论和实验的积极程度;
2. 形成的笔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3. 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程度。
七、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化学键的知识去了解更多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化学键的原理和特点,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及反应过程。
八、教学反思:
本次小班教学中,通过讲授、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和综合实践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了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多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2.初步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2.下列哪一种元素的原子既能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又能彼此
[讲述]键长决定分子的稳定性,一般说来,键长越短,键越强,也越稳定。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微粒的半径大小有关。如键和H—ClH—I。
[板书](2)键能:拆开1 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讲述]键能决定分子的稳定性,键能越大,键越牢,分子越稳定。
[讲述]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凡键角为180°的为直线型,如: ;凡键角为
[思考]共价键中有极性键和非金属键,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中是否也有极性呢?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讲述](1)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均匀,分子结构对称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只由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 。由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叠,结构对称也属于非极性分子。如:
(2)极性分子:分子中由于电子云分布不均匀而呈极性的分子。由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产生正、负极,分子结构不对称,属于分子极性分子。如:HCl、 。
(3)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 为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 溶剂中。
[板书] 3、分子间作用力?
[设问] 请大家思考一下,分子间作用力是不是一种化学键,为什么? 请举例说明。
[讲解] 大家所举例子都很恰当,也即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
[问题]根据元素周期律,卤素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应为强酸性,但HF表现为弱酸的性质,为什么?
[板书] 氢键:
[讲述]与吸电子强的元素(F、O、N等)相结合的氢原子,由于键的极性太强,使共用电子极大地偏向于高电负性原子。而H原子几乎成了不带电子、半径极小的带正电的.核,它会受到相邻分子中电负性强、半径较小的原子中孤对电子的强烈吸引,而在其间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氢键。
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解释]化合物的熔沸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其中以色散力为主。以氧族元素为例,H2Te、S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色散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S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2)键能:拆开1 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A.Na2O2B.Na2OC.NaOHD.CaCl2?
A.Cl2B.H2OC.N2D.CH4?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极性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 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
复习内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的第1~3题,练习二十1~4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熟悉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梯形、剪刀。
口算(三)。
1。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图:
2。生独立做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要2?
1.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底边和高的关系。当高一定时,底边越长它的面积越大。而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练习二十第2、3、4题。
复习内容:实际测量。(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练习二十二第59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
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化学键是化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指由原子间共享或转移电子而产生的力,使得原子形成了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稳定结构,从而建立了不同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和属性。化学键的种类有多种,比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和特性。本文的主题是关于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案的介绍。
一、知识与教学重点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通过共用或转移电子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形成化合物的一种现象。
化学键的种类: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稳定性:不同的化学键的稳定性不同,离子键比较稳定,共价键不怎么稳定,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化学键。
教学重点:通过化学键理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了解其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作用,从而能够运用该知识进行分析和推断。
二、教学流程
1. 热身:引入化学键的概念
在开始教学前,先要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基础知识,引入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通过展示化学键的示意图来引入课程。
2. 讲解化学键的种类
接着,需要对化学键的种类进行讲解,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对于每种键,需要详细介绍它的特性和稳定性,并且给出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演示
在讲解完化学键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演示,以加深学生对于化学键的理解。比如可以演示如何利用离子键来实现化学反应,或者如何通过共价键来构建分子等等。
4. 练习
在讲解和实验演示之后,需要将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掌握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和运用。可以通过给出一些例题或者活动来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5. 总结
在课程最后,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对化学键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情况。
三、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化学键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和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知识。
2. 讨论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激发其思考和发言,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键的原理和运用。
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化学键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和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该知识。
4. 视觉法:通过展示化学键的示意图、表格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键的原理和种类,从而更好地掌握该知识。
四、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和运用,并且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分析和推断。同时,该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该知识进行探究和研究。
化学键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
a. 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b.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c. 了解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d. 了解键能和键长的概念及其互相之间的关系。
2. 技能与设计
a. 利用电负性差异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
b. 利用能带模型解释金属键的穿透性和导电性;
c. 理解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究化学键的形成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加深对社会实际应用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2. 理解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利用电负性差异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
2. 利用能带模型解释金属键的穿透性和导电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入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水有的化学性质和气体不同吗?为什么金属可以导电?
2. 学生回答并探究:可能涉及到物质之间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键。
(二)知识讲解
1. 化学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a. 化学键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连接起来的化学连接。
b. 化学键有三种基本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a. 共价键形成条件:电子云的相互重叠和受共用电子对的吸引。
b. 共价键结构特征:共享电子对,电子云重叠。
3.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a. 离子键形成条件:电子云的相互失去和获得电子。
b. 离子键结构特征:正负离子相互吸引,电子云重叠较小。
4. 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a. 金属键形成条件:金属原子互相失去价电子形成正离子,形成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云。
b. 金属键结构特征:正离子排列整齐,自由电子云均匀分布。
(三)案例分析
1. 氢键的成因和应用
a. 氢键的成因:以氢原子为接受的键。
b. 氢键的应用:DNA的稳定结构、水的特殊性质等。
2. 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应用
a. 范德华力的成因:极性分子之间的瞬时电荷引起。
b. 范德华力的应用:卤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协同作用等。
(四)知识梳理
1. 键能和键长
a. 键能: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含能量。
b. 键长: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平均距离。
c. 键能和键长的关系:键能和键长成反比。
(五)课堂练习
1. 选择题练习:单选题和判断题,针对学生掌握的各种化学键的知识点进行测试。
2. 应用题练习:找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六)课堂总结
1. 归纳本堂课学习的内容。
2.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
化学键是化学基本概念之一,是理解和解释物质性质的关键。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掌握了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情况。总体来说,本堂课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反思中还可以加入更多交互式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感。
主题:化学键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能够应用化学键的概念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2. 掌握共价键的形成机制和共击作用;
3. 能够通过分子式和结构式描述物质的化学键。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
2. 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
3. 共价键的形成与特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讲述化学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化学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20分钟)
1) 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
2) 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详细讲述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变化和离子键的稳定性。
3) 共价键的形成与特点:
教师以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为例,通过引入轨道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共价作用。
3.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结果认识到化学键在物质性质和反应中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加深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
六、教学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作业
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
2. 阅读相关文献或教材拓展了解化学键的相关领域。
八、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1. 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煤气
2. 1克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
是( )。
A.2H2(g) + O2(g) =2H2O(l); △H =-142.9 kJ
B.H2(g) + 1/2O2(g) =H2O(l); △H =-285.8 kJ
C.2H2 + O2 =2H2O; △H =-571.6 kJ
D.H2(g) + 1/2O2(g) =H2O(g);△H =-285.8kJ
2H2(g) + O2(g) =2H2O(l);△H =-571.6kJ
C3H8(g) +5O2(g) =3CO2(g) + 4H2O(l);△H =-2220.0kJ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A.1:3 B.3:1 C.1:4 D.1:1
4.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
2H2O(l) =2H2(g) + O2(g);△H =+571.6kJ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6.已知:CH4(g) + 2O2(g) =2H2O(l) + CO2(g);△H =-890.3kJ,1克氢气和1克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 )。
A.1:3.4 B.1:1.7 C.2.3:1 D.4.6:1
7.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某无色液体A,通电时生成无色气体B和C,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C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只生成A。则B、C的化学式分别为 。
(2)若已知每摩气体C燃烧后生成A液体时放出285.8kJ的`热量,试写出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3)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存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有人认为,气体C是一种优质能源,你认为气体C作为能源的最突出的优点是
。
(4)也有人认为气体C作为能源是不现实的,你的意见呢?你如果认为现实,答出现实的理由。如果认为不现实,则答出不现实的理由。(不少于20字)
2. 50 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的数值有何影响?
(3)改用60 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是否相等?所求中和热数值是否相等?简述理由。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为什么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
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已知该化合物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WC=40%,WH=13.33%,其分子量为60。通过结构分析可知,该物质分子中有一个氮原子以 存在,且不与H原子直接相连。燃料的氧化剂是N2O4,燃烧产物只有CO2、H2O、N2,5.00g“偏二甲胼”完全燃烧时可放出212.5kJ热量。
(1)试推算“偏二甲肼”的分子式,并写出它的结构简式。
(2)写出燃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1.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改变,因而没有电子得失。
3. Fe + CuSO4==FeSO4+ Cu Fe + Cu2+==Fe2++ Cu
,还原剂是Fe,氧化剂是CuSO4 , 被还原为 , 被氧化为 。
(2)3 BrF3 + 5H2O =HBrO3 + 9HF + Br2 + O2
(1) BrF3;BrF3 ,H2O 。
一、说教材
教材简介:
本节教材选自全日制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四节化学键,课时为3课时。
本节教材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资料,第二部分是关于化学键的资料,第三部分是关于介绍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第四部分介绍化学键的概念。此外本节还包括了一个演示实验和一张表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构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经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第一部分关于离子键的资料,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活泼金属钠与活泼非金属氯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第二部分关于共价键的资料,学生也已学过了氢气和氯气的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所以这两部分可在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知识,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熟→生的过程。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资料属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范畴,而物质结构不仅仅是本书的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经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形式认识了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对分子结构理论将有整体认识。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构成过程
教学难点:
化学键概念,电子式
二、说学法
1、“启发探究式”
本节资料具有教学的特点,又有基础理论教学的特点,可采取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材概念多资料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如:讲到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结构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或实物模型,展现分子结构进行教学,展现微观分子的运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本事和抽象思维本事。
三、说过程
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化学键概念放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我认为这贴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即归纳教学的方法。所以我的教学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
1、关于离子键的教学
课前能够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化学课本中关于离子化合物的资料,重点复习离
子与原子的区别和离子化合物的构成。
课堂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经过钠与氯气反应生产氯化钠的过程进行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构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讨论中要着重抓住离子键的原因,成键粒子和成键性质三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离子键的本质和构成条件。要指出在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构成过程时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如(1)离子漏标电荷数;(2)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分辨不清等,注意强调书写的规范化。
此外,为了使学生明白氯化钠在通常情景下以晶体形式存在,我将利用课后资料中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展示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培养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的自学本事。
2、关于共价键的教学
课前可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关于共价化合物的资料,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过程,讨论中要着重抓住共价键的成因和表示方法。
在讨论共价键的原因时,我将启发比较氖原子和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为什么氖分子是单原子分子,而氯原子是双原子分子。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否到达稳定状态,分析得出构成共价键的条件,并用电子式表示氢气和氯气的构成过程。在本节的教学采用与离子键的比较进行教学,经过概念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构成的比较,将使教学更加顺利。
3、关于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教学
复习导入:在复习共价键概念后,可由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氢气,氯化氢,水分子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1)在氯化氢中及水分子中,为什么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和氧原
(2)而H2中为什么电子对未偏移
(3)氢气和氯化氢,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并总结出规律。
4、关于化学键的教学
在经过以上的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化学键的概念。同时得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构成的过程”的结论。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将其设计成多媒体动画教学,能够到达更好的效果。
在小结时,应当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化学键是存在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是指两个直接相邻的原子
(3)原子指广义的原子与上头的原子有所区分
(4)“强烈的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结合力
四、反馈练习
离子键部分是强调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构成过程。共价键部分应强调共价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构成过程。此外,还要强调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恭喜您,我们已经为您提供“化学键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这能为需要帮助的朋友们提供参考。教师会将主要的教学内容整理到课件中,如果遗漏的部分就需要老师抓紧完成了。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化学键课件”,我相信这些建议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沟通和协作。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教育教学领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素之一。...
希望您对我准备的“电化学课件”感到满意。对于新来的老师而言,准备好每堂课所需使用的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而现在正是编写这些教案和课件的时候。在上课时,老师需要根据这些教案和课件来进行授课,希望我的文章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今天励志的句子编辑要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主题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性”,感谢您愿意来参考并认真阅读。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达成。...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纪律课件”,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纪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组织规范的基石。无论是在学校、军队还是企事业单位,纪律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玩镜子课件,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
您所需的相关信息我们已为您提供:“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非常感激您的关注和阅读。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桥梁。...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水的净化课件八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教学目标:1. 学习水净化的方法,了解不同的净化方法。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净化水的游戏。3. 让学生感受净化水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