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2篇),欢迎大家分享。此外,您还可以浏览句子大全栏目的坚强生活的励志的句子_励志语录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2

一元二次方程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课前思考。

1、学生基础。在七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的知识,有着很好的解题基础。

2、教学重点应放在解题方法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一种解法的特征,是学生能够根据特征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解题速度、解题的`正确率,特别是利用配方法界一元二次方程时,必须让学生区分方程的配方与式子配方的不同。

4、每节课必须进行小测验,可根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将题量控制在3——5道之间。

二、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

1、学生不善于观测,特别是在将四种方法全部学习完之后,学生不能很好的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能用直接开平方的题,确将其展开再配方;能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却选择公式法等。

2、对符号处理的不正确,贴别是一个负的无理分数和一个分数相加时,总是将负号放在分数线的前面。

3、十字相乘法中,常数项分解为两个数相乘时,出现符号错误。

4、用配方法计算时错误率较高。

5、用公式法计算时,没有将b2——4ac的结果放在根号下。

三、教后反思

1、今后在将四种方法讲完之后,要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综合练习,第一节课可以采用让学生练习解题的方式,第二节课可以采用让学生说解法、让学生找解题错误之处方法进行。

2、增加小测验的力度,可以将题量减小,次数增加。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也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增强学生的熟练程度。

3、为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可以采用同桌互相按要求出题的方法,达到学生对各种解法特征的目的。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3

学好一元二次方程,重要的是要学会背公式。除了最主要的求根公式你要背熟外,就是要学会总结不同方程解决形式。形如x+2bx+b=0,你要能熟练的将其变为(x+b)=0这样的形式;形如x+(a+b)x+ab=0的形式,你要熟练将其变为(x+a)(x+b)=0;再高阶的,二次项前面也有系数的,你也要学会变形。总之掌握将普通二项式变为两个一项式的乘积是你必须要掌握的。当你变不了的时候,你就要使用求根公式来解决。

方程类问题都是如此求解的。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核心,是使其转变为一次方程来求解。三次方程这是转变为二次方程与一次方程的乘积求解。越往后越是这样。求解的主旨是降幂。使高次项变为多个低次项的乘积是求解方程的指导思想。可能你只是一个小学生或是初中生,你不一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你要去思考。我给出了解决的一般路径,但要熟练的掌握仍旧需要不停的解题做题,通过练习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并不难,相信以你的聪明与勤奋一定会早日掌握的。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4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

1、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定义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掌握,首先等号的两边是整式,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其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要是单纯从知识点上来看的话,这一节课的内容很少,教师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讲完这节课,但是教材的设计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要求学生先列方程,将实际问题的方程化为一般的形式后去观察方程的形式,通过观察找到几个方程的共同点,再由学生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表面上看教材的安排很罗嗦,其实这样安排的好处就是将难点分散了,因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有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难点分散对于学生的学习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2、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的时候,有一个地方没有处理好,本来按照习惯一般是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但是在解题中就算二次项系数是负数,给出的答案也是正确的,这样的问题最好是给出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叫学生来求各项系数比较好一点。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5

初四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数学是中考中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的科目,因此数学复习质量的高低,对学生来说十分关键。许多初四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到底如何进行总复习?是按复习指导按部就班复习下去,还是另劈稀径?下面就这堂〈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复习,第二部分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我上的是第一部分。这堂课的复习思路还是比较传统:概念的梳理(方法的回忆)——实践(方法的选择)——应用(方法的融合)”。其中回忆了近似值、二次函数的顶点式等初四重点知识。最后的应用稍显仓促,没有讲透,还不如把这部分舍去,在前面的解法中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夯实基础。把应用全部放到下节课。在习题的选择上我注意了广度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但深度和综合性还不够。

上完这堂课我首先感受到了集体备课的好处,可以取长补短,整堂课也具有连贯性,而不是以前的讲到哪儿算哪儿。课前的精心备课也让我整个课堂比较流畅、紧凑容量大。总的来说要上好一堂复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精心备课,加强备课组的联系。

2、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3、复习不要只讲究块,而要注意前后的联系,尤其是初四的知识要注意随时渗透。

切切实实提高复习实效是初四数学复习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认真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复习方法,应因地制宜地拟订好复习计划。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6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去括号,得:

40-16x-10x+4x2=18

移项,得:4x2-26x+22=0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解:去括号,得:

x2+2x+1+x2-4=1

移项,合并得:2x2+2x-4=0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2 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2-8+17)x2+2x+1=0,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2-8+17≠0即可.

证明:2-8+17=(-4)2+1

∵(-4)2≥0

∴(-4)2+1>0,即(-4)2+1≠0

∴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置作业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7

一、这是一节章头课起始课,通过回顾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本课内容,也对后续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但是,本节课没有使用教材中的章头图“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引入情景,而是直接展示课本中的老牛和小马在驮包裹的图片,作为问题情景。不是不可以,但是“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孩子们小学就学过的,如果用这个作为情景引入,一是学生不会觉得陌生,二是可以通过熟悉的背景让学生对将要研究的内容产生疑惑:老师为什么要将已经研究过的问题再次提出来?这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有什么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自然地将新知与旧知对比联系起来;三是启发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内容:“定义--解法--应用”,迁移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来建构本章的学习内容,大家本章知识的框架,体现章头课的作用和意义。

二、同时这是一节概念课。如果以鸡兔同笼作为问题情景,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会有算术方法,一元一次方程法,二元一次方程组法,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含义,在寻找等量关系上下功夫,通过比较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价值,并铺垫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化归思想,从而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形成是指从具体实例出发,经历解法的探索过程,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生成数学活动经验。

三、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任务(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单中,任务不应该是一个一个数学题,任务的解决应该是使学生更主动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

如在2各情景中(老牛和小马在驮包裹以及红山公园门票问题)列出的几个二元一次方程后,设问: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或特性)?他们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元”和“次”上找特性,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形成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里,也可以用小步问题法:

任务1.每个方程都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任务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名字,给这些方程取各名字;

任务3.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这些方程下个定义,勾画定义中的关键词;

任务4.提炼除二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

通过这些小步问题驱动法,可以很好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的形成的程序,养成洞察数学本质的习惯。

四、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本节课在讲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判断条件后,有一个让学生自己设计二元一次方程的环节,目的是为加深概念印象。这是非常好的。可是在后面讲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又让学生设计出一些二元一次方程组,感觉方法与前面有雷同,建议将此环节改为“快速搭配”即老师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看看两个人写的二元一次方程能否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一来,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达到巩固概念的效果。此时,老师要做好预案,例如故意搭配错误,例如“同解方程”和“矛盾方程”通过易错类型再次强调定义中的“共”字的理解,通过这些课堂生成来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特别是在辨析的过程中,能看出对定义的掌握情况,由学习效果判断对定义的理解示范到位等等。

五、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分析两个方程解的数据“成对出现”“有无数个”时,是沟通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联系的一个良好机会,这是,建议用列表的方法来呈现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并与函数表的列表法沟通。再把两个方程的相同的解用醒目的符号标记出来,再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就顺理成章了。

六、本节课讲授内容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止。我个人建议,如果在最后一个环节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来巩固一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就更好。比如,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编一道应用题,使得期中的未知数能满足给定的方程组。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让学生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仍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七、最后的小结,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缺少思想和方法。我们可以这样来归纳:

一个思想:主要是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方法:类比学习法和带入验证法;

四个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评价变得多元化,似乎很难找到一条适合任何课堂的衡量标准,这是否就是“教无定法”的理解,自己很困惑。(多以问题呈现):

1、传统教学的边讲边练与洋思中学的自学哪种效率高?洋思经验在洋思效率很高,但在我们这里却难以实现,甚至不如传统教学的边讲边练效果好,为什么呢?我记得去洋思时听到洋思中学的一位老师诚恳的说,你们来学洋思经验,只通过听一两节课是学不到的,因为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问题,还牵涉到学校的系统管理。还记得上海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分析的传统教学与课程改革的优劣,尤其强调了传统教学的边讲边练在数学等理科方面的优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就传统教学做深入的研究也一定能够出效果。

2、如何解决课堂上的死角?如何分层设计让差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事做?分组学习,生教生应该是不错的'一种方式,但是像我们初三的差生有的到现在为止连有理数加减法都难以进行,那该如何兵教兵?这样岂不是对好学生很不公平,这样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单从初三教材来说要想对每个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恐怕对那些连有理数加减法都不会的学生来说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最低层次和小步子密台阶,困惑!

3、如何对新教材做创新性的设计?不要视教材为权威,但我们作为新课改的第一实践者不以教材为纲,课改又如何展开呢?教材深一脚浅一脚的设计是为了突出我们都已经认可的螺旋式理念,我们也想在实践中尽可能的去实现,我们如果去做些创新也只能是按原来课程标准恢复原样,新课改又从何谈起?但是如果不对教材做调整,对于知识的难易程度如何把握好分寸,级部之间又如何衔接而不至于出现断层或重复?

4、课堂上以学生发展的能力为重还是以双基为重?当然以发展学生能力为重。课改新理念是提醒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但是双基打不好,又如何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反过来说,现在这个课程安排就双基问题有时候也很难保障,那又如何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拓展发展能力?很多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9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有关概念,并学会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重难点的体现。在本节课的问题1中,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学生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问题,从而顺利过渡到后面的问题。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层次:

1.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让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巩固训练,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的理解。 回顾梳理本节内容,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为后面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内容做好铺垫。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可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实际问题,从而得到方程,为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准备。

3.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在(1)——(5)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尤其结合字母系数,加大题目难度,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 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4.(反馈提高练习题)学生落实教师板书的整理一般形式的过程,再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题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常见题型,通过此题让学生加深对定义和一般形式的理解,为其他字母系数问题做好准备。此题仍涉及字母系数问题,难度加大,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本节课重难点的目的。 通过此题让学生掌握解此类字母系数题目的方法,以及整理一般形式对于解一元二次方程题目的重要性小结反思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此题需进行分类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5.分层次布置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10

一、教学之前的思考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把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学法上。通过分析本章的难点和所教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理顺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二、实施教学所遇到的难点

在把握了本章的重难点之后,我把教学中心放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已经清楚三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基本运算不过关。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解方程的方法,但却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这里也透露出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很重视学生思维上的培养,却忽视了基本计算能力的训练,似乎认为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一学就会的理想境界。第二,解方程的方法不灵活。学习了三种方法之后,知道了公式法是最通用的方法,所以也就认为公式法绝对比配方法好用多了。但实际并非完全如此,通用并不意味着简单。

三、教学后的及时改进

为了解决"配方法、公式法"谁更好用?很多学生都明白公式法是在配方法上基础上的推导出来,并且有一个通用公式可算,所以学生潜意识已经认为公式法更简单

通过现场测试,很多同学又一次回到首先移项,接着只能用公式法的做法上。其实,在这里学生让没有抓住配方法的'精髓。这两题依然是可以用配方法,而且很快就可以解出来。

四、反思

1、备课应该更加务实。

在以后教学中,我要吸取这一章教学的有益经验。不仅要抓整体,更要注意一些重要细节,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隐性问题。例如:按照惯例,对于应用题学生的难点都在于如何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故最容易忽视的是解方程的细节。例如上文中的例4,很多学生在学习公式法之后,都会很自然将方程的左边展开,继而使用公式法,从而解方程会变得十分复杂。

2、在教学中如何能够使学生学得简单,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五、教材的独到之处

教材有很多闪光点,让人耳目一新,极大调动了学生创造热情。课本上很多应用题都来源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11

1. 教学计划中,原是考虑把探究1和探究2作为一个课时的,但是在学习了探究1后,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分析,依然是个难点,很多同学分析题意不清,也有不少同学解方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而这类“平均变化率”的问题联系生活又非常密切,是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最典型的应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决定把探究2问题作为一个课时来探究。

2、在教法、学法上我采用“探索、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尝试法、讨论法、先学后教引导式讲授法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3、以导学案的形式,创设由特殊性到一般性的实际问题为情境,让学生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习题紧扣生活,难度不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及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出一般的规律。

4、学生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实际问题的探究后,及时让学生归纳,形成知识与方法。

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教材。采用学案问题设置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由于是例题,所以注重板书格式。

6、学案的设置,具有层次性,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结归纳。有梯度的设置习题,让学生去挑战中考题,感受中考的难度,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注重问题及考察需要,体现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课改精神。

7、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学环节(一)、(二)部分计划让学生展示后简单点评,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光是要结果,囫囵吞枣,所以做了详细的推导,用了不少的时间,这样导致了教学程序的不完整,挑战中考题没能在课堂上完成。环节(一)、(二)的习题设置有点多和重复,使得环节(五)中的综合练习没有在课堂中探究和展示,所以在习题的选择上还要多加精选,力求做到精选精炼。

8、生生交流活动少,学生大多数都是各自为阵,没有发挥小组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三)的自主学习中,如果能发挥小组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会更好一些,在引导学生讨论上做得不够,不能兼顾全体。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 篇12

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所接触的第三类方程,所以对于的它的概念,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里我通过两个实际问题,一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问题,另一个增长率问题,让学生经历了二次项的产生过程,之后让学生来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特点①只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③方程两边都是整式。那么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练习,如若关于x的方程(m+1)x|m|+1-2x+3m=0是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学生的出错率也不低;如果再问m为何值时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率就会很低,所以可以说学生对此类考察方程概念的题型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学生在理解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但在练习中也会有不少学生会把二次项和一次项位置写反掉,或是在写系数时没有带上符号。本节的第三个知识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课件上关于这个知识点设置了两个练习:

练习1:判断未知数的值x=-1,x=0,x=2是不是方程x2-2=x的根?

练习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a=0的一个根是3,求a的值。

对于这两个练习学生在课堂上都回答得很快,但在课后的作业中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他知道要用“代入检验法”来判断一个值是不是方程的根,但对于如何书写这个判断过程却没有任何思绪,以致于在作业中很多的同学或是直接下结论或是在判断时都没有分开“左边=”“右边=”,这块书写的过程是我教学的一个疏忽,所以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此外,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个知识还有一类这样的提高题,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若满足a+b+c=0,4a-2b+c=0你能通过观察知道这个方程的根吗?实际上这类题目中有着一种逆向的思维,所以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读了“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djz525.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祝您开心愉快!

  •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PPT内容(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PPT内容 篇1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在人教版教材的七至九年级的数学...

  •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模板(推荐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模板 篇1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及反思(必备12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初中数学二元二次方程教案及反思 篇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

  •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优选10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的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如果教案还没有写好,老师就得抓紧时间完成。教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治学先治教"的具体体现。在准备教案课件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整合了一些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的内容,下面有一些文章适合需要的朋友们来看看...

  •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贯穿全文的主题是“二元一次方程课件”值得深入研究。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师要严格按照教案要求进行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力。希望本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信息!...

  •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的定义及其应用就请继续查看下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根本。...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精品12篇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获益良多,若想让身边的朋友也获得同样的知识,只需要分享这篇文章即可实现。教案课件对于每位老师来说都是必备的工作准备,每天都要认真撰写。老师在上课时必须依据教案课件来进行教学。...

  •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10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10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